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重孙子。” 皇后笑道:“先开花后结果,前头开的花越多,后头结的果才会越多。” “是这个理,要是个重孙女,她们姐妹两个正好作伴儿了。” 满宝也笑眯眯的应下了,然后去给下一位老夫人请脉。 刘医女一直留意着时间,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去给时间到了的夫人拔针,或是去转针。 师徒两人配合,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命妇们不少,但依旧在午正前都看完了。 皇后很满意,颔首让周满退了下去。 崔老夫人便笑道:“也不知道太医署养出来的女医将来是否有周太医这份本事。” 皇后就笑道:“她们也都是周太医和太医院里的其他太医教的,本宫想,其中肯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而走出正殿的满宝呼出了一口气后道:“看病还是喜欢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看,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好多问题都不能问。” 刘医女问:“师父,我看你给崔老夫人诊脉的时间比较长,她有什么问题吗?” 满宝就压低了声音道:“我不太敢确定,我觉得她身上有淤肿未消,脉象上有些不好,可惜她今日敷了粉,脸色看不太出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765章 值守 不过当着人前,满宝不好多问。但她已经暗示过对方,让她再找大夫看一看了。 她觉得那些命妇就没有简单的,在她们面前她都跟小孩儿差不多,因此不觉她们没听懂。 她自觉已经尽到了义务,因此高兴的领着刘医女到宫门,和她道:“你再回去上半天课吧,明儿就放冬节假了。” 刘医女应下,行礼后退下。 满宝回崇文馆,可惜明天她轮值,还不能出宫。 这还是满宝第一次在太医院值守。 为了方便人叫,她还得带上自己的铺盖去太医院里睡一晚上,没办法,虽然太医院里有现成的,但她不想用萧院正他们用过的。 萧院正也体谅她是女孩子,叫人单独给她收拾出一个小房间来。 正巧,刘太医和她排在了一个晚上。 一入夜,宫中各处熄了不少灯,太医院也只亮了两盏灯,医助们将东西都归拢好,然后就端来火盆坐在太医院的办公所里说话。 刘太医不知打哪儿摸出来一小袋黄豆,抓了一小把放在炉子边上,烤了一会儿后便请目瞪口呆的满宝一起吃。 满宝还是第一次参加他们这样的值夜会,很是新奇的挑了两颗黄豆吃,然后颔首道:“跟我大嫂炒的豆子差不多。” 刘太医笑眯眯的道:“郑太医牙口好,你要是碰上和他一起值班,他会拿肉干来烤。” 满宝就思索起来,“那我下次是不是也得准备些值夜的东西?” 刘太医便乐呵道:“你一年才值守几次?用不着。” 也就放长假的时候她才要值守,一是预防宫中有需要她的急症,二也是堵了其他人的嘴。 他笑道:“你年纪还小,不用跟我们熬着,一会儿吃了东西再歇一下就睡觉去吧。” “那刘太医您呢?” 刘太医笑道:“我再守两个时辰,没事儿也睡觉去了,还有医助们呢,宫里要是有病人,他们会去叫我们的。” 一旁的医助们也连忙表示他们会分开值守,不会漏掉一点儿动静的。 大家都是值守惯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自不会渎职。 满宝点了点头,便和他们围着火炉吃豆子,顺便说说话。 刘太医主要说起太医署里的学生,“里头有几个学生实在是不错,都已经在外头学过不少,大可以另外成班,再教个两三年就能出师了。” 他道:“我和萧院正想着,不好耽误他们太长时间,所以想各自带一个在身边教导,这样出师速度快些,明后年他们也能帮得上忙。” 满宝眼珠子一转,就推荐她徒弟,“刘太医,您看我家郑辜和郑芍怎么样?” 刘太医:…… 他们想把人带在身边教导就是打着收徒的意思,就是那种磕头敬茶入门的收徒,你把自个的徒弟介绍给他们是什么意思? 刘太医干脆点评了一下道:“郑辜的确不错,放在外面大可以出师了,郑芍嘛,还得再学几年。” 却没说收人的话。 满宝怀疑的看着他,刘太医就抬起眼眸瞥了她一眼,满宝一下就领悟了,“你们是要在太医署里收徒吗?” 刘太医轻咳一声道:“我也没什么徒弟,这不是遇见良才舍不得吗?” 他们其实都没想着从外面收徒的,毕竟各人自家的子侄也不少,太医院里的事儿不少,再教导家中子侄就很费心力了。 可看周满收了四个弟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女且不说,剩下的两个,一个郑芍资质差一些,但郑辜和三娘进步都很大。 郑辜且不说,刘三娘可是他的亲孙女,他看着她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而现在,她已经能够出入豪门世家的后宅看病,被人尊称一声刘大夫,但他儿子,她的伯父在外的声名都还差一些。 周满带着济世堂的快速发展到底还是让他们心里有了紧迫感,所以他们也急需一些杰出的弟子。 满宝倒没觉得有什么,还赞同的点了点头,“行吧,那郑辜他们只能我自己来带了。” 刘太医松了一口气,满宝则叹气,“我时间不够用啊。” 刘太医就笑,“你现在就嚷着时间不够用了,等地方医署开起来,只会更忙。” 说到这里刘太医便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问,“我听说杨大人要外放了,是真的吗?” 这方面的消息,太医院到底比朝堂上的大臣们慢一点儿。 满宝点头,“已经有八分准了吧。” 刘太医就叹息,“也不知接手的是哪位大人,太医署刚开,可不敢断了资金,不然要前功尽弃的。” 前朝的太医署为什么开了没几年就渐渐没了? 还不是因为没钱? 末帝打仗要钱,户部直接就断了太医署的供给,后来太医署节衣缩食又坚持了两年,最后还是把学生放归,太医署就名存实亡了。 这也是当初周满说要开太医署,萧院正和刘太医最担心的原因之一。 何况她折子写的可不止是太医署,还要广开地方医署,花费只会比前朝更甚。 