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 第173章

第173章

酒、饮料以及各种调味料,要是真的全部说出来,不知道要说多久去了。”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帮助你刺激商业经济的好东西。” 始皇说道。 这些产品,好几个朝代的皇帝都已经体验过了,那效果是真的好,直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顺带提升了一波国力。 “这……这些东西,莫非你们都已经普及了?” 李治有些震惊地问道。 “那是自然,早就已经全国种植和贩卖了,供不应求呢。” 老朱点头道。 李治顿时无话可说。 “难道你们其他朝代的百姓,居然都已经富裕到这种地步了。” 不说那些能够亩产千斤以上的作物,就光凭那能够让猪肉不发骚,能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的法子,他就心动不已。 像他的永徽之治,说是盛世,但其实也就是百姓饿不死,面勉强能吃饱,但是要想让他们全部都吃好的话,那还是比较困难的。 “那是当然,朕的时候还在你的前面吧?” “但是百姓们早就已经实现全面富裕了。” “如今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不缺,衣物丝绸更是价格低廉,百姓们不乏肉食,顿顿能有三四个菜,吃完还能喝碗酒。” “这都还是底层百姓的样子,若是做生意的,那基本上都是整日大鱼大肉了。” “如今大唐的人口都增加了不少,毕竟如今乃是世界第一大国,万邦来朝,皆想着成为我大唐的一份子。” 李世民说到这一点还是比较自豪的。 李治不由震惊和羡慕。 这才叫盛世啊! 武媚娘也是感觉不可思议,这样的生活,听着都觉得梦幻。 百姓都能丰衣足食了,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基本上已经饱满了,那也就意味着大唐的艺术肯定也快巅峰造极了。 历史上有哪个朝代能与之媲美? “别羡慕了,你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们都会给你们的,到时候带着你们永徽朝一同富裕。” 李世民潇洒道。 李治不由激动。 “也就是说,我们的百姓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也能如此繁华?” “那是自然。” 李世民允诺道。 “还有其他东西没讲呢。” “你们说的这些只是民生,民生好起来,并不意味着大唐就繁荣了,要想更加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学会做生意。” “而且这做生意,也是打击门阀的一种手段。” 崇祯煞有其事道。 第九百九十章:李治见狄仁杰 “但是商业这一途。最讲究的其实还是要有一定的技艺,比如说酿酒技术,这样的技术掌握了,那财源将会源源不绝。” “但是这些技术,一定都要严加保密,不能够泄露出去,一定得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这样朝廷就能够得到很多的利润。” 崇祯所在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又或是商业,其实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引领整个时代了。 而崇祯所崇尚的,便是创新氏的商业,利用科技生产力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一点他屡试不爽。 首先研发科技产品,然后宣传科技产品,最后贩卖科技产品,大明大部分商家,都属于公家,对于钱,其实崇祯也从来没缺过。 不过崇祯也不能说是自己治国有方,而是赶在了一个大好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以想法才能如同泉水一般蓬勃而发。 李治也是点点头。 “这些技艺却是是生钱的好路子,就是不比农作物,技术必须好好保密才是,只要操作得当,便是财源滚滚。” 李治也是知道大唐的那些酒家究竟是有多赚钱的。 就连是关陇的大门阀,家中都必须有置办酒业的存在,酒的大唐实在是太畅销,无论是达官勋贵,还是走卒贩夫,都离不开酒的滋养。 到时候自己若是去经营酒业,说不定能把这些门阀狠狠打压一番。 “除了酿酒技艺,可还有其他?” 李治也很聪明,知道这些皇帝们是准备帮助自己了,这酿酒的技术,肯定是会告诉自己的。 “当然还有了,这里还有琉璃的制造技术,还有香烟的制造技术。” “但是光有这些技术也是不行的,要学会怎样利用这些技术和外邦人进行通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掌控百姓、和门阀斗争。” 接着,始皇几人便是和李治聊了很久,把这些东西的解决方法全部都告诉了李治,尤其是李世民,传授得最多。 