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7章

第27章

,让里长笑眯了眼,再一路走到村子里收钱时脸上的表情就很好。 满宝刚好休沐在家,好奇的扒在门口看里长。 老周头交了钱,把周四郎给叫到了身边让里长看,“里长,这就是我家的四小子,他下个月就成丁了。” 里长眯着眼看周四郎,见他虽然瘦削,但精神还好,也精壮,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这次就是他去服役?” “是,按理也轮到他了,等他从河坝里回来,家里就该给他准备房子成家立业了。” 成家自然得有丁田了,里长哈哈一笑,拍了拍周四郎的肩膀,今天他的心情不错,因此松了口道:“今年村子里就只有两个孩子成丁,分田倒是容易,到时候分成两份差不多的,让他们抓阄就行。”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将袖子里一直捏的二十文钱塞给他,然后一拍周四郎的后背,“还不快谢过里长?” 周四郎连忙弯腰道谢。 里长接了钱,笑道:“这是老朽的分内之事,不用谢。” 除了钱,老周头还给里长准备了一包姜,他道:“家里菜园种的,不值什么,您拿回去煮茶喝。” 满宝一双眼睛里尽是好奇。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听 里长正要走,一转身便对上了满宝的眼睛,脚步忍不住一顿,停下脚步问,“这就是你那小闺女吗?” 满宝抬起小脸冲他甜甜的笑,里长下意识的也扯了一抹笑。 老周头提着心应了一声,将满宝拉过来,低声道:“快叫里长爷爷。” 满宝脆声叫道:“里长爷爷好!” 里长脸上忍不住笑开,褶子都堆在了一起,他伸起有些干枯的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笑道:“好,好啊……” 里长带着人离开,去下一家收钱,满宝摸了摸自己的小脑袋,抬头问她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摸我的头?” 满宝的头发毛绒绒的,因为天气要冷了,她好几个月没剃头了,此时头发快要遮住耳朵,软乎乎的,老周头闻言也摸了一下她的脑袋,笑道:“因为我们满宝可爱呀。” 满宝这下高兴了,扬起笑脸乐,然后转身去送别周四郎。 周四郎把自己的衣服都带上了,小钱氏还给他做了两双厚厚地鞋子,满宝则给他包了满满的一包糖,道:“四哥,你要是饿了就吃糖,你放心,明天我就让大哥他们去找你,给你煮肉汤喝,不过我觉得姜汤比肉汤好,还是给你煮姜汤喝吧。” “不要!”周四郎想也不想道:“三哥还有肉汤喝,结果我就只能喝姜汤?” 他又不是没喝过,一点儿也不好喝。 满宝像哄小孩一样哄他,“四哥,姜汤是驱寒的,大哥都说了,修筑河坝得站在水里,而且姜可比肉还贵呢。” 周四郎:“我就喜欢吃便宜的,不要吃贵的。” 满宝琢磨了一下姜汤的味道,深以为然的点头,好巧啊,她也是呢。 周四郎当天就要集合,和村里其他壮丁一起去江定村,据说县衙已经买了一批材料了,从明天就要开始动工。 江定村距离七里村不是很远,至少比去县城还要近一点,但与县城是反方向,顺着水流往上走四刻左右就到了。 七里村是个小村,只有六十来户,所以里长是大梨村的人,管着这边的六十来户,还管着大梨村的三十来户,而大梨村算是大村,光里长就出了两个,所以附近几个村子的大集才会放在大梨村。 而江定村和大梨村的情况差不多,村子里有一百来户,直接就归由一个里长来管,而它附近的几个小村子平时也习惯在江定村赶集做交易。 周大郎和周二郎提前去看过破掉的那处堤坝,正好处在江定村上游三里处,那里没有人家,自然也没人卖东西。 不过周二郎觉得,如果他们把摊子支到这里来,肯定会有人跟着来的,因为这离江定村太近了。 到时候他们恐怕就不占优势了。 所以兄弟俩一商量,决定在河岸不远处搭个草棚,到时候不仅好做生意,也好占位置,晚上甚至还能睡在这里看守东西。 反正现在还不是很冷,他们觉得是没问题的。 已经做过一次劳丁生意的兄弟几个对这门生意信心都挺足的,因此没有前一年那样束手束脚。 老周头和钱氏都没拦着,由着他们去。 于是满宝带着周五郎一起找周大郎商量,“大哥,姜汤比肉汤还要好呢,你要不要煮一些,我们便宜卖给你。” 周大郎惊讶,“我们还要买啊。” “当然啦,”满宝理所当然的道:“四哥还欠着家里的钱呢,你们不买,万一把地里的姜都吃光了,那他用什么还钱啊?” 周大郎想了想,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想着煮一锅姜汤也用不了多少姜,就点头道:“行吧,那你们多少钱卖给我们?” “我问过四哥了,他说三十文就好。” 周大郎和周二郎一点意见也没有,反正钱给了老四,老四还是得给家里,也就转了一道手而已。 所以别说三十文,四十文也行啊。 至于老五他们手里的钱……周大郎左右看了看,把满宝抱起来,小声问道:“满宝,你悄悄告诉大哥,老五他们在你那儿存了多少钱了?” 满宝捂住嘴巴,呜呜的道:“我答应过他们了,不告诉你们。” “你悄悄告诉大哥,大哥不说。” 满宝忍不住把手拿下来了,道:“先生说过了,秘密过了第三个人的耳朵那就不是秘密了,所以我就不告诉你。” 周大郎:“……” 不告诉就不告诉吧,反正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他就能知道了。 周大郎之所以想知道周五郎他们存的钱,是因为老周头说了,等服完这次劳役,家里就建新房子,要开始给老四说亲了。 毕竟成丁了,娶了媳妇也好让他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来。 这一年出乎意料的顺利,家里挣钱的速度比往年要快得多,所以建房子的钱还是有的,就是老四成亲的钱可能还差一些。 周大郎想着这些事,和周二郎周三郎一起去江定村占位置,简单的搭起一个草棚,然后就计划着开张了。 