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87章

第187章

们住的房间里,但搬到这边来以后有专门的库房,里面更密封和干燥,反倒比在常青巷那边还要好。 周四郎起身去看了一下,等从侧院走到正堂那边,他这才发觉这宅子大得厉害。 他忍不住停住脚步,“这宅子多大?” 周五郎就指了前面道,“那边一溜的院子也是我们家的,这是中线,一溜下去也是,刚我们过来的甬道,从甬道往下的四个院子也都是,后头还有一个大花园……” 周四郎有些恍惚,“这么大的宅子全是我们家的?” 周五郎点头,他住进来三天了,也有些恍惚呢,他道:“太子送的,听说以前是太子的别院。” 周四郎便退回去看他刚走过的甬道。 很宽,可以直接过一辆马车,道两边放着点儿花盆和盆栽,看上去生机勃勃的,一眼望下去竟然看不到边儿。 这么长的一条道儿,左右两边竟然都是他家的房子? 周四郎咽了咽口水,感叹道:“京城的有钱人可真多。” 周五郎也觉得,见四哥盯着甬道里的花盆看,便道:“都是满宝他们这两天搬过来放的,我们刚进来的时候这儿空落落的什么也没有,看着还挺让人害怕的。” “满宝也觉得甬道里光秃秃的不好,所以带着人把以前常青巷里买的那些花都搬了来放。” 连前不久刚被她剪秃了花枝的牡丹树也被她搬了过来,哪怕不开花,光看绿色也是不错的。 要不是刘老夫人阻止,满宝还想从花园里挖一些草皮铺在墙下呢。 说是这样夜里走过有花花草草陪着也不会害怕。 周四郎一脸茫然的走到库房,站在库房门前看到里面只占了一角的茶叶,突然就一激灵醒过神来。 他咬着牙道:“他奶奶的,总有一天我要把这库房都堆满,再过城固县,我要罗家绕着我走!” ☆.第1461章 人脉 周五郎道:“罗家兄弟多吗?要不下次回乡我们把三哥他们都叫上,真打起来咱也不怕。” 周四郎就考虑起来,“你说得对,他们人多,咱兄弟就少吗?等下次我回去,我看村里有谁愿意一块儿,虎子哥打架不错,就是可惜他家里没兄弟照应,恐怕离不了家。” 但周虎不行,村里其他人也行啊。 本来周四郎觉得带着三子他们够用了,毕竟也就赶车扛货的活儿,他们都是做惯的,但这次过后才知道,还是不行啊。 人太瘦了,打不过人家。 想着这事,周四郎检查过茶叶没问题,吃晚食时就专门挑着肉吃,被满宝按住了筷子,“四哥,你现在不能吃太多肉,小心吃坏了肚子。” 这话要是别人说周四郎肯定不信,但是满宝说,他不得不信,于是只能惋惜的去夹旁边的菜。 周五郎道:“四哥,我已经和阿六敦说好了,明天他就过来看茶叶。” 周四郎点头。 满宝吃干净饭了,放下碗筷道:“四哥,后天十九我们家里要吃乔迁酒,你有要请的客人吗?” “没有,”周四郎摇头道:“阿六敦他们只适合在酒楼里喝酒,不合适带回家来。不过你提醒我了,立威,这两天你留家里帮把手吧,让你二姐跟我出门。” 周立威:“……为啥?” 周四郎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后道:“还能是为啥,你二姐算账比你厉害,总不会吃亏,家里办酒席厨房肯定得帮忙,你二姐那手艺能进厨房吗?” 满宝张了张嘴,看了眼兴奋的周立君,到底没告诉周四郎,十九那天酒宴他们不用进厨房。 吃过饭,满宝又去了看了一眼方氏,她才吃了一碗稀饭睡下。 周立君和周立如也过来看,满宝见她们一脸担心便道:“不用担心,明天应该就能醒过来了。” 姑侄三人提着灯笼回正院去。 长长的甬道上只有她们的脚步声,周立如缩在周立君身边,小声道:“二姐,你怕不怕?” 周立君翻了一个白眼,“怕啥,这是我们家呢。” 满宝也好奇的看了一眼周立如,然后突然凑上去“哇”的一声,周立如吓得“啊啊啊——”的大叫起来。 周立君:…… 满宝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满宝的大笑声,差点冲出去的周立重才停下脚步。 隔着一道围墙,周五郎冲她们吼道:“满宝,不许吓人!” 满宝就拖着周立君和周立如跑了。 回到正院,白善他们那边也刚好吃饱饭,正好过来找她,“周四嫂怎么样了?” 满宝笑道:“虽亏损得严重,但这一时没有性命之危,好好养着就好。” 白善便松了一口气。 白二郎很好奇的问,“我听人说,周四哥都哭了是吗?” 满宝:“……你不也会哭吗,我四哥哭有什么稀奇的?” 当然稀奇了,他都当爹了,他可还是少年人呢,哭……自然是没什么的。 但被满宝瞪着,他不敢说出口。 白善问道:“要不要我托人打听一下罗家?” 城固县离京城不近,强龙不压地头蛇,通过报官来查肯定查不出什么来。而且,如今谁对谁错已经很难判定了。 听说方氏那两刀砍的也不轻。 满宝也知道这事不好走官,但她也想知道,这是罗家惯常的欺人,还是专门只欺负他们老周家? 所以她点头道:“那就拜托你了。” 白二郎问,“你怎么查?让唐学兄帮忙?” “他哪有那个空?”白善道:“听说殷大人正和封尚书打官司呢,要把唐学兄从刑部调到长安县里做县令,我记得易子阳有个姨表兄是梁州人,我托他帮忙打听打听。” 城固县是梁州辖下,近得很。 白二郎:“为什么我不记得?” 白善摇头,“我怎么知道你?他那姨表兄在梁州府学读书,今年进京来参加恩科,人现在就在京城呢,上次不是在国子监外见过了吗?” 白二郎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一个模糊的人影,好像还真见过,似乎还一起吃过饭来着。 师姐弟两个鄙视的看了一下小师弟,什么都没说。 大家转身各回各屋。 满宝放下屋里的窗帘,洗漱过后便熄灯上床,直接进了系统。 在遥远的时空里,莫老师的世界刚进入夜生活时间,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爱好人员,莫老师的夜生活就是给学生上课和做研究。 所以满宝一进入教学室便看到了正在对面低头看资料的莫老师。 