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 杨县令一点儿也不在意被比做老鼠,笑着又行了一礼。 大家和平的吃了一顿接风宴,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回自个的客院时无比的乖巧,乖巧的告别,乖巧的走在回去的小路上,一进入自己住的客院,三人便同时呼出一口气。 满宝道:“我感觉唐夫人好像是一只要不到虫吃的母鸡,好可怕呀。” 白二郎:“我总觉得她浑身都要冒火了。” 白善:“幸亏她克制住了。”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打了一个抖后道:“明天我们还是继续在书房干活儿吧,外面都太危险了。” 唐夫人第二天也到书房外晃荡了一圈,发现守门的万田特别无情,就是不给她进去,便只能气呼呼的离开了。 崔氏连忙去安抚她。 唐夫人拉着她在花园里说话,气道:“我能不知道他们是有大事要做吗?但这夫妻一体,这都把我送到这儿来了,还要送回京城去,显然是生死大事,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每日连觉都睡不安稳。他不放心我,倒是放心让三个孩子知道,怎么就知道我比不上他们,就会往外漏?” 崔氏愣了一下问,“表姐还要回京?” 唐夫人顿了一下后点头道:“要回京侍疾呢。” 这自然只是借口,崔氏当然听出来了,她也不由忧虑起来,“我和相公才成亲,他的公事我不好深问,表姐和表姐夫却是感情不错,难道表姐夫也什么都没说吗?” “是啊,所以我才愁呢,之前他从益州王手里抢地那么大的事也没瞒着我呀,这会儿也不知道是什么事瞒得这么严实。” 俩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忧虑起来。 杨县令对这些全然不管,他就让人守好书房,除了满宝他们三个,谁也不放进去。 而满宝他们每日加班加点,又有杨县令帮忙,总算是将账册整理出来了,并将各种数值计算了出来。 杨县令看了他们算出来的数据,忍不住拍了一下册子,赞道:“不愧是庄先生亲自教出来的学生,你们可真行啊。” 三人都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满宝还给他列了一个表,“我发现数字是变化的,而且起伏很大,所以我给列了一个表,您看看。” 杨县令接过去看,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去翻了一下白善计算出来的铁器,脸色越发沉重,“此事不能耽误了,你们赶紧把这几本册子抄一抄,我要把原件拿走。” 三人:“……这么多呢,全都要抄吗?” 杨县令就一手拍了一人的肩膀,一脸认真的道:“我相信你们。” 三人垮下肩膀,他们一点儿也不想要他的相信,真的。 算东西还有些趣味,抄东西那可真是一点儿趣味都没有。 这又是账册,又不是什么没看过的文章,抄一遍还能赏析一下什么的。 杨县令已经坐到了桌前道:“整理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要抄一份留下,剩下的我都要送进京城。” 白二郎头皮发麻,捂住肚子道:“我,我肚子有点儿疼。” 满宝就道:“我那儿有针,库房有药,你是想扎针还是想吃药。” 白二郎就把手放下了,耷拉着脑袋坐回桌后,嘟着嘴委屈道:“我两个都不想!” 杨县令见了眼中闪过笑意,对还站着的白善和满宝道:“将来难的事还有许多呢,这是最简单的,你们以为查个案子这么简单?” 俩人也坐了回去,唉声叹气的拿出白纸来抄账册,一边研墨一边问道:“杨大人,你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喜欢查案的?我听唐县令说,你的家世可比他还好,考官的成绩也比他好,却没有去大县,而是来了我们这个下县。” 杨和书一边抄着手上的册子一边笑道:“我不喜欢人心勾结的斗争,上县一般都是郭县,上有刺史节度使,运气不好,说不定还有藩王,每日一睁眼便有数不尽的事情在等着你,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翰林院里,何必外放?” 他道:“我外放便是想看一看民生,我和唐大人志向不一样,他是想像老唐大人一样愿天下没有冤案,我却是想着粮丰仓满,天下百姓食能裹腹,衣能暖身就好。” 满宝忍不住拍掌,乐道:“这个志向好,倒与我的差不多,嗯,当然,唐大人的也好。”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八百八十五章 美色 杨和书忍不住抬头笑了笑,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他们三个的原因了,因为志向总有相和之处,而志向相似之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差不多的。 四人一边热闹的说着话一边抄着账册。 他们还是挑着自己整理过的账册来抄,因为看过和研究过一遍,多少有些记忆,像白善和满宝这样记性好的,更是一眼过去便能记下内容,然后就闷头写,因此速度可比之前又整理,又计算的可快太多了,而且还不太费脑子。 于是书房热闹起来,三人叽叽喳喳的互相说话,还要拉着还在研究他们做好的账册的杨县令。 这倒难不住杨县令,他一心也能两用,于是大家觉得抄账册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抄的速度要比整理的速度要快得多,唐县令派来的人刚到罗江县,他们四个就把所有册子抄了一遍。 然后杨县令就领着三个小的一起去堂厅里看热闹,哦,不,是看人演戏。 经过十四天的时间,唐县令写给岳家的信终于到了京城,难以想象他岳父一家是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最后迟迟做出了同意的决定,一边往外放出消息王夫人生病了,貌似还病得不轻;一边则派了下人南下接他们家的姑奶奶回来探亲侍疾。 因为王夫人生病后就一直念叨着最亲爱的闺女。 王家的下人紧赶慢赶的到了益州城,见过自家姑爷后才知道姑奶奶去了罗江县游玩儿,于是他们又转道罗江县接人。 