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大清宫词 > 第67章

第67章

臭骂了一番,带回了离山。” 陈长生很吃惊,心想居然有人敢无视天书陵的规矩,他说的师叔祖便是那位传说中的离山小师叔? 唐三十六神情不变,明显听过这段往事。 陈长生好奇问道:“那两位前辈现在呢?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苟寒食说道:“那两位前辈都是我离山戒律堂的长老。” 唐三十六说道:“听见没,谁的剑最快,谁就是规矩。” 陈长生更感兴趣的是,那位离山小师叔在天书陵里是怎么骂那两名同门的。 苟寒食说道:“师叔祖说,不能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破事上。” 陈长生异道:“破事?” 苟寒食说道:“是的,师叔祖一直认为,修道是一件破事。” 陈长生沉默不语。 想着那位传奇的离山小师叔,他忽然觉得肩上变得沉重了很多,星空仿佛被阴影所覆盖。 在天书陵里他们与离山剑宗共一片屋檐,但双方不可能真的化敌为友,苟寒食的平静温和不能代表什么,像关飞白和七间明显对国教学院存有敌意,因为秋山君这个名字,依然横亘在双方之间,看不到任何和解的希望。 到了草屋,走过篱笆的时候,苟寒食忽然对唐三十六说道:“我不是君子。” 陈长生微怔,唐三十六挑眉,摊手说道:“这可是你自己承认的。” 苟寒食平静而坚定地说道:“所以,我不可能是伪君子。” 唐三十六沉默片刻,说道:“然后?” 苟寒食微笑说道:“如果以后你再喊我伪君子,我会打你。” …… …… 第二日清晨五时,陈长生准时醒来,到灶房里煮了一大锅粥,吃了两碗,却没有去观碑,而是拿出了荀梅的笔记,借着晨光开始阅读,右手则是拿着笔,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却不知道是在写些什么,反正不是文字。 草屋里的少年们陆续起床,吃过粥后便向天书陵而去,苟寒食离开的时候和他打了个招呼,关飞白离开的时候说,不要以为你天天给我们做饭吃,我便会承你的情,七间有些紧张地说,我会承你的情,但是我不会和你成为朋友,陈长生笑着问为什么,七间说因为大师兄不会喜欢你。唐三十六明明已经醒了,却拖到最后才离开,迎着陈长生不解的眼光,他很严肃地回答道,绝对不是怕苟寒食打自己的原因。 令陈长生有些意外的是,没有过多长时间,唐三十六回到了草屋,脸色严峻,把他拖着便往外走。 “怎么了?” “钟会……在破境。” 碑庐之前已经围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陈长生粗略一看,便知道至少过了百人,其中四十余人是今年大朝试三甲的考生,五名身着白衣的碑侍站在外围,其余的数十人应该是以前的观碑者,一直留在天书陵里没有出去,前两天,这些以往的观碑者在不同的碑庐前各自修行,没有与今年的新人朝面,此时竟是全部来到了照晴碑前,不想便知肯定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钟会盘膝坐在碑庐前的地面上,双眼紧闭,身周弥漫着一道雾气。 纪晋面无表情站在他的身后,明显是在替他护法,只是不知为何,这位境界高深的槐院前辈,今日的脸色异常苍白,似乎消耗了极多真元。 陈长生的眉头微挑,隐隐猜到某种可能。 碑庐前忽然响起汩汩的水声。 这里没有瀑布,也没有清泉,这道声音来自钟会的身体。 水声越来越响,仿佛将要沸腾。 大朝试时,陈长生在洗尘楼里有过类似的经历,知道这正是破境通幽的前兆。 他没有看钟会,而是望向了纪晋。 一夜时间,钟会便要越过通幽的门槛,其中必有缘由,纪晋苍白的脸色,或者便是由此而来。 便在这时,纪晋也望向了他,眼神很是冷淡不屑。 …… …… 第220章 第一个解碑者 在天书陵里观碑悟道,是修行者提升境界最快的途径,无数年来这一点早已得到了证明,然也不会有大朝试三甲在任官、入教之前先进天书陵的规矩。在这座青林覆盖的山陵里,观碑者破境是很常见的事情,破境入聚星都偶尔会发生,更不要说破境通幽。 按道理来说,钟会就算一夜破境,也不至于引起如此大的动静。