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50章

第350章

“你应该这么骂,这些臣工想要霸占天下更多的医药资源,所以不让医署为更多的平民百姓看病,可见其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简直枉为人父,枉为人子,枉为臣子……” 卢太医呆住,一旁一直端着茶神隐的小谭太医也听得目瞪口呆。 俞大人和夏大人半晌说不出话来。 满宝蹦出足够多的四字成语后觉得有点儿口干,就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这才扭头和俞大人道:“所以案子只能查到罗县令这里了,毕竟再往下,先不说难以取证,就是查到了证据,也最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某某面前发诳语,说若是没有太医署和医署之后会怎样怎样,然后再讨伐医署,怀疑他们中饱私囊,截留药材,用假药,用少药,多收诊金药费之类的乱言,而仅凭这些言论是不能抓人的,更不要说判刑了。” “不错,”俞大人回神,点头道:“到了罗县令这里,再往上取症就难了。” “但我还是想知道是谁指点了罗县令,”满宝哼哼道:“总不能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以后回京,谁下帖子请我们上门问诊我们都高高兴兴的去吧?” 俞大人和夏大人:……这是打算明目张胆的公报私仇啊。 不过俩人没反对,他们也想知道是谁看不得医署遍地开花。 俞大人道:“我会再查一查的。” 他顿了顿后道:“这个案子已经收尾,但洛阳雪灾有些严重,新的县令未到之前夏大人会接手洛阳的政务,先赈济灾民,安抚百姓,我已经和陛下上书洛州事宜,洛州医署这边可以先斩后奏,重新开门接待病患。” 周满问道:“药材呢?” “之前都被罗县令收到了县衙库房中,损耗了一些,大部分他都还没来得及经手出去,我会派人清点造册,然后给医署送去。满宝就看向卢太医和小谭太医,用目光迫使他们。 小谭太医就放下茶杯道:“我会在医署中坐堂,帮助洛州医署重建的。” 卢太医就哼了一声,也表示会坐堂,不过他却问俞大人,“我们什么时候回京?” “等陛下的旨意,”他道:“看陛下是要留下郑辜,还是将人带回京城处理。” 查清楚假药是罗县令指使典药放进去的,那郑辜的罪名就不是很大了,不知道皇帝愿不愿意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763章 皇帝的打算 京城正在封印过年中,年前各种请安折子都清理过了,现在还会送来的折子多半都是事折。 俞大人想着他们反正已经没可能回去过年了,干脆没催送信的公差,让他慢悠悠的送去。 于是三到五天的路程他就第五天送到的,朝廷已经开印处理公务。 折子送到中书省,白善一眼就看到了洛州送来的折子,于是先将折子抽了出来,一目十行的扫过后没有写下建议,而是转手压到了方大人的案上。 见方大人一头雾水的抬头看他,他便笑道:“亲隐。” 方大人:……既然要亲隐,有本事你倒是不看呀,看见洛州的折子就避开不懂吗? 他瞥了白善一眼,先拿起来看过洛州的折子,想了想后写了处理意见夹在其中,放到了已经右手边次一等重要的折子里去。 所以皇帝直到下午才看到这封折子,里面已经有中书省写下的处理意见,但皇帝只扫了一眼,他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皇帝召见了萧院正,“地方医署问题甚多,与地方县衙关系有些紧张,这三年里,光是御史台收到的关于地方医署的弹劾折子就有一百六十八封,如果加上你们地方医署弹劾地方县衙的折子,那总计二百十二章。” 萧院正就叹息,“我们弹劾的还是少了,比地方县衙弹劾我们的少了许多。” 皇帝:“……朕想说的是,这些矛盾总积攒着不行,他们之间权责部分相交,利益纠缠,很难谁服谁。” “但总体来说,医署底气不足,这也有你们太医署的原因在,你们派到地方上的全是学生,他们在治病救人上都不是很有经验,更不要说管理地方医署之能了。”皇帝道:“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底气不足,压不住手底下的人,更不要说和地方县衙合作了,你细算一算,你们设立的地方医署,现在还有几个不受地方县衙挟制的?” 萧院正沉默了下来。 第一批设立的地方医署其实不多,就十三个,其中做得最优秀的是郑辜,他占有天然的优势。 他在济世堂当过小掌柜,有经验,背后是济世堂和周满,底气足,也有手段和才能,医术也不错,所以洛州医署是做得最好的一个。 只是没想到也是第一个遭遇重大打击的一个。 萧院正叹息一声,觉得管理太医署可比太医院难太多了,这个太医署令当得好辛苦。 他虚心的请教皇帝,“请陛下教臣。” 皇帝就颔首道:“在再扩大前,你们需要派一个有能耐的人到地方上撸清了和地方县衙的关系,至少要和地方将最基本的守则和规矩定下,这样便可推广之,有了框架,地方医署和地方县衙再相处那就大差不差了。” 说到这里,皇帝脸色微沉的道:“以后自然也不会再有这种地方县衙为了赶走医署而掺假药陷害之事。” 萧院正也不是傻子,把他太医署和太医院里的人都拉出来过一遍就知道皇帝指的有才能的人是谁了。 地方县衙里的官员,不说县令,就是下面的主簿和县尉就不是吃素的,虽然不太开心,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太医署和太医院里的太医们治病救人还可以,但在管理地方之能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上还是与这些县令、主簿和县尉差了好大的一截。 尤其是在朝廷法度的理解和规章制度上,他们这些人相差更多。 毕竟,太医们读《素问》《本草》之类的书是正常的,读《大晋律》之类的才是不正常的。 