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409章

第409章

的记忆中,祖母她从不纵容我,微臣小的时候还会自己种姜卖钱,下地耕作呢。” 白善前脚出宫,后脚皇帝和皇后的赏赐就到了。 因为周满为殷老夫人看病有功,所以帝后赏了她一点儿东西,听闻她长子夏牧刚洗三,所以帝后送了一块长命锁给他。 夏牧的名字出现在圣旨上,他的姓名这就算定下了。要是王崔这样的大世家,或许还能据理力争一下,不让皇帝插手本族事务,白氏嘛…… 白氏没这个底气,所以圣旨下来以后便没有族人再为这事和刘老夫人白善他们吵,只是他们也气得够呛,让留在陇州打理家业的人日子不好过起来。 刘老夫人略一思索便找了白善道:“既然你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那就要给人塞一个甜枣,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我们还同族,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分宗。” 白善:“祖母想给他们什么枣?” 刘老夫人道:“京中因为女学开设,书院也跟着兴盛起来,今年到京中来教学的先生不少,来求学的学生更多,要我说,现在族中来京求学的学子还是不够多,你写封信回去,从族里挑选一些少年过来读书吧。” 她道:“只论人品学识,不论家世,他们到京城的食宿和束脩我们都出了。再有,你把自己往年读书的笔记整理一下,送回族里,让有意的人抄录。” 白善张大了嘴巴,“祖母……” 刘老夫人微微抬着下巴,面上和蔼,眼中却带了三分傲气道:“既然短时间内不能分宗,那剩下的几十年时间里,你和子谦就还得面对宗族,你们两个,一个傲气,一个倔强,品格都过于刚硬。” “但大丈夫,当能屈能伸,你也长大,是做父亲的人了,该学一学屈服了。”刘老夫人道:“这事儿你亲自处理,不得交给他人经手。” 白善不服气的站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低头弯腰应了一声“是”。 晚上靠在榻上,和周满隔着一道屏风,他越想越不服气,不由问道:“满宝,我很傲吗?” 周满打了一个哈欠,拉起被子盖住自己,闭着眼睛问,“为何这么问?” 白善:“我自觉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物,但祖母还是说我过于傲气。这些年在官场上,我也是示弱装过孙子的好不好?” 周满想了想后道:“傲!魏大人曾经和我说过,哪天我要是能在占理的情况下也能跪伏在地,让世上所有人都认为我是真心实意的跪伏在地时,那便是能屈能伸了。” 白善喃喃:“认为?” “是啊,认为,世人的认为而已,并不是你从心底屈服,”周满道:“我琢磨过,我认为心底那点傲气便是伸,世人的认为就是屈了。” 白善从榻上坐起来,盘腿面向屏风,问道:“你能做到?” “不能。”周满道:“我曾经设想过,有一天,我讨厌的恭王趾高气扬的骂我是庸医,医术拙劣之类的,我肯定不能五体投地的跪着认错。” 她“唉”的一声道:“所以还得再历练呀,心底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周满把自己说精神了,睁开眼睛,也撑起身子看向屏风,“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白善道:“祖母让我和族里搞好关系,这次祖母不帮我了,让我自己出面。她说我过于傲气,大丈夫当能屈能伸。” “怎么搞好关系呀?你刚摆了他们一道,这会儿他们肯定在气头上,肚量小的,说不定都恨死你了。” 白善伸开手脚在榻上躺下,道:“祖母让我从族中挑选一些少年到京中进学,食宿束脩全由我们负责;再把我那些笔记送回去给族中正读书的人抄录。” 这两样,前者不说,后者也是很大付出了。 读书人读书,最难得的就是资源了,书本资料的资源。 但周满是坐拥整个百科馆,莫老师手稿随便翻阅的人,所以她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付出,注意力反倒放在第一条上,“祖母这是让你在族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因为白善一直打着分宗的注意,加上从小对宗族的印象不好,所以他基本不与宗族往来。 他们家和宗族全靠刘老夫人在维系,他们两个只需要好好工作养家就行。 这会儿让白善支助族中子弟入学,显然不是单纯的搞好关系而已。 白善点头道:“我现在是族里最有前程的一个,便是为了白氏在世家中的地位,他们也不会放我分宗的,所以想要分宗,这几十年都不可能。” “祖母的意思是,还有好几十年呢,总要把日子过好,和族里关系不好,现在有祖母在还好,等将来……”白善顿了顿后道:“只怕我们会吃亏。” 周满立即道:“那就快去,遵照祖母的安排做便是。” 白善啧了一声道:“用脚拇指想也知道,我这封信回去会有多少人在心里嘲笑我。” “你看你是不是傲气,”周满道:“连人家心中嘲笑你都介意,等人家嘴上和行动上羞辱你,你还能忍得了吗?” 隔着一道屏风,她摇头晃脑的道:“大丈夫,当能屈能伸!” 白善将被子拉起来盖住自己,“我睡着了。” 周满哼唧了两声,也闭上眼睛睡觉。 第二天白善便给陇州写信,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 一些特别重要和特殊的笔记,他是不舍得给出去的,都好好的收着,打算孩子们长大了留给他们。 所以他的笔记有点儿断层,他便在周满的笔记里翻了翻,翻出一些来凑上。 但在书房里这么一翻,翻出来最多的反倒是白二郎的笔记。 就是记得不太好。 白善一边嫌弃的翻动,一边收在一旁,叫来下人道:“去公主府里问一问堂少爷,我这里有许多他遗落的笔记书籍,问他要不要。” 下人应声而去。 ※※※※※※※※※※※※※※※※※※※※ 作家的话 今天只有两更,明天补上,晚安 ☆.第3271章 攒假期 白二郎跑过来看,“我这些笔记怎么在你这儿?” 白善把新翻出来的一本书拍他怀里,“我还想问你呢,什么书都往我书房里塞。” 白二郎将书打开翻了翻,乐了,“这都是多少年前看的话本了,怎么还在?” 见白善在翻旧书,便问:“你翻它们做什么?” “整理笔记,给陇州送去。” 白二郎“咦”的一声,“你什么时候和陇州那头这么好了,连笔记都肯送?” 白善拍了拍手中的稿子道:“为了不让这次的事重演,为了以后我和周满日子过得自在些,现在便要认真经营和族中的关系了。” 白善压低声音道:“等以后我位高权重,或者落魄时,才能够想一想这分宗之事。” 白二郎:“你还没死心啊,我觉得他们不会放你们分宗的,不仅在于你,只周满一人便够族里吹嘘的了,到时候在族谱上能记下好大一篇呢。” 白善一想还真是,主宗不放人,他也不能背族,把好好的名声给搞坏了,“所以还是得和族中搞好关系。” 白二郎翻了几本自己的笔记和书,抱起来就要走,被白善抬手拦住,“来都来了,一起整理呗。” 白二郎:“……又抓我做白工。” 被白善镇压下,他只能留下帮忙,傍晚在此吃过晚食才回家去。 白善把整理好的笔记送回陇州。 白氏族学收到差不多一箱子的书和笔记,惊喜不已。 遵照白善的意思放在族学中随族中子弟抄写,三年后再归还原本。 “这些笔记和注解多是白善读书时所记,还有些是四房的夫人所记,他们二人都是少年成才,如今有大成,特别是白善,他是你们的长辈,未及冠便能考中进士,他的笔记可以说是千金难求,所以你们要珍惜这次机会。” 众人应下。 族学收下书籍,族中的长辈对于白善让嫡长子他姓的事也没那么气恼了。 “白善说要挑选七个孩子去京城读书,回头会派人过来挑选,你们可有人选?”白氏几位理事的长辈趁着送书的时机凑在一起说话。 “我们有人选又有何用?”一人道:“白善既然说了要亲自挑选,那便是在族学中挑,谁都可以去,以他的脾气性格,你觉得我们定下人选有用?” “我倒觉得这是个争取的好机会,”另一人道:“族长,白善从小离族而去,和我们感情淡薄,倒是和绵州那边近得很,我还隐约听到些传言,说是他想分宗到绵州那一支去呢。” “之前让三哥五哥他们带着三郎几个去京城读书经营,也是想和他更亲近些,修补他们四房和宗族的关系,但他们到了京城后少能见到白善,都是和四房的婶婶来往,后来白善又外放,他们更没有进展,其生疏,只怕在大街上遇见,他都认不出三郎几个来。” 此话一出,不少人心中气恼,尤其是白三郎的父亲,甩着袖子道:“白善过于高傲了。” “他脾气刚硬,兄长们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不必再为此气恼,我说这是一次机会,是因为这次去京城求学的人是他选的。”那人道:“既然是他把人挑过去的,他便会负责,感情嘛,培养培养也就有了。” “绵州那支的兄弟俩为何与他关系这么好?还不是从小的情分?”他轻笑道:“四房想要在族中培养人手,增进感情,我们族里也想与他修复关系,借他手中权势,这是双赢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那这人选……” “让族学里的孩子们准备准备吧,二哥家的七郎就很不错,既聪明机灵,又活泼开朗,倒和他小时候有些像,说不定能投缘。” “好,让有意去京城求学的孩子们准备准备吧。” 白善正在算自己的假期,周满凑上去看,“你怎么有这么多假?” “嘘,这都是我积攒下来的,”白善止住她的惊呼,小声哼哼道:“假期都是平时的勤勉积累下来的。” 周满好奇的问,“你要休长假啊?” 白善道:“也不算长吧,最近事情不多,我打算把以前积累下来的假期选出三天来休上。算上两日休沐,那就是五日,我要回陇州一趟。” “嗯?” 白善笑道:“我们大姐儿已经四岁,该上族谱了,乌圆虽然姓夏,但他是我们二人生的,自然也要在族谱上记一笔,将这来龙去脉写清楚,百年,千年之后,后人若要寻根究底也有记载。” “五天够用吗?” “够了,”白善道:“陇州离得不远,我快马加鞭,五天尽够了,祭祖是一件事,我还要趁机挑选一下来京的学子。”白善道:“我让刘贵先回去了,让他先摸一遍情况,既然要把他们挑到京城来,我便要管他们,可不能挑些品行不端的来。” 白善是给族中培养人才,却不打算养一群祖宗,所以来的学子中,不刻意给他找麻烦是第一条。 白善假多,加上这段时间朝中不是很忙,他请假,老唐大人很快就批了。 没错,此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老唐大人,也是因此,他把能积攒的假期都积攒下来,平日还以替同僚当值换假期。 其勤勉,都快赶上早年间的魏大人了。 虑及周满刚生产,还在做月子呢,便有人猜测他们夫妻是吵架了,加之前段时间他的长子取名夏牧…… “这是夫妻要离心了?” 坊间传闻甚嚣尘上,连老唐大人都忍不住关心一下下属的家庭生活。 白善无言道:“大人,下官是想积攒假期,明年要回乡祭祖访亲的。” 老唐大人,“你不是调休了下个月初六到初八三天的假吗?瞧你这阵势,是想休上一两个月?” 白善不好意思的道:“下官算了一下,从现在开始攒,到明年中秋前,下官最少能攒出六十七天的假期,当然,这么多假期下官并不是都要休完的,只休五十天便可,毕竟到时候朝中肯定忙,下官也不能离开太久。” 老唐大人:“……你想的还挺周到,陇州又不远,你请这么长的假干什么?” ☆.第3272章 安排 他顿了顿后道:“我记得你还有二十天的探亲假,这还不够用?” 白善立即道:“不只是回陇州,还要回绵州。” 他道:“我和周大人都多年未曾回乡,也未能祭祀父母宗亲,所以我打算明年孩子大一些便带他们回去祭祖,尽尽孝心。” 老唐大人这才没再问,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作为前御史头头,老唐大人自然怎样做才能让流言尽早消退,所以一次上大朝会,趁着皇帝没来,老唐大人拉了吏部崔尚书抱怨起白善积攒假期的做法,撺掇他道:“朝中还是缺人,这才让官员如此忙碌,连探亲都要花费一年的时间积攒假期。” 