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 第172章

第172章

。 “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不多时,武媚娘便是已经来到李治的跟前。 武媚娘本来还有些惶恐不已,认为李治从此会冷落自己,但是没想到李治还会喊她前来。 “走,再同我一起去一趟大秦。” 李治让人封锁了皇宫,随后便是拉着武媚娘,召唤光门。 武媚娘顿时有些受宠若惊。 居然还去大秦吗? 这可是陛下的秘密,本以为她只会被带去第一次,但没想到还能继续去。 穿过光门,两人便是已经来到了大秦。 “嗯?” 他们一过来,李治便是发现了一些不对劲。 “好香啊!” 武媚娘皱了皱鼻子,面露惊奇。 李治不由四处张望,寻找香味传来的位置。 只见不远处,那些皇帝们竟是在庭院内大摆宴席,在胡吃海喝。 “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一杯。” “老朱,别发愣啊,这猪头肉多香啊,特意给你煮的。” 始皇吆喝道。 只见皇帝们围坐餐桌前,桌上摆满了美食珍馐。 什么烤羊腿、粉蒸肉、扣肉、炖猪蹄、炖牛头…… 还有各式的果盘、甜点也是围成一圈,一边更是摆满了好几个酒罐子,其中装满了茅台、二锅头。 几人吃吃喝喝,好不乐哉。 李治人也傻了。 这都是些什么好吃的?他没见过啊。 第九百八十四章:对付门阀,得用黄巢手段? 大唐确实是很繁荣,但是工艺毕竟是太落后了。 要说大唐没有美食吧,其实也是有的,但是烹饪的手段还是太过单一了,至于水果的种类,也是非常少。 这些年来随着商贸的往来,大唐的水果种类才丰富起来,但是即便是这样,李治在看到这餐桌上那些奇珍异果的时候还是不由咋舌。 至于那些粉蒸肉啊扣肉这样的做法,他也还是第一次见。 李治也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还在仔细端详着每个菜式,心里思索着这菜究竟是怎么弄出来的。 这个时候,李世民也是留意到了已经过来的李治,赶紧招呼道: “还愣着做什么?” “快过来赶紧吃嘞。” 李世民多少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没见过是不是?” “别说你了,朕之前也没怎么见过。” “不过这还得感谢楚源仙师,若不是他将这么多的朝代连接在一起,还让我们走向繁荣,我们根本吃不到这么多的美食。” 李治受到邀请后,也是赶忙走到了餐桌前。 庭院里面的装饰,都是始皇特意安排过的,餐桌是非常豪气的十八人大圆桌,由一块大玉石磨制而成,橙黄色如琥珀一般。 下方的椅子则都是大秦顶级的工匠用楠木打制而成,极为舒适。 虽是露天,但却极有风味。 倒不是说始皇不愿意在室内,而是在室外,再摆个烧烤架,可以一边烧烤一边吃,那是相当舒坦。 相比于之前的竹林聚餐,始皇懂的享受也是越来越多的。 李治没太多犹豫,直接坐在了李世民旁边,也是没了拘束。 “始皇,来,敬您一杯,朕就不客气。” 李治举杯,先敬始皇这位东道主,随后一饮而尽。 “哈哈哈哈哈,请便请便,放开吃喝。” 始皇也是豪迈一笑。 随后李治便是大快朵颐起来。 在皇宫之中吃饭或许还要讲究仪态,太拘束,在这里自然不用管这么多,他直接撸起袖子就是端起一颗牛头放在跟前啃了起来。 边上已是倒上满杯的茅台,边品酒,边从牛头上啃下肉来。 这牛头肉,炖得十分入味,其中放了十八味香料,富有嚼劲却也其味无穷,一口酒一口肉,便是极致的过瘾。 “媚娘!给朕倒酒。” 李治吆喝道。 武媚娘赶忙走了过来给李治再斟满一杯。 “再给朕把那盘韭菜花端过来些。” 李治又使唤道。 武媚娘也是赶紧端菜、夹菜。 这样的服务不由也是看得其他皇帝有些羡慕了。 娘希匹,还得是你李治会过日子,让一位未来的女帝给你端酒送菜的。 “陛下吃慢些,别噎着了。” 武媚娘语气关切道。 声音酥酥的,让李治心里也麻麻的。 武媚娘这样的态度,他很满意。 “陛下,这里的菜肴和水果应该也挺好吃的,您应该多吃点。” 武媚娘又劝道。 李治才懒得理这样的劝告。 “去去去,不吃不吃,朕就爱吃肉。” 说罢又抓起了一根羊小腿。 武媚娘叹了口气,自己端了些蔬菜和水果兀自吃了起来。 看到这情况,老朱却也是若有所思。 历史上,李治是活得没武则天长的。 李治五十六岁就死了,而武则天却是活到了八十二岁,这大概也是和饮食习惯有关。 看人家就爱吃蔬菜水果,美容养颜啊。 天天锦衣玉食的,营养也不均衡,这武则天多少是懂点养生的。 老朱也是到年纪了,不得不懂些养生之道。 很快,饭局过半,李治也是吃饱喝足了。 皇帝们也喝得微醺,不由想起正事来。 “永徽皇帝,你今天来这是要干啥来着,光顾着喝酒去了,都忘记问了。” 崇祯敲了敲脑门,突然问道。 “莫不是大唐又出什么事了?” 李世民也疑惑道。 