地方县令都有越级向皇帝上折的权力,但太医院的太医们,他们就在京城,品级够了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汇报之类的,要么是报到他这里来,要么是直接面见皇帝回话了。 口语汇报和书面议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何况他们谈的内容还有这么大的区别。 他在脑海中翻遍了整个太医院和太医署,目前明显可见能够斗得过那些县令的只有周满了。 她和他们不一样,她和文官们一样,是从《千字文》启蒙的,不仅读过《论语》《礼记》和《尚书》,史书和历朝律法也是翻过的,完全是照着文臣的路子来培养的。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说最了解文臣的,那肯定是文臣,所以就让周满去吧。 萧院正悄悄的抬头看了皇帝一眼,便也试探性的提出道:“陛下认为周满如何?” 皇帝叹息着点头,“她不错……” 既然不错您叹什么气啊。 “就是太不错了,她这一走,京城这边可也需要她的医术呢。” 萧院正:“……陛下宽心,周太医去西域的时候京城不也一向都好吗?” 他们的医术也不是摆设好不好? 皇帝一想也是,萧院正和刘太医等人的医术也很不错了的。 有了章程,又定下了人选,萧院正也放松了许多,很干脆的问道:“陛下是要把周太医放在洛州吗?” “不,”皇帝直接摇头道:“洛州不合适他们。” 萧院正不解。 皇帝道:“洛州富庶,上面的大家之族不少,更是不少官员的故乡,想在那里先铺展开来可不容易,郑辜便是前车之鉴。” 失去一个郑辜皇帝不是很心疼,可要是失去周满,那他可就心疼了。 皇帝道:“朕给他们选了一个好去处。” 萧院正喃喃,“他们?” “不错,就是他们,”皇帝从旁边拿过一封折子道:“白善上的折子,他请求外放。” 皇帝道:“医署在地方上之所以举步维艰,就是因为和县衙更多的是竞争的关系,唉,朕明明是想让他们改善民生的,也不知怎么自己一窝蜂的斗起来了。朕现在给了他们机会,就看他们会进展得怎么样了。” 萧院正纠结起来,“陛下,这样会不会对夫妻关系不好?” 皇帝一听,没好气的道:“当年太医署的折子上也有白善的一份,既然也是他的提议,怎么会不好?” 这样才更容易吵架吧? 不过萧院正想了想没说出来,罢了,再吵能吵到哪里去?大不了和离自己过,到时候多的是大好男儿给周太医选。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764章 安排 这件事皇帝还未在朝堂上公开说,也未与其他大臣商议,只和太子提了一下,萧院正是第三个知道的人。 之所以告诉萧院正,还是因为要他准备一下周满离开后的事。 萧院正果然回去找刘太医等人商量起来,“周满一离开,宫中和京城这边的女医就不够用了,仅靠刘医助一人是不够的。” 他看向刘太医道:“等周满一走就提刘医助做太医,暂定品阶七品吧,再从太医署中挑选两个女学生进太医院做医助。” 刘太医立即投桃报李,“周立如不错,她的医术在众多女学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萧院正想了想后点头,他也属意周立如,一是对方医术的确好;二来周满外放肯定要降级的,虽然罪名皇帝都给她想好了,但打了一棒子也要给人一个甜枣,应在周立如身上也不错;三来,他们太医院需要培养更多的女医,周立如跟着周满见识过不少,面对贵人并不怂,比其他女学生更有优势。 “还有谁?” 郑太医对太医署里的学生也比较熟悉,想了想后道:“陈半夏和苏叶也都不错,这一次东征之战中她们也立下了功劳。” “那就暂时定下她们三个,回头筛选一下,选两个进太医院,剩下的还能安排进京城医署中,我已经和陛下上书要在京城中建一所医署,和地方一样,专门负责四品官以下的身体健康,还有辖地内贫苦百姓的求医之事。” 郑太医心一紧,问道:“求医的标准是什么,若是谁都可以,医署这边要耗费的药材很大吧?” “只免下户的药费和诊断费,”萧院正道:“都还只是普通病症,大的病症要耗费的药材贵重,我们肯定开不了方子,但除此外,最主要的还是种痘,如今禁军侍卫能接种痘苗的都接种了,接下来该轮到普通百姓了。” 郑太医恍然大悟,京城的人口可不少,就是去掉流动人口,常住的也有几十万,这么多人没个两三年根本接种不完,这样大家的事情就不小了。 萧院正道:“东郊的那个皇庄依旧给我们太医署用。” 他顿了顿后道:“陛下说派去地方医署的都是学生,没有管理之能和经验,而京城医署就在京城,在陛下和朝臣们的眼皮子底下,我们要是再出错,太医署真的无脸立足于朝中了。” 其他人一听,不由面面相觑起来,小心的问道:“所以院正的意思是?” “派个人去接手京城医署,”他道:“从太医署调到京城医署,太医院这边的职位依旧保留着。” 毕竟,地方医署可没有职田可分,他们只有俸禄。要分职田还是得看太医院的职位。 大家互相看起来,都不太愿意开口去,虽然京城医署还是在京城,但毕竟已经属于地方医署了,和太医署还是不能比的。 萧院正见他们无一人开口,便起身道:“你们回去可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告诉我。” 刘太医便慢悠悠的跟在萧院正身后出去了,谁去也不可能他去,一来他年纪太大了,在太医署里都很少管事,更多的是和周满一样教书而已; 二来,他在宫中坐诊的时间更多,萧院正不在的情况下,帝后和太子那边要是叫,基本都是叫的他; 三来,他官大! 刘太医仗着脸够老,追上去问萧院正,“院正让他们自荐,心中没有人选吗?” “有。” 刘太医便笑问:“是谁?” “郑太医不错。” 刘太医失笑,“那您还让他们自荐,直接点了郑太医不好吗?” “一来是看看有没有愿意到地方上去,要是有人开口了,以后找了机会把人派到地方上去,现在我们医署在地方上的处境可不太好;二来,郑太医要是自己愿意,开口请了,那我顺势给他岂不是更好?” 萧院正和刘太医并排走,叹息道:“济世堂在京城还算有名,虽然太医署这几年没少组织义诊,为平民百姓看病,但和建立医署还是有点儿不一样。