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然后走了出来。 满宝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魏大人的随从,又看一眼四处晃荡着散步的杨县令,晃着晃着就进了他们的小院。 满宝就一溜烟的冲进厨房,对正在砍鸡的钱氏道:“大嫂,善宝和白二郎也在这儿用晚食。” 钱氏就笑道:“好,刚才杨县令领着大官儿来我们就又煮了一锅,肯定够吃了的。” 满宝这才出了厨房,白善和白二郎已经和堂屋里的魏大人老周头等行礼问好过了,三人很自然的溜到小院,杨县令正背着手站在院里的一棵树旁,听见声音便笑着回头看向他们,“我记得去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桃树呢,这是什么时候种的?” “我四哥今年买了回来种下的,说家里小子太多了,他想要个闺女,所以种棵桃树来招闺女。” 杨县令迷茫,“为什么招闺女要种桃树?” 满宝一脸沉重的道:“因为我四哥觉着家里的男孩子太多了,种桃花,就算是招不来闺女,招媳妇也是好的。” 杨县令:…… 白善将他们跑偏的话题扯回来,“杨大人,魏大人怎么来了?” 杨县令往外看了一眼,这才道:“你们没去问刘老夫人吗?” “祖母身体不适,我们不好打扰。” 杨县令自然猜得出来刘老夫人为何身体不适,恐怕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心情不适吧? 他看了一眼三个还单纯看着他的少年少女,想了想后道:“魏大人是来查益州王的事的,要是拿到了证据……” 见三人眼睛大亮,杨县令顿了顿后才道:“拿到了现在益州王依旧贼心不死的证据,皇帝肯定要问罪的。” 三人异口同声的道:“那就问呀。” 杨县令忍不住弹了一下白善的脑瓜子,“能问自然要问的,但恐怕臣工的折子一上,还没在朝堂上拿出来宫里的人就先知道了。” 三人搞不明白这有什么关系,上折子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的呀。 “太后还在呢,窦大人也在中书省,折子恐怕还没拿到朝堂上就被截留了,所以,这案子要揭出来,声势就得大,且不能由上而下,须得由下而上,在宫中的人还不知道时先传遍朝廷,这样,皇帝不办也得办,朝廷不办也得办。” 满宝三个一愣一愣的,问道:“这是皇帝的意思,还是魏大人一伙人的意思?” 杨和书赞许的看了他们一眼,这关键点抓得很好嘛,他道:“我本以为是魏大人和老唐大人的意思,可现在看来,是陛下的意思。” 满宝三个懂了,“所以他们想让我们去告御状,做个引子?” 杨和书点头。 这样一来就是满宝和白善的事了,因为他们才是苦主,白二郎就是个连带的,他看着俩人道:“听着好厉害,好威风的样子。” 白善和满宝就瞥了他一眼道:“那你去?” 白善道:“要告御状得先过一顿杀威棒,到时候是打我还是打满宝?” 满宝点头道:“他们用的杖子可不是我们平常受罚被打的藤条,那是和腿一样粗的大木棍,一棒子下去,不见血,但内脏都有可能被敲碎的。” 想到他们的这副小身板,两个被木棒支配的人齐齐打了一个冷颤,白二郎都忍不住抖了抖。 杨和书:“……倒不至于真让你们过杀威棒,不过你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京城的危险之处不仅在于此。”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九十三章 提醒 他顿了顿后道:“京城的水太深,里面猛兽又多,你们三个小羊羔一样的东西进去了,毫无防备,自己又没受过委屈,回头案子还没查清呢,自己倒先死了怎么办?” 之前唐知鹤过来,可是把三人因为一盆花在益州城里闹的事和他说了。 益州王府本来就是一把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刀,他们不避着这把刀也就算了,还主动的迎上去想从刀口那里换出一口肉来。 结果肉没换着,还被刀拍了一下,他们没怕,反倒想办法拍了刀一顿,这样受不得委屈,进了京城,是翻了京城的天,还是把自己的小命搭上? 他这个世家之子在京城中都不得自在,更不要说他们三个了。 白善:“所以杨大人不建议我们进京?” 杨和书点头,“虽然罗江县距离益州城很近,但在此我能护住你们,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益州王造反兵临城下了,那我也比你们更重要,到时候你们活命的几率也在我之上,我都不跑,你们何必千里迢迢的避到京城去呢?” 益州王真的造反了,抓白善他们最多只能出气,但抓杨和书却可以威胁杨氏,威胁朝廷,益州王只要不脑残就知道怎么选择。 所以杨和书觉得他们没必要进京。 三人对视一眼,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决定不进京了。 杨和书更喜欢他们了,小小年纪就听劝,省了多少心力?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道:“我闻到了香味,饭菜好像可以了,我们过去吧,对了,你家的铺子什么时候重新开张?” 满宝道:“我嫂子心里担心我呢,所以不太想去县城,正好我六哥回来了,我爹正打算让我大嫂雇我六哥去当主厨呢。” 杨和书就叹气,“你六哥的手艺能比得上你大嫂吗?” 满宝也叹气,摇头道:“比不上,不过也不差了。杨大人,你要想吃还是很可口的。” 杨和书摇头,算了,他现在也是有媳妇的人了,外面的饭菜要是很好吃,他在外面吃没什么,要是还比不上府里的,何必吃外头的呢? 老周家新打了两张桌子,因为魏大人和杨县令是贵客,所以他们在堂屋里的那张大桌上吃。 其他两张桌子则摆在了院子里,没办法,人太多热闹,老周头怕吵到贵客吗,而且堂屋也没那么大能够摆下三张桌子。 老周头叫上满宝三个进堂屋去吃。 三人看了眼又宽敞,又亮堂的院子,再扭头看一眼堂屋,有些不乐意进去。 但客人在上座,他们不陪着似乎有些失礼,便只能上前了。 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饭,魏大人和老周头相谈甚欢,他主要问的是这两年种地和收成的事,正好是老周头擅长的东西,所以俩人谈得不错。 