崔尚书眉眼都没动一下,不动如山的道:“每个官员的探亲假都是根据家乡的距离来计算的,有的官员明明家近,却要到远的地方探亲,那我有什么办法?朝廷发放俸禄,一年就十二个月,总不能每年都拿出两三个月来给人探亲吧?” 甭管老唐大人和崔尚书的意见如何,反正白善积攒假期的用意传了出去,流言慢慢就歇了。 殷或去看周满的时候就笑道:“大家见你们夫妻感情如故,很有些失望呢。” 周满不满道:“我们的感情这么容易被破坏的吗?” “子嗣传宗之事可不小,”殷或笑道:“多少夫妻会因为吃一碗粥还是吃一碗饭而心生隔阂,更不要说子嗣传宗这样的大事。” 周满惊奇的看向他,“你什么时候精通这些世故了?” “看得多,略一思索便通了。” 周满:“你上哪儿看?” “玄都观和护国寺呀,”殷或笑道:“上玄都观和护国寺求神拜佛的人,听他们在神像佛龛前诉说各种烦恼和请求,便懂了。” 周满啧啧道:“你现在越来越喜欢去玄都观和护国寺了。” 殷或笑了笑道:“因为那两处安静。” 周满略一思索,点头,“倒也是。” 玄都观和护国寺现在都香火旺盛,往来的香客特别多,前殿自然是不清净的。 但殷或是贵客,不管是在玄都观还是护国寺都有安静的客院休息,甚至因为他去得多了,两边还有他专用的客院。 在玄都观里,他可以和道和谈玄;去护国寺,一向少见客人的智忍大师也会与他论佛,有时候三人还凑在一起下棋品茶,那日子过得,可太逍遥了。 周满越想越羡慕,问道:“鬼月快到了,到时候护国寺和玄都观有活动吗?” 殷或怀疑的打量她问,“怎么,你要出去?” 周满道:“我到时候都出月子了,可以出去走一走。” 殷或就摇手道:“可别,你还是找白善吧,我并不曾听说有什么活动。” 周满:“下个月白善要回陇州的。” 白善也怕周满闷坏了,她最近也就能在院子里走一走,天气渐热,连吹风都成了奢侈,所以被她眼巴巴的看着,白善拒绝不了,便主动找了殷或和白二郎。 “下个月鬼月,我们几家上玄都观里坐一坐?” 殷或疑问,“你不是要去陇州吗?” “是啊,但我家缺我一个也不影响什么,满宝和我闺女陪你们去。” 殷或:“……” 白二郎很高兴,“行啊,行啊,听说玄都观整个鬼月都会在观里普渡亡魂,做法事还打折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功德。” 白善给他们定好出游的日子便自己回陇州去好好的和宗族培养感情。 对于陇州,白善没有多少好的记忆,或许是因为好事记忆比较浅,所以记不住那些开心的事;倒是因为坏事太过深刻,所以记得很清楚。 尤其他当年离开陇州时太过愤懑和悲伤,所以每次回陇州他的心情都不是特别好。 但去祭拜自己父亲心情还是不错的。 白善一回到陇州便先去给父亲扫墓,跪在墓前将他们这几年的生活大致说了一遍,请他放心会照顾好祖母和母亲,祭完了酒才起身。 白善溜溜达达的回到族中时,天已经黑了,昏暗的夜色下,大街上就没几个人,有人家在门口挂上了灯笼,还有人家出来逛街,看到白善骑着马经过,大多数人不认识,所以好奇的看着。 但也有认识的人,招呼道:“是四房的善小子吧?” 白善便勒停马,笑着应了一声是。 一听说是四房的,立即有人问道:“是在京中当大官的那个?” “四房就一个儿子,不是他是谁?” 借着昏暗的灯光,有人看清了白善的脸,赞道:“长得可真俊,看着比他爹还要好看呀。” “可不嘛,听说他媳妇也好看,生的孩子将来说不定比他还要俊呢。” “四房的人都会读书,他曾祖,祖父和父亲读书都好。” “他读得更好,未及冠就考中了进士。” 白善溜溜达达的回到自家门前,门房立即上前来牵住马,低声道:“郎主,大房那边来人请郎主过去,说是准备了给郎主接风洗尘。” 白善停住脚步,“人呢?” “在里面大厅上坐着呢,来的是大房的大郎君。” 白善便先去了大厅,看到坐在里面的陌生中年男人,白善扬起笑脸,拱手行礼道:“申堂兄久等了。” 白申立即回礼,笑道:“善堂弟不必客气,我听说你一回来就去了祖坟,今日肯定累了,本来应该明日再请你过府一聚的,但长辈们都在等着了,所以……” “善知道,岂敢让长辈们白等,申堂兄稍等,我去换身衣裳就来。”既然决定要和族人搞好关系,白善便要尽力做好。 他虽然做不到祖母说的唾面自干,能屈能伸,却也不会徒增事端,尽力做到温和友善。 白氏见他这次回来竟比以前要温和这么多,以前常带的冷淡高傲消散不少,心中也舒坦了起来,暗中的敌意也少了些。 白善当晚见过族中的长辈,第二天就去了族学。 族学还是老样子,二十年的时间,似乎没有改变什么,连房屋都不曾陈旧下来,白善在大门处停下脚步,笑问:“现在族学里的先生是?” “哦,是二房的三堂兄和五房的二堂兄,六房的大堂兄。” 当年把白善挤兑出族学的先生早就不在族学里了,白善笑了笑,与众人坦然的迈进族学中。 ☆.请假条 写了大半章,感觉不是很满意,所以又删了,感觉有点儿不对,今晚不更新了,明天再更,晚安了 ☆.第3273章 顺利 “至善啊,选出来的这七个孩子什么时候去京城?” “让他们收拾收拾,与家人告别,等过了中元节便去京城吧,”白善道:“我和京城的书院联系过,先让他们进去读书,秋后国子监会有入学考试,介时他们可以去试一试。” 要是能考入国子监,他们的前程就算稳了一半。 白申眼睛微亮,问道:“善堂弟有多少把握?” 白善:“我吗?我没有把握,这主要看他们,我会尽力帮助他们,只要他们努力,我想机会还是很大的。” 他微微一笑道:“读书,靠的是自己。” 几人走着,走着,走到院子的假山前,白善抬起头来看这座没多少变化的大假山。 旁边一个族人笑道:“这座假山是二房的高祖所建,当时想着能够让族中的学子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可以说这座假山是族学里最受欢迎之处,善堂弟离乡多年,不知还记得这座假山吗?” 白善抬着头看假山,似笑非笑的道:“当然记得。”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座假山了。 