然而除了像苏墨虞、叶小涟这样的新入陵的观碑者,就连那些天书陵里的旧人、甚至人群外那数名前辈碑侍的神情都很认真——钟会如果成功,便是今年新入陵者里第一个破境的人,也因为,虽然有别的原因,但他只看了天书陵的第一座碑,境界实力便能得到如此大提升,说明他的悟性天赋着实非常优异。 陈长生没有与纪晋对视太长时间,望向碑庐前盘膝而坐的钟会,看着缭绕在他身周的雾气,听着他身体里响起的越来越急的沸水声,心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昨夜钟会还没有找到解碑的方法,更不要说看到破境的可能,为何一夜时间过去,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昨夜钟会在碑前坐了一夜,听闻……纪晋前辈也守了他一夜。”苏墨虞从林畔走到他和唐三十六的身边说道。 陈长生微微蹙眉,想起荀梅前辈笔记里提到过的一件往事。二十余年前,曾经有位出身天道院的碑侍,用了某种方法帮助一名入陵观碑的天道院学生成功破境。他望向纪晋苍白的脸,心想难道昨夜此人竟是不惜耗损极大真元与心神,强行传功给了钟会? “我也想到那种可能,只是……未免太浪费了些。”苟寒食走了过来,看着他的神情便知道在想些什么,说道:“纪晋前辈至少损耗了一半的真元,但钟会只能维持半日时间,时辰到后,那些真元便要散于天地。” 陈长生说道:“但有些感悟可以留下来,不同境界时,眼中的碑文自然不一样。” 苟寒食点头说道:“如果只是强求解碑的速度,这般做倒确实有些道理。” 碑庐前有些人注意到陈长生的到来,看着他与苟寒食交谈,神情微变。 在旁人眼中,他们这番讨论过于平静甚至冷静,根本没有着急的感觉。有人则开始替他们急了起来。唐三十六和折袖静静看着陈长生,关飞白三人静静看着苟寒食,都没有说话,表达的意思却非常清楚——你们两个人得抓紧些了。 苏墨虞说道:“破境通幽后再成功解碑,如果钟会真做到了这一点,你们草屋七子难免会有些尴尬。” 陈长生怔了怔,不解问道:“什么草屋七子?” 苏墨虞看着他们七人说道:“你们七人在今年考生中最受人瞩目,入得天书陵后便一直住在草屋里,有人总觉得你们刻意与众人分开,有人觉得你们清傲难以接近,不知道谁开始这么叫,已经渐渐流传开了。” 唐三十六微傲说道:“让他们嫉妒去。” 关飞白面无表情说道:“不遭人嫉是庸才。” 二人对视一眼,忽然觉得不对劲,转过脸去,同声说道:“但我们可不是一路的。” 可笑的争执并没有改变碑庐四周的气氛,那些望向他们七人的目光依然情绪复杂。 陈长生清楚,纪晋用一夜时间,强行护持钟会破境,就是要让他比自己和苟寒食更快解碑。唐三十六昨夜引用的圣后娘娘的那些话,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谁能成为今年考生当中第一个解碑的人,那就是最大的荣耀。 便在这时,碑庐前又有变化发生,纪晋轻掠来到钟会的声音,断喝一声令他醒来,将一颗药丸塞进他的嘴里,右手化掌而落拍在他的背上。 苟寒食神情微凛,说道:“槐院的济天丸?” 陈长生不知道济天丸是什么,但碑庐前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听到苟寒食的话后,不禁微微色变,心想槐院居然将如此珍贵的灵药用来助钟会破境,可以看出槐院对这名少年书生如何重视,而纪晋想要陈长生等人受挫的渴望又是多么强烈。 钟会服下那颗药丸,又得纪晋以真元相助化药,不过瞬间,脸色便变得通红一片,下一刻,脸色又回复如常,弥漫在他身周的那团雾气也随之浓淡,然后如烟归山岫一般,缓缓地回到他的身体里! 一道纯净至极的气息,在碑庐之间出现。 树梢上挂着的那盏油灯早已熄灭,此时忽然上下摇摆起来,不知何处来了一场清风,照晴碑四周的花草随之而偃。 钟会睁开眼睛,站起身来,缓缓转身,望向碑庐四周的人群,只见他的目光幽静一片,比起平日里不知添了多少深意。 一名槐院书生大喜说道:“恭喜师兄破境!” 旧年入天书陵观碑的人群里也响起议论声,有人说道:“槐院底蕴果然深厚,佩服佩服。” 钟会很平静,清俊的脸上没有任何狂喜的神情,也没有一丝骄容,他向着碑庐四周的人群揖手行礼,举止之间,意态从容。 有旧年观碑者赞道:“虽有外力,终是自己的境界,观首碑而体悟破境,确实不俗。” “多谢师叔成全。”钟会转身对着纪晋长揖及地,诚挚说道。 纪晋苍白的脸色上现出一丝潮红,轻捋短须不语,很是满意。 