魏大人吃完了饭还点了三人一起陪同出去走一走。 此时天色已昏暗,白家的下人不知何时提了两个灯笼过来,刚好给他们照路。 魏大人慢悠悠的走着,和三人道:“在京城很难得有这样静谧的时光,但京城很热闹,你们小孩子家应该会很喜欢。” 三人已经打定主意不去京城,但他们也才商量完要把心思藏起来,因此什么话都没说,就礼貌的抬头对魏大人笑了笑。 白善更是直接道:“我听祖母的,祖母让我去,我就去。” 魏知就是说不服刘老夫人,这才找白善说话的,这会儿白善说这话就相当于是拒绝他了,不过他也不急,笑了笑后点头道:“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 魏知直到第二天离开都没再提起这事,不仅刘老夫人,就是杨县令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魏知并没有直接回罗江县县城,而是转道其他村子巡视情况,杨县令陪同。 俩人骑着马走在前面,魏知扭头问杨县令,“你也觉得他们进京不合适?” 杨县令眉眼一跳,低下头道:“下官对此没有什么想法。” 魏大人便笑了笑,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过不了几个月又是太后千秋了。” 说罢打马先跑一步了,杨县令落后一步,心思电转,瞬间明白了魏大人的意思。 他心中叹息一声,默默地打马跟上。 一直到第三天送走魏大人,杨县令这才往七里村走了一趟,这一次他并不只是找白善三个而已,主要是见刘老夫人,“老夫人,白善他们进京的事并不是魏大人提议的,而是陛下的意思。” 刘老夫人看向他,“杨县令是来做说客的?” 杨和书摇头,“不是。” 刘老夫人这才松了一口气,道:“我只有这么一个孙子,年纪大了,不想担惊受怕的,就算是圣旨来了,我不接就是。” 杨和书顿了一下后道:“老夫人,这世上无奈的时候有很多,我还是建议你们提前做好准备。” 他顿了顿,还是转告了魏知的话,“太后的千秋也没几个月了,听魏大人的意思,今年又要大办,益州王是太后最喜爱的幼子,到时候肯定要召回京中祝寿的。” 每年藩王回京都是一番争斗,当然,不是武斗,而是文斗,争的都是利益,而且宫中几位皇子也都长成了,太子位置不稳,如果皇帝硬是要对付益州王,那肯定会想办法让白善他们进京的。 刘老夫人沉默下来,她并不怕皇帝下圣旨,他能下的圣旨也只有那么两样,不论是以召才之名让白善入京,还是以抚恤之名让她入京,她都找得出理由拒绝。 可就怕皇帝不下圣旨,以其他手段来让他们入京。 杨县令见刘老夫人听进去了他的话,这才看向一旁默默站着的三人,笑问,“你们真的一点儿也不想入京吗?” 三人对视了一眼,满宝道:“如果不会挨打的话,我是很想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的。” 白善:“就怕去了京城遭人欺辱,那还不如留家里呢。” 杨县令想了想道:“如今你们的身份还是秘密呢,知鹤来信说关老爷的病越发重了,他去看了关老爷一次,关老爷什么都没说,但他坚持把关二郎送走了,没让关二郎在家侍疾,关二郎把关大郎的长子也带走了。” 白善几乎是立即想到:“他就是当年我父亲去别院见的人!” 杨县令道:“关老爷没承认,但也没否认,他什么都不肯说。”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九十四章 陪你 但有时候不说话就是一种态度。 刘老夫人问道:“十二年前他肯与我儿站在一起,为何现在却又不愿意开口?” 杨县令没说话。 一旁的满宝道:“关老爷病得很重,就算是用最好的药,他也不过能再活三五个月而已,我和纪大夫打听过,他的身体不好后便向益州王辞行,想要回老家去,但益州王爱才,一直不肯放行,就算关老爷生病不能去王府做事,益州王也要白养着。为此没少人称赞益州王念旧重情。” 可现在看来,是念旧重情,还是因为关老爷知道得太多不愿意放他走? 杨县令道:“毕竟过去了十二年,他现在连孙子都有了,他为自家后人考虑也无可厚非。” 十二年前,关老爷正当壮年,益州王要是造反,成了,他自是功臣,不成,他全家都活不成;但这会儿他已经属于半隐退,又活不久了,不论益州王反不反,最后牵连到他身上的可能性都不大。 就算牵连上了,那多半也只算他一个人。 白善恍然大悟,“难怪关老爷不喜欢关大郎和王府的郡王们多来往呢,还把关二郎送到外头去读书,整个剑南道最好的先生不就在益州府学里吗?” 杨县令:“他现在不想徒增事端,不愿再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对我们有弊有利。利就是,他知道了白善的身份,甚至猜到了我们在查十二年前的案子,但他也不会说出去,如今益州王还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就算是此时回益州城去读书也暂时是安全的。” “同理,你们悄无声息的去了京城,在益州王这边,你们暂时也是安全的,”杨和书道:“可一旦你们做了引子,到时候你们就是竖在最前面的靶子。” 他起身道:“性命攸关之事,我不好给你们建议,你们可以自己考量。” 送走了杨县令,白家又再一次安静下来,刘老夫人从心底升起一股深深地无力感,她觉得现在她和善宝满宝就如同水中的浮萍一样,水花一大,他们便只能随波逐流,根本没有自主选择停脚的权利。 刘老夫人招手将两个孩子叫到跟前,伸手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道:“你们要好好读书,别总想着贪玩儿,以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才能保护自己,保护你们想保护的人,知道吗?” 俩人一起点头。 刘老夫人便认真的看着白善道:“尤其是善宝,你可要快快长大呀。” 一旁的白二郎有些嫉妒,凑上去道:“堂祖母,我呢?” 刘老夫人便一乐,伸手也将他拉到跟前摸了摸脑袋,笑道:“你也一样,不要总是贪玩儿,我听说,昨天你们三个把先生住的院子的花圃给挖了是不是?” 白二郎就指了满宝道:“是满宝说要给先生种些好看的花看着,现在是春天呢,正好种花。” “可我听说你们种的是从山里挖出来的野花野草和野树是不是?” 