当然,随行的人中多了唐县令派来的人,大家浩浩荡荡的到了罗江县,杨县令就带着三个小的一脸关切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只见唐夫人按了按眼角,挤出两滴眼泪来,问了一下她娘的情况,知道不太好,便要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启程。 崔氏连忙劝,“表姐就算要走,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有孩子呢,路上总要带足了东西,我看,今天就先收拾收拾,明天再启程。” 杨和书也道:“是呀嫂子,大郎还小,现在春寒乍暖,这样忽冷忽热的很容易生病,不如让满宝帮着参考参考,我们买些药备用着,再把衣食做好,总要让嫂子和侄子平平安安的到京城。” 唐夫人抬眼看了他一下,点头。 杨和书大松一口气的模样,转头和崔氏温和的笑道:“家里先不必忙,你和满宝去药铺里准备些药给嫂子带上,我这就让人启程,沿路定好客栈,安排好饮食,心中再急,路上也要不急不缓,这才不委屈了嫂子和侄子。” 崔氏看着杨和书的笑容,愣愣的应下。 一旁王家的下人都觉得杨家的大爷果然谦逊贴心,难怪全京盛赞。 崔氏和唐夫人商量了一下后就拉着满宝出去买药,等出去了才觉着不对,她买药为什么要带着满宝呀? 但俩人都已经坐上了马车,满宝还一脸兴致勃勃的模样,她便不好多问。 马车一路到了济世堂外,满宝踩着车凳跳下马车,转身要扶一下崔氏,红雪已经扶住了崔氏,俩人目光碰上,便相视一笑。 济世堂的郑掌柜探头往外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是满宝,愣了一下,再看到一位陌生的夫人,目光扫过他们乘来的马车,心中一动,连忙迎出来。 “满宝,你何时回来的?” 满宝热情的和郑掌柜打招呼,虽然她没有拜纪大夫做先生,但纪大夫的确是在教授她,而郑掌柜以前也是跟着纪大夫学过的,俩人虽没有师兄妹的名分,却有师兄妹之实,所以她毫不脸红的叫跟她亲爹年纪差不多大的郑掌柜做“郑大哥”,然后道:“我回来有半月了。” 郑掌柜可是知道的,他爹和纪大夫可是很看重满宝的,几乎当一块宝一样在培养,他忍不住问,“你不跟纪大夫学了?” “学呀,只是家中有事所以需要回来一段时间,”满宝觉得自己还是会回去继续学习医术的,“我这次来是买些备用的药材的,哦,这是我们的县令夫人,崔姐姐,这是济世堂的掌柜,他的医术还行,以后你要是生病了,或是要买什么药可以找他。” 郑掌柜觉着这孩子太会说话,也太不会说话了,连忙替她找补道:“见过杨夫人,还请夫人见谅,这孩子快言快语,并无冒犯的意思。” 崔氏这会儿总算是听明白了,笑道:“我知道,满宝活泼善良,我自然知道她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没想到满宝还会医术呢。” 满宝憨憨一笑,郑掌柜在一旁道:“她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连我们益州城里的纪大夫都夸赞不已呢。” 等和满宝互吹完,郑掌柜也顺便介绍了一下他们药铺,然后道:“夫人以后要买什么药让人拿了药方来就行,实不必亲自走一趟,我们坐堂的大夫偶尔也会出诊的。” 崔氏这才醒过神来,是啊,所以她为什么会来? 想到临出门前杨和书冲她露出的笑容,崔氏俏脸微红,连忙低头掩饰道:“今日正好出来走走。” 她看向满宝,笑问,“你说我们应该买些什么药?” “这会儿准备些时疫的药吧,再有些治风寒,咳嗽和发烧的药就差不多了。”满宝说着心里便有了药方,一个一个的报出来,郑掌柜便和药童一起抓药。 满宝道:“每样都只抓三副就好,两副药若是没有缓解,还是该当地请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郑掌柜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在这儿抓药的时候,杨县令却把自己的心腹给叫到了书房,白善和白二郎分别将东西包好了交给杨县令。 杨县令将包裹放到桌子上道:“你们一起出发,但分两路进京,一路沿途安排好唐夫人的食宿,一路则直接到唐大人府上,将这包东西和我这封信一并交给唐大人。” 心腹们低声应下。 杨县令顿了顿后低声道:“这东西极重要,若有人截留,宁毁不留。” 心腹们还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信件,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低头郑重应下。 杨县令这才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 为首的一人便上前拿了包袱,将信放进怀里后离开。 这些人出了书房就去马厩里选马离开,唐夫人没多久就知道了,她的大丫头低声禀报:“……一共是六个人一块儿走的,骑的都是好马。” 唐夫人哼了一声道:“就给我打点客舍就要六个人,杨长博果然看重情义。” 大丫头默默地不敢说话。 唐夫人甩了甩帕子道:“算了,总有一天我会知道的,去收拾东西吧,我们回京。” “是。”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六章 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大家在城门外送别唐夫人母子,看着马车渐走渐远,站在一起的五个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崔氏一松气就觉得不对,抬头对上杨县令的目光,连忙解释道:“妾身是叹息,表姐一走,家里便少了许多热闹了。” 杨县令对她笑笑,并不介意她心口不一,反正今天他肯定会保持这样愉悦的心情的,总算是把那个祖宗送走了,下次唐知鹤再想让他媳妇过来罗江县住,想都别想。 两个大人表现得内敛,满宝三个小的却表现得很外放,车一走,他们就高兴的欢呼起来,活泼得不得了,白二郎夸张的拍着胸脯道:“总算是走了,再也不用担心火会腾的一下烧到我身上了吧?” 满宝和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一个道:“我们也回家吧。” 另一个跟着点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祖母他们肯定会担心的。” 