正如人群议论的那样,如果钟会不是自身天赋悟性极佳,那么就算他损耗真元,也无法做到眼下这幕。 碑庐四周忽然安静下来。 因为钟会望向了山道来处,陈长生和苟寒食正站在那里。 今年大朝试首榜三人里,陈长生居首,苟寒食次席,钟会则是排在第三。这个结果出来后,有知晓对战细节的人,为苟寒食而感到遗憾,更多人震撼于陈长生不可思议地实力提升,却很少有人会提到钟会,就算偶尔提起,也只会带着几抹嘲讽意味,说此人运气真是极好。 钟会在大朝试里的运气确实很好,在对战抽签中,除了最后败给落落那一场,竟是没有遇到任何强敌,至于像关飞白、梁半湖、七间、庄换羽这些实力境界不弱于他,甚至明显比他更强的折袖,或者败在了彼此的手中,或者被苟寒食和陈长生击败,不然他很难进入最后的三甲。 当然,人们认为他无法与陈长生和苟寒食相提并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境界差异,陈长生和苟寒食都是通幽境,他只是坐照后境,就算一步通幽,依然还差着最重要、最遥远的那步距离,他理所当然只能被无视。 而今天,他终于成功通幽。 大朝试首榜三甲,至少在境界上已经平齐。 碑庐前的人们,看着他望向陈长生和苟寒食,知道他一定有话要说。 “大朝试后,天机阁的青云榜和点金榜都不会改榜。因为大朝试三甲的考生都会进入天书陵,在这座山陵里,会有无数造化,也会有无数挫折,有的考生在大朝试里名次极后,入得天书陵后,却能如龙一般直上青天,有的考生在大朝试里表现极好,入得天书陵后,却只能枯坐庐前,对着这些石碑长吁短叹,空耗时日却无半点增益,曾经的位次不再有任何意义,一切只看现在,所以天机阁会在人们离开天书陵之后,再做改榜。” 钟会看着陈长生与苟寒食说道:“入天书陵前,世人皆道我不如你二人,幸运的是,我终究觅到了自己的造化。昨夜你对我说,能不能解碑与我无关,我与你不熟,为何失望,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再不跟上来,出天书陵后,你或者连成为我对手的资格都没有,那真的会很让我失望。” 陈长生沉默不语,苟寒食平静如常。 唐三十六冷嘲说道:“不就是破境通幽,他们两个早就已经通幽,说的这般傲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聚星成功了。” 这话确实极有道理,钟会即便破境通幽,也不过刚刚追上苟寒食与陈长生,哪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 钟会没有理唐三十六,最后看了陈长生一眼,说道:“说不得,我要先走了一步了。” 那两名槐院书生闻言,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兴奋不已,大声说道:“恭送师兄!” 纪晋依然轻捋短须不语,脸上的笑容却是越来越盛。 即便是人群外围那几名碑侍,都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说完这句话后,钟会便向碑庐里走去,直到来到碑前,伸出右手,落在了石碑表面的那些线条上。 一道清光出现,一阵清风徐来,梢头青叶簌簌作响。 钟会的身影消失不见。 见着这幕画面,今年才进入天书陵观碑的新人们忍不住惊呼连连。 以前便进入天书陵观碑的人则是对此视若无睹。 是的,天书碑被解开了。 今年入陵的大朝试考生里,第一个解读天书碑成功的人出现了。 不是苟寒食,也不是陈长生,是槐院钟会。 他此时应该已经站在了第二座碑庐的前面。 清风渐静,照晴碑前亦静,场间一片安静。 人们下意识里再次望向苟寒食和陈长生,尤其是望向陈长生的那些目光里,有着很多情绪。 正如唐三十六和关飞白先前说的那样,很多人都在嫉妒所谓的草屋七子,当然最被嫉妒的对象,还是以往曾经藉藉无名,却在大朝试里突发光彩、甚至可能以后会迎娶徐有容的陈长生,看着他,谁不会暗中酸涩不甘? 这些人以往对他有多嫉妒,多酸涩,此时望向他的目光里便有多解气,满是刻意的同情与怜悯。 …… …… 第221章 众妙之门 钟会解碑成功后便无踪而去,只留下句先走一步以及站在山道上的陈长生。在人们眼中,陈长生此时的身影未免显得有些落寞,虽然他自己并没有这种感觉。人们看着他微嘲想到,天书陵的石碑果然是公平的,没有人能够永远幸运。 