以李治这小子的性格,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天来指定是有事情要帮忙。 “害,还能有什么事?” “还不是那些门阀太气人了。” “朕要废了王皇后,本以为没了长孙无忌的阻碍应该是相当顺利的,没想到崔氏居然领着王家和卢家反抗朕。” “那崔荣的语气,仿佛朕奈何不了他似的,朕就先让他再笑几天。” 李治一想到朝堂之上的事情,也是不由恼火。 武媚娘听后也是愕然,柳眉轻挑。 原来陛下是为了这个事来的吗? 那确实是应该带上她。 毕竟她和门阀之间也是不对付,那些门阀总是因为她的出身而瞧不起她,她在宫中的负面评价非常之多。 最近流出的那些风言风语,大多都是那些大门阀中人有意放出,为的就是踩低她而捧高王皇后,舆论战也是门阀最常用的手段。 她对于这些门阀,自然也是恨之入骨的,若是有能力,她必然将他们全杀了。 “这个事情,门阀那帮人竟然还敢插手捣乱?” 李世民也是皱眉。 在他的大唐,这个崔氏,他已经压榨得对方只剩下一间祖宅了,该抄的抄了,该斩的斩了,基本上是雁过拔毛,毛都没留给他们。 谁让他们居然敢称天下第一氏族? 他没想到在李治执政期间,这崔氏还是如此嚣张。 毕竟不是一个时空,李治那个时空的自己,对于门阀的打压力度显然还是不够的。 “他们敢啊,怎么不敢,和长孙无忌一个样,看得朕心里厌烦。” 李治厌恶道。 “这些门阀,真是如同跗骨之蛆一般,也不知怎样才能清理干净。” 李世民也感到愤怒。 这都快到皇帝头上拉屎了,谁能忍? “是啊,你们大唐的门阀确实是难对付,有些氏族甚至是从东汉时期就存在下来的,的确是根深蒂固了。” 老朱、岳飞这些后世人,自然也是知道唐朝的门阀有多么厉害的。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这句话真不是说说。 朝代兴亡,氏族往往能明哲保身,只付出极少的代价就能永远长存下去。 莫说古代了,现代的那些大家族,追根溯源,也不知存在了好几百年了。 “除非你们那个时期,出现了黄巢那样的人物,把门阀都搞死,这样才算真的六根清净了。” 老朱不由想到了同为起义发家的黄巢,建议道。 第九百八十五章:武媚娘震惊,楚源仙人? 要是真的在这个时代就出现了像黄巢一样的人物,那么李唐皇室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见到几个皇帝都对此感到苦恼困惑的样子,李治不由也是一着急。 “那不成真的就没有办法了不成?” 老朱笑了笑。 “办法自然是有很多的,光是楚老师就教了我们很多,随便拿出来一点教你都够你用的了。” “但是这件事吧,让我们来处理,也不敢说绝对能够完美解决。” “门阀的问题,遗害千古,稍有不慎就后世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朕认为,这件事,你还是得去找楚老师去处理。” 李治想了想,也是。 毕竟能够完全体会他的感受的皇帝,应该只有李世民了,其余的皇帝对于大唐那错综复杂的门阀关系那是完全不了解的。 “行,那朕还是去找楚老师算了。” 他之前对怎么解决长孙无忌的事情,也没有询问楚源的解决办法,而是选择了自己去解决。 而这一次,面对几大门阀联手对抗他不让他废后这件事,他心里同样其实是有计划的,但是和始皇说的一样,他自己也不能确保是不是能完美实行。 而楚源不一样,楚源可是仙人,而且知道这么多东西,博学多才,应当是能够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然而,才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武媚娘,还不不知道楚源是何许人也,不由感到好奇。 “这楚老师是何人?” 看这些皇帝的态度,似乎对这位楚老师,都是非常尊敬和信任的。 她也是知道这个地方存在着一位仙人的,莫非,这楚源就是? 都说楚源是仙人,可是她一直都还没有见过楚源的真面目。 而且她也是确实无法想象仙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世上真的有仙人? “说曹操曹操到,楚老师来了。” 李世民眼睛一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由惊奇。 “楚老师!” 几个皇帝,包括李治在内,都同时朝着楚源打招呼道。 楚源之所以来,正是始皇亲自去请来的。 武媚娘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内心震撼。 这些皇帝,可都是华夏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一统江山,鸿运齐天的存在,然而在面对楚源的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打招呼。 