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女的话……地位是差了些,而且那位王家五小姐,既然敢刺伤县主,可见不是个让人省心的,这性子到是有些麻烦了。 皇后心中有些烦闷,看来这件事情还是得与父亲商量一下再决定。 皇后走了之后,太后惬意地起身走了走:“这个蒋泼皮瞧人到是瞧得挺准的,王家三丫头我瞧着还真的不多,知进退守规矩。”在太后眼里,女子就是越规矩越好,当然大家风度也必不可少。 太后是以长辈的眼光来挑人的,但是当今世上的男子大都还是不太喜欢太过木讷无趣的女子的,可敬却不可爱,可重却不可亲。 所以几代下来,现如今世家里的夫人们教女儿的时候也不会太过于严格要求女儿不能读书识字,面对男子即便是自己的夫君也要不苟言笑等等……所以太后所倡导的闺训才会被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春嬷嬷在太后身边多年,自然是了解太后的心思的,闻言也笑道:“太后娘娘看重的人哪里还会有差的?所以奴婢瞧着,有您这么个长辈把关,宣韶公子到是个有福的。” 第二百四十九章 成了 三娘,五娘与薛氏出了慈安宫自然有宫人领着她们出宫。 在路过东西宫交界的花园的时候,三娘发现对面的回廊里有一队人来来往往,似乎是在出入西宫中的某一座宫殿。 “昨日皇后娘娘下令重新修葺西宫的撷芳殿。”领着三娘几人出宫的是太后慈安殿里的一位小宫女,见薛氏几人都往那边看了一眼,便小声说道:“撷芳殿是历届绣女住的地方。” 因为见薛氏与三娘今日很得太后的欢心,所以这个小宫女也想结个善缘,所以才会多这么一回嘴,但是她也怕走在前头的老嬷嬷的责备,因此小声说了这一句后便又低头走路,不再说话。 三娘将这话在心中想了一遍,却是明白了这小宫女话中的意思,恐怕近期皇帝要选新人进宫了。 当今皇上二十五六的年纪,虽说还是年轻,但是在普遍早婚古代也一般都儿女遍地了。可惜这位幼年就登基的皇帝现如今只有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庶子,皇后嫡出的二皇子已经夭折。子嗣十分单薄。 这个时候,想必不光是太后,皇帝,就连朝中众臣也急了。皇帝的子嗣问题可不是皇帝一人的家务事,而是关系到社稷的国家大事。所以这个时候,选秀女入宫是势在必行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朝代挑选绣女的标准是什么,三娘皱眉。若是朝中一定品阶的官员家中到了年龄的女子都是入选之人的话,那…… 三娘回到家中之后便去了后院找庄嬷嬷打听。 “三小姐不清楚这些也是理所当然,当今圣上至今还未选过秀女,如今后宫中的嫔妃都是当年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太子府里的旧人。而先皇在位几十年也只选过一次秀女而已,那还是先皇刚刚登基不久的建武三年的时候。按照惯例,秀女都是各州府接到朝廷旨意之后,在当地选拔德才兼备的良家女子送到京中,再由太后,皇上和皇后挑选拔尖的充入后宫,其余没被挑选上的良家子则被发还原籍。” 说到这里,庄嬷嬷看了三娘一眼:“除此之外,按照惯例,朝中五品以上官员的嫡出之女也在入选之例。” 三娘闻言皱眉。 “不过……”庄嬷嬷仔细打量了三娘面上的神色,补充道:“因为五品以上官员这个范围太过广泛,实际上除了皇上下旨特别指出的那些家族,其余朝臣家的女子要不要参选都是出于自愿。” 三娘闻言有些惊讶,原来这个时代选秀还是有些人性化的。 难怪最近几日并未见京中出过什么,为免家中女子被选进宫而全民疯狂抢婿的现象。按理说,若是她都得到消息了,即便是这个消息还未扩散到人尽皆知的地步,别的朝着大员或者权贵的府上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得到。现在看来,是因为选秀的灵活性的原因,各府都安然处之了。 三娘打听完自己想要知道了,心中的石头放下了。虽然她隐约知道今日太后召见她定是与宣韶有关,不过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任何事情都是有变数的。 “三小姐,为何会突然问起选秀的事情?”庄嬷嬷见三娘起身要走,忍不住出声问道。 三娘步子顿了顿,回了庄嬷嬷一笑:“只是今日在宫中的时候偶然得到消息,皇上近期要选秀女了,三娘一时好奇才有此一问。” 庄嬷嬷先是一惊,但是她也是在内廷里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了,很快便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想到刚刚三娘的反应,庄嬷嬷有些好奇道:“刚刚奴婢看三小姐的意思,似乎是不愿意进宫?其实以奴婢看,三小姐这样的资质若是……” 三娘淡笑着打断道:“人各有志,三娘志不在此。” 