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73章

第173章

,但毕竟是依附于人,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见他皱眉,庄先生便点到即止,转而道:“我还是那个意思,你不愿让纪安随我去京城,那不如送他去县学,再读几年书,去考算科,到时候你们父子二人果真不愿进县衙,再去张家也可以。” 他道:“你正当壮年,再做二三十年也没问题,何必急着把纪安带在身边历练呢?” 庄先生这样说,庄大郎总算是静下心来思索了,他踌躇道:“可纪安考不进县学……” “我会想办法让他入学旁听的,不必忧心,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庄先生道:“他学别的或许会差些,但算学上不差,他只要跟得上这个课程,学里的先生和学生都不会轻看他的。” 庄大郎迟疑了一下才点头。 庄先生微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要说服儿子比教几个孩子读上一个月的书还要难。 不过这也是个进步了。 庄先生说要送庄纪安进县学便真能送进去。 他回乡后经营多年,一开始的确还有人私下议论他的事,后来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他在罗江县有朋友,绵州的朋友更多,不然当初也不能举荐白大郎去绵州的府学了。 庄先生回来后找过人,只要给一笔钱,便可以让庄纪安进县学旁听。 不过,他还是避着庄大郎把庄纪安叫进书房里叮嘱,“虽说可以进县学旁听,但最好还是自己考进去,你如今能力有限,但再学上一年,明年,不,当是后年了。” 庄先生笑道:“后年春天你可以去试一下考学。” 他将整理好的五本书交给庄纪安,笑道:“这上面我做了注解,你可以看看,不懂的便去请教自己的先生,做学问,就不要怕问,知道吗?” 庄纪安恭敬的应下。 庄先生这才让他离开。 庄大嫂虽然反对儿子跟随公爹离开,却不反对儿子进县学,反而还高兴的很,还悄悄的问庄大郎,“父亲能让纪安进县学,那纪然呢?” 庄大郎:…… 他忍不住白了妻子一眼,“你想什么呢,纪然才多大?而且那县学又不是我们家开的,父亲把纪安塞进去还不知道花了多少人情和钱财呢,你别想了,想让纪然入学,让他好好读书自己考就是了。” 他觉得考不上也没什么,只要读书识字,也知道算术和做账,活儿还是挺容易找到的。 庄大嫂忍不住问,“花很多钱吗?” 庄大郎“嗯”了一声。 庄大嫂就心疼起来,然后靠在庄大郎身上问,“那花了多少钱呀,公爹手上还有多少钱?” 庄大郎看了她一眼后道:“爹回来的时候不是给过五十两银子吗?我这两天找牙行问过了,县周围没人卖田,回头我到别处去看看,远一些也没事,买了田地后找人耕种,家里你多看顾些,让你给父亲做的春裳做得怎么样了……“ 就这样把话题转开了。 庄先生当年进京时把家中的田地都卖了,这些年庄家赚的钱,除了孩子们读书的花销外便是买地了。 庄大郎就算是不耕种,也可以给给佃农种,虽然还不是很多,却也是一份家业。 庄大嫂虽然不满,但也没再说什么,她知道,他们虽收着外头送来的礼,但丈夫不喜欢她问公爹的钱。 庄家没有守年,但老周家却齐刷刷的在堂屋里守年。 家里人太多了,尤其是孩子,吵哄哄的,大人之间说话都快要听不见了。 周大郎一怒,直接挥手让孩子们回自己屋里玩去。 回自己屋是不可能的,孩子们抓糖果便往外跑,跑到小院那边凑堆玩了,满宝年纪也不大,也跟着他们跑了。 本来还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的堂屋一下只剩下大人们,一个孩子也看不见了。 三丫还帮着把最小的八头给抱过去玩了。 满宝的屋子最宽敞,所以大家一起进了她的房间,三头从厨房里拿了一个火盆,直接在屋里烤火。 四头不知道从哪儿拖出一小袋的山药豆来,捡了十几个放在火盆里烤。 他信誓旦旦的告诉满宝,“烤山药豆特别好吃。” 显然他们平时没少偷偷的烤。 虽然刚吃饱没多久,满宝还是咽了一下口水。 五头几个小的从小姑的架子上拿了玩具下来玩,自成一派,满宝几个年纪大的则坐在火盆边上边烤山药豆边说话。 周立威问道:“开春立学要和我们一块儿去京城?” 满宝点头,“我想让立学去京城读书,将来也考国子监。” 他们家这么多孩子,目前看得出来读书比较好的男孩子也就周立学了。 一旁的三丫抬头看向她哥,自得的道:“二哥,我也要和小姑去京城的。” 周立威一呆,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满宝也拍了一下脑袋,“忘了和二哥二嫂说了,明天我去说,三丫你记得提醒我。” 旁边正等着山药豆熟的四头惊住了,看看三哥,又看看三姐,不可置信的问,“那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五头他们不是人吗?” 四头不高兴的道:“他们这么小呢,也不可能跟我一块儿去读书呀。” 四头周立固只比三丫周立如小几个月,俩人从小一块儿长大,读书都是同桌呢。 满宝看了看周立固,又看了看周立学,道:“要不四头也去?” ※※※※※※※※※※※※※※※※※※※※ 作家的话 推荐一本书,紫苏筱筱的《快穿之末世挣命日常》,我觉着还不错,书荒的书友可以去看看,已经很肥了 PS: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 第1347章 高兴 周立威:“……小姑,这么多人去京城吗?” 花销很大的吧? 满宝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我们家在那边有铺子,挣的钱也不少,京城很大,那里的书比县城可多多了,我们每次去书铺都有上新的书,听说学堂里的先生也很不错,租个宅子住下,吃穿差一些也没什么的,把字练好抄些书也能挣钱,学好了本事,以后多少钱挣不得?” 这也是满宝想带三头出去念书的最重要原因。 县城的书铺,隔上一个月去一趟也未必进两本新书,有时候半年才会有新书出现。 可京城中的书铺不一样,满宝他们隔三差五的过去,问及可否有新书,书铺里不仅有抄录上来没见过的文集,甚至还有雕版出来的杂书等。 