那人究竟有怎样通天的本事? 她也朝着楚源的方向看去。 只见楚源的周遭仙气飘飘,驰步走来,如同是漂浮过来一般,轻盈无比,而他闭着眼,一副清冷的模样,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在他的身上还隐隐散发着一种莫名的威压感,这种威压不同于那些皇帝的威压,而是来自他身体内的能量和气场。 年轻、英俊、清冷,光是看一眼武媚娘就断定这人的确不是凡人。 可是见楚源始终都是紧闭双眼的样子,这仙人似乎看不见? “老秦啊,怎么又叫我出来了?” “你们不研究怎么种地吗?” 楚源有些纳闷道。 武媚娘听了楚源的话,不由被吓到了。 种地? 这些皇帝研究什么种地? 都是九五之尊,掌控天下之人了,为什么要去种地? 但是这么多人在,看大家神色自若,她也不好意思发问。 “是这样的,今天我李家村的李老九又来了,和我们在研究讨论呢,他又想问些问题来着。” 李世民率先开口道。 楚源恍然,原来又是来问问题的。 “什么问题啊,问呗。” 他现在也是无所谓了,这些村民对他都挺好的,回答几个问题又没什么。 “是这样的,就是这大唐高宗在长孙无忌下台后,唐高宗是怎么将门阀进一步压制的?” “他用了何种手段呢?” 李世民没让李治开口,全程都是自己在帮李治在问。 毕竟之前他们可都是领略了李治这小子是怎么问话的,生怕又在楚源面前露馅了。 楚源还没回答,但是武媚娘却已经是一头雾水了。 唐高宗? 李家村? 李老九? 这都是些什么和什么? 后面问的那些关于门阀的事情她倒是知道,但是前面那些东西是什么玩意? “哎哎哎,又是问历史问题。” “不是让你们回去好好种地,种植各种作物,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吗?怎么又跑去研究历史去了?” “你们对历史就真的这么感兴趣?” 楚源对此感到不解。 这一天两天的,不是在研究历史就是在研究历史的路上。 他到底遇到的是一些村民还是一群历史系的学生? “这……” 李世民顿时尴尬,他身后的那些皇帝也不由捂着脸。 他们可是皇帝啊,研究什么作物? 就算真要研究,交给手下掌管农业的官吏去做不就行了? 武媚娘这个时候也是注意到了这些皇帝们脸上忐忑和尴尬的神情,很快就意识过来了。 这什么李家村,什么李老九,怕都是在诓骗仙人了。 仙人或许都不知道他们作为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为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村民。 武媚娘聪慧无比,很快就透过现象看出了本质。 既然这样,那她当然也要配合好大家的工作,不能犯傻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不过她心里也是一阵无语。 这些皇帝还真是够损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由来骗楚仙人这样一个老实正直的人。 “楚老师,这种地的事情没啥好研究的,俺最会种地了,这研究历史那不都是饭后闲谈嘛。” “您老人家见多识广,就给我们解解惑吧。” 最后李世民还是拉下了脸,请求道。 楚源想想,好像也是,反正都已经给他们讲了这么多次了,多一次不多,少一次不少,不如再说一次算了。 “好了好了,既然你想听,那我就来告诉你。” “大唐李治时期是吗?” “虽然扳倒了长孙无忌,但是门阀并没有倒下来,毕竟大唐的门阀势力实在是太多了。” “无论是关陇集团,还是山东门阀集团,又或是那些小门阀集团,他们都掌握了一部分大唐的经济、人口、土地。” “与其说是门阀,不由说是土皇帝。要彻底根除他们,实在是很难。” 楚源对于这个问题,也开始认真回答起来。 第九百八十六章:武媚娘治国这么厉害? “是啊,这些门阀确实是非常难处理的。” “如果真的要拔除干净,那朝堂之上基本上没有几个能任用的大臣了,他们盘根错节,如同一张大网一样。” “皇帝凡是要做什么事,都要经过他们的手中。” 李治对此很是无奈。 听楚源的话,他也是感觉到了一种无力感。 即便是他真的除掉了崔家、卢家、王家,那又怎样呢? 朝廷上其他的门阀士族呢?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崔家、卢家、王家吗? 难道非要他把所有人都杀掉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说他有再大的能量,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和整个朝廷对抗,他是皇帝,不是杀戮机器。 武媚娘也是叹了口气,门阀的力量,光是想想便是让人感到一阵无力。 大唐才成立多久?但是这些门阀可是存在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了。 “难不成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吗?” “那后面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李治还是顺着李世民之前问的那个问题问了下去。 “当然有办法啊。” “首先就是从朝堂上面抓起,毕竟朝廷这个机构,乃是议论天下大事的地方,能在朝廷中待着的,那都是必须能被皇帝所用之人。” “这个地方,也是皇帝和门阀们交锋的第一战场。” “从朝堂抓起,问题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楚源缓缓说道。 “而方法也很简单,既然朝堂之上有很多的门阀子弟,那全部都是门阀子弟吗?”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有门阀官员,那就必然有寒门出身的官员,这些寒门子弟并没有其他依靠,只能够依附皇权,所以……” “作为皇帝的话,完全可以百分百的信任这些寒门子弟!” “那就要合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与门阀做抗争。” 楚源铿锵有力道。 在唐朝,正是科举盛起之时,正是因为科举的开创,影响了后世的每朝每代,成为了帝王选拔人才,对抗门阀的最有利手段。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通过科举鱼跃龙门,一举成为了人上人。 李治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其实也是知道这些寒门官员的力量的,他早就有联合他们的想法了,但是却还没有确切的行动方案。 “楚老师,那这些寒门官员,在朝廷上也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官员其实还是门阀出身。” “您想想,那些氏族,家族之中本来就有当官的人,他们将科举的经验又可以传授给家族子弟,他们悉心教导,必定又是人中龙凤。” “而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他们吃喝都成问题,或许还要挨饿,环境很是艰辛,也不知要历经多少困苦,才能进入我朝为官。” “进入朝廷,门阀子弟都有关系维护,可以节节上升,但是寒门官员却什么都没有,或许还要被同僚挤压,时刻在被斗争。” “在这样的环境下,科举的作用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效果了。” 李治也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非常尖锐了,楚源听到的时候也是不由一愣。 这李老九,兴许还是个读书人,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对于教育的公平性本就看得透彻了。 莫说是大唐了,哪朝哪代能做到真正公平? 出生,便是最大的不公平。 “问的好。” 楚源都想为李治鼓掌了。 “所以你知道武则天是怎么做的吗?” “武则天?” 众人面面相觑,目光又看向了一脸懵的武媚娘。 “我不知道,请楚老师细说。” 李治没想到这武媚娘在这方面居然还有建树?也是虚心聆听。 “她是直接扩大了科举制士子录取的人数。” “任用的人数上来了,那寒门官员的基数自然也会跟上,当朝廷中寒门官员越来越多,她便可以任用那些寒门出身,没有根基的人了。” “例如狄仁杰,又例如娄师德等人。” “同时,她也不仅仅只有科举选拔这一个渠道,她还让各地方推举贤良的寒门子弟、平民百姓,由她亲自面试。” “这样一来,她就可以直观的看清面试之人的好坏优劣,一旦有合适的人选,她也可以直接安排适合的岗位。” “甚至除了文科举外,还开创了武科举,招聘许多人,放在军队之中作为将领。” “这样的两种方法一操作起来,朝廷的门阀官员自然就会稀少起来。” 然而,听完楚源的话后,李治、李世民却是震撼无比。 而年代隔得比较远的始皇和刘彻更是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遭受冲击。 “这个政策会不会太混乱了?” “招了如此多的官员入朝,那岂不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进来了?” “天下哪有那么多厉害的读书人呢?” “这做官的门槛也被降低了啊。” 始皇即刻发问道。 李世民也觉得不太行。 他好不容易弄好的科举制,被武媚娘弄成这样? “是啊,这岂不是什么人都能入朝为官了?这怎么行?” 李治也有些没转过弯来,不太理解这样的做法好在哪里。 