自从两边开通了视频通讯以后,满宝就经常能在教学室里看到莫老师。 他知道满宝只有晚上才有空上线上课,所以基本上把自己上线的时间也调到了晚上。 一看到满宝,他便放下手中的资料,抬头笑问,“这是怎么了,不开心?” 满宝将家里的事儿说了,着重说了一下她四嫂的脉象和她开的方子。 莫老师其实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出门因为惊吓就会病成那样,不过根据脉象来看,满宝开的方子还不错。 他想到了什么,翻出一本书道:“我前两天正好翻到一本书上有相似的病症,其中我觉得有两个方子不错,和你开的方子有点儿出入……” 师生两个便上起课来。 第二天满宝洗漱好,直接叼了一个包子便去前面看方氏。 方氏已经醒了,通过一晚上的休息,或许是满宝的针灸和药起了效果,她今天早上已经能坐起来了。 她昨天迷迷糊糊的,似乎看到了满宝,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的到了京城。 她不由看向窗外,问道:“满宝,你四哥呢?” 满宝一路过来并没有看到周四郎,呆了呆后道:“出去了?” 她上前摸了摸方氏的脉,问道:“四嫂,你今天觉着还有哪儿不舒服吗?” 方氏仔细感受了一下后道:“胸口还有些发闷,头有些晕,除此外就没了。你四哥出去了,那孩子呢?” “五嫂带着呢,”满宝道:“四嫂你病了,孩子不好近身,会过了病气的,所以五嫂暂时带着。” 方氏就松了一口气,叹道:“还以为活不下来了呢。”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462章 调职 方氏是真的觉得自己活不下来了,当时就后悔得不行,果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早知道就不跟周四郎来京城了。 满宝给她把过脉,又换了一副药方。 哪怕是在自己家里,药也都是从自家库房里取的,她也按照给别人看病那样开方,记录脉案。 满宝去库房里抓了一副药给陆氏,这才和周立如一起去济世堂。 到了前院,便见白善和白二郎骑着自己的小马驹,她忍不住一顿。 白善道:“我们今天有骑术课。” 白二郎自得道:“我们还约好了下学后去郊外踏青跑马。” 满宝看着白善的目光中就不由带上了幽怨。 白善笑问,“你要去吗?” 满宝:“去!” 一旁的周立如道:“我也想去。” 满宝:“你下午不是还要认药材吗?” 周立如伤心不已。 满宝语重心长的拍着她的肩膀道:“好好学习,等你学出师了,就可以想上班就上班,想去踏青就去踏青了。” 白善闻言看了她一眼,转身骑上马,心想:这话也就骗小孩儿吧,她好歹一旬还有两天休息的时候,他可没见丁大夫他们休息过。 周立如也没留意到这一点儿,一想到等她学好了医术,不仅可以挣钱,还能想玩就玩,立即高兴起来,点头道:“好吧。” 姑侄两个坐上了马车,和白善一起离开家。 周四郎一大早便和三子他们一起将所有的茶叶放进库房里,每一种都挑拨了一些出来,打算给阿六敦验货。 等他从库房里出来,满宝他们已经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去了。 三子他们一边拿了扫把出来扫地,一边惊叹道:“四哥,你家新租的这房子看着好大呀,我们这么多人俩人就能一个房间。” 周四郎自己都没逛过呢,但也知道刘老夫人规定的,家丁只能在前院,只有丫头能往后面去。 所以他叮嘱道:“你们别往后面去,刘老夫人她们住后面,小心冲撞了女眷。” 三子道:“四哥你就放心吧,我们知道。” 周四郎这才往后面逛了逛,发现这个宅子是真的很大。后面甚至还有两个院子是空着的。 他转了一圈出来,若有所思,结果周五郎和周六郎几个已经去饭馆了,家里一个知情的人都没有,他想问也没处问去。 厨房给方氏煮了一点儿肉粥,吃过后便吃药。 郑氏带了两个丫头过来看她们,一是要带她们熟悉熟悉家里,二则是帮她们看一下孩子。 周四郎把家里准备的东西卸下来,“白夫人,这是白老爷和白太太给你们准备的东西。” 除了白家托他们带的东西外,还有钱氏准备的各种干菜,腌菜和腌竹笋。 春天的笋子又脆又嫩,七里村山上有很多的竹子,钱氏让周大郎几人掰了不少竹笋下来,直接腌了两大坛子给满宝捎带上。 周四郎直接将车上的各种坛子搬下来,郑氏在一旁看着,想到她偶尔吃到的钱氏的腌竹笋炒羊肉的臊子,也咽了咽口水。 周四郎抱下一个大缸,对陆氏道:“弟妹,回头让老五找些好看的小坛子回来,我也不知道我们家搬了新家,回头让他把缸里的腌菜分一些给邻里送去。” 周四郎还有些惋惜呢,“这是特意给满宝带的,她就喜欢吃腌菜拌稀饭,这一会儿给邻里送去,估计得到明年才能再吃到大嫂做的腌菜了。” 郑氏立即道:“我们家就三个邻居,不多。” 顿了顿后道:“再往远处去一些,隔壁街和我们家临近的,也才七家。” 周四郎笑道:“这送礼至少得把一条街都送上才行,不然短了谁家,以后怕是不好相处。” 郑氏道:“这一条街下去就四家。” 周四郎:…… 陆氏好奇的道:“京城的街这么短啊。” 周四郎:不,是我们家太大了。 周五郎将采买的东西送回饭馆,然后就带着周立君去找阿六敦,带着他们回家去了。 阿六敦几个看到周四郎,立即高兴的上前互相拍肩膀,拥抱问好。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待在京城,一边打工,一边到处找他们需要的东西。 他们琢磨了很久,发现最好还是买盐。 中原贩往草原的盐是有定数的,很少,而草原的盐比京城的盐贵好多倍,而且还不好买,所以他们决定买盐回家去。 这样他们就不用在草原上买盐,可以省好多钱。 可惜朝廷的规定太多了,每个人每次买的盐都有量的限制,不过不要紧,周四郎还没回京城,所以他们时间特别多。 所以最近他们都是到处打工做苦力,然后回租的院子时顺手去盐铺里买够限量的盐巴,封在坛子里打算带回草原。 