有人这样还不足够,还想在陈长生的伤口上撒把盐,碑庐前那名槐院书生望向他,冷笑说道:“师兄离开前那句话说的淡然,在我看来却是有些过于自谦,虽只是先走了一步,但这一步迈过去,相差何止千里?” 这句话是在嘲讽陈长生,却也带到了苟寒食,关飞白剑眉微挑,便要发作,不料还是没有抢过唐三十六。他看着那名槐院书生嘲弄说道:“说不得先走一步?他准备走去哪儿?去投胎吗?这么着急。” 那名槐院书生闻言大怒,纪晋的脸色也瞬间阴沉起来,手指微僵,险些扯掉一根胡须。 年光先生和其余几名碑侍从人群外走过来,看着唐三十六沉声喝道:“休得无礼!若再如此,谁也护不住你。” 唐三十六看着他冷笑道:“昨天夜里便说过,打又不能打,你能拿我怎样?” 年光先生肃容道:“我等碑侍,有维持观碑秩序之责,如果你再胡闹,我自会传书学院,提请国教把你逐出天书陵去!” 唐三十六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指着身旁的陈长生说道:“真是一群看碑看糊涂的老家伙,你知道他是谁吗?皇宫之上,万众之前,教宗大人牵过他的手!早前京都无数人怀疑他是主教大人的私生子!提请国教?离宫会听你的,我把脑袋割了给你!” 年光先生闻言大怒,喝道:“离宫若真如此护短,我定要让学院去问个道理!” 唐三十六亦怒,大声喝道:“你们学院?你该去问问那些主教,宗祀所每年三分之一的钱是谁给的!你能在天书陵里混吃等死这么多年,全赖有我家供养!你不依国教吩咐护着陈长生,不依宗祀所的利益护着我,却要替南人出头,还来吓我,这又是哪里来的道理!” 年光先生气的浑身发抖,指着他想要训斥几句,最终却是怒拂双袖,就此离去。 碑庐四周一片安静,无论是今年入陵的新人,还是往年入陵的旧人,都怔怔地看着唐三十六,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人啊。 因为钟会率先解碑,唐三十六的心情极为不好,看着众人喝道:“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有钱的人啊!” …… …… “汶水唐家……真的这么有钱吗?” 关飞白三人对视无言,他们都是苦寒出身,离山剑宗的修行岁月又极为清苦,即便七间是备受宠爱的关门弟子,自幼被掌门养大,也没有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实在是很难想象世间真有这种人。在金钱方面,离山的少年们真的很没见识。 “说起来,唐棠这么有钱,而且气焰向来很嚣张,为什么却不是特别让人讨厌?”七间有些不解问道。 关飞白想起当初在离宫,青矅十三司和圣女峰的少女们看着唐三十六那般狂热,或者便是道理,只是当着小师弟的面却不便说。 此时,一名少年向他们走了过来,关飞白三人行礼见过,脸上露出笑容,明显与对方相熟,尤其是梁半湖,平日里非常木讷沉闷的他,居然主动迎上前去,还拍了拍那个少年的肩膀,显得很是亲热。 苟寒食向陈长生介绍道:“这是我三师弟,梁笑晓。” 陈长生这才知道这位少年原来便是神国七律里的第三律梁笑晓。梁笑晓在青云榜里一直排在第三位,直至今年临时换榜才被落落挤到了第四,而陈长生知道他的名字,则是因为此人是去年大朝试的首榜首名。想到先前此人站在人群里,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他越发觉得纪晋和钟会昨夜说的有道理,在天书陵这种群英云集的地方,大朝试首榜首名,确实难言特殊。 梁笑晓与陈长生见礼,神情淡漠,似乎不怎么喜欢说话。 然后他望向苟寒食说道:“师兄,前两日我在东亭碑前入定,所以没有来得及找你们。” 苟寒食说道:“当然是观碑修行重要,既然来到天书陵,总有相见的时候。” 陈长生想起来,昨日苟寒食说过,会介绍某人给自己认识,现在想来,应该便是这名少年。 七间在旁听到东亭碑三字,吃惊说道:“东亭碑,那是第六座碑了,三师兄你真了不起。” 梁笑晓微微点头,虽然他的名字里有个笑字,脸上却是半点笑容也欠奉,竟似比关飞白还要冷傲几分。 苟寒食看着他微笑说道:“既然已经看到东亭碑,想必破境不是最近的事情。” 梁笑晓对苟寒食恭谨说道:“半年前通幽,然后再无进步,很是惭愧,所以没有传书回去。” 梁半湖在旁憨厚笑道:“可以了,可以了。” 苟寒食对陈长生说道:“三师弟和五师弟是同胞兄弟。” 