白二郎道:“担心不担心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很生气,不知道我爹会不会罚我。” 白善道:“堂伯罚不罚你我不知道,但我祖母肯定会罚我的,先生肯定也会罚我们的。” 毕竟说好了最多进山五天,结果他们直接出来半个多月,除了周四郎偶尔从村里来给他们送东西,他们通过他把东西往回送一些讨好长辈们外,他们一次都没回去过,因为怕被骂,甚至连信都没写过。 三人欢喜的心情一顿,又有些忧愁起来。 满宝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其实唐夫人走不走和我们关系不大呀,因为她不走,我们也要回家了呀。” 白善和白二郎与她相视一眼,竟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他们有什么可高兴的? 杨县令在一旁看了全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崔氏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笑得这么开怀,一时看呆了。 满宝却觉得杨县令很无良,他肯定早想到了,却没有提醒他们,反而一大早的叫上他们一起来送唐夫人。 于是三人齐齐横了他一眼,然后道:“事情办完了,我们要回家了。” 杨县令总算是收了笑,脸上还是灿烂的笑着,和煦的点头道:“回去领罚后乖乖读书,剩余的事就不用你们管了。” 满宝很好奇,“你们到底要怎么对付他呢?” 杨县令就用手指抵住自己的嘴唇嘘了一声,眼中带笑的道:“大人间的事,小孩子少问。” 满宝三人同时“嘁”了一声,知道这是不让他们在外头谈起这事,他们也不再提,想着回家的事便不由侧头看向他们回家的路。 满宝道:“既然都出城门了,我们干脆就回家吧。” 白善点头,“免得回城再出城浪费时间。” 白二郎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觉得皮有点儿紧,于是问道:“我们要不要去成衣铺里买些护膝,或夹衣之类的。” 白善:“没用,要是先生打的话,多半是要打手心,你还能拿布把自己的手包起来吗?” “可以是可以,就怕先生给拆了更用力的抽。”满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冷漠的看着她,“别以为你是女孩子先生就不打你。” 三人说着就要招呼大吉一起回家,崔氏没想到他们如此洒脱,竟然说走就走,连忙挽留。 杨和书却挥手道,“回去吧,你们出来的时间的确够久了,嗯,这辆马车借给你们回去,送回来的时候给我摘些菜蔬,春天菜蔬少啊。” 满宝想了一下家里此时会种的菜,没想出什么好菜来,就问:“野菜要不要?” “只要是青叶子的就行。” 满宝就道:“那没问题,我们回家也可以上山去挖,如果我们不被罚的话。” 杨和书:“那估计有点儿难,让你四哥或你侄子们给我挖一些吧,野菜鲜嫩也很好吃的。” 白善:“再过段时间应该就有菌菇了。” 白二郎:“还会有野果子,山上的刺泡差不多也红了吧?” 这么一说,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要回家了。 三人很干脆的爬上他们来时坐的马车,然后和杨和书崔氏挥手告别,“杨大人,我们先回家去了,等有空了再来看你。” 崔氏连忙冲他们挥手,杨和书有些敷衍,从县城到七里村,骑马只要两刻钟不到,赶马车也就三刻来钟,也就走路会要一个多时辰,想什么时候来去不行? 想到冬小麦就快要收了,到那时他又要下乡去,杨和书便慢悠悠的挥手道:“待过段时间我带夫人去看你们,好好受罚,别乱跑。” 三人就把帘子放下了,招呼大吉上车,“我们回家去。” 车夫等大吉也坐上车辕后便挥了鞭子让马跑起来。 崔氏看向杨和书,不好意思的问,“他们住的村子离县城很近吗?” 杨和书笑着颔首道:“不远,我们坐车三四刻钟吧。” 崔氏就松了一口气道:“那是不远,听闻白家出自陇州白氏,也是官宦之家,怎么会搬到绵州来?” 杨和书就给她解释了一下,“白立之祖便迁徙到此,在罗江县安家后发家,他们家这一支和白善祖辈那一支不论是血缘还是交情都比较近,所以走得亲密些,白善之父白县令殉职后其祖便带着他搬迁到这儿来了。” 崔氏点了点头。 虽然她在罗江县人生地不熟的,但自己丈夫很看重白善他们,崔氏自然也派人打听过他们三个,只是县城里有白善的传说,白二郎也挺有名,但满宝却很少听人说起。 她也不好和杨和书问一个小姑娘的情况。 其实这是崔氏的人问错了人,他们问的都是县城各大户人家的下人,他们要是问街上的人,尤其是那些开铺子或摆摊卖东西的,那些人多半都认识满宝,不,是认识他们三个。 毕竟前些年他们没少纵横县城买卖东西。 虽然这两年他们去了华阳县,出现在县城的机会少了,但他们的印象依然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停留。 马车行驶在他们无比熟悉的小路上,三人将车窗推开,一脸忧伤的看着外面的花花草草,白二郎:“害怕。” 满宝:“担心。” 白善则搓着手掌道:“我很久没被打手心了。” 满宝:“那真是恭喜了,今天应该可以再体验一次。”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七章 挨打 马车把四个人拉到了七里村,四人在村口跳下马车,左右犹豫了一下,最后三人还是决定先去过最难的那一关——先生那里。 于是三人视死如归的先去了白家。 庄先生一直没有回家,三个孩子不回来读书他也不急,就每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或是和白老爷下下棋,徒弟们一走半个多月,他也一句话都不问,由着他们在外野。 三人小心翼翼的趴在院门上,悄悄的探进脑袋去看,就见庄先生正坐在树下边晒太阳边看书。 三人你推我一下,我捅你一下,没人敢轻易上前。 庄先生听到动静回过头来,看到院门探进来的三个小脑袋便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正想猜拳决定谁先去送死的三人一顿,僵硬的抬起头去看,就和庄先生的目光对上了。 白二郎立即推了一把白善,白善就推了一把满宝,于是最前面的满宝蹬的一下就上前了两步,更前了。 