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7章

第7章

这桩案子要从重从严查办,不光涉案的官吏要杀,那些出钱粮替贪官填补亏空的富户也不能放过。 正好借这次机会打击一下地方豪绅势力。 这么做必然会引起官僚士绅的不满,到时就将毛骧推出去平息民愤。 只是瞬间他心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如果毛骧知道他的一次试探会换来这个结果,也不知心中会做何感想。 想起陈景恪,朱元璋眼睛里闪过沉思之色。 原本因为告御状之事,他心中对陈景恪有所怀疑,认为他在挟恩自重。 甚至皇后的病都是他虚构的。 现在赵瑁集团浮出水面,证明他不是诬告,情况又不一样了。 虽然救皇孙的目的不单纯,但确实为朝廷揪出了贪官。 这是有功于皇室,也有功于朝廷。 且经过调查,陈景恪家族人丁单薄属于普通百姓,祖父还曾经为大明建立出过力。 这清白的家底,又进一步打消了他的疑虑。 这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更详细的信息,陈景恪从小酷爱读书,深居简出钻研医术。 十岁就开始编写医书,也没时间出去结交乱七八糟的人。 关于他是从何处听说赵瑁集团之事的,朱元璋已经相信了陈景恪的说法,就是一个生病的商人闲聊所说。 至于那商人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告诉一个少年,也已经不重要。 人心本就复杂,也许他就是一时嘴快想说了呢。 当然,朱元璋的思想之所以转变的如此之快,还是因为马皇后的身体。 御医已经确定皇后有病却束手无策,眼下能指望的只有陈景恪。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陈景恪没问题,就算他有问题,朱元璋也要用他。 想到皇后的病情,朱元璋心情又沉重了不少,起身前往坤宁宫。 刚进入院子,就见到一少年在走廊里散步,他脸上马上堆起慈祥的笑容: “哎呦,咱的乖孙,你怎么起来了。” “皇爷爷。”那少年正是朱雄英,见到朱元璋过来他也非常高兴,一溜小跑过来。 “哎呦呦,乖孙你小心着点。你的病刚好,要多休息不能乱跑。” 朱雄英神情还有些萎靡,但气色已经好了许多:“我已经好了,御医都说可以不用服药了。” 朱元璋笑的更开心了:“是吗,那真是太好了。不过你久病初愈,还是要多加修养才是。” 朱雄英点点头,忽然开口问道:“皇爷爷,治好我的那个郎中去哪了?我想当面感谢他。” 朱元璋顿了一下,说道:“咱乖孙就是懂事。他有事出宫了,等忙完了就会过来,到时你再谢他也不迟。” 正说话间,马秀英一瘸一拐的走过来,闻言笑道:“英儿这两天可没少念叨那后生。” 朱元璋却脸色一变,心疼的道:“你的腿又抽筋了?” 马秀英打了个哈欠,才说道:“老毛病了,你别担心。” 朱雄英在一旁说道:“不是的,昨天晚上皇祖母的腿抽了两次筋,疼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一晚上都没睡。” “今天早上又抽了一次,走路都要人搀着,现在才好一点。” 朱元璋很是心疼,怒视周围的侍从:“如此大事为何不告诉咱?” “陛下饶命。”侍从吓的浑身颤抖。 马秀英劝道:“不怪他们,是我不让他们打扰你的。这都是老毛病了,御医都没办法,给你说了徒增烦恼。” 朱元璋有些生气的道:“以前抽的也没有如此频繁和严重啊。” 马秀英在走廊护栏上坐下,“你说话那么大声做什么,现在你不是知道了吗。” 朱元璋被噎了一下,讪讪道:“咱这不是担心你吗。” “不行,咱这就叫那陈景恪入宫给你医治,他定有办法。” 朱雄英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那个小郎中要入宫了吗? 我马上就可以见到他了。 马秀英也没有反对,她确实怕了抽筋,发作时真的痛苦。 比起抽筋,更怕自己的身体真的出问题。 不是她怕死,而是自己不能死的太早。 没了自己约束,以朱元璋的性子杀起人来会更凶,到时会影响社稷安危。 且雄英年龄还小,有自己护着都差点没了。要是自己不在了,他能不能长大成人还是未知。 所以自己绝对不能出问题。 之前她就很反对将陈景恪送出宫,万一期间她身体出问题,说不定就没了。 但她更了解自己丈夫,是个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人。 如果不让他自己想通,这根刺就会一直存在,说不定哪天就会要了陈景恪的命。 陈景恪救了自己的孙子,又查出自己的病,她岂能恩将仇报。 现在看来朱元璋已经想通了,否则不会这么干脆的就将人喊来。 想到这里,她心中也松了口气。 朱元璋的命令马上就得到执行,传旨的内侍很快就出现在陈景恪家中。 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 接到朱元璋召见的旨意,陈景恪一点都不意外,但也并不觉得高兴,相反他内心很复杂。 