毕竟李治是他的儿子,后面的大唐也都是李家的大唐,李世民自然是上心上得多一些。 李治见自己知道的方法也差不多了,便是带着一大堆的法子,以及一些种子就回大唐去了。 他这一趟回去,也要开始大展拳脚了。 而武媚娘也是紧跟李治的步伐回到了大唐。 她对于未来也开始期待了起来,首先自己肯定是已经不用死了,看得出来,李治的重心已经放在了治理门阀上了,而不在自己身上。 而自己,只要专心辅助李治即可,她也想看看繁荣无比的大唐究竟做何模样。 李治和武媚娘很快就回到了大唐,李治的手上已经多了许多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他暂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施展出来。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身边自己没有能用的人。 身边位高权重的大臣,能看大人的大臣,基本上全部都是门阀士族,所以决定先在自己的身边安排一些寒门出身的人。 有了这些左膀右臂之后,他做事也会放心许多。 那第一步,还是得去找那两位了。 “王大伴,帮朕寻两个人。”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大福。 这些年,王大福跟着自己,其实也是沾了不少光,在朝廷之上说话,也是有些分量在的,这找人的事情,教给他做,李治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陛下要找何人?” 王大福叩拜在地板上,询问道。 “一个叫做娄师德,一个叫做狄仁杰,那狄仁杰的身边还有一个李元芳,若是可以,将这三个都请来。” 李治吩咐道。 “陛下,这三人名字听起来耳生,可都在长安?可有住址?” 王大福一时间猜不透李治想要做什么了。 以前李治要做什么事情,他往往都能够第一时间猜到,然后赶忙安排人手去布置,以免耽搁。 但是今天李治说要寻人,寻的这三个人,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确实是让他感觉有些难办。 “自然有住址,他们皆是离长安不远,王大伴可放心行事。” 有了李治的许诺,王大福也是放下心来了。 听语气,圣上这是要纳才啊? 那这三人岂不是要腾飞? “奴才这就去寻。” 得了地址之后,王大福也是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大福的行动效率是非常高的,一路畅行兵部、户部,带着一些人马便是出了长安。 在出了长安之后,便是很快找到了狄仁杰和娄师德两人。 只是这李元芳却…… 王大福询问了好几番,得知并没有这号人物之后也是作罢,先把这二人带回去事大。 不多时,狄仁杰和娄师德便已经被带到了李治的面前。 大唐皇宫之中,武媚娘现在并不在,而李治则是端坐在帝位之傻瓜,面色严肃。 下方跪着的,是身穿普通长袍的两人。 一人看着面色严肃看起来正直老实,此人正是娄师德。 而另外一人,同样是正气凌人,但是与娄师德不同的是,此人的眼神一直在洞察周围的环境,说不出的机敏。 此人正是狄仁杰。 后世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两位都还是时年二十五岁的年轻人。 此时二人的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这面圣的事情,理应是在他们考取功名之后,而绝对不是现在…… 他们两个,既没有作奸犯科,也没有立下大功,何德何能能面圣? 因此,他们心里都十分好奇李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莫不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被人栽赃陷害,犯下了什么滔天的罪状,使得陛下要亲自审问? 他们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娄师德也是不由害怕起来了,他还年轻,他还没有报效国家,他们还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没了不是。 “哈哈哈哈哈哈。” 李治爽朗地笑了起来。 他看着娄师德和狄仁杰脸上恐慌的表情,只觉得有趣。 “你们两位,何故如此惊慌?” “朕乃大唐皇帝,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能引得你们如此害怕?” 李治干脆走下了龙椅,好似闲庭散步一般,走向了两人。 第九百九十一章:狄仁杰,你不认识李元芳? “朕这一次召见你们来,是想要重用你们的。” 听到这话,两人不由都吃惊不已。 重用? 他们两人,现在可都是一介白身,甚至才刚刚准备参加府试,现在连个功名都没有,皇帝居然说要重用他们。 这样的画面,即便是在梦里面,他们也是不敢想的。 “陛下,为何?” “我们二人,一没有功名,二也不是豪门出身,就是两个死读书的,身上也没有什么本事,真是有愧陛下厚爱。” 狄仁杰有些惭愧道。 他很不相信世界上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 这莫不是一个什么阴谋? “好了,朕想要重用你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你觉得朕为什么能够知道你们的地址并且能够将你们两人带到这殿中,自然是对你们已经观察许久了。” “怎么?朕要重用你们二人,你们反倒是不愿意了?” “何况,你们如今没有功名,以后就考不上了吗?” “你们如今没有展露本事,那便是没有本事了吗?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说法呢?” 李治不由调侃道。 他只觉得这两人都实在是太过谦虚了一些。 不过也是,按照楚老师的说法,狄仁杰的前半生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在一步步向上爬,直到六十岁的时候,终于位极人臣,成为大周宰相。 成为了一代贤臣中的典范和佳话。 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有些尴尬,陛下对他们如此看好,而他们却妄自菲薄。 他们虽然现在都没有考上进士,但是他们自信心还是有的,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会考上进士,堂堂正正做官的。 而皇帝,似乎比他们自己都要看好他们。 但是这要是不承认吧,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要承认了吧,那又显得自己太过张狂,这多不好。 “行了行了,朕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能力朕都知道,所以朕重用你们。” “但是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你们都是寒门出身,这一点朕很喜欢,最近朕很不满意那些豪门官员,所以朕要重用一些寒门士子,你们便是第一批。” “后面,还会有更多你们这样杰出的寒门子弟。” “像狄仁杰你身边的李元芳,朕就会重用,不会这次他怎么没有来?” 李治属于是被崇祯的话所蛊惑了,念念不忘的都是那堪称人形核武的李元芳。 狄仁杰也是一愣。 原来陛下召见我们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两人都不是建奴时期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朝政,对于天下时局都还是比较关心的。 所以也知道其实皇族自太宗皇帝起,其实就和这些门阀大族有矛盾,一直都在不断的过招,之前李世民在世的时候算是压了门阀一头。 但是现在门阀势起,竟然连皇帝废后都要拦住,不可谓不猖狂。 但是令他们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如此强硬,他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拉拢寒门士子来作为左膀右臂来对付门阀吗? 这还真是有魄力的做法。 毕竟大唐才成立不过几十年,而门阀存在可是有近千年了。 陛下几乎是将自己的全部都压在了他们这些寒门的身上了,如此有魄力的做法,实在令人钦佩。 他们两个人,不仅仅是有一身才华在身,更是有着报国之志的,李世民如果要重用他们,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只有有了身份和地位,才能够更好的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狄仁杰也是留意到了李治的最后一句话。 “李元芳?” “此人是何人?” “怀英从未听过此人名讳,他也未曾跟随于我。” 狄仁杰解释道。 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而和李治造成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李治也是一愣。 难不成这个时候狄仁杰还不认识李元芳不成? “罢了罢了,不相干不相干。” “还是说回你们的事吧。” “朕既然说要重用你们,自然也不是空穴来风,突发奇想,而是早就有想好你们的职权了。” 李治将话题又拉了回来。 “不知陛下想要我们二人做些什么事?” 娄师德恭敬地问道。 “朕决定,让你们来掌管大唐的商业和农业。” 李治认真说道。 娄师德和狄仁杰不由面面相觑,目光中都是不可思议。 “这……这……” “我们二人何以堪得此等大权?” 狄仁杰突然有些诚惶诚恐。 这两样,可都是立国之本,尤其是农业,关乎着百姓的生计问题。 商业更是关乎整个大唐能否富裕,都是绝对的大权。 