经过他们每天的努力,现在他们已经买了两大坛子的盐巴了。 几个胡人特别高兴,却不知道他们早被京兆府给盯上了。 他们前脚进了周宅,后脚殷礼就知道了。 本来这种小事不该报到他这里来的,但周宅是在崇远坊里,里头住的周满也有些身份,最主要的是,周满和京兆尹家的公子也算有些交情,于是就报到了殷礼这里来。 基本上,京城里碰上难搞的人或难搞的案子都会报到京兆尹这里来,毕竟一般人压不住那些人。 殷礼只看了一眼便道:“把案子交到长安县去,让长安县的县令去查。” 殷礼想到了什么,笑道:“以后,凡是长安县辖下的案子,不论难易都先交到长安县,县令处理不来,自会自己上报到我这儿来的。” 手下一听,迟疑问,“郭县令能弹压住那些人吗?” 京中的贵人可不少,有些纨绔公子没事儿就喜欢打架玩儿。 殷礼畅快的舒出一口气,笑道:“昨天晚上陛下已经开口将唐鹤从刑部里调到长安县了,今天一早诏书应该下来了,唐鹤和周满熟,让他去问就行。” 手下一听,立即恭喜道:“有了唐大人帮忙,大人也可休息一二了。” 京城两个县都归京兆府管,外加整个京城的安保,殷礼时不时的还要去练兵,可忙得不行。 殷礼也点了点头,也觉得自己可以放松了很多。 可惜杨和书一心扎在了户部,想要往外历练,不然放到万年县去,他必定可以轻松更多。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463章 受欢迎(给书友“丢丢剪剪”的打赏加更) 唐鹤刚到长安县衙,椅子还没坐热呢就有新案子递到跟前来了。 他惊讶不已,“京城的案子这么密集?” 一大早的至于吗? 满宝正在济世堂里看病,她让刘医女和郑辜坐在一起,等他们都看过病人开方以后她才看。 一个病人离开,满宝便拿着俩人开的方子点评起来。 现在郑辜比之前强了不少,至少十个方子她会用上两个方子了。 没有病人的空隙,满宝便会照着她写的医册按顺序教他们,再偶尔检查一下他们的背诵,再布置下作业就差不多到午时了。 满宝去后院蹲着看郑大掌柜教周立如。 周立如现在还在认药材,反复的辨认,但已经开始背诵一些药性了,不过还不熟悉而已。 满宝蹲在一旁,偶尔在她凝滞住的时候指点一下她。 郑大掌柜做好了今日份的药膏,一抬头见她还在,便问道:“你下午有出诊?” “没有,”满宝道:“我听说今天厨房做了粉蒸肉,我要吃了午食再走。” 郑大掌柜:“……住崇远坊的人还缺粉蒸肉吃?” 连郑辜都忍不住从医书里抬起头来,“爹,你这话听着可真酸。” “去,一边儿去。” 他们这儿说着话,他们铺子的围墙上便搭上了一座梯子,隔壁保和医馆的掌柜露出头来,看到满宝就笑眯眯的道:“周小大夫,还未祝你乔迁新居呢。” 满宝笑眯了眼,“石掌柜您客气,您这是……” “哦,请教您一套针法,上次您跟我交换的那本医册,上面写着脾胃虚寒,若是幼儿针法要酌情变化,可上面没写有,所以……” 满宝想了想后想起来了,“那个呀,得从阳明经开始……” 郑大掌柜暗暗瞪了石掌柜一眼,石掌柜趁着满宝不注意时回瞪了一眼,再扭头去看满宝时则是一脸的笑容。 唐大人到济世堂时,满宝已经从济世堂到隔壁保和医馆去了,还带上了郑辜。 因为很不巧,郑辜正好学到这个,而小儿病症最为难学,还难得有个病人给试验,哦不,是观摩,自然要好好的把握了。 石掌柜虽然很不想让郑辜上门,奈何他是周满的徒弟,而周满还是济世堂的大夫。 也就是周满年纪小,济世堂对她宽容,虽然只是挂单,却不拘着她去别的药铺看病,要是别的大夫,既然已经选择在这个药铺挂单,那就不能再和别的药铺有勾连。 暗里管不着,明面上却是要注意的。 但不仅隔壁的保和医馆常和满宝来往,就是对面的百草堂的大夫都偶尔会到济世堂门口来凑热闹,隔着一道门和满宝探讨一下医术。 以前和另两个药铺的大夫是当面不相识状态的丁大夫等人也会跑去凑热闹,于是大家就习惯了时不时的凑在一起探讨医术。 郑大掌柜面上总是淡然,似乎很不喜欢他们去,但也从不阻止他们。 郑辜悄悄的和他们说了,其实他爹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不过家族里的人担心大夫们泄露些药方,或趁机与外人勾结,所以对此事很反感,这个态度不过是做出来让族里的人看的。 济世堂是整个郑氏的,而郑大掌柜他们是二房,现在因为郑太医在宫中,所以势力比较大,但也不是一言堂。 所以丁大夫他们都很克制,虽然常聚在一起探讨医术,但都是各自蹲在各家的门前,你说一句,我喊一声,从不上对家的门儿。 除了满宝。 她是比较自由的,不论去哪家药铺都不太有心理负担。 郑辜还是第一次到隔壁保和医馆呢,一进门便忍不住张望起来,一脸的好奇。 感觉怪怪的,总觉得他是来刺探军情一样的心虚。 满宝已经直奔病人去了。 石掌柜已经下了梯子从后院跑到前堂来了,直接让她看小病人,“这孩子才六岁,话都说不利索,你看他的脸色?” 满宝摸了摸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这才问他的父母一些问题,然后让郑辜来看看。 郑辜迟疑道:“我看着倒像是痢疾。” 石掌柜就道:“他先前看的大夫也断为痢疾,开错了方子,所以一直不好,这孩子吃多了苦药,现在脾胃越发虚弱,已经不太能喝下药了,所以我才想先用针灸调理。” 郑辜便看向满宝。 满宝点头,“的确是脾胃虚寒,虽然他身上有些症状和下痢有些像,但不是。” 她也没有现在就与他解释,毕竟一旁病人的父母正焦急的等着呢。 满宝摸了摸他的肚子,然后对持针的保和医馆宁大夫道:“先针后灸,可用艾草来暖脾胃。” 立即有人去取了艾条来。 满宝道:“先走中脘吧……” 手上闲着的大夫都凑上来观摩。 满宝并不亲自上手,这也是规矩,不是急症,这是谁的病人,谁就自己来,她最多在一旁指点儿一下。 唐大人换了便服进济世堂,才开了口找满宝,伙计看了一下唐大人,见他面色红润,不像是要看病的,便笑问:“郎君是要请病人出诊?” “不是,朋友来访。” 