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是正经科举出身,只要有功绩,后面升迁会顺利些。 众人却是羡慕不已,“这也很厉害了,周金啊,你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我家的祖坟不就是您老人家的祖坟吗?” “没到那么老的祖坟,我们琢磨过,猜测可能是你爹娘的祖坟在冒,不然这次回来把你爹娘坟再修一修,让他也保佑一下我们?” “对对对,村里可以凑个份子钱。” 老周头大方的同意了,“到时候你们别出太多,意思意思,给个十文八文的就行,剩下的我来出。” “好好好,把你弟弟的坟也修一下,这个份子钱我们也要出。” 老周头道:“这不好吧,你们是长辈……” “家里又不是没后辈,算他们的,到时候就让周银保佑他们就行。” “对对对,算后辈们的。” 于是修坟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定完了大家才看到站在一旁的周满,连忙道:“满宝啊,这是你爹娘,你牵头,可得让我们出份子。” 周满还是第一次看见上赶着出份子钱的,见父母都点头,便也只能跟着点头了。 她看了一下天色和围墙外渐渐增多的村民们,脚步挪了挪,“六叔啊,你们先聊着,我得先回去看一下孩子,不然一会儿他要哭了。” “对了,忘了问你了,你这次回来把两个孩子都带回来了?” “带回来了。” “那就好,那就好,现在你爹娘这一脉是你儿子当家了,修坟应该算他牵头吧?” 周满:“……他才满周岁没多久,牵头是不是有点儿早?” “就落个名,事儿自然还是你们来办的。” 钱氏觉得孩子太小,福气太大怕是扛不住,忙道:“孩子还小呢,等他长大点儿再说,而且满宝能当家做主。” 提这个建议的人也就是顺嘴一提,钱氏这么说,他一想也是,便略过这个问题。 大家拉住周满,并不想她马上就走,“留下和我们说说话,这会儿不早不晚的,你回去也没事儿。” “是啊,我们这些叔伯兄弟都有十年没见你了。” 结果话音刚落,白善便找了过来,他提着两包点心和糖过来,直接交给院子里的长辈们,团团行礼道:“小子拜见长辈们,我来接满宝回去。” 钱氏笑问:“是不是孩子闹腾了?” “是,”白善笑道:“回到家里发现他们娘没跟上,正哭着呢。” 钱氏便推着俩人道:“那你们快回去吧,明天家里吃饭你们再过来。” “对对对,明天你们记得过来和叔伯兄弟们说话。”老周头按下要起身拉人的兄弟,挥手赶俩人,“别让孩子哭太久,万一丢魂怎么办?” 转头和他们道:“你们等着,我这次从京城带回来一些土产,一会儿你们带一些回去。” 他们一听,立即不拉着周满了,问老周头,“什么土产?” “当然是绵州没有,你们没见过的东西……” 白善牵住周满的手,一边笑着和村里人打招呼,一边拉着她快步走,等走到河边没人了才松了一口气,“我一转身你就不见了,乌圆勒住我脖子,连转个头都困难,你怎么就走丢了?” “这是在村里,又不是在外面,人一挤,我就和你分开走了。”周满问:“两个孩子没吓住吧?” “有一点儿,不过祖母和母亲哄住了,没什么问题。” ☆.第3279章 衣锦还乡二 白家留有下人一直打扫宅院,又有白老爷一家照看,所以房屋都还好。 他们回来前便早早写信回来,所以房屋都是重新打扫过的,被褥等也都是新的,主人们一回来,热水饭食都是现成的。 回来前,刘老夫人便让人把正院收拾出来,不过白善和周满不愿意住进去,还是坚持让刘老夫人去住。 俩人则住在以前白善的小院子里。 周满洗漱好,头发还湿着便扑到了床上,大叹一声道:“总算可以休息了。” 白善拿了布巾上前给她擦头发,“我们今晚早些睡,明日还有很多人要见呢。” 周满不在意的挥手道:“没事儿,都是熟人,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话而已,而且这次回来的人多,问到我们两个的话肯定不多。” 白善一想也是,周家可是能回来的人都回来了,别人且不说,周六哥和周立重的媳妇都是第一次回乡,加上带回来的一串孩子,那能问话的人太多了,他们低调点儿,村里的人多半想不起他们来。 村里的人,尤其是年长的那一拨都是这样,只要有人跟他们说话就行,并不会介意说话的人是谁。 周满坐起来让白善帮她擦头发,“人太多了说话吵闹,不然明天我叫上二哥或者三哥,我们上山去?” “上山干什么?” “看一看这些年村里种的药材和果树呗,也顺便看看我们的小庄子。” 周满和白善白二郎小时候经营的那个小庄子到现在都还在呢,周满和白二郎的田地依旧混在一起,一直由白家的下人和长工管理着,每年都有一笔进项。 虽然这笔进项在现在的他们看来不多,但单独拿出来,对比他们的生活花销,还是很可观的。 “行,那明天我们上山。”白善道:“叫上殷或和白二他们一起。” 殷或就住在他们隔壁院子里,他体弱,虽然走水路时间短,比走陆路轻松,但依旧累,所以一住进院子里便洗漱用饭睡下了。 这会儿已经去梦周公。 睡得早起的便早,第二天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就醒了。 他又躺了一会儿才起床,长寿打着哈欠给他端来热水洗漱,“少爷,您怎么不多睡会儿?” 殷或擦了擦脸问,“白善他们起了吗?” “没有,隔壁安静得很。” 殷或出门,抬头看了一眼雾气蒙蒙的远方,深吸一口气后笑道:“这儿气息干净,水汽丰沛,山林叠嶂,的确是个好地方。” 他又转头看了一眼房屋背后不远处的山一眼,颔首道:“这块地方尤其好,靠山面水,风水极佳呀,难怪白老爷会选在此处定居。” 白家的主子都没起,殷或也不打搅他们,拿了一把折扇便道:“走,我们出去走走。” “少爷不用早饭?” “不急,走一圈回来再用也不迟,”他道:“到时候和白善他们一起用。” 白家的大门正对着一片田地,边上是一条河蜿蜒而过,过了桥往左手边走一点儿就是学堂和村子。 