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23章

第223章

杨和书摇头,“父亲,儿子这同样是为了家族好。” 杨侯爷就忍不住跺脚,他往外看了看,还是没忍住关上门和他说悄悄话,“是父亲教错了,从小只想着让你做忠义君子,却忘了教你这世上的……一些规则。” 杨和书无奈的看着他爹,他爹这是把他当成单纯的娃娃了? 杨侯爷没看明白他的目光,顿了顿后继续道:“这其中牵扯甚多,在江南那边的生意不止我们家,还有其他家,若是让陛下因此抓住把柄将我们在江南的人手拔掉,你知道会怎么样吗?” “陛下的人手会进入,各家说不定都会把气撒在我们家身上,这也就罢了,我们全族几乎有一半的钱财都投在了那边,一旦失去江南的钱财,我们弘农杨氏还有可能失去氏族志中的地位。” 杨侯爷似乎一下老了好几岁,他叹息道:“你以为世家的地位是一成不变的吗?你看崔氏,不过是两代里没什么杰出的弟子就被陛下从一等落到了三等,各世家面上在为他们崔氏抱不平,但心里却是嘲笑居多。” 就是他,虽然很认可崔氏的底蕴和对女眷的教导,但心里还是隐隐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这几代的荣华几乎都靠家中的女子撑起,而不是男子。 但就是这样,崔氏也没被逐出世家中的利益链,如果杨氏在江南的人手和财产被皇帝接手…… 杨侯爷打了一个冷战,一把抓住杨和书,盯着他沉声道:“长博,听父亲的没错,君臣博弈有时候看的是各自手中的实力,帝心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一旦杨氏失势,我们最紧要的不是面对陛下的清算,而是各世家,你知道吗?” “崔氏要不是有遍布各家后宅的女主人支持,他们家也早被各家挤出去了,你可没有这么多姑姑和姐妹。” 崔氏女儿多,从三代前便热衷与各家联姻,他们家女儿又教得好,几乎是各家宗妇,长媳的热门人选。 当年皇帝都想替太子求娶崔家的女儿,不过因为崔节在外喝酒时说了句不好听的话叫太子听到了。 所以太子发誓死也不娶崔氏女,后来皇帝才没有从世家中选择太子妃,而是从他那一众追随的武将中选了苏家。 而崔家也感觉被冒犯,放出话去,崔氏女不嫁皇族,隐隐很看不上李氏的意思,不然,五皇子说亲时,不管是杨贵妃还是杨氏这边都倾向于崔氏女的。 崔家能靠女儿保持住地位,可杨氏不行,他们家可没那么多闺女。 杨和书淡淡的道:“杨氏有我,还有杰堂弟他们,杨氏能力出众的弟子不少。”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757章 又气又乐 “人是要钱养出来的,他们现在还没出仕,出仕以后需要花的钱只会更多。”杨侯爷道:“你堂姑也是杨氏中人,杨溶毕竟是她亲兄长,你焉知她不愿意为了杨溶顶罪?杨溶认罪,杨氏需要付出的太多……” “父亲,”杨和书将手中的信烧完,突然抬起头来打断他,“您知道我想做的是什么吗?” 杨侯爷一愣,“什么?” “各世家在江南的经营都太过了,您放心,将来不仅杨氏会被逐出江南的利益场,其他世家也会被逐出,所以您不用担心杨氏因此会被排挤在外,而且今日杨氏提早退出,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杨侯爷愣愣的看着杨和书,半响才反应过来,手抖着指着他问,“你,你疯了不成?就是皇帝也不敢对众家一起下手,你以为江南那边只有我们世家?那还有朝中那么多大臣呢,就是赵国公一家,在江南那里也不干净。” 杨和书道:“父亲,民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家用江南,甚至用大半个晋国的所出奢靡花费,将天下百姓和皇帝置于何处呢?” 搞了半天,他在和他说家族的发展和未来,他却在和他说的是国家和万民的未来。 杨侯爷气得喷出一口气,直接起身就走。 他再和他多说一句,他就把心口那口血喷出来。 杨侯爷转身便出了书房,怒气冲冲的往正院去,走到一半突然气乐了,他胸中怒火如炽,却又觉欣慰,一时心中复杂,干脆一屁股坐在路边的花坛上发呆。 他心中思绪万千,很想回头再问一句杨和书,把他们各家的势力逐出江南,那些钱财都给谁? 皇帝吗? 都给了皇族,知道这有多危险吗? 可他心底却隐隐觉得答案不是这个,他儿子没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爱戴皇帝。 随从见他家老爷坐在花坛边上发呆,不由忧心,“老爷,砖石上凉……” 杨侯爷这才觉得屁股冷,扶着他的手起来。 随从小心的问:“大理寺那边……” 杨侯爷闭了闭眼,攥紧了他的手,半响他才咬牙道:“不管了,让人去江南一趟,能抽回来多少钱就抽回来多少,一些能够隐匿的产业都也都隐匿起来,若是藏不住,就把人收回来……” 先把人保住吧。 随从应了一声,先把杨侯爷送回正院,这才拿了杨侯爷的手心疾步出门,带了人连夜往江南去。 他前脚一走,千亩后脚就去给杨和书禀报,“二管家带了许多的干粮,应该是要出远门,看方向,是出东城门。” 杨和书微微颔首,道:“他们至少比宫中多出十天的时间来,能藏起来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千亩忍不住问:“少爷不帮一帮他们吗?” 杨和书缓缓摇头,“由他们各凭本事去吧,你准备一下,过完冬至就启程去夏州,将夏州里外的情况摸一遍,此次出京,我们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 千亩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一旁的万亩就问:“大爷,我们这一次去夏州带多少东西?” “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吧,这一次去可能要在北边待上好几年,”杨和书想到了孩子,笑了起来,“把我小时候用的那些东西和书也都带上,以后琪哥儿启蒙也都用得上。” “是。” 而此时,皇帝正在小书房里见太子、殷礼和魏知三人。 