哪怕医署只给下户免掉诊费和药费,但其他人肯定也会来医署求医,甚至,这样的病人还会比免费的下户还要多。” “这势必会抢走医馆药铺的生意,由郑太医来做这京城医署的第一任署令,就看济世堂怎么选择了,但不管怎么样,郑太医去做这件事要比其他没有根基的太医去做要容易得多。” 刘太医点头,却冷不丁的浇了一盆冷水问,“那要是郑太医反过来选择了济世堂呢?‘ 萧院正脸上的笑容就微僵,然后扯着笑道:“那就只能对不起了。” 官场有人情,但无情更不会少。 刘太医便不再说话了。 太医院在做着准备,皇帝便将洛州的折子压了压,直到周满每一旬一次的折子也送到京城,拆开看得知恭王的减重事业进行得很好,而且洛阳这段时间阳光不错后便将俞大人的折子批了下去。 他没让郑辜留在洛阳,既然要周满外放,那就得有借口,所以他让俞大人和夏大人处理好洛阳的事务后就将一干人等押送回京。 至于周满这边,皇帝给恭王写了一封信,和他道:“洛阳即将化雪,雪灾刚过,未必不会回寒,你既要减重不如回京来住。” 又道:“太极宫潮湿,住着不舒服,你可以去城外的汤泉别院居住,既有利于腿疾,也利于减重。” 皇帝道:“正月底可以启程,说不定还能与家人共度龙抬头。” 皇帝将信寄出去后便和太子道:“朕给你圈的三个地方你选得怎么样了?” 太子道:“儿臣还在想。” 皇帝颔首,“你好好的想,白善有才能,但还需历练,如今国泰民安,不似我那时候是战乱,随便将人丢到一个地方,各种纷乱都占齐了,捋顺了一个地方,该会的也都会了,不会的,基本都死了。” “所以你养臣与我培养臣子的法子是不一样的,”皇帝叹息道:“可惜现在朕得用的左右手也都老了,不知最后能给你留下几个来,所以你得自己养臣。” 皇帝敲了敲桌子道:“好好的选一选。” 太子沉思着应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765章 太子的建议 太子走出太极殿正要回东宫,走到一半想了想,还是脚步一转去了中书省的值班室。 白善和方大人正在里面看折子,往来有书记员送折子进来,也有领了折子送往门下省和太极殿的,众人看到太子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起身行礼,“拜见太子。” 太子点了点头,直接点了白善道:“白舍人,孤有话和你说。” 白善便将案头的东西略收一收,和太子出去。 大冷的天,太子也懒得将人请到东宫说话,直接就往外头的白玉桥走去。 俩人便站在桥上一边吹着风一边说话,这有个好处,四处空旷,除非现在有人藏在桥肚下,不然没人能听到他们说话。 太子就问白善,“你想外放?” 白善愣了一下后应是。 太子问道:“可有心仪之地?” 白善思索了一下后道:“剑南和江南一带都不错。” 太子便笑了,“你倒是会选,特意避开了中原。” 中原一带物博人多,当地士族繁盛,百姓生活安定平足,没有大灾大难,百姓和官员便不会思变,想要在中原做出成绩来并不容易。 所以北地、剑南和江南一带是最好的,看杨和书的选择就知道了,他最开始选择的就是剑南,罗江县贫穷,当时又才经过水灾,荒地颇多,也失去了很多人口。 有才能的人到了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就施展开来,自然也容易做出成绩。 他第二个地方选的是夏州。 夏州连着草原,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游牧民族,民风彪悍,进可攻,退可守,也是一个积累经验,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当然,前提是去的人能守住,不然才华平庸一些的,底气低一点儿的,到了那里最后恐怕会沦为当地豪族的工具人。 太子很赞赏的看着白善道:“陛下给你圈了三个地方,剑南的嘉州,嘉州的夹江县县令去年十月病逝,今年要选一人去接任县令。” “第二个地方是江南道的台州,其下的始丰县县令升迁走了;第三个则是青州,去年征东之战,益都县县令被押解京中,北海县的县令接替益都县,北海县那边就空置了下来。” 白善心中一动,问道:“殿下想臣去何处?” 这既然是皇帝圈出来的地方,显然这三个地方他去哪里都可以,那太子呢? 白善只是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想要外放的也只是一县县令,皇帝却这么上心的亲自给他圈地方选择,又告诉了太子,让太子来安排,他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其中的用意。 太子在来的路上就思考过了,道:“台州太远,南北气候差异太大,你从未去过江南,而且陛下有意将周满也外放,如今医署还只是在北地和中原一带设立,未曾到达江南,所以始丰县可以不考虑了。” “嘉州嘛,是不错,但我认为青州更好,”太子也不藏着捏着,直言道:“青州地广物博,但人口少,北海县因为临近海边,那里多是渔民,因此很贫穷,但北海县也有一个好处,它与莱州相接,去年征东战,封尚书从莱州湾出海去往卑沙城的莱州湾,至少有三分之一在北海县内。” 青州的建制几经更改,之前青州并不叫青州,而是叫北海郡,现在的莱州,登州本来都属于北海郡管辖,先帝时将北海郡改为青州,中间有一段划分得并不清楚,北海县曾一度囊括现在莱州一带,到当今,八九年前才更加细分,方有了现在的划分。 但太子听封尚书说过,那边的划分还是有一些问题,就跟前万年县县令郭县令一直暗搓搓的想从隔壁雍州栎阳县手里抢土地一样,北海县一直想要抢莱州,自己挤到对面去成为州治,可谓野心勃勃; 但莱州一直拒绝北海县,甚至连并县都不愿意,因为北海这个名称虽然好听,北海县里也不乏豪族富商,但穷人的比例更大,所占耕地又不多,所以莱州不喜欢北海县。 但太子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他道:“如今辽东一带尽归我大晋,从陆地上过去安东都护府很远,但走海路却很快,新罗百济皆是藩属国,往来的商旅多,你做好了,将莱州湾从莱州手里抢过来也不是不可以。” 