而他们不过就是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算再有能力,他们坐上了这个位置,掌握了这些权力,那又有多少人会眼红? 这简直是捧杀啊。 这也难怪狄仁杰诚惶诚恐了。 “朕说你们行,那就是行,请勿推脱了,朕相信你们。” 李治也不多说,既然这两人都是皇帝们推荐给自己的人才,那他就必须好好利用起来。 虽然狄仁杰要在老年才能爆发出光彩来,但是现在自己多给他一些权力,难道就不能让他提前绽放吗? “来看看这些。” 说着,李治便是让人把殿门关上了,让人取来了番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 “这些都是大唐日后将要推行的作物,拢共十一种,其中番薯、土豆这两样,皆是可以作为主食。” “娄师德,现在由你承办一块私田,进行秘密种植,看看亩产,然后多种几块地,开始向全国推广作物。” “这是你要做的事情,可知?” 说着,李治又写下了一纸文书,上面赫然写明的娄师德的官职,正四品司农寺总务。 正四品,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有这纸皇帝亲授的文书,别说是正四品的官员不敢招惹,就连那些二品国公、将军见了都得绕道走。 娄师德接过文书,手都在发颤。 一步登天!直上云霄! 但是更让他激动的,是这些作物。 这些作物的名字,闻所未闻,但是在听李治说能够作为主食之后,他便是斗志满满,决心要将这差事做好。 “狄仁杰,你过来。” 接着,李世民便是要授狄仁杰官阶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门阀,你李治不配动! “狄仁杰,朕封你为太府寺寺卿,掌商业。” 李治同样的,也是写了一份文书。 有了这一份文书之后,狄仁杰就能够安稳入职。 太府寺卿,和司农寺总务的官职几乎是一样大小,也都是官居四品。 不要觉得李治的官给小了,要知道,在此之前,娄师德和狄仁杰也不过只是一介白身,如果按照正常的官职上升,一个官员不知道要爬多少年,才能够爬到四品。 而狄仁杰和娄师德二人,几乎是一点力气都没花就已经掌握了九寺五监中的两寺,不可谓不厉害。 接着,李治也是和狄仁杰讲解了一下狄仁杰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在商业上面打压门阀,推行政府干预经济,全面打击大商、富商,扶持小商。 布置完这一切,李治便是让人带着狄仁杰和娄师德就任去了。 这两个人现在都还是年轻人,而且都是有些刚正不阿的性子在里面的,还不能完全掌握官场上面的人情世故,所以李治也有安排人额外照顾一下。 在此期间,李治也是要看看这两个人的能力究竟怎么样,若是只是占用着这个职位,而什么都不干的话。 那即便是是皇帝们向他推荐的人才,他同样会撤官。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李治自己也忙活了起来。 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那就是改革科举这件大事。 毋庸置疑的,改革科举必然又要遭到那些大臣的重重阻挠,不过他也并不打算一口气全部都改革完。 首先第一步,还是为了广招寒门而设立新的科举项目。 也就是武科举。 在大秦的时候,李治也已经询问过了武科举的具体的一些内容。 无非就是考核一个人的武力、体力。 这对于那些书生而言,那必然是噩梦一般的,但是对于那些习武之人而言,这就是一份机缘。 半月之后。 大唐,长安城,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还有不少大门阀的代表,全部都聚集在了一起。 此时他们正在王氏麾下的一座酒楼之中吃吃喝喝。 说是酒楼,其实这里几乎成为了太原王氏手中的后花园。 毕竟王氏可是当今皇后所在的家族,乃是皇亲国戚,在长安所拥有的产业,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拟的。 此时酒楼之上,各个包厢里,皆是酒肉不绝,莺莺燕燕,好是一番潇洒的景象。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享受,这些门阀却也无论如何都开心不起来。 尤其是王氏如今的掌权人王仁祐,他这个时候脸色难看至极。 “我的女儿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陛下非要废了她不成?” 王仁祐怒道。 这个时候,作为卢家的代表的卢清水也是赶忙说道: “这肯定是那武媚娘在其中挑拨离间了,真是可恨。” “她那样卑贱的出身,肯定是想尽千方百计要讨皇帝开心,陛下开心了,肯定就想要封她为皇后。” “这样的女人,只是会些花言巧语罢了,可怜的陛下却被蒙骗了。” 卢清水摇头道。 这些门阀们听后,顿时也是对武媚娘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武媚娘这人的存在,王皇后又怎么会遭此无妄之灾? 