他将手中的一沓东西交给殷礼和魏知,道:“这是太子查出来的东西,你们看一下吧。” 殷礼和魏知一人分了一半,开始一目十行的扫过去,越看,心中越惊。 魏知都忍不住从坐席上站起来,问道:“陛下,这是谁做的统计?”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后道:“户部。” 殷礼将手中的东西合起来,看向皇帝,魏知忍不住怒火道:“这是国蟊!” 皇帝就叹气道:“江南太远了,朕鞭长莫及啊,而王氏、崔氏等家族当年南渡,在江南经营了百余年,朕就是有心也无力。” 魏知看了一眼手中的东西,也感觉到无力。 这是没办法的,皇帝,甚至朝廷的势力更多的还是在陇西及北边,江南一带的重镇,不论是政权,还是兵权多在各家手中。 魏知突然想到了益州王,当初他想叛乱,钱粮不也都是从江南过的,甚至连致仕在家的虞县公都听到了些消息…… 由此可见江南那边的风气。 魏知很干脆的抬头问皇帝,“陛下打算怎么做?” “天下半数的盐税出自江南,更别说那边还有良木,良田,若江南富足可用于天下百姓,而不是只供养几家,那天下百姓富矣。” 魏知和殷礼对视一眼,纷纷跪下,“但凭陛下吩咐。” 皇帝就指了太子道:“朕决定将此事交给太子和魏卿,此次就从杨氏入手,你们选出良才,将人安插进去,待以时机,江南也该清肃了。” 太子也起身跪下,和魏知一同应了一声。 皇帝就对殷礼道:“殷爱卿就多劳累,在京城这边管束一下各家子弟吧。” 这是让殷礼吸引火力呢。 殷礼也低头应下了。 魏知则还有一个疑问,“陛下,收回的田产,房产以及盐场这些,是归国库还是归私库?” 要是国库,他自然愿意死而后已,可要是私库…… 皇帝本想打算一半一半的,像田产和盐场这些东西放到户部,但房产,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书啊,画啊,古董啊,各种名贵的木材啊,药材啊之类的就塞到私库。 但见魏知抬头目光炯炯的盯着他看,皇帝只能改口道:“自然是归国库了。” 魏知得了皇帝的承诺就放心了,假装看不到皇帝的憋屈,行礼领命后便起身退下。 太子也要出去和魏知商量一下这事儿要怎么办,于是也告退。 等人走了,皇帝这才憋屈的和殷礼道:“魏知这厮忒的讨厌了,朕又没有说与民争利,那些东西放到国库也并没有什么用……” 殷礼假装听不到,而是问道:“陛下,大理寺那边的审判何时下来?” 他们也好师出有名。 皇帝就被转移了注意力,道:“等休沐回来就差不多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758章 肱骨 皇帝此时深觉人手不够用,他看着殷礼叹气道:“守节啊,你可得保重身体,朕现在手上没几个能用得上几个人了,唉,可惜你儿子身体不好,不然将来他接你的位置,太子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殷礼道:“陛下多虑了,我大晋人才济济,您又广开科举,将来得用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犬子……是臣不能为陛下分忧了。” 皇帝却突然想开了,他点了桌上的东西道:“这世上的东西都是如此,你看杨潮,可惜了他倒有一个好儿子,朕和你在这上都比不过他。” 皇帝啧啧摇头,有些看不起对方,却又有些羡慕。 殷礼琢磨了一下才回过味儿来,这是觉得杨潮比不上他们两个,但有一个好儿子;又觉得他们两个比杨潮不知强上多少,偏没有一个好儿子? 殷礼半响无语,心中暗道:得亏太子不在此,不然又是一番争吵。 皇帝也只酸了一下,很快就心里自我平衡了,觉得现在他的太子也不是很差了。 殷礼见皇帝恢复正常了,这才继续,“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杨潮?” “朕能怎么处置他?”皇帝冷哼道:“崔氏、王氏和卢氏的族长都进宫来了,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参与了此事,牵连起来不过罚没一些东西罢了。” “杨和书那边……” 皇帝的目光就落在了案上的公文上,那是太子带来的,是杨和书这一年来在户部查到的东西。 要不是有他给的这些东西,皇帝都不知道原来户部这些年从江南漏了这么多东西,而他的江南百姓一直在供养各家。 这的确是个人才,太子也说可用…… “他想去夏州,那就让他去夏州吧,”皇帝道:“本想让他做个刺史的,但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免得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就如他所愿,在夏州选个中县给他,待过个几年,这事淡去了,再让他一步一步的回来。” 皇帝喃喃道:“他若能保持初心,将来必是太子肱骨。” 殷礼低头应下,心里也有些羡慕杨侯爷了,皇帝说得对,杨潮能力一般,却生了一个好儿子。 他的或儿若是身体康健一些,假以时日也必定不比杨和书差多少。 这下换殷礼心情有些不好了,可惜皇帝没发现,拉着他说了好一会儿家常才放他离开。 白善回到家中,从马脖子的布袋里取出一包东西,满宝和白二郎特别好奇,“我早想问你了,这是什么?” 白善道:“我也不知道,刚杨学兄给我的,说我们以后要是让户部给各地医署拨款可能用得着。” 三人便一起去书房里看,白善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沓纸,他翻了翻,发现有些杂乱和潦草,看着倒像是草稿。 满宝拿过一些看,白二郎看了一会儿问:“这上面怎么这么乱,这是钱吧?” 他指了一个数字问。 白善翻了好几张,迟疑道:“好像是户部从某地收取的盐税,还有一些东西的价格,好乱。” 满宝挠了挠了脸问:“这东西不应该是户部收着的吗,杨学兄给我们不犯规矩吗?” 白善一顿,立时明白过来,他将所有稿子都收起来,跑到门边左右看了看,发现只有院子里有两个下人,他立即回屋将门关上,悄声道:“肯定犯规矩,这事儿你们谁都不要往外说。” 白二郎愣愣,“既然犯规矩,杨学兄为什么要给我们?” 