纵然门阀少是少了,但是那些门阀官员在朝廷中也是真的有做实事的,现在换了这么多良莠不齐的人上来,天知道他们能不能胜任? 到时候不会搞得天下大乱? 武媚娘也是感受到了大家强烈的不满,顿时汗流浃背。 这都是她后面做的事情,可别怪现在的自己。 “你们都觉得武则天做错了吗?” 楚源也有些错愕,没想到这群人的反应这么剧烈。 “实际上,武则天这种做法,是相当正确的,解决门阀之道,就在其中。” “你们只看见了官员良莠不齐,什么样的人都有,却看不见随着大量寒门子弟的到来,门阀在朝廷、在军队的实力被削弱。” “皇权被进一步巩固,作为皇帝而言,她何错之有?” 楚源反问道。 众人默然。 是啊,李治想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现在方法和效果都摆在面前了,怎么还不满意呢? “这……” 李治也是明白了些。 比起那种在他头上拉屎的门阀能人,他宁愿要一些虽然笨一点,但是好使唤的官员。 第九百八十七章:李治震惊,大唐救国有望? 李治也是反应过来了,对付这些门阀,这简直就是最好的办法。 他不仅仅能够收获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同时还能够拔除掉根深蒂固在朝廷内的门阀官员。 李治也不由朝武媚娘投去欣赏的目光。 “不错不错,这法子好。” 武媚娘却高兴不起来一点,反正这些事情都是以后的自己做的,不好或者好,她都不想有半点关系。 毕竟那可都是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才有的事情。 现在的她,只求活着就行了。 “不过,这样做还是不够。” 楚源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哦?” 众人也不由疑惑起来。 “武则天的时候,大力打击了门阀,门阀势力确实是削弱了下去。” “但是在玄宗时期,乃至到了唐朝后期,门阀依旧是存在着,只有当黄巢出现的时候,这些门阀才彻底灭亡。” “所以我说,仅仅只是做这两件事的话,还是远远不够的。” 门阀之所以是门阀,首先就是接触到了权利的中央,他们先有了权力,用权力包围自己,然后拥有钱财,获得土地。 门阀为什么难灭? 因为只要有高官,就会有门阀。 曾经被人瞧不上的武家,在武则天称帝后,不也成了门阀吗? 那些曾经被人压迫,努力考上大官的寒门子弟,在日积月累中,难道不会敛财,不会利用权力来壮大自己的氏族吗? 门阀不灭,正是有权力在,它们不可能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是以李治现在的认知,自然是无法理解那么长远的。 “好像也是。” “按理来说,门阀在朝廷军队已经没有了影响力,但是他们还拥有土地、人口和钱财。” “对于这些方面,又要如何去对付呢?” 李治疑惑道。 “这方面简单啊!” 还不等楚源开口,一旁的李世民便是率先发话了。 “这些门阀既然掌控经济、人口、土地,那就把这些东西从门阀手上夺回来不就行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土地,岂不是你想收回就收回的?” 李世民提醒道。 李治不禁愕然。 他当然知道要抢回来啊,但是哪有这么容易? “门阀这么庞大,根深蒂固这么多年,那是说能够抢来就抢来的?” 人家又没有犯错什么事情,无缘无故就把别人家抄了,那还得了? 李世民却笑了。 “确实是不容易,但是却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啊。” “他们有军队吗?” “他们没有。” “他们有什么力量和皇权碰一碰呢?” “皇帝只需要微微发力,用一点军队的力量,就能够轻易地解决掉这个问题。” “你可是皇帝,又不是东晋时候那种被操控的朝廷,既然朝中已经有了自己可以动用的力量,你还要怕他们?” “而且如果实在不行,也还可以花点钱,从他们手里买嘛。” 目前对于李治的情况,按照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首先就是先要解决掉土地问题。 大唐的土地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存在两种土地类型,一种是私人,一种是由国家掌控的。 私人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掌控在门阀的手中,而且数量非常之多。 正是因为这些门阀的存在,所以大唐普通老百姓日子并不好过,土地都是门阀的,他们能种地,也是在帮门阀种。 而有土地,肯定就要交税,可是因为少量的有钱人却占用着大量的土地,而大量的穷人却只有少量的土地。 这就造成大唐的土地的极度不平衡。 越到晚唐,这个问题就越明显,以至于后面的起义,黄巢只要打倒一个门阀,大量的百姓都能获得土地,他的起义也是民心所向。 