满宝闻言也忧心了一下下,也不知道杨学兄给的那些东西能不能让他们从户部那里抠出钱来。 不过钱财一事儿嘛,船到桥头自然直,满宝很想得开。 于是她安慰刘太医,“没事儿,上头还有皇帝皇后和太子呢,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建造太医署和医署已经费了这么多钱,陛下要是半途而废,岂不是前功尽弃?” 她笃定的道:“我不信他想到前头的钱都白花了不心疼。他只要心疼前面的钱就会继续往下投,这就跟赌钱一样儿的。” 刘太医:…… 一旁的医助们也听得目瞪口呆,然后默默地低下头,只当刚才什么都没听见。 俩人围着火炉说了好些闲话,医助们也津津有味的听了好多“机密”,然后满宝的生物钟时间到了,忍不住打哈欠。 刘太医看了一下时间,便对她道:“你去洗漱睡觉吧,我再坐会儿。” 满宝问,“夜里出诊的几率大吗?” 刘太医想了想后道:“三个晚上总有一个晚上会叫人,我觉着今天晚上应该会平安无事,主要是这两日就三位娘娘有些不舒服,白天都去看过开方了。” 所以对宫里的病人他们都是心中有数的。 满宝便点了点头,放心的睡觉去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今晚看电影 ☆.第1766章 咳血 “周太医,周太医……” 满宝唰的一下睁开眼睛,从床上惊醒,她抬眼望着眼前黑乎乎且又陌生的地方,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是在太医院里。 满宝听到敲门声还在继续,连忙掀起被子起身,随手扯了一件外衣披上便去开门。 敲门的医助只看了一眼就低下头去,快速道:“周太医,太后宫中来叫人,刘太医请您一起出诊。” 满宝应了一声,将门关上,她挠了挠脑袋,这才转身去穿衣服。 她抽空看了一眼系统的时间,发现已经凌晨两点多,丑正过,天哪,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候。 满宝随便拢了一下头发,便取了架子上的斗篷披上,自觉足够暖和了才提着药箱出门。 刘太医也是才起身,不过他已经准备好了,除了自己的药箱,还带上了应急的药。 太后宫里的内侍正站在门边,看到周满也到了,连忙提着灯笼给他们照路。 满宝问:“什么病?” 内侍没说话,刘太医道:“咳嗽,见血了。” 满宝惊讶,“太后之前病了吗?” 刘太医道:“一直是萧院正看的,每日都在吃药,没想到今夜会咳血。” 咳血不是什么好征兆。 满宝也知道,脚步更加快了些。 俩人到太后宫中时,宫殿内外已经点亮了不少灯,俩人在门口那里跺了跺脚,等身上寒气消了一点儿才进去。 满宝还把斗篷解了交给宫女。 太后脸色苍白的躺在被子里,时不时的咳嗽一声,满宝听着都揪心,她好像要把心肺咳出来一样。 俩人行礼后刘太医先上前问诊,半响后将位置让给周满,然后退到一旁问伺候太后的宫女,“娘娘是什么时候咳起来的?” 满宝摸了摸太后的脉象,心内微微叹息了一声,再一看她的脸色,不多久便和刘太医一起去看帕子上的血迹。 俩人对视一眼,都轻声劝慰太后两句,然后退出去讨论病情。 刘太医道:“药石很难立时起效,针灸上……” 满宝道:“倒是可以缓解一二。” 刘太医点头,便伸手提笔开方,一连开了三个方子和周满商量,“你觉得哪个好。” 满宝看了看后点了一张,“这个改用柴胡吧,温和些。” 刘太医思索片刻后点头,“也好,你打算用什么针法?” 满宝提了一下,因为要入档,她干脆将针法也写了下来,俩人商量一下,确认无误后由刘太医记录入档,满宝则拿着针袋进去行针。 太后咳得很厉害,就是因为如此难以入睡,又咳出血来才临时叫的太医。 满宝入内后便宫女们便放下重重幔帐,大宫女开始帮着太后除去衣服,太后不太舒服的趴着行针。 一开始太后还是没忍住咳嗽,但满宝扎了几针后太后的气就顺了许多,肺部呼哧呼哧的声音少了一些。 不仅太后,就是太后宫里伺候的宫女内侍没也第一次感受到宫里有女医的好处。 针灸的确是即时有用的医术,要是以前,没有太医敢对太后用,太后也不会容许太医冒犯自己的身体。 可现在有女医就不一样了。 太后咳得不是那么严重了,宫里着急忙慌,累得团团转的宫女内侍们也稍稍放下心来。 满宝行针才到一半皇帝和皇后就到了。 夫妻俩都是临时被叫醒的。 皇帝留在外面问刘太医病情,皇后则轻手轻脚进来,见周满正在扎针,便抬手止住了要行礼的宫人,没叫人打搅她。 满宝行完一套针法,将针拔了以后对还有些难受的太后道:“娘娘转个身,我再给您行另一套针。” 太后被宫女扶着要起身,结果身子有些不便,差点摔回床上。 皇后疾步上前和宫女一起将太后翻了一个面,满宝这才看到皇后,连忙要行礼。 皇后扶着太后躺在床上,这才道:“不必多礼,快医治太后娘娘吧。” 满宝应了一声,捏针再次给太后扎针。 这次扎的是面前,太后亲眼看到那长长的针尖扎进去,心肝还是颤了颤的,她抬眼看了周满一眼。 扭头去和皇后说话,“皇帝呢?” “陛下在外面,母后要见陛下吗?” 太后就叹气道:“天冷,他身子也不是很好,跑出来做什么?” 满宝一边扎针一边想,和太后比起来,皇帝称得上伟岸了,他哪儿身体不好了? 皇后都比他体弱。 但太后不这么想,她道:“夜里寒气重,他身上有旧伤,这会儿不爱重自身,回头又要犯疼了。这儿有太医呢,我自觉也好多了,你和皇帝回去歇着吧。“ 皇后却道:“母后宽心,殿里点了火盆,宫人会伺候好陛下的,倒是您,陛下听说您病了,一刻都坐不住,您要是赶他回去,只怕他心中不安,更不好了。” 太后就皱紧了眉头,半响后叹息一声道:“那就算了,让人把旁边的暖房收拾出来,让他在里头躺一躺,冬节要祭祀,他有的忙呢,别累着了。” 皇后应了下来,然后看了宫女一眼,宫女便领命出去传话。 太后和皇后没话说了,一转头见周满又捻了一根更长的针扎在她身上,太后心肝又颤了颤,只能继续移开目光,找话和周满说话,“太子妃和小皇孙身子好吧?” 周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话是问她,连忙点头道:“挺好的。” 太后就叹息,“哀家只见过小皇孙一次呢。” 小皇孙还小,外面又冷,别说东宫,就连太子妃的正院都没出过,太后只在洗三过后见过孩子一面,还是她亲自去看的。 满宝虽然跟太后不太熟,但在说话上素来自来熟,于是一边扎针一边道:“没事儿,等娘娘身子好了就去见呗。” 