旁边一人立即拉住那人,压低声音道:“闭嘴吧,白善曾从假山上摔下过,差点儿命都没了,你提假山做什么?” “我怎么知道?” 白申也有些尴尬,忙道:“善堂弟,你要不要去书楼看看?你上次送来的书本和笔记都在书楼里,学中不少学子每日下学后都去书楼里抄录。” 白善点点头,“好啊,去看看。” 族学的书楼其实就是一件书房,里面的书看着不少,但其实重复的多,而且多为一些族人读书的笔记,是很珍贵,但书籍宽度不够,所以也不算多。 白善翻了翻,发现连一本《六韬》都不全,便将书放回书架,看来各家的书都还是各家拿着,没人愿意拿到这书楼里放着。 白善心中叹息,扭头和白申道:“申堂兄,还请转告那七个孩子,我送来的笔记,他们要是想抄录,最好在去京城前抄录好,不然等到了京城我是没有另一份给他们的。” 白申应下,笑道:“等到了京城还要善堂弟多加照顾指教。” 白善笑着颔首,“是,申堂兄放心。” 有人蠢蠢欲动的问道:“要不要让他们带些下人过去?这么多人进京,也太麻烦郡主府了。” 白善笑道:“不必,他们只要带上自己的行李就行,其他事我来安排。” 他选中的七个孩子里,其中有三个还可能从家里带下人,另外四个却是连家里供应读书都困难,更不要说带下人了。 所以他一个都没让他们带。 白善也没想把他们安排进郡主府居住。 不太熟悉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总是有诸多不便的。 好在白家在京城有不少宅子,嗯,虽然都不太大,加起来都没有满宝的一个府邸大。 但给七个少年住,绰绰有余。 白善选了二柳巷的那套宅子给他们居住。 那套宅子二进,曾经是刘老夫人和郑氏进京所居,里面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而且临近河岸,白日热闹些,但晚上却安静,既方便生活,也便宜他们读书。 毕竟,他们白天一般都上学去,住处附近热闹不热闹,问题不大。 白善决定挑一房下人过去,只负责他们的吃穿和打扫,日常事务由他们自己来。 再把人交到书院,他偶尔过去看一看,指点指点便算完了,能不能把握住机会,还得看他们自己。 白善选好人,这才提出开祠堂上族谱的事。 才拿了白善两个好处,而且事情都已经定下,白氏也不好再在这件事上为难他,以免才缓和一些的关系又恶化。 所以祠堂开得很顺利,不仅白景行小朋友上了族谱,夏牧也被点在了族谱上,后面详细记载了他姓夏的原因,还留白不少,预计将来再有其他大事还得记上。 白善看了一眼合上的族谱,嘴角微微一翘,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善堂弟,明日我们去庄子里看庄稼,不如一起?” 白善一脸惋惜的道:“我还真想去,只是明日一早就要赶回京城。” 他看了看天色,提议道:“不如我们现在就去看?” “现在?”白申惊讶,“怎么这么快就回去?” 白善道:“朝中事情繁多,琐碎之事不少,所以我只请了三日假期,连着休沐一起回来,明日再不走,我就赶不及回去销假了。” 白申虽惋惜,但也不能强留,“行吧,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早听说善堂弟在农桑一事上很有建树,今日正好一见。” 白善是有建树,奈何也要他们听得懂啊。 不过白善还是去了,他想找庄子里的族人了解一下新稻种在陇州的情况。 白氏之外便是田地,都是白氏一族的,白善家的族田也在那一片,不过太远了,他不想走这么远去看,所以就近看了屋子边角农田里的水稻。 白善摸了摸饱满的谷粒,掂了掂稻穗的重量后满意的翘了翘嘴角,问道:“这地是谁家的?” 地里正在放水的人立即上来行礼,“拜见善叔叔。” 白善见他胡子花白,连忙伸手扶住他,憋了一会儿后问道:“这地是您家的?” “是啊,这块和那块都是。” 白善笑道:“看长势很不错。” 见他拎着锄头,便问道:“这是打算放水准备收割了?” “是,这稻穗都垂下来了,叶子开始泛黄,用不了半个月就能够收割了,所以这水得放掉。” 白善微微颔首,蹲下去抓了一把田土,闻了闻后点头,“土质还不错,你家一季施肥几次?” “两次。” 白善细细地问过他耕作过程,最后才笑问,“我沿路过来时看过地里的庄稼,今年算是丰收年,这几年陇州的收成似乎都不错。” “是不错,这几年我们陇州运气好,便是干旱水涝,也不严重,挺一挺就过去了,最后收成都不差。”老丈叹气道:“就是这谷价一年低过一年,看似收成是涨了,但赚的钱却都差不多。” ☆.第3274章 米价 白善好奇,“现在陇州粮铺里的米价是多少?” “次一等的米是七文钱一斗,上等的米是八文一斗,再次一等就只需六文钱,可便宜了。” 白善嘴角微翘,“米价虽然低了,看着和往年赚的差不多,但其实物价是下降了,钱比以前更值钱,所以大家还是赚了一些的。” “而且米价低廉,大家便会更舍得吃粥食米饭,糠和豆之类的,可以少掺一些。” 老头一听,连连点头,“是啊,是啊,现在我们家一天两顿都吃干的,农忙的时候能三顿吃干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他顿了顿后冲白善行礼,“族长他们说这都是善叔叔的功劳,这稻种便是善叔叔一家种出来的,族里的新稻种也都是四房送回来的,我们一直想给善叔叔磕个头,但四房一直没人回来……” 对方虽然辈分小,但年纪这么大了,白善哪敢受他的礼,连忙伸手将人扶住,“这新稻种是我妻族种出来的,我不过和你们一样,沾光而已。” “那等四房的婶婶回来,我带孩子们上门磕头。” 那周满一定会被吓死的,一回到陇州就有这么多人给她磕头,老得胡子花白的那个还叫她婶婶。 白善只是想一想便忍不住发乐。 论种田,跟在白善后面一起来的白氏子弟加在一起都没他了解,所以一开始白善和农人的交谈他们还能插得上话,后面便只能听着了。 白善拍了拍衣袍起身,“这地种得不错,不过我看水渠只通这边,看地势,完全可以在那头再开一条水渠接到上游,如此一来那一片田地的灌溉也不会有问题了,还能让水渠循环起来,直接分成三片,但三片都有水可以兼顾得到。” 