长孙无忌如今都还被囚禁着,也都拜这个娘们所赐。 实际上,他们对于李治并没有什么痛恨的,因为李治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是和曾经几乎是一个样子,人畜无害。 从始至终,李治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他们自然不知道李治其实就是这一切的操盘手。 “恐怕不止这些吧。” 突然,有人叹了一口气。 “既然你们都不敢说实话,那我来说。” 崔荣直接就站了起来,好像是要揭露什么事情一般。 崔家作为如今的门阀之首,加上崔荣前段时间在朝堂上的表现,大家都有向崔家靠拢的趋势。 “看似问题出在这个武媚娘身上,实则,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手笔和打算。” “你们想想,若不是我们门阀势力太大,总是阻碍陛下行事,陛下为何要废后?废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削弱王家在朝廷中的势力吗?” “若是陛下对我们没有敌意,又何须如此?” 崔荣的话,无疑像是一把利剑,把残酷的真相摆在了眼前。 众人全部都沉默了。 实际上,他们就是不愿意把李治往聪明的方向去想,在他们印象里的李治,还是那个被长孙无忌牢牢掌控着的木偶。 但是如今,却已经是锋芒毕露,手段齐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但是王仁祐却是嗤笑一声。 “陛下这样就这样呗,废了我王家的皇后又如何?” “难不成我王家,我王仁祐还稀罕不是?我还非得巴结这个皇帝不成?” “我太原王氏即便没有了皇后,照样是五姓七望之一,何须依仗皇权?” 王仁祐干脆也不装了。 李治这小瘪三要跟他,那他就玩到底呗,看看到底是谁家大业大? 想清扫他们?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其他门阀听到王仁祐的话之后,也是不由自信了几分。 “魏国公所言极是。” 立刻有人附和道。 此时的王仁祐,已经是官居二品,乃是国公。 崔荣的面色却很严肃,对于王仁祐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他很是担忧。 “这一次,陛下的动作,恐怕不仅仅只是废后这么简单。” 崔荣扫视一圈,郑重其事道。 如果这话,出自其他人之后,他们只会满不在意,并且训斥这人一番,但是说这话的可是崔家的掌权人。 大家也不由提起了十二分精神。 “我已经收到了消息,陛下最近可是做了很多大动作,件件都旨在削弱我们门阀势力。” “商业、农业、人才、科举……” “全方位的打压我们。” 一听崔荣这话,大家不由都正襟危坐起来。 “这……” 王仁祐也是愣住了。 “崔兄所言是否太过?陛下的这些手段可能有效?” “我们四个家族,根深蒂固,家大业大,岂是皇帝想削弱就削弱的?” 到这个关头,王仁祐还是不愿相信。 第九百九十三章:门阀恐惧,这是仙人手段? “你们还不信?” 崔荣对于他们这些人的无知和自大感到无语。 真就是高枕无忧久了,全部都麻木了,也不知道脑子究竟去哪里了。 “我可是听说陛下最近重用起了两个寒门子弟,一个叫做娄师德,一个叫做狄仁杰,他们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四品大官。” “一人为司农寺总务,一人为太府寺卿,掌农业和商业。” “这两人,简直就如同过江猛龙一般,手持文书,大刀阔斧地改革,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我看着便是背后发寒。” “每日做梦都是如何除掉这两人。” “你们可想听听究竟出台了哪些政策?” 崔荣问道。 “崔兄且讲。” 王氏好奇道。 看到卢氏和王氏那一脸茫然的样子,崔荣就知道自己这两个队友都是猪队友,和他们一队,迟早要完蛋。 一边嘴上说着要如何如何,实际上一点行动都没有,陛下的刀都快砍在头上了,还在这里大办宴会铺张浪费。 真的是死到临头还一无所知,崔荣实在是恨其不争。 “首先我就说一个两税法就能够吓死你们了。” “两税法,直接对那些小老百姓免税、少税,而对那些大地主则是重税,不再如同以前一般按人头收税了。” “现如今,长安有多少地主在卖田你们可有听说过?” 崔荣再问道。 “我等不知。”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是羞愧不已。 出这么大的事了,他居然现在都还不知道? “现在知道也不迟,目前还只在对那些小地主在动手,还没有波及到我们,不过恐怕很快就到我们了。” “我有幸见过那该死的娄师德的行事方式,完全就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管他什么高官、门阀,管他什么贿赂、阴谋,他全部选择无视。” “这样的官,我也是第一次见。” 崔荣一想到娄师德那倔强如牛的性格,便是感觉到一阵头疼。 