太后就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皇后已经嗔怪道:“傻孩子,太后是长辈,小皇孙怎么能让太后去见呢?母后,等您好了,我让太子妃把孩子抱来给您看一看。” 太后心动了一下便摇头道:“算了,我这儿一直吃着药呢,小心过了病气给他,外头也冷,他年纪太小,不好挪动,让太子妃带着吧。” 一旁的嬷嬷凑趣道:“小皇孙翻过年就两岁了,说不定也想曾祖母呢。” 满宝捻针的手忍不住一顿,惊讶的抬头看着嬷嬷。 才满月零一天的小皇孙睡梦中踢了踢腿,完全不知道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两岁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767章 病情 这话皇后都不太好接。 满宝落针,捻了捻后去动别的针,生怕太后真的让太子妃抱着小皇孙过来看。 现在天气是真冷,就算不算太后身上的病气,此时太子妃和小皇孙也不宜出门。 从东宫到这里可不近。 于是满宝道:“我也很喜欢算虚岁,我现在都十六了,但其实才过了十四周岁的生日,听着就比别人大。” 眼神向上,不乐意看周满扎针的太后都忍不住瞟了她一眼,淡淡的道:“虚的毕竟是虚的,翻过年小皇孙也不过才两个多月,还没满百日呢。” 皇后微微松了一口气,笑着应了一声“是”,然后道:“不过孩子长得快,眨眼间就长大了,等小皇孙周岁,陛下还想让他沾一沾您的福气,到时候在母后宫中抓周。” 太后就露出笑容来,应道:“这个好,孩子是长得快,别看他现在才满月,眨眼间就该周岁了,抓周的东西也得准备起来。” 皇后应是。 一旁的站立的嬷嬷识趣的不再插嘴。 满宝捻着针,太后竟然许久都不咳了。 她算着时间拔针,皇后和宫女立即将衣服给太后穿好披上。正好他们开的药也熬好了。 太后吃了药,又坐着说了一会儿话便有些犯困。应该是安神的药起了效用。 满宝和皇后便退了出去,宫女熄了两盏灯,幔帐里昏暗了许多,太后的呼吸也开始绵长起来。 皇帝一直守在外面,并没有去休息,看到皇后和周满出来便起身问道:“如何了?” 皇后轻声安抚道:“母后已经睡下了。” 咳嗽最难做的就是入眠了。 皇帝松了一口气,看向周满,“太后的病何时能治好?” 满宝闻言惊讶的看向刘太医,刘太医悄悄的抬头看了她一眼,很轻微的摇了摇头。 满宝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要告诉皇帝,还是他什么都没说? 哎呀,她和刘太医默契不足呀。 皇帝见她瞪着眼看刘太医,他便瞪着眼看她,“朕问你话,你看刘太医干什么?” 满宝便收回了目光,决定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她斟酌了一下,还是压低了声音道:“陛下,太后娘娘的病不太好治……” 皇帝脸色难看起来。 满宝轻声道:“娘娘年纪大了,这是久病成痨,所以……” 刘太医忍不住清了清嗓子,接过周满的话道:“陛下,太后娘娘已年过古稀,放眼大晋,能有如此寿数的人已不多。娘娘的病还是以静养为主,不动怒气,少悲喜,再加以针灸药物,总有好转之时。” 怎么可能会好转,太后的脉象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满宝心中腹诽,不过嘴上却什么都没说。 皇帝却心想,只说好转,却不说痊愈,也就是说太后不能痊愈了。 皇帝皱着眉头,心中有些伤怀,一时没说话,不过听刘太医说话的确好受多了。 虽然这意思之前刘太医已经表述过,现在不过换了个说辞而已,但皇帝依旧想问一问周满。 毕竟,之前大家也都说殷或是强弩之末,恐怕活不过这两年,结果他现在不也越活越好吗? 见周满低头站在一旁,他便知道她也认同刘太医的诊断了。 皇帝叹息一声,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 皇后便让人小心伺候着太后,然后拿着皇帝的斗篷去追他。 满宝看着这对至尊夫妻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声和刘太医道:“好少看到陛下这样。” 刘太医就瞥了她一眼,人家娘病重都快要死了,还不准人家发一下龙威吗? 刘太医和满宝并不能立刻就回太医院去,而是在偏殿里围在火炉边上打盹等候,等太后睡熟,确定她不会再发病后才离开。 等他们可以走时都已经快卯时了。 天色依旧昏暗,他们谢绝了太后宫中的内侍相送,自己提了一盏灯笼提着药箱往太医院走。 因为还没到各院门开锁的时候,他们过每一道门都要等一下,检查过身份令牌才能过。 走在狭长的甬道里,满宝伸手拢了拢披风,整个脑袋缩在毛茸茸的帽子里,即便是走路,也困得都快要睡着了。 刘太医也有些犯困,因为怕路上有冰块,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很稳,甬道里没人,因此他道:“以后啊,遇着治不好的病人就让家属听天命吧。” 满宝道:“可我看陛下就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她小声道:“我一直以为皇帝和太后的关系不太好呢。” “是不太和睦,可母子间哪有隔夜仇的,”刘太医道:“再恼再怒,这会儿人也要死了,剩下的自然是好的了,我们做大夫的,可不能做疏间亲的事儿。” “我知道,疏不间亲嘛,我也从来不在皇帝面前说太后的坏话。” 刘太医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问起他们的专业,“你觉着,配以针灸,太后的病可能熬过开春?” 满宝想了想后道:“得看天气吧,要是天公作美,或许病情会稍减些,过了春,那到下一年的冬天就容易了。” 刘太医也点头,“是啊,冬日难熬啊。” 生死有时候也看季节和气候的,冬天为什么丧事多?就是因为天气寒冷,身体活性也跟着减弱,很多老人就是这样弱着弱着就熬不过去了。 刘太医掐了掐手指算时间,道:“还有三个月,过了这三个月就好了。” 说完了专业问题,刘太医就开始说起家事,他含糊的问道:“你说我是不是要给三娘定一门亲事啊,她年纪也不小了……” 不然国丧,作为太医的家属,她至少有三个月或是半年不能定亲。 