更别说大家私下流传的一些文稿和卷子了,白善就因为好奇把他们国子学先生出的一张卷子做好了卖给书铺,赚了好多钱。 读书,读书,书是最重要的,先生也很重要。 满宝对几个侄子侄女一挥手道:“去吧,挣钱就是拿来花的,回头你们也挣钱。” 四头闻言高兴起来,他并没有离家的焦躁,毕竟家里这么多人在京城呢。 而与他们一院之隔的大院里,大人们说的是满宝的亲事。 今天下午钱氏和小钱氏去了一趟白家,提起了周银当年和夏家的渊源,刘老夫人已经答应将来让一个孩子随满宝的母亲姓。 钱氏道:“刘老夫人大度,我们也不扭捏,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等大丫回门过后我们两家就正式下定。” 小钱氏是一早就已经知道了,其他人却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还有些恍惚。 周四郎最是不舍,扭捏道:“娘,满宝还小呢,定的是不是太早了?” 钱氏瞥了他一眼道:“两个孩子渐大,中间还跟着白二少爷,定下来满宝出入也方便些,早什么?” 周四郎就恹恹的不说话。 可他觉着妹妹还是小呀。 满宝小时候,带她最多的就是小钱氏,其次就是周四郎了。 可能是因为周四郎调皮,满宝小时候虽然总是嫌弃他赌钱给家里找麻烦,兄妹两个却很要好。 但显然满宝的亲事不是他可以干涉的,钱氏答应,老周头也不反对,连小钱氏都觉得好,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说完最大的一件事,钱氏就问起周四郎买茶叶的事,小钱氏觉着这话题她们不太能插得上口,便去找满宝他们。 冯氏几人还有些恍惚,所以满宝的亲事就这么轻易的定下来? 一眨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呀。 不过仔细一想,最配满宝的的确是白家,知根知底不说,俩人还青梅竹马的长大。 一家人分两个院子一起守到了子时,周大郎拖出鞭炮亲自点了火,等炮仗烧完了大家便各回各屋睡觉去。 第二天全村都睡懒觉了,老周家自然也不例外。 满宝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撑了一个懒腰,赖了一下床后才起身。 她开门出去一看,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她竟是这边小院里第一个起床的。 她拿了自己的木盆过去大院打水,这才发现灶台也是冷的,似乎也没人起床呢。 满宝挠了挠脑袋,抬头看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不太放心,她还着重看了一下时间,的确快辰正了。 大嫂怎么也起这么晚? 不过一想,家里从二十八便开始忙起来,大丫二十九出嫁,昨天因为要过年和善后也忙了一天,估计家里的大人都忙坏了。 满宝只能放下木盆,自己打了水进厨房点火烧水。 厨房里已经没有引火的干草了,她转身就去柴房里找干草,她就突然听到大门似乎有动静。 满宝扭头看去,没听见敲门声,便有些好奇。 她边走过去边问科科,“你有没有听到大门有动静?” 科科没回答她,满宝已经走到大门,直接抽掉门栓,打开大门…… 白善抬着手,脸上露着不好意思的笑,似乎正要敲门,他显然也没料到开门的会是满宝,因此也愣了一下。 满宝站在门内笑问,“这么早,你怎么过来了?” 白善放下手,站在门外不好意思的笑道:“起得早,想过来给你拜个早年,就过来了。” 满宝惊叹,“你起得真早,我才起,还没洗漱呢。” 白善盯着她的脸看,半响后道:“我昨晚便没怎么睡。” 满宝眨眨眼。 白善一看便知道她还不知道呢,于是抿嘴一笑道:“昨天晚上祖母与我说了,我们两家已经说定了亲事,等过了初三,祖母就请媒人上门说亲,祖母想请先生,你觉得好不好?” 满宝脸色爆红,站在门内点了点脚尖,微微点头道:“自然好,你,你祖母和母亲答应了?” 白善点头道:“答应了。” 如果当初周银夫妇两个没有遇见白启,或是没有出手相帮,有可能现在已经儿女满群,夏家自然不会有血脉断绝的危险。 所以钱氏一提,刘老夫人就答应了,两家协商的过程中很友好,双方一定下,昨天晚上刘老夫人就告诉白善了。 白善高兴的半个晚上没睡,早上天才蒙蒙亮就醒了,洗漱过后还在院子里读了两篇课文,实在忍不住才跑过来的。 谁知道往日素来热闹的村庄今日竟然这么安静,一大早的一个人也没有。 只要家里有人,又是醒着的,村子里的大门很少有关着的,结果一路走来就没有几家是开着门的。 老周家也没开门。 他便知道他们家人没起来,他在门外徘徊了有两刻钟,中间有两个醒得早的村民路过,他忍不住了才趴在门上听,他似乎听到了一点儿动静,这才想敲门的。 结果手才抬起来门就开了。 此时,把好消息共享给满宝的白善忍不住冲她咧嘴笑,满宝也冲他乐。 俩人一人在门内,一人在门外,就这么呆呆的对着乐了半天。 老周头因为年纪大了觉轻,出来看到,便忍不住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白善瞬间回神,连忙越过满宝和老周头行礼,“伯父早。” 老周头“嗯”了一声,也抬头看了一下东边的小太阳,问道:“来的这么早呀?” 白善脸色通红,感觉耳朵都热起来了,他找借口道:“我来和满宝借一本书。” 老周头心里哼哼两声,小样儿,打量他不知道吗,谁还不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48章 说服 院子里一有动静,大院这边的三房都醒了,不一会儿小钱氏和冯氏几个都开门出来。 她们一起,烧水的事自然就轮不到满宝来做了。 一对少年少女站在院子里对上大家了然的目光,瞬间尴尬得不行,俩人全都面色通红。 小钱氏开口道:“满宝,你请善少爷先去屋里坐着,嫂子给你烧水。” 俩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满宝应了一声后便带着白善去隔壁的小院。 白善脸上发烧,他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一见满宝而已,这会儿见到了,说完了最紧要的事,他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白善挠了挠脑袋,看向她的书架,随手抽了一本书道:“我走了?” 