他们不怕那些已经被污染的官员,就怕那些没有任何缺点和欲望的官员,他们几乎没有把柄,没有贪图的东西,尤其是这个娄师德。 他简直就是钢板。 说要拿他父亲母亲做威胁,他居然一句,随便你们去,我谋国不谋身就打发了,全然一点不怕父母出事。 从那一刻起,崔荣就知道,陛下绝对是捡到宝了。 这还只是娄师德,那狄仁杰,他甚至连照面都没打就被对面一脚给踢出了太府寺,为人神秘谨慎,手段也是诡谲莫测,令人不安。 “这两税法,岂不是要我们的命?” 以卢清水为首的一众门阀这个时候也当场坐不住了。 他们的酒都醒了不少。 “这太狠了啊。” 这个时候,场上再没有了之前的张狂和嚣张了,全部都沉默着在想应对之策。 “还不止。” 崔荣继续说道。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那些地主把田给吐出来,当他们被高额的土地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卖地。” “而收地的,正是司农寺那帮人。” “如今司农寺和太府寺的权力,直达天听,手上的爪牙无数,我光是看着便心生畏惧。” 崔荣想起自己的探子在长安郊区打听到的三十多号司农寺的官员浩浩荡荡去收地,手下还带着百来护卫的消息的时候别提有多震惊了。 什么时候,一个管农业的机构能调用士兵了? 陛下这是要大刀阔斧地把他们全部都砍死啊。 “我的天,怎能如此?”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是彻底酒醒了。 田税可以想办法逃了,但是这些地主把地卖给了朝廷,那可就是再也回不来了的,他顿时警铃大作。 卢清水一众门阀也是心惊不已。 他们可都是靠田地才能够掌控那些老百姓的,田产、粮食,这些都是资源,都是他们垄断天下的资本。 若是没了土地,粮食自然也就没了,粮食没了,那就如同砍掉他们的右手一般。 “这娄师德,当真如此厉害?手段如此凌厉?” 王仁祐在想着是不是可以派人把娄师德暗杀掉。 “你这个时候还明白不过来吗?” “这娄师德,不过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而已,他要用这把刀,把我们全杀了!” 崔荣这个时候已经生气了,这王仁祐,怎如此糊涂?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私底下,娄师德还在发展新的种植物,等待这些作物彻底成熟,有了足够多的种子的时候,天下的老百姓即可丰衣足食。 届时,他们的一切手段将会全部失去作用。 “光是说起这娄师德,说起这两税法你们就已经是这番模样了,那我若是说,商业上的改制更狠呢?” “陛下完全绕过了我们,直接一刀砍在了我们的大动脉上。” “我若说,商业上也是实行两税法,小老百姓免税、减税,对我们大产业则是收重税呢?” 一时间,众人哑然。 这可是天大的事了,农业的两税,或许还能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因为油水不多,但是这商业,赚的都是大头,这若是收了重税,那还赚个毛线? 这么大的事情,陛下在朝堂之上只字不提,这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这是想把他们往死里整! “而且,这狄仁杰,见首不见尾,在长安,不知何时又兴起了几个酒肆和琉璃厂,背后都是太府寺在暗箱操作。” “这些酒肆光是一日的收入便是可以抵我们酒楼一月的收入,那酒是卖的真的好。” “而琉璃就更不用说了,想必各位家中都已经是安置上了。” 崔荣冷笑着说出这番话,不由得,在场所有人都汗流浃背了。 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购置了大量的琉璃,无论是琉璃制品,还是琉璃窗,都是大批量的买了。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是朝廷的产业,大批量地给朝廷送钱。 “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实在不可思议。” 王仁祐心里苦涩啊。 “这样下去,我们若是没有什么大产业的话,撑不起税收,迟早倒闭!” “到时候众位,都喝西北风去吧!” 崔荣冷笑着扫视一圈。 第九百九十四章:朕有仙师撑腰,怕谁! “这……这这这。”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终于是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而在场的其他人也全部都呆愣在原地,目光之中说不出的震惊。 这个时代的门阀靠的都是什么? 无非就是农业商业,以及在军中的对那些子弟。 现在李治的这两把刀砍下来,直接就把他们的左手和右手全部都砍断了。 没有了农业和商业上面的绝对优势,再随着一点点地被蚕食,恐怕是用不了多久之后就真的要喝西北风去了。 不说会有多落魄,到时候李治肯定会秋后算账,只要等他们没有了力量,那就会任人鱼肉。 