满宝不太乐意,“她还在读书呢,等读完了书还得进太医院,她成亲以后还能进太医院吗?” 刘太医:“……你要这么算,我估摸她这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 他道:“周太医,你可不能这么害我们刘家。” “那你也不能害我和皇后娘娘,更不能害三娘,”满宝道:“她可是皇后托我培养出来的,你先说你给她许的人家会允许她婚后进宫当官儿吗?” 刘太医…:…… 刘太医他不肯定呀。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1768章 嘿嘿嘿 这个时代,师同父,虽然刘太医要执意给孙女定下亲事也是可以的,但那样肯定会得罪周满。 他不想在这种事上和周满发生冲突,所以才多问了一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本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谁知道周满会反对呢? 刘太医唉声叹气,也不去关心太后的病情了,而是关心起他孙女的婚事来,“那周太医那儿可有合适的人选?你是她师父,手上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提一提的。” 他认识的人家里,实在没有一个会愿意放自家媳妇或儿媳妇进宫当太医的人家再。 本来,三娘进宫就是为了找一门好一点儿的亲事,嫁人后可以相夫教子。 谁知道她会遇见周满,谁又能料到她将来会受皇后所命去和周满学医呢? 满宝没想到自己还得操心徒弟的婚事,她自己都没成亲呢。 她先想到的是她几个哥哥,很是惋惜道:“我有六个哥哥,可他们都成亲了。” 刘太医:“……周太医,这差着辈分吧?” “啊,”满宝这才想起来,“你不说我差点儿忘了。” 刘太医却突然想起来,“周太医不是有好几个侄子吗?” 满宝惊得站住了脚步,叫道:“我侄子?这,这不好吧?” 刘太医很认真的问,“怎么不好?是你侄子定亲了?” 满宝摇头,“这倒没有,我三侄子就比我大两月,除了他上头还有两个,都比我大几岁,我大侄子比我大四岁来着。” “那不是正好合适吗?” 满宝纠结起来,“合适吗?” “合适呀,那是周太医的侄子,人品我肯定信得过,再说了,周太医家里已经出了您一个太医,你们家还会介意再出一个太医吗?” 满宝摇头,她爹要是知道,怕是做梦都会笑醒呢。 可是…… “我还没问过他们的意思呢,”满宝道:“我也没听他们说起过对方。” 刘太医则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说合适了,他们就合了一半了。” 满宝想了一下她几个哥哥的婚事,发现还真是,于是看向刘太医,正巧刘太医也看过来,俩人对视一眼,然后嘿嘿一笑,“那就相看相看?” 刘太医立即点头,“那就相看相看。” 满宝丑话先说前头,“要是俩人中有一个没看上,您可不许恼。” 刘太医就笑道:“我恼什么?一个是你侄子,一个是你徒弟,我就占了一方有什么可恼的?” 这件事上更操心的是周满吧? 然而满宝还真不太把这事儿放心上,把人拉去相看,看上了就相处,看不上就回归原位呗,这到底是两个年轻人的事儿,她才不操心呢。 俩人走回了太医院,和医助打了一下招呼,然后脸也不洗,直接就回各自休息的小房间里睡觉去了。 这会儿已经卯时了,再睡也只能睡一个时辰,不过这回笼觉满宝睡得还挺熟,等醒来后便神清气爽,又是一个精神的小姑娘了。 刘太医到底年纪大了,所以身体恢复没她快,醒来时精神还有些萎靡。 他慢腾腾的要去洗漱,结果就看到周满正站在院子里搓手打拳,他忍不住站住看了看,然后问道:“小小年纪就养生了?” 满宝收势道:“就打了一遍,今儿起太晚了,不然冬日起床最好还搓一搓脚板心,那样更暖和。” 刘太医就慢腾腾的转身走了,转身去洗漱。 等俩人坐到办公屋里用早食,萧院正等接他们班的人也到了。 刘太医着重说了一下太后的病情,然后便起身告辞要回家。 满宝也要走,萧院正就想起来问,“太后再扎针怎么办?” 满宝想了想后推出她徒弟,“叫刘医女进宫来服侍吧,她知道针法,每日昏前一遍针法就行,行完针吃了药正好差不多要睡下。” 萧院正便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后道:“刘医女现还领着宫中医女之职,倒是可以宣,不过太后要是不肯用她,到时候肯定还要宣周太医的,这几日周太医可要出京吗?” 满宝就叹息道:“不出,冬节要猫冬,家里大人不让我们出远门,最多就在集市上逛一逛。” 萧院正就满意了,道:“那你每日出门记得告诉家人去向,宫中要是宣你,我们也好找人。” 这也是规矩,一般太医就算是有假期,没有上报过也是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以免宫中有急症找不到人。 满宝应了下来,这才提着药箱和刘太医一起出宫。 路上,刘太医笑眯眯的和周满道:“多谢周太医提携三娘了,昨晚上我们说的事也定个时间吧,你看什么时候合适?” 满宝这才想起昨晚上,不,是凌晨那会儿说定的事儿,道:“我得回家问一问我大哥大嫂和我大侄子,就这一两天吧,到时候定了日子告诉您,对了,三娘那里……” 刘太医笑道:“我去说。” 俩人就这么说定了。 到了宫门口,大吉已经牵着马车在外面等着了,他上前接住周满的药箱,道:“少爷他们在家里等满小姐,殷少爷也过来玩了。” 满宝应下,挥手和刘太医告别,便爬上马车坐好。 刘太医对着她点了点头,看着她的马车走远便叹了一口气,心底深深的惋惜起来,可惜三娘是个女娃。 不然以周满现今的地位和愿意提携她的气度,她将来成就必定不低。 宫中的太医很少有像周满这样直接提另一人来代替自己去治病的,便是自己徒弟都要斟酌一二,尤其周满现在年纪还那么小。 宫里的主子就那么几个,她提了别人上来,将来找她看病的人必定会减少。一个太医,主要面对的还是宫里的人,要是用他的时候少了,那他的地位必定会下降。 难得遇上一个这么肯带徒弟的师父,偏这个徒弟是三娘。 刘大夫心里惋惜了一阵,也坐上马车回家去了。 太医署昨日也放冬节假,但刘医女并不打算呆在家里,而是收拾东西准备去济世堂。 