白善还是很善良的,道:“这不好吧,抢过来还能叫莱州湾吗?” 太子淡淡的道:“你可以将其改名叫北海湾。” 他道:“只这一件事,你做好了,回来便可青云直上了。” 白善想了想后应下,“臣回去考虑考虑。” 他得回去问一问先生和满宝。 太子颔首道:“新官员都是三四月上任,你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 白善道:“臣会尽早给殿下答复的。” 太子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白善自己也属意青州,问庄先生。 庄先生摸着下巴道:“太子的确给你想了一个好方法,只是为官者为的是民生,若是一开始就奔着功劳去,那边失了本心。” 又道:“你抢了莱州湾,不过是在莱州湾上锦上添花而已,莱州自己就能做,于北海县来说这是好事,但于整个大晋来说,这不过是左手换右手,有什么意思?” 白善点头,“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青州地大物博,算路程,距离京城也不是十分的远,最主要的是,它能直接与新罗百济来往,所以我还是属意它。” 庄先生颔首,“那就去吧,问问满宝,她是否喜欢青州,你们两个定下就好。” 白善应下,然后道:“先生,陛下要把我给太子殿下。” 庄先生点头道:“为师也看出来了,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白善道:“我是大晋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守护正统是为臣的本分,于国无害,我不介意亲近太子。” 他顿了顿后道:“但殿下近来急躁了。” 白善道:“陛下而今年富力强,又看重太子,太子实没必要这么快的培养自己的臣僚心腹。” 庄先生赞许的点头,不过却道:“这也是陛下的意思吧?” “陛下可以有这个打算,但太子不能有。” 庄先生颔首道:“明日我有一堂课,我会为太子答疑解惑的。” 白善就放心了,现在朝堂很安定,他不太想又掀起一些没必要的纷争。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766章 明面上的理由 俞大人他们处理了一下洛阳的灾情,元宵过后没几天便押解罗县令和郑辜回京。 周满需要和恭王一家回京,因此等他们准备好已经是正月二十了。 满宝去和贺刺史辞别。 贺刺史依旧在艰难的熬着,身体也更加的虚弱了,整个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睁开眼睛看周满,微微一笑道:“此一别便是永别了,在下祝周大人鹏程万里,一生顺遂。” 满宝轻声应下,道:“我也祝贺大人得偿所愿,尽早回乡。” 贺刺史连呼吸都不敢加重一般的微微点头。 贺夫人抹着眼泪送周满出去,一直送到大门口,“这些日子多谢周大人,他这一个多月算是病重以来最轻松的了,您一走……” 满宝道:“等我回到京城,我会和陛下进言的。” 贺夫人连连点头。 满宝叮嘱她道:“以后家中饮食要清淡,少盐少油炸,你们家中之所以会有这病并不是遗传,而是饮食环境的问题。” 贺夫人早写信给在外的儿子儿媳,已经叮嘱过了,此时更加谨记。 她转身看向身后的婆子,不一会儿便有下人捧了些东西下来,一个盒子,身后跟着捧着绫罗的丫头。 贺夫人接过盒子道:“我知道周大人是宫中的红人,绫罗绸缎自然是不缺的,所以我早早准备了两册医书送您。” 贺夫人打开,从里面拿出两册书给她看,她疑惑,“韦氏药记?” 贺夫人解释道:“这是前朝一位道医留下的,他虽是道人,但医术不错,周大人也说了,我家这病连着得了几代,我公公还在时便收藏了他的手记,想要府中的大夫研究出一些来,可惜一直未有所成。” 周满眼睛大亮,“这位韦道长治愈过此疾?” “未曾治愈,但能够缓解,我公公的病就是他治的,他一直熬到了大贞八年才去世,但去世时并不多难受,全靠这位韦大夫调理。” 周满算了一下那位贺老爷到大贞八年的岁数,的确算是高寿了,至少比他儿子强。 贺夫人叹息道:“可惜这位韦大夫生性洒脱,并不愿在一处久留。虽然时不时的回来与公公相聚,但过不了多久总会离去。自我公公去世后,他也再没有出现过,我们算了一下他的年纪,到现在也到古稀之年了,不知还在不在。” 她道:“自从老爷病后,我们就派人到处寻找,可惜都找不到人,又拿了他以前给公公的方子服用,可也总不见效,大夫们都说,人不一样,用的药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满宝点头,是这个道理不错。 “当时我一见周大人便想,也只有这一份礼才配得上您,”贺夫人合上盒子递给周满道:“这里面的字潦草得很,我看过,眼晕,且所书所言全然不懂,给府中的大夫看,也有十之七六看不懂,周大人若能钻研出来,将来再碰到我家老爷这样的病人,即便不能治愈,也能让他好受一些。” 贺夫人照顾了丈夫近一年的时间,最大的感触就是,生病不可怕,生这样痛苦的病才可怕,似乎活着都是受罪一般。 她丈夫要是能和公爹一样病重时也没多少感觉的谈笑风生就好了,那样死亡也就不是奢侈了。 周满郑重的接过,正色道:“多谢贺夫人,周满定不负您所托。” 这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啊。 满宝抱着盒子走了,一直回到恭王府才打开盒子,小心翼翼的把两本册子拿出来。 这是手记,满宝翻了一下,字迹的确很潦草,有些字她都分不出来是啥,但她大部分都能认出来,联系上下文,再看一下字形,勉强也能认出来了。 西饼抱了两匹绫罗进来问,“大人,这绫罗怎么处理?” 满宝头也不抬的道:“收箱子里带回去就是。” 西饼就应下,又把行李整理了一下才塞进去,唉,这一趟出来,东西不仅没少,还多了! 恭王妃昨天也悄悄的给了周满一盘的车马费。 虽说周满是奉命来看病的,但客气一点儿,到了京城,她对恭王父子也能手下留情不是? 