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太后?三娘微微沉吟,知道不能耽搁,便朝着庄嬷嬷点了点头,打算去薛氏的正房,五娘也忙跟上了。 “三小姐,请留步。”庄嬷嬷突然出声道。 三娘闻言,停下步子看向庄嬷嬷。 庄嬷嬷上前,凑在三娘的耳边小声道:“三小姐,太后娘娘她最看重守规矩的小姐。若是她问你可曾读过书,你记得要回答‘别的书没有多看,倒是读过闺训女戒。’” 庄嬷嬷匆匆说完便移开了身子,三娘笑着对庄嬷嬷点了点头:“三娘记下了,多谢嬷嬷。” 庄嬷嬷也不再多说,躬身行了一礼,目送三娘离开了。 而在内室的崔姨娘也听到了动静,心中不由地狂喜,宫中来人,夫人叫的是三小姐和五小姐。可见她的五娘并没有被人遗忘,想到这里崔姨娘不由得双手合什喃喃道:玥儿,这次你可要争气,把握住机会。又有些可惜,刚刚没能上前去提点五娘一二。 庄嬷嬷这时候正好回到内室,见了崔姨娘的样子,嘴角不由的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只是很快她又恢复了刻板的面容,冷声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刚刚不是交代你在一个时辰之内将那本《妾室守则》背完么?你还有闲工夫在这里求神念经,想必已经背完了?” 崔姨娘脸上一僵,回过身来柔声道:“婢妾是替小姐们高兴,竟然能得到太后娘娘派来的人的接见,婢妾……虽然只是一个妾,可这些年在旧宅的时候也是照看五小姐长大了。”说着,崔姨娘看了庄嬷嬷一眼。 不想庄嬷嬷却是不为所动:“崔姨娘,看来你还是没有将那本守则看进去啊。五小姐是主子,你是奴婢,即便是将来有一天五小姐她得了好的前程,她的母亲也是夫人,而与你没有什么想干。” 说着,庄嬷嬷缓缓走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了,自己动手倒了一杯茶水,缓缓吹了吹,却是没有喝下:“后院也正是因为多了那么些看不清自己自己身份,总想着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手,捞上一捞,挣上一挣的人……好好的后院里,才会多了那么些的腥风血雨。所以我让姨娘你好好记熟了这本妾室守则,是为你好,说不定某一**还会感谢这个会救你一命。” 崔姨娘暗自咬了咬牙,却是不敢与庄嬷嬷犟嘴。教养嬷嬷的身份与一般的奴才不同,各家都是要敬着的,她现在没有能力与这个老不死的嬷嬷叫板。 庄嬷嬷闲闲看了崔姨娘一眼,崔姨娘眼中的情绪在她面前自然是无所遁形。庄嬷嬷扯了扯嘴角,低头喝茶。 三娘与五娘来到了薛氏的正房,太后派来的人是低调前来的,并没有大张旗鼓。 即便是如此,薛氏也不敢怠慢,忙奉了那位年纪有些大了的嬷嬷上座喝茶。 三娘进去的时候感觉到有一道视线在自己与五娘之间来回看了看,直到薛氏说出了她与五娘的身份,那道视线便停留在了自己的身上。 三娘面上不动声色,照着庄嬷嬷教的礼仪上前去给人行礼。 紧接着,三娘听到一个带着笑意的和缓声音道:“王三夫人是个有福气的,这两个女儿都是好的。” 薛氏忙应了声,又陪着那嬷嬷说了几句。 “我今日来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懿旨宣三夫人与两位小姐下午进宫的。本来来宣旨的应该是别人,只是我正好要出宫找蒋太医拿药便自动请缨前来了。” 三娘听到蒋太医的名字心中一动,不着痕迹地朝那嬷嬷的位置看过去,却发现那位老嬷嬷还将视线放在她身上。三娘被抓了个正着,却没有慌乱,而是微微屈膝,才又将头低下了。 那位嬷嬷眼中带了些笑意,也将目光移开了。 “话已然带到,老奴还有事,便先告辞了。”说着那位嬷嬷便起了身。 薛氏见状也忙陪着起身。 “夫人请留步。”说着,那位嬷嬷走到了三娘与五娘的面前却是停下了,笑着道:“三小姐可否陪着老奴走一段?老奴瞧着与三小姐到是有些投缘呢。” 三娘看了薛氏一眼,见薛氏虽然是满脸的讶异,但还是点了点头,三娘便低头道:“三娘求之不得。” 那位嬷嬷笑着点了点头,往外走去,三娘忙跟了上去。 宫人虽然也是奴才,但是传旨的奴才一般人是怎么也不敢怠慢的。 跟着薛嬷嬷来的几个小宫女慢走了几步,跟在了后面,那位嬷嬷与三娘走在了前头。 “老奴是太后身边伺候的春嬷嬷。”春嬷嬷笑着看了三娘一眼:“等会儿你去宫中见太后娘娘的时候不要紧张,太后娘娘为人最是慈爱。” 三娘躬身应了。 春嬷嬷看了三娘一眼,笑道:“你不必拘谨,老奴与蒋太医是老交情了,是他嘱托了老奴照看你一二。” 三娘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与不解看了春嬷嬷一眼。 春嬷嬷仔细看了看三娘,又是一笑:“三小姐可曾读过书?”却不等三娘回答,春嬷嬷又道:“太后娘娘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想必三小姐是个有德无才的” 三娘顿了顿,躬身答了一声“是,多谢嬷嬷提点。”这个时候,她自然不会打肿脸,充才女。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眼见着二门就要到了,春嬷嬷收住了脚步,以更低的声音道:“蒋太医为了他徒儿的事情求到了太后娘娘头上,不过我想,三小姐应当是不知道太医的徒儿是谁的。老奴再多说一句,太后娘娘是最看重规矩的。” 三娘听到这里,心中的情绪已经是汹涌翻滚,但是她养气功夫向来是极好了,因此面上却是一点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带着些不解看向了春嬷嬷,眼神是真正的纯洁无垢。 即便这位春嬷嬷是蒋太医派来的,三娘也不打算在人前与这个世界上的人的价值观叫板。她应该做的就是当一个乖乖巧巧,纯洁忠贞的闺阁少女。 否则,即便这位嬷嬷是看在蒋太医的面子上对她提点的,也可以出了这个门就低看她。人情世故,三娘向来是很拎得清的,没有谁有义务没有条件地就信任你,对你好。何况,这位春嬷嬷跟在太后身边多年,谁知道她有没有受到太后的观念的影响? 即便是看在他人的面子上爱屋及乌,那也要你有让人爱屋及乌的美好品质。 果然,春嬷嬷见了三娘这副样子更加满意了,让三娘留了步子,带着自己带来的小宫女们施施然地离开了王家。 第二百四十七章 觐见 春嬷嬷走后,薛氏就为进宫之事手忙脚乱地准备起来了。她来京之后只去见过太后一次,之后见太后未宣召便没有刻意往太后面前凑。 太后每年要召见的内外命妇不计其数,即便是之前因为朝廷行事而对薛氏多为关照过,这种关照的持久度也是有限的。 外命妇进宫穿着上是有规定的,薛氏在与王栋成亲之时就被封了诰命,先如今王栋一路高升,薛氏夫贵妻荣已经是正三品淑人。 于是翟冠、圆领通袖大衫、霞帔、金带,一路大装下来很是辛苦。三娘与五娘因是未出阁的小姑娘,到是简便不少。 三娘穿了一身暗红缕金提花缎面交领长袄,内衬白色交领中衣,朱砂百褶裙。她是刻意挑了这种庄重的颜色穿的,头饰,首饰也是规规矩矩,丝毫不跳脱轻浮,只显大气稳重。 五娘穿了一身粉红色四瓣印花对襟褙子,粉色百褶裙,看上去俏丽活泼。两姐妹站在一处,似乎性格差异之处便立即显现在了人前。 虽说太后是下午召见,但是谁也不敢让太后等人。于是薛氏与三娘几人装扮完毕,见午时刚过,就乘坐马车往宫中去了。薛氏还很有先见之明地在马车中准备了一些容易入口的小点心。 “等会儿我们可能要在外面的宫殿里等上许久,你们用一些糕点吧,不然等会儿若是饿了的话就不好了。我听说某一年,曾经有个外省的命妇进宫去给太后请安,因为那一日太后娘娘召见的人多,那位命妇就在外头的殿中等了两个时辰,谁知进去慈安宫刚给太后磕了一个头,肚中就如擂鼓一般地响了起来。太后娘娘仁慈,没有追究她的失仪之罪,可是这位命妇却是被当时在场的夫人们当作笑柄,最后还传扬了出去。这位命妇很是羞愧,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别府的宴会上了。” 薛氏显然也是紧张的,不然她也不会为了转移注意力而说这么多的话。 三娘认真听着,见薛氏说完了,便往她身边移了移,与她靠在一处。三娘能感觉到薛氏紧绷着的身子终于放松了一些。 半响,薛氏吁出一口气:“还好这次有你们陪我一起进宫,不然,我还真是有些……”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在晚辈面前说这些有些不妥,薛氏没有再说下去。 三娘却是明白的,薛氏这么些年在高门大户中所培养出来的奴性,以及对掌权之人出自于本能的惧怕不是那么容易就消退的。 马车进了皇宫,薛氏递了牌子,母女三人便被领向了一处偏殿,等候太后的召见。 从下马车,到偏殿自然是有些距离的,只是谁也不敢嫌路长。三娘在路上虽然是低头走着,但也不着痕迹地抬头打量过宫殿。看过之后却是没有太多别的感触,三娘只觉得与前世看过的紫禁城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到是更加淡定了。 只是三人在经过一处回廊的时候,正好有几位宫人因着一位面如冠玉,温文尔雅的公子从对面过来。 薛氏带着三娘与五娘忙回避在一侧。 这时候,三娘隐隐约约听到一旁的宫女悄悄地交头接耳道:“是沈公子过来了。” 三娘心中一惊,忍不住悄悄抬起了眼帘。 这时候沈惟正好迎面而来,他一面走,一面浅笑着微微偏头听身边的一个老太监说话,看上去很是温和无害,甚至那笑容让他显得神色温柔,并且家教良好。 但是三娘看见他脸上的浅笑却是忍不住心中寒气直冒,因为三娘发现沈惟脸上的笑似乎是一层完美的面具,虽然表情上让人看不出有任何的破绽,但是他的眼眸是冷的。 沈惟眼中的冷与宣韶的那种清冷不同,沈惟的冷是那种似乎带着望不见底的寒洞里冒出的阴冷气息,让你害怕的不是那种冷意,而是担心那片漆黑的不见底的洞口是不是会突然钻出什么让人毛骨悚然的猛兽。 几乎是出于本能,三娘觉得这个人很危险。也或许是听过了孙家小姐的事情过后,三娘潜意识里对沈惟这个人带了偏见。 沈惟似乎是感觉到有人在看他,也看了过来,待看到是一位身穿三品外命妇服侍的夫人带着两位未婚女子的时候沈惟还浅笑着朝这边点了点头,眼睛却是在三娘的身上停留了一瞬才移开了目光。 三娘却是在他之前就已经若无其事地转开了眼,似乎她刚刚抬眼打量的并非是沈惟这个人,而是他旁边与他檫肩而过的那朵伸进了廊下的白茶花。 直到两方人已经隔了七八步远了,沈惟依旧是浅笑着听那太监说话。 “刚刚那位夫人到是不常在宫中见到,莫非是从外省进京的?”沈惟见那太监已经停住了话题,似是随口问了一句。 老太监闻言微眯着眼睛回身看了一眼,笑道:“哦,那是刑部王侍郎之妻,想必今日是带着王侍郎家的小姐进宫见太后来了。” “王侍郎?”沈惟的目光一闪,脸上的笑容未变:“柯氏……王栋?” “嘿嘿,正是王栋王大人的家眷。”老太监甩了一把浮尘,笑眯眯道。 沈惟眼中那不见底的氤氲黑气似乎是翻滚了几圈,最终归于平静。 三娘跟着薛氏在偏殿中并未等太久,就有慈安宫里来的嬷嬷与宫女来宣召。 薛氏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裳,有为三娘与五娘整理了一番,这才带着三娘与五娘跟着那位陌生的嬷嬷去了。 