满宝红着脸点头,挥手道:“快走吧。” 白善在老周家大人们意味深长的目光中红着脸溜了,满宝也红着脸去打热水回来洗脸,她决定今天不见白善了。 白善也不好意思再来见满宝,至少今天是不好意思再来了。 于是大家便各自在家里玩儿。 一直在家里等着他们的白二郎迟迟不见人上门,不得不到隔壁找白善,“你在家里干嘛呢?” 白善扬了扬手上的书道:“看书。” 白二郎就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忍不住又看一眼,确定后问道:“这书不是拿倒了吗?你是在学着怎么看倒过来的字?” 他一头雾水,“学这个有什么用?” 白善面无表情的把书倒回来,然后把书合起来放在一旁,问道:“一大早的,有什么事吗?” 白二郎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不早了吧,我们去找满宝拜个早年?” 白善拒绝,“今天还是别去了,明天吧。” 白二郎惊奇不已,“你竟然不去?” 白善轻咳一声,道:“大年初一,还是不出门的好。” 白二郎:…… 白善略有些窘迫的移开脸,转开话题,“你明天要去你舅舅家拜年吗?” “不去了,今年就我爹和我娘过去,”白二郎小声道:“我舅妈想把我表姐许给我哥,我哥这边不答应,他们又想把表妹许给我,所以我和我哥今年都得躲着点儿。” 白善明白,点头道:“那明天再去拜年吧。” 可是这样一来,今天就好无聊啊。 俩人对视一眼,都找不到事情做,不想读书,不想写书…… 白二郎皱眉问白善,“为什么一定要明天才能去找满宝拜年?今天多好的日子呀,明天他们家人很多吧……” 俩人这边闲得很,满宝却很忙。 她先找了大哥,坐在他身边道:“大哥,我和立学(三头)说了要带他去京城读书,你觉着怎么样?” 周大郎一愣,问道:“三头吗?” 满宝点头。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三头能读好书?他可调皮得很,不怎么坐得住。” “我看过他的功课,比立重立威读书时候可强多了,”满宝道:“村里的学堂已经不怎么适合他了,就算不去京城,他也该去县城里读书了。” 她道:“既然都要离家读书,不如去更好一点的地方,京城的先生和书都比县城多很多。那里聪明人也更多,他见到的都是聪明人,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周大郎:是这样吗? 周大郎就三个孩子,大头周立重今年留在京城看铺子没回来,下次要回来估计得年尾了。 大丫出嫁了,三头再走,他身边可真的没孩子了。 不过周大郎也只犹豫了一下便点头,“行吧,这事得和你大嫂说一声。” 反正他们夫妻俩现在还年轻,父母也都还在,并不用孩子跟在身边孝敬。 满宝就道:“大嫂已经知道了,只要大哥答应就行。” 周大郎:“……你大嫂什么时候知道的,我怎么不知道?” 满宝便笑嘻嘻的撞了撞大哥的肩膀,“这不是大哥没答应,大嫂不好说吗?现在大哥答应了,晚上大嫂会和你说的。” 周大郎:…… 找完了周大郎,满宝转身就去找周二郎,也和他说悄悄话,“二哥,三丫她说她不读书了。” 周二郎不信,“不可能,上次她娘让她回家和你大嫂学厨艺,她还说以后要去县城读书呢。” 周二郎有些头疼,以前三丫挺乖的,胆子也有点儿小,结果每次二丫回来都悄悄的撺掇她,然后她就越来越喜欢读书,人也变得机灵强硬了不少。 这本是好事,但太强硬了就是坏事了。 满宝道:“是真的,所以我要带她在身边,打算教她医术。” 周二郎一愣,问道:“学医术吗?她能学?” “怎么不能,她比三头还聪明呢,读书也比三头厉害,肯定可以学会的。” 周二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道:“行,你带她去吧。” 周二郎都答应了,更别说冯氏了。 她是最想让女儿学会一门手艺的人,学厨艺和做账都很好,但如果可以和小姑学医术,那就更好了。 冯氏高兴的往三丫的红包里多塞了几个铜板。 然后满宝去找周三郎。 周三郎一听说三头和三丫都跟着去京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同意四头跟着去了。 老周头和钱氏是最后知道的。 满宝直接一句话通知他们,“大哥,二哥和三哥他们都答应了。” 老周头:…… 他最先反应过来,问道:“他们花销的钱谁出?” 满宝笑眯眯道:“爹,我出去花销的钱也都是公中出的,那当然还是公中出了。” 别看满宝钱多,似乎不用家里出什么钱,但他们在路上的花销,到京城租住的房子,都是周五郎和白家商量着三家分担,用的都是老周头给的钱。 他们到京城后每个月交给容易做饭做菜的钱也都是周五郎交的,更别说满宝穿的衣服,鞋子之类的,这些都是二丫找人给做的。 钱当然也是周五郎付的了。 他们这一家子在京城的花销也都是从公中出,二丫记账的时候都会记上的。 老周头:…… 钱氏心里暗暗算了一笔账,对老周头道:“没事,京城的铺子应该能负担得起。” 所以,相当于京城铺子赚的钱,分到公中的基本要花光,不可能再给到家里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求月票票 ☆.第1349章 吃喝 老周头心疼不已,“不能让他们各房自己出吗?” 钱氏忍不住瞥了他一眼,“行了,我和他们说,孩子们的束脩和吃住都是公中的,但其他的,得他们自己买。” 她并不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反正这些钱挣了也是要分给孩子们的,从公中出也没什么。将来六头他们长大了也这样,等我们死了他们兄弟再想着分家的事吧。” 这么多的钱留在公中,每年还都要分,不然一直积存在公中,年月久了,怎么分也是问题。 还不如现在边挣边花,各房的钱各房自己拿着,怎么花看各人,他们这边只要存着钱给老六和满宝成亲,他们俩这一辈子的大事就算都完成了。 这么想着,钱氏对老周头道:“我和刘老夫人说过了,满宝年纪还小,要多留几年,所以她的嫁妆可以慢慢攒,但这次老六的聘礼得备好送去了。” 