恭王妃想得挺好,为此还特特多给了几锭银子,谁知道回到京城,周满直接被勒令停职,恭王父子的减重事业移交给了小谭太医。 当然,皇帝特地叮嘱,“就用周满的方子和方案,你没事儿就去周宅走一趟,和周满沟通一下此事。” 正在为周满担心的太医院众人:……这看着也不像是厌弃了周满,要问她罪的样子啊。 回到家中的满宝已经从白善那里知道了些实情,但老周头他们不知道啊。 一家人胆战心惊的,睡觉都不安稳。 满宝就忍不住和白善嘀咕,“真是的,要贬官就贬官嘛,为何还要先做戏?” 白善道:“这是规矩,有功赏,有罪罚,你要是没罪,直接下放到地方,朝臣们看来只会觉得陛下随心所欲,朝中制度混乱。” “那你呢,你现在是中书舍人,要外放做县令,岂不是也要问罪?” 白善道:“我嘛,我比你简单,要进三省六部的重要位置,外放是一定的,我年纪小,又提前了半年放出外放的消息,所以并不用有罪。” 当初白善之所以能跟随御驾前往辽东征战,就是他用的来年外放的事让另两位同僚放弃了竞争,不然二分之一的机会,未必就能选中他跟着陛下御驾亲征。 满宝啧啧的,道:“我明天得进宫一趟,陛下应该不会跟我生气吧?” “不会的,”白善道:“陛下早两天就流露出了地方医署混乱,想要将你外放捋顺的意思,朝臣们都知道,你受郑辜牵连只是放在明面上的理由,大家都知道你这次外放的原因,你只管进,大家做戏不会做得那么真的。” 果然,第二天周满进宫时,宫门的侍卫对她如常,宫里的内侍宫女对她也如常,在去太极殿的路上碰上熟悉的大人们,大家也如往常一样见礼。 刘尚书还跟她叹气,“周大人要外放了呀,刘焕的婚期定在了三月初八,也不知道周大人能不能过了婚礼再走。”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2767章 得偿所愿 周满想了想后道:“这个得问陛下。” 皇帝:……贬官的圣旨还没下呢,你们一个个的倒是都知道她要外放了。 皇帝最后在书房里单独见了周满,见到她便问道:“萧院正与你说了吧,你觉得青州如何?” 周满颔首道:“不错。” 皇帝便道:“那就选定青州了,明日朕会下旨,你们准备准备上任去吧。” 他道:“北海县的县令缺的有点儿久了,而且青州是新建医署,你们到了地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呢。” 周满便道:“北海县是十一月底调换的县令,相比起来洛州缺少刺史的时间更久一些。” 她躬身行了一礼道:“陛下,洛州的贺刺史病重,已经没多少时日了,请求陛下选定新刺史,准许贺刺史辞官回乡。” 皇帝就叹息了一声,沉默许久后道:“罢了,先让他回乡吧。” 老三已经进京,刺史此时就是离开洛州问题也不是很大了,皇帝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膝盖,道:“派人即刻往洛州去,贺刺史为国操劳,加封其为洛州牧,赏赐提一级。” 古忠立即躬身应下,倒退而出去找中书省拟旨。 顺便去门下省那里找出一直压着的辞官折子给皇帝批复,然后由公差快马加鞭的往洛州送去。 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贺刺史收到折子和圣旨,一下精神了起来,立即对贺夫人道:“快,快收拾车马,我们即刻回乡。” 贺夫人又哭又笑道:“哪里就急这么半天,好歹把东西收拾上。” 贺大人摇头道:“我已有感时日无多,耽搁不起,耽搁不起啊。我们带上亲近仆从便回去,剩下的让管家留后慢慢收拾。” 贺夫人忍着泪应下。 贺大人精神了不少,也开始理事,有条不紊的见人和安排,“给郎君们写信,让他们请假回乡吧,他们爹熬不下去了,赶得及或许可见最后一面。” 又见了刺史府的长史和司马,叮嘱他们道:“恭王此时不在洛州,但你等行事也要谨慎,少饮宴,洛阳此时才经历雪灾,一切以稳为主,洛阳县令空缺,便由长史暂代其责。” 他呼吸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雪就要化了,此时当以劝课农桑为要。” 又道:“太医署肯定会派人过来接手这边的医署,我猜测不是太医署已经知名的太医,那便还是郑辜。医署是拦不住的,你们莫要伸手阻拦,陛下心在社稷民生,谁挡杀谁,命只有一条,尔等珍惜。” 长史和司马都低头应下。 “我们共事多年,我也只能给你们这些建议了,此后,各自珍重吧。” “大人——”长史和司马都感动且悲伤的看着贺刺史。 长史更是贺刺史一手提拔的,只不过他到长史这个位置没两年,所以根基不稳,能力虽有却不惊艳,所以贺刺史才没有推举他做刺史,但他心里是感念贺刺史的。 他抹着眼泪问:“我观大人在周大人来后脸色好了许多,也不再呼痛,分明已在好转,为何不再求一求周大人……” 贺刺史摇头道:“本就是强弩之末,那些不过都是错觉而已,我的身体我还能不知道吗?” “可是大人手上不是有两本祖上留下的医书,府中的大夫钻研不出,周大人或许能钻研出来。” 贺刺史还是摇头,“没用的……” 他的眼睛似乎透过他们在看谁,“当年韦道长就说过,我父亲的病是发现得早,所以吃了十多年的药才能控制的好,若是发现得迟了,病已入骨髓,那便是大罗神仙也救不得。” 可他还是不信啊,也不想死,所以在发现自己也生病后才那么费力的去找韦道长,没找到后便将那两本册子给府中的大夫看,对方看不懂,他便给郑辜看,看洛阳城中已经出名的大夫们看。 他们倒是看懂了一些,然后从中截出药方来给他用药,没有效果后他便又拿出韦道长曾经开给他父亲的药方,也照着抓药喝药了。 最后还是路过此处的一位道长闻声来看他后道:“你这身体若有六分是病弄坏的,那便有四分是乱用药导致的。” 他还翻了翻韦道长留下的两册手记后道:“这里面记录庞杂,并不是一病一方,就是一病一方,也需要医者根据病人的不同开方换药,如今给你看病的医者只是照书开方,几次开的方子还都不一样,你的身体怎能受得住?” “还不如将此书藏起来,只让大夫们根据你的病情和他们的学识开方,或许不会好转,但至少不会恶化成现在这样。” 贺刺史听取了对方的意见,从那以后就选定了两位大夫,每次只请他们,也只吃他们开的药。 