满宝若有所思道:“因为他想让我们去做?” 白善道:“还因为我们将来应该用得着吧。” 满宝皱了皱鼻子道:“这是不对的。” 白善已经把东西收了起来,“没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不能告诉别人。” 满宝:……这不是她的意思。 白善问道:“那我们还能怎么办呢?去御史台或是去户部告发杨学兄?” 满宝想了想,还是摇头。 半响后三人坐在一起叹气,满宝说:“难怪官场上总有人会徇私枉法,我们现在就是在徇私枉法啊。” 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人情果然是两面刀。” 白二郎也敬佩道:“所以像魏大人那样的人太难得了,他不仅可以严格要求别人,也能严以律己。” 满宝和白善一起点头,感叹道:“太难得了。” 白善道:“稿子太乱了,拿出来也不方便,我先研究研究,回头整理出来再给你们看。” 因为这个有可能涉及到太医署,满宝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点头应下了。 因为体验到了严以律己的难得,收假后满宝还特意晃到三省那边想要偶遇一下魏大人,重新瞻仰一下他。 结果魏大人不在,守门的小吏跟她说:“大人领了巡视的差事出门去了。” 满宝就抬头看了一下阴沉沉的天,问道:“这种天出巡吗?这可是冬天。” “谁说不是呢,但这是陛下的旨意,魏大人就算不想去也得去。” 满宝就只能惋惜的回宫去了。 中午他们吃饭的时候,白善就唉声叹气道:“太子殿下领了别的差事出京去了,没有太子殿下在,孔祭酒一下就盯上我们了,这半天下来我们所有人都被骂了一顿。” 满宝一边吃一边好奇的问:“骂你们什么?” “骂我们不开窍,骂我们不知勤奋,”白善每说一句白二郎的肩膀就塌一下,后来完全塌下去了,俩人一起叹气道:“然后孔祭酒给我们布置了好多课业。” 白善还伸出手给满宝看他的手指,“这半天下来全写字了,你看这会儿是不是肿了?” 满宝盯着他又白又修长的手指看了一会儿,摇头,“哪儿肿了?” 一旁的白二郎就伸出自己的手,“你看我的!” 满宝惊讶,“你的怎么肿了?” 白善就低下头去吃饭。 殷或忍不住乐出声来,白二郎一脸悲愤的道:“他跟我抢作业,把我的手给夹到了。” 白善抬起头,蹙眉道:“我抢的是我的作业,作业掉地上,你去捡的时候按在了桌子上,桌角有条缝儿,自己夹到的。” “你推了一下桌子,不然我怎么会夹到?”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759章 见皇帝好高兴 满宝看他们吵起来,连忙拦在俩人中间,“行了别吵了,你们还是师兄弟呢,白二,你肯定又是想抄作业,小心我告诉先生罚你。” 白二惊呆了,指着她道:“你,你偏心!都是你师弟,我还受伤了呢,你不安慰我,却站在他那一边儿。” 满宝看了一眼他的手指,也觉得有点儿惨,主要是冬天,肯定很疼,于是道:“我一会儿给你擦药。” 白善道:“给我吧,让我这个师兄好好的疼疼他。” 还竖着自己手指的白二郎就手指微抖起来,不太乐意让白善上手。 殷或吃饱了,放下碗筷道:“我来吧,你身上带药了吗?” 科科那里有,不过满宝想了想还是摇头,“我一会儿回去拿。” 吃完了饭,满宝一边带着三人去拿药,一边念叨白二郎,“你都多大了还抄作业?” 白二郎坚持道:“我不是抄,我就是看一看,好知道是怎么写的。” “你已经看了有两刻钟,我都看到你要抄了,你还问殷或怎么改句子好让它看上去不像是抄的。” 满宝看向殷或。 殷或点头。 白二郎就不辩解了,只是忧伤的叹了一口气。 满宝就和白善道:“晚上临睡前你给他补补课吧。” 白善点头。 白二郎脸色更苦了。 但他脸色再苦,也没有那些世家的苦。 十一月十五大朝会,满宝再次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时,大理寺对徐雨案做出了判决,并在大朝会上做了汇报。 杨溶和于水被定为犯首,虽然他不承认,虽然证据不是十分的充分,但他依旧被认为知情并参与其中。 当然,也因为他不承认,且没有充分的证据,因此他只被判为流放,然后抄没财产。 除此外,这次宫里搜查出来的细作,虽然未能找到各匪首,却找到了一些他们在宫外关联的重要人物,大理寺会继续追查的。 满宝一开始还觉得这判得也太轻了,完全是和稀泥嘛。 正想看太子会不会发火儿时才想起太子不在宫中。 于是只能在退朝后耷拉着脑袋低调的往外走,假装自己跟这事儿一点关系也没有。 靠山不在了,她自觉得苟着一点儿。 但很快她就从各种渠道知道,这个判决一点儿也不轻了,因为户部年底忙碌,白善他们这些崇文馆才俊全被借调去了户部。 抄没了好多东西,需要登记造册,户部人手不够,他们好忙。 于是晚上大家回崇文馆碰面时,几人就告诉满宝,“这次大理寺和户部找借口抄回来好多田产和房产,杨溶一家的不说了,其他人家也不少。” 白善道:“全在好位置上,或是一些庄子,全是大理寺找了借口,然后户部抄没的。” 他摇了摇头道:“我们虽然只在户部里做些记挡的文书,但我看户部出去抄没的人身上没少挂彩,怨气也好重,估计也抄不了多久。” 新朝也才建立三十年左右,大家身上的匪气还未消,朝堂上大臣们都会吵架,更别说外头了。 结果没两天白善就兴高采烈的回来悄悄告诉她,“户部从杨溶家里抄了好多东西,不仅有许多田产,还有他们设置在江南一带的田产盐场和林场等。” 满宝很疑惑,“田产和盐场也就算了,山林不应该是属于朝廷的吗?” “他们从当地衙门那里买了很多山林,听说专门往里头找那种上百年的古树,很是名贵。”白善这会儿已经有些明白杨和书给他那些东西的意思了,他小声道:“户部新收了这么多东西,明年国库肯定要充盈许多,你上次不是抱怨杨学兄一走,建造地方医署的钱就难从户部那里拿了吗?这会儿好了,有了这些钱,想要说服户部给钱就容易多了。” 满宝眼睛微亮,沉思起来,“杨学兄真是面面俱到,他这样去夏州太委屈了。” 白善问:“你想如何?” 满宝道:“可惜最近皇帝不生病,不然我去给他治病的时候可以和他举荐一下杨学兄呢。” 她才这么一说,第二天一大早便有太极殿的内侍来请她,“陛下请周太医过去一趟。” 