这时候天刚亮没多久,但村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走动,甚至田里已经有不少人。 全是赶着要收割稻谷的人。 殷或站了一会儿便找了有人的地方走过去,却并不靠近,而是远远的站着看。 长寿知道少爷不喜与陌生人说话,所以老实的站在他身后等着。 殷或默默地看了一会儿,转身要走,远处田里的人也来回看了他好几眼,见他转身要走,便大声呦喝道:“哎,那后生,你是哪里来的?” 因为周银的原因,七里村的人对陌生人都很警惕,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养成的习惯还在。 殷或停下脚步,看了长寿一眼。 长寿立即上前高声回道:“我们少爷是白善少爷的同窗,一块儿回来的。” 田里的人一听,放下心来,低头继续割自己的水稻去。 殷或带着长寿转身正要走,有三个人拿着镰刀从后面过来,也听到了长寿的回话,便在他们身旁停住脚步,笑问:“郎君是白家小少爷的同窗啊,那现在也是官儿了?” 殷或见他年长,便行礼道:“晚辈并没有做官,只是闲云野鹤四处乱逛而已。” “咦,可周二郎不是说,在京城读书的人都能当官吗?” 殷或一噎,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长寿立即道:“我们少爷是因为身体不好才不出仕的。” “身体不好啊,那得找满宝治,不行就去找陆大夫和山上的道长看一看,满宝小时候身体也不好,就是吃陆家和道长的药好的。” “爹,你不是说满宝身体好是因为天尊老爷保佑吗?” “天尊老爷保佑,但也得吃药啊,”他理直气壮的道:“不吃药治一治,天下人那么多,万一天尊老爷救不过来这么多人怎么办?” 殷或:……他竟然都觉得有道理。 他轻咳一声,问道:“周满小时候也体弱吗?” “可不是,跟只小猫崽子一样,哭声都细细小小的,周家婶子都担心她站不住,后来细细的养着,还是给养大了。” 殷或见他们不急着上工,干脆也不急着走了,拢着手问:“我听他们说过,他们的学堂就在河边,不知是在哪一处?” “就在对岸,看到那三间房子没?那就是。本来只有两间的,但这两年村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女娃们也闹着要读书,所以老周家和白老爷又出钱修了一间,这样招的学生就更多了。” 殷或看向对岸,见那边静悄悄的,便问:“学生们几时上学?” “他们现在不上学,”他道:“要收稻谷呢,所以学里放五天田假,下一旬才上学呢。” “你是不是想找学里的先生看书?”他觉得殷或既然是白善的同窗,那爱好应该和白善一样的,一脸慈爱的看着他道:“要想和先生借书,那也得等下旬。” 殷或好奇,“白善他们经常和先生借书吗?” “反正他们小时候经常跑去找庄先生读书,是我们村里最勤奋的人了,”他想到了什么,回身一巴掌拍在另一个儿子头上,“你要是能有他们一半勤奋,说不定也能混个官儿回来当。”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280章 衣锦还乡三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各家都忙,周家因为旅途劳顿,所以多睡了会儿,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 他们连忙起身,钱氏给他们分派工作,该去厨房做饭的做饭,该去各家请人的去请人,剩下的全被老周头带到了地里。 周二郎道:“家里的地请了长工和短工,短工一时不凑手,长工住在村尾的茅棚里。” 地里的水稻长得不错,不少都黄橙橙的可以收割了。 老周头看了一圈后道:“得收割了,不然这大太阳晒着,太熟了得落粒。” 周二郎应下,周家兄弟便带着侄子们一起挽着裤腿下田收割。 周满找到周家想要和周二郎了解一下山上的情况时,知道他们都下地割稻子去了,便跑回了家里,“我二哥他们下地去了,白善,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白善想了想,颔首道:“也好。” 于是用过早饭,他们也拎着镰刀去田里,殷或跟着凑热闹。他就拿着一个篮子和两个孩子在田里捡稻穗。 他们的劳作时间并不长,等到巳正,太阳已经很大了,于是老周头收了镰刀,招呼儿子孙子们回家。 一路上都是从田里回家的人,有的人拉住周五郎,有的拉住老周头,还有周立重以前的小伙伴,多年不见,大家生疏了一些,但说了一下现在地里的收成,他们很快把那份熟络找了回来。 剩下周满几个竟然没人找,他们默默地回家洗了一下脸和手,这才找周二郎,“二哥,我们想上山走一走,村子里现在种药材的人家多吗?” 周二郎道:“家家户户都种有一些,现在都忙着收稻子,山上没人,你要是想上去便上,对了,好些人家都种了果树,你们要是上山玩儿,看见想吃的可以摘一些,记下来,回头我和他们家说一声就行。” 村里邻里摘果子是常见的,分为两种,打了招呼光明正大取的;偷偷摸摸摘的。 后者多半要挨骂,虽然骂的人也不知道自己骂的是谁,但只要在村口掐腰一骂,让真贼听到就行。 周满自然不会让自己挨骂,所以一口应下,“二哥,你可得提前给我打好招呼。” “放心,一会儿我要去叫村里人来用饭,去的时候就找他们说。” 白善问:“吃午饭还是晚饭?” “晚饭,午饭来不及了。” 白善便道:“我一会儿让家中的仆妇过来帮忙,若是缺食材,可从家里拿。” 周二郎挥手道:“家里什么都有,便是没有,村里也有。” 周家不养猪,但养有鸡,杀几只鸡,缺的可以去他们的小庄子里买一些,鸡蛋也管够,还有鸭子呢。 村里也有人养猪,周二郎道:“你三哥已经去找人买猪了,一会儿就杀了,估计中午就能处理好,你们一会儿都过来吃杀猪菜。” “就是没人养羊,不过老四去舅舅家了,娘让他回来的时候顺便拐去大梨村找他岳家要两只羊,杀好了送来,也方便。” 这是肉,菜蔬更不用说,周家的不够,村里随便找谁家要一些就行了。 