伙计确定不是会被隔壁医馆抢走的病人以后就笑着指了旁边的保和医馆道:“周小大夫在隔壁保和医馆里呢,您一进去就能见到。” 唐大人一怔,问道:“怎么,她换医馆了?” “那倒没有,我们周小大夫一直是我们药铺的,她这是过去指点呢,”他自豪却又小声的道:“隔壁医馆的大夫经常来请教我们周小大夫。” 唐大人心中好笑,脸上却板着脸点头认同道:“不错,周小大夫毕竟是小神医,医术那是没的说的。” 他转到隔壁的保和医馆。 孩子身上扎了针,忍不住哼哼起来。 满宝就摸了摸他的脸笑问:“又不疼,你哼什么?” 她想了想后道:“既然吃不下药,那试一试药膳?” 石掌柜立即把笔墨递给她,笑道:“那周小大夫留个方子?” 满宝便给他写了一个,然后被石掌柜高高兴兴的送了出去。 唐大人抬了抬手,结果人家根本看不见,满宝被送到门口,她两步就回到了济世堂。 郑辜和她讨论起这个病症,“您怎么辨下痢和脾胃虚寒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 第1464章 私访(给书友“Springfallz”的打赏加更) 这两个病症并不难区分,只是这个孩子的脉象不显,且大便溏薄,这才让人误会是下痢。 满宝正和他讲如何辨这个病症,一抬头看到唐大人,便和他点了点头,和郑辜说完以后才转身去和唐大人行礼,“唐学兄,您怎么来了?” 唐大人笑问:“你可以走了吗?我们路上说。” 满宝便转身回去拿药箱,和周立如说了一声后便跟着唐大人出门,离开前她还惋惜的看了一眼后厨,她的鼻尖已经闻到了粉蒸肉的香味儿。 满宝将药箱放到车上,看了一眼唐大人的马,便问道:“唐学兄,我们去哪儿?” “去你家。”唐大人将马交给长随,直接和她一起上了大吉的马车,道:“我们车上说说话。” 满宝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很是好奇,“去我家做什么?” 她还以为他要请她吃饭呢。 唐大人笑问,“你四哥回来了?” 满宝点头。 “听说他在和胡商做茶叶生意?” 满宝点头,疑惑,“怎么了?” “你知道那些胡商的来历吗?”唐大人问,“我听说他们从正月开始就一直在买盐。” 满宝道:“他们买的是盐,又不是铁,怕啥?” 唐大人就敲了一下她的脑袋后笑道:“别闹,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盐和铁一样重要。” 满宝想了想后道:“我四哥只和他们做茶叶的生意,盐的事您得自己去问他们。” 唐大人点头,“我这就去问。” 满宝:…… 合着是搭她的顺风车呢。 唐大人道:“我穿着便服,等到了你家,你可别说漏了我的身份。” 他道:“我今日第一天上衙,才知道京兆府的人一直盯着他们呢。” 满宝好奇的问,“你们刑部还管这事?这不该长安县和万年县管吗?” 唐大人就叹息,“不巧,鄙人正是长安县县令。” 满宝怔了一下后琢磨出味儿来,道:“调任了?” 唐大人就叹气。 长安县的县令可不好做呀。 到了周宅,满宝将药箱交给大吉,直接就领着唐大人去找她四哥。 周四郎正带着阿六敦他们看茶叶,每一种茶都泡了水给他们喝,结果人家根本不是只喝茶,而是连着茶叶一起嚼了。 周四郎看着都苦,结果人家却吃得津津有味,还道:“和我们的奶一起煮肯定更好吃,配肉正好。” “四哥,”满宝站在院门前,冲他招了招手,把人招到跟前,唐大人才从门后转出来和他说了几句话。 周四郎眉头微皱,不过很快舒缓了下来,直接领着唐大人去见阿六敦几个胡人。 阿六敦好奇的看向唐大人,觉得他身上的衣服特别好看。 周六郎一半胡语,一半汉语,再用手比划的和他介绍,“阿六敦,这是我妹妹,这是我的朋友,听说你们来做客,所以来看看你们,和你们交个朋友。” 唐大人也会些草原上的胡语,而阿六敦的汉语他们也勉强听明白了一点儿,于是大家就坐下来交流。 但周六郎听他们这样寒暄都觉得累,干脆替唐大人问,“阿六敦,你们怎么每天都去买盐?” 一提起这事阿六敦就忍不住抱怨起来,“你们中原人太小气了,每一次进店只能买一升。” 他的伙伴们一听,连连点头,“太小气了。” 唐大人一滞,忍不住问道:“你们要这么多盐干什么?” “拿回部落,”阿六敦比划道:“在我的家乡买盐巴要走这么远的路,一升盐要三只成羊来换,在这里,只用一只羊的价钱就能买了。” 一旁的伙伴补充道:“还不是很苦。” “不错,我们的盐太苦了,你们的好。” 唐大人问,“现在你们买的盐足够你们部落用一年的了吧?” “够了,”阿六敦道:“但我打算给我母族的部落也带一点儿,到时候一升盐换两只羊就好。” 周四郎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你可真厉害,一转手还能赚这么多钱。” 阿六敦不好意思的道:“要点儿路费的,对了,你们这儿的羊好贵,你家要不要羊?” 他道:“我们秃发部的羊特别好,很好吃。” 周四郎摇头,“我家吃不了这么多羊。” 一旁的满宝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有牛吗?我们家缺牛。” 周四郎连忙拦住她道:“可别,白老爷初九的时候给我们家牵来了两头牛,说是你给钱买的,一公一母,家里的院子一时放不下,全放到小院那边去了,你再买,我们家就得再买地建牛棚了。” 而且这么远牵着一头牛回家,他这是有多想不开呀? 唐大人忍不住瞥了他一眼,指点他道:“你家虽不用牛,但或许村里有人需要,草原的牛还不错的。” 满宝直接问阿六敦,“你们的牛怎么卖的?” 阿六敦挠了挠脑袋,试探性的道:“一头牛换五十个茶饼。” 正着急的周四郎一下就安静了下来,他看了看满宝,又看了看唐大人,立即扭头和阿六敦笑问,“你们送到京城来?” “那不行,要是我们送到京城得再加二十个茶饼。” 周四郎道:“十个,我们也把茶都运到京城来,其实你们秃发部离京城比我们绵州到这儿还近呢。我们拉茶叶的花销也很大的。” 