唐三十六的目光在梁笑晓和梁半湖脸上来回数次,不解问道:“老五怎么生的比老三还要老些?” 梁笑晓闻言转头,冷冷看了他一眼。 唐三十六瞪了回去。 七间说道:“三师兄,他就是这样的人,别理他便是。” 梁笑晓真的不再理唐三十六,转过身去。 折袖看了七间一眼,眼神有些奇怪。 七间感应到他的目光,像被蝎子蛰了一般,赶紧躲到了梁半湖的身后。 苟寒食解释了两句,陈长生才知道,原来五律梁半湖是兄长,排名更高的梁笑晓反而是家中幼弟。然后他想起梁笑晓先前说半年前破境,这才明白原来此人竟已经通幽,如此说来,当他出天书陵后,就会离开青云榜,进入点金榜了? “麻烦转告落落殿下,青云榜第四,我是不会做的。” 梁笑晓看着陈长生神情漠然说道。然后不等陈长生有所反应,也不待唐三十六开口,他转身望向苟寒食正色说道:“师兄,虽然我们与槐院都来自南方,但离山终究是离山,岂能落于人后?” 苟寒食说道:“我自有分数,你且静心观碑,只有一月时间便要出陵,当珍惜时光。” 梁笑晓不再多言。 正如他说的那样,虽然天书陵前那块石碑上的排行榜,早已被圣后娘娘派周通毁掉,但争强好胜或者说荣耀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可能从人心里被强行抹除,观碑悟道的快慢以及最终解读天书碑的数量,在人们的心里依然有个无形的榜单。 今年没有出现第一天便解开照晴碑的绝世天才,也没有人能够在第二天解碑成功,但钟会在第三天清晨便成功解碑,已经算是相当不错,此时那些往年进入天书陵的观碑者,已经知道陈长生和苟寒食的身份,知道他们便是今年大朝试的首名与第二名,而且陵外的议论早已传到此间,二人通读道藏的名声极响,自然极为引人注意,二人到此时还没有办法解开第一座天书碑,难免引来了一些议论。 “王之策后,敢称通读道藏的便是这二人了,没想到今日居然被一名槐院书生比了下去。” “传闻每多不实,什么通读道藏,年幼通幽,此时看来,只怕有些言过其实了。” 观碑者们去各自的碑前参悟,梁笑晓也已离去,照晴碑碑庐前人群渐散,山林渐静。陈长生走到碑庐前,看着那座黑色的石碑,沉默了很长时间,忽然问道:“他是怎么就消失不见了呢?难道天书碑的后面是个小世界?” 唐三十六等人看他观碑不语,以为他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哪里想到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不由无语。 苟寒食说道:“据说天书碑是某个小世界的碎片,如今散落在真实的世界里,空间已然湮灭,这些碎片之间却能相通,也可以理解为,一座碑都是一扇门,但这扇门无法通往别的地方,只能通往别的门,也就是别的天书碑,而且碑与碑之间的顺序永恒不变。” 陈长生说道:“原来如此,难怪都说天书陵只有一条路,可是,天书碑怎么判断观碑者手里的钥匙是对的?” 道藏里没有记载如何从一座天书碑到下一座天书碑,那些曾经观碑悟道的前贤们在记录天书陵里的日子时,也没有提到过这些细节,因为在修道者看来,这些都是常识,根本没有必要讲述。 陈长生知道三千道藏里无数冷僻的知识,关于世界和修道的常识却有些欠缺,因为他是自学成才。 苟寒食说道:“天书不能解,天书碑本身就有很多神奇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如何判断对碑文的解读是否正确,这一点永远不能由修道者自己判断,观碑者或是旁观者都不行,只能由天书碑自己判断。” “自己判断?”陈长生不解,重复了一遍。 苟寒食说道:“观碑者与天书碑接触,若天书碑觉得你懂了,你便是真的懂了。” 陈长生想起道藏里那句关于天道的著名描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书碑如果是门,门后会有一个怎样的众妙世界呢? 见他在碑前若有所思的模样,唐三十六等人继续无语。 钟会已然解开了第一座天书碑,他感兴趣的却还是这些旁枝末节,难道他不着急吗? “啊!”陈长生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说道:“我得赶紧回去。” 唐三十六吃惊问道:“什么事?” 陈长生有些着急,说道:“你急急把我拖了出来,我都忘了灶上还烧着水,这要烧干了可怎么办?” 