去年服役买过他们的汤和菜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要干什么,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 包括来监工的衙役,他们好奇的上来一问,听说周大郎要在这里做生意,他们忍不住乐,“这都是劳丁,做什么生意?” 周大郎笑道:“就是给大家热热汤喝,不值几个钱,这天眼见着就要冷了,大家又站在水里干活儿,所以煮些肉汤,姜汤给大家驱寒,我那兄弟也在里面呢。” “哦?是哪个?” 周大郎把周四郎指给他们看,衙役们一看,忍不住笑了,“这油嘴滑舌的小子原来是你兄弟啊,我跟他熟,这段时间常跑我们那片去卖姜,怎么,你家姜多得吃不完,还拿来这里熬汤?” 周四郎主要的叫卖地点就是县衙附近的官吏小区,还有隔壁的富人小区,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两个地方转悠,衙役们当然认识他了。 虽然他们不住在那里,但他们在那里办公,那两块地方也是主要巡逻地方好不好? 所以一来二去的,他们不仅认识,还熟识了呢。 周四郎口才了得,这段时间已经跟人称兄道弟了,所以来服役碰见这些熟人,他就被直接安排在岸上搬石头和铲泥土。 ☆.第一百四十八章 眼热(云起推荐票11万的加更) 一大早,已经有一队劳丁到上游去拦截河水了,还要挖沟渠分流一些出去,现在河水在缓慢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断流,可人能站在河中央了。 他们得先把河里散落的石块和没冲垮的泥土清理出来,然后再修筑堤坝。 县衙预估了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周四郎看着在岸上,但要和人搬动比人还大的石头,还要将河堤清理出来的垃圾和泥土放到一边,只是一天,他肩膀上就勒出血印来,但他这样也比河里的人轻松。 站在河里的人不仅要把石头清理出来,还要小心脚底打滑,今天已经摔了有十个人了,有一个摔得还挺重,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身。 所以周四郎一点苦都不敢叫,而周二郎还瞅准了空吓唬他,“看到没,幸亏你改过来了,不然再赌下去,被家里赶出来,你就只能在外头做这样的苦工过活儿。” 周四郎打了一个寒颤,泪汪汪的问,“二哥,你干嘛吓我?” “不是吓你,你想想,咱家多少兄弟,能跟大冲家一样吗,赌输了卖闺女卖儿子,还想卖婆娘,你有儿子女儿卖吗?”出门前,钱氏说了,等回去就要给老四说亲了,所以得把老四彻底吓住,免得以后又祸害家里,所以周二郎是怎么吓人怎么说,“想卖你侄子侄女是不可能的,除了你,爹娘还有五个儿子呢,不缺儿子。” 周二郎给他手里塞了一个馒头,示意他去看那些蹲在河边吃干饼,都不舍得买一碗姜汤的人,“你要是被赶出来,你连他们都比不上,他们好歹还有个家回,到时候你就在外头干苦工,病了累了还不能回家。” 周四郎是真的哭了,“二哥,我真的不赌了,我就赌那么一次,不信你问老五,我这段时间去县城连赌场的门口都没入。” 周大郎就道:“行了,你别吓唬他了。” 一会儿还得干活儿呢,吓坏了谁服役? 周四郎委屈巴巴的啃着馒头,喝着混着肉汤,肉汤里放了不少姜,有一股淡淡的辣味,热热的下肚,直接让人出了一身细汗。 下水的基本上都买了一碗,他们也察觉出这东西的好来,还有人羡慕周四郎,“你家兄弟可真心疼你,还特意跑来这里做生意。” 也有人看不过,嗤笑一声道:“要真心疼,那就不该让他来服役,替了他来不是更心疼?我说周四,你还没成亲有孩子吧?今年多大了?” 周四郎闷闷的道:“我家公正,服役都是轮着来的,我十八了。” 有人怀疑,“你小子有十八了?不会是虚报的年龄吧?” 周四郎郁闷,“我家六个兄弟呢,像是用得着虚报年龄的吗?” 有些人家为了能快一些分到丁田,会在孩子出生后虚报年龄,多报两岁,这样十六岁就能分丁田,但他们却忘了,成丁不仅要服役,还有可能会被征兵役,所以真正这么做的人也少。 周家不缺男丁,也不缺丁田,所以用不着虚报年龄。 听说周四郎今年成丁,有人心中一动,上前问道:“那你成亲了?” 周四郎红着脸道:“没有。” 有人便笑,“既已成丁就该成亲了,你家里给你说亲了没有?” 有人酸道:“家里这么多兄弟,要说亲可不容易,现在娶了亲,连着谢媒钱都要四五两吧?” “没见人家兄弟做生意吗,家里钱还能少了?”这两天看着周大郎他们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今天连菜都出来了,五文钱两勺,三文钱一勺,不少人都买了吃。 虽然他们不知道成本是多少,但那白菜萝卜都是家里种的,也就那肉费一点钱,应该也用不了多少。 不少人嘴上不说,心里却和火烧似的,特别是江定村的人,恨不得立刻跑回家去和家里人说一声。 但被衙役管着,除非到十天一次的半天休整,不然是不能擅离的,一旦离开大营,被判定为逃役,那才要命呢。 周四郎低着头不说话。 大家就知道了,这是没说亲,提起这个话题的人就蹲到他旁边,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年纪不小了,该说亲了,我有个妹子,今年十五,长得不错,回头我让你们见见?” 周四郎闷闷的道:“我的亲事得我娘做主呢,大哥,你问我没用的。” “怎么没用,是你成亲,你喜欢什么样的你娘得问吧?” 周四郎闷不做声,本来是问的,去年开春,他才过十六岁没几个月,他娘就问过他喜欢什么样的。 他当然是喜欢漂亮的啦。 然后他娘让他好好干活儿,春种秋收的时候表现好一点儿,她让人给他说亲,去年他也的确表现得很勤奋,秋收时还跟三哥分在一拨了呢。 结果他昏头赌了一把,说亲的事就黄了。 本来,他应该去年说亲,年前就应该成亲了的,他们家兄弟几个都是十七岁的关口成亲的。 唉,家里还得建房子,也不知道等存够他娶媳妇的钱得几年,这一刻,周四郎是真的忧伤了,他觉得自己有成为大龄剩男的趋势。 在乡下,女子也是很挑男方的,比如,超过二十岁就是老光棍了,一般都不怎么吃香。 