或者各家摘一些菜就够了。 所以食材不用担心,人力也不用担心,周家别的不多,就是人多,孩子都能用上,只要调配得当,用不到一个时辰事情就能办好。 小钱氏跟在钱氏身后管理,整个周家井井有条,完全没有用上周满的地方。 于是周满和白善带着殷或和孩子们开开心心的上山去了。 因为田埂间的小路不好走,所以他们是赶着牛车走的。 明达坐在牛车上,看着两边垂下的稻穗,脚垂在车旁一点一点,让青草从她的鞋面上拂过,忍不住笑开来,“牛车还真别有一股野趣。” 周满坐在她身侧,身后是被五个大人圈在中间的孩子,笑吟吟的道:“你要是喜欢,我们去大梨村时也赶牛车去好了。” 他们的小庄子距离村子有点儿远,经过十年的发展,这里的房子重新修缮过,还扩大了不少,俨然是个小村落了。 山上被开出来不少,已经不单单是在半山腰种那点儿果树了,他们还开了好几块地种女贞子之类的药材。 因为人手不够,他们还会买了药种直接撒在山林之中,只简单的锄一锄地,施一次肥,然后就由着它们生长,等到了年份便去采摘,这样种出来的药耗费时间要长很多,但价格也要略高一些,对于人力不足的小庄子来说是正合适的。 小庄子前的路被整理得很平整,牛车刚停下,三个孩子便热情的伸手要下车,一踩在地上就兴奋的冲着田埂边的鸭子冲去——抓鸭子了! 庄子里的长工正在地里收稻谷,看到主子们来,立即拎着镰刀跑来,“少爷,堂少爷,满小姐,你们都回来了呀?” 跟着的下人道:“混叫什么,现在要叫郎主和娘子了。” 周满挥退大部分人,只留下两个口齿伶俐的,问道:“山上都种有什么果子?” “都是以前娘子和郎主种下的,结的果子比以前的还要甜,现在有梨,有冬枣,还有柿子……” 他们便上山去看,把孩子举到树上摘果子,过了一把野游的瘾。 一行人摘了半车的果子,一进村子便开始给围上来的孩子发。 没经历过的明达和殷或都惊奇不已。 他们不是没野游过,远的不说,他们在京郊的庄子便种有果树,偶尔还是会带着孩子去摘果子玩一玩的,但沿路碰见的人都恭敬得很,没人敢围车。 像七里村这样,一群少年带着一堆孩子哇哇叫着围着车子跑,却又不惊动牛的还是第一次见。 跟着明达的宫人和殷或的护卫见白家的下人不阻拦,反而退到一旁,便也默默地落后两步,然后就被孩子们挤开了。 周满抓了一把冬枣塞在一个孩子手上,冲他们身手的更多了,白善生怕他们扑再车轮下,因此让人拉停牛车,在路边的一棵树下躲荫,干脆就当场分起果子来,“你们家里没有吗?” “我家种有枣子,但我娘不给我们吃,要拿到县城去卖呢。” “我家没有枣子,只种有柿子,柿子不好吃。” “我最喜欢吃梨。” 明达便给了说话的孩子一个梨,其他人见了,立即冲着明达伸手,“我也要,我也要……” 周满分了不少水果出去,干脆也不急着走了,问道:“你们家里都没活儿了?” ☆.第3281章 衣锦还乡四 “有呢,但今天金爷爷家请饭,所以下半晌不干活儿,我们可以出来玩。” 今天整个村子就跟过年一样喜庆和热闹,不仅杀鸡杀鸭,还杀猪杀羊。 此时太阳已上中天,地里劳作的人都回来了,知道周家晚上要请饭,那边又热闹,因此不少人洗了一把脸便过来帮忙。 周满他们带着剩下的果子回来,最后落他们手里的只有几个了。 “这便是我家了,”周满拉着明达的手,领着他们进去,绕到北院,指着一道门道:“之前那是我的房间,现在……” “现在也是你的,”冯氏从旁边经过,插嘴了一句,“你里面还有好些书和东西呢,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动,所以平日只打扫,什么东西都没动。” 她看了一眼公主,忍不住讨好的笑了笑,凑近周满小声道:“外面人多吵闹,你带公主去你房里坐着吧,一会儿就上杀猪菜,你们在这边院子里吃?” 周满点头应下,和白家的下人道:“回去告诉老夫人,我们中午也在这边吃了。” “是。” 周满高兴的拉他们进自己的房间。 房间许久不住人,好在之前通过很长时间的风,估计还熏过,所以只有淡淡的潮气。 白善让下人回家取一个香炉来燃香,一行人便在外室坐下。 屏风旁边的书架上还有一些书,更多的是一些竹编的器具,有一个荷花样式的浅篮子特别好看,里面收纳了一些小东西。 殷或好奇的看了看,“早听你说过你二哥竹编的手艺好,这是他给你编的?” 周满点头,“是呀,这屋里凡是竹编的东西都是我二哥编的。” 白善从书架的最上面拿下一个球来递给他,“诺,这也是周二哥做的。” “你们还会蹴鞠?”殷或接过看了看,挑眉,怀疑的看向三人,“从来只见你们看,似乎没见你们踢过。” 白二郎道:“我们小时候可是村里的一霸,踢得最好的就是我们了。” 白善点头,“就是不能和真正会的人比。” 明达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怪不得你们在京城从来都不踢。” “公主,驸马爷,”白家的下人找过来,在门外回禀道:“罗江县县令递了拜帖过来,想来给公主请安。” 话音落下,九兰也回禀道:“郎主,娘子,我们府上也收到了拜帖。” 屋里几人对视一眼,白善略一思索后道:“请县令明日来吧。” “是。” 白二郎:“他消息倒是灵通,我们昨天下午才回到家呢。” 白善:“罗江县又不大,我们人又这么多,他不可能不知道。” 他顿了顿后道:“叫上里正和村长,到时候一块儿来见。” 外面突然热闹起来,不仅有大声说话的声音,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周满一听便起身,“肯定是我舅舅他们来了,你们自己坐着玩儿,我去见他们。” 白善就举了举手里的儿子,问道:“要不要带孩子?” “不用了,”周满道:“人太多了吵闹,孩子还是少凑一点儿热闹好,我去见见就来,你带着他们。” 钱舅舅他们放了三封鞭炮,喜滋滋的被迎了进去。 周家的几个亲家,今日也就请了钱家上门,剩下的,得等明天过后再让儿子带着儿媳妇回娘家看看。 钱大舅母一到便拉着小钱氏看,见她比几年前离开时还要精神,人也不见老,便知道她过得不错,脸上的笑容更盛,“你两个侄子呢?” 