满宝就心一紧,下意识的以为昨天她和白善说的话被皇帝知道了,他来找她算账呢。 结果她忐忑的正要跟内侍走,内侍就看着她,一脸莫名,“周太医不带药箱吗?” 满宝反应过来,立即跑去提药箱,然后问道:“陛下生病了?” 皇帝的身体状况是不能随便打听的,但周满是太医,这本就是她职责之一,何况她也要去给皇帝看病了,因此内侍应道:“是,今日有些不太舒服。”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不是找她算账就好。 至于为什么她前一天晚上才说了期盼皇帝生病的话,第二天皇帝就生病了,满宝一点儿也不想多想。 天气那么冷,人又吃五谷杂粮,感天气冷热,生病不是很正常的吗? 满宝提着药箱跑到太极殿去看皇帝。 皇帝还在书房里正常办公,只是时不时的吸鼻子,显然是感染了风寒。 不是很严重,还没有到可以罢朝休息的时候,而自从上次皇帝不注意重病过一次后,他对这种小病小痛也不敢过于怠慢。 所以他一感到身体不适就让人去太医院里请人,不过想着这种小病叫萧院正太过惊动人,叫别的太医又不习惯,所以他让人去叫周满。 满宝给皇帝行礼,然后问道:“陛下,要现在看病吗?” 皇帝想了想,也不太想批折子了,于是丢下笔走到屏风后的榻上坐下让她看病,满宝立即拎着药箱乐颠颠的跟进去了。 皇帝主动卷起一截袖子将手放在脉案上,总觉得周满表现得过于高兴,忍不住问道:“这是有什么喜事?” 满宝摇头。 皇帝就问:“那你高兴什么?” 满宝就收敛了表情道:“没有,陛下,我还在心疼和忧心您生病呢,怎么会高兴呢?” 皇帝就看着她的脸没说话,哪怕她自认自己收敛了表情,但在皇帝眼里,这个年纪的孩子能藏得住什么心事呀? 他平时也就是不想留意,这一留意,皇帝就看到她眉眼间掩饰不住的高兴。 古忠端了茶上来,笑问:“莫非周太医是得见帝颜高兴的?” 满宝立即连连点头,“对,对,我就是看见陛下高兴的。” ※※※※※※※※※※※※※※※※※※※※ 作家的话 拉肚子拉到神情恍惚,差点来了一句明天见 下午四点见吧 ☆.第1760章 举荐 皇帝:…… 他嗔怪的瞪了古忠一眼,倒没怎么在意他给她找借口。 他干脆放松了靠在靠枕上,问道:“说吧,看到朕高兴什么?” 满宝觉得事儿还没做不好开口,于是道:“陛下,我先给您看病吧。” 她这样矜持和遮掩,皇帝倒是越发感兴趣起来了。 满宝给他把脉,又问了他一些问题,知道他多半是早上起床时冷到了,这种小病不难治,吃吃药,发发汗,再忌口两天就行。 满宝服务特别周到,还拿出针袋要给他扎一扎针,大约知道他总是伏案,所以脖子不太舒服,在扎完了治疗风寒的针灸后,她还贴心的给他扎了一下后脖子,让他一下放松了不少。 皇帝更觉得周满有事儿了。 皇帝扭了扭脖子,觉得的确轻松了不少,于是心情也好起来,更有闲心和周满说说话了,他愉悦的道:“说吧,何事?” 满宝就正襟危坐,将双手都收在了膝上,肃然的道:“陛下,我和您举荐一个人才吧。” 皇帝以为她说的是什么民间大夫,点头,威严的问道:“什么人,他有什么本事?” 满宝也严肃认真的道:“他有管仲之才,您不用他亏大了。” 皇帝:…… 他忍不住歪头仔细打量周满,疑惑问道:“是管仲不是扁鹊华佗之类的?” “杨学兄他哪有扁鹊华佗之能?”满宝跟着跑偏了一下,很快回神,连忙道:“我举荐的是杨和书呀。” 皇帝:“……杨和书现就在朝为官,还用得着你举荐吗?” 满宝就叹息道:“可他现在不是就要离开京城外放了吗?好多人都说他是被杨氏连累,以后他恐怕前程未卜。” 满宝坐在凳子上和皇帝说心里话,“杨学兄真的很厉害,他是我见过的所有官员中最厉害的了,比魏大人还厉害。” 皇帝不服气了,虽然他各种看不惯魏知,却不认为杨和书比魏知厉害,“你这是看脸下的结论?” 满宝见皇帝怀疑她,立即收正表情道:“谁说的?我以前见的人少,可不知道他在外头这么好看的。” 皇帝总觉得这话有毛病,在心里过了两遍才反应过来,“你见的人少时不觉得他好看,见的人多了才觉得他好看?这是什么说法?” 满宝道:“因为我和白善长得也不差呀。” 她理直气壮的道:“从小我和白善就是我们那一片最聪明,最好看也最白的人,好多人家成婚都喜欢请我们去做滚床童子的。那时候先生就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头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好看的人还多着呢。让我们不得自负。” 满宝叹息道:“后来我们见到杨学兄,就觉得他长得不比我们差,多见几次面,说的话多了,才发现他也不比我们笨。当时我们还想,外面不知道还有多少厉害的人呢,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原来杨学兄在外面就是顶厉害的那一拨人了。” 皇帝:…… 他总觉得心塞塞的,奈何她说的又是谦逊的话,让他想找话驳回去都不行。 皇帝张着嘴半天,第一次发现他竟然除了在面对魏知时,面对别人竟然也能无话可说。 皇帝不捧场,气氛一下凝滞起来,一大一小无辜的对视,一时都没说话。 满宝迟疑着问,“陛下,你是要迁怒杨学兄吗?我能不能给他求个情?” 皇帝总算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问道:“你见到他的时候几岁了?” 满宝想了想后道:“大约七八岁吧。” 皇帝心里舒服了,这是年纪还小,不知道思慕。他懒得跟一个孩子谈论这个,于是挥手应道:“行吧,朕知道了,他是朕的臣子,只要有才,朕肯定会用的,用不着你再跑来举荐一次。” 满宝有些怀疑的看了皇帝一眼,再次强调道:“杨学兄很厉害的,他又爱民,将来必成国之栋梁,您不用他,损失的不仅是您,还是整个大晋呢。” 皇帝再次疑问:“真不是看脸?” 满宝:“我是那样的人吗?” 皇帝就摸着下巴想,那看来杨和书比他想的更厉害,魅力无限呀。 满宝已经絮絮叨叨起来,“……他很早前就说了,他的愿望就是天下百姓无饥馑,每一人都能安居乐业,陛下,说真的,满朝文武之中,真正有几人抱着这样的思想在当官呢?” “大家更是想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满宝叹息一声道:“不瞒陛下说,其实我当官儿,一半是因为太医署,要不是娘娘跟我说将来要在各地建造医署,我才不想当官儿呢,还有一半就是为了让我爹娘高兴了。” 