满宝就道:“刘祖母,我挖的那些东西都很稀有的,物以稀为贵嘛,它们这么稀有,本身就是贵重的。” 当初她从山里挖出来的东西,都捡了一份给科科收录,剩下的当时是直接背到了杨县令家里。 她还想着在论坛里赚一些积分呢,所以当时就养在了杨县令家的花坛里,可是这么久过去了,能在论坛里卖出去的只有八种,剩余的她买一送一都没人买。 毕竟是未来稀有的物种,而且收录的积分陆续下来,满宝就没舍得丢掉。 而他们回来后杨县令嫌弃她的那些野花野草野树把家里的花坛弄得乱七八糟的,于是找了个时间叫人挖了给她送过来。 满宝倒是想种在自家的菜园里,但看了一圈她娘和大嫂的脸色,乖乖的就把东西暂时养在她的屋后,但那里地比较贫瘠,而且也不好照顾。 昨天她突然看到了庄先生院子里的花圃很单调,竟然只有几株月季,而且还不开花,简直是太浪费土地了,于是就趁着休息的时候撺掇着白善和白二郎一起帮她把地翻了翻,把她屋后的那些东西都移植了过来。 刘老夫人哭笑不得的看着她,拍了拍她的脑袋道:“算了,你也就这个爱好,去看书吧,别玩太久了。” 满宝喜欢收集花花草草,看见稀奇的,哪怕不种,也要扯到手里闻一闻,看一看,全七里村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也因为这一点他们认定满宝天生就是学医的。 没听说神农也喜欢尝百草,于是成了神医和神仙吗? 他们觉得同样是神仙出身的满宝喜欢这个实在是太正常的,说不定她前世就是在天尊座下专门负责看守药炉的小仙子。 刘老夫人虽不信这些,却也觉得满宝天赋在此。 但把庄先生的花圃弄成那样就不好了,她道:“让下人把花圃再整一整,从我们家花园里移一些好看的花草过去,你那些东西要是没地方种就种到善宝的院子里,反正他是男孩子,不在乎好看与否。” 白善三人就异口同声的道:“可先生也是男的呀。” 刘老夫人噎了一下,点着他们的额头道:“先生是长辈,你们怎可如此无礼?算了,也不用下人了,趁着现在还没上课,你们先去把东西都拔了过来,回头让下人种过来。” 满宝犹豫,“刘祖母,虽然是野花野草,但它们也很脆弱的,总是被移植,它们会死的。” 白善连连点头,“祖母,那些东西可是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挖出来的,可不能种死了。” 白二郎也道:“庄先生不会介意的,我们昨天挖花圃的时候他还站着看了呢,一点儿也没生气,说不定先生和满宝的审美一样,就喜欢野花野草。” 主要是他不想再挖了。 满宝和白善也不想,一起蹲在地上抬起头来一脸诚恳的看着刘老夫人。 刘老夫人被这么三双眼睛望着,她迷糊了一下就稀里糊涂的点头答应了。 满宝三个便露出大大的笑容,也不走了,就挤在刘老夫人身边,“刘祖母,我们今天午食在你这儿吃吧,晚食也在你这儿吃。” 刘老夫人也喜欢热闹,闻言摸着她的脑袋点头笑道:“好,我让厨房做你们爱吃的菜。” “祖母,我以后天天过来陪你吃午食和晚食。” 刘老夫人眼眶稍热,笑着点头,“好,满宝和二郎也过来,再过不久天就要热了,到时候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奶酪吃。”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 ☆.第八百九十五章 悄声(祝书友“一筆執劃斷江山”的闺女生日快乐) 四月一过,天气就开始热起来,日头也越来越长,每天天才亮她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过就跑到河边大声念书。 让还在读书的三头三丫和四头都忍不住跟着早起跑到河边晨读,等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堂早课才跑回来吃早食,然后各自背着自己的小书箱去上学。 三头他们是去学堂上学,满宝则是去白家庄先生那里上。 庄先生也恢复了以前上课的习惯,每天三人分开上课,满宝和白善可以上同样的课,白二郎单独上一堂,然后是指点他们的功课。 刘老夫人显然和庄先生谈过,他也知道了他们两家和益州王的恩怨,这事到这里已经瞒不住了。 毕竟白善和满宝有可能会被召去京城,作为俩人的老师,庄先生与他们天然绑定在一起,刘老夫人自然不可能再瞒着他。 所以最近庄先生对他们的功课很抓紧,就是一向被优待的白二郎都被作业压垮了腰。 三人这段时间都是从睁眼就开始念书,一直到睡前都还是在学习,也就满宝的课业比之白善会少一些,因为她还要自学医术,庄先生特意给她留出了两个时辰的时间。 纪大夫见她许久都不回益州城,还叫人给她送了信。 满宝没敢告诉他实情,只说是家里有事,可能很长的时间她都不能去益州城里学习医术了,不过他们可以用信来往。 满宝觉得很对不起纪大夫,毕竟说好了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结果她却跑了。 于是她找莫老师整理出了许多得到过验证的好药方,抄录了一份给纪大夫送去,然后他们现在就是书信来往。 满宝也从纪大夫那里知道了关老爷的情况。 关老爷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也不知道是不是思虑太重,或忧心太过,他现在连吞咽都困难了,纪大夫来信说,他现在是每天都要去一趟关家,关老爷也就这几天的功夫了。 但奇怪的是,他就是不许关二郎回来,甚至还下了死命令,关二郎要是带着长孙回来,他直接就把人赶出去,现在关家正一团糟。 当然,这是因为纪大夫是看病的大夫才知道的,在益州城各家眼里,就是关老爷的病情有好转,于是关老爷强硬的让关二郎带着长孙一起外出求学,结果关老爷起夜时感染了风寒,病情一下就加重了。 偏关二郎带着人不是走原来的路线回书院,所以关家的下人一时没把关二郎及关家的长孙找回来。 这在外人看来是无奈的错过,怪不得关二郎,自然也不会觉得关老爷奇怪。 满宝却不知道,她收到信的时候关老爷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中途醒了过来,难得的觉得精神还不错,纪大夫悄悄的对关大郎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准备丧事了。 