庄先生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满宝身为师姐,又被推到了最前面,只能抖着小手挥起来,“先生,你看书呢?” 庄先生看了她好一会儿,目光向后一移,躲在后面的白善和白二郎便也只能挪出来,嘿嘿笑着挥手和庄先生打招呼,“先生,你最近过得好吗?” 庄先生放下了手中的书,问道:“你们回来去见过家里人了吗?” 三人一起摇头。 庄先生又问,“外头的事情忙完了?” 三人一起点头,想想不对,又摇头。谁知道后面杨县令他们还有没有事找他们? “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完没完?” 满宝斟酌着道:“东西找到了,资料也整理出来了,这几日应该没什么紧要事了,但以后不好说。” 庄先生便心中有数了,他点了点头道:“那你们先回家见一见父母吧,一个时辰以后到我这儿来,我来考一考你们的功课。” 三人提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虽然他们这半个多月来也没看书,但半个多月前的功课多少还是记得一些的,考功课,就是要罚,应该也不会罚很重吧? 三人退出院子。 白善道:“我过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 白二郎:“我也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顺便见一见我爹。” 满宝比他们两个都放松,“我也去见我爹娘。” 满宝蹦蹦跳跳的回家,老周头许久不见闺女了,稀罕的拉着她的手问了许多问题,并不会罚她,钱氏也一样。 老周家的人都知道她是住在杨县令家里,有吃有喝有住,安全还有保障,周四郎说她是在那里帮杨县令整理啥文书呢。 反正一听就是正经事,所以他们家没人担心,更没人会因此生气。 满宝在家里转了一圈,享受了一下特别待遇后就拎着竹篮子和大丫二丫他们一起出去挖野菜,半个时辰后从山里下来便收拾出好几捆野菜,都清洗干净了放在竹篮里。 老周头还特别不好意思呢,觉得杨县令好米好肉的招待自家闺女半个多月,他们却给人回一篮子野菜。 满宝却道:“他们家不缺肉吃,就缺菜吃。” 老周头不信,“肉都不缺,还能缺菜?” 但满宝就是拎着一篮子野菜给在白家歇脚的车夫送去,她欢快的和她爹道:“一会儿先生要检查我的功课,我要晚一些回家。” 老周头也站在门口和她挥手,“好,你要是回来晚了,爹让你大嫂留肉给你吃。” 看着满宝跑远了,老周头这才开心的转回屋,钱氏抬眼看了他一眼道:“现在放心了吧?满宝没有因为你不是她爹就跟我们疏远。” 老周头就红着脸道:“胡说,谁说我在担心这个了,我明明是在关心闺女。” 钱氏哼了一句没说话。 满宝将篮子交给车夫让他拿回去给杨县令,这才背着手站在白家大门前思索起来,她是要直接去找先生呢,还是先去找白善,约上他一起去见庄先生呢? 满宝犹豫了一下,觉得作为师姐还是应该关心一下师弟,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于是先去敲了白善家的门。 已经跪了大半个时辰,听了许久训斥的白善听见下人小声的走进来汇报,“老夫人,满小姐来了,说是来邀少爷一块儿过去庄先生那儿听课。” 刘老夫人这才低头看了一眼跪着的孙子,哼了一声后放下茶杯,“待你回来了我再罚你,现在先和满宝过去听课吧。” 白善立即爬起来,因为脚麻还踉跄了一下,他弯腰行了一礼后躬身退下。 一出了院子,他的腿脚也活动开了,干脆撒腿就跑。 满宝在花园那边等他,正低头看他的姜地呢,见他跑来便招手道:“快来看,你的姜长得好好呀。” 白善跑过去看,发现还真是,“现在是家里的下人在料理了,去年入冬的时候都是他们收的。” 满宝见他膝盖上有点儿脏,就问道:“你被罚跪了?” 白善这才伸手揉了揉膝盖,叹气道:“估计晚上回来还要继续被罚呢。” 可惜都不用晚上回去,他们刚到隔壁白二郎家,庄先生就让他们跪下了。 庄先生从桌子底下抽出了一根戒尺,走到三人跟前问,“都和家里打过招呼了?” 三人愣愣的点头。 庄先生问:“被罚了吗?”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点头,满宝摇头。 庄先生就先看向满宝,然后走到她跟前,严肃着一张脸道:“那把手伸出来,先从你开始。” 满宝握着拳头伸出手来,小心翼翼的问,“先生,要打多少下呀?” 庄先生用戒尺点了点满宝的小拳头,让她伸开,面无表情的道:“本来应该是打二十下的,但你是他们的师姐,不仅不能归束师弟们,反而还带头胡闹,所以我要多罚你六下,就打二十六下。” 满宝瞪大了眼睛,她从小最大,被打得最多的一次是五下呀。 满宝小手都颤抖起来了。 庄先生一戒尺下去,满宝下意识的一缩,庄先生一下打空,更恼火了,喝道:“给我伸出来。” 满宝战战兢兢的伸出去。 庄先生打得特别的匀称,一边手就打十三下,让两边的手一样红,一样肿起来后才气喘吁吁的看向一旁跪着的白善,“你把手也伸出来。”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八章 错哪儿了(给书友“姒姜”的打赏加更) 白善战战兢兢的伸出自己的手,庄先生对他同样没有好脸色,“你素有成算,又进府学学了一年,我以为你比你师姐和师弟都要懂事些,都想着再等两年你就可以去京城试一试了,可现在看来,为师还是高估你了,所以,你也要多罚六下。” 对白善,庄先生更加用力,打到白二郎跟前时他已经没多少力气了,干脆招手把门口的大吉给叫进来,道:“你来,打他二十五下。” 白二郎咽了咽口水,小声问,“先生,我为何也多了五下?” 庄先生就瞪着他道:“因为你年纪最长,光长年纪却不长心眼,这多出来的五下就是教训。” 大吉看了一眼他家少爷和满小姐的手心,暗暗度量了一下那个力度,便尽量以差不多的力道打下去。 白二郎嗷嗷叫起来,嚷道:“先生,先生,大吉力气大,我也打二十五下不公平呀。” 庄先生:“打!” 庄先生铁面无情的看着三人都被抽了一顿,双手都红肿起来,这才坐到书桌后问,“说吧,知道为什么被罚了吗?” 满宝低着脑袋道:“我们不该不遵守诺言,五天后也未曾回来。” 白善:“我们不应该害怕被罚就躲在县城里不回来,让先生和家里人一直忧心,此乃胆怯。” 白二郎小声道:“不应该不想写课业就跑出去。” 庄先生就拍着桌子问,“还有呢?” 白二郎满脸迷茫的看向白善,白善则和满宝对视了一眼,然后就低垂着头道:“千金之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置于险地之中,还隐瞒长辈们。” 