第222章 抱碑的少年们 看着山道上陈长生的匆匆身影,唐三十六有些莫名所以,折袖同样如此,惯常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多了些疑惑,默然想着,莫非陈长生是想逃避些什么?只是想着这一年来国教学院的风风雨雨,陈长生怎么也不像这样的人。 苟寒食收回望向山道下方的目光,不再想陈长生的打算,对七间等三位师弟说道:“昨夜只让你们看了荀梅前辈的笔记一段,因为不想你们分神。看过笔记后,你们就应该知道,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天书碑,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关飞白略一思忖后说道:“荀梅前辈笔记里,仅照晴碑便留下了十余种思路,仔细琢磨,其实都极有道理,只是我离山剑宗地处天南,我还是习惯取碑意而动神识,再给我些时间,应该便能解读完这座碑。” 七间与梁半湖也是相似的说法,苟寒食却说道:“如果你们什么时候能够把荀梅前辈笔记里的那些思路或者说经验尽数忘却,或者便可以解碑。” 说完这句话,他很自然地想起昨夜与陈长生的交谈,在他看来,陈长生分明很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才会选择于变化之中寻真义的崭新思路,只是这种解碑的方法未免也太新了些,想要开创新路,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关飞白等人听着他这句话,有些吃惊,静下心神后才隐约明白师兄的意思,走到碑庐前,各自寻着稍平些的地面坐下,看着檐下那座幽黑的石碑,开始静默不语,将荀梅笔记里的那些字句尽数落于碑上,然后渐渐驱出脑海。折袖与唐三十六对视一眼,跟着走了过去。数十名今年才进入天书陵观碑的大朝试三甲学子,也都盘膝坐在了碑庐前,只有苟寒食站在远处,看着远山平静无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间缓慢地流逝,碑庐前始终寂静无声,庐畔树上挂着的那盏油灯,不知何时被人收走了,重新变得轻松起来的树枝,在春风里轻轻摆荡,不时向碧空里微弹数分,偶尔有青叶从枝头掉落,随风飘至庐前。 七间忽然睁开眼睛,拾起落在瘦削肩头的一片青叶,然后站起身来,犹豫片刻后,向碑庐里走了过去。 住在荀梅留下的草屋里的他们,是观碑学子们最关注的对象,不然也不会有草屋七子的称号,先前那片寂静的时光里,不知有多少双目光不时落在他们的身上,见着七间似乎有解碑的意思,安静的庐前不禁微有骚动。 钟会是第一个解碑者,所有人都很想知道,谁会第二个解碑,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个人会是苟寒食,因为陈长生不在场间,那么再往下数应该便是折袖,又或者是修道岁月相对更长些的关飞白和梁半湖,没有人想到,竟然会是年龄尚幼的七间。 七间走到照晴碑前,回头向碑庐外望了一眼,稚嫩的小脸全是不确信的神情。 苟寒食站在远处一棵松树下,没有说话,脸上却露出了笑容。于是,七间也笑了起来,不确信的神情消失无踪,剩下的只有喜悦。 他向着照晴碑再走一步,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出右手,放在了碑石的边缘上,没有触到碑面上任何线条。 一阵清风自碑后崖下拂来,拂得七间脸畔的发丝轻轻飘扬,横掠过清稚秀美的眉眼,然后他便从原地消失。 碑庐前一片死寂,先前刚刚响起的那些议论声,就像七间瘦小的身影一般消失无踪,第二个通过照晴碑的人,就这么随意地出现了。 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从这种震撼里醒来,便只见关飞白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去。 和七间相比,这位以冷傲著称的神国四律,才是真正的随意,哪怕他面对的是神圣的天书碑。 他的右手便落在了照晴碑上,根本看都没有看一眼手落在什么位置,就像是很随便地拍了拍栏杆,准备聊聊今天的天气。 又是清风起,清光乍现,然后不见,他的身影也自消失不见。 