此去将会踏上一条单行道有进无退,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政敌,而是源于朱元璋本人。 前世网上流传一句话,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此言可谓是道尽了一切。 可是他更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可言。 从他揭皇榜那天开始,就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陈远和冯氏却不知道这些,见儿子再次得到皇帝召见,别提多开心了。 光宗耀祖啊。 杜同礼等人心下也很高兴,之前一直对陈家友善,算是结下了友谊,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到了。 陈景恪也没有多耽搁,略微收拾了一下,就跟随内侍进入皇宫。 “参见陛下,参见娘娘,见过太孙。” “免礼。” 见过礼之后,还不等朱元璋发话,朱雄英就迫不及待的道: “陈郎中,感谢你救了我。” 陈景恪连忙还礼道:“太孙言重了,这是草民当为之事。且我救您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实在不敢当此谢。” 朱雄英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却依然正色道:“无论如何你都救了我,救命之恩岂能忘记。” 陈景恪还想说什么,却听朱元璋不耐烦的道: “好了,咱乖孙的感谢你就收着吧。若真有心,以后多为朝廷出力即可。” “是,谨遵陛下旨意。” 朱元璋说道:“叫你过来是给皇后看病……” 他就将马秀英腿抽筋的情况讲了一遍:“你可有法子?” 陈景恪仔细问了一下抽筋的细节,才说道: “医家言人体内有诸气维持生命,诸气调和则身体康健,诸气失衡则生百病。” “娘娘腿脚抽筋,乃一种名为‘钙’的气缺失导致。” “此气缺失会导致肌肉痉挛、骼骨疼痛、手脚抽搐等,还会导致骨头酥脆易折。” “若是幼儿缺此气,会出现身材低矮、佝偻等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朱元璋心中一惊,追问道:“此气可能补?” 马秀英也忐忑的看向他。 陈景恪点点头,胸有成竹的道:“可补,若是别的气缺失我或许无法,然补钙之法我恰好知道。” 马秀英欣喜不已,这后生果然没让我失望。 朱雄英也高兴的道:“我就知道陈郎中定有办法。” 朱元璋更是大喜,催促道:“那还等什么,快开药。” 陈景恪写下药方递给朱元璋:“此乃补药可常年服用,陛下和太孙亦可服用。” 朱元璋接过药方一看,眉头顿时就皱起:“后生,你可别骗咱,这醋和鸡蛋壳就能补那什么钙?” 闻言,马秀英接过药方,翻看后也露出疑惑之色。 你说的这般高大上,结果补药竟然就是醋加鸡蛋壳? 陈景恪微微一笑,解释道:“天地万物皆由诸气构成,鸡蛋壳里含有钙并不奇怪。” “只是鸡蛋壳里的钙是凝结在一起的,无法被人体吸收。需先用别的东西,其中的钙引出方可。” “醋在冰窖里冷冻,凝结出来的冰晶乃醋之精华,而醋精恰好可以将鸡蛋壳里的钙引出。” “仅仅是服用此物还无法完全发挥药效,服药之人需多食用动物肝脏。” “每日要晒半个时辰的太阳,借助太阳之力方可完全吸收。” “此法乃上古方士所创,向来被视为秘法从不示人,我也是偶然在古籍之上所得。” 又是醋之精华,又是太阳之力,又是上古方士,朱元璋和马秀英不明觉厉。 再也不敢轻视这副药。 朱雄英更是兴奋,陈郎中果然厉害呀,这种秘法都懂。 陈景恪心下很是无语,果然,不学数理化,生活处处是神话。 一个简单的醋酸钙而已,前世最常见的补钙药物。 晒太阳是为了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吃动物肝脏也是相同的原理。 可他要是真这么解释了,朱元璋肯定会怀疑。现在套了一层方士的皮,他们反而深信不疑。 朱元璋自然不会轻信陈景恪的话,稍后就拿着药方去了太医院。 结果自不用多说,一群御医听的云里雾里。每句话都听懂了,但合在一起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吃动物肝脏能治病他们懂,晒太阳治病在医家也不算稀罕事。 可什么醋精,什么鸡蛋壳补钙,简直闻所未闻。 不过得知陈景恪入宫,接手为皇后治病,所有御医都窃喜不已,终于将这个担子甩出去了。 朱元璋见这么多御医都看不懂,却并没有生气,反而多了几分信心。 补气秘法,又岂是谁都能懂的。 陈景恪又给马秀英做了检查,仔细询问了服药前后的身体变化,然后开了一副新药。 除此之外,还让她尝试服用阿胶。 阿胶在前世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就是智商税,也有人奉为神药。 