刘太医一回家便碰到她要出门,连忙叫住她道:“你到我书房来一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769章 祖孙 刘医女顿了一下,跟着祖父去了书房。 刘太医将药箱交给随从带下去,在书房的正位上坐下,上下打量了一下刘医女后道:“太后病了,是咳疾,昨晚是我和周太医接诊的。” 刘医女垂着头听着,虽然不太理解祖父为什么要与她说这个,但还是听得很认真。 刘太医道:“今日出宫前周太医和萧院正举荐了你,认为你可以代她为太后行针。” 刘医女闻言也微微有些动容,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刘太医。 刘太医对她点了点头,对她道:“这是你的机会。” 他顿了顿后叹息道:“你的医术都是承自周太医,你从小在刘家长大,应该知道各家的医学体系都是不一样的。” 刘医女低低应了一声,小声道:“祖父放心,孙女没有争取家中资源的意思。” 刘太医沉默了一下后道:“祖父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告诉你,目前为止,能容许家中女子进宫做太医,或是出外行医的女子,能有名号的只有周太医一人。” 其他人都是名不见经传,医术也很一般,只懂一些简单医理的地方女子,根本不成体系。 刘太医道:“三娘,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要嫁人了。” 刘医女脸色一变,连忙跪下道:“祖父,孙女愿意束发出家,终身服侍师父。” 她道:“孙女若在宫中为官,对家族也是一份助力的。” 刘太医可耻的心动了一下,但低头看着孙女,他还是摇了摇头,叹息道:“束发出嫁,也太过悲苦了,你一辈子不嫁,和宫中那些老死宫中的宫女又有多少区别呢?” 可是她学医正到紧要时,这时候嫁人岂不是前功尽弃? 刘医女这一年来最怕的就是这件事,她实在太了解家里了,她岁数到了,要是一直迟迟不嫁人必定会影响下面的弟弟妹妹的。 别说伯父伯母他们,就是她爹娘只怕也不愿意。 刘医女几乎要哭出声来,她道:“祖父,我是奉皇后娘娘的命令和师父学医的……” 刘太医道:“让你嫁人,又不是让你不学医了。” 刘太医说到这里一顿,怀疑的打量她,“说起来,郑家那小子比你大些吧?你们是师兄妹……” 刘医女有些悲愤,“祖父,孙女没有!” 刘太医就松了一口气,“没有就好,不然我都没脸去见你师父了。” 他道:“我和你师父谈好了,找个日子让你去和她侄子相看相看,要是看得上呢,两家找个日子就定下亲事。” 刘医女一愣,抬头诧异的看着刘太医,“我师父的侄子?” 刘太医点头,叹息道:“你要继续学医,且志在官场,你师父也不愿意放人,这是最好的选择。” 他意有所指的道:“周家已出了一个女太医,显然是不会介意家中的儿媳妇和媳妇再到宫中为官的,可换了别人家就不一样了。” “你进宫本就是奔着一门好亲事去的,你应该知道,那样的人家成亲之后就很难再抛头露面,家世低些,愿意让你出门行医的,只怕家中人品也不怎么样。”刘太医道:“算来算去,还是周家最合适。” 刘医女就若有所思起来。 刘太医见她面上不似反对,便欣慰的微微点头,想起她有两个同龄的师兄弟,又有些不放心,“三娘,郑芍天资一般,郑辜倒是不错,但他身份不合适,他们郑家人素来精明得很……” 刘医女听出了祖父的潜台词,颇有些无言,只能保证道:“祖父,孙女对师兄没有男女之情,只有师兄妹之情。” 刘太医见状满意的点头,道:“这就很好,郑家有济世堂,而我们刘家素来和百草堂亲近,我们两家是绝对不能结亲的。” 但拐弯抹角的其他关系可以有。 刘医女低头应了下来。 刘太医便挥手道:“好了,你下去吧。这两天准备些好看的衣裳首饰,缺什么就去和你父亲母亲要。” 刘医女低声应下。 等到了济世堂,她已经是最晚到的一个了。连周立如都来了,正在后院帮着郑掌柜捣药材熬药膏。 刘医女见前堂的病人不多,郑辜和郑芍霸占了周满的诊室,她便到后院和周立如坐在一起,和她一起捣药材。 她也只能在院子里捣药材,像进入熬药房熬煮药膏的活儿她是接不到的,那毕竟涉及济世堂的一些机密药方。 相比之下周立如就出入自如,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郑掌柜基本上不瞒着她。 刘医女也很注意避嫌。 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刘郑两家是绝对不会结亲的。 只是她很不喜欢,为什么大人们看着他们师兄妹走得近些便像是要结亲的样子。 周立如一边无聊的捣药材,一边问刘医女,“师姐,你今儿有心事啊。” 刘医女就看向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师妹,我记得你上头有一个哥哥是不是?” “是啊,”周立如一脸嫌弃的道:“比我大两岁多一些,忒的讨厌了。” 刘医女算了算,发现比自己还小一二岁,不过女大三抱金砖,她毫不介意的问道:“你二哥人好吗?” 周立如直接摇头,“不好,今儿还和我抢包子吃呢,我大伯母做了肉馅包子,特别特别好吃,我本想给师兄师姐们带一点儿的,但都被我哥哥们抢着吃完了。” 刘医女:……听着不是很靠谱的样子啊。 刘医女:“我记得你还有堂哥?” “是啊,有两个,我三堂哥就比我小姑大两月。” “那你大堂哥呢?” “他在家里最大。” “他人怎么样?” 周立如想也不想道:“比我二哥好多了,我大哥就从来不会和我们抢东西吃,总是让着我们。” 刘医女点了点头,心里满意了不少。 周立如很好奇,“师姐你问这个做什么?” 刘医女微微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事情还没定,所以她不好说,只能含糊道:“就随便问问。” 而此时,满宝正坐在家里一边喝着羊奶吃包子,一边滔滔不绝的和小钱氏说她的女徒弟。 ☆.第1770章 告诉 小钱氏一直坐在一旁笑着听,手上还在纳鞋底,等她说完便点头,“听你说这孩子不错,有空儿把他们都叫来家里吃顿饭,你是师父,也要偶尔请徒弟们吃吃饭的。” 满宝就知道大嫂没听懂,于是看了一眼院子里正打扫院子的周立重一眼,凑上去小声道:“大嫂,我在给大头说亲呀,你听不出来吗?” 