皇帝:…… 他点头道:“你这原因也很好。” 满宝摇头,“比起杨学兄来可差远了,唉,我后来还沉迷于职田,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皇帝就想了想后对她道:“杨和书嘛,朕记下了,吏部那边已经定了让他外放,他只要做得好,将来多的是升迁机会。” 他道:“他既然心在民生上,那更该多外放几年,不然总留在京中,历练不足,就是有心也无力。” 满宝一听,眼睛大亮,“所以您也认可了他的才华了吗?” 皇帝点头,“认可了,认可了,你快给朕下个方子就回去吧,时辰也不早,该用午食了。” 他怕她再不走,他真的会当面乐出来。 满宝还是第一次被赶,却毫不在意,高兴的冲皇帝行礼后便出去写方子。 古忠很快拿了方子进来给皇帝看,看过后才派人和周满一起去太医院抓药。 满宝还得回去入案呢。 她高高兴兴地来,又高高兴兴地走,连皇帝都感受到了她的开心,他忍不住问古忠,“她会不会老早就等着见朕,所以这会儿见着了才那么高兴?” 古忠笑道:“周太医年纪还小,还不太掩饰心事。” “不会掩饰才好呢,像你们似的,朕都不想看你们的脸。” 古忠只能笑着认罪。 皇帝则若有所思起来,“所以你说她会不会一早盼着朕生病呢?” 古忠一愣,不敢笑了。 皇帝也就这么一想,很快就丢过此事不管了。 他起身道:“走吧,去皇后那里用午食。”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761章 主意 皇帝在皇后哪里吃饭,内侍也熬了药送来。 皇帝很听话的一口喝光,放下碗还摸了一块糖吃。吃了药就想起周满,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和皇后提了一下周满推举杨和书时说的话,乐道:“难怪她能和大郎合得来,也忒的自恋了,夸杨和书就夸杨和书,非得要连自己和白善一起夸。” 皇后也笑起来。 “不过,她倒是有赤子之心,不掩盖自己当官的目的,”皇帝微微收了笑,摇头道:“她觉得自己比不上杨和书,我却觉得她比杨和书不差多少。她是没说什么愿万民安泰之类的话,但她想在各地建造医署就是仁心。” 虽然皇帝一开始觉得她和白善等人有些异想天开,要不是皇后执意要办,他最后也不会那么心动。 但不管要做的事有多异想天开,他们做事的本心的确是仁心。 “还有孝心,”皇帝笑了笑道:“她能直言她当这个官一半是想让父母高兴,朕很欣慰。” 皇后想了一下后问:“我听说近来户部查抄回来不少东西,各家现在都有些憋气呢。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恼羞成怒,反倒牵扯到周满身上来。” 皇帝皱眉想了想后道:“之前不是吩咐殷礼和唐鹤把她摘出去了吗?” 皇后就笑道:“各家也不是傻子,你说摘出去了,他们就真的看不见周满了。” 皇帝就盘腿坐在榻上,问道:“那梓童说怎么办?” 皇后道:“冬至快到了,正好今年有些特殊,好多家的老夫人都打算进京过年,我想着在冬至前召见各家命妇,到时候让周满带着她那几个女弟子给大家请平安脉。” 她道:“这些老夫人年轻时候都经过战乱,身上多少有些旧疾,让周满给她们看看,缓解缓解,也是朝廷的一个恩典,一举两得岂不美?” 往前三四十年,各地都在叛乱,就算是世家豪门家的夫人小姐,那也不少奔波。 当时医药不比现在,所以大家身上都带些病痛。 就是皇后,不也是年轻时候怀着身孕还四处奔波,又担惊受怕这才落下这么多毛病的吗? 皇帝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 这也算围魏救赵了。 皇后见他答应了,便笑道:“那我给周满和各家夫人下诏了。” “下吧,下吧,”皇帝笑道:“你是国母,这些事儿自然是你做主了。” 皇后便笑了笑。 “对了,既然要见各家命妇,那就让她们多带些女孩儿进宫来玩儿,也该给老五相看相看了。”皇帝道:“本来我是觉着卢家的闺女也不错,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换一家结亲的好。” 皇后就知道,他是因杨氏的事儿。 她叹息了一声问,“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皇帝就沉思起来,“老五活泼好玩儿,给他找个温顺懂事的吧,身份也不用太高,女孩子嘛,性格好,教养不出错就行,不过能多读几本书是最好的。” 皇帝道:“你看周满就很识大体,为何?不就是因为从小读书吗?连孔祭酒都在我跟前夸过她,说她有儒家之风。” 皇后笑起来,她也觉得女孩子多读写书好,于是她心里有数了,打算回头找来杨贵妃好好的给五皇子寻摸寻摸。 想到杨贵妃,皇后就对皇帝道:“下午你批完了折子就去杨贵妃那里吃个饭吧。” 她道:“杨溶的事儿出来之后她一直不安,你去安抚安抚她,别让她吓出病来。” 皇帝就不太高兴的道:“朕又没问她的罪,她有什么可吓的?她上次带着老五来求情,朕都没骂她,只是让她禁足而已。” 皇后温声道:“她素来胆小,年纪又还小,禁足就已经够让她惊吓的了。这会儿杨溶判决也下来了,你何苦再做恶人?” 之前她不劝,是因为判决没下来,她担心皇帝过去了会影响大理寺判决。 但这会儿判决已下,再吓那对母子有什么意思呢? 皇帝就嘀咕道:“她都快能当祖母了,还小呢?” 皇后就横了他一眼,问道:“你到底去不去?你要是不去,我今晚就下旨让她来太极殿吃饭。” “行行行,朕去,朕去还不行吗?” 满宝在太医院将皇帝的脉案入档,让刘太医给她签了一个字后就高高兴兴地拎着药箱跑回崇文馆吃饭去了。 刘太医目送她跑远,摇了摇头道:“皇帝生病她到底高兴什么?” 郑太医今天下午在太医署有课,打算吃了饭就去太医署,于是问刘太医,“要不要一起走?” 刘太医今天下午课少,临近下学才有一节,因此道:“你先去吧,我还得把今日送来的药材检查过后入药房。” 郑太医便应下了。 