令碑庐前那些还在苦苦思索碑文真义的人们感到无比震撼,甚至是有些无奈的是,梁半湖也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了过去,这位神国七律里最低调也是最沉默的农家子弟,先仔细地整理衣着,然后恭谨行礼,这才非常认真地把手放在了石碑上。 没有任何停顿,没有任何间隔,离山剑宗的三名弟子,就这样先后解开了照晴碑,去往了第二座天书碑。 片刻沉默后,碑庐前响起数声叹息,叹息声里充满了羡慕,却又有些绝望。 修道者的天赋,果然不同。 离山剑宗,果然了得。 和清晨钟会通过照晴碑相比,离山剑宗三人解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阵仗,也没有师门前辈在旁护法,更没有破境通幽,只是这样寻寻常常地站起身来,走进庐去,然后便从大家的眼前消失,这才叫真正的挥洒如意。 进入离山剑宗的四人,现在只剩下苟寒食还在原地,很多人下意识里望向他,觉得有些奇怪,他的境界修为以至学识,都要远远胜过他的三名师弟,为何他解碑的速度却要比三名师弟更慢,有些人猜到了些什么,看着苟寒食终于离开那棵松树向碑前走来,确定自己猜的没有错。 苟寒食走到照晴碑前,没有闭目静思,也没有看碑上的线条,依然看着远山,然后右手落下。 清风再起,林中鸟儿振翅而飞,庐下已经没有了他的身影。 至此,众人才明白,苟寒食早就已经解开了这座照晴碑,只是在等三位师弟。 如此说来,只要他愿意,他岂不是可以很轻松地成为今年天书陵的第一个解碑者?人们回想清晨时钟会成功解碑时,槐院诸人的那份激动与得意,不禁觉得那些画面有些令人尴尬,此时还留在庐前的两名槐院少年书生,脸色真的变得尴尬了起来。 苟寒食能够解碑而不去,是因为要等同门,那么陈长生呢?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问题。他是不是像苟寒食一样,早就已经解开了这座天书碑?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在等谁?还是如钟会所说,他真的没有足够的天赋解碑? 议论声渐起,然后渐止。 没有过多长时间,庄换羽来到了碑庐前,作为天道院今年最强的学生,很多人都认识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进入天书陵后,他便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就连清晨钟会破境解碑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此时看到他,人们不禁有些讶异。 庄换羽的衣衫上到处都是草屑树叶,竟似在山林里过了两夜一般,有些狼狈,但他的神情却极平静,眉宇间隐隐透着一股自信的意味。 唐三十六看着他说道:“你没有去青林小筑?” 青藤六院本来就在京都,与天书陵极近,容易获得很多便利,天道院作为近些年来大周最风光的学院,自然会为观碑的本院学生做好安排,青林小筑便是天道院在天书陵下的宿舍,其余的像宗祀所或者摘星学院,也都有类似的布置。 “我没有去青林小筑,因为我没有时间。” 庄换羽掸了掸身上的灰尘与草屑,直接向碑庐里走去。 唐三十六看着他的背影说道:“就算你现在解碑成功,也只能排在第六,何必弄的这般辛苦?” 庄换羽的右手停在石碑上方,说道:“但至少在陈长生前面,不是吗?” 说完这句话,他的右手落了下来。 没有过多长时间,苏墨虞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去,成为今年第七个解碑成功的人。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人解碑成功,唐三十六这般骄傲的人哪里会不着急,尤其苏墨虞在青云榜上的排名,现在已经在他之后,这更让他急迫。 然而下一刻,他便醒过神来,微微皱眉,闭

相关推荐: 被逼死的疯批反派   橙汁分你一半(1v1)   【西幻】我有两个马甲(NPH)   斗罗:绝世翎光   我想要你(美攻x强受)   大长公主娶妻   甜草莓(H)   指腹为婚(百合abo)   清清   快穿:渣女她只攻略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