阿六敦道:“你们的茶小,我们的牛大,还是活的,不好赶。” “又不是只卖牛,你下次来还带皮毛来,要是有好的药材我也要的,对了,我认识不少的药商,你们草原上有几味药很受欢迎呀。”周四郎笑眯眯的道:“我家也种有药材,或许我可以用药材和你们换药材?” 唐大人已经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就不坐在这里打扰他们谈生意了,于是起身。 满宝见周立君掏出了算盘在一旁啪啪的打,不断的告诉周四郎底价是多少,双方已经从牛和药材谈到了宝石上,她便不太感兴趣了,也跟着起身,招待唐大人往正堂去。 唐大人却背着手站在甬道里,伸手揪了一下眼前的牡丹树,扭头和满宝道:“我家后院有一棵特奇怪的牡丹树,最近已经长疯了,我听夫人说那牡丹树之前是你卖的?” 满宝抬头半望天,决定和他继续先前的话题,“唐学兄,草原不稳吗?他们只是买一些盐巴而已,怎么还成案子了?” 唐大人道:“那牡丹树宫里也有一棵?” 俩人坚持的望着对方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满宝妥协了,“唐夫人什么都知道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465章 乔迁礼一(祝书友“麻&雀”生日快乐) 唐大人当然知道夫人什么都知道的,他就是提醒一下满宝,“这种会生异状的花草还是谨慎些,天生异象是为不祥。” 他顺着甬道慢慢的往下走,道:“虽然现在无人留意,但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就谨慎小心。” 她那会儿不是年纪小,想不到这些吗? 满宝老实的点头,她现在只会往外卖花朵了,绝对留不了种。 显然,唐大人也知道了,于是摇了摇头,不再就此事打击她,不过他也很好奇,“你这些花都是哪儿来的?” 满宝一脸忧伤的道:“花大价钱买来的。” 唐大人信她才怪。 于是忍不住问跟谁买的。 满宝闭紧了嘴巴不说话,几年的交情,唐大人也算了解她了,她要是忍不住和他说话时,那还有机会打探出口风,她要是紧闭嘴巴,那就是不容人问的了。 唐大人摇了摇头,不再问这事,“你们家明天在哪儿办酒宴?” “正堂后有一处小园子,那儿有一处敞轩,男客在那里,女客则在后面的一个院子里,那里近花园,大家还能去花园里玩一玩。” 这件事是刘老夫人和郑氏安排的,菜单则是周六郎安排的,采买是周五郎去的,满宝并不怎么操心。 用刘老夫人的话说是,他们只管高高兴兴的和自己的朋友们玩就行。 不过,该有的礼还是要有的。 今天乔迁喜酒,那就要给邻居们送一些礼了。 周四郎装了三小坛腌菜,又包了一些从家里带来的老姜、山药片等做土特产,最后包上几包点心,分成了三份后交给满宝他们,“行了,给邻居们送去吧,送上门就赶紧回来,一会儿客人们要来了。” 满宝想了想,拎了一份礼后道:“我跟杜家熟,我去杜家。” 可那份熟似乎不太友好呀,白善道:“我陪你一起吧。” 周立学道:“我们去张家好了,白大哥,你和白二哥去孙家吧。” 白大郎觉得这称呼完全乱了,但他也不想周立学叫他白大叔,于是便稀里糊涂的应下了。 他也拎了一份礼,拖着白二郎走了。 一到前院,刘贵还给他们准备了马车,周立学惊奇得不行,“去邻居家串门都要坐马车呀?” 满宝也不想坐马车,“拎着走过去就行了。” 毕竟是在一条街上,而且杜家就在隔壁,走一会儿就到了。 周立学也是这么想的。 但白大郎却是坚持要坐马车的,他拖了白二郎上车,道:“你们慢慢走吧,孙家在最后呢,那么老远,我才不走呢。” 白二郎深以为然,于是跟他哥一块儿上车了。 满宝和白善出了左侧门,两手都拎了东西,走了好一会儿才到隔壁家的侧门,满宝顿了顿,白善却是直接越过她继续往前走,道:“别想偷懒,第一次上门送礼怎么能走侧门呢?” 满宝便只能低着头跟上,“平时还不觉得,没想到还真远儿,比我家到你家还远。” 白善摇头,“没有,只不过你家到我家的路上好玩儿,所以不觉得时间长罢了。” “这街上太空了,应该多种些花草的,这样看着舒服,走着也不觉得远。” 到了杜家大门前,白善去敲门。 杜家的家丁开门,满宝便把提前写好的帖子给他,笑道:“我们家是隔壁的周家,今日乔迁新居,特来给邻居送些我们家里的土特产,还请笑纳。” 家丁连忙双手接过,表示他会告诉主人家的,并请俩人进屋去喝茶歇息。 白善婉拒了,他们只是来送礼的,家里还有事儿等着他们忙呢。 家丁见状便目送他们离开,等人一走,立即提了东西飞奔去正院禀报。 周立学和白大郎他们也不进门,都急着回去干活儿呢,主要是他们跟人家也不熟。 虽然这两天刘老夫人已经把邻居家的情况打听清楚,还让他们背了下来,但他们也不想去和陌生人尬聊,所以把礼物送到就走了。 唯一算有点儿熟,至少有过几面之缘的杜家,那个关系还不太好。 杜家兄弟去年被满宝抽了血,虽然主要矛盾是太子和苏家与他们杜家的,可周满也参与了其中,所以杜府上下是把周满记在太子那边的。 杜舒整理了一下衣服正要出门去,路过正厅的时候见杜宇一脸嫌弃的反着桌上的东西,便看了一眼,问道:“这是谁送来的东西?” 上面还扎着红布呢,一看就是送的喜礼。 杜宇指了西边道:“隔壁周家。” 杜舒便停下了脚步,转回身看了看,发现还有两包药材,便道:“今日他们家乔迁礼是吗?一会儿让你嫂子准备一份礼送过去,看她喜不喜欢,要是喜欢就上门去坐坐。” “大哥,那就是个大夫,我们家还要去讨好一个大夫?” “那是治好太子的大夫!”杜舒强调道:“恭王现在宫中禁闭,太子妃已有了身孕,你以后少和恭王凑在一块儿。” 杜宇不服气道:“我就是和恭王一起读书,并没有做什么。” 他顿了顿后道:“就算太子记恨,我们也没必要去讨好一个大夫吧?那不过是个医匠而已。” 杜舒就忍不住伸手拍他,“你别忘了,她可不是一般的大夫,她父亲是陛下追赠的绵州牧,这一个她就称得上是官家小姐。” “那也不过是庶族出身的官儿,还是死后追赠的。” “你怎么就这么喜欢犟嘴?”