这时候他们就会很羡慕周满,因为她不用干这些杂事。 都要去太医署上课,都要修撰医书,也都要奉命给皇亲国戚们看病,但她就是比他们多出一些时间来,就是因为她少了太医院的这些杂事。 满宝高高兴兴的回了崇文馆用饭,她下午太医署也有课,不过她并不急着出门,所以吃过饭还去小睡了一下,算准了时间出宫,正好在上课之前到达太医署。 这个掐时间的本事比太医署里所有太医都准,准到连萧院正都忍不住侧目。 满宝找出一卷画,打开后就挂在墙上,顺直了给大家看,“这是经脉图,今儿起,我们就开始看图认经脉穴位了。” 体疗科甲一班的学生们目瞪口呆,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有了些基础,但依旧觉得周满这个速度太快了。 满宝并不觉得,她可是才学医的时候,莫老师就教她认经脉穴位了,然后她才找顺穴位,他就送她一具拟人模特让她随便扎。 当然了,她是不可能送学生们一具拟人模特的,他们只能在自己身上和同窗们身上试着找穴位,甚至之后还会在彼此的身上扎针。 所以为了让他们将来彼此间少些痛苦和纷争,她决定基础要好好的打,以减少他们将来出现扎错穴位这样的事儿。 完全杜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她在拟人模特上扎的时候可是扎错过不少次,后来在白善他们身上试的时候还扎出过血呢。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762章 值守(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1) 满宝见他们还在发呆,就点了点桌子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拿出纸笔来,我们今儿就先从左臂的经脉和穴位学起……” 大家,包括周立如都拿出了纸笔,不是谁都有绘画的功底的,满宝也不介意,先现场教他们怎样在左臂上找到各种穴位,并大致讲解了一下这些经脉和穴位的作用,然后才开始教他们怎样画出一只手来,再在手上点出穴位和画出经脉。 嗯,很是参差不齐,就是周立如都把手臂画成了一截树枝似的。 但满宝一点儿也不在意,对此习以为常的道:“画着画着,以后你们就会了,这会儿不用丧气,先在自己身上找出对应的穴位,再从别人的身上找出对应的穴位,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学生忍不住举手问,“先生,这样的经脉穴位图不能给我们人手一张吗?” “不能,”满宝残忍的拒绝了他们,道:“这张图是我画出来的,费的时间可不少,太医院里也只有几幅,都是以前的太医留下来的,你们想要,自己学会了画去,这么多学生,画出这么多图来得需要多少时间?” 画这张图满宝还作弊了呢,本来她一直用的是百科馆内的图,后来莫老师还把专门标注了经脉穴位位置的人形模特给搬到了教学室。 百科馆内的图制作得太过精美,那纸张一看就知道不是这个世界能有的,所以她才自己临摹了一幅。 完全的照着画的,很是作弊。但这幅图是完全可以呈现在人前的,她后期补充这幅画时,萧院正他们还看到了呢。 满宝上完课,将她的宝贝图收了起来,一卷后放进画筒里,直接背了就走。 周立如放下笔就跑出去追,“小姑,我能不能走个后门?” 满宝想了想后点头道:“可以。” 周立如脸上绽放出笑脸,还来不及高兴,满宝就道:“别人画一幅,你画两幅好了,回头我让你师姐教一下你怎么画手臂,她会画花样子,手臂也画得特别好,我上次看她画,发现她脑袋也画得不错。” 周立如:…… 满宝伸手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鼓励她道:“你要在心里想,你一定可以的,然后你就会比平时更有天赋了,相信我没错的。” 满宝转身去找她另外三个弟子去拿功课,等把书篮装了不少后,她这才拎着一起出太医署,坐上荣四的马车回宫去。 她回宫便收到了皇后的旨意,让她准备一下冬至进宫给各位命妇请平安脉。 满宝愣了一下,问道:“那我冬至不放假吗?” 要知道冬至可是大节,只亚于年节的大节日,满宝都和白善他们想好要怎么过这五天假了。 来传话的女官顿了一下后道:“今年的冬至是在二十六,娘娘几乎在二十三那天招命妇进宫,不会耽误周太医与家人团圆的。” 女官顿了顿后道:“不过周太医,便是娘娘无旨,您也要值守太医院吧?” 满宝道:“萧院正不让我值守。” 女官听了便回去禀报皇后。 皇后想了想后道:“周满年纪还小,萧院正体恤,不值守便不值守吧。” 女官劝诫道:“娘娘,周满是宫中唯一的女太医,她在宫中本就是为了方便宫中的妃嫔和公主,平日还罢,她一直住在崇文馆中,要宣她不难,平时她旬休不值守没什么,可像这样的大节日,她不该不轮值守。” “臣听闻上次中秋萧院正想找她就找不到她,便是因为她不仅不在宫中,还无上报便出京,陛下和娘娘喜爱她,她也该守规矩……” 皇后见她拿出宫中的规矩来,便笑了笑道:“既如此,本宫让尚姑姑和太医院说一声,将周满节日值守的事儿安排上便是。” 于是隔天满宝去给皇帝复诊完回到太医院入档脉案时就从萧院正那里听到了这一坏消息。 她看着有些幸灾乐祸的萧院正不可置信的问:“你不是说我年纪小,可以不值守的吗?” 萧院正尽量收敛自己脸上的喜色,和她道:“不错,可是皇后娘娘说了,这是宫中的规矩,平日你不值守也就算了,像冬至、年节这样的大节,放的假太长,你不值守说不过去,宫中和朝中的人要有意见的。” 满宝就皱起眉头,压低了声音问,“是不是背地里有人要对付我?” 萧院正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也压低了声音道:“这只是小事儿,我们一切照着规矩来就行,你放心,徐雨之后,现在宫里没人敢再伸手害人。” 至少短期内不会。 “所以,我们得把规矩守好,别让人找出错处来。”萧院正恢复了往常说话的声调,“不过呢,念着你年纪小,你放心,给你安排的值守时间都靠前或靠后,不会把你的假期分开来的。” 见满宝苦着脸,他便笑盈盈的安慰她道:“你就放心吧,也就遇上这样长的假期才可能轮到你值守,像一般只放两三日的假都轮不上你。” 