陈景恪自己就是医生,没那么极端。这药确实有一定用处,但远没有那些人吹的那么神奇。 它就是一种补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不就是智商税吗。 但对营养流失严重的老年人,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前世他就经常开这种药,买那种固体阿胶,一个月也就三五百块钱。 当然,如果病人服用一个月还没效果,就说明不对症,以后不会再开这个药。 疗养说白了,就是用各种温和的补药不停的尝试,直到将身体调养好。 世界上没有万能药,更不要迷信那种所谓的神奇药物,生病了去看医生才是最好的办法。 之后他又给朱雄英检查了一下身体,“太孙大病初愈,身体还比较虚弱,不可过于劳累。” “不过也不要一直躺着,多在外面走动走动,有利于恢复。” 朱元璋说道:“不用服药吗?” 陈景恪摇摇头:“是药三分毒,太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不用药最好不用药。” “食补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办法,多吃点好的,比药物管用。” 朱雄英也非常开心,倒不是因为自己的病好了,而是因为不用吃药了。 那玩意儿苦不拉几的,太难吃了。 朱元璋也很满意,顿觉将陈景恪召进宫中是对的。 但这还不够,必须要将他留在宫里才行。可要想让他留在宫里,必须要有个名头才行。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你很不错,我就封你为太医院御医,官正六品,专司为皇后、太孙治病如何?” 第15章 太孙伴读 封官?陈景恪早就猜到了会这样,所以并不意外。 “谢陛下,只是草民年幼无知恐无法担此重任,且也会引起他人非议。” 朱元璋笑道:“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历代皆以神童为祥瑞,任用神童为官屡见不鲜。” “虽然咱不信此等祥瑞之说,但也不介意启用神童。” “百官那里你更无需担心,他们比咱还希望见到神童入朝为官。” 陈景恪非常惊讶,还有这回事儿? 但仔细想想就能明白那些人的想法了,不外乎‘天赋皇权’四字。 皇帝要用‘天意’来为皇权加码,百官维护‘天意’就是在维护他们赖以生存的法统。 弄几个神童挂个虚职,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不屑于用神童装点自己,但文官很乐意啊。 想到这里,他心下有些无奈,好不容找到的理由没想到竟然不能用。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御医无不是医中国手,我岂敢与他们相提并论,只愿入太医院为一名学生足以。” 朱元璋眉头一皱:“你不愿入朝为官?” 陈景恪连忙解释:“非是不想为官,实在是不想当出头的椽子。”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哑然失笑: “皇榜都敢揭,咱还以为你是胆大包天的人,不成想竟如此谨小慎微。” “你都这么说了,若咱非要给你封官,倒显得咱不通人情。” 陈景恪讪笑不已,但见朱元璋没有生气,心中也松了口气。 史书上都说朱元璋有时候很小气,对那些不肯出仕的人喊打喊杀。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他杀的是对大明心怀不满的人,或者是借着隐居为名辞官,然后到处浪的。 对那些真心隐居的,他也不会强求。 这两种观点陈景恪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但以他的亲身经历来看,后者更有道理一点。 朱元璋沉吟道:“但你要在宫中行走,必须有个合适的身份才行,咱想想有什么合适的职务。” 太医院也有规矩,只有获得御医资格的人才能独立行医。 其下就是吏目,只能当御医的助手。 再之下就是学子,连当助手的资格都没有,平时就是学习跟着打杂。 陈景恪想在宫里行走,至少也要是个御医才行。 他不想当御医,就只能想个别的身份。 可宫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时间又哪里能想到合适的,总不能给他个禁军宿卫的身份吧? 陈景恪将来就算不当御医,也定然是走文官这条路,是绝不能当宿卫的。 文武分家,朱元璋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就在他头疼的时候,马秀英开口说道: “不如让他给英儿当个伴读吧,有他在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今日之事重演。” 