身体竟然慢慢稳定了下来,虽然还是很痛苦,但他八九月那会儿就已经卧床不起,感觉要死了,竟然可以缓和下来,一口气活到了腊月。 又见了周满,在她扎针换药过后,他不仅感觉到了久违的轻松,还少了痛感,如此过后他就更不敢在当时把手记交给周满了,生怕她也和那些大夫一样丢了自己的方子,就照着手记来开方,到时候受罪的还是自己。 当然,这些曲折就不必告诉两个下属了,他道:“这一次陛下能批复我的折子多亏了周大人。贺某人欠她一个人情,将来她若需要到你们,不是什么大事,你们便看在我的面上给她行个方便。” 长史和司马一同应下。 贺刺史第二天就轻车简从的回故乡去了。 满宝再收到他信的时候已经二月底了,信不是贺大人写的,而是贺夫人写的,她告诉周满他们二月初九回到的故乡,二月十三贺大人就故去了…… 满宝收了信,叹息了一声后将信都收在了盒子里。 想了想,她将门窗都关上,进入空间,她去教课室里看拟人模特。 科科扫描了贺刺史的身体数据,她也抽了他的血,拟人模特已经最大限度的模拟出了贺刺史的病情,这期间满宝想过很多种办法,甚至想和莫老师说的那样切除胃上的肿块,但她前后动了二十一次手术,二十一次都是失败的。 满宝此时就低头盯着拟人模特不说话,科科不得不打搅她,“你家有客人来了,已经往正院这边来了。” 满宝就回神,退了出去,才打开门,就见唐夫人拎着裙子跨过院子的门槛,看见她便笑道:“春光正好,大家都在前头给你侄女添妆,你怎么躲在正院里不出去?”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768章 贬官外放 周立如此时已经进入太医院实习,等到四月就可以结业,或是留在太医院,或是被派往各地医署。 之后会很忙,因此年前刘家就请期,特地将婚期安排在了三月。 今日就是她添妆的日子。 她的同窗和朋友,还有与周家亲近的一些人家也会上门添妆。 唐夫人会来自然是看在周满的面上的,所以添完了东西就找过来。 周满关上门,和唐夫人转身去了后面的花园里一边赏花一边说话,“我想事情呢。” 唐夫人也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叹息道:“听你学兄的意思,你受小郑大人的牵连,要贬职外放了?” 虽然宫中和朝中大家都已经有了默契,但这些事情并没有传出去。 一来,这事儿说小不小,但说大却也没有多大,新春来临,大家都忙着呢。 周满颔首,反过来安慰唐夫人,“此事也是我们求的,学嫂不必忧心。” 唐夫人就问:“可知道要去何处?” 这事儿却是不能提前透露的,现在知道他们要往青州去的人也不超过两掌,所以周满含糊道:“这个要看陛下如何分派了。” 皇帝很给周满面子,等她侄女的添妆过了,然后才下旨。 郑辜因失职被罚俸十个月,代洛州医署署令,戴罪立功;周满教徒无方,被贬为青州医署署令,择日上任。 于是周满身上五品太医的官职就没有了,变成了从七品的青州医署署令。 好在崇文馆的官职没变,她不仅可以占着四品的职田,也依旧有直书皇帝的权力。 于是周满拿着新的任命书去户部找刘尚书,和他道:“您给我换一换职田呗。” 她道:“将莆村的职田归入我崇文馆的官职下,将旧南庄那一片职田收回,当做我太医署的职田收回。” 反正被贬官后是要收回一定数额职田的,这个数只要对上就行。 刘尚书看了一下后道:“旧南庄那边的良田比莆村还要多些,你怎么选择放弃那边的职田?” 周满分得莆村的职田时还只是小小的六品太医,莆村这个位置是不错,但论起来,其实还是比不上她升任四品编撰的时候。 她那时候是皇帝和太子眼前的红人,户部这边便特意从一众田地中把旧南庄那一片给她做职田了。 那一片不仅地平,土地还肥沃,绝大多数都是良田,水田也比旱田多。 满宝就叹气道:“可莆村的职田我家经营得更久啊,投入也更大,目前收益也比旧南庄那边的高,所以罢了,就用旧南庄换莆村的职田吧。” 户部是没意见的,因为她这是以好的换不好的那一拨,自然答应了。 然后他这边才一签了公文,周满便道:“白驸马去年不是升官了吗,不过没赶上去年那一拨分职田,今年应该要分的,不如把旧南庄那一块分给他?” 刘尚书:…… 周满这么说了一声,第二天白二郎便亲自过来预定旧南庄的职田了。 过几天,连皇帝都知道这件事了。 他不想知道的,但外头各种流言都有,古忠说起来外面的消息时就带出来了。 “好些人都说没想到呢,前儿公主们还给周大人的侄女添妆呢,结果才过两天陛下就将人贬职外放了,说是拿不准周大人是失宠了,还是依旧得宠。” 皇帝哼道:“她们也太小看朕了,说这话的一定是妇人,且跟家中郎君的关系不好,不然不会不知道朕的打算。” 他要整顿地方医署,使其彻底在地方上扎根又不是秘密,朝中有点儿脑子的臣子都知道周满外放的原因和目的。 “还有呢?” 古忠就笑道:“还有就是周大人职田的事了。” “陛下不知道,周大人的职田都是自家管着的,从不给户部管理,哎哟,听说那收益是给户部管理的两倍还多,除此外,职田上的佃户日子也过得比公佃户要好,就这么几年的功夫,莆村那一片的佃农都起了新房子呢。” 皇帝不由坐直了身体,“朕隐约听谁说过此事,还说想要效仿周满管理职田的模式来管理皇庄和户部手中的职田呢。” 古忠也歪着脑袋努力的想,想了半天后不太确定的道:“似乎是太子提过一嘴,不过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奴才也记不清了。” 皇帝就拍着大腿道:“就是太子!嗯,将他叫来问一问,周满那职田真有这么好?” 古忠就笑着应下了,一边让人去叫太子,一边和皇帝逗趣道:“听说驸马爷和白大人在没出仕前还给周大人的庄子投钱了呢,所以这些年也都有收益,这一次周大人归还职田,驸马爷直接去找户部要了过去。” 皇帝就蹙眉,“职田分配是国事,他如何能让户部直接给他?” 古忠笑道:“陛下忘了,驸马爷上一年也升官了,不过那会儿已经过了分职田的时候,按惯例是要多等一年的。” 皇帝脸色这才好看了些,不过还是道:“这样不好,若是户部因为他是驸马徇私怎么办?” 