五年前,钱家有两个孩子进了周四郎的商队,开始了一年回家一次的工作。 小钱氏道:“他们在青州呢,老四说让他们看着那边的铺子和生意,这次回来就没带他们。” 钱大舅母听他们说过几次,但还是不知道青州在哪儿,只知道靠近大海,“他们过得咋样?” “挺好的,立威也在那里呢,有照应,”小钱氏道:“而且老四现在来回都经过青州。” “立重和立学呢,他们现在当了多大的官儿了?” 小钱氏道:“立学在外头当县令呢,回不来,不过这次立重和他媳妇回来了,公爹说要开祠堂,把他媳妇记上,还有孩子们,这几年我们都没回来,生的孩子都没来得及上谱呢。” “立重回来了呀,老四刚也没说,他媳妇是哪个?”钱大舅母兴奋的扭头往外看,小声问道:“他媳妇和满宝一样也是个官儿?” “是啊,现在官阶和立重一样,以后还能升呢,肯定比立重还要有出息。”小钱氏往外看了看,指着一个拎了一篮子菜回来的年轻妇人道:“就是她,娘家姓刘,叫三娘。” 说完,她出厨房门口高声道:“三娘,快过来见你外祖母。” 刘三娘立即上前见礼,被钱大舅母一把拉住,“好好好,长得真标志,我们家立重有福气了。” 刘三娘低头不好意思的笑。 周满从隔壁院子快步过来,看见她便大声叫道:“大舅母!” 钱大舅母看见周满也很惊喜,立即放开刘三娘,冲着周满的手就去,“满宝都长这么大了?哎呀,真好看,就是瘦了点儿,是不是没吃好?你家厨娘的手艺不合你的胃口?” “我这是长开了,没有瘦。”周满坚决不承认自己瘦了,左右看了看后问道:“我舅舅他们呢?” “刚进门晃悠了一圈就被拉出去了,说是院子里人太多坐不下,耽误厨房干活儿,”钱大舅母往外看了一眼道:“不是在门口的空地上就是去你们村口的榕树底下了,你爹也在外面呢。” 老周头的确在外面,他这会儿周围围了三圈的人,全是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头老太太们。 他们仗着辈分高,岁数大,将村子里最好的一块空地——榕树底下给占了。 喜欢绕着树跑的孩子都被他们撵走了,一群老头老太太坐在树底下躲着荫凉说话,主要是他们问,老周头说。 “那你见过皇帝老爷了?” “见呀,见过了,我年年都见。”每年过年皇帝都会登上皇城的城楼与民同乐,作为官眷,他可以抢占到好位置给他磕头,目睹圣颜,所以年年都能见到。 ☆.第3282章 热闹 众老头老太太们一听,还以为老周头年年都能进宫看皇帝,和他同桌吃饭呢,一时羡慕得不得了,“那皇帝长什么样儿啊?” “威严啊,”老周头道:“我都不是很敢看他,他们说不能直视圣颜。” “金叔,你这衣裳是什么做的,我摸着好薄,上面的纹也好看。” “就是细绵,说是啥啥地方产的,价格比我们绵州自产的细绵要贵一些,但是凉快透气,这种天气穿着正好,等过了中秋,还是咱的绵好穿。”老周头大方的让他们摸,“满宝从宫里得的,也就给我和她娘做了几身衣服,唉,年纪大了就是这样,既不能受冷,也不能受热。” “还是满宝孝顺啊……” “原来是宫里出来的东西,难怪这么好。宫里的,难道皇帝他们也穿这样的衣裳?” 老周头自得道:“应该差不离吧。” 众人羡慕不已。 说完了吃穿,众人还是更关心孩子们的前程,“金叔,我记得立威也不再进学啊,但我听二郎说,他现在也当官了,是怎么当上的?” “托他姑父的福气,原先跟着他姑父去任上做个管事,做得好,所以就升了,不过品级很小,升了两次也才升到七品。” “那不是跟县令一样了?厉害呀!” “是啊,是啊,立重也当官了,我实没想到种地都能当官,金哥,你说我们种地厉害的能去不?” 老周头自得道:“那也不是谁种地厉害都可以当官的,我家立重可是种出了新稻种,你们要是能种出新种子来,应该也可以。” 他顿了顿后道:“满宝说这叫啥有功便有赏,反正就那么一回事吧。” “那可不容易,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地,每年最多挑选一下最好的粮种,让第二年产量高一点点,似这样长进这么多的稻种,除了你们家,谁种出来过?” “当年新麦种也是你家种出来的,所以这还是祖宗保佑,唉,都是周家人,怎么祖宗都保佑了你们这一房?” “我怀疑就是他们这一房的祖宗。” “我也是这么想的,要不是银叔保佑,那就是叔祖和叔祖母。” “对对对,金叔,你家打算啥时候修坟?我们都去上一炷香。” “对,你可不能偷偷修了。” 周金:“修坟是好事,我为啥要偷偷的修?” “我们村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小娘子们也有好多闹着去读书,金叔,我听二郎说,现在京城还有个啥女学了,你们家要把曾孙女都送进去读书?” “是啊,”老周头点头道:“只是孩子现在还小,得再长长,现在就自己在家学一点儿,等到了年纪就送去女学,那可是公主娘娘和太子妃娘娘一起开的学堂,厉害着呢。” 村民们惊叹,连忙问道:“进去里面读书,岂不是可以天天看见公主娘娘和太子妃娘娘了?” 天啊,只是想一想就足够他们兴奋的了,这样的两个大人物,他们在以前谈都不会谈起,现在却有可能天天见到。 这边正吹着牛,从大梨村拉了两只杀好的羊回来的周四郎也被人拦住了。 都是村中的中青年,“四郎,我家那小子在外面没给你闯祸吧?” “没有,没有,”周四郎笑道:“勤快着呢,就是太好酒了,赚的钱除了寄回来的,余下的多半叫他拿去喝酒了,大勇哥,你可得说说他,少喝酒,多存点儿钱,过两年要娶媳妇的。” “四郎,你看我能行吗?我也想跟着你去走商。” “你?”周四郎上下打量过后摇头,“不行。” “为啥?” “你是独子,等你多生几个儿子,儿子能长起来当家了再说吧,”周四郎道:“走商不比种地,要危险许多,不管是去西域那条线还是海贸那条线,都有生命危险,你要是运气不好死在外面了,我上哪儿找一个你给婶儿和嫂子交代?” 周四郎提议道:“你先生儿子,等儿子长大了再跟我出去吧。” 村民们大笑起来,纷纷起哄道:“对啊二义,你先生儿子。” 