满宝其实还有点儿想法的,“爹,娘,要不你们也去京城吧,和人邱家说亲,你们总得去吧?” “有你四哥他们呢,”钱氏道:“既然你和老四老五都说邱家好,那就是好,等下一年过年的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就行。” 她道:“我们年纪大了,就不去了。” 老周头连连点头。 出一趟门得走个十天左右,岂是那么好走的? 别说老周头和钱氏了,就是周大郎都不太乐意出去呢,在他看来,去县城、绵州或益州城是玩儿,但去超过三天路程的地方,那就是遭罪了。 孩子们出去是因为他们年纪小,遭遭罪没什么,他们年纪大了,跟着折腾什么呢? 也就周四郎坐不住,喜欢往外跑。 起床后,吃完了早食,眼看着太阳高升了,直接无视初一不宜出门的习俗,直接跑出去找朋友聚餐去了。 村里和他玩得好的青年们也很乐意招待他。 以前一起混日子的混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算起来,周四郎还是他们当中最晚成亲的呢,毕竟他曾受名声拖累晚了两年成亲。 可现在他似乎是最能干的。 众人心中感慨,然后就给他灌酒。 周四郎找他们可不是单纯的喝酒,而是为了收茶的事。 外面的茶叶太贵,所以他想趁着年节下,大家都在家里,先在这十里八村收一拨。 虽然大家家里都是散茶,但积少成多不是? 这么多村子,这么多户人家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跑了,那得多累得慌呀。 所以他找上他这些朋友,直接给他们定了价钱,他这次还带了三样茶叶来,都是他们这儿惯常喝的。 他指了给他们道:“炒成这样的,我六十文一斤收了,这样的,五十五文一斤,这样的五十文,至于往外你们收多少钱一斤,看你们各自的本事。” 周四郎搭着他兄弟们的肩膀道:“不过丑话说前头,这些茶都得炒好了,可不能受潮。” 他的兄弟们拍着胸脯保证,“周四你就放心吧,这点子事儿我们还是心里有数的,都知道你这茶是拉到京城卖给贵人的,谁敢糊弄?” 周四郎连连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那这钱……” 周四郎:“等你们收回来,我家里验过货后当场结算。” 众人迟疑,“那这钱岂不是要我们自己垫上?” “垫什么呀,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去收的时候说好,等拿了钱再给他们呗,一回生二回熟,你们守信,下次再赊有什么难的?”周四郎也怕有人拿了钱不给乡亲们,于是道:“我跟你们说,这外头和我们这山里不一样。” “我们山里也就夏秋喝茶,外头的人却是一年四季都喝的,所以这茶的生意一年都做得,你们可别坏了规矩,回头你们再不能做这生意可不关我的事。”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是那种人吗?” 这事就算说定了,大家又劝起酒来。 但其实并没有多少酒,七里村这两年宽裕了许多,但也没到家里藏有许多酒的地步。 所以酒水并不多,更舍不得一顿全拿出来喝,所以大家喝了一碗,就全剩下吃菜了。 周四郎清醒的来,又清醒的回去,身上只有淡淡的酒香气。 没错,当酒只有那么一点儿时,那就是酒香,喝得多了就变成了酒臭。 就是老周家也没豪富到可以酒臭的地步,所以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酒气,上至老周头,下至周三郎,都对周四郎有些羡慕。 周五郎不爱喝酒,因此没感觉。 但周四郎还不满足,他想下午去一趟舅舅家继续喝,因为买茶这样的事最好带着表兄弟们一起干。 他和钱氏道:“娘,虽然收散茶赚的钱少,但也是钱不是?正好让表哥他们赚一些。” 正有意见的钱氏便皱了皱眉,然后挥手让他去了。 周四郎笑嘻嘻起来,伸手和他娘要去拜年的礼物。 钱氏就拍了一下他的手道:“你提着些糕点就过去,顺便和你舅舅们说一声,明天大丫回门,我们这边就先不过去了,等初三你大哥他们再去拜年。” 周四郎就惋惜的应下了。 方氏给他包了点心,避着人的时候就忍不住掐着他的腰转了一圈,咬牙切齿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不想带孩子,晚上你要是不早些回来……” 周四郎咧着嘴,捂着腰跑了,手上只拎着三包点心。 钱氏看了一眼,还轻轻地哼了一声,并没有去替儿子出头。 满宝正好和三丫一起从菜园里摘菜回来,看到她四哥一溜烟的跑出来,便抬手和他打招呼,“四哥,你又要出去吃酒?” 周四郎腰还疼呢,提着点心就跑了,回身吼道:“没有,我是办正事!” 然后不一会儿就跑没影了。 钱氏在院子里道:“满宝,别管他,他去你舅舅家了。” 满宝抱了菜回去,和她大嫂一起蹲着择菜,方氏也蹲在满宝的对面,问道:“满宝,在京城的时候,你四哥也经常这么出去吃吃喝喝?” 满宝就觉得她四哥的头顶悬上了一把大刀,她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实话实说,“倒是没有经常吃吃喝喝,就是需要经常出去找活儿,有时候应酬就多了点儿。” 方氏就若有所思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50章 下定一 年初二是大丫回门的日子,本来按照日子,她应该初一回的,只是初一不宜出门,加上才过年,她肯定要跟着关咏见本家的亲戚。 所以便顺延到了初二,正好与回娘家一起。 这一天周喜也带着丈夫和孩子回来。 大梨村关氏可比七里村周氏大多了,族人也比周氏多,可单论一家子的人数,关家还真是远远比不上老周家。 所以关咏一进门看到这么多家人,一时都有些懵。 尤其是孩子,要不是他记性还不错,肯定会把人给认糊涂的。 关咏面皮薄,今天他又是主角之一,便是有周四郎和周五郎两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叔叔带着,他还是脸色薄红。 大丫早被满宝几个拉到屋里说话了,小钱氏有悄悄话要问她,所以把满宝几个都赶了出去。 三丫一头雾水的扭头问满宝,“小姑,大伯母为什么要避着我们说话?” 满宝就轻咳一声,一本正经的道:“因为她们说的话是大人才能说的话,她们觉得我们还小,所以不告诉我们。