唐县令收到消息,急忙赶了过来。 一直对唐县令很客气的关老爷这次却不太控制自己的表情,他直接落下脸来,哑着声音问,“唐大人是容不得我关家了吗?” 唐县令:“不是。” “那就请唐大人走吧,莫要再来了。” 唐县令认真的看了他好一会儿后道:“本县想起刚来益州城时曾受关老爷款待,如今我来送你一程也是应该的。” 关老爷静静地看了他好一会儿,然后就闭上眼睛不理他了。 关大郎不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此时也顾不得了,他越过唐县令上前,低声问:“父亲,您想吃点儿什么?” 关老爷想了一下后道:“去煮碗面来吧,突然想吃面了。” 关大郎应下,去吩咐下人后便又回来伺候关老爷。 关老爷也不避讳唐县令,直接当着他的面叮嘱关大郎,“我的丧事从简,一定不能叫二郎回来,我都吩咐好了,且在城隍庙侧的义庄里停灵,然后你和王府说一声要扶灵回乡。” 关老爷顿了一下道:“王爷要是不同意,你就在家中守灵,也不要急着将棺木下葬,我是要回乡安葬的。” 可是他们家从太爷爷开始就定居在益州城了,相比于益州城,他都没回过两次的老家反倒像是陌生地,他到现在都不明白父亲为何执意要回老家,还不许二郎回来祭拜。 关老爷说了不少话,又吃了一碗面,那股精神劲儿慢慢便消了。 关家的亲眷都到了院子里,关大郎的妻子也在屋里帮忙递送些东西,唐县令就坐在角落里喝茶,并不打搅他们。 关府的管家快步进来禀道:“大爷,王府来人了。” 唐县令抬起头来,关大郎连忙起身道:“父亲,我出去看看。” 关老爷也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放在被子里的手一下攥成了拳头,他指了指关大郎的媳妇,关大郎表示明白,“父亲放心,我们会招呼好王府的人的。” 关老爷微微点头,看他们出去了,便看向唐县令。 唐县令心中一动,走到了他身边,见他嘴巴微动,唐县令便坐到了他身边,将头凑到了他嘴边,“你想说什么?” 关老爷闭了闭浑浊的双眼,低不可闻的道:“东溪庄……” “什么庄?” 关老爷紧紧地闭了一下嘴巴,然后闭着眼睛又念了一遍,声音依旧很低,但唐县令听到了,“东溪庄……” 关大郎领着王府的人进来时,唐县令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喝茶,他轻轻的抚了一下衣角上的茶渍,含笑看向进来的人。 来的是王府的属官,曾经是关老爷的手下,他进来看到唐县令微微一愣。 虽然他是王府属官,但也是有品级的,因此唐县令站起来与他行礼,解释了一句,“本县和关老爷是棋友,听说关老爷病重,所以来看看。” 王府属官并没有怀疑,因为关老爷的确好交友,往前十来年,王爷网罗下来的人才有一大半是通过他交友得来的。 他上前关切的看着关老爷,低声道:“王爷很担心大人,所以吩咐下官来看一下大人。” 他刚才看到关家的人在准备丧事了,便知道他没多少时间了,所以他叹息了一口气后问,“大人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不如告诉下官,下官回去禀与王爷。” ※※※※※※※※※※※※※※※※※※※※ 作家的话 祝愿书友“一筆執劃斷江山”的闺女越来越漂亮,天天开心 ☆.第八百九十六章 不甘心 关老爷努力的道:“我,我近来常梦见故乡的面饼和汤面,我想回家看看……” 王府属官叹息一声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转达给王爷。那大郎他们……” 关老爷艰难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仰仗王爷多年,本就心中有愧,怎敢再奢求其他?待他们回去与我守满三年孝,他们自会去搏自己的前程。” 一旁的唐县令便点头道:“这话说的不错,前儿关老爷还与我问起京城四门学的事,大郎和二郎以后要想去考学,可以来我这儿拿举荐信。” 关老爷眼睛微亮,考不考得上四门学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可以趁机离开益州城这摊泥潭。 王府属官笑道:“关大人这是对大郎二郎寄予厚望,下官会禀报给王爷的。” 关老爷一直堵着的那口气终于半松下来,他看了唐县令一眼,然后就去看他儿子,微微抬了抬手,但还没来得及握住便垂了下去。 关老爷的眼皮越来越沉重,在彻底闭上的前一刻,他心里想了很多,脑海中闪过前半生的许多事。 他到底是有些不甘心的,年轻时候进京是为了求取功名,但得罪了人,偶与益州王遇上,受他赏识做了王府属官。 益州王与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一直很感激益州王,自入王府后便尽心尽力为王爷操持。 分封名号时,王爷因为年纪比前头几位皇子都小,在朝没有功劳,是他出谋划策,帮助王爷得了先帝的喜爱,而后才分封了蜀地这一大块肥美之地。 到了益州城,朝廷因四处征战缺钱,只把益州王府建起来,里面许多东西都不齐全,更别说名草名花,是他东奔西走,拉拢着益州本地的豪绅做了几笔生意赚了钱将整个王府撑起来…… 他以为,他这一生虽不能造福天下百姓,却也可以帮助王爷管好益州这一亩三分地,也算是于国于民于主有用了,这一生就不算白走。 谁知道王爷会悄无声息的准备夺位? 因前太子病重,且无嫡出子嗣,二大王和三大王夺权,益州王年纪轻,且不像前面四位大王那样有战功,他以为他们就是看个热闹…… 这并没有什么,前太子若薨,益州王和二大王三大王一样都是嫡子,自然可以争,可夺权大战很快尘埃落定,二大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天下就算定下来了。 他没想到王爷还不肯放手,似乎知道他不太赞同此时,便避过他层层运作起来。 等他知道的时候,河工的银子贪了,兵马也养起来了,他甚至联络了朝中不少大臣挑动了他们对皇帝的不满…… 关老爷不傻,甚至他很有几分自知之明。 他是见过那位二大王,当今的皇帝的。 相比于自家的王爷,那位才是真正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不仅是将才,也是帝才! 就算他争位的过程中有不光彩的事,但他兵权在手,拥趸众多,他们怎么可能从他手上夺得皇权? 