二义不服气,“我跟你签生死状,我要是死在外面,我爹娘和媳妇肯定不找你麻烦。” “那也不行,”周四郎道:“就算有生死状,乡里乡亲的,你真出了事我心里能安定?” 他顿了顿后拍着他的肩膀道:“不是我说,你别总想着出去赚大钱,我们走商看着是赚得多点儿,但花销也大,你问问村里跟出去的人,吃不好,睡不好,每天不是跑着走,就是扛包,比种地还要累。” “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地里出产少,要多赚钱就要往外面去,但现在,麦子和水稻都高产,你家里那些地,好好种,日子不会差。再有些药材的进项,赚的一点儿不比我们在外面跑的少。” “是啊,是啊,”大勇道:“我之所以让我儿子出去,是因为我家里人多,地里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可你不一样,二义,你家就你一个成年的男丁,你要是出门,家里的重活儿谁干?” “现在日子是比以前好过多了,四郎,今年女贞子的收价是多少啊?粮价是一年比一年便宜,这药材不会也一年比一年便宜吧?” “现在还不会,但将来的事我可不敢保证,”周四郎道:“我们也是随大流,世面上是什么价,我们就是什么价。” 粮价虽然在降低,但药价却没多少变化,这是因为近几年各地医署开办的越来越多,就医的人每年都在增长,耗用的药材数量也在涨,药价也就略有上浮。 要不是这些年太医署联合各地县衙推广药材播种,药价肯定不止略有上浮而已。 不过现在粮食亩产增多,用以种植药材的田亩数量和质量肯定都会上升,药材只会越来越多,将来药价也是会下降的。 不过满宝说过,这不是三两年能见成效的,不说推广所需的时间,光是一味药材长成就至少需要两年,所以没有五六年,药价都不会降。 这种太过复杂的事就没必要告诉乡亲们了,“反正今年的女贞子应该不会降价。” 村民们大松一口气,高兴起来,“那老姜呢?我们家今年也晒了好些。” 周四郎回答完他们各种价格问题,终于从人群里挤出来,一身汗的回家去。 ☆.第3283章 忆少时 周家申正开席,刘老夫人和白老爷他们也都过来,在隔壁院子摆了两张桌子。 本来是想让周满招呼公主他们在院子里用饭,既清净也安静,谁知道殷或看上了摆在路上的桌子,于是去看周满,“我们出去外面吃吧。” 周满看向明达,“你想出去吗,还是在院子里用?” 明达对摆在路上的饭桌也很感兴趣,忙点头,“出去吧。” 于是他们这一桌子的人便坐到了外面。 请全村人吃饭,周家的厨房都不够用,院子里摆了不少食材,还在要好的两个邻居家里征用了厨房,这才够用。 自然,桌子光在周家的两个院子里也是摆不下的,于是门前的一整条路都摆上了桌子。 各家把自家的桌子板凳做好记号便摆出来,乡下人吃酒席没有太大的规矩,除了屋里的桌子须得长辈上座外,其他的桌子都是随便坐的。 本来明达他们应该在侧院里用饭的,但他们要往路上坐,钱氏便只能临时给他们安排一张桌子。 桌子已经摆到村口,周满看上了榕树底下的清凉,于是拉着他们去榕树底下坐。 白二郎啧啧道:“也就你家了,其他家请酒都没有这个盛况。” 明达好奇的问,“我们家不摆酒吗?” 白二郎扭头问她,“你想摆酒欢迎你回来?” 明达:“可以吗?” “可以呀,”吃一顿又不花什么钱,他爹娘估计也很高兴,只是……“我家应该请不来这么多客人。” 明达疑惑,“我们家不请全村人吗?周满家都请了。” 白二郎:“我们家和他们家不一样,七里村大多是周姓,都和他们家有亲,便是不姓周的,和他们家关系也好,还都和周家沾亲带故,所以能请,我们家……” 他们家为什么要请全村人一起吃饭? 明达:“与民同乐还需要找关系吗?直接说请吃流水席便是。” 白二郎惊讶的瞪大眼,“你什么时候也喜欢起排场来了?” 明达:“我就觉得高兴,看他们高高兴兴的,我也高兴。” “行吧,既然你高兴,那便请,”白二郎笑道:“等晚上回去我找父亲说,不过除了他们,我们家还有些亲戚朋友要请呢。” 比如他舅舅一家。 他舅舅一家在绵州,离得有点儿远,估计要提前准备个两三天才行。 明达觉得能办就行,她扭头看向一眼望不到头的桌子和人群,脸上忍不住笑开花,“你们七里村可真有意思。” 她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样的席面呢,果然如字面一般,就是流水席了。 殷或也很新奇,同样看得津津有味。 他们在桌子边坐定,便有村里人看过来,不过因为有明达在,她自带一股贵气,又是公主,所以大家迟疑片刻,还是没上来。 周满起身给大家倒茶水,隔壁桌子的人这才和她说话,“满宝,坐在你身旁的就是公主吗?” 周满笑着应是,大家便站起来冲明达拜了拜,一双眼睛好奇的看着她,“公主原来长这样啊,可真好看。” “是啊,比满宝还好看,真没想到二少爷能娶到公主,当年我还给二少爷摸过鱼呢……” 明达本来低头羞涩一笑,闻言抬起头来好奇的看向说话的人,见是个年长的妇人,不由好奇,“摸鱼?” 见公主竟然主动和自己说话,对方兴奋不已,立即回话,“是啊,是啊,以前白家不许少爷们近水,二少爷想学人烤鱼吃,说是要学啥客人的,所以就请我们下河帮他摸鱼。” 周满插话道:“侠客。” “对对对,就是这个客人。”对方笑眯了眼,“摸一条鱼不论大小就有十文钱呢,可惜这笔生意后来被周四郎他们搅和了。” 她看向周满,“满宝,以前你四哥可没少坏我们的事。” 周满嘿嘿一笑,“嫂子当时怎么不揍他?” 那也得她能打到人啊,周四郎就跟泥鳅似的,除了他爹娘,谁都打不着他。 “不过周四郎给二少爷抓鱼也不要钱,满宝,我早想问你了,是不是你让你四哥来抢我们生意的?” 周满一脸疑惑,“有吗,我都不记得了。” 白善和白二郎低头憋笑,好一会儿后努力板着脸抬起头来应和道:“是啊,这些事都不记得了,我们小时候还会烤鱼?我记得大人说过不许我们玩火的。” 对方便以为他们是真的忘了,连忙说出更多的事来想让他们回忆回忆,“有啊,那时候你们还偷我们家木柴呢,就在河边生火要烤鱼,结果把鱼烤得黑乎乎的,三个人吃得脸上都是黑炭,结果还一个劲儿的说好吃……” 殷或忍不住低头笑,轻声道:“还记得客人是侠客,却不记得抓鱼的事了?” 