满宝心情好了些,然后开始说好话,“萧院正,我现在是因为还小,不能熬夜,你等我再长大,再长高一点儿,以后值守你可以多安排我,到时候换你们歇着。” 萧院正就看了一下她的身高,叹息道:“那还有的等呢,我不急。” 满宝:…… 萧院正笑着叮嘱她,“多吃豆子有助于长高,或是多喝些羊奶也不错,你不是自己管职田了吗,在庄子里养上一些羊,每天都有羊奶喝。” 满宝叹息道:“等明儿回家我就让我大嫂给我炖豆子吃。” 萧院正就羡慕道:“明日休沐轮到我值守啊。” 满宝这才想起来叮嘱他,“萧院正,明天您再去给陛下看一看吧,我看他今儿已经断了症状,只是还应该再吃上一天的药才好。” 皇帝的身体就没有小事儿,萧院正应了下来。俩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满宝正要告辞,东宫便来人,“……小皇孙有些发热,太子妃请周太医过去看看。” 萧院正就和她道:“小儿发热,可轻可重,你和刘太医一起去看看吧。”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763章 鼓励 满宝和刘太医一起去东宫里看小皇孙。 他显然是第一次生病,太子妃和整个东宫都很着急,显得忧心忡忡的。 别说他们,刘太医都有些紧张,生怕是小皇孙又被人害了。 但俩人仔细的检查过后,刘太医看了周满一眼,便确定了是正常的生病,小孩子阳气还不足,天气突冷生病是正常的。 刘太医看过小皇孙后便去看喂养小皇孙的奶娘,确定她们身上没什么毛病后就和周满商量着开方。 药是给奶娘吃的,她们吃了以后喂奶,小皇孙就算是能吃着药了。 因为要喂孩子吃药太过困难,剂量也不好把握。 满宝则将手搓热,然后去按了按他的后背,正哭得厉害的小皇孙被按得舒服,渐渐止了哭声。 他睁着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满宝,满宝冲他露出笑容,一手还轻轻的按着他的后背,一手已经抬起点了点他的小鼻子。 然后在他身上有序的按压起来,刘太医看着好奇,上前看了一会儿问道:“这是什么按摩法?” “这是我新学的,小孩子不好扎针,一些小风寒小病痛可用这样的方法。” 刘太医就仔细的看。 满宝也不避他,直接告诉应该按哪里,还让一旁的奶娘记住,要是小皇孙鼻子塞得严重,可以这样按。 鼻子不通是很难受的,而孩子小还不会说话,难受了就只能哭。 太子妃一直站在一旁看,同样听得很认真,等他们按完,宫人也下去熬药了,她就看向满宝,一个劲儿的给她使眼色。 满宝就对刘太医道:“您自己回去,我留在东宫这边?” 刘太医就拿出才写好的脉案让她签字,然后他也当着周满的面签下自己的名字,“我拿回去入档了。” 满宝点头,目送刘太医走远才回身去见太子妃。 太子妃已经抱了安静下来的小皇孙,和满宝道:“我摸着还是有些烫,他真的不用吃药吗?” 满宝安慰他,“等他吃过奶看情况,他现在烧得不是很严重,所以不用吃药,要是下午还不退烧,也不再往上生,那就再等等。” 满宝道:“娘娘放心,我就在崇文馆中,您让下人留意温度,要是有变化就让人去叫我。” 太子妃忧愁的点头,叹息道:“孩子生病,太子也不在京中……” 满宝这会儿已经知道太子和魏知去江南了,因为听说杨溶一家在江南的东西也全被抄了,包括杨氏的一些产业,之前由杨溶经营着的,也被牵连抄没。 她只能安慰太子妃,“孩子八岁之前都要发烧咳嗽的,所以才说孩子难养。” 她道:“这还只是开始呢,等到七八月上他开始长牙,生病会愈加频繁。” 太子妃愣愣的,问道:“那怎么办?” 满宝道:“只能平日把孩子养好些,让他锻炼锻炼,身体强壮些才会少生病。” 她想了想后道:“娘娘有空不如去太极殿里和皇后娘娘说说话,她生养过几次孩子,应该有些经验的。” 主要是她看太子妃过于焦虑,也是被害的次数多了,所以才那么多疑不安。 太子妃沉思着点了点头。 一回神见满宝收了东西要走,太子妃就拉着她的手叮嘱道:“你要常来看看我和鹰奴呀,太子不在,我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 满宝就纠结起来,明儿她要休沐了的。 但看着太子妃期盼的目光,满宝还是点了点头,算了,明儿先过来看过孩子再出宫,后儿也进宫看一看吧。 冬至将至,天气越发的寒冷起来,几乎已经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庄先生已经准备安身静体,这两日给学生上课甚至都不怎么讲《孝经》,而是说起冬至这个节气来。 老周头也带着周大郎一家从庄子上回来了,正大肆购物准备过冬至,连正在倒卖毛货的周四郎和向铭学都从外面回来准备过冬节。 满宝他们休沐出宫,刘老夫人还限制他们出去玩儿,“天气冷呢,过冬至前修身养性,就在家里玩吧。” 甚至都不要求他们的课业了。 连崇文馆里的侍讲们都没给他们布置课业了,因为冬至前后就是要安静休养。 白善和白二郎一下悠闲了下来,不仅他们,同样在上学的周立学等人也没有课业,于是一大早的起来后,大家在园子里逛了逛后就坐着相对发呆。 满宝就比较忙了,她一早便出门进宫去给小皇孙看病了。 他精神好了不少,已经不烧了,这会儿才吃完奶,还不困,于是躺在奶娘的怀里吐泡泡玩儿。 满宝一脸嫌弃的用帕子给他擦了擦脸,问他,“你是不是也知道要过节了,所以安安康康的好?” 小皇孙显然听不懂,慢悠悠的吐了一个泡泡,然后踢了踢腿自己乐呵起来。 奶娘就笑道:“小皇孙喜欢周太医呢,难得看到他这么精神。” 太子妃也笑道:“是啊,昨天傍晚陛下来看他,他也乐,也不知道是怎么选的人。” 满宝掐指一算,“咦”了一声道:“他是不是要满月了?” 太子妃就笑着点头,“明天呢,本想大办一场的,但他生病了,你不是说孩子弱小不能见太多陌生的人,也不要去太陌生的地方吗?所以我就和母后说了,满月自家吃一顿饭就好,等到了百日再大办。” 主要是太子也不在,她心里有点儿发虚,她生产都有人算计,现在孩子还小,谁知道会不会还有人来钻空子? 满宝点头,很赞同她的决定。 俩人围着小皇孙说了一会儿话,满宝又给两个奶娘看过,确定他没什么问题后便出宫去。 