那个时候,天下初定,边关还不稳,不说朝中的大臣,就是关老爷自己都不想再起纷乱。 所以他在知道后,犹豫彷徨了一年多,还是没忍住将此事露给了益州城中唯一还算清白的蜀县县令白启。 可惜,事不密,情况又比他们想象的更严重,上至节度使,下至地方小吏,都被益州王网罗其中,根本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白启手中有王爷造反证据的事漏了出去。 先是何家父子失踪,白启察觉到危险,立即带着人出逃,只来得及给他送了一张字条。 然而,没有人逃得出去,所有的知情人和不知情却被牵连进来的人都死了。 自白启他们死后他便担惊受怕起来,看着益州王查验府内,他连病都不敢病,生怕引起怀疑。每一日他都活在恐惧之中,恐惧他的性命,他家人的性命,更恐惧那摇摇欲坠的犍尾堰。 四年前,犍尾堰轰然一倒,他当时就觉得生不如死了。 而今,他终于死了,但一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关老爷的眼角沁出一滴泪来,眼皮半耷拉着,似乎要闭上,但又没有闭上。 关大郎见父亲许久没动静,便忍不住探出手去摸了摸他的鼻息,只觉鼻间无气,甚至连温度都降了,他愣了一下后哭着扑倒在床前,叫道:“父亲——” 纪大夫连忙上前来看,摸了摸脉后宣布,“关老爷仙去了——” 屋内顿时哭声一片。 唐县令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屋内的人或真或假的哭泣,他微微叹了一口气,稍稍帮手关家料理后事。 等关老爷换上寿衣收敛好,唐县令便和王府的属官一起给关老爷上了一炷香,慰问了一番关大郎,等天快黑了才出门。 唐县令非常大方自在的邀请王府属官一起走,一路感叹道:“关老爷一走,以后再想找个旗鼓相当的棋手就难了。” 关老爷的棋艺也是益州城里有名的,王府属官跟着一起叹气。 唐县令问王府属官,“这段时间本县忙与春忙,很久未上门与王爷请安了,王爷身体可还康健?” “康健,康健,”王府属官道:“王爷近来沉迷于诗赋,常招来蜀的才子们作诗作赋,心情倒是不错,不过这次关大人一走,王爷恐怕伤心了。” “是啊,王爷一向爱才,”唐县令不走心的夸道:“何况王爷和关老爷二十年的情谊呢。” “是啊,王爷待关大人一向亲厚。” 俩人说着闲话回到益州城,然后各自分开,一个回王府,一个则回县衙。 唐县令快步回到县衙,直接抽出本县的舆图看,看了半响没找到他想找的地方,他沉吟片刻,招来一个老吏问,“前儿我隐约听着一个叫什么东溪庄的地方有良田卖,你知道东溪庄在哪儿吗?” “大人要买地?” 唐县令就笑道:“我倒不想买,只是夫人想置办些产业,说我还不知道要在这儿干几年,不好总和家里伸手拿钱。” “那是得置办些产业,”老吏想了想后摇头道:“倒不曾听说过东溪庄,会不会不是我们县的?这要是外县的那可就远了,不好打理呀。” 唐县令笑着点头,“那不行,买地得买近一些的,算了,我回头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合适的。” 等老吏走了,唐县令便沉吟一番,将明理叫了进来,“你派人悄悄的去打听一个叫东溪庄的地方,记住,别弄得闹哄哄的,私下问一问,找到具体的地方就行。” 明理应下。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八百九十七章 惊醒 关老爷的去世并没有让人太意外,他病了很多年了,这半年来大家也都知道他时日不多,就连益州王都不怎么吃惊,只是叹了一口气便接受了这件事。 关大郎听从关老爷的吩咐,等丧礼一结束便与益州王请辞,益州王没有答应,道:“你父亲生再益州,长在益州,也就小时候跟随父祖回过几次老家罢了,现在你们家与那边血缘淡薄,回去做什么呢?” 益州王道:“不如留在这里,你父亲一辈子服侍本王,本王自要为你兄弟二人筹谋一下,你先守孝,等孝满后本王这里有个职位给你。” 又问道:“二郎呢,你父亲病逝,他怎么也不回来吊唁?” 关大郎垂下眼眸道:“他与家里派去的人错开了,现去了通州,因通州与故乡梁州更近,父亲又想回乡下葬,小的便提前送信给他,让他先回老家去等了。” 益州王没想到关大郎动作那么快,这时候他要是还拦着不让关家回乡,那就不是爱才,而是不近人情了。 他沉吟了一下,到底心中有疑,便道:“那你扶灵回乡,也不必等守孝过后,等守足热孝便回益州城来,你父亲跟了我二十年,我都已经习惯身边有他了,他的许多事我想转交给你。” 关大郎的确心动了,因此他只迟疑了一下便低头应下。 益州王见了满意,这才让关大郎离开。 关大郎出门的时候,正巧一辆马车进了院子,他身份不高,便让到一边等着。 唐县令掀开帘子看见他,便跳下马车拍了拍他的肩膀,慰问起来,“近来怎么样,父亲停灵好了?” 关大郎一一回答。 唐县令便侧头看向明理,明理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 唐县令将信递给关大郎,道:“我答应了你父亲的,他希望你们兄弟能够读书长进,考取功名,这封举荐信你拿着,待你们孝期结束可以去京城看看。” 风轻轻吹过,关大郎一下就清醒过来了,他想起来父亲说过的话。 他看了眼递到跟前的信,躬身接过,连忙道谢。 唐县令笑着微微点头,和迎上来的王府下人一起进去找王爷去了。 关大郎收了信,目送着唐县令走远,他心内有些不安,父亲临终前的种种异常和唐县令异常殷勤的上门同时浮现在他脑海中。 他紧了紧手中的信,上了自己的马车,对车夫道:“回家。” 关大郎坐在马车中看着手里的信,想起父亲怎么也不肯招二弟回来,还执意要把他的长子一并送走…… 关大郎咽了咽口水,将信仔细收好了,决定明天就收拾东西准备扶灵回乡。 五月,天气越来越热,小麦低垂着脑袋开始变黄,满宝三个终于等到了一天的休沐,跑到自己的小庄子里野了一天,看着地里又长又饱满的麦穗,三人舒心的笑了起来。 白善回头去看他们的果园,手指遥遥一指道:“走,我们摘果去。” 这会儿能摘的也就桃子,三人一起冲上山,开始选已经成熟的桃子摘下来。 三人摘了一大兜,干脆用衣服兜了拿回家,最近都是读书,烦闷得很,难得出来一次,他们一直到夕阳落下才依依不舍的爬上大吉的马车。 钱氏看着脏兮兮回来的满宝,又气又笑,“我看庄先生对你们还是太宽容了,就应该一天假也不给你们才对。” 