他老侄子一听,立即点头道:“是啊,是啊,我家在那头也有两块田,收成就比不上这边的,就是因为灌溉跟不上,但这水渠……” 白善笑着看向白申,“申堂兄,我看秋收后可以派人来勘察一下,族里人多,想要修一条水渠不难的。” “这样吧,我出一万钱,若是能把水渠修好,也是造福族亲。” 白申一听,立即笑道:“那我们大房出两万钱好了,善堂弟放心,等秋收结束我就开始组织族中子弟来修水利。” 对于白善的提议,白氏宗亲反而大松一口气,高兴起来,“他总算愿意插手族中事务了,这事你们记在心里,好好办,等办好了告诉他,也让他知道族里是看重他的。” “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一人道:“一来二往,等他对宗族养起了感情,以后再有事找他就容易了。” 白氏一族总觉得抓不住白善,就是因为他基本不与宗族来往,宗族的事他也基本不管。 所有找上他们四房的事,全是刘老夫人代为处理。 虽然四房该出的钱出了,该出的力也出了,但当家的白善不管事,便让他们有一种四房形同虚设的感觉。 四房弱小时没什么,大家盯上的是他的家产;但四房强大了起来,相比那些家产,自然是白善背后代表的利益更重要了。 白善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儿,在陇州三天,每天都虚情假意的应付这么多人,头都要晕了。 所以离开时,他直接坐的马车。 在车里,他揉了揉额头,和坐在外面的大吉道:“真是比朝堂上的政务还要头疼啊。” 大吉笑道:“郎主要是不喜欢,以后少回来一些就是了。” 白善颔首,“明年带孩子回来祭祖,可惜父亲在陇州,不然……” 他肯定更少回来。 虽然陇州之行头晕,但白善依旧给周满他们带了不少礼物回来。 “都是陇州的一些特产,我让家丁去买的,你们看看可有喜欢的。” 殷或没去过陇州,所以翻得最仔细,他挑了一些没怎么见过的东西交给长寿便问道:“听闻陇州有座普华寺很灵验,你去过了吗?” “没有,”白善抬头看他,问道:“怎么,你想去?” 殷或内心蠢蠢欲动,“你们说我单独出京,我家里会答应吗?” 白善指着他笑道:“殷或,你现在越来越野了呀。”他扭头看向周满,问她,“你觉得呢?” 周满认真的想了想后道:“殷大人……很可能会答应,要是不答应,你也可以打个滚求一求,要紧的是你们府上的老夫人,我觉得她不会答应的。” “那我悄悄出城,先斩后奏?”殷或暗搓搓的看了刘焕一眼。 难得有空闲时间的刘焕被他看得差点儿噎住,将嘴里的果子咽下去,这才道:“我能先斩后奏,但你肯定不能。” 刘焕道:“你要是出城,殷大人肯定会很快知道的,殷府快马还能追不上你的马车?” 要知道,整个京城都在殷礼的控制之下,除非周满白善相邀,不然殷或一年到头都不出城一次,他要是独车出城,只怕用不到两刻钟殷礼就知道了。 周满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再忍耐忍耐吧,殷老夫人身体不好,这时候就不要气她了。” 要是气出个好歹来,殷或不得后悔死? 周满转了转眼珠子,小声道:“你要是真想出游,明年我们回乡你跟着我们一路游玩?” 殷或意动,嘴上却道:“这不好吧,会不会不方便?” “不会的,”周满道:“只要你不觉得不方便就行。” 白善也点头,“到时候回去的人多,多你一个也不多,只是可能照顾不周了。” 殷或笑道:“这有什么,我连西域都去得,剑南道还去不得了?” 有了盼头,殷或隐隐兴奋起来,和几人告辞,“我先回去准备了。” “等等,”白善惊叫道:“还有一年的时间呢,你急什么?” 白二郎道:“他这是心玩野了,自从青州回来以后,他就很难再在家里呆得住了。” 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至少在周满和白善眼里就过得极快,因为忙碌,感觉一年都没怎么过,日子便咻的一下过去了。 第二年鬼月一过,白善和周满便上折请休探亲假,又把自己这两年积累下来的假期算上,一共请得探亲假五十日。 ☆.第3275章 出行 折子一下来,周满便拿着折子兴高采烈的回太医院做交接。 头发更白几分的萧院正一脸忧伤的看着她道:“你这才上衙不到八个月就又要休长假……” 周满道:“萧院正,我入仕十年来就休一次探亲假,您可别一副我辜负了您的样子呀。” 萧院正:“我都有二十年没休探亲假了。” 周满一听,同情不已,“不然等我回来,您也休一下?” 萧院正意动,但想到堆积在案头的公文,他还是摇了摇头,“算了,我还是等致仕以后再回乡吧。” 周满左右看了看,挡住嘴巴小声道:“萧院正,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等您致仕,还有如今的风光吗?” 萧院正:“……周大人,你何时如此的……” “虚荣?”周满挥手道:“我就是这么一说,我回乡主要还是要拜祭一下父母,顺便搞定我儿子承嗣的事儿,但乡亲们要是过于欢迎我,我还是很高兴的。” 萧院正嫌弃的挥手,“行了,行了,你走吧,对了,你休假也别都闲着,署里新成立的军医科都等着你的书呢,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出?总不能一直用疡医的教材。” “不都差不多吗,军医的大多手段都是疡医的,为何一定要重新编撰?”不知道她忙吗? 萧院正眯起眼睛,怀疑的看向她,“你不会还没开始吧?” “不不不,我开始了,我就是心里还不太服气而已。” “不服气就憋着,”萧院正道:“这些军医都有基础,他们想要的是更快速的学习,疡医的教材不适合他们,耗费的时间太长,你看看各军送那些军医来时说的话,要的都是一年两年就出师,你觉得现有的疡医教材适用吗?” “你也在军中呆过,治疗过伤患,甚至上过前线,应该更知道他们所需的技术,交给你最合适不过了。” 