三位当事人只当没听见。 对于七里村的人来说,最出乎他们意料的便是满宝和周二郎了。 一个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娃娃,谁能想到这个山窝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不仅当了大官,还当上了郡主,别说搁二十年前不可置信,就是现在,村里都还有人心中怀疑周家是不是在吹牛皮。 一个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却是调皮捣蛋,传闻里时不时被先生处罚的白二郎,他更让人惊讶,谁能想到他竟然能娶皇帝的女儿? 二十年前那个和家丁斗智斗勇,死都要往河边去摸一把泥的小少爷;或是那个和一群调皮的孩子钻到山里,找块大石头就迎风与人比赛撒尿的小郎君;那个隔三差五被他爹撵着骂,被先生罚抄书的白二郎摇身一变成了驸马…… 相比之下,白善似乎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村里人都不惊讶。 毕竟,他虽然也调皮捣蛋,甚至许多事情还是他牵头,但他聪明啊,聪明人有成就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不过村里人现在一致认为白善比不上白二郎,私底下议论“这白家小少爷是不是孩子们回来说的那什么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当然,他们只敢私下说,不敢在周家和白家面前说的。 不仅村民们这样认为,就是白夫人也有这种感觉。 ☆.第3284章 实话 白老爷被灌了一肚子酒回家,一边听着妻子的沾沾自喜,一边闭着眼睛洗脸,正打算往床上躺时,听到她说,“我们家要是摆酒,婶婶那头不办,她会不会多想啊,毕竟二郎现在如此出息,比善宝还胜一筹……” 白老爷就咳嗽起来,被自己的口水给呛住了,他睁开眼睛去看妻子,“你说什么?你说你儿子怎么了?” 白夫人愣住,“我没说什么呀?” “最后一句话。” “不知道婶婶会不会多想?” “还要往后。” 白夫人便有些迟疑,“我们家二郎现在如此出息,比善宝还胜一筹……” “你从哪里看得出二郎胜过至善的?” “我们二郎是驸马……” 白老爷:“驸马都尉也只是五品而已,还靠的是公主。” 他没好气的道:“他这些年不务正业,除了在翰林院干些杂活儿外便是私下写话本,名气倒是越来越大,就是都不怎么正经,哪里能跟至善比了?” “你往外打听打听,读书人里,谁不知至善?官场里,他更是响当当的人物,前程似锦,你儿子有什么呀?” 白夫人没好气的道:“怎么没有了,他是驸马!” “是啊,也就当年运气好,被陛下和公主选中当了驸马,不然我看他真的就只能回家继承我的家产,看佃户长工们种地过日子了。”白老爷这些年也被白二郎的胸无大志磨得没脾气了,反正他还有一个儿子,期望有落处,也就不那么难受了,“你儿子现在日子过得自在着呢,除了没前程外,其他的都有了。” “至善呢,他可是前程似锦,将来是可能封侯拜相的,你拿二郎和他比,还比在了他上面,丢不丢人?”白老爷道:“幸亏你是在我面前说的,要是在外头说,我都没脸出去了。” 这和白夫人的认知不一样,她不由凑上去,“二郎真这么差?” 白老爷顿了顿,别扭的道:“其实也不是很差了,他现在翰林里已经升到了从五品,其实算很不错的了,多少进士穷极一时都到不了这个官品。” “但和至善还是不能比,你知道他在调回京城前立了多少功劳吗?”白老爷叹息道:“大郎来信都说了,要不是他想留在京城尽孝,照顾婶婶和弟妹,他现在可为一地刺史,再进一步那就是节度使那样的封疆大吏了。” 在大晋,做节度使,就跟做一道的土皇帝差不多了,封侯拜相也就是如此了。 白夫人咋舌,“善宝也没多大吧?” “你说呢?”就跟你儿子相差不到一岁,还能不知道白善的年纪? 白老爷躺回了床上,重新闭上眼睛道:“这种话,就是在家里都不要说,明天罗江县的县令要上门,县令夫人肯定跟着一块儿来,你准备准备,二郎想学周家摆流水席,我想着,既然要办,索性办得更热闹些,周家吃一天,我们家就吃两天或者三天好了。” “你不是担心我们家办了婶婶家不办面上不好看吗?明儿我去找一下婶婶,干脆两家一起办了,到时候把席面铺开,谁来都可以吃,热闹完三天完事儿。” 白老爷越说越觉得这个好,道:“把绵州附近的亲戚都请上,先前二郎和至善两个成亲都没能请到这边的亲戚,他们难得回来一趟,下次要回来还不知要何年何月。” 白老爷找刘老夫人一说,刘老夫人立即应下了,笑道:“是该热闹热闹,这些年多亏了乡里照顾,我们回馈的少,趁此机会便与众人一乐吧。” “既然是流水席,那附近村子肯定也有人来,需要的东西不少,我们需要几天的准备时间。” “正好要请一请你岳家,还有益州那边的亲族,”刘老夫人嘴角微微一翘道:“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这一辈子估计也就铺张这一次了。” 俩人对视一眼,皆微微一笑,都想起了当年避居绵州时受的委屈。 周满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他们昨晚也被乡亲们灌了好几碗酒,于是都起晚了。 要不是今天计划要见罗江县县令,他们估计还能继续睡。 殷或没喝酒,但也睡懒觉了,昨天又是上山摘果子,又是听村民们说白善他们小时候的事,身心消耗都大,于是就睡得比较沉。 等他们被叫醒,已是日上三竿,不过七里村和县城有一定距离,所以人还没到。 白善叫上殷或一起慢悠悠的吃了早食,又到路口里晃悠一圈,罗江县县令才道。 罗江县县令也是带着妻儿过来的,想着妻儿能拜见一下公主和周满也是好的。 