满宝嘿嘿一笑,兜着桃子上前讨好母亲,“娘你看,这都是我专门给你挑的。” 钱氏看了看她兜里的桃子,问道:“不是要留着卖吗?” “山上还有呢,咱也不缺钱。”满宝将捡了两个比较红的桃子放到一边,“娘,这两个给你和大嫂吃,剩下的我拿去分给他们了?” “多留几个,等明儿你二哥去县城给你大姐带两个去,”她道:“你大姐就快要生了,现在嘴馋得很,但她年纪大了,又是第一胎,陆老大夫都说了不能吃太多,我想着吃果子就不怕,拿点去给你大姐解解馋。” 满宝想了想后道:“那我晚上和白善白二说一声,明天一早让二哥再上果园去摘一些吧,山上有好些也能摘了,只是我们今天拿不了太多,所以没有摘。” “这样好吗?” “好呀,”满宝特别大方的道:“摘吧,和大姐说一声,等她要生外甥了我去给她接生。” 钱氏:“……你还会接生?” “不会,所以想看一看嘛。”满宝道:“我最近有在看产妇生产的医书的,就是看不太懂。” 钱氏就把这糟心的闺女推到一边,道:“拿你姐姐练手,也不怕我捶死你,边儿去。” 满宝就留下两个桃子跑了,把兜里的桃子分给了侄子侄女们,她就拍了拍手回自己的房间,进入系统里看书。 满宝给周喜算过预产期,应该下个月就会生,所以她最近便和莫老师讨论过生产的事。 莫老师对此也很感兴趣,主要是,他们生育并不一定需要母体孕育,去医院里申请,只要通过考试和检查,就可以申请到孕囊,不行,还可以高价买孕囊。 所以生产方面的知识,莫老师只从历史医学中学到,论经验恐怕连满宝都不如呢。 因为满宝好歹在屋外等候过她嫂子们生产,经验比之零经验的莫老师还要丰富呢。 师徒两个,一个男子,一个年纪尚小的姑娘一起研究生孩子的事,越研究越迷糊,最后就只能请教陆老大夫和纪大夫了。 陆老大夫和纪大夫倒是可以给她提供不少病例,但真正可以在生产中做的事却不多。 陆老大夫这边是因为,生产时,他带的药材总有缺失,乡下人家不可能常备贵重的药材,最后往往是有医无药,只能给人扎扎针,推一推胎位帮助生产; 而纪大夫却又完全相反,城里的人家讲究多,多数时候他连病人的脸都看不到,只能靠隔着帘子的摸脉开些药方,他想扎针,想推胎位都不可能…… 满宝综合了一下两位大夫的病例,发现他们在产房中用到的手段都是全部不重合的,惋惜的是不能用药或不能用针,而她将两边一结合。 虽然还是有些懵懂,但她隐隐摸到了一点儿边。 可惜,她至今没见过人生孩子,要是能进屋里看着生就好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 ☆.第八百九十八章 周喜生产 时间咻忽一过,虽然平淡,但因为忙碌,三人都还没感觉,地里的小麦便收干净了,村子里的人开始收豆子了。 满宝他们只能每天上学前和下学后往田野里看一眼忙碌的人群,然后便去读书做作业去了。 庄先生现在对他们的功课抓得很紧,一个月才给他们休沐一天,要不是三人轮着到先生跟前转悠,反复的提及要劳逸结合,恐怕连这一天的休沐都没有。 休沐困难,连请假也比以前困难百倍了。 以前,他们连事假都能请,现在是连生病了,只要不是病得厉害,都得带病上学。 最多庄先生把你的课桌从三人中间移到最边边上,美其名曰:免得传染别的同窗。 于是大家连生病都不敢了。 满宝觉得请假很困难,但听说周喜要生了,她还是大着胆子去跟庄先生请假。 庄先生想了想后同意了,但道:“只许去两日,两日后必须回来上课。” 满宝兴奋的应下,高兴的跑回家,收拾了自己的医用背篓便跑去找正要出门的钱氏和小钱氏,“娘,大嫂,先生答应放我假了,我也要去看大姐。” 钱氏想到满宝毕竟懂得医术,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在某些方面也比她们强些,便伸手将她拽上牛车,“行,一起去。” 周大郎看她们坐好了便赶着牛车往县城去。 跑回来通知他们的是二头,他自然也跟着一起去了。 现在县城铺子是大头和大丫管着的,周六郎和二头则在铺子里帮忙,二头道:“一早就有大姑父的邻居过来,说大姑要生了,所以我就跑回来通知了,等我们到了大姑应该就生了吧?” 他觉得三婶生孩子就挺快的。 钱氏摇头道:“你大姑这是第一胎,没这么快的,希望天尊老爷保佑一切顺利吧。” 满宝则抓紧翻自己的小册子,将她和莫老师整理的生产注意事项又看了一遍。 钱氏一扭头见她拿着册子念念有词便有些头晕,她连忙移开眼睛,想了想道:“满宝啊,你和济世堂的掌柜熟,要是你大姐生产不顺,你就赶紧去请大夫知道吗?” 满宝将册子收了起来,自信满满的道:“娘你放心吧,我之前和陆老大夫都请教过了,而且我也摸过大姐的肚子,我觉得胎位是正的。” 钱氏还是担心。 主要是周喜这一路走得都不是很顺,女人生孩子又是一只脚踏在鬼门关里。 钱氏担心了一路,到了松树街,关辛的宅子里正一片热闹,全是邻居在里面。 有邻居看到牛车上的小钱氏和二头,一下就认出是老周家来人了,连忙迎出来笑道:“哎呦,是关辛的岳家来人了吧?” 钱氏未语先笑,半行了一礼后忙问道:“我是喜的娘,她怎么样了?” “好着呢,正在屋里坐着,还没开始呢,”邻居笑道:“两个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没经验,这肚子才动就嚷着要生了,其实还早着呢。” 说着话的功夫关辛已经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了,看到钱氏立即迎上去,“娘,大哥,大嫂,你们来了。” 念完了看到满宝,他更加高兴,“小姨子也来了,快里面请。” 他本来还想叫人特意回家把小姨子请来呢,毕竟她可是会医术的。 满宝和他打了招呼,和钱氏一起挤进屋里看,就见周喜挺着一个大肚子正坐在床上,身边围了不少的人,连空气都浑浊了几分。 满宝皱了皱小眉头,钱氏脸色不变,笑着和众人道:“两个孩子不懂事,有劳邻居们帮忙看着了,小关,快请大家去堂屋里坐着,别怠慢了客人们。” 关辛应下,连忙请众人出去。 屋里的人见周喜娘家来人了,磨蹭了一下还是笑着出去了,不过却热情的和周喜道:“有事叫我们呀,你生孩子不方便,家里的事只管交给我们,这远亲不如近邻嘛……” 周喜笑着应下,等人都出去了才松了一口气。 满宝转身便去推开窗,周大郎只进来看了一眼周喜,见她没事便不好再留下,拎着二头出去了。 小钱氏则把屋里客人们吃剩下的瓜果收起来,将地上的垃圾给扫了。 