周满:“我还以为您是因为我年纪小,所以可劲儿的压榨我呢。” “胡说,明明是看你能干,”萧院正顿了顿后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你崇文馆编撰的职责,按说应该孔祭酒来与你谈这事的,你要是嫌我管得多,不然我们以太医署的名义向崇文馆走程序?” “别别别,”周满害怕他真把孔祭酒招来,忙道:“您放心,我一定不懈怠!我一会儿就出宫去太医署里提取前几年从军中收回来的脉案资料,我带着路上钻研。” 萧院正这才满意,鼓励她道:“周大人,你办事我一向放心的。” 周满去太医署里提了一箱子脉案资料出来,拉回郡主府交给西饼,叮嘱道:“重要的东西,放好了,还要方便我提用。” “是。” 白善打开箱子看了一下,咋舌,“你这是休假还是出差呀,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带着就不怕遗失?” 周满:“只要不遇上山匪,这东西就丢不掉,不过我们这么多人,应该也没有山匪敢找我们麻烦吧?” 这次回乡,有白家,周家,还有白二郎一家和殷或。 殷或就不提了,他出行,殷家肯定会派护卫和家丁随从跟着,白二郎带着公主,更是有公主府的府兵,这么多人,又是太平时候,哪里的山匪敢找他们麻烦? 白善一想也是,合起来道:“让人用油纸将里面的资料包好了,这一次我们走水路回去,小心受潮。” 西饼应下,叫了人进来把箱子抬下去。 几家早已准备好,就等着白善和周满拿到假条了。所以他们今天刚拿到假条,第二天便浩浩荡荡出发了。 周四郎还特意从青州走了一趟货回来,在京城出手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带着,打算回家乡出手。 这一次回家,除了周立威几个外放的,请不到假的人外,其余人都跟着回去了。 周立重也带上了刘三娘,她是大房的长媳,说什么也要回族里一趟的。 也是因为太医院里一下两个人休探亲假,萧院正才那么愁的。 果然朝中规定,父子兄弟不在同一部门任职的规定是正确的,以后应该再加一条,姑侄媳妇也不行,一次请假请俩,部门受不起折腾啊。 夏牧小朋友第一次出远门,他已经能很稳当的走路了,只是不太喜欢走,他还是更喜欢爬。 偏他爬又不是很规范的爬,他就喜欢用屁股一挪一挪的过去,所以他走路不能摔跤,一摔跤就不起来,直接挪动屁股爬起来,速度还挺快,就是太耗费裤子了。 也是因为这样,他坐的马车里两边长椅都被拆了,只留了正后的一条椅子,中间被铺了软板,上面还铺了两层布,然后就把他放在上面随意坐了。 因为他玩具多,这边的马车又宽敞,所以白景行小朋友和白若瑜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和他玩儿。 每次车一动起来就闹着要过来和他一起玩儿。 周满几个就轮流去看护他们。 每天远离三个小魔王,自在骑马的时间真的是太美妙了,美妙到连素来不骑马的殷或都跟着骑马了。 他很不解,“这是你们的孩子,为什么编排看守的人要把我也排上?” 白善:“你不觉得在车中下棋很有一番趣味吗?” 殷或:“什么趣味?” 周满嘿嘿笑:“锻炼忍耐力的趣味。” 三人的马并排走着,就听到后面不远处传来白二的暴怒声,“你们怎么又乱砸东西,不是说了在车上不能乱砸东西吗?白景行,说你呢,你给我住手,白若瑜,你又欺负弟弟……” 话还没落,车里就响起夏牧小朋友的大哭声。 周满和白善立即一踢马肚子跑远了,殷或沉默了一瞬后默默地跟上。 刘老夫人从窗户那里看到三人的马从旁经过,一下跑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去,再听到后面车里传来的哭声,不由摇头,“一凑在一起就打架,一分开又吵着要见。” 刘嬷嬷笑道:“等长大就好了,郎主他们小时候不也这样吗?” 好不容易到陇州,这么多人白家根本住不下,便分开住在了驿站里。 ☆.第3276章 路上(补更) 白善和殷或几个道:“我们要在此留三天,一是祭祖,二是访亲,所以你们先自己玩去吧,三天后在城中相见,然后再走。” 殷或应下,带着长寿便访山中的神佛去了。 从陇州后又走一天陆路,他们便到了水边。 白善提前半年时间和人定了船只,车马人口货物直接上船就走。 除了船资高点儿外,没别的毛病。 周满提前准备好了晕船药和贴药,晕船的该吃药吃药,该贴药贴药,顺着嘉陵江一路南下,船只半途停下来补给了三次,每次白善他们都带着孩子下船,让他们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到了隆州,车马下船,刘贵和周家几兄弟一起盯着船卸货,白善他们就带着孩子进城去逛街。 刘老夫人精力没那么好,不想折腾去别的地方,于是挥手道:“我们就在边上的客栈里等你们,你们去吧,只是别去太远的地方,早点儿回来,明天一早便要回绵州了。” 白善几个应下,抱着孩子就高兴的走了。 “隆州,路过几次了,但还没好好的游玩过呢,”白善问殷或,“你要不要留下访名山大儒?” 殷或摇头,“我先随你们去绵州吧。” 他笑道:“我也想看一看七里村是什么样的。” 几人先带着孩子去酒楼里吃了好吃的,这才在街上逛起来。 在船上时间久了,他们总觉得走在街上人都是摇晃的,但孩子似乎接受良好,在船上不仅吃得好,还睡得好,状态比大人还好。 周满给他们一人买了一个糖人,扭头看见一家粮铺前围了不少人,便好奇的多看了两眼。 白善见状,便问从身旁路过的一人,“请问兄台,这家粮铺在干嘛呢?”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白善,见他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便露出了笑容,“郎君是外地来的吧,这几日我们隆州的粮铺都在清陈米呢,四文钱一升,不少人都跑来买。” “陈米?”白善好奇,“多久以前的?” “前年的吧,还有的更差一点儿的是大前年的,不过都是新碾出来的,也就味道差点儿。” 白善看了大吉一眼。 大吉就挤进去买了三个布袋出来,每个布袋就装了几斤米的样子。 