庄嬷嬷了然地点了点头,只是未免觉得有些可惜。 三娘笑了笑,径自离了后院。 而宫中,太后在皇帝傍晚来请安的时候将白日里召见三娘几人的事情与皇帝说了。皇帝见太后为宣韶挑定了媳妇,想起之前答应了宣韶的事情,便让人去将宣韶请进宫。 皇帝在太后的宫中用完了晚膳,依旧在御花园里的勤卷斋召见了连夜进宫来的宣韶。 皇帝一见面就开门见山道:“太后已然为你挑定了刑部右侍郎王栋家的嫡女。这王家也是名门世家,想必王家的姑娘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见宣韶沉吟不语,皇帝又道:“太后挑选之人,或许性子上会拘谨一些……但是娶妻当娶贤,你也不要太过挑剔了。以你的身份,纳几房妾室也是理所应当,这王家女既然是太后挑选的想必是个贤惠的,定不会在这上头与你为难。” 皇帝自以为了解这些晚辈们的想法,暗示宣韶娶一个贤惠妻子的好处。 “既然是太后娘娘仔细挑选出来的人,臣没有意见。”宣韶当作没有听到皇帝的暗示,尽量以平稳的声音说道。 皇帝以为自己的劝说有成效,满意地点了点头:“即使如此,等明日朕召见了王显与王栋之后,便择日为你们赐婚。对了,明**就去京卫指挥使司任职吧,朕已经与指挥使打好招呼了。” 宣韶领命退了出来。 勤卷斋外就是御花园,此时秋阳已经落下,御花园中也不复白日里的灿烂景象,但是宣韶眼中的那抹神彩,却是让人错觉他看到的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美景。 第二日,三娘在午膳前被招进了王栋与薛氏的正房。 王栋与薛氏坐在主位上,三娘上前行完礼之后就束手立在一旁。不经意地看了薛氏一眼,待看到她眼中没有掩饰的喜悦之意的时候,三娘愣了愣。 “昨**与你母亲进宫,很是得了太后娘娘的欢心。”王栋看着三娘淡淡道。 三娘眼观鼻鼻观心,八风不动的贞静模样。 王栋暗自点了点头:“身为王家女,你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教诲,这一点让为父很欣慰。”说着王栋转向薛氏道:“赐婚的圣旨估计不日就要下来了,能得太后与皇上亲自赐婚这也是王家的荣耀。该准备的你都好好准备,有不懂的就去温家园问问婶母,万不可自作主张。” 薛氏忙欢喜地应了。 三娘心中怦怦急跳。 难道是……事情成了? 王栋自然是看不到三娘心中是怎么样的不安与激动,只转头轻声与薛氏交谈。 “婚期恐怕要在明年了,因是赐婚,三娘的婚事不可马虎。嫁妆除了她母亲留下的那些,以及公中给的三千两,你再去外院找全福支取一万两,到时候入了外院我的账,若是还不够就与我说。” “原本长幼有序,按理应当先忙璟哥儿与二娘的婚事,不过皇命为大,赐婚的话历来是另当别论的。只是,璟哥儿的婚事你也要操一操心了。” 三娘听到王栋提起王璟,不由得收敛了心神打算听一听,不想王栋正好意识到在女儿面前商议这些不好,便对三娘点了点头:“你先回房吧,在圣旨下来之后就不要总是出门了,在家里准备自己的嫁妆。” 三娘愣了愣,这就要赶自己出去了?问题是……三老爷你似乎还没有跟你女儿交代清楚她要嫁的是哪一户人家难不成就因为婚姻大事轮不到自己做主,所以在成亲前连知道自己未来夫婿是谁都是没有必要的? 三娘心中暗自翻了一个白眼,面上却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礼退下了。 等到王栋午睡过后出了内院,三娘便又再去了正房见薛氏。 薛氏一见三娘进来就笑吟吟地盯着她看,三娘被她看得有些无奈了,只能出声道:“母亲,父亲说的赐婚是怎么回事?” 薛氏这才想起来,王栋刚刚将三娘招来的时候,只模棱两可地说了几句,却是没有将关键的说清楚了,不禁有些好笑。 薛氏将丫鬟们都打发出去了,将三娘拉到身边坐下,笑着道:“今日老爷与叔父被皇上召见了,说是昨日太后见你乖巧端庄心中很是喜欢,便决定将你赐婚给现任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宣韶。我打听过了,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虽然只是一个四品的武职,但是历来都是天子在勋贵中选拔出来的亲信担任。老爷也说这位宣公子将来前途大好呢。” 三娘这时候心中的石头才终于放下了,美人计……成了其实这段日子,三娘也是很别扭,她感觉到了自己在感情方面的青涩,若是宣韶不上勾的话,她也是没有办法了。事情能成,三娘想,可能是因为宣韶与她一样也是菜鸟一枚。 薛氏见三娘低着头以为她是害羞,突然想起来一事:“哎?刚刚听到宣韶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耳熟,现在想起来,宣韶不就是上次我们去赏菊宴的路上遇袭之时,救了你一命的那位青年?” 三娘低头不语。 