庄先生这才沉沉的看着他们,半响才道:“你们什么都明白,偏不肯说,怕什么?” 三人一起低下头。 “怕被罚,所以就任由错误立在那儿不管不顾,由着它越滚越大?”庄先生拍着桌子道:“你们知不知道家中有人会担忧?知不知道人年纪大了忧心太过会睡不着,会生病?你们的孝道呢?为师教你们的坦诚呢?” 三人羞愧的埋下脑袋。 庄先生深吸了一口气问,“你们这半月把正在学的课本看到哪一页了?” 白二郎不安的挪了挪屁股,满宝也怯怯起来,小心的看了一眼白善,白善便咽了咽口水道:“回先生,这半月我们没看书。” “很好,那从今日开始你们就给我站在院子里背书去,什么时候把课本余下的书都背下来了,什么时候进屋上课。” 三人张大了嘴巴。 这惩罚听着似乎不太重,但他们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个惩罚的痛苦之处,他们在院子里可以走动,但不能坐下,不能蹲下,更不能有其他不端正的姿态。 只能端着书站着背,走着背,从辰时开始,午时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吃饭,没有午休,然后继续,一直到天黑下来。 只两天,满宝和白善便想哭了,而白二郎已经哭了,他们从来没想过站着读书原来这么痛苦。 尤其是白二郎,以前他读书,他会先预习一遍,将不会的字标出来,先生教了释意后,他会读了,这才去背诵。 理解了意思再背要容易很多,可这会儿后面的课本先生还没教呢,课本读下来都觉得拗口,两遍下来他就想睡觉了。 脑子昏沉,手脚累,春天带着湿气的风再一吹,他就觉得又困又累又哭,然后天还没黑他就捧着书抽抽噎噎的哭起来了。 白善和满宝同情的看了他一眼,也觉得手脚在打抖,但他们悄悄的看了一眼捧着书坐在书房窗边看书的先生,没敢蹲下,更不敢坐下。 俩人只能悄声安慰白二郎,“要不我给你讲一讲释义?我学过了的。” 白善则道:“一会儿我教你怎么背得最快速。” 俩人一边说一边偷偷瞄先生,见先生看都没看他们一眼,便知道他是默认的。 俩人同时松了一口气,就拿过白二郎的课本过了一遍文章,俩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教起他来,还能互相查漏补缺。 白二郎一边抹眼泪一边记,但还是觉得好痛苦,“可我总记不住,我觉得我得坐下来背才行。” 白善和满宝就示意他去看先生,然后道:“你去吧,我们在后面给你鼓劲儿。” 白二郎要是有那个胆子他就不是白二郎了,他低着脑袋没敢去。 俩人就哼哼问道:“你还听不听了?” 白二郎能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听了,不然他自己背更困难,他可是知道的,别看满宝和白善的书都比他的厚,但他们两个聪明呀,记性还好,两天下来他们已经背了三篇课文了,而他连一篇都没完全记住,当下记住了,睡一觉起来又忘了。 先生可是要最后一口气检查的,谁知道他会抽到哪篇课文呢? 白二郎抹干净眼泪,听着俩人给他讲解,他捧着书,拿了细笔小心的在上面做些笔记,这才继续磕磕巴巴的继续背起来。 一直到天色暗下来,庄先生觉得再背下去要伤眼睛时才挥手让他们回家去。 白二郎立即颤着腿往外走,根本不去正院,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扑到床上去伤心的哭,明天还有一天,后天还有一天,未来还有很多很多天呢…… 满宝和白善也颤着腿往外走,白善家近,他问满宝,“要不我让大吉赶着马车送你回家?” 满宝:“……就那么点儿路,你套马车的功夫我都走回去了。” “站了五个时辰呢,你不累啊?” 满宝累得不想和他讨论这个话题,想了想后道:“我给你写个药方吧,泡脚的,可以缓解一下,一会儿你记得抄一份叫人给白二送去,我懒得走了。” 满宝翻了翻自己的书,没看到纸,干脆道:“算了,我念药方你直接用脑子记吧,我实在累得不想动弹了。” 满宝念了一串的药名和用量,确认白善记下后就挥挥手走了。 周四郎刚好要过来接她,见她慢悠悠的朝家里走,就走到她跟前半蹲下道:“上来吧,四哥背你回去。” 满宝就扑到他的背上,“四哥你真好。” “以前也没少背你,那会儿你怎么不念我好?”周四郎看了一眼她的手,问道:“还痛不痛啊?” “痛啊。” 周四郎道:“庄先生也太狠了,怎么打得这么厉害,今天你们还被罚站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八百八十九章 暗潮 满宝趴在他的背上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呀,这次先生气狠了。” 周四郎把满宝背回家,净了手,吃了饭后就给小手上药膏,这是以前她自己试做的药膏,因为是练习之作,纪大夫嫌弃不够好,所以给满宝拿回家了。 只是她也一直没有用的机会,这会儿好了,她开了一罐子分成三份还有多余的。 刚把药抹上,白家的下人就拿了一包药过来,“少爷让小的送来的,说是泡脚的药材,家中库房有许多,就给满小姐送些过来。” 钱氏接了,问过满宝后就给她熬上泡脚。 虽然一天站五个时辰很累,但站得久了,脚力也就练出来了,痛苦了七八天后三人渐入佳境,每天都缩着脖子或敞着脖子在院子里哇哇的背书。 庄先生就坐在窗前边听边看自己的书,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七里村这里是岁月静好,外面却是暗潮涌动,不仅发起人杨县令和唐县令,就是益州王都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气氛。 京城有消息传来,皇帝打算派出御史巡视剑南,尤其是益州一带,因为今年朝廷免税时限就到了,皇帝想知道益州的灾民是否已经安定下来。 当然,现在朝廷还在商议中,并没有定下。 但以益州王对皇帝的了解,这事十有八九要成。 朝中局势波诡不定,一日不同一日,谁也不知道后脚会发生什么事,益州王并不想让外人进入自己的地盘。 此时的益州王并不知道,京中已经有一批人马悄悄的往益州来了,而此时皇帝正反复翻看着呈上来的那些账册、名册和信件契书。账册又分为两份,一份是原始的,一份则是整理过的。 皇帝看了半响,重新合上,问道:“昨日忘了问唐卿,这账册是谁整理的,我看字迹虽还稚嫩,却已有了些风骨,嗯,三个人,一人差些,这俩人却甚佳,小唐爱卿在益州城也招揽了不少的能人呀。” 