杜舒道:“一把年纪了,我说了一句你顶十句,你能不能把话想一想再出口?或者想一想我说的话。” “她要是一般大夫,太子会把崇远坊的宅子送她吗?”杜舒冷笑道:“你也别看不起她,隔壁永崇坊里住着多少勋贵?本朝之前有多少是寒门庶族出身,只是因为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才得封爵位的?” 杜宇张嘴还要说话,杜舒干脆抓起桌子上的一块点心塞他嘴里,然后道:“行了,你少咧咧,隔壁住的除了周家还有白家,陇州白氏也是在《氏族志》上的,跟我们杜氏差不了几名儿,你要实在难受以后就当是跟白氏来往就行。” 说罢转身道:“记得让你嫂子去送礼,我今日忙,没空盯着你,你不许出去乱窜,听到没?” 杜宇将嘴里的点心咬碎,嘟囔了两句后应下了。 ※※※※※※※※※※※※※※※※※※※※ 作家的话 祝书友“麻 雀”生日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身体健康,越来越漂亮哟。 明天见 ☆. 第1466章 乔迁礼二 满宝他们的礼物很快送了出去,周立学和白大郎他们的也不难,基本上听说是新搬来的邻居送来的,甭管送的什么礼,他们都先收下了。 收下礼,拿了帖子后,孙家和张家略想了想便让人去盯着杜家。 “杜家要是只送礼,人不到,我们便也只礼到人不到,他们杜家要是上门,我们也去隔壁逛一逛。” 与此同时,刘老夫人正把刚回来的几个孩子叫到了跟前,“男客在的前园和女客在的客院里都多添了两张桌子,这两天让你们背的名字都背下了吗?” 她主要看向满宝和周立君几个,因为白善他们从小便背氏族志,一条街上的杜、张、孙三家都在上面,尤其是白善,京城中的世家和官宦家的情况他都知道,白大郎也知道不少,也就只有白二郎懵懂些。 所以主要还是满宝和周立君,一会儿后宅是她们两个管着的。 满宝和周立君一起点头,“都记下了,就是不认得人。” 刘老夫人便笑道:“不认得没关系,一会儿让善宝娘和刘嬷嬷随你们一块儿去,几家夫人她们都见过,她们要是领着孩子上门,肯定要介绍的,你们要是记不住,善宝娘和刘嬷嬷会提点你们的。” 她安抚的拍了拍满宝和周立君的手,笑道:“其他人家我们可以暂且不请,但邻里不好不请,好在也只有三家,剩余的人都是你们请来的朋友,倒不是不难。” 这一次宴请,刘老夫人只往白家本支的姻亲那里送了一张帖子,其余亲朋一个都没送。 就是考量着他们白家不宜喧宾夺主,而周家对于世家宴客不熟,要是突然请了不亲近的人家,一旦显出自由散漫的作态便会丢脸。 刘老夫人再了解不过,那些人家里些许失礼的事能直接记到谱子里世世相传下去,她不想几个孩子才一开始就受挫。 所以这一次,其实除了三个邻居外,其余都是他们自己请来的朋友。至于白氏本家那边,她觉得他们不会上门的。 刘老夫人估算的不错,白氏本家的姻亲那边还真没上门,不过也派人送了一份乔迁礼,不痛不痒的维持着面上情儿而已。 但是一大早,杨和书便带着崔氏到了,杨家标记的马车在大门口停下,他下了车后便扶着崔氏下车,候在门口的周四郎和他熟呀,立即扬起笑脸跟上,“杨大人,您来了!快里面请——” 杨和书笑着行了一礼,扭头和崔氏道:“这是满宝的四哥。” 崔氏嗔道:“我见过的,夫君忘了吗?” 正说着话,唐大人和唐夫人也来了,巧了,周四郎和他也算熟悉,于是都不用白善开口,直接笑着迎俩人入内。 结果他们大门还没进呢,殷家的马车也到了,这一次却是一次来了三辆马车。 殷或扶着长寿的手下车,看向后面。 殷大姐肃着一张脸带着三个妹妹下车,抬头对上白善他们惊奇的目光时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目光再一转看到杨和书时便忍不住绷直了脊背,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两分,却更显矜持。 而她身后的殷四姐、殷五姐和殷六姐更是直接红了脸,纷纷低头跟着行了一礼,一脸的想要抬头看,却又不敢的模样。 崔氏:…… 唐夫人用帕子遮住脸上的笑容,主动和殷大姐招手,“慧姐姐也来了?” 殷大姐这才领着三个妹妹上前,一手握住唐夫人的手笑道:“好久不见王家妹妹了,崔妹妹好。” 崔氏笑着打招呼,“慧姐姐好。” 白善戳了戳看呆了的满宝的腰,满宝立即回神,连忙请女眷们进去,至于杨大人等人,自然是交给周四郎他们了。 他们是来得最早的,其余的客人还没来,周四郎几个干脆就和杨大人他们坐在大堂上说话等着。 满宝则领着唐夫人她们去后院,唐夫人左右看了看甬道里摆的盆栽,笑道:“这布置倒是挺别致的,你摆的?” 满宝连连点头,“好看吗?” “不错,”唐夫人倒是不吝夸奖,慢悠悠的跟着她往后面去,问道:“你们家宴席摆在哪里?” “后面有两个空的院子,最后那个连着花园,便摆在了那里。”又道,“那后面有一个敞轩,春光正好,大家可以去那里坐一坐。” “那我们直接过去吧,”唐大人和满宝最熟,也最放得开,直接道:“才吃了早食你学兄便拉着我来了,这会儿也不饿,也不累,既不想吃东西也不想歇息,干脆就去敞轩里坐坐赏赏景儿。我听说你们家这儿还有一个湖呢。” “那是湖吗?我以为是池塘呢,很小的一个。”满宝笑道:“不过像月牙,水也好看。” 唐夫人:…… 殷大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道:“这水是连着护城河的活水,转一圈儿是要进宫的,不仅你家里有,后头王家有一个大湖,你家的水下连着他家的。” 说罢看了唐夫人一眼后道:“就是这么巧,那水正好避过了唐大人府上,我记得小唐大人小时候因为喜欢王家的湖,还爬过围墙跳到了王家那边去。” 正好碰到唐夫人和堂姐妹们在游湖,于是被当贼给拿了,还是杨和书从王家正门而入,连忙跑到湖边把人给救下的。 后来这事一直流传着,殷大姐比他们大几岁,当时也没出嫁,事情出来的时候,她们很是乐了一阵。 