但其实我还有本子要送给大丫呢。” “什么本子?” 满宝低头对上三丫的目光,想了想后还是咽下话道:“等你学到的时候就懂了。” 关咏和大丫在定亲前是见过的,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定亲之后也来往过,所以他们这几日过得还算和睦。 知道大丫过得好,小钱氏就放下了。 等过了初七,县城的铺子也要开张了,到时候他们母女要一起去铺子里干活儿的,到时候又能每天在一起了。 老周家的兄弟拉着两个姑爷吃了一顿酒就熟了,知道关家在县城里给他们小两口买了宅子,关辛便笑道:“我们也住在县城里,正巧离得不远,以后可以互相串门。” 关咏自然表示没问题。 大丫在关家的日子过得比她预计的还要好些,当然不止是因为陪送的那个铺子,其实一直到昨天她才知道,白善和白二郎送给她的那几本书有多重要。 白善上过府学,现在又正在上国子学,他的注解和笔记自然很珍贵,昨天大丫整理嫁妆时把书拿出来给关咏。 关咏一下就惊住了,这个时代,书实在是太贵重了。 大户人家都很少会把书作为陪嫁,更别说他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了。 在他看来,这几本书比那铺子还要贵重些。 关里长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拿出态度来,对大丫很和善,关家的其他人见状,自然也会对大丫更尊重。 娘家看重,关咏也识趣,他们便留下吃了晚食,天快黑了才告辞离开。 周喜和关辛也跟着告辞,她对母亲道:“等满宝他们启程,您让大嫂告诉我一声,我回来送她。” 钱氏点了点头,应下了。 初二招呼了回娘家的两位姑奶奶,初三则轮到老周家的媳妇们回娘家了。 各房自然都带着自家的孩子走,今年满宝没有和小钱氏回钱家,而是和白善他们去县城给先生拜年。 这一次,刘老夫人也跟着去了。 下午庄先生送他们出门时,他便看着白善和满宝笑。 俩人已经猜到是什么事了,脸上虽一本正经的,但还是忍不住脸上发热。 白二郎坐在马车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脸的莫名其妙。 主要是他不理解俩人为什么好好的突然就扭捏了起来,明明之前还挺好的。 直到第二天,他久等不到白善过来找他玩儿,他要跑过去找他时,白老太太才拦住他道:“别去了,今天白家去周家提亲,可没人在家。” 白二郎瞪圆了眼睛,“这么大的事他们怎么能瞒着我呢?” 白老太太笑,“怎么是瞒着你呢,这事你早几天不是都知道了吗?” “我只知道他们在说亲,我可不知道他们今日要定亲的。”白二郎转身就往外跑。 白老太太焦急,“你这是干什么去呀。” “我去看热闹,”白二郎已经跑远了,大声回了一句,“我是他们的哥哥,我怎么能不在场呢?” 白老太太便停下了脚步,一脸无言的回头和白太太道:“可吓坏我了,我看他这么着急,还以为他也看中了满宝呢。” 白太太:…… 白老太太叹息,问道:“二郎比他们两个还大些呢,他们都定亲了,二郎的大事也不能耽误了呀,还有大郎……” 白老太太想起来就着急,哎呦一声道:“你们夫妻两个整日间在忙什么,怎么也不操心着孩子的终身大事?” 白太太道:“娘别急,今天老爷不就带着大郎出去了吗,听说是绵州成长史家的二小姐就不错,前日我们从我娘家那里回来在绵州留了一晚上,成长史叫上老爷一起喝酒,就有了那点儿意思。” 白老太太眼睛一亮,忍不住坐直来,“这样说来,大郎真能娶官宦家的小姐?” 白太太笑道:“应该是不差的。” 她也觉得很惊喜,所以觉得等待还是很值得的,要是两年前,大郎只是绵州府学的学生,顶天了能说个县令家的女孩儿。 要是碰上庶女,那还不如说乡绅家的嫡女呢。 白老太太这才高兴起来,然后道:“二郎的婚事也得抓紧了。” 白太太低头应是。 白二郎一溜烟的跑到老周家,让他意外的是,先生竟然也在。 正各自站在家长身后的白善和满宝扭头看到白二郎来了,便一起冲他眨眼示意。 白二郎便放慢了脚步,看了看白善,又看看满宝,最后考虑着他们都姓白,还是站在了白善身边。 也是第一次做媒的庄先生看了一眼白二郎,继续笑着和老周头替白善求娶满宝。 本来老周头还想矫情两三次的,但见做媒的是庄先生,他便收起了这个想法,连连点头赞同庄先生的话。 然后一口同意了庄先生的提亲。 庄先生笑了笑,便道:“今日便是个好日子,既然周公也没意见,那不如今日就定下?” 老周头看了一眼老妻,点头同意了。 刘老夫人早有意料,定礼都准备好了。 她伸手从刘嬷嬷的手上接过一个盒子,打开给他们看,笑道:“这是一柄玉如意,是当年我家老爷给我下定时给的,是我婆婆从娘家带来的东西,后来传给了善宝的娘亲,如今善宝要小定,我便又取了来。” 老周家人一起看向盒子里的玉如意,张口结舌,他们哪里见过这种东西,那莹润的玉质,看着就很贵。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51章 下定二 依照规矩,老周家是要留客吃饭的,两家和媒人一起吃一顿饭,算是下定礼。 但刘老夫人他们来得太早了,老周头碰上庄先生,头脑一热也答应得太快,这会儿话说完了,但饭菜还没开始准备呢。 大家总不能干坐着等吧? 好在两家离得不远,刘老夫人说起吃喝来,表示他们家里新进了一些新鲜的食材,可以拿过来和老周家共享。 又提到小定虽不是大礼,但也是两个孩子的大事,而村里的老人素来对满宝好,这样的事也该请村里的老人一同来见证才是。 她这么一说,老周头又想起给满宝上族谱的事来了。 他转了转眼珠子,表示赞同,于是让周三郎去村里请村长和村里的老人们来吃饭。 刘老夫人也回去请白老太太,顺便再取些她说的新鲜食材过来。 庄先生则想旧地重游,去看一看学堂。 作为庄先生的弟子,白善和白二郎自然要跟着。 满宝也要跟着,却被老周头拉住了。 白善只能依依不舍的被白二郎拉出门去了。 等送走刘老夫人,老周头立即转身回屋,和老妻打开盒子一起看那柄玉如意。 满宝也蹲在一旁看。 父女两个发出一样的感叹声,“可真好看呀。” 钱氏将盒子盖起来,“娘给你收着,等你出嫁的时候随着嫁妆一块儿送到白家去。” 满宝没什么意见,她还得去京城呢,虽然她有科科,总不会弄丢,但爹娘肯定不敢把这么贵重的东西让她随身带着。 