看到村口,县令便低声和夫人道:“记住,一定要多与周大人说话。” “公主那边呢?” “自然要敬重,不过周大人比公主重要就是了,”他叹气道:“周大人毕竟是我们罗江县人,更有感情,且她就在朝中,比不管事的公主可有用多了。” “将来罗江县有什么事,她一句话比公主一句话顶用。”而且得到周满的话也要更简单,毕竟罗江县是她的家乡。 夫人应下。 “我们叫她周大人,但在后院,为表尊敬,你还是叫她郡主娘娘吧,听着也更好听。”县令事无巨细的交代清楚。 夫人:“老爷,您这样我也紧张起来了。” 县令叹气,“不紧张不行啊,你看看我都在任上多少年了,唉,当年要是听周立重的,将他手中的稻种推广开去,我早得一份功劳离开了。” “我却觉得罗江县还不错,若是一直当县令,不如在罗江县当。” “你就不能盼我升官吗?” “可我爹说过,你只有县令之才,治理一县勉强还够,再往上就有可能闯祸了。” 县令一听,郁闷不与,扭过头去不与妻子说话了。 夫人忙抚着他的胸口道:“老爷,别生气了,我觉得我爹说的很有道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行了,你别说话了,留着一会儿见到公主和周大人时说,不,”县令隐隐有些后悔,“不然你还是少说话吧。” 他或许不应该带妻子来。 ※※※※※※※※※※※※※※※※※※※※ 作家的话 晚安,今晚早睡,明天争取早点儿更新,还有两章补更明后天分开补上 ☆.第3285章 不速之客 不是政务,只是私下拜见,他们又属于位高的那一拨,和县令的见面还是很轻松的。 只是周满毕竟是罗江县人,所以对家乡的发展很关心,就不由问得详细了些。 县令都没想到和周满说话最多的不是他夫人,而是他。 县令夫人一直不太插得上话,便捧着茶坐在一旁喝,等到用午食,男女分坐两桌,她和公主周满在园子里边赏景边吃饭,这才说得上话。 这一说话,周满才发现她是个妙人,“商州那边真的来公文迁坟?我怎么不知道?” 县令夫人道:“他们当然不敢打搅郡主娘娘的,谁不知道郡主娘娘从小在我们罗江县长大,心自然是向着我们罗江县的,怎么会去商州?” 她道:“不过是仗着令尊曾上过商州夏家的门,这才来我们县衙搏一搏,便是不能把坟迁过去,传出流言来,似乎也有他们商州的功绩了似的。” 周满:“可这件事我也没听家中兄长提过……” “我们老爷谁都没告诉,不然你们家本没有心思,听了反而有迁坟的心思了怎么办?” 周满看着一脸骄傲的县令夫人,忍不住笑出声来,笑着笑着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娘子可真实诚。” 明达用帕子掩住嘴角的笑意,微微点了点头,抬手道:“娘子尝尝这道红烧醋鱼?是边上河里捞起来的鱼,我吃着挺鲜美的。” 将话题扯开了。 等将县令夫妇送走,周满一个没忍住,当场就笑出声来。 白善还在目送县令的马车,闻声扭头看向她,“笑什么?” 周满摇了摇头,看着远去的马车道:“只是觉得我们罗江县还真是人杰地灵,有趣的人很多。” 白善微微一笑,伸手牵住她的,“我也觉得。” 白善捏了捏掌心中的手,笑着道:“走吧,回家去,准备些东西,明天上道观,道和道虚托我们带回来的东西也得找出来。” 县令放下了窗帘,回身坐正,赞叹一声道:“没想到白大人和周大人如此仁和,竟然亲自把我们送到村口。” 他去绵州拜访刺史,别说让刺史送出门,就是他身边有子侄在都不会让他们送。 而白善和周满竟亲自将他们送到了村口,罗江县县令心中感激不已。 白善牵着周满才上桥,就听到身后村子里突然传来一声大哭,俩人都一震,不由停住了脚步回头去看。 但房屋和树木掩映,看不到发生了什么,俩人对视一眼,竖起耳朵听,只零星听道:“如今发达了,就不认娘舅……” “……没有我们家,也早就没了你,哪来的富贵?” 白善好奇,“这是谁家啊,闹得这么厉害?” “不知道,”周满甩了甩他的手,打了一个哈欠,有些犯困,“这种热闹我们不好去看,我想回去睡觉了。” “这都过了申时,过不多久就要用晚食了,此时睡觉,晚上你还能睡得着吗?” “可我秋困呀,我就回去眯一下。” “好吧,”白善揽住她,“行吧,我们回去眯一下。” 俩人才抬脚,就听得身后的哭闹声越来越清晰,有一道苍老的男声大喝道:“周金,有种你今天就把我赶出去,明天我就把你们老周家忘恩负义的事传遍整个罗江县!” 周满和白善立即停下脚步,震惊的回头。 周满:“你听到了吗,刚才那人叫的是谁?” 白善也有些不确定,“好像是岳父?” 周满立即清醒,不困了,拉着白善便走,“快去看看。” 俩人小跑起来,绕过学堂便看见路上堵了许多的人,有袖手在一旁看热闹的,周大郎正带着几个弟弟往村外推人,两边都有劝解的人,闹哄哄的,好不热闹。 白善见另一边的人推开围观的人,冲到附近的房屋里抄了一棍粗大的木棍出来,忙将周满拉到身后,“住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周四郎见对方拿棍子,大怒,“章三,你敢拿棍子,当我们周家吃白饭的呀!” 说罢,他转身就要回去拿刀,被人一把拉住,“都冷静些,都冷静些!” 白善见他们推搡在一处,有些头疼,只能大声喊道:“停手,都分开!” 七里村的青年们见白善发话,便纷纷动手,上前将人用力拉开。 周家这边看到白善和周满,终于不多挣扎,所以围观的村民只需要分开章家人便可。 白善拉着周满站在一侧,见两边终于分开,便站到中间,蹙眉看向左手边这群陌生的人,“你们是谁,因何在这吵闹?” “关你什么事,这是我们家和周家的事。” 白善道:“不巧,在下是周家的女婿,所以还是能扯上关系的。” “咦,你是我那表妹婿?” “呸,”周四郎挣脱开拉着他的人,站到白善身边道:“谁是你表妹婿,你认识我妹妹吗?” 他们却是直接看向被白善挡在身后的周满,眼睛大亮,“你就是满表妹吧,我是你曾外祖家的表哥啊,表妹,你可不能富贵了就忘本啊。” 周满记性比一般人好,上下打量过对方后问道:“当年我父亲出殡,我曾经打过一个人,那人是你?” 