李世民也是把这些问题全部都说给了李治听,至于李治能不能懂,那就靠他自己顿悟了。 “对于大唐的土地问题,也要进行改革。” “我觉得大唐可以使用两税法,分开进行交税。” “老百姓正常收就行了,而对于那些豪门,则是要收重税,最好重新划分一下税率。” “不能按人头去收取土地税,这样对于农民而言,极为不公平。” 李世民的政治原则就是,一切朝着民众要求靠齐,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基本的土地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话,那还做什么皇帝? 李治点点头。 “李村长说的有理,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李世民见李治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于是便继续道。 “在商业上,有些老百姓做的小生意基本上是赚不到几个钱的,你没有必要收税,这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太重了。” “而对于那些赚钱赚的多的门阀,就要加重税收。” 实际上,这一招李世民自己也用过,而且效果非常好,现在的大唐,商业基本上他一手掌控,留给了百姓极大的发挥空间。 李治和武媚娘两人都是点了点头。 确实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你卖个鸡蛋,和人家一个月赚十万两银子的那种人收同样的赋税吧? 钱应该是出在了富人身上,怎么能从穷人身上拔毛呢? “还不止这些。” 这个时候老朱又开口了。 “大唐从门阀那里得到了钱之后,还应该将土地都收归给朝廷,这样一来,朝廷对百姓的掌控力就强了起来。” “而门阀也没有了掌控百姓的办法,手上的人口也会锐减,这样一来朝廷就同时掌握了他们的土地、人口、钱财。” “对了,还要下令,即便是民间相互的土地买卖,最终的土地所有权也是要归朝廷管理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 老朱又给了一些建议。 李治和武媚娘不禁咋舌。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 这样一来,天子掌控朝廷,朝廷掌控天下,将会是通畅无阻,极为顺利的。 而一旁的赵昚、岳飞以及刘彻,他们虽然来得早,但是却也没有见识过这些。 他们都是相对年轻的皇帝,对于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今天这么一听,也是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虽然他们并没有遇到大唐那样门阀盘根错节的情况,但是这些方法,运用得当,那都是治理天下的好法子啊,值得学习的。 第九百八十八章:朕要重用狄仁杰! 一旁正听着的楚源也是一脸诧异。 “看不出来啊,你们懂得还挺多的啊。” 楚源也不由心生疑惑,这些人对于历史似乎都有些钻研,已经能够分析一个朝代的商业经济和土地了,但是却还不清楚大唐的历史? 这说起来确实是有些奇怪。 “我都还没有说,你们就已经想出了这么多解决方案了,看来这一次也没有来请我的必要嘛。” 楚源调侃道。 始皇等皇帝们都是笑了笑。 “这些,也不过都是之前楚老师教我们,我们慢慢学的。” 始皇谦虚道。 楚源听到这话也挺高兴,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不过也是,这几个村长似乎经常来找自己讨论历史问题,想必也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长进了。 “除了土地的那些问题之外,其实经济上的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光靠收税是不行的,税收关乎国家大事,哪有这么容易就通过呢?” “那些门阀,只要是触及到他面对利益的政策,他们都会立刻报团取暖即刻反对,所以税收这方面,应该是短时间内动不了的。” “如何去解决经济问题,应该想其他的办法解决。” 李世民并没有否决老朱的看法,而是自己针对的大唐的情况分析道。 开玩笑,大唐创立的时候,税收就是由他亲自制定的,现在才多少年过去了自己的儿子又要改? 这让他的颜面搁哪? “弄好经济确实是重中之重,但是按照现在的大唐来看朝廷已经是盐铁官营了,其他赚钱法子我确实想不到。” 李治解释道。 “没生意做?” 皇帝们听到李治的话,也是惊愕住了,随后释然一笑。 李治居然在嫌没生意做? 大唐可是最繁荣的一个时代,作为皇帝的李治居然还怕没有生意做? 