没少跟着小伙伴们混的周四郎想起他们私底下叫那些村子里娶不起媳妇的青年老光棍,他就产生一种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一连几天都在,因为几乎每天都有人问他,周四,喜欢啥样的姑娘呀? 周四,以后是听媳妇的话,还是亲娘的话呀? 不怪大家总是打趣他,因为一帮劳丁中,只有他是没成亲的,甚至还有人和周大郎周二郎直接议亲起来,或推荐自家的妹妹,或推荐自个的闺女。 周四郎一下成了香饽饽,但他一点儿也不觉得高兴。 在满宝来看他后,这种郁闷达到了顶峰。 因为满宝给他带了一颗糖来,着重声明,“四哥,这是大亮侄儿让我给你带的喜糖,他定亲了,过年前就要成亲了,说是让你沾一下他的喜气。” 周四郎:…… 大亮是周四郎的小伙伴,俗称狐朋狗友,当然,他辈分低,他就是今年村子里和周四郎一起成丁的人,今年是他叔叔来服役,他留家里准备成亲。 ※※※※※※※※※※※※※※※※※※※※ 作家的话 过了二十就是剩男了,没错,说的就是你们,满宝指指点点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说啥(起点推荐票三万五的加更) 周四郎愤愤的把喜糖拆了塞嘴里,瞪着满宝问,“你来这儿干嘛?” “来看四哥呀。”满宝道:“好久不见四哥,我好想你的。” 周四郎心里好受了点儿,觉得熨帖不少,轻咳一声正要说话,跟着一起来的白善宝就跑上来抓满宝,道:“快去看啊,我刚才在河里看到一条好大好大的鱼。” 满宝立即蹦起来,问:“有多大?” “这么大,这么大!”白善宝比划了一下,和满宝就要冲到河边去找鱼,衙役立即呵斥他们,“那是修河坝的地方,你等离远点儿。” 跟来的大吉连忙上前拦住白善宝和满宝,小声道:“少爷,我们到往下一点的位置看。” 劳丁们干活的地方是不许外人上前的,河坝的修筑管理显然比去年修水利的管理要严格许多。 就连周大郎他们都是远远的避着做生意的,毕竟离得近了,那里都是泥沙、石头和木头什么的,也不方便。 此时,大家就都蹲在周大郎的摊位前不远处吃饭,哪怕是不买汤和饭菜的也蹲在旁边,闻着味儿吃的也比较香不是? 这两天已经有人察觉到了这个商机,在周家的摊位旁边支了两个摊,也都是卖吃的。 此时衙役大声一喝,大家便都看过去。 白善宝并不怕衙役,他更小的时候也经常看见这些衙役和兵丁的,哪个见了他不是弯腰问好? 对于大吉的劝导,他有些不开心,“我们就是专门来看修筑河坝的过程的,如果不近前看,我们怎么知道河坝是怎么修筑的?下游看的是水了呀。” 满宝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周四郎:……说好是来看他的呢? 周四郎把馒头塞嘴里,端着碗走过去,拍了拍衙役的肩膀道:“这是我妹,两个小娃娃而已,又不能偷石头,也不能偷木料的,让他们上去看一眼呗。” 衙役这才放松下来,拍掉周四郎的手道:“去去去,我这是为谁,两个才断奶的娃娃,万一掉到水里,算你的,还是算我的?这是你亲妹子吗?” “亲的,一家出的,”周四郎笑嘻嘻的道:“放心吧,我们看着呢,再说了,天也不是很冷,掉就掉吧,掉下去捞起来甩一甩就干了,我爹娘常说,掉过一次水就知道水不是玩儿的了,让他们去吧。” 衙役:…… 白善宝和满宝都巴巴的看着衙役。 衙役无奈,挥手道:“行行行,去吧,去吧。” 谁让他吃人家的嘴软呢,这段时间,周家的汤水对他们可是免费供应。 满宝和白善宝欢呼一声,跑到河岸边探头往下看。 他们当然是看不出什么来的,也就知道修筑河坝是用什么材料而已,但满宝可以问科科呀。 科科很无奈,它道:“宿主,我是收录生物的系统,关于建筑,我的芯片里没有植入相关的知识。” “啊,”满宝有些失望,“那你是不知道啦?” “也不是,”它自带的芯片里虽然没有,但可以从百科馆里搜索,要保证宿主的安全,像分析权衡宿主所处环境的安危是最基本的,自然,涉及到的方面它都可以从百科馆内调取。 但…… 算了,还是告诉她吧,科科道:“宿主,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远古堤坝,只能简单的蓄水和放水,蓄水也不是全蓄,而是减缓上游流到下游的水流,以达到截取水资源的目的……” 在科科看来,这样的建筑实在没多少技术可言,百科馆内记载的,在古时候的二十世纪,人类就拥有了相对先进的铸造堤坝的技术,那时的人类甚至可以通过水力发电了。 不过小孩子的脚要一步一步的迈,宿主学习也要一点一点的来,总不能让远古时候的人类去学古时候的知识,她就是想学,恐怕也没有实践的基础。 满宝可不知道科科的芯片里闪过了这么多电流,虽然科科把这个堤坝贬得很低,但满宝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还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更幼稚的语言向白善宝传达。 “看到了吗,那根木头跟那根木头间有好大的洞,以后水就从那里往下流,如果上面的水很多,那就把那个东西往上抽,水就可以哗哗的往下流了,哇,那是不是鱼也可以往下游了?” “一定是的,”白善宝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道:“水流一急,鱼就回不了家了,它们肯定会被冲下去的,到时候我们就又可以网鱼了。” 满宝流着口水道:“我家的鱼都吃完了,好想吃鱼啊。” “我家的也是,不过你家的鱼这么多,怎么也吃得这么快?” “卖了呀,”满宝理直气壮的道:“我大哥卖了大半,剩下的就自己吃了,可惜我家的缸不够大,不然可以装更多的鱼,我娘说了,只要鱼是活的就可以一直留着给我吃。” “你真笨,不会在家里挖个池塘吗?我家里就有池塘,里面就养着鱼,不过那鱼好像不能吃。” 满宝哈哈大笑,抱着肚子乐,“我家那么小,要怎么挖池塘呀?” 白善宝也经常去满宝家里玩,闻言一想,也哈哈大笑起来,“我知道,在你的床底下挖个洞,把鱼放在里面,睡醒了想吃伸手就能抓到。” 满宝不愿意,“那不如在我四哥五哥他们的房间里挖呢,那块地方大,能装更多的鱼。” 守在一旁的衙役和周四郎:……俩破孩子。 周四郎忍了忍,问道:“你们看完了没有,琢磨出这河坝是怎么修筑了吗?” 