小钱氏差点儿把针给扎手上,她瞪大了眼睛,失声问道:“什么?” 她下意识的往外看了一眼,见院子里打扫卫生的大头头都不抬的就拿着扫把扫着扫着就出了院子,地上还不是特别干净,她便沉默了一下道:“是该成家了。” 她放下手中的鞋底,坐到满宝身边,“你再和我说一说那刘家的三娘子,她今年多大了?” 满宝道:“十八了,翻过年就十九了。” 小钱氏就点头,“和大头差不多,正好合适,他们家是做什么的?” “做大夫的,”满宝道:“她祖父是宫中的太医,太医的品级比我高一品,和我的编撰同品。她伯父也是大夫,现在百草堂中坐堂,她父亲好似再做一些药材生意,她几个兄弟也都在学医,正计划着这一二年考太医院。” 小钱氏听着心里就有些发虚,泄气了,“她家世这么好,能看上我们家大头吗?” 满宝道:“立重人也不错的,他现在不是在跟着四哥到处跑着做生意吗?赚的钱也不少。” “傻孩子,家世不是这么算的,”小钱氏道:“而且,她比大头还要有本事,我怕她看不起大头。” 满宝想了想后道:“要不让他们相看相看?说不准他们就看上了呢,家世上不用担心啦,这事儿还是刘太医提的呢,他们家他做主,他都没有看不起我们家的意思,其他人就不必太在意了。” 何况满宝对自家还是很有信心的,见大嫂有些迟疑,她就安抚道:“大嫂您想想,他们家底子是比较厚,但我们不能只看以前,也看以后呀。” 她道:“刘太医是五品太医,我还是五品修撰呢,且我是正五品,品阶比他还高半级呢。” “他们家好多子弟学医,我们家不仅有子弟学医,还有子弟学文,比过去我们比不上,但比将来我们家一点儿也不虚,”她道:“我们家里这么多人呢,他们家比我们家人少。” 小钱氏一听还真是,他们家人多呀,尤其是男孩子,特别多。 她就笑道:“就是觉得底气有些不足。” 满宝吃饱喝足,大气的挥手道:“不用觉得底气不足,我觉着,过去的底蕴只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规家品,二就是家中藏书,有的知识。 “后者简单,我可以给家里买许许多多的书,知识嘛,您就盯着立学他们几个努力读书吧,学到自己脑子里的就是自己的。” 满宝道:“前者嘛,我觉得立家就是要谦虚仁人,爹娘也没把我们教差了,我们不差他们什么。” 小钱氏却知道满宝这是在安慰她,这世上的事儿哪有她说的那么简单? 不然人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岂不是成了笑话? 小钱氏在这一点儿上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她笑道:“劈柴门上挂草帘子,宰相门第将军府,这些都是老人们说的话,能够不讲究门当户对的时候少,比如你和白善。” 她伸手摸了摸满宝的头,道:“当初白家提起这门亲事的时候爹娘就忧虑,娘说过,要不是我们两家有那样的牵扯在,你和白善又自小一块儿长大,一块儿跟着庄先生读书,你处处不比白善差多少,而刘老夫人对你又和蔼,郑夫人脾气也好,娘她是断不可能答应这门亲事的。” 满宝愣住。 小钱氏道:“门不当户不对,就算一时甜蜜,将来日子也会难过。” 满宝张了张嘴,想着自己年纪小,到底见识有限,这话又是一直信赖的大嫂说的,于是她迟疑起来,“那……还让他们相看吗?” 小钱氏想了想后道:“看看吧,主要是大头年纪也到了,不过到时候还是得看看女方的意见,到时候刘小姐要是不愿意,我们可不能勉强。” 满宝点头,“不会勉强的,结亲本来就是要你情我愿嘛。” 不过小钱氏还是有些疑虑,“听你说这刘小姐家世好,自己本事也大,怎么会想着跟我们家大头相看呢?” 满宝想也不想道:“因为我们家不会拦着她去当女官和女大夫。” 她道:“现在刘太医愁着呢,怎么都找不着好人家。” 小钱氏一呆,“为什么要拦着她去当女官和女大夫?” 那可是一个活命的本事呢,多难得? 要不是大丫年纪大了来不及,而且也没有二丫三丫聪明,她都想让大丫跟着满宝学医术呢。 看五弟妹就知道了,都在家里干活儿,但她能两遍就熬出药膏来,二丫转手卖出去就能赚一两多的钱,她和四弟妹都羡慕得不行呢。 满宝揉了揉肚子道:“世风如此,一时半会儿的改不过来。大嫂,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让立重和三娘相看相看。” 小钱氏点点头,回过神来后立即道:“我也要去,对了,把娘也叫上。” 虽然已经嫁了一个女儿,但小钱氏一说到儿女的亲事还是有些担心,害怕自己不够周到,识人不清。 满宝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以前她都是跟在她娘屁股后面看热闹的,这会儿成了主事的那一个,之前不觉得,这会儿认真说起来也有些心慌。 于是也点头。 于是姑嫂两个去找钱氏。 钱氏只是略一思索便道:“冬节要祭祀,今年我们不在家,没法在家里祭,不如去玄都观里上炷香,给家里的祖宗和你爹娘道声平安。到时候就约了刘家人在玄都观上见面如何?” 满宝没想到她冬节还能出门,连连点头。 钱氏对小钱氏道:“大头那边你去说,本来我还想着明年过了春忙就带他回家一趟相看亲事的,如果能在京城里找到更好,毕竟家里有饭馆在这边,他们也常在这边做生意。” 小钱氏低声应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771章 说服 周立重没想到六叔才成亲不过两个多月,家里催婚的压力就落在了他身上。 他就知道,他爹娘是不会白上京城一趟的。 周立重很是无奈,很想和他六叔一样来一句“不急”,但她娘已经道:“你小姑都给你找好了,明儿是冬至,我们上玄都观烧香,顺道相看一下。” 周立重惊呆了,问道:“娘你才说谁?” “是你小姑的徒弟,刘家的小姐,你应该见过吧?” 当然见过了,刘医女还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也上过他们家门,可是…… “这是小姑提的?” 小钱氏点头。 周立重:“……娘,小姑她才多大呀。” “你管你小姑多大,她比你们都早定亲,读的书多,还当着官儿呢,”小钱氏道:“连你奶奶都说这门亲事可以看,那就应该去看一看。” 周立重一听便知道逃不过了,奈何他现在还不是很想成亲。他可是正计划着和四叔他们出去走一走呢,娶了媳妇可怎么好出门呢? 