薛氏到是很高兴的样子:“这样看来,你们到是有缘分的。况且我那日见过那位宣公子,当真是一表人才。三娘,太后娘娘这婚指的可真是好。” 第二百五十章 跟你爹一样 三娘低头笑了笑,没有说话,看上去就是一脸娇羞的样子。 薛氏怕自己再说下去,三娘会更不好意思,便停住了这个话题,另道:“刚刚老爷与我商量了你的嫁妆的事情,按理说这种事情是不好问你的,不过我知道三娘你是个有主意的。我也盼着你今后的日子能过得好,所以嫁妆的事情还是与你商量一下吧,一是让你能心中有数,二是若你有什么你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当即提出来。” 三娘闻言,知道薛氏这是当真与自己推心置腹,心下感激:“母亲,多谢你。” 薛氏笑着摇了摇头:“你对我好,我也是明白的。昨日在太后面前能得太后垂问,也是因为前一阵子你为我谋划。以后我经常带你去太后宫中请安,想必以后在京中与那些夫人们的交往也会顺利一些。” 三娘点了点头:“母亲你能想通就好了,其实在京中,太后娘娘是您最大的依持,万不可疏远了去了。” 薛氏叹息一声:“若是三娘你早些来京城,我也不会那么艰难了……哎,不说这些了,以后定是能好的,何况今后我们都在京中,有事情的话也能好好与你商量。” 薛氏看着三娘,带着一脸信任的笑意。 “对了,老爷说到时候除了你生母给你留下的那些嫁妆以及公中所出三千两,我们再给你陪送一个宅子,一座庄子和一些田地,家具器皿的另外再说。去年进京的时候,外院的管事是先我们一步进京买的这座宅子,当时他定也是看过其他的一些院子的,明日我叫了他媳妇进来回话,看看当时还有没有看到过什么好的院子,没有的话我再打发他去问问相熟的牙人。宅子要买内城的,这样也方便,庄子的话听说西郊那边的地很好,年年都有好收成,庄子与地自然是买一块儿了,也方便派人去打理……” 显然,薛氏这些日子的管家本事没有白学,说起宅子,庄子的也头头是道。三娘看着她两眼亮晶晶地为自己筹划嫁妆的事情,不由得会心一笑,便也只是点头听着,并不发表意见。 平心而论,王栋这次给她的待遇已经超出她的预料了。虽说是因为沾了皇家赐婚的光,但是一万多两的嫁妆,在京城这种地方虽然算不上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可也算是风风光光,在婆家站得住脚了。 同时说明,王栋能说拿出一万辆就拿出一万辆,眉头都不带皱的,除了他对这门婚事的看重,还说明这些年他放的外任都是肥缺。 三娘从薛氏房里出来的时候,除了觉得天空分外高阔了一些外,忍不住开始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憧憬起来。无论如何,宣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各方面都不差。若是这样起点她都不能将自己将来的日子过好的话,那她也就白活了。 虽说赐婚的圣旨还没有最终下来,但是当事人的府上,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崔姨娘在得知三娘即将被太后赐婚,而五娘却是没有什么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急躁可想而知。 王璟在得知消息之后却很是高兴,因为他与宣韶也不是一两次的接触了,他了解宣韶的为人,至少自己的妹妹不用嫁给一个什么根底也不知道的人了。 不过王璟在高兴的同时,心中又有了一些失落。以后妹妹身边最重要的人就不是他了,这让他很是不好受。于是少年王璟,这一晚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失眠了。 庄亲王府 宣韶在当夜回去之后便将太后赐婚的消息告知了自己的母亲。 姜氏正点着灯端坐在那张紫檀木八仙桌旁往自己手边的绿玉方斗中捡红豆,闻言手中的动作一顿,有些惊讶的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 “太后赐婚?” 宣韶点了点头。 姜氏沉默了片刻,摇头笑了笑:“太后赐婚也好,她可能是不放心我这个当母亲的给你挑的媳妇吧。现在由她来给你来挑,想必以后你媳妇能得到她的欢心。我原本还担心……现在到是好了,太后她老人家定是不会害你的。” 宣韶沉默着,没有说话。 姜氏想了想,问道:“可有说是哪家的姑娘?” 宣韶走到桌前,帮姜氏将圆桌上的红豆捡了起来,一粒一粒放到绿玉方斗中:“是刑部右侍郎王栋家的嫡长女,在家中排行第三。” 姜氏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印象,她自从回京之后就没有参加过京中夫人们的交际,连之前认识的人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就别提薛氏和三娘这些才进京不久官员家眷了。 