这座偏殿平日里就是用来接待等候太后召见的命妇们的,因此离着慈安宫并不是太远。只走了半盏茶的时候不到,既然便来到了慈安宫。 三娘与薛氏老老实实地站在殿外等候,那领她们来的宫人似是进去禀告了一番,过了一会儿便有候在殿外的太监唱喏着道太后娘娘宣三品淑人薛氏以及王家三娘与五娘觐见。 又是几个曲曲折折的回廊,三娘终于进了太后慈安殿的内殿中了。 学着庄嬷嬷的姿势,三娘的头恰到好处地低着,跟在薛氏身后按着公中的规矩给还未见到人的太后行礼。 大概四五米远外的地方传来一个听着很是慈爱的老妇人的声音:“起来吧,都走近来,让我瞧瞧。” 此话刚落,便有几个宫人上前来引着薛氏与三娘五娘上前去。 “薛家的丫头,好久不见你进宫来看哀家了,可是嫌弃陪哀家这个老太婆说话无趣?”太后的声音很近,似乎是随意地调侃了薛氏两句,话语这还带着笑意。 可是薛氏却是被太后这话吓得出了一声冷汗,只是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呐呐道:“臣妾不敢。” 太后呵呵一笑,转头对春嬷嬷说:“我原也以为这薛家丫头是木讷,不过却听说前一阵子,她还当街做了一件雅事,这作为到是与当年的薛翰林有几分相似。” 春嬷嬷笑道:“王三夫人想必是生性耿直而非木讷,所以在娘娘您面前才不知道如何邀宠罢。” 太后点了点头,依旧是笑眯眯:“确是如此,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看清方向这就是好的,也不愧哀家疼她一场了。” “这两个小姑娘便是王栋的女儿?”笑着表扬了薛氏几句,太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了薛氏身后的三娘与五娘。 薛氏忙让开了身子,让三娘与五娘上前。 三娘恭敬地上前,又给太后行了一礼。 “来上前来让哀家好好看看,哀家现如今眼神不比当年了,不站近一些,哀家看不清楚。”太后朝着三娘与五娘招了招手。 三娘闻言顺从地上前,在太后的榻前一步远的距离停了下来,依旧是恭敬地站好了,五娘也乖巧地跟在三娘的身后,只是终究是有些紧张的,头低的比三娘要低了几分。 太后打量了三娘几眼,见她眉目间很是顺从,小小年纪举手投足无半分失礼之处,到是很有大家出身的风范,不由地面露满意地点了点头。 “去看看皇后忙不忙,若是她宫中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就让她过来慈安宫一趟。”太后一边转头吩咐身后的一个宫女,待那宫女应声出殿了,太后又对三娘道:“你是王家的三娘吧?” 三娘正想着太后将皇后叫过来的用意,却听到了太后这么一问,不慌不忙地沉稳应答道:“回太后娘娘,臣女正是王家三娘。” 太后哈哈一笑,道:“春嬷嬷,你将三娘再拉近一些让哀家瞧瞧。” 春嬷嬷闻言笑吟吟地上前轻轻拉着三娘又往前走了一步,这时候三娘的裙摆已经挨上了太后的凤榻。 太后细细地打量了三娘,很是满意的样子:“赐座,搬个绣墩来,让三娘坐近一些。” 太后说的赐座是针对薛氏的,于是薛氏谢过恩之后便被领到了一旁的椅子上,而三娘和五娘的身前被宫女们摆上了绣墩。 三娘和五娘也谢过了太后的恩典,才坐下了,三娘因为角度的关系也终于看到了太后的颜面。 第二百四十八章 挑选 太后的面目看上去极为普通,圆圆的脸盘有些福态,不过显得她更为慈眉善目。衣裳与头冠都是按着太后的品级装扮,并没有因为头冠太重而换成最近京中很是流行的轻薄的蝉翼冠,由此可见太后真的是一个很讲究规矩的人。 “今年多大了?读过些什么书?”太后拉着三娘的手,笑眯眯地问道,一副和蔼可亲的长辈的样子。 