老周头看这钱氏把东西藏到箱子底部,这才拉住满宝道:“今天可不许去白家了。” 满宝道:“我还想去找先生请教功课呢。” “哎呀,没羞没臊的,今天你们定亲,第一天就跑去他们家算怎么回事?”老周头道:“你是姑娘家,要矜持一点儿知道吗?” 话音才落,三丫在屋外喊道:“小姑,白善少爷来了,说找你说话,还说庄先生在学堂等你们呢。” 老周头便立即改口道:“行了,可以去了。” 他小声叮嘱道:“矜持一些知道吗,以后都让白善来找你。” 满宝点头应下,转身就跑出去找白善。 老周头觉得有些不太对,半响才想起来,“既是请教功课,她怎么不带书?” 钱氏瞥了他一眼,这才想起来,是不是太晚了些? 白善正在门外等着满宝,见她跑出来便对着她咧嘴一笑,俩人忍不住笑眯了眼,对视着笑了一会儿后收敛了一些,白善站的地方离她一丈远,笑道:“先生在学堂里呢。” “那我们走吧。” 俩人转身便往学堂跑去,初四依旧是走亲戚的好日子,所以村中路上并没有什么人,白善跑着跑着就离满宝近了,拉住她的手先跑在了前面…… 俩人一溜烟的跑到学堂,白善停下脚步,微喘的拉着她的手,颇有些惋惜的松开了。 原来学堂和满宝家这么近吗? 俩人走进学堂。 现在学堂的小院是新先生住着的,人现在回家过年,门是锁着的,他们当然不能进去。 但学堂的大门却是开着的,庄先生就是来这儿坐坐,看到白善和满宝从外面进来,便笑问:“你不是说回去拿书吗,怎么把满宝带来了?” 白善耳朵微红,脸上却一本正经,“先生,学堂里太冷了,还是回家去吧,我让人在书房里生了火盆,我们可以边烤火边说话。” 白二郎也觉得学堂太冷了,窗户还漏着风呢,他们现在站着没觉得有什么,可要是坐在这里说话就不好受了。 庄先生看着白善和满宝笑了笑,点头应下了。 师徒四个转到白善的书房,围着火盆而坐,下人端了两盘点心和茶水上来。 白善坐在满宝身边,特别乖巧的拿出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请教先生。 他的问题回答完了,满宝便啪啪的去掉了许多问题,将自己剩下的问题提出来。 白二郎排在最后,不过庄先生并没有照着给白善和满宝讲解那样一一回答,而是他提出问题后就点着白善和满宝,让他们回答,他在一旁做最后补充。 白二郎早习惯了,甭管回答的是谁,他都拿了小笔记下些关键句子。 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吃点心的俩人,心中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他的问题都需要记在本子上才记得住,白善和周满俩人却是空着手也能把所有问题记下? 最可恶的是,他们竟然不记答案。 白二郎一边记一边在心里想,希望他们过后记不全答案。 庄先生看着坐在自己下首的三个孩子,无限感慨,“你们都长大了呀。” 白善和满宝不好意思,白二郎则道:“先生,我们还小呢。” 庄先生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微微一笑,“好了,定了亲以后就是大人了,二郎,你虽是师弟,年纪却比他们还长些,所以也该稳重一些了。” “我们过了初七就启程,你们也要准备行李了,这一次上京我们恐怕要再过年时才能回来。” 所以,你们想带什么东西就都带上吧,免得回头还让人帮忙送,太麻烦了。 因为去的人多,还都是平日里亲近的人,三人目前还没有想家的感觉,哪怕知道这一次离家怕是长大以来最久的一次。 白二郎突然想到一件事,有些幸灾乐祸,“那我大哥也要在京城留一年吧?完蛋了,他都这把岁数了还没定亲呢,那得到什么时候才定亲?” 庄先生:…… 白善和满宝:“……这有什么值得你高兴的?” 庄先生也拍了一下他脑袋,笑骂道:“调皮,小心回头你爹揍你。” 白老爷暂时不在家,所以今天到老周家吃饭的人只有白老太太和白太太。 白老太太很少到村里人家去吃饭,不过这次是刘老夫人亲自请的,又是因为白善定亲,所以才去的。 不过她也很快就回去了,不过村里的老人和村长们却留下从午食吃到了晚食。 老周头拉着他们的手说了好多话,着重提了一下将来满宝的孩子有个姓夏的事儿,所以满宝上族谱的事儿能不能通融一下,别想着记夏了,就记周吧。 周氏毕竟是小族,族里没那么多规矩的,既然老周头诚心认过,保证了满宝有个后人姓夏,那周银就不算失信,那周氏家族也就不算失信于人,于是老人们便睁只眼闭只眼的答应了。 满宝不改姓,依旧以周满的名字记在周银的名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52章 醉酒 族小开祠堂就很方便,今天晚上老周头才和人说好,第二天就溜达着去找村长和老人们一起开了祠堂。 当然,需要的鸡鸭鱼是他们老周家准备的。 村长把族谱拿来,打开到周银的那一页,看了眼老周头,又看了眼老老实实站在底下的满宝,得到老人们的认可后便招来孙子,口述让他在周银的名字后面记上了满宝的名字。 并简略的说了一下缘由。 老周头接过族谱看了一眼,他字认的少,一眼望去就不认得几个字,于是转给满宝看。 满宝一目十行的扫过,他们这一房,她爹的名字当头,底下一串的名字,全是她哥哥们的,然后才另出一行是她亲爹的名字,同行下方接的是她亲生母亲的姓氏,俩人的名后添了她的名字。 满宝点了点头,和她爹表示没问题了。 老周头大松一口气,立即高兴起来,抬手就招呼着大家去他家吃饭。 白善和白二郎闲得没事做,满村乱转的时候也混了一顿饭吃。 村长和老人们便举着碗和白善敬酒,都拍了一下他肩膀道:“好小子啊,好小子,讲仁义!” 白二郎:…… 他左看看右看看,问白善,“为什么都说你仁义?” 白善苦着脸喝下碗里的酒,勉强不皱着脸道:“因为我肯让我儿子姓夏。” 白二郎呆呆的问,“你儿子是谁?” 白善摇头道:“我还没想好名字。” 满宝也偷偷的往碗里倒了一点儿酒,舔了一下也苦起脸来,果然和第一次舔的那样难喝。 不过她也拿着碗去和白善碰了一下,凑热闹道:“我也敬你一碗。” 白善静静地看她,瞥一眼她碗底那点儿酒,又看了一眼自己碗里的半碗酒。 满宝觉得死道友不死贫道,于是当看不见他的目光,直接一样脖子,苦着脸咽下酒后道:“我先干为敬了。” 不知内情的村长和老人们见了,齐齐喝了一声,道:“好!就该如此,以后你们小两口就应该这样……” 白善默默地把半碗酒给喝了,然后第一次体会到了那种晕陶陶的感觉,不是很好受,因为心脏跳得有些快,但也不是很难受,因为他觉着自己还挺清醒的。 