朱元璋一拍大腿,“还是妹子你聪明,咱怎么就没想到呢。” 朱雄英也高兴的道:“好呀好呀,有陈郎中在,日后我就再也不怕生病了。” 见孙子都支持此事,朱元璋就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那就这么决定了,陈景恪你可莫要辜负了咱的期望。” 皇孙的伴读,妥妥的未来之星啊,多少人打破头都抢不到的位置。 没想到这样的馅饼竟然会落到自己头上,陈景恪心中也很高兴。 “谢陛下,草民必不负皇恩。” 朱元璋似乎起了谈性,对马皇后说道: “等乖孙康复了,就让他在宫里进学……嗯,咱要重开大本堂,好好培养咱的乖孙。” 大本堂,洪武元年开设,用来教导太子朱标的地方,还让一众亲王、勋贵子弟、民间俊秀当伴读。 后来朱标自己开府,大本堂就关闭了。 为了朱雄英开设大本堂,其意义太过重大了。 马秀英更直接,“英儿本就是皇位继承人,我看你找个时间直接宣布了好,免得有人起小心思。” 闻言陈景恪汗毛都竖起来了,我的亲娘诶,这话是我能听的吗? 他低着头,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周围伺候的下人比他还要惊恐。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有些难看:“妹子你又和咱想到一块去了,明日早朝咱就将此事宣布了。” 两口子也知道,有些话不能当外人的面说,只是略微说了两句,就转而讨论起谁来当朱雄英的老师。 陈景恪心中暗暗嘀咕,不会把建文三傻给弄来吧。 不过这个时间节点,那三个人应该都还没发迹。 但按照年龄来推算,也就是这几年,他们应该就会在科举上崭露头角,早晚大家会碰上。 到时真要好好认识一下这三人。 能将朱允炆大好江山弄没了的三个大佬,不认识一下约等于白穿越了。 话说对建文三傻,陈景恪认为还是要区别看待的。 方孝孺这个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是真的忠贞为国,也是真有才华,只可惜政治上太过于幼稚。 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此庄士,当老其才。 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个人才,要好好打磨一番才能使用。 可惜朱允炆只记住了前半句,完全忘了后半句。 齐泰虽然政治上也同样幼稚,但能力也还行,做事也非常认真。 他在哪个职务任职,都能对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到详尽了解。 他当兵部侍郎,能准确说出某个将领所在位置,手下有多少将士,领取多少钱粮等等。 管理诸军后勤亦从未出过纰漏。 朱允炆削藩时,他认为诸藩王唯有朱棣有造反能力,应该先将其控制起来。 奈何朱允炆根本就不听,非要先从较为弱小的藩王着手。 最无能的就数黄子澄了,说他是赵括那都是对赵括的侮辱。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就是他建议,削藩先从实力弱的藩王着手,给了朱棣准备的机会。 然后成功将自己九族给作没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朱雄英摸过来悄悄的说道: “陈郎中,你是不是在担心学文就没办法专心学医了?” 陈景恪有些诧异,这孩子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不过得到提醒他才想到,两者确实冲突了。 皇家进学是很严格的,布置的作业也很多,恐怕就没功夫研究医术了。 于是他就顺势说道:“太孙英明,我确实在担心此事。” 朱元璋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大笑道:“哈哈,还是咱的乖孙考虑周到,我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放心,你当伴读只是挂名,我会和先生说明,不要过问你学业之事。” 后一句话是对陈景恪说的。 陈景恪高兴的道:“谢陛下,谢太孙。” 马秀英在一旁说道:“不过读书能使人明理,你有闲暇还是多看一些书为好。” “是,我晓得了。” 又聊了几句,陈景恪看了看天色就提出想回家一趟。

相关推荐: 绿尾羊羔(校园 1v1)   耻辱任务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湿卵胎化   天运贵女(全)   下课后的契约   异常乐园   处女劫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神级维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