实际上,要想赚钱,李世民有的是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也体验一下自己的那套方式。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带去他的大唐领略一番贞观的风华。 而其他皇帝也有不少的办法,但是现在楚源在这里,都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开口。 于是李世民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楚老师,那您说的那个狄仁杰、娄师德、他们的能力如何?可以重用吗?” 武媚娘对这几个人也是很感兴趣。 毕竟这是自己后面会重用的人物,她也想知道自己的眼光究竟怎么样。 刘彻和始皇也是不由好奇起这两个人的能力如何了。 这大唐的人才,他们还少有耳闻,加上他们都是前朝的皇帝,对于大唐的历史,那是显然没有明朝宋朝那些皇帝了解得多的。 之前也就听说过李靖和李绩这两个武将的大名,据说和李世民出手,天下的谁也不是对手。 若是能让他们三个一同出手,说明此人的武艺也是已经到达了巅峰造极之境。 毕竟上一个能让他们一同出手的可是突勒吉利可汗,这家伙已经被抓到长安给李世民跳舞去了。 始皇和刘彻目前也就知道这两人,自然也是想听听其他名臣的事迹。 “狄仁杰和娄师德吗?” 楚源也细细回想了起来。 “狄仁杰你们居然没有听说过吗?”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算了,狄仁杰我就后面再说了,先说说这个娄师德吧。” “这娄师德可是个厉害角色。” “他是自己考上的进士,后面守备边疆,长期和吐蕃抗衡,为人也是十分宽宏大量,深受百姓的爱戴。” “最后甚至是坐上了大唐的宰相,他的年纪甚至比李治还小两岁。” 李治听后也是十分吃惊。 这娄师德一听便是不错的人物啊,而且和自己是同龄人,也就是说自己回去之后,就能够找到娄师德,现在娄师德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那已经是可以重用的年纪了。 “楚老师,这狄仁杰既然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想必他应该是很厉害了?他有哪些建树?” 李治又不由好奇起来。 刚才楚源提了一嘴狄仁杰的名字,这让他很是心痒。 但是崇祯听到了李治的问题,率先开口了。 “我记得很清楚,在大明时期,有赫赫有名的清官海瑞,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不收贿赂,甚至为了天下,刚直接斥责皇帝嘉靖,这是绝对的清官、好官啊。” “在大宋时期,也有著名的断案如神的包公,在他手中断过的案子,数不胜数,他是铁面无私,且不畏强权的。” “我就很喜欢看他断的一个案子,就是那个《铡美案》。” “当时太后和公主来保这个陈世美都保不了,可见包公为人究竟有多么刚正不阿。” 岳飞和赵昚也是点点头,包拯确实是他们大宋的大臣楷模,只是在大宋,像包拯这样的官员还是太少了,大多都是秦桧那样的货色。 楚源倒是摇了摇头。 “还是古代有些制度好一些,道德底线也高很多,陈世美这样的人就能遗臭万年。” “要是放到现在,陈世美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他做的那些事,放在现在,那能叫事?” “现代社会,就是因为有些人太开放,道德底线一降再降,心态变了,很多东西都见到了,要是武松,都得来给西门庆看大门。” 一想到铡美案,楚源也是不由感慨起了现代社会的世风日下。 “那这个狄仁杰,就更加厉害了,包拯是断案,而狄仁杰是探案。” “这探案可比断案要难多了。” 几个皇帝也深有体会,探案确实是比断案难上太多,因为要找证据抓罪人,这是一个极为麻烦的过程,过程中还容易招惹权贵。 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脑袋稍不留神就掉下来了。 “我可是听楚老师说过的,这狄仁杰探案如神,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中,任何坏人以如何巧妙的技巧犯下的罪状,都将被他绳之以法。” 其余皇帝不由错愕。 “当真有如此厉害?” 崇祯对于狄仁杰的认识,其实还是大明时期出产的一些话本,比如什么《大唐狄公案》其中有不少的探案情节,那是写得相当精彩。 楚源皱了皱眉。 “可我记得狄仁杰厉害的不是他的政绩吗?” 第九百八十九章:楚源震惊,唐朝有李元芳? “我记得我好像确实是这样说过,但是我说的是电视剧里面的神探狄仁杰的剧情啊。” “那是电视剧,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的,很多都是虚构的。” 