但满宝却看呆了,此时的白善脸红得跟红苹果一样,从眼尾一直红到了脖子。 白二郎也看呆了,伸手在他眼前摇了摇,见他目光呆滞的转过来看他,白二郎便不由扭头看向满宝,“这是醉了?” 满宝立即回过神来,立即放下碗和众人道:“叔公,几位伯伯,村长大哥,我和白诚先把白善送回去了。” 几人也看出来了,立即挥手道:“快送回去,快送回去,蒙头睡一觉就好了。” 自然是不可能蒙头睡的,满宝虽然没喝醉过,但到底是大夫,对处理醉酒还是很有方法的。 她和白二郎一人一边扶着白善出去。 白善也乖乖的给他们扶着。 周四郎还不放心的跟着一起走,正想是不是背着人走的时候,白善抽掉了白二郎扶着的手,清醒的道:“没醉。” 三人一起怀疑的看着白善的脸,依旧很红,但目光却没先前的呆滞了。 他抽掉了白二郎扶着的手,却没抽掉满宝扶着的,依然在她的搀扶下稳稳的朝前走。 周四郎一脸的怀疑,对满宝道:“满宝,你松手让他走一段看看。” 满宝道:“摔了怎么办,先送回去吧,醉不醉都得喝醒酒汤,你没见他脸都红了吗?” 周四郎:“你见识少知道什么?有些人就是喝酒上头,看着醉得不行,其实一点儿没醉。” 他觉得白善再趁机占他妹妹的便宜。 果然,此时再看去,白善脸上的呆滞又深了两分,目光又恢复了呆呆的模样。 周四郎:…… 满宝和白二郎一起认真的看了看,下定论,“的确是醉了,哎呀,先送回家吧。” 说罢扶着他的手往前走,白二郎也去扶,这一次白善不再抽掉自己的手了。 周四郎气得跺脚,哼了一声后转身便回家去,懒得去护送他们。 满宝把白善送回去,摸了摸他的脉,去厨房里叫厨娘熬了醒酒汤,给他灌下去后便起身道:“睡一觉就好了,不过可不要蒙头睡。” 见白善闭着眼睛,她就伸手戳了戳他还肉肉的脸颊,道:“别装了,知道你没睡,我可是大夫。” 白善就睁开了眼睛,目光在屋里一扫,问道:“白二呢?” “熬醒酒汤的时候他跑回家去了,白老爷和白大哥他们回来了,好像买回来好多东西呢。” 白善就伸手拉住她的手道:“那你陪我说说话?” 满宝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道:“大吉在外面呢。” 白善拉着她的手没放,“他不会进来的。” 满宝便任由他拉着,问道:“你想说什么?” 白善一时顿住,他并不是非得要说什么,他就是想和满宝待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静静的坐在一处也可以。 满宝见他望着她愣住,一句话也不说,脸稍热,便摇了摇相握的手,问道:“说呀?” 白善就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没话找话,“你看我是不是发烧了?” 满宝顿了一下后道:“没有,你这是热的,酒是热的。” 白善胡搅蛮缠,“可我觉着我就是发烧了,你再仔细的摸摸?” 满宝就摸了摸他的脸,然后去摸他的额头,迟疑道:“那用冷水洗一下脸?” “不要,太冰了。” 满宝觉着他太矫情了,而且他还一直拉着她的手不放,显然并不是真的想要降温,干脆就坐在床边看他胡搅蛮缠。 也不知道是不是酒的后劲儿太大,这会儿白善看着满宝的笑脸,倒觉得自己晕了,脸上好似着了火一样的烫,他只能闭上眼睛,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喃喃:“我是真的醉了……” 满宝轻笑道:“那你快睡吧,睡着就好了。” 白善又睁开眼睛看她,“那你要走了吗?” 满宝摇头,“我等你睡觉。” 白善便放心了,紧紧地拽着她的手不放松,时不时的还要睁开眼睛看一下,以示自己没睡着,表示你可不能走。 满宝就撑着下巴坐在一旁看他,他要是太闹腾了,她就给他一爪子,白善便安静片刻。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53章 为悦己者容 酒的后劲一上来,白善便真确感受到了醉意,一股睡意袭来,他眼睛闭上,呼吸慢慢绵长起来,握着满宝的手也微微放松了些。 满宝另一手撑着下巴仔细的观察他,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戳了戳他的脸,确认他是真的睡着以后便微微一笑,小心的正要把左手从他的手心里抽出来,却被他反射性的一把握住。 满宝:…… 她坐了好一会儿,确定他还没睡熟便无聊的坐着。 这屋里只有他们两个,一个躺着睡觉,满宝实在无聊,便只能找科科聊天,“说起来人类也是生物吧,百科馆会不会连人都收录?” 科科被她吓了一跳,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危险的想法。 它道:“不能,不仅人类,所有的智慧生物都不能被列为收录对象,这是违法的。” 满宝就点了点头,继续盯着白善看,又冒出一个问题,“你看白善好不好看?” 科科:“……宿主,审美是主观判定,我没有主观意识。” “那客观来说呢?” “以现有的数据来说,普遍的人都会认为他好看。”科科顿了顿后道:“宿主在数据中也被认为好看。” 满宝就喜滋滋起来,撑着下巴继续盯着白善看。 看着,看着,她往外悄悄的看了一眼,发现大吉已经不在院子里了,她便从系统里取出一支笔和一台砚来,磨了墨后给他画了画眉毛。 画完了她问科科,“你看,这是不是剑眉?” 科科看着那两管黑乎乎的眉毛,直接沉默以对。 满宝却撑着脸看得很认真,“似乎画得粗了点儿……” 科科:……那是一点儿吗? 满宝一直等到白善睡熟,彻底放松了他的手她才抽出手来离开。 白善这一觉睡得很熟,一直到傍晚才醒过来,他揉了揉眼,低头看到自己手指上的淡墨,隐隐觉得不对,立即下床去照镜子。 看着镜子里的人,白善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深吸一口气,开门出去,无视外面下人惊诧的目光,直接道:“去打盆温水来。” 下人回神,立即转身跑去厨房打水。 大吉正好路过,也惊呆了。 算起来,自从少爷九岁以后,他就不会再被画花脸了,这是…… 白善也有些郁闷,他小时候和满宝同桌,偶尔午食过后在学堂里趴在桌子上睡午觉,便会忍不住在彼此的脸上画东西。 为此他们还打过架,惹得先生罚过他们还几次。 