衙役正想说话,一抬头便忍不住脸色一变,直接站直要行礼,却被来人止住。 满宝和白善宝还蹲在堤坝边上,背对着众人,面对着堤坝道:“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四哥,这堤坝你可得好好修,我们家就在下游呢,这堤坝不仅能放水,最主要的是它能拦水,夏天下好多雨的,要是拦不住水,好大的水冲下来把我淹了怎么办?” 周四郎就站在满宝身侧,闻言翻了个大白眼道:“你就在家里,淹了谁也淹不了你好不好?” “谁说的,我要上学呢,学堂就在河边,河水一上涨,那不是先淹的我吗?” 周四郎一想,还真是,他忍不住嘿嘿笑起来,“你以后要是不听话,我就在河坝上凿个洞,让水专门下去淹你。” ※※※※※※※※※※※※※※※※※※※※ 作家的话 背后傅县令:你说啥,你再说一遍 ☆.第一百五十章 询问 衙役额头上的冷汗都快要掉下来了。 就听见身后的那个小男孩道:“满宝你别怕,我回去就让大吉造船,要是大水下来了,我们就坐到船上,这样就不会被淹了,坐在船上还能抓水里的鱼呢。” 满宝哇的一声,立即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我四哥学游泳吧,那样他可以下水抓鱼然后递给在船上的我们。” 周四郎:…… 白善宝突然就指着河里道:“看,大鱼!” 满宝忍不住扒进了看,果然看到一条巴掌大的鱼,刚从一块石头下钻出来,尾巴一扫,咻的一声就不见了,她啊啊啊的大叫,向前伸着手,好像很想去抓一抓。 站在他们身后的傅县令就轻咳一声,走上前去,也探头往下看了一眼。 周四郎一回头,突然看到一群穿着很好的人出现在身后,吓了一跳,他素来胆子大,拍了拍胸口后问道:“你们是谁呀?” 满宝和白善宝抬起头来,最先看到的就是站在最前面的傅县令。 白善宝只是看了一眼便道:“这是县令呀。”没看见衣服上的章纹吗? 周四郎瞪大了眼睛,有些同手同脚的行礼,但还是忍不住抬头偷偷看他。 傅县令没关注周四郎,倒是对白善宝很好奇,他摸着胡子笑问他,“小郎君是哪里人?” 白善宝和满宝已经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手心里的泥,似模似样的行了学生礼,回道:“回县令,学生是七里村人。” 傅县令笑问,“刚才听你所言,你知道这堤坝要怎么修筑?” 白善宝看向满宝,道:“我不懂啊,但满宝知道一些,要不你问她吧。” 傅县令微讶,看向满宝。 满宝比白善宝还要矮一些,一看就比白善宝年纪还小,圆圆的脸上此时正一脸好奇的盯着他的衣服看。 傅县令忍不住轻笑一声,问道:“小姑娘叫什么名字?” 满宝似模似样的行礼回道:“我叫周满。” “咦,”傅县令问道:“你有大名啊?” 民间的女子很少有大名的,尤其是这样小的小孩儿,有的人家是直到女孩及笄要议亲了才取大名的,而大部分民间女子一直到死都没有大名。 满宝理所当然的道:“当然啦,我都是做姑姑的人了。” “哦?”傅县令感兴趣起来,干脆在河堤旁找了块石头坐下,让俩人近前来说话,问满宝,“那你兄弟的年纪很大了?” 满宝点头,直接指着远处正给人卖汤水饭菜的周大郎和周二郎道:“喏,那是我大哥和二哥,这是我四哥。” 傅县令看了一眼,他来过好几次河坝了,自然知道这里有人做生意,他不太在意,但还是有些高兴,高兴于他们家的人丁兴旺。 因为人口也是县令的考评之一,他笑眯眯的问,“你有几个兄弟?” “六个!” 傅县令赞许,“不错,不错,你爹能有六个儿子,若你哥哥们也都能生六个就好了。” 满宝想了一下,微微瞪大眼睛,“那我家得要多少房子才住得下啊?” 白善宝也抱着肚子哈哈大笑,“到时候你连人都认不全。” 满宝争辩道:“我记性可好啦,村里的人这么多我都能全部记住,怎么会认不全?” 傅县令:……为什么话题突然歪到了这里? 他轻咳一声,重新问满宝,“你知道怎么修筑河坝?” “知道一点吧,”满宝实事求是的道:“那现在这儿不是建着吗,建堤坝就是用木头,石头和泥建一个倾斜能放水和拦水的墙。” 傅县令笑眯眯的点头,“这倒也没错。” 他以为满宝是看了在建的堤坝后总结出来的,他不再关注两个孩子的童言童语,但他身后的县丞却忍不住问道:“为何是倾斜的呢?” “因为可以卸力呀。”满宝刚听科科提起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倾斜度,以最大的阻挡水力,避免堤坝被冲垮。 满宝以自己的理解告诉县丞,“一根棍子这么立着,好高好高的水冲下来,它可能就断了,但如果它是这么斜插着,好高好高的水冲下来,可能就从它身上流下去了,棍子还是斜插着。” 县丞惊讶,连县令都忍不住回过头来看满宝,问道:“这话谁跟你说的?” 满宝想了想道:“道理是我朋友告诉我的,但话是我想的,我觉得我想得对呀。” 他们偷偷的去芦苇丛里玩儿,插在泥里的棍子,只要风一大,直插的总比斜插的要先倒,不过这话她是不会告诉大人的,因为她和白善宝可是出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才收买了看着他们的小伙伴,不让告诉大人呢。 一直如影随形,默默地看着他们玩耍的大吉:……我也是大人! 傅县令惊讶于满宝的聪慧,不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毕竟是个女娃,反倒是一旁的白善宝让他很关注。 白善宝也有话和傅县令说,他拉了拉满宝的袖子,当着众人的面就附耳到她耳边说悄悄话。 他以为的悄悄话,但声音一点儿也不低,大家又站得近,于是都听到了。 白善宝道:“把我们写的文章给县令看吧。” 满宝道:“还没写完呢,先生说还不能见人。” 白善宝不乐意了,道:“都一年了,要写多久啊,我觉得写得很好了,而且现在能给县令看,以后我们不一定能碰到县令了。” 说到这里,白善宝已经不趴在满宝耳边说悄悄话了,而是当着众人的面光明正大的和满宝商量。 满宝也没发现不对,理直气壮的道:“不要紧,等写出来,先生说可以了,我就让我的朋友给县令送去。” 白善宝好奇,“你朋友认识县令?” 傅县令也很好奇。 满宝点头道:“认识啊,县令是她爹。” 