职田上的猫腻可太多了,多划分一些,或者是避开不好的田地,直接将肥沃的那些划给对方,这都算是常规操作; 狠一些的,勾连起来,过个几年职田变私田,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古忠笑着应是,问道:“陛下可要敲打一下户部?” 皇帝想了想后道:“白诚想要那块职田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一直经营,之前投入不小,便给他们吧,但要叮嘱户部,多一寸都不行。” 周满在太医院的官职是一撸到底的,正五品的太医变成了从七品的医署署令。 地方医署的官员是没有职田的优待的,但他们得的禄米会多,俸银也要比同品级的官员要高一点儿。 这意味着该她五品的职田全要被收回,白二郎升的那两级官显然是吃不下的,至少还有一半的职田得被收回户部。 皇帝这是怕户部以为白诚是驸马的原因将旧南庄那一片职田都给了他,那就是不是讨好他,而是害他了。 御史台的御史又不是吃素的。 古忠领悟到了皇帝的意思,笑着去户部敲打了一下。 于是早盯着周满职田的其他官员立即出手,有的是因为去年升官了没分到职田的,还有的则是想着更换职田位置…… 当然,这么干的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这么点职田,虽然收益比他们自己的高,但还不值得侍郎以上的官员为此出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2769章 问 除了周满,白善也得了外放的旨意,俩人开始交接手上的事。 今年太医署有一批学子结业,因为才发生了洛州医署的事,萧院正决定先将他们派往各个已经开立的医署上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召回来结业。 结业以后,便要派往年前刚批下来的那些地方医署。 有一批优秀学子被留在了太医署和太医院实习,周立如、陈半夏和苏叶在太医院里,周满干脆这段时间都带着她们。 为了能让她们尽快熟悉太医院的运作,周满直接带着她们满京城的转,直接给京城的大人及其家眷们来一次全套的平安脉。 今天轮到魏大人。 之所以对他要特别挑选日子,因为想要在他府上和宫里堵到他太难了,所以周满只能提前下帖子和他约定时间,然后在约好的时间里带着三个学生上门来。 她们先给魏夫人诊平安脉,给了些饮食健康建议后就去看魏大人。 周满先给魏大人把脉,问了他最近的饮食和作息后道:“魏大人,您还是应该多休息,莫要过于劳累和思虑。” 魏大人笑了笑,正要说话,周满已经转身冲着她的三个学生招手,“你们过来给魏大人把把脉,将他的脉案写下来,回头要考的。” 周立如三个立即上前一步排着队去给魏知摸脉。 魏知:…… 他只能老实坐好,失笑着伸出手来让她们把脉。 等她们都看完了,便抬头对周满道:“周大人,我们书房说说话?” 自觉已经足够打扰,正要起身告辞的周满愣了一下后和魏知去了书房。 魏知沉吟了一下,还是开门见山的问道:“周大人,之前刘太医给我看过,说我的身体有所好转,说起来能有如此功效还是周大人调理的。” 魏知道:“周大人开的药方极好,尤其是那一味药丸,不知可否将药方告知,或者再卖我一些?” 满宝道:“没有了。” 魏知:…… 周满也有丝丝的心虚,但还是道:“那丸药的药方是我根据您的身体情况改的,做出来并不难,只是当时做的时候我往里加了一味东西。” “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满宝胡诌道:“是我们去西域的时候在一座山脚下碰见的,从未见过,不多,当时混着野菜一起拔了吃了,但吃过之后我觉得它有补气益血的功效,尤其以补气上很有效果。” “只可惜东西不多,当时我找遍了那一片也才得几株,当时给大人做药丸时我就全加进去了。” 这个借口是满宝当时做药时便提前想好的借口,谁都知道她喜欢挖花花草草,去西域的路上,回来的路上,都是一路挖着去又一路挖着回来的,别说别人了,要不是有科科,她都很难记得自己到底挖了多少东西。 魏知一听果然没有怀疑,他当然也知道周满这个喜好的,还有人和她求医时送的不是金银,而是一些稀奇珍贵的植物呢。 他叹息一声后道:“这就是缘法了。” 满宝想了想,起身用他案上的纸笔将药方写了下来,道:“汤药药效更强,但余毒也强,这一味蜜丸可以久服养身,魏大人不如拿了药方给人做药,每日睡前服一丸,效果虽比不上之前的,但总有养身之效。” 魏大人应了下来,笑着送周满出去。 魏知回到自己的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手绢,打开,里面是油纸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只有一些药渣了。 他想起他的心腹带回来的话,“一共请了三位有名的大夫试了药,都说出了所用的大概药名,基本无误,但他们吃过后有两位直言,此药丸的补气功效比正方的汤剂还强,且有固本之能,问我们是不是炮制的手法不一样,因此有此药效,缠着小的问药丸的出处。” 魏知手指无意识的敲了敲桌子,药丸果然和周满说的一样,有效,但也果然是仅此一瓶,再没有了。 魏知摇头笑了笑,想起了什么,连忙招了下人过来,“去追周大人,问她可还记得那株药草长什么样,能否画出来?” 当下是没有了,但他们可以托往来西域的客商留意一下,或许会有所收获呢? 此时满宝正在和科科叹气,“魏大人怎么不问我要画像呢?我都给他准备好了。” 科科不理她。 周满的那副图像还是它友情提供的,它的资料库里有些植物是这个世界没有的,其中有一株植物有补气益血的功效,效果还不错,在他们那个世界也是药材。 那管绿油油的可以固本恢复身体数据的药液就是从这株植物上提取出来的,它可以修复后天造成的身体伤害,还能促进新细胞的生成,从而修复身体。 当然,提起的技术也很难掌握就是了。 周满看过,确定她没有见过这种药材,也没听说过后就照着画了一幅画,一直收着呢。 想着魏大人将来问起药效的差异就把它拿出来,要是不问就算了。 