可自他们长大一些后他们就不再这样了,谁知道他这么大岁数了竟然还被满宝画脸。 白善闷闷不乐的坐在镜子前,看着看着觉着不对,他凑近了看,正巧下人端水进来,他便问他,“你看我脸上的墨画的是什么?” 下人忍着笑的看了一下,“少爷画的是眉毛?” 白善若有所思,“眉毛吗?” 下人点头,可不是眉毛吗,本来少爷的眉毛就挺好看的了,满小姐画了两道那么粗的眉毛,那墨水还不小心连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好似一条绷直了的黑色毛毛横在眉毛上。 白善叫住要退出去的下人,绷着脸道:“等我洗好了再走。” 白善将脸上的墨水洗干净,水直接黑了,他擦了擦脸,又去照了照镜子,扭头问下人,“我这眉毛不好看吗?” 下人直接点头,“好看,这十里八村再没有比少爷还好看的人了,除了满小姐。” 白善:……谁要跟这十里八村比呀,这村之外还有县,县之外还有州,州之外还有道,他们现在都走到京城去了! 杨大人多好看呀,他不跟杨大人比也就算了,也不至于就和这十里八村的人比吧? 白善又照着镜子看了一下自己的眉毛,若有所思的问道:“剑眉要怎么画?” 下人:……男人也要画眉吗? 见下人回答不上来,白善也不勉强他,挥挥手让他走了。 白善换了身衣服,伸了伸懒腰出门,大吉在外面等着他,见他出来便跟上。 白善回头与他道:“你回家去吧,我今晚不出门了,就去隔壁找一下二郎和大堂哥。” 大吉便点了点头,和这院子里伺候的下人说了一声便往后面的一座偏院去了。 那里住着二吉,他也住在那里,住处要比家中的其他下人要好很多,因为那以前是做客院的,并不是下人房。 白善让下人去告诉祖母和母亲一声,直接去隔壁找白二郎。 白二郎他们都吃过晚食了,听到他说一觉睡到现在,便让厨房给他下了一碗面,然后盯着他的脸看,“你的眼睛怎么红红的?因为喝醉酒被骂哭了?” “没有。”白善想和他们探讨画眉的事儿,于是示意他们看他的眉毛,“你们觉得我的眉毛丑吗?” 白大郎和白二郎就认真的盯着他的眉毛看,“有点儿红。” “有点儿散,”白大郎问,“你剪了?” 白善:“……没有。” 他也盯着白大郎的眉毛看,至于白二郎,他根本不稀得看,他看了看后嫌弃道:“大堂哥,你怎么不画眉?” 白大郎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耳朵问,“你说什么?” 白善道:“大堂哥,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也不拾掇拾掇自己?” 白大郎这下确定了,他没听错。 他看了看白善,又扭过头去看了看他弟弟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然后就伸手去摸白善的额头,“这是头回吃酒把脑袋给吃坏了吧?这画眉是女子的事儿,我为什么要画眉?” 白二郎连连点头,也觉得白善是吃坏脑袋了。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窃笑问,“是不是满宝嫌弃你长得不好看?” 白大郎问他,“师妹嫌弃堂弟长得不好看你高兴什么?你长得还不如他呢。” 白二郎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胡说,大家都说我长得好看的。” 白大郎不理他,直接对白善道:“我没见过男子画眉的,堂弟,你可别乱来。” “什么画眉?”白老爷端了一碗面进来,随手递给白善,笑眯眯的道:“善宝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商量一下你大堂哥的婚事呢。” 白大郎:“……爹,说亲的是我吧?” 白老爷就瞥了他一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是善宝提醒你,你才想起来要说官宦家的淑女的。” 白大郎:……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54章 心塞 早在年前,和白大郎谈过以后,白老爷就试探性的往外往出了消息,当然,这种消息不可能是他亲自去说。 白善提醒了他,他觉得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地,于是他找了罗江县最好的官媒,暗示对方往周边州县也走一走,对方瞬间就明白了。 各地官媒本就互有联络,说亲这种事虽然多为一地内互相流通,但如果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尤其一些大户人家,外嫁和外娶也是常有的事儿。 这些都需要媒人跑动的。 这种大户之家的婚事多是私人做媒,但最后纳采问名时也多要请一官媒帮忙打点,一来二去,业务能力最好的官媒便有了些人脉,也会认识各地的媒人,扩展业务。 白老爷要给儿子说亲,当然不可能两眼一抹黑的随便挑个姑娘不是? 所以他直接找了官媒。 官媒和白老爷了解了一下白家的家底和白大郎自身的条件,都不在罗江县里停留,直接往绵州城找去了。 当然,她也不可能自己在绵州城开展业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盘,而地盘是不容侵犯的,所以她到了地方直接找了绵州认识的官媒。 当时正值年前,过年一直是走亲说媒最好的时候,白老爷的家底不薄,白大郎的条件也好,肯定也要往高处找的。 这样的媒,做一桩抵一百桩,所以不论是罗江县的官媒,还是绵州城的官媒都很看重。 趁着过年的时候,官媒们走街串户,很快就找了三家合适的人家。 两个媒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最高的往下说,先和绵州刺史夫人提了一下,因为他们家也有适龄待嫁的姑娘。 刺史夫人听了一下白大郎的家世后便婉拒了。 官媒也不失望,转身就去了隔壁的成长史家,他们家的二姑娘也适龄。 本来她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结果成长史家竟然没把话说死,只道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