楚源扶额道。 但是崇祯才不管这么多,越说越开心。 “这狄仁杰的手下啊,还有一个护卫,他叫做李元芳,手中幽兰剑,还有链子刀,甚至能够做到凌空飞起,杀敌相当厉害。” “当他动手的时候,只要一跃起,就能够一刀一个,直接把敌人全部都杀爆,那是相当的厉害和血腥啊。” “楚老师说过,李元芳乃是大唐核武,只有燕双鹰能够对付。” “这么夸张吗?” 几个皇帝也是被吓住了。 这还是人? 一刀秒杀一个,还能够起飞?这不比那些三国武将还要厉害? 但是楚源却是呆住了。 他确实之前是说过狄仁杰和李元芳,但是只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历史里面的狄仁杰吗,哪有李元芳这样的护卫? “好好好!” 但是李治可不管这么多。 “没想到这个狄仁杰居然如此厉害,他的年纪如何?” 李治又问道。 既然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臣,那应该和自己都是同龄人,李治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拉拢一下的。 “他和娄师德好像是同年出生的。” 楚源说道。 这样一说,李治不由开心。 既然和娄师德的年纪一样,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这两位现在都才只有二十五六岁,正是可以重用的年纪。 当然,重点其实也不是什么狄仁杰,李治更加看重的是那个李元芳。 要是他也有李元芳这样的保镖,那走到哪里都是安全感满满啊。 不行,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找到狄仁杰,找到李元芳。 这样一来,他就算是又有了不少厉害的文臣的了。 一旁的武媚娘也不由喜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她的功劳了。 “好了,你们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楚源也是有些不耐烦了。 这帮人实在是太无语了,尽喜欢瞎扯,自己在正经地说狄仁杰,结果直接来一个电视剧版的狄仁杰,还能够好好交流吗? 皇帝们想了想,都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了。 李治的自己的问题也早在之前就已经解决掉了,那就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土地这两件大事,只要把这两件事做好之后,一切都能够更好行动了。 “多谢楚老师了,我们已经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治拱手道。 但是等到楚源离开之后,李治却急了。 “诸位皇帝,楚老师说的那些名臣,朕回去之后就立马重用,还有你们说的收税,以及土地改革,朕也回去就用。” “还要大开科举,实行面试、武试,广招天下寒士。” “但是这经济……” “经济上面可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进行发展吗?” 李治询问道。 他当然知道要只要开始回收门阀的钱财,那自然就能够促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门阀现在哪有那么快就崩灭。 “经济啊,那可就多了去了。” 皇帝们一听,也是直接笑了出来。 “首先最先要解决吃喝,百姓生存的问题。” “而我们的手中可是有很多高产的农作物的,比如土豆、红薯、杂交水稻、玉米,这些少的亩产千斤,多的亩产五六千斤,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主食的。” “而其他的作物,还有茄子、辣椒、白菜等各种可以进行高产的蔬菜,能够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对了,还有阉猪的技术,这样能够让猪长得更好,能够养出不发骚味的猪肉,吃起来那是相当美味的。” “有了肉,百姓们就能够身强体壮,不至于挨饿了。” “除了这些,还有美

相关推荐: 莽荒纪之雎华仙人   点名要你当老婆   BOSS精分了[末世]   无限版帝国时代   梦中情话。   你以为我不想当人吗[快穿]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哥哥是傻蛋   四合院:最后的赢家   老板今天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