白善他们在附近找了一家茶馆坐着等,白景行和白若瑜正是猫狗厌憎的时候,一刻也不能闲,才坐下就开始转动着屁股四处看。 明达看了俩人一眼,招来伙计道:“可有点心?给孩子们上些桂花糕。” 企图用美食堵住他们叽叽喳喳的嘴,以及蠢蠢欲动的手。 大吉拎着布袋过来,打开给他们看,“陈米分三种,价格分别是三文、四文和五文。” 周满抓了一把看,搓了搓后又闻了闻,“是有点儿味道,不过不重,没有泡过硫磺,应该是碾后就放出来的,喏,还是小石子在里面呢。” 白善也看了另外两袋的米,有一袋比较碎,他嚼了几口,口感的确不好,“这应该是三文一斗的,虽然口感不好,但这个价格的确很便宜了。” 殷或招来伙计,好奇的问道:“你们这里的粮铺为何突然低价售卖陈米?难道是这陈米……” “客官可别误会,你们是外地来的吧?” 几人点头。 伙计就笑道:“今年的新粮要出来了,又是大丰收,所以提前把陈粮出了,好腾开库房呢。要我说这陈粮也不差,就是口感差点儿,但这么便宜,就是贫困之家也能吃几顿干的呀,不比喝稀粥强?要是我,我也乐意买。” 白善几人点了点头,正要继续问,隔壁桌的人便嗤笑一声道:“不过是做戏罢了。” 白善几个就看过去,见他们都是文士打扮,显然是读书人,便叫住伙计道:“给隔壁桌上两盘点心和一盘肉,记在我们账上。” 本来不高兴想要反驳的伙计一听,立即高兴的去了。 隔壁桌三人也听到了,同样好奇的扭头看过来。 白善起身与他们拱手道:“兄台刚才那话是说粮铺售米有别的隐情吗?” 三人疑惑的看着他们,见他们也温雅,似乎是读书人,便问,“几位是?” “哦,我们是从外地回乡的读书人,只是路过隆州停留一天,”白善笑道:“我们一路南下也经过不少地方,却是很少见哪个粮铺这样大张旗鼓的出售陈米的,看这价格,他们也算好心,但我观三位兄台都不是很赞同的模样。” “看人是不能看表面的,看事也一样,”一人道:“别看他压低价格出售陈米,似乎是在造福百姓,但看后果便知不然。” “哦?”白善将椅子转了一个方向,直接面对他们而坐,“愿闻其详。” “我们隆州这几年收成都不错,今年开春虽有点儿干旱,但后来还是下雨跟上了,看今年地里的情况,又是丰收的时候,”一人道:“丰收好年景,加之种的是新稻种,产量高,粮价便一年比一年便宜。” 他笑道:“说真的,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一斗米竟然能下十文钱的,要知道,当年益州水患时,我们剑南道一带的米价可是好几年都在十五文以上,便是后来回落,也在十二文一斗间徘徊。” “自四年前新稻种传播开来,粮价就一年比一年低,去年粮铺里米价便在八文和九文之间打转,今年怕是价格更低,”那人说到这里一叹,“这是好事儿,但也不全是好事,粮价低廉,粮商们赚的也就少了,所以就死命的压低进货价。” “他们赶在新粮到之前出陈米,既可以清一下库房,也能再压一波新粮价。” 白二郎:“你们想多了吧,那总不能把陈粮压在库房里变坏吧?” 白善止住白二郎的话,和他道:“陈粮的用处很多,一般粮商都有处理的途径,也不会亏损太多,似这样直接出售给百姓的,其实是坏了自己的生意,如果他们这样做了,说明他们有别的图谋。” 白二郎最近正在写商贾名士的话本,代入了一点儿他爹的形象,因此道:“或许他们就是想做好事呢?不要把人想得这么坏嘛。” 白善摇了摇头道:“四哥就不会做这种事,商人逐利,这话并不是贬低他们,这是他们的……天性,或者说是职责,想办法在律法之内赚取更多的钱,这不是商人的天性吗?” 一个文士狠狠的一拍桌子,乐道:“就是这个意思。”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3277章 折子 白善便微微一笑,问道:“这个时候大量出售陈粮,的确能够趁势压低一下新粮价,但天下是互通的,隆州的粮食又不是出不去,也自有别的粮商进来,靠向百姓倾销陈粮压下的粮价只是一时的,当地的粮商为何要选择最差的这一条路呢?” 文士们一愣,沉默了一下后道:“或许是饮鸩止渴?” “不管是什么,反正这样一来,受伤的还是种地的百姓。”另一文士叹道:“唉,粮食歉收时伤的是农人,粮食丰收伤的还是农人。” “兄台也太悲观了,”白善笑道:“丰收可比歉收好太多了,虽然每一斗粮所售的钱要比以前的少,但每户收获的粮食增多,以前不能饱腹之人现在可以饱腹,以前只能吃稀粥的人现在可以吃白米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何必悲观呢?” 周满点头,“而且粮价低也有低的好处,普通百姓能够花费更少的钱果腹,那剩下的钱便可以用做他用了,比如就医、读书、品鉴美食……” “话是这样没错,但现下各粮铺压低价格,农人还是吃亏。” 白善颔首,“这话没错,可以建议刺史府和县衙收购粮食,平抑物价。” 三位文士:“……我等人微言轻,只怕府君他们不会采纳。” 白善上下打量过他们,问道:“你们是府学还是县学的学生?” “我们是府学的学生。” 白善便笑道:“那便简单了,府学和县学的学生都有权责向刺史和县令谏议。” 是有这个规定,但真正去做的却没几个,三位文士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白善也只是给出一个建议,怎么做还要看他们。 吃过饭,买了些小东西后一行人便回到他们下榻的客栈,孩子已经犯困,白善他们将孩子交给下人带下去洗漱,自己则在下面大堂找了张桌子坐下。 “粮价低廉可以,但粮贱就不好了。”殷或扭头问白善,“你这个给事中不打算管?” 白善道:“我会上折请求户部下令各地建仓收购粮食,平抑物价。” 他顿了顿后道:“自大晋建国以来,各地粮仓都有收购粮食,平抑物价,但新建不多,如今国库充盈,粮食高产,那便可以多建粮仓,不仅可以平抑物价,还能够应对灾祸。” 殷或道:“其实一路上我都在想,我们为何要到了岐州才上船?按说长安有渭水,河道相通,既然嘉陵江能通传,为何渭水不能?” 白善挑眉,“你是说漕运?” 殷或点头,“漕运若能顺通,那各地粮价会更平稳,像隆州这样的事出现的概率会更小。” 