县丞和主簿等人看向傅县令。 傅县令:…… 白善宝坚持,“我觉得写得很好了。” “先生说还不够好,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来看劳丁修筑堤坝了。” ※※※※※※※※※※※※※※※※※※※※ 作家的话 傅县令等人:孩子们转头看一看,我们是实体的,不是隐形的啊 ☆.第一百五十一章 文稿(云起推荐票11.5万的加更) “先生要求太高了,不然你说哪儿没写好?” “我要是知道,我就马上改好了,还能来这里吗?就是因为不知道才来的呀,等找到哪儿不好了就改过来。” 但满宝显然说服不了白善宝,俩孩子越说火气越大,当着一群大人的面就吵起来,最后白善宝怒道:“那你把我写的那部分还给我,我不跟你一起写了。” “还就还,我还不想跟你一起写呢。”满宝把胸前挂的布挎包扯过来,这是何氏用积攒的碎布按照她说的又做了一个,这个要大很多,可以装很多东西,比小书箱还要方便。 满宝打开挎包,从里面掏出一叠厚厚的纸,很干脆的展开,把白善宝写的那些纸找出来。 但这篇文章是他们一起合写的,有时候满宝念,白善宝写,他写累了,就换成白善宝思考,念给满宝写。 所以俩人写的东一张西一张,合起来还能勉强算是一篇文章,分开来就啥都不是了。 但满宝和白善宝显然一点儿也不在意,而且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吵架了,俩人很熟练的把稿纸都放到地上,然后你一张我一张的抽走,有好几张纸上有俩人共同的笔迹。 都是满宝写累了白善宝接笔,或是白善宝写累了满宝接笔。俩人也很干脆,你一张我一张的分了,轮到最后一张时,满宝的小胖手先按在了纸上。 白善宝叫道:“上次吵架就是你拿的这张,这次轮到我了。” 满宝道:“这上面我写的最多,你才写了三行字,本来就该我拿的。” 眼见着俩孩子为了一张纸都快要打起来了,傅县令忍不住开口,“给我看看。” 俩孩子一起抬头,惊讶的发现,呀,原来县令就在这里呀。 傅县令:…… 众人忍住笑。 然后满宝和白善宝重新将稿子整理好,自从吵过几次架,分过几次稿子后,他们就学乖了,在稿子的底部写上数字,这样都不用看,直接就能按页数把它们整理好。 白善宝把整理好的稿子给傅县令看,眼巴巴的看着他,“县令,我们写的很好吧?” 刚开始读书没两年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能好到哪里去? 通篇都是童言稚语,直白得不得了,并没有什么行文的美感,但却有内容。 其实这是一篇建议县衙为服役的劳丁提供足量的热水饭菜的文章,文中先是说了服役的劳丁有多辛苦,当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文字还直白,还带着孩子气的话,直白的写到:“他们好可怜的。” 傅县令:…… 但文中并不只有这样的语言,最主要的是,它详细的举出事例表明了这些劳丁是如何可怜的。 谁家里有几个人,家境如何,因为要服役,家里如何如何,每天早上吃什么,吃多少,中午和晚上各自的食物和量也都一一列举出来,县衙午晚提供的食物也都列了出来,显然,这不是凭空写出来的文章,而是调查取证过后写的。 看这童言稚语,显然还感同身受。 傅县令的官是考出来的,他当然知道写好一篇文章的要点是什么,可以说,这篇文章除了没有文采以外,其他的要点全都具备了。 而如果写这篇文章的是两个未满七岁的孩子,那最后的那个缺点也不重要了。 傅县令目中闪过惊喜,他低头看着身前的两个孩子,又看了一眼文章,他叠起来收好,问道:“这篇文章能送给我吗?” 满宝问,“县令大人,你觉得我们写得好吗?” 傅县令就摸着胡子赞道:“写得不错。” 满宝高兴起来,高兴之余又有些惋惜,“那县衙什么时候给劳丁们准备饭菜,每人可以吃多少,是连早饭一起准备吗,可以吃饱吗?我有数据的,县令大人,你要不要?” 傅县令张大了嘴巴,他啥时候说过要给他们准备饭菜了? 看一眼手里的文稿,明白过来,他轻咳一声,他明明表达的是文章写得好,没说…… 好吧,对方还是孩子,问的问题有歧义,他的回答也有歧义。 文章是写得不错,但想让他给服役的劳丁准备足够的热水饭菜是不可能的,因为县衙中没有这一项预算。 现在服役的支出都是有先例的,如果他加大投入,那钱从哪里来? 可对着两双亮晶晶的眼睛,傅县令发现轻咳过后不知道该怎么说。 县丞却笑着接话,“小姑娘,刚才你不是说那周家的摊位是你家的吗?” 满宝点头,“是啊。” “如果县衙给劳丁们提供了热饭热菜,那你家的东西不就卖不出去了吗?” 满宝叹息道:“是啊。” “那你还希望县衙给劳丁们提供热饭热菜吗?” “当然呀,”满宝道:“虽然有些可惜,但这是好事呀,就像我那么喜欢吃鱼,之前每天都盼着河坝破了,这样我们每天都能下河捞鱼吃了,但我爹说了,要是河坝不修好,来年入夏下大雨,河水有可能把我们家的庄稼全淹了,说不定把我都淹了,所以虽然可惜,但还是修坝吧。” 傅县令与众人:…… 小半天的功夫,他们不止一次的听他们说河坝破的事了。 县丞看向白善宝,问道:“小郎君也这样认为吗?” 白善宝道:“是呀,就是挣钱而已嘛,不能卖饭菜挣钱,那可以卖其他的东西挣钱呀。” 夏天的时候,一到下学时间两个孩子就往外跑,庄先生想给他们开小灶都招不到人,后来他留意了一下,发现俩孩子是冒着大太阳去拔积雪草,一问才知道,他们打算晒干了卖给济世堂,满宝问过郑掌柜,积雪草有些不够用,所以要另外收购一些。 当时庄先生就给他们讲了钝刀子砍树和磨刀砍树的故事,告诉俩孩子,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他们读书就和磨刀一样,要想将来挣到足够多的钱,如今还是该以读书为主,因为读好了书,钱财自来。 加上科科传授给满宝的知识,满宝也和白善宝说过,所以俩孩子经过郑重的商议,都觉得世上挣钱的法子有很多,他们不必着急。 所以此时两个孩子都能自信的和傅县令和县丞道:“世上挣钱的法子那么多呢,而且也不是所有劳丁都会买饭食吃的,不买的人只能喝冷水,吃冷饼,多可怜呀。” ※※※※※※※※※※※※※※※※※※※※ 作家的话 劳丁:是的,我们很可怜,求投喂 ☆.