老唐大人哪儿知道这账册是谁整理的? 他想了想后道:“册子是罗江县县令送来的,应该是杨县令麾下的人。” “哦?是长博呀。”提起罗江县皇帝便想起了三个孩子,但他觉得杨和书不会那么不靠谱,把三个孩子给拉下水,因此笑道:“他们字写得不错,这账册也整理得好,让人一目了然,是可塑之才。” 皇帝也只提了一句,转而问道:“给白启写信的人找到了吗?” 老唐大人摇头,“十二年前的人,恐怕很难找得出来。” 皇帝就轻轻地敲了敲桌子道:“能记下这么多机密事情的人必是老五身边很亲近信任之人,只要他还活着就不难找出来。” 皇帝微微坐直了身子道:“朕要知道,现在老五做到了哪一步,还是已经……收手了。” 老唐大人垂下眼眸应下,顿了顿后问道:“陛下,若王爷见多年事不成收手了,您会如何处置?” 皇帝不悦的看向老唐大人。 老唐大人面不改色的道:“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份名单,是华阳县县令呈上来的。” 老唐大人躬身递上。 皇帝接过,展开看,便见上面全是人名,后面则是各人的职位,列在第一位的就是白启。 “陛下,十二年前,已知因此事殒身的人共有五十八人,其中有二十六人有名有姓,其余人却是只有首级,查无名姓,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因此事而死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老唐大人撩起袍子跪下道:“请陛下还这些人清白,昭示朗朗乾坤。” 皇帝一下握紧了手中的名单,半响后道:“唐卿进了御史台,脾气却还跟在刑部时一样啊。” 老唐大人低下头。 皇帝将名单摊开,仔细的折起来夹在那些名册之中后道:“朕知道了,白启、何子云、周银等人皆是忠义之士。朕不会忘了他们的。” 皇帝顿了顿后问,“唐卿觉得派往剑南巡视的御史该定谁?” 老唐大人想了想后道:“陛下,巡视之人也不一定就要御史,四年前益州水患,魏大人不是去过一次了吗?不如这次还派他去,一来他见过受灾的益州,知道前后差别;二来,白启之案,认真算起来还是魏大人先发现的,他素有急智,又稳重干练,他去是最好不过的了。” 皇帝闻言便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那你可知今日一早他给朕推荐的人是谁?” 老唐大人垂下眼眸道:“臣不知。” “是你啊,哈哈哈哈……”皇帝哈哈大笑道:“他说你素来细心,乃破案神手,你儿子又在益州城做了三年的县令,你去,正好来个里应外合。” “陛下,正是因为臣子在华阳任县令,臣才更要避嫌,不然朝中臣工将来有样学样……” 皇帝沉吟片刻,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微微点了点头,“那就让魏卿去吧,正好,让他走陇州下去,找一找白启的后人,此案,总要有个引子才好。” 老唐大人低头应是,嘴角微微上翘。 一君一臣并不知道桌子上的那堆证据就有白启后人的功劳在,但魏知知道呀,他一直和刘老夫人通着信呢。 当时三个孩子刚把东西找到跑去找杨县令的时候刘老夫人就让人给魏知送了一封信,所以魏知知道周银遗落在山里的证据找到了。 在这堆证据还没送进京的时候,他就已经从刘老夫人那里知道,里面有益州王养兵和私开铁矿的证据,但更具体的刘老夫人就不知道了,因为大吉也只让人传回来这么一句话而已。 怕被罚的白善和满宝齐齐装起了乌龟,根本不回家,也不写信,刘老夫人也不想往外透露太多,所以便睁只眼闭只眼的纵容着。 第二天魏大人便在早朝上正式被任命,皇帝还找他谈了一下话,“朕已经派人往益州去了,但朕还要你替朕去看一看,益州王此时还有没有反心,若有,你将白启的后人送进京来,朕有用。” 魏大人迟疑了一下后道:“陛下,罗江县县令或许是为了保护那两个孩子所以没有说,其实这些证据便是他们的后人从山里找出来的。”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 第八百九十章 引子 唐县令和杨县令都没告诉老唐大人白善和满宝的事,但告诉过老唐大人,魏知自益州水患后就一直在查益州王。 老唐大人和皇帝也都知道,因为犍尾堰决堤一事,魏知一直觉得益州王要负主责,朝廷给他的处罚太轻,所以他盯着益州王皇帝和老唐大人一点儿也不惊讶。 但皇帝吃惊于他竟然这么早就和白启的后人联系上了? 那他查到了多少东西? 魏知倒不隐瞒,将他当初偶尔查到白家,以及这四年来和白家的联系一五一十的说了。 说白了,魏知根本就没想到益州王是想造反,他就是想查到十二年前益州王杀害白启的证据,以及拿到十二年前益州王贪墨犍尾堰的证据。 和杨唐两家不同,魏知出身寒门,他可不觉得益州王贪墨这么多款项只罚没一些封地就可以了,他四年前之所以默认皇帝的处罚方式是因为他拿不到主要证据,不能定死益州水患是因益州王起,不然,剑南道几十万人,他不信磕不死益州王。 他实在没想到,益州王做的事比他想的可大多了,这也是他默许与唐家结盟的原因所在。 皇帝等他叙述完便问,“白启之子叫什么?” “叫白善。” 皇帝恍然大悟,毕竟他刚刚才想起那三个有趣的孩子,“那个叫周满的孩子……” 魏知怔了一下,他刚才可没有提过周满的名字,但他还是顿了一下后道:“是周银的遗孤,不过据说那孩子从小被她大伯收养,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是近来才知道的。” 皇帝就想起当初在观里她说的那番关于益州王的话,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算不算是天生的冤家,还不知道真相时,她就先讨厌益州王了。 皇帝便挥了挥手,“朕知道了,魏卿去了益州城后便宜行事吧,最好将他们送进京来。” 皇帝若有所指的道:“太后千秋,身体多不如以前,要是没有实证,朕总不好让太后太过忧心。” 这哪里是需要实证,是需要一个把案子捅出来的引子吧? 魏知想到白启和周银都只有这一个孩子在世,沉默着没有说话。 皇帝便皱了皱眉,问道:“魏卿怎么不应?” “陛下,他们只是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这样的大事不应该把他们牵扯进来。”魏知已隐隐有些后悔刚才提起他们那个了。 皇帝就笑道:“怎么,你还怕朕吃了他们不成?放心吧,他们进了京城,朕自然会保护他们的安全的。” 魏知抿了抿嘴,那是在他们做引子前吧? 