姜氏犹豫着道:“娘明日想办法帮你去打探一下这位姑娘的品行如何,虽说是太后赐婚,但是太后她也老人家想必也不是太清楚这些的。” “不必。”宣韶将最后一颗红豆捡到了方斗之中,再端起那只方斗递给一旁的丫鬟让她拿去收好,口中只淡淡吐出两个字。 姜氏见宣韶虽然没有多说,确实语气坚决,不由得有些狐疑地看向宣韶:“为何不用?莫非你认识这位王三小姐?” 宣韶被姜氏看得有些尴尬,但是他面上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样子:“见过。” 在母亲面前,宣韶不想说谎。 姜氏这下是真的讶异了:“你很少在京中,这些年来也一直是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别说外省的闺阁小姐,就连京中的你也不见得认的几个,怎么会见过这位王三小姐?” 宣韶垂了垂眸子,修长的手指扣了扣紫檀圆桌的边缘:“有一次,出任务的时候,她救过孩儿一命。” 姜氏闻言顿了顿,盯着宣韶看了半响,却突然莞尔一笑。 她容颜美丽,这么一笑顿时让人以不开眼:“好了,娘明白了。” 宣韶闻言皱眉看向姜氏。 姜氏施施然地起身,绕过宣韶往外走去。 直到快要跨过门槛了,宣韶才听到姜氏那无奈的声音:“你呀,本还以为与你爹不同,不想果然也还是一样的。” 宣韶:“……” 一早,三娘刚去给薛氏请完安不久,正想要去后院继续学规矩,不想前院有人来报说王筝来了。 三娘得到消息出来,正好遇见了才进了二门的王筝。 “正好,你赶紧回去换衣裳吧,我先去三嫂那里请个安,等会儿我们一块儿出门。”王筝远远看见三娘,就亲热地招呼道。 三娘迎上去向王筝行了一礼,这才抬头不解道:“九姑姑要去哪里?” 王筝挽着三娘的手:“是苏成之昨日派人过去找我,让我与你一起去苏府品她新得的什么梅蕊茶。还说你答应了要去她府上看她,却迟迟未去,害她这几日都不敢出门,就怕与你错过了。她让我今日去的时候赶紧的将你一起捎上。我原本昨日想要派人来与你说一声的,可是听说了……” 说着王筝笑嘻嘻地看了三娘一眼:“这个以后再说,反正今**是要与我一起去的。苏成之那脾气,倔的很,你这次若是再不给她面子,估计你以后就不要想得她的好脸了。” 三娘不由地苦笑,这几日实在是事忙,她还真的忘记了与苏成之的相约。原本她也没将苏成之口头上的邀约当真,不想苏成之这个怪人还真的记上了。 知道这次推脱不得,而且王筝都已经亲自来了,长辈的面子不能不给。 “我回去换一身衣服,九姑姑你先去母亲那里说说话吧。”三娘笑着点了点头。 王筝摆了摆手,径自往正房的方向去了。 三娘换了一身出门的衣裳,这才往薛氏房里去。薛氏与王筝正做在炕上说话。 “我见过那位宣公子,长相就不必说了,听老爷说前途也是好的。我们三娘……”薛氏正与王筝轻声说着,见三娘进来了,便笑着把话咽下了。 王筝性子活泼,为人亲切,因此薛氏与王筝关系向来不错。她又真心高兴三娘能得到好的姻缘,因此王筝一打开话题,薛氏就忍不住与王筝说起来了。 三娘装作没有听到,若无其事地上前见礼。 王筝打量了三娘一眼,点头道:“好了,我们这就出门吧,早去正好早回,免得遇上不相干的人。” 三娘闻言看了王筝一眼,琢磨着这个“不相干”的人是何人。 “那你们就快去吧,我刚已经吩咐人去安排马车了。”薛氏点点头,笑着对三娘道:“趁着这会儿,你多出去走走,以后怕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王筝闻言忍不住笑了,三娘瞥了王筝一眼,也笑:“是啊,九姑姑想必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难怪这么急,” 王筝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暗自捏了三娘一把。 薛氏笑着看她们打闹,一脸的高兴,她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能在一起互相打趣的人,即便是隔了辈分,但是亲密之感还是油然而生。 等外头的婆子来报说,马车已经备好,王筝立即拉着三娘亲亲热热地往二门去了。这一次,她们没有带上五娘,因为苏成之的性子很怪,她没邀请的人,她的态度会很冷淡,王筝便也没有多此一举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苏家 马车上,三娘与王筝坐在一处。 两姑侄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是一见如故,很是投缘。三娘也很喜欢王筝开朗的性子。 “听父亲说,那位宣公子是个不错,至少在京中这些王孙公子哥儿当中算是个有出息的,你便放心吧。”见车中只有自己与三娘的心腹丫鬟,王筝与三娘谈起了私密话。 “虽说他们母子现在还住在庄亲王府,但是两边早已经是各过各的了,你不用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若是他们敢太过分了,还有我父亲以及三哥给你撑腰呢。”在无外人的时候,三娘总觉得王筝说话,带着些巾帼女侠的味道或者说是匪气也不为过,三娘不禁失笑。 “诶,傻乐什么呢?”王筝瞪了三娘一眼,不怀好意道:“是不是听说了宣公子长得一表人才,所以想起来就想笑啊。” 在王筝的心中,闺训女戒里的那一套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因她是王显的独女,李氏也将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养大,王筝在与亲近之人相处之时便没有那么多的避讳了。 三娘闻言却是看了王筝一眼,笑得无比淡定:“我是在想,宣韶与苏敏之苏公子相比又如何?” 不想王筝闻言,原本眼中高兴的情绪却是散去了,眉眼之中反而是拢上了一抹轻愁。 三娘愣了愣,随即想到上次在温家园中看到王筝与苏敏之似乎是不合,再想想刚刚王筝口中的“不相干的人”,三娘似乎是有些明白了。 “九姑姑……”三娘斟酌着开口:“听闻苏公子他才华横溢,更是我朝难得的少年状元。外貌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加上,苏夫人是性子率直之人又对你满意,苏成之与你也合的来……按着旁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亲事不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何你好像很不乐意?” 王筝闻言有些发愣,半响才苦笑着喃喃道:“是啊,人人都说我王筝能嫁给苏敏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他苏公子人品风流。才华横溢。不是是多少京中少女们梦寐以求的良人。我……还有什么好不甘的?” 三娘淡淡地听完。拉着王筝的手道:“世人认为好的,难道我们就要感恩戴德地笑纳?九姑姑你看不上他也没什么。” 王筝闻言愣了愣,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她有些不习惯。下意识道:“我并非是,看不上……”说完这句才发现三娘正一眼认真地看着自己,不禁又有些尴尬。 “只是……或许是他太好了,我有些害怕。”王筝仔细想了想:“他并不中意我。我想,与其与这样一个男子在一起,还不如嫁一个平凡一些的。能看重我的人。” 三娘明白了。 王筝并非是不满意苏敏之这个人。而是苏敏之平日里被人捧得太高了。又喜欢摆出一副谁也瞧不上的讨人厌的面孔,让人觉得很难接近。王筝她平日里看着开朗活泼。但是骨子里其实是带着一些自卑的。 遇上苏敏之,王筝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些伤害,所以只能表现得自己也看不上苏敏之这个人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些。 三娘摇了摇头。 “九姑姑,你们的亲事有转圜的余地吗?” 王筝闻言一愣,随即摇头道:“已经换过庚贴了,没有办法转圜了。” 三娘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还自寻烦恼做什么?反正路是要这么走下去了,你现在能决定的就是以后要让自己过得好还是过得不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姑姑你将来嫁的是一个平常人,焉知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最后还不是要靠自己的头脑与双手将日子过起来?其实,起点是一样的。” 王筝闻言若有所思,三娘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于感情一事上她自己也是个半吊子,若是感情能用计谋策略谋来的话,她二话不说献计献策。 马车抵达苏家门前的时候,早有内院之人奉命
相关推荐:
封神之万仙阵
逐浪(1V1 H)
末世之神话帝国
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
为欢几何(NP)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我女儿实在太厉害了
穿成反派亲娘后,她每天都被儿子教育苏缈谢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玄心
章鱼求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