他们曾经的嚣张,到时候都会化作砍在他们身上的利刃,一刀一刀地剐下他们的血肉。 “现在才刚刚实行了不过十来天而已,一切都还有机会,又不是已经要灭门了。” 这个时候,卢清水也是强壮镇定道。 虽然嘴上是这么鼓励大家的,但是卢清水早就已经做好了暗地里逃离长安的准备。 “卢兄此言差矣,按照如今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年半载的时间,你我卢家、王家的威信将全无。” “这样的清算,很快就会清算到你我头上来的。”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终于是摆正了态度,不再轻视李治了。 方才他还小李治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子,拿什么和他们抗衡,没想到仅仅只是几分钟的功夫,他就已经是见识到了李治的手段。 这当真是给了他们所有洋洋得意的门阀们当头喝棒。 当他们还在思考皇后之争的时候,李治早就已经早在他们的前面布置好了陷阱。 “一年半载?” “只怕是现在就已经是来不及了。” 崔荣这个时候冷笑道。 “这些事情,在长安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你们却偏偏一个字都不知道,只有我崔家一直在默默关注。” “你们实在是太大意了。” 崔荣这个时候还是怒其不争道。 当然,这件事也确实是有些诡异,按照王家和卢家以前的行事来看,这件事情他们应该早就已经收到消息才对。 为什么现在却一点都不知道呢? 莫不是那李治的手已经伸了这么长?连王家的内部都有李治的细作? 这样一想,崔荣不由有些脊背发寒。 天知道李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谋划起要对付他们的? 看狄仁杰和娄师德这两个人,也简直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人一样。 按照宫里面出来的消息,崔荣也知道,这两个家伙都是被王大福喊来了,身份背景都再普通不过了。 但是一上任就能够爆发出这样的能量,他不难想象,说不定这两人就是陛下暗地里培养的棋子。 而这样的棋子,说不定大唐之中还有很多。 “对了,你们如果现在觉得陛下的手段只有这两样的话,那就又大错特错了。” 崔荣继续说道。 “实际上,陛下还要大兴科举,扩招天下士子入京城来做官。” “而且,这一次科举的对象,主要都是寒门和平民。” “甚至还要招什么武科举。” “目的就是为了让军营之中充满寒门和平民子弟。” “啊?” “崔兄,你别吓我,这真的是陛下能够干出来的事吗?” “这一招未免实在是太绝了一些。” “若是真的是这样,那日后军中岂不都是这样的平民弟子和寒门?” “这是陛下准备渗透我们啊?” “第二,像陛下这样如此放松限制,那岂不是什么人都能来做官了?” “那些市井流氓也配与我等登堂入室?” 崔荣的语气之中带着强烈的不屑。 对于大唐的那些寒门和穷人,他们的门阀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瞧不起、压榨。 这些穷人的存在,简直就是玷污了这个盛世,还不如让他们的死亡有价值一些,让他们的尸体成为这盛世之中的铺路石。 即便血淋淋,但是达官显贵走起来却不会硌脚。 对于曾经那些瞧不上的三教九流之辈日后竟然也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只觉得丢脸。 “崔兄所言极是。” 卢清水也附和道。 他们这些人只会在乎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于皇帝,对于天下,对于百姓,那不过都是他们敛财的工具罢了。 谁做皇帝,谁饿死了,谁来犯了,与他们何干? “不行,我们必须要找陛下要个说法才是。” 崔荣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 “我等一同随去。” 王仁祐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 这个时候,不站队,不报团取暖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他们的利益实在是被损害的太严重的。 再这样持续下去,他们也就不是什么四大家族了,先前的所有荣华富贵,都将化作泡影。 第二日上朝之时。 李治坐在了皇位之上。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王大福标志性的嗓音响彻在大殿之中。 李治的那些改制,实际上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他之后会公布,但是绝对不是现在,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好上朝的了。 “陛下!” 这个时候,大臣薛仁贵开口了。 “根据情报,西凉人最近似乎有些不太安稳,蠢蠢欲动,他们的大将苏宝童似乎正在练兵,恐怕要生战事。” 薛仁贵担忧道。 “哦?” 李治也是注意到了薛仁贵的存在。 这个薛仁贵,也是出身寒门,是个忠臣,所以李治对于他汇报上来的事情还是很看重的。 加上西凉的问题确实是一件大事,到时候他要回大秦好好咨询一下皇帝们这一仗究竟怎么打才行。 “朕知道了,对于西凉的问题,容朕先思量,明日再议。” 李治摆摆手道。 他还要等等后续才知道这西凉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是搞出来了些什么名堂,那就是必须要去打的。 随着薛仁贵退下之后,大将苏定方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陛下!” “根据情报,吐蕃人和突勒人最近似乎也是有些蠢蠢欲动,以及那些高句丽人,都有些小动作。” “我们应该早些做好准备了。” 苏定方传出来的消息,无疑是让众人吓了一跳。 第九百九十五章:楚老师教的,你们接不住! “什么?这些东西,到底想做什么?” 李治的脸上怒色浮现。 这些人,在李世民在的时候,那都是安安稳稳的,屁都不敢放一个,毕竟当时的李世民可是天可汗。 但是现在才过了几年? 他的父亲不在了,这群人就开始嚣张起来了? 真是不把他李治放在眼里! 这些人现在估计就是按捺不住被大唐统治了,想要和大唐碰一碰,试一试朕自己这个新帝究竟还有没有他父皇那样的血性和强大了。 但是李治能让他们如愿吗? 他即位六年了,确实是没有怎么打过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打仗,也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 他之所以不打,那是因为没有必要去消耗国力去打仗。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需要一场战争! 让全天下的人,包括这些朝堂上面的这些大臣,让他们看看他李治究竟是不是一个有血性的君王! 李治长呼了一口气,随后看向了苏定方。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朕会想想办法,想到了再议。” 李治还是和之前一样的回复。 实际上李治的心里是很想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些外族都教训一遍的,但是现在有大秦那些皇帝们兜底,他们能够想到一些更好的办法。 所以他这个时候没有草率地下诏。 “可还有上奏?” 李治环顾一圈。 若是没人上奏的话,他就去大秦一趟把这些问题都咨询一遍。 但是他知道,今天注定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离开的。 这些天,娄师德和狄仁杰的动作都不算小,像崔家这样敏感的家族,很大的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他的手段。 他特意看了看崔荣的表情,发现他果然是一直在憋着一口气,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陛下,臣等有事启奏!” 这个时候,崔荣一步跨出,连带着他们身后的王仁祐和卢清水都一同站了出来。 “说吧,什么事。” 李治淡淡地问道。 他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崔氏一定会站出来找事情的。 “陛下乃是一国之君,朝堂乃是议论国事,商讨国策之地,这朝堂的作用,便是君臣一心的最好体现。” “可是陛下,臣听闻如今大唐实行农、商改制,竟是已经持续了半月之久。” “在此之前,臣却闻所未闻。” “陛下何故行事躲躲藏藏,为何要瞒着我等大臣独自改制?” “陛下若是如此行事,那朝堂存在有何意义?” 崔荣这个时候站出来,直接在道德的最高层面对李治进行压力。 这个朝堂,就是用来议论国事的,你李治二话不说,偷偷摸摸安排两个人就完成了农业和商业的改制,那我们这群大臣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给你李治的皇宫当摆设的? 崔荣也算是一个脾气大的,一点都没有忍着。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 他们甚至现在都不知道大唐已经开始了农业商业的改制,毕竟他们基本上都是待在

相关推荐: 盛宠小医妃   莽荒纪之雎华仙人   无限版帝国时代   被我撩过的人都说不放过我[快穿]   变成主角的我不想飞升(修仙界第一败家子)   BOSS精分了[末世]   记忆里残存的碎片   我本厚道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剑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