钱氏坐在周喜身边,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问道:“羊水破了吗?” 周喜红着脸摇头,“还没有,就是疼得厉害,我以为要生了,不过稳婆来看过了,说也就今明两天了,关哥没让人走。” “那人呢?” “在厨房呢,”周喜道:“邻里来的人多,关哥怕冲撞了稳婆,所以让她去厨房坐着了,若我需要吃的,还能帮忙做些。” “怎么能让稳婆忙这些呢?”说罢看向小钱氏。 小钱氏便手脚麻利的把扫好的垃圾拿出去,顺道便去了厨房招呼稳婆。 屋里只有母女三个了,满宝便挤到周喜身边,乐哈哈的道:“大姐,你给我摸一下脉呗,我看能不能把出你什么时候生。” 周喜便笑着把袖子一撸,伸出手来道:“行,你摸吧。” 关辛进屋里看了一眼,见妻子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听到堂屋和院子里传来的热闹,他连忙转身出去。 来的邻居太多了,年轻的妇人,年长的妇人,还有一些老太太,左邻右舍足有十几个人,把关家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本来三个女人就能凑出一台戏了,这十几个女人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多少台戏了,关辛团团行礼,表示孩子出生后请大家吃红鸡蛋,然后一边说话一边把人往外送。 费了两刻钟的时间才把所有人都送走。 厨房里的稳婆看见了大松一口气,忍不住和正在烧水的小钱氏道:“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为了吃顿喜饭和两个红鸡蛋也真够用力的。” 小钱氏抬头对她笑笑,问道:“您看是烧一锅水还是两锅都烧上?” “烧一锅吧,关家娘子是头胎,这才开始痛,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生呢,不急。” 这边话音才落,那边屋里满宝正认真的摸着周喜的脉,她疑惑的抬着小脑袋仔细的听着,又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然后奇怪道:“大姐,我怎么摸着你就是要生了呢?” 周喜脸色微变,然后抖着声音道:“娘……我,我好像出血了,大腿湿漉漉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八百九十九章 紧张 钱氏看了一眼,安抚她道:“是羊水破了,别怕,满宝,去把稳婆叫进来。” 周喜紧张的绷着肚子,但见母亲这么平淡,她又微微放松了一些,这一放松就感觉到肚子一阵一阵的疼。 满宝一溜烟跑出去,先看到了姐夫,“姐夫,我大姐要生了。” 关辛脚有些发软,“怎,怎么这么快?” 满宝见他整个人都木木呆呆的,就知道他跟她四哥一样是个没出息的,便越过他直接跑去厨房叫稳婆。 稳婆快步进去看了一下,然后恭喜道:“是要生了,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急性子,倒省了当娘的受罪,来,你先躺下,我再去准备些东西。” 钱氏立即道:“我去吧,您看着她,摸摸她的胎位正不正。” 稳婆来前都打听过了,周喜的娘生了八个孩子,没一个难产,孩子还全给养活了,稳婆觉得女儿肖母,周喜这胎应该也会顺利。 知道钱氏有经验,她也放心的让她帮把手。 钱氏便要出去准备剪刀红布等东西,见满宝探头探脑的在一旁看,她便伸手将人揪出去帮忙了。 等把剪刀煮过,将干净的红布准备好要拿进屋里,见满宝还要跟着,钱氏就点着她的额头道:“老实在外面等着,你一个小姑娘进产房像什么话?” 满宝不甘,“娘,我是大夫呢,今儿不进大姐的产房,以后也会进别人的产房的,还不如让我进去帮把手呢。” 钱氏不乐意,“你以后就算当大夫,也不要轻易进产房,你还没成婚了,这种事见得多了对你不好?” 满宝问:“为什么?” 钱氏就瞥了她一眼道:“娘怕你以后不想生孩子。” 说罢将门关上,把满宝关在外面了。 满宝挠了挠脑袋,一脸郁闷的坐到关辛的身边。 关辛不断抹着额头上的汗,见满宝坐过来就问,“满宝,你大姐没事吧?” “应该没事吧,我摸过,胎位挺正的。” 关辛半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屋里传来声音,有稳婆指导的声音,也有周喜压低了声音的痛呼声,小钱氏烧好了水端过来,看到满宝和关辛坐在院子里眼巴巴的看着,她有些看不惯,就对关辛道:“姑爷,我进屋里帮忙,你去厨房里再烧一锅水吧,满宝,帮着你姐夫把水端过来给我。” 把两个人都使唤了起来。 关辛连忙点头,跑进厨房里烧水,满宝也接了木盆去换水。 不过她依然进不去产房,只能把水送到房门外,再接过脏水倒掉。 满宝是做过统计的,心里算着时间,估摸着她大姐应该可以生下孩子了,但屋里还是原来的声音,并没有传出要生的迹象,她觉得有些不对,走到窗边敲了窗问道:“娘,怎么还没生呀?” 钱氏还没回答,稳婆先道:“催什么,孩子头太大了出不来,宫口还没全开……” 钱氏到底生过不少孩子,且还给村里不少产妇帮过手,还是很有经验的,她看着觉得不好,“这羊水……再生不下来要没羊水了,孩子会憋住的。” 稳婆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她才有些急,但她不敢表露出来给周喜看到,只一个劲儿的给她鼓劲儿,“你存一口气,一会儿跟着我用力,你用的力不对,孩子有点儿大,不好出来。” 周喜没想到生孩子这么痛,整张脸都白了,想到陈氏生三寿时的九死一生,她心一紧,稳婆便惊呼起来,“你怎么还往回缩了……别怕,别怕,这不是有我们吗,你娘也在呢,你想想,你娘生了八个孩子一点事儿也没有,你是你娘的闺女一定也可以的,来,先放松,跟着我呼吸……” 周喜跟着试了几次还是不行,稳婆也对钱氏微微摇头,低声道:“不行啊,这孩子太紧张了。” 周喜忍不住哭出声来,叫道:“娘,娘……” 钱氏忍不住拍了她一下,“你怕什么,谁生孩子不是这么过来的,你看你大嫂,底下几个弟妹,不都平平安安的吗?” 周喜略微放松了一些,跟着深呼吸起来,但还是找不到感觉,钱氏只能咬咬牙,对小钱氏道:“让满宝进来看看。” 