结果她都准备好了,魏大人倒是问了,却没给她拿出来的机会。 满宝正惋惜,魏府的下人追了上来。 她一激动,立即道:“东西我早就画好了,放在家里呢,劳烦你和我走一趟,我把东西给你。” 等她把画像拿出来给他,还笑容满面的道:“要是魏大人有幸找到这味药,不知能否给我几株?活着最好,死的……也行吧。” 魏府的下人:…… 虽然她没见过,科科也说这味药是他们未来某个星球独有的植物,但万一呢? 他们这个世界的土地是那么辽阔,物种是那么的丰富,她穷尽一生可能都看不尽,万一它就躲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呢? 所以还是要抱有希望的。 魏府的下人拿着一张画回去找魏知,和他详细禀报了这件事,道:“大人,周大人显然早等着我们问了。” 魏知便哈哈大笑起来,摇头道:“倒是难为她了,难得遇见这样的药材,却全用在了我身上。” 魏知顿了顿后道:“此事不能传出去,就是家里也只你我二人知道,不可过第三人耳。” 心腹应下。 魏知心头的疑惑放下,又开始去摸边上的公文,下人不由劝道:“大人,周大人让您多休息,今天是休沐日,您就歇一歇吧。” ※※※※※※※※※※※※※※※※※※※※ 作家的话 不好意思,打错了,晚上十点见 ☆.第2770章 准备 歇是不可能歇的,魏知听下人的话先放下公文在外头转了两圈休息休息,然后还是没忍住又转回了书房。 下人看见了也无可奈何。 周满该看的人都看过了,太医院的事也交接得差不多了,便只剩下崇文馆的事了。 孔祭酒只对她道:“你要出借的这些书只能借走这部分。” 周满看了便问:“为什么?” “因为抄录本不够,你借走一本崇文馆这边就只剩下一本了,一旦遗失便是损失了。”孔祭酒蹙眉道:“你在崇文馆里干了这么多年,这些书你也常用到,难道你就没有抄录本?” 周满就抱怨道:“我那么忙,怎么可能有时间抄书,有时间抄它,直接修撰一本新的医书不好吗?” 孔祭酒就眯眼,点了书单上的三本书道:“我看这三本书你在修撰的医书上都有借用,难道这三本书也没抄录?” “没有,我只是背下来了而已。” 孔祭酒:…… 眼见要糟,她连忙解释道:“谁说我背下来了,但您也知道,人越大记性越不好的,我生怕到了青州偶尔想不起来,到时候好翻阅查证,不然修撰医书时错了就不好了。” 孔祭酒深吸一口气,压了压胸中的气才道:“那这三本书也去掉,你写好了书崇文馆这边还要检查的,到时候我会让人仔细查验,不给你错的机会。” 满宝:…… 孔祭酒一边说一边划去书单上的书名,还要去看还有哪些书是可以删掉的,他道:“你带这么多书出去,万一出了什么事,那崇文馆可损耗不小。” 满宝:“……您不应该惋惜我吗?我总比书重要吧?” 孔祭酒想想还真是,于是对她道:“周大人,你可要好好的保重自己啊。” 满宝:……不太开心。 满宝从崇文馆里打包了不少书走,加上自己的书和空间里的书,那就有不老少了。 光她自己的稿纸和医案之类的就收了近一箱子。 箱子里铺了一层油纸,将书包起来后才合上箱子,这样便是下雨也湿不到书本。 下人们将这些箱子抬到车上绑好,光周满和白善的书就装了一车。 刘老夫人站在廊下看了一会儿,招手将白善和周满叫到屋里说话。 她道:“这一次你们带着刘贵一起去,让他给你们处理一些琐事。” 刘老夫人顿了顿后又道:“后院这边,满宝你觉得交给谁打理好?” 满宝道:“五月稳重,后院就交给她打理。” 刘老夫人赞许的点了点头,“那便交给五月。” “大吉家的伯安已经娶了媳妇,但叔平还没安顿下来,我问过孟氏了,她要留在这边照顾两个孩子的,大吉还是跟着你们。”刘老夫人道:“你们可不许拉着大吉去做不好的事。” “不会的,”白善保证道:“我们现在很懂事了。” 刘老夫人心里虽然不相信,但面上却没说出来。 “他们过两日就放榜了,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中?” 满宝闻言也思虑起来,周立学和周立固今年也参加了,不知他们这一次能不能考过。 话说他们年纪也不小了,明经并不是非常的难,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今年周立学要是还考不中,那明年就是奔三十的岁数去考明经了。 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三十老明经了。 满宝脸色一肃道:“今年要是还考不中,那就让他们住到学里去读书。” 条件艰苦一点儿,进出都是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能集中一点儿。 周立学他们对此全然不知,他们刚考出来没两天,还在放空脑子恢复身体呢,一副跳上岸边缺水的鱼的模样。 但没人搭理他们,大家要么是在为周立如准备婚事,要么在为小姑准备出行的东西。 老周头正在和钱氏商量,“要不然我们跟着去,也好帮她打理家务。” 钱氏将给满宝做的贴身衣物叠了收起来,闻言道:“他们能有什么家务需要我们打理?” 她道:“我都听满宝说了,亲家派了刘贵一家跟着,等到了那边,直接盘下一个铺子做生意,一边给他们跑腿管理外头的事;里面则交给五月,内外都用不着我们。” 她道:“而且亲家都没跟着去,你一个做岳丈的跟去了,姑爷能自在?让他们小两口自己过日子去,没有我们在跟前,他们不知多自在呢。” 不然他们也不会时不时的回常青巷那边的宅子住去,一大家子一块儿住着是温馨,但偶尔俩人自己住也很自在。 钱氏从没想过跟着他们外放。 她道:“我们或在京城,或回乡去,给满宝看好职田就行。” 她说到这里一顿,压低了声音道:“满宝丢了太医院的官,我看以后崇文馆那边的官说不定也会丢,所以趁着现在职田还在手上,多给她攒一些家底才是。” 这倒是正事,老周头浑身一震,思考起来,“你说得对,我们满宝自然是千好万好的,但我今儿才知道了,官场上还有牵连一说,我前两天问了一下守门的门子,才知道原来当官,不仅徒弟犯事了会牵连师父,师父犯事了也会牵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