但家里定下的事儿显然不是他能改变的,于是第二天他还是被他爹和几个叔叔着重打扮了一下,这才被放出门。 他四叔和六叔对此很有感触,道:“长得好也是本钱,可惜了你就一双眼睛长得最好,你们兄弟几个若论长得最好的,那还是立学。” 跑来凑热闹的周立学一听,立即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认真的问周四郎,“四叔,真是我长得最好看吗?” 周四郎看了他一眼后道:“六头他们底下几个还没长起来,所以现在看着你最好看,等过几年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兄弟里最好看的了。” 周立重也忍不住凑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对比了一下自己和三弟,也没发现自己差在哪儿。 周立威一看,也凑上来对比,兄弟俩对比了一阵后道:“差不离,差不离,我们还以为差很多呢。” 周立威问周立重,“大哥,要不要问小姑要朵花簪头上?” 周大郎几人竟然认真思考起来,“听说京城的人都爱簪花。” 周立重吓住了,给了周立威一肘子后道:“少出馊主意。”说罢就往外跑,他觉得他爹和叔叔兄弟们都不靠谱,他还是去找他娘吧。 小钱氏她们也正在收拾东西,冬至是大节,街上的食肆店铺在昨天便已经关门了,大家会一直闭市到二十八,直到二十九才开市。 在村里的时候,冬至便是很重要的节日,在京城,这边比七里村还更要重视冬节。 皇帝会在这一天祭祀祈福,祈祷来年丰收安泰,而文武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君子安身静体。 不仅京城的文武百官如此,连商旅都停业,边塞闭关,军队待命,全体放假。 不过在冬至前后,亲朋可以互赠美食,相互拜访。 殷或昨天就和他们说好了,二十七那天他会来给他们送好吃的东西。 出行的人多,满宝他们三个就不乐意坐车,直接拉出自己的马骑上走。 等他们浩浩荡荡到玄都观时,不过才巳正。 玄都观里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大家可以四散开去先去烧香玩一玩儿,等刘家人到了再相看。 老周家便以小家庭为单位各自散去,周立学几个少年则自己玩自己的。 满宝去正殿里给太上老君烧香,庄先生才和观里的道长打了一下招呼,一回头便见他三个弟子正虔诚的跪在蒲团上冲雕像行礼,忍不住顿了一下。 道长也看过去,对方很满意的摸了摸长长的胡子,颔首笑道:“三位小友都很虔诚啊。” 庄先生点头。 刘老夫人等对玄都观很熟,已经提前派人定了一个客院休息。 中午他们还会在这里吃饭,全素斋。 可惜玄都观的素斋比不上护国寺的好吃,满宝悄悄的和白善咬耳朵,“下次我们去护国寺吃素斋。” 白善点头,小声道:“叫上殷或,让他请客。” 满宝想也不想便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护国寺因为香火旺盛,素斋很贵的。 三人出了大殿,就看到周立重一脸忧伤的坐在亭子里,三人便上前去,“立重,你在想什么呢?” 周立重恹恹的起身让小姑他们先坐,这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唉声叹气道:“小姑,四叔前两天才答应我明年让我和他一起去草原,我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打败二弟得到这个机会的。” 满宝一脸好奇,“让你定亲成婚,又不是把你栓在家里,谁还拦着你出门不成?” “可我爹说成家以后就不能到处乱跑,要以家为重了。” “没事儿,”满宝挥手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你不乱家就行。” 一旁的白善便道:“我听说有的商人出门会置外室,纳小妾,反正怎么自在怎么来。” 满宝就瞟了一眼周立重,道:“没事儿,到时候可能都不需要他媳妇出手,我大哥大嫂就能敲死他。” 白二郎嘿嘿笑道:“我爹说过,嫡庶不分是乱家的根本,但人心本来就是偏,所以有庶出本来就是乱家的预兆了。” 周立重:……小姑,我是那样的人吗?而且纳妾置外室得花多少钱啊?“ “没错,记得把钱给大嫂收着。” 周立重:“不是给我媳妇吗?” 三人忍不住瞥了他一眼道:“首先你得先有个媳妇。” 周立重就琢磨了一下,坐到满宝身边悄声问道:“小姑,我要是跟刘医女结亲了,她应该不会拦着我外出吧?” 满宝问:“你会拦着她进宫当官或者出去当大夫吗?” 周立重摇头,“我为什么要拦着?” 满宝就摊手,“所以她又为什么会拦着你呢?” 周立重一听,立即神清气爽起来,一拍大腿道:“看,小姑,走吧,我们相看去。” 白善一把扯住他,笑道:“你冷静些,我们现在就是来相看的,这会儿人还没来呢。” 有期待的样子和没期待的样子相差还是很大的。 这会儿周立重精神奕奕,显得整个人都俊朗了两分。 别说白二郎了,连满宝都啧啧道:“我侄子长大了呢。” 正想啧啧的白二郎被噎住,打趣不出来了。 白善忍不住低头闷笑。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772章 自己好更好(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2) 刘家来的人不多,只刘太医带着二儿子夫妇俩和刘三娘过来。 当然了,老周家人也不是一起去见他们的,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周大郎夫妇领着周立重跟在满宝身后去见了他们。 为了不让他们尴尬,连白善和白二郎都没跟着,而是乖乖的跟在庄先生身边伺候,听着庄先生和观里的道长论道。 周立重和刘三娘之前就见过不少面,她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到过他们家祝贺乔迁新居; 周立重也送过周满和周立如去济世堂,甚至在皇城里都碰过面。 因为周立重去领周满的俸禄,偶尔正巧碰到她和郑辜郑芍进宫练习针灸,因为有周满这层关系在,他们就没少打招呼。 但这样面对面的说话,关注点在他们俩人身上的,一次也没有过。 