青年沉默,半晌后道:“不是。” 旁边另一个胖一些的青年道:“是我!” 周四郎这才小声和周满白善道:“是章家人,这个是章三郎,和我们同辈,那个你小时候打过的,比我们小一辈。” 他懒得说什么表哥侄儿的,反正他都不想认。 周满看向白善,白善便拿出当官的派头,问道:“诸位来这儿是有何贵干?” “没什么贵干,只是听说表哥表妹们回来了,所以我们来走走亲戚,谁知道表哥表妹们发达就不认穷亲戚来,忘恩负义……” 如此直白的控诉,白善当县令时没少断这个的案子,但落在自家头上的,这还是第一次。 不过他很快适应过来,看了看章家人,又看看周家人,微微一笑道:“总不能打起来,这可是在七里村,真动手,几位也讨不到好,既然如此,大家不如静下来谈一谈如何?” ☆.第3286章 章家 “谈什么?”周四郎不由道:“他们就是上门来打秋风的,想要软饭硬吃,也不看看他们家哪来这么大的脸。” “把他们打出去,”他怒气冲冲的道:“不是说要去县衙告我们吗,去吧,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告我们什么?对了,你们不是说今天县太爷要来拜访吗,人呢,快请了来,现在就能给他们断一断。” 白善很稀奇,见章家人又闹腾起来,便把周四郎往后面拉,低声问道:“四哥,什么事这么生气啊?” “章家不要脸,竟然跑到我们家里来说什么以前章家嫁了个姑奶奶到我们家,让我们家回嫁一个……” 白善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说法?” “无耻无赖的说法,”周四郎自认自己够混的了,但依旧被气得不轻,“奶奶的,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什么无赖没见过?想打我周家的主意,当我们都是死的啊?” 白善问:“岳父和岳母呢?” “不在家,”周四郎道:“他们领着大嫂和立重去舅舅家了。” 虽然昨天村里吃酒,钱大舅他们都来了,但依礼,钱氏和小钱氏多年不回娘家,好不容易回乡,说什么都要回娘家一趟,见一见那边的亲戚。 白善便心中有数了,拉住周四郎耳语了几句,等他离开后便上前去拦住又重新推搡起来的两拨人,“好了好了,或是去祠堂,或就在榕树底下,我们摆下台面来分说一番如何?” 他道:“我当过县令,便自荐断一断今日的案子如何?” “不行,你是周家这头的,你来断案,谁知道你是不是徇私?” “我不徇私,我只尊理,你们要是不服气,那就去衙门上告周家,我们上公堂也可以,”白善道:“不过我很好奇,周家和你们家有什么官司呢?” “要是没有官司却上公堂,这就属于诬告,诬告也是犯罪。” 人群安静下来,白善见他们终于肯听话,便扭头和七里村的村民道:“去搬一些桌椅板凳过来,再请村长和族老过来,都闹到要动手的地步了,也要让族老们过来断一断。” 章家那头骚动起来,有人压低了声音道:“断什么呀,我们是来拿好处的,只管闹就是,说理怎么可能说得过他们,这还是在七里村。” 这话一出,章家的人吵闹起来,白善提高了声音道:“当然,你们要是不想讲理,而就是单纯来闹事的,我们自也有对付闹事的方法。” 他脸色一沉,目光寒冷的盯着他们道:“全部绑起来,或是丢出村去,或是送去衙门,只说是抓到的贼寇,被村里人当场拿住。” “你血口喷人,我们没偷东西。” “既没有偷东西,也不是来我七里村说理的,那你们来这儿做什么?” “表妹婿,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我们两家也是亲戚的,我们章家是你亲岳父的娘舅,关系好着呢,这头的周家当年害了你亲岳父……” 白善额头微跳,有点儿头疼,他平生最怕这样的人,那就是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只认定自己认定的,死都不肯听别人一句话。 周四郎带了一堆村里的青年过来,手中都还带着绳子。 白善拉着周满后退两步,一挥手,“都绑了吧。” 既然不能讲道理,那便只能用不讲理的解决办法了。 周家人和带来的村里青年们一拥而上,三五个人按住一个人,拿着绳子便绑起来。 村里瞬间响起猪叫一般的惨叫声和叫骂声。 白善转身双手捂住周满的耳朵,还挡住她的视线,和周四郎道:“把嘴巴也堵起来。” 等把所有人都绑起来堵上嘴巴,白善这才放开周满,看着被丢在地上的八个中青年呼出一口气,挥手道:“把他们抬到榕树底下躲一躲太阳,别晒坏了。” 周四郎嘀咕起来,“你这么贴心干什么?” 但还是让人把他们抬过去了。 被周四郎叫过来的青年大多是从田里回来的,连绳子都是绑稻子的,一身短打,身上脏兮兮的,但这会儿都兴奋的围着不肯散去,这样的热闹实在少见啊。 等他们抬人过去,白善这才问周大郎,“大哥,章家这是想干嘛?” 周大郎:“还能干什么,就是来闹的,估摸是想着我们家不会把事情闹大,哪怕不甘愿,漏出一点来也够他们生活一阵子的了。” 他不悦道:“我们两家有十来年不联系了,现在就还剩下二表舅还在,谁能想到他们这都能找上门来?” 白善问:“那家里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周大郎:“你都把人绑了,还能善了吗?” 白善轻轻一笑道:“只要想,还是可以的。” 周大郎却想了想后摇头,“算了,本来我想他们找上门来闹,给他们一点儿东西打发了也没什么,不然传出去不好听,毕竟家里现在这么多人当官呢。” 周大郎知道,官员的名声不好,御史也是可以弹劾的,所以他不想闹大。 但四郎说的也对,这一次忍了,下一次他们肯定还会找上门来,投鼠忌器,将来事情只会越来越多,还不如趁着这是他们第一次上门,事情还没闹得太大时索性都闹开,一次性断了他们的念想。 “幸亏爹娘不在家,爹要是在家看到,一定要被气死的。”周大郎和白善道: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