当然,这事她是不会当着唐夫人的面说出来的,但在场的,除了满宝外,其他人都是一听就想起来了,就是殷六姐都没少听姐姐们提起过。 唐夫人脸色微红,转开话题和满宝道:“所以你也别嫌弃这湖小了,有就算不错的了。” 满宝点头,还惊奇得不行,“所以我家后头过去就是王家的花园了?” 唐夫人点头,道:“那是我娘家。” “我知道,这两天刘祖母一直让我背呢,这附近的人家我都背下来了,所以你们两家这么近,岂不是想回娘家就回娘家?” 唐夫人一噎,点着她的额头道:“娘家是随便能回去的吗?”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467章 乔迁礼三 说着话,她们已经绕到了花园里,敞轩里已经摆好了茶点,周立君刚叫人摆上,一转身看到客人便连忙迎上去。 满宝就和她们介绍,“这是我二侄女。” 看见满宝叫一个比她还大的姑娘叫侄女,她们见怪不怪,大家族里,八岁的叔爷爷,四十的侄孙都是常见的。 坐到了敞轩里,唐夫人就问起她都请了什么人。 满宝道:“就请了一些认识的朋友,女眷除了你们就只有我的朋友傅二姐姐,还有刘家、李家和王家的几个小姐姐而已。” 都是上次在皇宫里正式结交的,在此之前她倒是上过她们家里看病见过,只是没怎么说过话而已。 唐夫人一听放下心来,都是熟悉人家的女孩儿,性情总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唐夫人正想问得详细些,周立如进来道:“小姑,二姐让我告诉你傅家的二小姐来了。” 满宝眼睛一亮,和几人道:“我去接人,嫂子你们先玩儿。” 说罢,一溜烟的跑了。 唐夫人笑着摇了摇头,举起茶杯来和殷大姐等人示意。 殷大姐笑了笑,也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傅文芸是自己来的,一见面她就和满宝手拉着手,俩人一起往里去,一边儿问道:“你怎么不把孩子带来?” “他太小了,”傅文芸道:“出门不好带,我便留给家里了。” 她拉着她的手笑道:“我想着早点儿来陪你,待过了午时我就回去,没想到有人来得比我还早。” 满宝就笑道:“唐夫人他们就住在左近,所以来得快。” 傅文芸没见过唐夫人她们,满宝连拉着她的手去和唐夫人她们介绍。 人不多,又都是满宝的朋友,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周立君和周立如帮着满宝不断的往家里迎客,刘焕的妹妹刘丽荣干脆和王家的小娘子王珍淑,李家的小娘子李茗,韩家和程家的小娘子韩娥、程薇约好一块儿来的。 她们都是满宝上次在皇宫里玩得比较好的朋友,过后没少从她这里买花枝,她们也和明达公主玩得最好,年龄又和满宝相当,所以上次刘焕从白善那里拿了帖子给他妹妹以后,满宝干脆给她们几个都送了帖子。 她们全来了。 殷家未出嫁的三姐妹和她们都熟,毕竟平时宴会也没少见面,于是她们就凑在一起说话。 敞轩里便只剩下唐夫人、杨夫人、殷大姐和傅文芸四个已婚妇女。 李茗扭头看了敞轩一眼,拉了满宝问,“前面杨和书是不是也来了?” 满宝点头。 李茗便双眼发亮,低声问道:“真和外面说的那样很好看吗?” 满宝好奇,“你没见过他吗?” 李茗摇头,“我以前和祖母住在老家的,三年前才来的京城,上次我堂嫂儿子百日酒我也没看着。” 王珍淑道:“我有两个姐姐比我大几岁,早两年也出嫁了,听说就是因为他现在见面都不乐意说话,要不是她们当年争得太凶,也未必能轮得到崔家的姑娘。” 满宝微微蹙眉,“杨学兄是长得好看,但也没好看成这样吧?这世上好看的人多了,杨夫人也不难看呀。” “这世上有才的人是有,好看的人也有,但又好看又有才,品性还上佳,家世又如此出众的却少有,”韩娥撑着满宝和李茗的肩膀笑道:“你们幼时不在京城,不知道杨和书他多厉害,你看他现在和唐鹤要好,但却比他小上三岁的。” “唐鹤是恩荫进的国子学,杨和书却是自己小小年纪考进去的,当年他考进国子学时,我爹和我叔叔把三个哥哥都打了一顿,每天都能听到父亲打骂他们。” 满宝咋舌,想了一下后道:“白善也是考进国子学的,去年我也看过他们的题目,我觉着我做一样的卷子,应当也能考进去。” 所以她一点儿也不羡慕嫉妒杨和书。 小娘子们:……突然好气哦。 刘丽荣忍不住道:“你会弹琴吗?” 满宝:“学了一些,你们要弹吗?我和白善他们借琴,他们手上有。” “那你会画画吗?”李茗:“我画画还好。” 满宝:“也学了一点儿。” 她顿了顿后道:“你们要不要和我学一些医理?说不准以后能用得上。” 学习上好像是比不过,五个小姑娘泄气了,王珍淑道:“你上次说跟我借的书我在我家书房里找到了,不过我父亲不许我往外借,我最近正抄着,等抄好了给你送来。” 满宝感激不已。 王家的藏书最多了,可惜王家的规矩也多,对书籍很看重,她去过王家三次,两次是看病,还有一次则是去找王珍淑。 最后一次王珍淑带她偷偷进了一次书房,那真的是满屋子的书啊,看得她眼都直了,可惜很快就被发现,然后跑了。 其他四个小姑娘都不是很喜欢读书,因此插不上她们的话题,等她们谈完了,程薇就好奇的问:“你不是说你四嫂和五嫂也来了吗,怎么不见她们?” “是呀,我看刚才在客院那里安排人摆桌的是白夫人,她可是你未来的婆母呀。” 满宝道:“我四嫂病了,五嫂因为赶路身子也有些亏损,又要带孩子,所以今儿不出来。” 毕竟这些千金小姐身子很娇弱,万一过了病气怎么办? 满宝道:“下次你们来,我介绍她们给你们认识。” 殷四姐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来了,便忍不住问她,“今日女客就只有我们吗?” 满宝想了想道:“我下帖请的就只有你们了,前面白善他们请的不知道有没有女客来,若有,我侄女她们会带到这儿来的。” 殷四姐便松了一口气,笑道:“我觉得只有我们这几个也挺好玩的,更自在些。” 