所以一碰面,双方都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钱氏对这方面很有经验,她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刘三娘,觉得她既然是自家闺女的徒弟,那人品性格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于是看向满宝笑道:“你对玄都观不是熟得很吗?刘小姐是你徒弟,你快带了她出去逛一逛。” 曾经做过四哥四嫂和五哥五嫂的工具人的满宝非常熟练的起身,招手把刘医女和周立重领下去了。 周立重和刘三娘:…… 俩人更尴尬了,脸都红了。 这会儿他们就忍不住想,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认识呢。 满宝领着他们到了后院的树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见他们都红着脸低头不说话,就挠了挠脑袋,“你们自己聊?” 周立重没想到小姑这么不靠谱,张着嘴巴惊讶的看着她。 “主要是你们之前就认识,已不用我介绍了呀,”满宝伸手拍了拍周立重的肩膀,道:“立重啊,你是男孩子,你主动些。” 又对刘三娘道:“没事儿,有什么问题你就问他,玄都观的景色还不错的,再往上去一些种有二十多棵梅树,这会儿应该开花了,你们上去看看?” 刘三娘红着脸看了一眼周立重,微微点头。 满宝就没话说了,于是背着手回去找刘太医说话,她觉得那里才比较适合她。 留下两个小年轻面面相觑。 还是周立重忍住尴尬先说话,“那我们上去看看梅花?” 刘三娘点头,俩人一起顺着向山上的那条小道上去。 周立重张了张嘴,还是出声了,“这事儿比较突然,昨天我娘和小姑才和我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起来的。” 刘三娘昨天已经被祖父说服,觉得师父家的确是最好的人选,但这会儿也有些尴尬,她胆子再大,再有主意,这会儿也不过是个十八岁左右的大姑娘。 也是第一次相亲呢。 她低低的应了一声,慢慢倒放开了,她扭头看了周立重一眼,然后笑道:“你要是不愿意,我可以去和师父说的。” 周立重微讶,不太好意思的道:“我,我并没有不愿意,就是有些突然。” 他转而问她,“那你是愿意了?” 刘三娘红着脸,不过却抬着亮晶晶的眼睛注视他,问道:“若是以后我和师父一样要在宫中为官……” 周立重就敬佩道:“你可真厉害,比我厉害多了。” 刘三娘目光炯炯的问道:“你会允许吗?” 周立重微愣,点头道:“为什么不允?你这么有本事,就算是不在宫中当官儿,也能在外面做坐堂大夫吧?” 他道:“我听立如说,你现在的医术就很厉害了,已经能在济世堂里坐堂开方。” 刘三娘见他面上没有一丝勉强,憨憨的脸上透着几分真诚,她便忍不住笑道:“其他男子很是介意女子抛头露面,我以为你也会介意的。” 周立重愣愣的摇头,道:“我家没这个规矩,而且我家的女子可比男子能干多了。” 比如立君,要不是外出危险,她也暂时不想去草原,不然他和立威肯定都争不过她。 比起他们两个,四叔肯定更喜欢算账口才更好的立君。 刘三娘却是想起了她师父,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高兴起来。 她觉得祖父说得对,周家有可能是最适合她的人家了。 于是刘三娘再抬头去看周立重时就越看越满意,她第一次发现周立重还挺俊的,身姿挺拔,眼眸修长有神,认真的看着人时尤其好看。 周立重还在绞尽脑汁的想话题,既然刘三娘问了当官的事儿,那他便也忍不住问了问出远门的事儿,“……你知道的,我家远在绵州,有时候还要去草原上收药材,所以会时不时的出个远门,你,你介意这个吗?” 刘三娘想也不想的道:“不介意呀。” 她笑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会打理后宅,让你心无旁骛的立业的。” 她爹不就隔三差五的出远门吗? 然而他出远门也没多少成就,往往还需管事帮忙调度,相比之下周立重比她父亲还能干些。 她昨天已经从周立如那里打听出来,今年周立重就跟着他们四叔去过一趟草原,不仅买了药材回来,还买了好多牛回来,赚了好多钱。 周立重一听说她不介意自己出远门,再看刘三娘也觉得她既温柔大方,又贤惠好看了。 于是一个低头,一个抬头,对视后就忍不住笑起来,然后微微红着脸低下头去,再抬起头时,便发现他们到了山上,路两边栽种了不少梅花,此时正含苞待放,花枝上有几朵梅花已经半开,隐隐的暗香飘动,还挺好闻的。 而此时,山下一间客院里,刘家和周家的交流也才进入佳境。 刘二郎和刘二太太心里其实是不太赞同周家这门亲事的,他们甚至不太赞同女儿继续学医,然后进宫为官。 但一来女儿坚持,二来,这件事是刘太医拿定的主意,所以夫妻俩才不得不来相看。 刘太医觉得他们家和周家也算门当户对,但刘二郎夫妻不这么认为,俩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周家是周满当的太医和编撰,又不是周立重的爹做太医。 将来周满一出嫁,周家还有啥? 那就是一家农户了。 他们本来想给三娘找个小官之家,最好丈夫也在读书,可以考取功名的那一种。 当初刘三娘小小年纪进宫里做医女,为的不就是要这个恩典,年满二十后可以出宫选个好人家出嫁吗? 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女儿突然间就自己变了,还说什么,夫家好到底不如自己好。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773章 同意 刘二郎夫妇对周家不是很满意,钱氏在和他们见过面后也有些迟疑,“刘太医虽好,但他到底长了一辈,以后两家结亲,来往的是你们两个小家。” 老周头都点头,“老大和老大媳妇老实,那刘二郎太精明了,他们又瞧不起我们家,结亲肯定受气。” 一旁坐着的周立重没想到他看上了,结果大人们没看上对面的大人。 小钱氏迟疑了一下,还是扭头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