满宝像个小牛犊一样冲进去,一进门就忍不住碎碎念,“我都说了让我进来吧,娘生怕我害怕,我连开腹都看过了,怕啥呀?” “你闭嘴,你大姐就是去看你周虎嫂子生孩子才吓成这样的,”钱氏说到这儿一顿,放缓了语气道:“喜啊,你别怕,你看我们村里这么多人生孩子,有几个像周虎家的那样?所以生孩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满宝已经给周喜把了脉,还摸了摸肚子,和一脸懵逼的稳婆交流了一下,知道她是孩子太大了,而羊水都快流光了。 满宝心内电转,权衡了一下后道:“催产吧。” 稳婆道:“我这倒是有个催产的方子,但那方子太猛,恐对孩子不好,对你大姐也不好,我看还是可以搏一搏的,实在不行,我用手压一压,总比吃药强。” 满宝却道:“不吃药,我扎针催产,挤压母体对孩子和母体伤害都太大。” 小钱氏连忙把背篓给她拿过来,满宝将她的针袋拿出来,对不断出汗,脸色发白的周喜嘿嘿一乐道:“大姐,你看我准备齐全吧。” 本来还紧张不已的周喜一下就被她逗乐,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她哭笑不得的看着她道:“你个没心没肺的……” 满宝就握着她的手道:“大姐,你别怕,我看过很多的病人,肚子破了一个大口子的,腿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的,他们不都没事吗?” 周喜点点头。 满宝已经伸手解开她的衣裳,找准了穴位给她扎上去,一边还和她解释,“这套行针是我和三个老大夫商量过后制定的,是目前最好的一套催产针法,一会儿你就放下心来,稳婆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脑子里别想太多东西,就感受下身就行……” 稳婆察觉到周喜放松了下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就是这样,来,先跟我调一下呼吸……”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九百章 产子 满宝的针落下后没多久周喜便有了感觉,她紧紧地盯着稳婆的嘴巴,跟着她一吸,憋住气后再用力,只觉着疼到失去了知觉…… 她下意识的拽住身边的东西,紧紧地一攥,满宝的小手被她抓住,只觉得手都快要断了,她另一只手便握成拳头塞在嘴巴里…… 稳婆惊喜的叫道,“看见头了,看见头了,来,我们再来憋一口气,等孩子肩膀出来就好了……” 满宝想去看一看,却被钱氏牢牢的按住,她觉得小闺女比大闺女还不省心,生孩子这种事是她一个小姑娘能看的吗? 满宝就只能听见稳婆不停的叫,再见她大姐一脸痛苦扭曲的吸气,再用力,满宝看着心都揪了起来…… “出来了,出来了……”稳婆接住孩子,先将脐带剪了,然后将孩子嘴鼻里堵着的东西清理掉,再轻轻地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孩子便嘹亮的哭出声来。 稳婆高兴起来,先抱给累得虚脱的周喜看了一眼,道:“是个大胖小子,恭喜娘子了。” 周喜只抬起眼看了一眼,稳婆便抱到一边去清洗了,小钱氏帮忙,手脚麻利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襁褓。 稳婆这才把孩子洗干净交给小钱氏回头,满宝已经将针拔出来了,正给周喜把脉。 她便笑着上前,一边打理周喜,一边和钱氏夸道:“老太太家里有这么个小娘子可真是福气,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医术?可真好。” 钱氏就笑道:“跟益州城济世堂的纪大夫学的,她还小呢,将来有的学了。” 稳婆羡慕不已,“可真好,这世间女大夫可不多。” 满宝迟疑道:“我总觉得大姐的脉有些虚浮,出血是不是太多了?” 稳婆便看了一眼,道:“是有点儿多,不过还算正常,主要是你这外甥养得太大了。” 说到这里稳婆还有些抱怨,“四月上的时候我就说过,吃饱就行,不要吃得太多太好,孩子大了不好生的。” 钱氏便看了周喜一眼,这话她也是叮嘱过的,甚至满宝都说过。 周喜脸微红,小声道:“我就是觉着饿,所以晚上总要多吃一碗面才睡得下。” 然后关辛又心疼周喜,给她煮面的时候忍不住多打两个鸡蛋,或者买了肉回来炖着,晚上再给她吃一次宵夜。 钱氏忍不住扶额,但见她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便不好说她,只能和稳婆告了一声罪。 满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默默地又把针掏了出来,她想了想,给周喜行了一套针,“没事,大姐你休息一会儿,我给你炖个药吃。” 众人:…… 小钱氏已经把孩子抱出去给关辛和周大郎看了。 周大郎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乐道:“这就是我大外甥了。” 关辛手软脚软,在襁褓边比划了一下还是没敢抱,他冲小钱氏憨笑道:“大嫂,我,我手重,万一把孩子抱坏了怎么办,您抱吧,您抱吧。喜怎么样了,我能进去看看她吗?” 小钱氏就往里看了一眼后道:“孩子太大了,喜生的有点儿困难,娘和稳婆在照顾她呢,你等会儿吧。” 关辛就有些站不住了,忍不住走了两步后探头往里看,问道:“要不要把大夫请来?” 小钱氏就道:“满宝在呢,等一会儿看看满宝怎么说。” 小钱氏当然知道周喜没事,但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凭什么轻描淡写的过去? 产后有恶露,但出血太多就不正常了,钱氏太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了,她这一身的病除了累的、饿的,便是因为生孩子生的。 月子没调理好,受罪一辈子。 以前不论是虚不虚,出不出血,基本上靠自己硬熬着,熬过去了就好了,除非一下出很多的血,眼看着人要不行了才会请大夫。 她受过的罪自然不希望自个的闺女再受一次,所以钱氏在想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