程薇:“是呀,上次李尚书家里百日酒人太多了,园子里到处都是人,好多人都没见过。” 李茗:“你直说乱糟糟的就行了,别说你了,我这个主人家头都晕,好多人都不认识,一天下来光被大人拉着行礼见人了,好些都是跟着来京城考试的家眷。” 几人自由自在的说着话,话题慢慢散开了,程薇还推了一把殷四姐和殷五姐,挤眉弄眼道:“你们六月就要出嫁了,今日既来了,不如让满宝给你们看一看,也好进了婆家以后一举得男呀。”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468章 乔迁礼四 殷四姐和殷五姐一下红了脸。 满宝倒是不介意,见她们想让她看又不好意思的样子,干脆拉过她们的手把起脉来。 大家一下安静了下来。 满宝摸过她们的脉,微微有些诧异,“你们的身体很好呀。” 她看了一眼一旁正看着她们的刘丽荣等人,收回了手后笑道:“很康健,我看过那么多人的脉,你们的脉象是难得的好。” 殷四姐便笑道:“祖母一直很注意我们的身体。” 岂止是很注意,满宝想,她们一定是一直在调理身体,这才能把底子调得这样好。 而且还没积累下药毒,看来给她们调理的人很注意这方面。 但这是人的隐私,所以当着刘丽荣等人的面她什么都没说,等到后面避开了人她才拉着俩人问道:“是谁给你们调理身体的?我发现你们一直有在吃药调理吧?” 殷四姐红着脸点头,小声道:“是老谭太医,祖母请老谭太医给我们调理过身子。” 殷老夫人觉得殷或的身体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儿媳妇的身体有关,因此为了不让孙女们步儿媳的后尘,她一直很注意调理她们的身体。 别看殷礼生下的殷或各种毛病,但殷大姐、殷二姐和殷三姐嫁到婆家后生下来的孩子都很健康,而且不巧,第一胎都是男丁。 对此,满宝只嘀咕了一句,“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儿,看的是男方。” 殷四姐一愣,正要细问,周立如赶了上来道:“小姑,前面好多客人来了。” 满宝连忙告辞往前面去。 孙家、张家和杜家也来人贺喜了,但正巧和东宫的人碰在了一起,前院很是热闹。 吴公公亲自来送礼,除了带来太子和太子妃的贺礼外,他还转交了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的贺礼。 吴公公笑道:“来前公主们还说呢,陛下不许她们出宫,不然她们必要亲自来的。” 一旁的杜夫人听到暗暗庆幸,幸亏她来了,周满比他们想的还要更有面子。 满宝接了礼,谢过恩后便请吴公公也进去吃酒。 吴公公婉拒了,单独把满宝拉到一边道:“我的小祖宗,你说不进宫就不进宫了,哪怕不给殿下看病了,隔三差五也该进宫看一看太子妃不是?” 满宝:“太子妃的胎像不好吗?” “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吴公公小声的呸了几声道:“国公府和皇后娘娘都给太子妃派了个嬷嬷来,加上有太医看着,倒没看出什么不对来,只是娘娘心中不安,也有可能是怀着小皇孙不舒服,这几日心情有些不好。” 吴公公压低了声音道:“殿下的意思是,你不是想在东宫里拿宫人给徒弟们练手吗?你还进宫里去,这宫里的人随便你扎,就还在东宫的那个偏殿里,只是你进宫的时候去给殿下和太子妃请一下安。” 说是请安,其实就是给他们看脉,检查一下身边有没有问题的。 自从身边被放了毒石以后,太子总有些疑神疑鬼的,有时候穿的衣裳换了种熏香他都要叫一趟太医。 满宝想到现在刘医女等人的针灸技术进度缓慢,立即点头,“这可是您说的,那我明天就进宫给太子妃请安去。” 满宝心里已经噼里啪啦的打起算盘来了,“我也不多要,隔一天进宫,你们能给我扎二十个人就行。” 吴公公想告诉她,他还能给她找更多的人来。 但想到这种是也得细水长流,而且抽调来扎针的人太多,耽误了别的活计,上头追究起来,这事不说取消,他们恐怕都得被问罪。 于是他点了点头。 满宝就高兴起来,小声道:“我现在有四个徒弟呢,我能都带进宫里?” “那不行,每次最多带两个吧?” 满宝纠结起来,“这样进度要慢很多,要学就一起学嘛。我侄女倒是还能缓一缓,她还没开始背穴位图,但郑辜他们都是可以直接动手了的。” “那得请殿下的恩典。” 满宝便想了一下道:“行,我明天进宫和太子殿下求恩典。” 吴公公也高兴起来,毕竟周满进宫,虽是拿宫人试手,但他们也多了一个保障不是? 皇宫的宫人病了,可没几个能看大夫能吃药的。 一高兴,吴公公就不小心漏了话,他道:“我听殿下的意思,陛下似乎有意照您折子上写的重组太医署,到时候让太医署广招学子学医呢。” 满宝一愣,心脏砰砰的跳,“真的假的?” 吴公公却一凛,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但对上满宝亮晶晶的目光,他还是咬了咬牙后点头,压低了声音道:“自然是真的了,殿下想把这事接过来,和崇文馆一起组建,到时候也是一份功德。周小大夫,这事殿下还在和陛下商议呢,连朝中的大臣都还不知道,所以……” 满宝立即道:“您放心,我谁也不告诉,绝对不外传。” 吴公公便松了一口气,重新笑起来,“太医署若能建成,将来周小大夫便功德无量了,咱家听说陛下让人给您做了五品的官服呢。” 白善和周四郎一起把上门的张家等人安排好,一回头发现满宝还在和吴公公嘀嘀咕咕的说话,便忍不住摇了摇头。 周六郎从厨房里出来了,正要回屋去换一身衣服,见这边热闹便过来看了一眼,往外看的时候正好看到站在外面探头的邱家父女,他一愣,立即拉了一把周四郎。 “四哥,我未来岳丈来了……” 周四郎往外看去,立即和孙三郎告罪一声,拖了周六郎便快步出去,“哎呀,亲家来了,快里面请,快里面请……” 满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