第一百五十二章 作业 傅县令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但还是道:“县衙不宽裕,如今给劳丁们的饭食是循旧例,要想改制,恐怕不容易。” 满宝皱着自己的小眉毛,觉得怎么会难呢,不就是挣钱吗?而且大家也没吃多少呀。 满宝张嘴就要说话,县丞突然开口问白善宝,“小郎君叫什么名字?” 满宝便暂时闭上嘴巴,娘亲说过,别人说话时要等人说完了再开口,插话是无礼的行为。 白善宝挺了自己的小胸膛道:“我叫白善。” “白?”傅县令笑问,“七里村的白立是你什么人?” 白善宝愣了一下道:“那是我伯父。” “咦,白立还有兄弟?” 白善宝便道:“我父亲与伯父是堂兄弟。” 傅县令闻言点头,以为白善宝是白氏过来依附白立的亲戚,笑着问他,“看你读书颇有天赋,你父亲现在也制学吗?” 白善宝垂手回道:“家父是大贞元年的进士,大贞二年被任命为蜀县县令,后因为缉拿匪盗亡于任上。” 白善宝抿着嘴角,显得很不快乐,这番话当然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曾经他祖母对着一个人念的,只是白善宝把儿子换成了家父而已。 这让他想起了一些不太好的回忆。 满宝感觉到小伙伴的不开心,立即把什么劳丁,什么饭菜都丢到了脑后,伸出小手抓住他的。 白善宝的手被一双肉呼呼的手握住,他往旁边看了一眼,心里好受了许多,元气又恢复了,抬起头来看向傅县令。 傅县令没想到这还是旧日同僚的遗孤,此时的官员并不多,所以官僚圈子很小,大贞二年离现在又不是很久远,他略一思索就想起来了,“你父亲是白启?” 白善宝奶声奶气的道:“就是家父!” 傅县令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原来是故人之子,你可愿意来县学读书,我可以给你一封举荐信。” 白善宝摇头,道:“多谢大人,只是学生现在的学识还去不了县学,等我再长大一些再说吧。” 傅县令点头,欣慰的道:“很好,白大人也算后继有人了。” 满宝仰着小脑袋好奇的看着他,想要说什么,却被白善宝狠狠地握了一下手,她便没说话。 傅县令没有再和两个小孩儿说话,让衙役把他们带下去,然后去看堤坝。 他是来巡视的,以前都是来晃一圈就走,这次是因为听说工程已经进行到一半,这才来看看的。 白善宝牵着满宝的手走远,走出很远很远以后才回头看了一下傅县令他们的背影。 满宝也回头看,见旁边就只有她四哥和大吉了,这才道:“他说谎,他根本不认识你爹。” 白善点头,“我知道啊,要是认识,我祖母带我们搬来的时候就会去拜访了。” “那他为什么要说谎?” 白善宝毕竟比满宝大一岁,从小接受的又是另一种教育,因此道:“这是客套,而且蜀县离这里也不远,也就比绵州远一点点,他当然要说一说啦,倒是你,以后别什么话都往外说,外面的人和村里的人不一样。” 满宝惊讶道:“原来罗江县外是绵州呀,你去过吗?” 周四郎都忍不住扶额:……这关注点。 但白善宝却接受良好,他很快丢到了烦恼,也高兴起来,道:“没去过,但那是州府,肯定会比罗江县更繁华,以后等我们再长大一点儿就去。” 满宝点头,“我要吃好多好多的饭,快点长大才好。”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还得学骑马,不然走路好累的。” “我家没有马,而且马好贵啊,骑驴可不可以?” 白善宝犹豫,“也可以吧。” 周四郎一手捏住一个的后衣领,把俩人往周家的摊位那里拎,道:“得了吧,我们家连驴都没有,你们逛了半天还不饿啊,赶紧吃了东西回去,今天二哥就不应该把你们带来。” 大吉沉默的跟上,任由周四郎拎着他们家少爷。 一直回到家里,满宝才突然啊的一声叫起来,“傅县令忘了把文稿还给我们了。” 白善宝也有些懊恼,毕竟那是他们写了好久的,于是跟着满宝叹气了好一会儿,一直到第二天去上学都还有些郁郁寡欢。 庄先生见两个孩子耷拉着脑袋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忍不住将俩人提溜出去问话,一听便道:“这有什么,文章是你们写的,反正以后还得改,你们重新再写一遍就是了,温故而知新,哪怕东西是一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应该不一样才是。” 庄先生干脆给他们布置了作业,“结合这次去看修筑堤坝的事,你们再重新写一遍吧,这次不准俩人合写了,自己写自己的。” 俩孩子瞪大了眼睛,想到要写那么多字,都觉得手有点儿疼。 庄先生道:“你们还小,时间我便给你们长一些,冬至前放假前给我就行。” 满宝就掰着手指头数离冬至还有多久,发现还有好久好久,立时高兴起来,和白善宝一起兴奋的应下。 见俩孩子恢复了精神,庄先生便把俩人带回课堂,道:“我们上课。” 虽然离冬至还有好长好长的时间,但白善宝和满宝也不敢懈怠,毕竟这篇文章好长的,之前他们写了一整年才写出来呢。 所以一放学,俩孩子就一起回了白家,在书房里熟练的从书箱里掏出东西来准备写作业。 这是俩孩子这一年来养成的习惯,不出去玩耍的时候,要写作业和看书基本都是来白家的书房。 毕竟,周家没有书房,连书桌都没有,她要写作业都是趴在饭桌上的,而且写作业都没人跟她说话,好无聊的。 白善宝也喜欢写作业的时候有个人陪,俩人默契的各自占了一个位置,然后把各自的笔墨纸砚拿出来摆好。 对视一眼,白善宝按住自己身前的白纸道:“你不准偷看我的。” 正想偷看的满宝哼了一声,扭过头去道:“我才不偷看你的呢,你也不准偷看我的。” 俩孩子警惕的互相对视一眼,还找了书放在中间隔开对方的视线,这才开始研磨苦思起来,要怎么写才能写得比他(她)好呢? ※※※※※※※※※※※※※※※※※※※※ 作家的话 竹子:我为什么加更来着,我给忘了呀 ☆.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钱 刘氏站在窗前看着俩孩子的互动,脸上不由带出了些笑意,她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大吉低头垂手的跟上。 