等他们做了引子,皇帝还能不能想起他们另说,就算想起,到时他们扯进这么大的事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们的命,皇帝愿意为了保他们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这些思虑魏知都不能说出口,权衡了一下,他只能低头应下。 因为他明面上的任务是巡视,暗地里的任务才是查探益州王的谋反证据,但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出发,他最多算是给人打个掩护。 所以魏知一点儿也不急,慢腾腾们的收拾好了东西后才带着一众手下出京,他打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巡视过去,益州城排在中间。 而要进益州,可以先拐道巡视绵州,到时候可以去见一见刘老夫人和那两个孩子。 白善和满宝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现在依然站在春风中痛并快乐的背书呢。 大半本书,白善和满宝反复背诵,终于在被罚一个月后将所有文章都背了下来,通过检查,庄先生终于容许他们进书房上课了。 至于白二郎,他还差三篇课文,不过念在他是初犯,庄先生也法外开恩的让他跟着进去了。 白善和满宝都惊呆了,凑在一起小声道:“早知道是这样,前几天我们刚背下来的时候就应该让先生检查了。” “就是,全是为了等你,我们才拖了四天的时间。” “有本事你们拖到我把所有课本都背下来呀,你们今天让先生检查不还是想丢下我吗?哼,我一点儿也不感动。” “那是因为你背得太慢了,就四篇那么短的文章,我们都给你讲完释义了,结果你死活背不下来。” 白二郎:“你们以为谁都是你们呀,文章过两遍就熟了,我……” “咳咳,”庄先生总算是把他这段时间写的卷子给找了出来,一回头见他们这样肆无忌惮的叽叽喳喳,便忍不住重重咳了两声,他警告的扫了三人一眼,道:“既然你们都背下来了,那今儿我们就先做一套卷子,明儿再上课。” 一人一张量身定做的卷子,上面全是他们这段时间背诵的课文默写、释义以及制文的题目。 白二郎看得心底发虚,白善和满宝却是习以为常的拿起来扫了一眼题目,然后就放下试卷,一边思索着后面的制文,一边磨墨。 三人的卷子都不一样,就是敞开了给彼此看也没用。 当然,还是有用的,比如白善和满宝就能偶尔指点一下白二郎。 不过刚才白二郎刚将他们得罪,于是俩人决定无视他求助的目光,低头专注的看着自己的卷子。 白二郎就咬着笔头叹息一口气,皱着眉头思索起来,默写他还是能默出绝大部分来的,就是那释义……尤其是那制文…… 白善和满宝只给他粗略的说过释义,他可没记多少,更别说制文了。 白善和满宝也觉得难,毕竟这本书都是他们自己读,自己翻的典籍解析出来的,先生可没讲过,所以制文还是很有难度的。 三人做一套卷子愣是在书房里坐了一下午,直到下人找来说要吃晚食了,庄先生才敲了敲桌子道:“满宝,将卷子都收上来。” 满宝放下咬着的笔,又磨蹭了一下给师弟们挤了挤时间,这才去收卷子。 庄先生手边按着卷子,摇着扇子问他们,“这一次吃足教训了吗?” 三人连连点头。 庄先生:“那以后还敢犯吗?” 三人连连摇头。 庄先生认真的看了他们一会儿,挥手道:“既如此,你们出去吧,对了,今日府上有客,你们不要过于活泼,要持重知礼些,知道吗?” 正要蹦起来欢呼的三人按捺住自己,连连点头。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九十一章 诱惑 乖乖走出院子的三人组回头看了一眼,见先生不再盯着他们,这才扭头问站在一旁的大吉,“家里来什么客人了?” 大吉道:“是魏大人和杨县令来了。” 白善顿了一下,满宝直接扭头问,“魏大人是来办益州王的案子的吗?” 白二郎:“他是不是要被抓了?” 满宝也有些期盼,但理智还在,“那还来我们这儿干什么,不应该直接去抓人吗,万一跑了怎么办?所以不是来抓人的?” 白善道:“没那么快吧。” “这还快呀,证据我们都整理出来一个月了,现在还不能抓人吗?”满宝也觉着他们的速度太慢了。 大吉看着单纯的三个小主子,默默地没有说话。 单纯的三个人高高兴兴的去隔壁找魏大人和杨县令。 他们跟魏大人不熟,但他们和杨县令熟啊。 魏大人是正好巡视到了罗江县,借口下乡巡查,和杨县令一起来了趟七里村。 他是特意来见刘老夫人的,话已经谈到了一半,侧头看见院子里走进来三个少年少女,齐齐被留在外面的随从拦住了,他顿了一下,眯着眼睛看去,认出了白善三个,忍不住笑道:“四年不见,三个孩子都长大了。” 刘老夫人笑道:“是啊,这一晃眼四年过去了。” 她扬声让刘嬷嬷把孩子们放进来。 白善三个进屋行礼,三人见魏大人时年纪都不小了,而且也没过去几年,所以还记得他。 魏大人笑着点头,问道:“你们刚是在和先生读书?” 三人应是。 魏大人便道:“那我考校考校你们功课如何?” 三人心中都有些无奈,觉得这些大人为什么见了读书的后生都喜欢考校人功课呢?也不管彼此熟不熟。 魏大人却不是询问,直接问完话便开始考校起来,重点是考校白善,当然,满宝和白二郎也没落下。 杨县令站在魏大人的侧后方,微微抬头对着三人微微摇了摇头,三人看见了,目光迷茫了一下,这是让他们表现得差一点儿? 犹豫间,白善便含糊着答岔了几题,满宝也表现得差了些,白二郎一看,放心了,干脆就有一说一,没有就直接说不懂了。 谁知道魏大人全程乐呵呵的,一脸赞许的摸着胡子道:“不错,不错,你们三个的功课都学得很扎实呀。” 白善、满宝和白二郎:…… 魏大人看着他们笑问,“有没有想过去京城读书?” 白善心中一动,问道:“去京城的书院吗?可我们有先生了,先生教的不比书院里教的差。” 魏大人也是知道庄先生的,他沉吟片刻后道:“若是进国子学呢?” 白善道:“恐怕我等还考不进吧?” 魏大人就笑道:“我可以给你们举荐,可以直接进太学。” 白善就指了满宝问,“她也能进吗?” 魏大人:“这……周小娘子是个女娃,本朝可没有女子入学的先例。” 满宝还来不及说话,白善就已经道:“那我们也不去了。” 白二郎虽然心动不已,但看看白善,又看看满宝,还是强忍着没说话。 魏大人便笑了笑,看向刘老夫人,“刘老夫人,虽然罗江县不是益州王封地,但距离益州实在太近,快马一天便能来回,实没有京城安全。” 他劝道:“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他们又是太学的学生,轻易无人敢危及他们的性命。” 