第二天再进宫就是十一月二十三,满宝去太医署时专门点了刘医女道:“明日一早你进宫来,我带你去给各位夫人老夫人们请平安脉。” 刘医女应下,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郑辜和郑芍,问道:“师父,那他们呢?” 满宝看了他们一眼后叹气,“他们不行,不然命妇们之前请太医们看多好。唉,偏见不止在于男病人与女大夫,也在于女病人与男大夫呀。” 三徒弟:……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满宝不过是片刻就振作了起来,“这恰好表明了我们的作用,让我们有了用武之地,将来才不至于传着传着就断层了。” “这世上男女一样多,生病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满宝鼓励刘医女,瞥见一旁的郑辜和郑芍,她便连他们一起鼓励,“你们也不要气馁,你们不能给老夫人们看病,可以给皇帝王爷,还有那些老太爷之类的看病嘛。” 郑辜和郑芍:……他们并不气馁好不好?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764章 请脉 今年大晋发生了很多大事,每一件单拎出来都能使得那一年不一样,然而这些事都一起发生在了今年。 先是侯集造反和谋害太子牵扯出了恭王,让一直龙争虎斗的局势被打破,恭王被圈禁在宫中,而太子暂时性取得胜利。 然后是一直多年不孕的太子妃有孕,传闻太子不育的病已经治好。 然后太子妃平安生下孩子,却又因为徐雨牵扯上了各家。如今各家面对皇室都要稍退一步,生怕皇室撕破脸皮。 诚然,皇帝撕破脸皮他也很难战胜各家联盟,但同样的,各家也休想好过。 所以就算偏安一隅,不常到京城来的一些老夫人也忍不住今年过来京城过冬至。 当然,她们都找了很好的理由,来给帝后及太子太子妃贺喜。 不管大家对东宫有什么想法,面上大家都是很和睦的,她们见到皇后时,好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什么太子有子是普天同庆的事儿…… 听说小皇孙特别聪明,一看就是个孝顺孩子…… 虽然聪明和孝顺之间没什么直接关系。 满宝一早便接了刘医女一起到太极殿后殿去,当时正坐在偏殿里喝茶和打盹呢。 她今天起得有点儿早。 听到正殿传来的热闹声音,满宝就掀起眼皮往外看了看,见没人来叫她,就继续盘腿坐在铺了褥子的大椅子上闭目养神。 刘医女正襟危坐的坐在一旁,紧张好了一会儿,一回头见师父似乎睡着了,便半响无言。 满宝时不时的睁开一条缝看向外面,看到徒弟看她,她就道:“你起的比我还早,还是眯一眯吧,听说今儿来的人多呢。” 刘医女道:“师父,我不累,要不我检查一下东西?” 满宝就看了一下她带来的药箱,干脆放下腿穿好鞋子,“你把药箱拿过来我看看,你带了多少套针?” 刘医女道:“听您的吩咐和太医署申请了十套。” 满宝点头,“回头用过的针要煮过再送回太医署。” 她们这里检查完没什么问题,便又继续坐在偏殿里等了好一会儿才被叫过去。 皇后也和她们寒暄完了,正说起最近新开起来的太医署,因为在座的老夫人和夫人大多都给太医署里放了一个人,所以是知道这件事的。 皇后就道:“陛下和太后娘娘念老夫人们辛劳,多年来替国臣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身上病痛不少,所以今日特命周太医和她徒弟刘医女来给大家看看。” 在场的,除了高密公主、崔老夫人和另外几家老夫人没见过周满外,其他人都见过她,甚至请她看过病,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微微躬身感谢了一番太后和帝后。 崔老夫人却早听人说起过这位周太医,所以周满领着刘医女进殿时目光便不由看过去。 满宝和刘医女放下药箱,先向上和皇后行礼问安,这才冲着殿里坐着的老夫人和夫人们团团行礼问安。 巧的是,杨侯夫人也在。 即便是杨氏如今被牵连,需要低调过日,她也是杨氏的宗妇,是侯夫人,因此皇后召见各家命妇,她也在其中的。 她看到周满便垂下了眼眸,没打算让她看诊。 皇后免了周满的礼,笑道:“周太医,你给诸位夫人请请脉。” 满宝应下,便看向诸位夫人,见大家都不应声,便打算从前面看到后面。 高密公主看了皇后一眼后主动开口道:“周太医先来给我看看?” 满宝笑着应下,带着刘医女上前给高密公主请脉。 大庭广众之下,当然不可能说很私密的病情,满宝也识趣,说的多是一些普通的病症以及平时的注意事项。 比如,“公主是不时夜里难以入眠?平时还有些口干舌燥,觉得喝多少水都不够?” 高密公主觉得很稀奇,连连点头,然后满宝就会给她一些注意事项,要是不需要更衣,只需要在手脚或头部、脖子一类可以显露的地方扎针,她就给她扎几针。 这些老夫人年纪比皇后还要大许多,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身上的毛病自然不少。 便是不提妇科一类的病,单独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就不少。 反正今天是请的平安脉,看的多仔细却没有,只是捡一些平常的病症提一提,然后扎一些针,若是发现别的要紧病症,满宝秉持着给病人保密的原则,也就会暗示一二,让对方出去后可以再找大夫看一看。 当然,她们要是来请她也是可以的。 满宝带着刘医女从上往下看,病症一说一个准儿,且又细心周到,就算一开始有些轻慢的崔老夫人都忍不住郑重的看了周满一眼。 皇后低头喝茶,对此很满意。 机会她给周满了,但也要她把握住了才好。 不少老夫人对周满印象好起来,卢老夫人更是拉着她的手笑道:“等你哪日出宫去,有空了上我家坐坐,我大孙媳妇也有孕了,我想着让你给她看一看。” 皇后就笑道:“卢老夫人这是第二个重孙吧?” 卢老夫人就笑眯眯的点头,“是啊,第一个是重孙女,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生个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