刘氏停下脚步,侧首道:“由他们去吧,不必狠拦着,至于傅县令那里,不用管。” 大吉应下。 刘氏转身正视前方,轻声道:“哪有什么故人,人走茶凉,何况启儿与他从无交集。” 所以也没必要太过介意。 话是这样说,但白家祖孙俩人都因为傅县令提起白启而伤怀起来,刘氏是把伤心藏在心里,白善宝夜里却忍不住哭。 他早已经不记得他父亲了,记忆里并没有他的存在,但他从小听着他的事长大,又因为没有父亲一直被人欺负,让他小小的心里也知道,有爹是好的,爹会保护他。 所以一连三天,他的小枕头都是湿的。 刘氏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没有出手干预。 但很快白善宝的小脑袋里就没空再做关于父亲的梦了,因为他决定把他的姜挖起来了。 他的姜长得特别好,比满宝的还要好,肥肥的,一串连着一串,他拿着小锄头把土松了松,握住姜叶往上一拔就带出一串来。 白善宝很开心,捧着姜就去找他祖母换钱。 刘氏给了他一串钱,白善宝高兴的不行,拿着钱去找满宝,“你看,我赚了好多钱。” 满宝一点儿也不羡慕,她跑回自己的房间,从科科那里取出她的竹盒子,抱着出来找他,“我的比你的多。” 老周头正坐在门槛上抽烟呢,闻言就敲了敲烟杆,悄咪咪的站起来往这边看,发现看不清,便往前走了几步。 满宝蹲在院子里打开自己的盒子,让他看她的钱。 里面有一小堆散落的铜板,还有四串分别系好的铜板,满宝数出来给他看,道:“还差二十二枚,我就又有一串了。” 满宝骄傲道:“等我五哥从县城回来,肯定有一串了。” 白善宝羡慕,“你怎么赚了这么多?” “要不是我天天买肉吃,我还能存更多呢。”满宝掰着手指头道:“我五哥他们每天都能卖出好几百文的姜呢,入冬了,吃姜的人好像变多了。” “咦,你不是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吗?” “是呀,我朋友是那么说的,但好奇怪,他们都是冬天吃。” 站着的老周头想,两个傻子,姜就是秋冬收的,不秋冬吃,谁还在姜块没大时挖出来吃? 他又悄咪咪的看了一眼满宝盒子里的钱,心中有数了。 几个小的钱都是满宝拿着,老周头从不知道他们挣了多少,但是他知道他们的钱满宝是分开放的。 满宝说这钱是她的,那就是她的。 老五和老六分的钱和满宝是差不多的,但那俩小子抠得很,连进城用午食都是买的素包子,不像老四,手里只有四文钱也要买肉包。 而自从满宝有钱后,她又开始往家里买肉了,或是叫周二郎早上去赶大集买食材时买一些,或是叫周五郎从县城里买回来。 老周头算了一下最近满宝花的钱,对老五老六这段时间赚的钱就心中有数了。 这么一算,老周头满意起来,晚上入睡前特意当着满宝的面和妻子商量,“入冬了,老四他服役也快回来了,我看可以准备建房子的事了。” 钱氏也点头,“就在旁边的空地上起吧,顺着建出去,在院子里开一道门过去就行。” 老周头点头,道:“既然要建,我就想着多建两间,干脆建成七间大房子吧。” 钱氏惊讶的看向丈夫。 老周头习惯性的捻了捻手,道:“老四要成亲,老五也差不多要说亲了,他们都得有自个的房间,所以得建三间,满宝也大了,又是读书人,也得给她建一间,大头和大丫几个孙辈也一年比一年大,我就想着多建几间,到时候给他们住。” 这和他们之前商量的可不一样,钱氏皱眉。 他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满宝周岁那年建的,花了不少钱建成的六间大房,用的都是石头和青砖,在村里不敢说头一份,却也是数得着的。 在这以前,他们住的是又低又矮的半泥半茅草房,窗户小小的,不说晚上,就是白天在屋里都很少能看见亮光。 满宝可能是不太习惯,有可能是身体弱,一直很爱哭,哭了大半年,结果那年下的雨多,她身上起了许多红红的疹子,老周头和钱氏吓得不行,生怕孩子就这么没了。 后来大夫说是住的地方太潮湿了。 老周头这才一咬牙,拿着藏起来的那些钱建了这五间石头房,还特意把正房的窗口开大了一点儿。 夏天的时候,就带着满宝睡在靠窗的地方,既通风干燥,还能时不时的晒太阳。 冬天则住到内室。 也就这两年满宝大了才开始分开睡。 之前他们商量了一下,老四成丁了,是要说亲,所以得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但老五和老六不急,兄弟俩可以先住着,多建出来的那间就给满宝,等到老五也要说亲了,再加建一间就行。 结果老周头现在竟然要一口气建七间? 钱氏以一种很诡异的目光盯着他看。 老周头轻咳一声道:“既然要建,那就一次性建好吧,最近老四不是快要把钱还完了吗?加上老大他们交上来的,应该够建房子了吧?” 钱氏沉默片刻道:“可老四还得说亲呢。” 老周头也叹息一声,满脸愁苦。 旁边的满宝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抚他们的眉毛,连忙道:“爹,娘,我也有钱的,我给你们建房子。” 老周头就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好闺女,这房子都是你哥哥他们住,你先借给他们建房子,以后爹让他们还你。” 钱氏:……她终于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了。 满宝一无所知,一脸的单纯的道:“我不也分了一间吗?我当然也要出份子啦,不用哥哥们还。” “什么一间,分你两间,一间睡,一间当书房,以后你也请白家小公子来家里做作业。”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闭嘴吧。” 在家里住不开的情况下,满宝占两间房,儿媳们要怎么想? ☆.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算(云起推荐票12万的加更) 等满宝睡着了,钱氏这才皱眉看向老周头,“建七间房,你是认真的,还是哄满宝的?” “当然是认真的了,我会骗孩子吗?”还是这种大事,满宝那么聪明,万一让那孩子给学坏了怎么办? 