满宝和白善悄咪咪的抬头看向杨县令。 杨县令再次冲他们轻轻地摇了摇头。 相比于魏大人,他们自然是更相信杨县令的,于是低着头没说话。 刘老夫人是很心动,心动得手都攥紧了椅子,但半响后她还是压住了那股心动,对魏大人微微摇了摇头,“魏大人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不好舟车劳顿,人年纪一大就目光短浅起来,只想着子孙后辈平平安安就好,什么前程皆可以放到一边去,所以还是让三个孩子留在膝下跟着庄先生读书就好。” 魏大人知道,她这是不相信他,也不相信京城。 魏大人心中一叹,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又谈何让人相信呢? 魏大人起身笑道:“老夫人可以再考虑考虑,正好在下要在罗江县巡视两日,待去了益州城后还要转到他处走一走,大概要月余的时间,这段时间老夫人都可以考虑,若你们改变想法,随时可派人来找我。” 魏大人看了一眼白善和白二郎道:“这太学的名额可不常有,这也是在下觐上后得的。” 魏大人说完便看向杨县令,笑道:“杨县令,我们不如到乡野间看看,此时水稻都插下去了吧?” “是,冬小麦刚收上来,”杨县令侧身笑着引魏大人往外走,“各家各户现在正晾晒小麦,大人应该还可以看到。” 刘老夫人让白善去送魏大人,白善连忙一手拉着一个小伙伴跟上去。 等人都走了,刘老夫人便呼出一口气来,从刘嬷嬷手上接过茶叹道:“真是可惜啊。” “老夫人,老奴觉得魏大人也没说错,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少爷们去那儿说不定更安全呢,而且可以进太学呢,就是少爷两年后去考,也未必能考进太学。” “天子脚下权贵也多,大街上随便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人里有九个是官儿,剩下的一个也能跟官儿搭上关系?我们寒门薄户的,在那里就如同案板上的肉,还不如留在罗江县,下,我们门户不小,上,有杨县令可依靠。” “可罗江县离益州城也太近了。” 刘老夫人叹息,“是啊,太近了,可有什么办法呢?这天下有一个杨县令,一个唐县令,上哪儿再去找第三个?” 刘嬷嬷便不说话了。 将人送出门外,目送他们走远的白善也在和两个小伙伴咬耳朵,“所谓无功不受禄,魏大人这好处给的也太大了,连祖母都没敢接,一定是很烫手。” 满宝却留意到了魏大人说的“觐上”,问道:“是不是皇帝知道了我们的事所以把名额给你们的?可我亲爹也死了,怎么没给我好处?” “所以一定不是因为我们亲爹死了才给的。”白善断言。 满宝便哼道:“那就是想让我们做事了,真是的,直接摆开来说清楚嘛,价钱不合适大家可以再谈,怎么说得这么模糊?”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吧 和朋友聊情侣分手的事,最后得出结论,这天下只有工作最靠谱,但是,我想跟工作分手怎么办?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想挨打 “可魏大人想让我们做什么呢?”白二郎问。 白善道:“应该说是皇帝想让我们做什么才对。”太学的名额什么的一看就是问皇帝要的,难道魏知还会把自家仅有的名额都给他们? 三人凑在一起猜测也没猜出来,不过他们觉得肯定和益州王有关。 三人猜不出来,便决定回去问一下祖母,结果刘老夫人身体不舒服,已经回房休息去了。 白善都没进屋,站在院子外想了想后道:“祖母肯定心动了,当年我爹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考进国子监的,还是国子监里的四门学。算了,我们还是别去问了,免得祖母又心疼。” 满宝:“那去问杨大人好了。” 杨县令正领着魏大人满村的溜达呢,三人就找了块还算高的高地蹲着,盯着远处的杨县令领着魏大人在田野中转来转去,满宝歪着头问:“你们说魏大人这样的算好官还是坏官?” 白善道:“谁知道呢?我觉得看人不能看表面,有时候就算看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也不足以判断他为人、为官的好坏,大人们都很复杂。” 满宝思考了一下,然后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 白二郎头都快要大了,“大人们复不复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现在就很复杂。” 满宝就和白善一起叹气道:“不复杂不行呀,我们进屋以后他们都没说过益州王,显然案子还是没了断,还撺掇我们去京城,唉,大人们的心思更复杂,我们心里想什么也就说出来了,他们却不明白的说出来。” 白善若有所思道:“下次我们也把心思藏起来不让他们知道。” 两个小伙伴一起点头,然后继续蹲着看下面的两个大人,觉得腿有些累了,干脆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他们什么时候说完话呀?” “不知道,再等等吧。”白善随手扯了一根草玩着,“反正不会很久的,这会儿快要吃晚食了,我们家不吃,村子里的人家也要吃的吧,他们总不能在人家家里吃晚食。” 满宝和白二郎觉得有理,于是继续等着,谁知道魏知还真的转身去村里人家吃饭去了。 坐在高坡上的三个小伙伴都惊呆了,大吉提醒道:“少爷,堂少爷,满小姐,我们也该回去吃晚食了。” 满宝就蹦起来踮起脚尖努力的看了看,分辨了一下后道:“好像是去我家了,走,上我家吃饭去。” 满宝带头往下冲,白善和白二郎也哇哇的跟着冲下山坡,跟在满宝身后跑到老周家。 三丫正要出门去找小姑回来吃饭呢,一到门口就和小姑撞上了,“小姑,我们家来官儿了,大伯母正要杀鸡呢,爷爷在堂屋里和大官儿说话。” 满宝应下,正要进屋去看看,杨县令便从堂屋里出来了,他站在门口看了一眼三人,对他们微微颔首,
相关推荐:
寒门少君
托假胸的手微微颤抖
重生纪事
大奥爱憎录
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
总裁越过界
解放军连长张海涛
都市之绝世杀神
重置
长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