三娘恭敬地回道:“回太后娘娘的话,臣女过完年就满十五了。臣女读过闺训,女戒,其余的都是一些打发时间的杂书,做不得数的。” 太后闻言很是感兴趣地问道:“你竟然还读过闺训?”说着转头同春嬷嬷道:“我记得现如今京中的女孩子们都不都闺训了,还有人说那已经是不合时宜了的。依照哀家看呐,这规矩哪有什么不合时宜的?无非是现在的人心浮躁了罢了。” 春嬷嬷笑着附和道:“太后娘娘说的是,只是这不还有与您一样沉得住性子的小辈吗?” 太后闻言亲热地拍了拍三娘的手:“可不是,我就说这王家小丫头一进来我就瞧着甚是投缘。好孩子,你既然是读过闺训的,能否背几段给哀家听听?哀家现如今记性大不如以前,到是忘记得差不多了。” 说着太后便盯着三娘瞧着,眼中虽然是带着笑意,但是不容置疑的神色到也是让人一望便知。 旁边的春嬷嬷见状有些担忧地看了三娘一眼,她怕因为自己今日善意的提醒反而让三娘弄巧成拙。太后娘娘的性子,是最不喜欢浮夸之辈,对说谎话的人也很严厉。 春嬷嬷正想着说点什么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不想三娘却已经微微低着头背了起来。 三娘声音不缓不急,轻柔沉稳,这样一字一句地将闺训背出来,倒是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她所背出来的每一条她都能做到一般。 太后眼中的笑意更甚,一边听着一边拍三娘的手背。 等到三娘一次不差地背完了整本闺训,春嬷嬷与薛氏都大松了一口气,三娘却依旧是低眉顺眼,宠辱不惊的样子。 太后哈哈一笑,又很有兴致地问了三娘几个闺训中提及的典故,三娘具都答了出来,答案堪称完美。 “好好好这丫头是个好的,哀家喜欢”太后考校过后,很是开心地对左右道:“去拿哀家以前抄写的那本闺训来,赏给三娘。” 太后的墨宝那可非同凡响因为太后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对看书写字等事并不重视,因此流传出去的墨宝极少。物以稀为贵,可以说当今太后的手迹比皇上和太上皇的都要珍贵。 如今太后赏三娘自己当年亲手抄写的一本书,这份荣耀可不是谁人都能得的。 春嬷嬷看了三娘一眼,笑着去了。 三娘知道这是太后给自己的体面,忙起身拜谢。 这时候,外面的内监又唱喏着禀道:皇后娘娘驾到。 三娘刚刚正好起了身,这时候更不能坐下了,便轻轻退到了一边。等皇后进来向太后行完礼之后,她又与殿中的众人一起给皇后请安。 等着一番礼毕之后,三娘也因为占着地利的优势,将皇后的样貌看清楚了。 皇后的长相与刚刚三娘刚见到的那位沈惟沈公子有些相似,不过却是比沈惟要稍稍逊色一些,因为两人都是薄唇。而显然薄唇长在男子的脸上要比长在女子的脸上要好看一些。 “皇后你来的正好,这就是王栋家的两个丫头,你来瞧瞧。”太后招手让皇后坐到自己身边的位置,笑着着指着三娘与五娘道。 “难怪刚刚儿臣在殿外就听到母后您的笑声了,儿臣还想着今日母后有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呢,原来是看到了可心的后辈了。”皇后的声音轻柔舒缓,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太后见三娘还在一旁站着,便又拉了她到近前的绣墩上坐了:“这个是王家三娘,哀家刚才考校了她一番,很让哀家满意呢。” 皇后听了便也朝三娘看了过来,虽然也是笑着,但是皇后的目光中带着审视,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在评估一件货物的价值。三娘暗暗琢磨了皇后的视线一番,面上依旧是恭敬守礼的样子。 