老周头自有自己的考虑,道:“前儿你不是说老四的债要还完了吗?” 钱氏轻轻地“嗯”了一声,道:“不差多少了。” 谁也没想到几个孩子胡乱种的姜会这么值钱。 周四郎陆续开出来的那块荒地并不是很大,大概只有六七分,小半种了山药,剩下的都种了姜。 那一小块姜的产量很大,这段时间,家里每天出去的姜都至少四十斤,也因此每天都有固定的收入。 其他人不知,但老五他们回来都要和她算一遍账,交了公后还要把老四的那份钱给她,钱氏是除了满宝外知道得最清楚家里的账和各人的存款的。 恐怕连当事人周五郎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不知不觉间,家里已经存了一笔不小的钱。 可要建七间砖石房…… 钱氏蹙着眉头道:“恐怕不够呀。” “差不多了,”老周头低声道:“去年存的那些,老四还回来的钱和今年陆续存的,得有三十五两了吧?” 钱氏“嗯”了一声。 老周头就道:“既然公中的钱有多,那老大他们手里肯定也有,这房子建了是给他们住的,满宝都出了钱,他们自然得出一份。这就差不多了。我心里估摸着,不仅够建房子,连屋子里的摆设都足够了。” 老周头算道:“每个房间做一张床,满宝的还得添张好一点的桌子和椅子,我们最多给他们添置一套被子,剩余的,他们自个来吧。” 这一笔笔都得花钱,这么算下来似乎是有些不够,特别是床,那可是大件。 老周头觉得自己的烟瘾又犯了,他想了想道:“不急,地里的姜不是还有许多吗?等卖完应该就差不多了。” 钱氏瞟他一眼,“你是不是忘了还要给老四说亲呢?” 老周头都快愁死了,道:“不然让他再等一年?” “明年就十九了。” 老周头叹气,“是有点老了。” 夫妻俩许久没说话。 老周头就咂摸道:“不然和喜借一些?” 周喜地里的姜收获也不小,她同样要交一份到公中,但因为她是出嫁女,这家里的东西将来未必有她的份儿,所以钱氏做主,只取她的三成,剩下的她自己拿着。 当然,她也是要分给满宝他们的,只是比例也小些,这十几天她每天都背着十几二十斤姜出去,拿回来的钱也不少,所以老周头估摸她手里应该也存了一笔。 钱氏见他啥都算到了,就道:“你去和她说。” 老周头就嘟囔道:“我去就我去。” 但最后钱氏还是没让老周头去,除了在满宝面前,在其他儿女跟前他从不会说软话,让他去借钱,不仅他难受,被借的人也难受。 不过,此时离做房子还有一段时间,钱氏也只是和周喜提了一提,并不是马上就要钱。 村子里建房子大家都会互相帮忙,并不要工钱,但那是建茅草房的时候,简单,方便还快速。 最多搅一搅黄泥,糊上土墙,让它更防寒一点,像周家想建石头房子,那就不仅得包好一日两餐,还得给工钱。 就算乡里乡亲间拿得少,但总不会低于十八文。 所以工钱是一笔。 他们还得去买石头或是自己去采石,这部分工钱又要另外算,木料倒不用买太多。 因为他们的口分田基本就是山地,山地上的树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老周头决定明天去山上看一看树,若需要买,就得提前跟人定好了。 第二天,老周头还没去看树,满宝先自己背着小手走到隔壁的空地,跟个巡视领地的大王一样上上下下的逛了一圈儿。 刚把早食做出来的小钱氏找不着她,出门一看,就见她掐着小腰在那里不住的点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她就叫道:“满宝,你看什么呢,快回来吃早食。” 满宝看着这一大片空地,点着小脑袋道:“我在看我未来的房间呢,大嫂,我想要一个红色的帐子,你帮我做好不好?” “哪有红色的帐子,你大嫂活了这么多年,也只见过青色的帐子。”小钱氏将她揪回来,道:“别看了,什么房子都还影儿都没有呢。” 她觉得建房子什么的离得还远呢,所以满宝还是先乖乖上学吧。 小钱氏押着满宝回去吃了早食,给她背上小书箱就让她去上学。 满宝蹦蹦跳跳的去了,见到白善宝就道:“我家要建房子了,等我入了新房,到时候请你来暖房。” 白善宝精神一振,问道:“什么时候入新房?” 他们家入新房时,满宝用一个竹篮装了好多糖果给他,说是送的暖房礼,他决定等满宝入新房也要送礼物给她。 满宝连连道:“快了,快了!” 当天下学一回到家,满宝就跑去找老周头,问道:“爹,我的房子什么时候建好呀。” 正喝水的老周头差点呛到,他道:“远着呢,爹今天刚上山看树,能拿来建房子的还差了一点儿,要跟人买一些,还得采石挖地基啥的……你还小呢,先跟我们住着,不急着搬。” “那怎么行,”满宝叫道:“我都和同学们说好了,等下次休沐他们要来给我暖房的。” 老周头一呆,没想到闺女的嘴那么快,连忙道:“怎么下次休沐就来了,这房子还没开建呢。你跟他们说一声,就说建房子要时间,过一段时间再请他们嘛。” “一段时间是多久啊。”满宝道:“建房子不是很快吗,咻咻的就建好了,爹你再慢,那六天七天总好了吧?” 还六天七天……老周头叫道:“六天七天连地基都没打出来呢,起码得等到过年才能入新房。” “爹,你速度也太慢了,我都跟同学们说好啦……” “那就再和他们说一次呗。” “我好丢脸的,”满宝叫道:“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说准备好礼物等我邀请他们呢。”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回来 老周头瞪眼,他还以为只有白家小公子这几个平时跟闺女玩得好的呢,原来竟是邀请了整个班的同学吗? “还有先生,先生也说要来……” 老周头已经没脾气了,伸手拎着闺女就往屋里走,“让你娘跟你说去吧,爹有点头晕。” 他做事素来喜欢低调,事情没做成前都不会宣扬,这孩子怎么都还没开始做呢就嚷得全天下都知道了? 果然和他一个性子,就没一个安静的时刻! 老周头把小闺女丢给老妻就跑了,他顾不得休息,当即就去找村里的人预定成树。 没办法,如果只是请了同学,他还能不抓紧,可这孩子连庄先生都请了,他就不能太慢了。 周四郎离家的第十九天,河坝终于修好了,周二郎和周三郎卖完了最后一次饭菜,便带着周四郎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