白二郎道:“我在翰林院时看到过,本朝的漕运基本上是继承前朝,但除了大运河那条航道外,其他水道的漕运基本上是停滞的。没有人管理河道,水路堵塞,漕运根本不开。” “那就开便是,”周满道:“水到处都是,我大晋水网密布,若是漕运兴盛起来,将整个大晋用河道连接起来,那将来我们再往其他地方去,岂不是能够像从岐州到雍州一样,一日三五百里?” 白善若有所思,“水深且急速的地方,一日千里也是有可能的。” “是啊,是啊,那碰上长一些的假期,我们还能去远方游玩呢。”可以再趁机挖一点儿东西。 “那这个折子就得好好写了,是上一道还是两道?” 白二郎:“这么大的事,一道折子写不下吧?” 白善蹙眉,“我连上两道折子只怕太惹人眼,而且我此时正休假呢。” 他看向白二郎。 周满和殷或也都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慢慢的往明达身后挪,明达挪开身子,和他道:“你也该为我大晋立一立功了。” “……那我写哪一封?” “漕运那封吧,”白善道:“你不是在翰林院看到过相关的记录吗?” “可我那只是给同僚们找资料时翻阅过,根本记不住多少啊。” “没事儿,你先上个大概的,具体讨论和实施肯定是工部牵头,”白善道:“没有说让你主理,就是让你开个头。” 白二郎松了一口气,但沉默了一下后又道:“可我太久没写折子了,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写啊?” 周满道:“让白善给你参考。” 白二郎只能被赶鸭子上架。 第二天他们便从隆州回绵州,距离不远,一天便能到,在绵州停留了一夜便回七里村去。 一天的时间,白善把收购粮食,平抑物价的折子都写好了,白二郎就开了一个头。 白善觉得回到七里村他也没精力和时间写了,只能将人拘在马车中和他深入讨论一下,让他记下要点后道:“回到家里连夜动笔,一个时辰左右也就写完了。” 白二郎连连点头应下,但实际情况是,这是不可能的。 白家提前让家丁回家去通知,所以一行人刚到村口,白老爷一家和周二郎周三郎便领着村子里的人应了上来,等到马车停下,车上的人都还没下来,大家便呼啦啦的跪了一地,但脖子伸得老长,抬高了脸问,“公主呢,公主呢,公主娘娘长什么样啊?” 村民们突然跪下,白老爷有些反应不过来,膝盖弯了弯,在跪和不跪之间迟疑了一下。 白二郎已经跳下车,飞快的跑上前拦住,顺便拉了一下村长等人,“别跪,别跪,公主不讲究这些虚礼。” 明达扶着宫女的手下车,忙抬手道:“免礼,诸位快快请起。” 大家这才起身,看到公主一脸惊叹,“这就是公主啊,长得可真俊。” “好白呀,跟老周家的满宝一样白,就是瘦了点儿,不像满宝一样圆圆的好看。” “我觉得公主更好看,像仙女一样。” 周满和白善把孩子抱下来,也上前来,“村长大哥,你们怎么都堵在这儿了?” “哎呦,这是满宝啊!” “是满宝啊,都长这么大了?” “这是白家的小少爷吧,也长大了,越发俊俏了!” “上次见他们还小呢,刚定亲,这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可不大了吗?” “满宝,你爹呢?” 村民们挤着围上来,每个人都有很多问题,周满一下哑了声音,不知道先回答谁的。 ☆.第3278章 衣锦还乡 “我爹在这儿,我爹在这儿呢,”周四郎从后面赶上来,拎着一个包裹挤进圈子道:“我们这次回来带了好些京城的糖和点心,来来来,大家来尝尝……” 一听说是京城的糖和点心,大家都兴奋起来,瞬间丢下周满去围着周四郎。 周四郎一边发着糖,一边引着大家往大榕树下去,于是村上的道道就空了出来。 白老爷见状,立即挥手道:“快快快,我们快回家去,家里准备了鞭炮和火盆,二郎,快带着公主和孩子先走。” 白二郎立即捂住明达的耳朵,顺便再让他儿子自己捂住耳朵,才捂好,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起来…… 村里的孩子们听到鞭炮响,便不挤进去领糖和点心了,转身又跑回来凑热闹,最主要是想捡没点着的鞭炮玩儿。 人太多了,混乱之中,周家的人往村里去,白家两家人则要过河,稀里糊涂的,周满就被人群夹着带到了周家。 这边也等着人,且是一大群老人,一看到周满就一把抓住晕头转向的她,“满宝回来呀,我先前听你二哥三哥说,你在京城当上郡主娘娘了?” 周满点头,“是啊。” “哎哟,我听戏文里说的,郡主娘娘是王爷的女儿呀,你这是给王爷当女儿了?” 周满:“这倒不是,我这个爵位吧……它来得有些复杂,跟王爷没关系。” “满宝啊,是郡主大,还是刺史大?” “不一样,郡主是爵位,刺史是官职,不过品级的话,郡主大一点儿。” “那王爷呢,是郡主大还是益州王大?” “自然是益州王大了,”不过这会儿也没有益州王了,周满把后半句咽下去,笑眯眯的道:“不是说了吗,亲王的女儿才被封为郡主,那爹自然是比女儿大的。” “对了,你爹呢?” 老周头他们落后一点儿,主要是人多,东西也多,村里的路又不大,全村的人都跑过来凑热闹,加上他们带回来的人也不少,所以就被堵在后面了。 好容易到家门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便被老伙计们拉住了,“周金啊,你怎么也不见老?还和几年前一样。” “什么和几年前一样,看着比几年前还要年轻,”有人羡慕道:“看来在京城日子过得很好呀,金哥,你们家现在是不是天天吃肉?” 老周头道:“倒也不是顿顿,这不是家里开了个馆子吗,每天就是吃剩饭剩菜也会有点儿油水的。” 众人一听,羡慕不已,他们最羡慕的就是家里开馆子的人了。 村长他们关心的却不是这个,而是,“金叔,大头他们现在都当官了?” 老周头道:“也就大头他们几个,五头他们还在读书呢,但当的官也不大,就是立重出息一些,不过满宝说了,最有前程的还是立学和立固。” 毕竟他们两个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