皇后看着三娘却是有些奇怪,之前她听自己的母亲说,王栋家的两个女儿腼腆害羞,像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不过今日一看,这个嫡出的到只是显得太过规矩了一些。而那个庶出的,瞧着到是有些紧张。 皇后打量了三娘与五娘一会儿,心中自然是有了一番衡量。 太后每日也是很忙的,今日召见薛氏,三娘和五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薛氏几人便也是到了告退的时候了。 “薛氏,以后多带着孩子进宫陪哀家说说话,哀家与三娘很是投缘呢。”最后,太后笑眯眯地交代薛氏道。 薛氏忙不迭地应了,带着三娘与五娘出了太后的慈安宫。 而太后的宫中,这时候便只剩下了太后与皇后两人。 “皇后你觉得怎么样?这两个孩子都不错。蒋太医已经为韶儿挑中了三娘,我瞧着到是般配的紧。你觉得五娘如何?可是为沈惟挑中了?”太后依旧是用银钎子挑了一颗特质的蜜饯入口,微微眯着眼睛道。 皇后闻言,知道太后是准备将王栋的嫡女许配给宣韶了,这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也看中了王家的女儿,那就要挑那个庶出的了。 皇后心中有些不愿意,但是她清楚这个婆婆的性子。瞧着是好说话,但是一旦她做了决定的事情,那就会固执到底。 皇后笑了笑:“本来儿臣瞧着这个五娘到是好的,可是昨日听说了一个传闻,到是让儿臣有些犹豫了。” “哦?什么传闻?”太后看了小银盘里的蜜饯一眼,想起自己今日已经吃了蒋太医规定了的三颗了,便将手中的钎子放了下来,让人将盘子端到皇后那边。 皇后并不喜欢甜食,但是太后赏给她甜食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推脱。见蜜饯被宫人放到了自己眼前的小几上,便也拿起银钎子插了一个小个儿的蜜枣入口。 并不是特别的甜,味道也很是甘香生津,但是皇后还是勉强忍住了自己的反胃。她从来就不觉得这种甜到腻人的东西有什么好吃,以前太后每日能吃两碟。近几年因被太医劝阻,每日只能吃三颗。 皇后囫囵吞枣似得将口中的蜜枣咽了下去,面上却是一副平常的样子:“前一阵子,庄郡王家的惠兰被人刺伤了脸,原来动手的正是这位王家五小姐。” “哦?”太后讶异的看向皇后,不过她又想到自己似乎也听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因为之后正逢二皇子的死,所以对这件事情便没有怎么关注,最近也没有人再提及那件事情了,想必是王家与庄郡王府上已经调停清楚了。 “这孩子哀家瞧着虽然没有她姐姐出众,但也是个乖巧的,怎么就会做出这种事情?”太后有些不敢相信地皱了眉头,刚刚那个腼腆害羞的女孩子会做出刺伤县主的事情来。 皇后淡淡笑道:“看人那里就能一眼就看得准了?我们瞧着好的,也许就是面上看着好罢了,转过身是一副什么面孔未必可知呢。” 太后闻言叹息一声,点了点头:“皇后说的也不无道理,既然是这样那这位五小姐的性子到是要再看一看了。沈惟的亲事也马虎不得,你这个当姐姐的是应该谨慎一些,要不等这一届的绣女进宫我们再好好相看相看?总能挑出合适的人。” 皇后见太后只提了五娘而没有提三娘,知道太后对王栋的嫡女还是满意的,她皱了皱眉。原本以为是王家的嫡女,性子又软弱,嫁进沈家来最好。庶
相关推荐:
[综漫] 烫角色靠我心声守护节操
从迎娶织女开始修仙
心安
作精女配[快穿]
典型意外(ABO)
死水(1v1,H,OE)
我女儿实在太厉害了
云起梦集
高傲女医师的堕落之路
农家哥儿在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