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恪差点笑出声,老朱的算盘珠子打的,隔着皇城都听到了。 将剩下的十几页纸,全都递给徐达:“这是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 徐达接过大致翻了一下,头皮一阵发麻:“必须按照这上面做吗?” 陈景恪严肃的道:“对,必须按照这上面的要求去做。” “其实这些事项倒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而是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天下人都照此做,能减少九成疾病。” “此言当真?”马秀英震惊的问道。 朱元璋更直接,一把从徐达手里将那十几页纸抢过来,仔细翻看。 马秀英也凑过来一起观看。 然后两人就露出狐疑之色。 因为上面写的都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物,被褥也常拿出来晒一晒,水要烧开了喝…… 十几页全是讲这些的。 朱元璋不禁说道:“宫里的娘们活的都没这么细致吧?” 马秀英白了他一眼,也说道:“这真的能预防疾病?”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道: “我之前说过,人体内有许多气,这些气支撑着人的生命。” 朱元璋和马秀英都下意识的点点头,这个理论他们听陈景恪说过很多次。 现在已经深信不疑。 徐达虽然还是第一次接触,但对‘气’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自然也是毫不怀疑。 “不只是人体内含有气,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气。” “气的种类很多,有些对人有益,有些对人有害。”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这个咱懂,南方的瘴气就是有害的。” 马秀英和徐达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陈景恪没有出言纠正,瘴气是多种有害物质的统称,里面确实包含的有部分病菌,倒也不算有错。 “人之所以会生病,一个原因是缺吃少穿,导致体内的某种气不足造成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被有害的气侵染所致……” “有些有害的气,会生长在水里……” “很多有害的气,就喜欢肮脏的环境,在其中会孕育壮大……” “还有些有害的气,会藏在蚊虫、苍蝇等害虫体内,通过叮咬传播给人,导致人生病……” 马秀英恍然大悟,道:“所以,我们喝热水,勤洗澡,爱干净,就可以切断有害气的传播,是吧?” 陈景恪夸道:“娘娘英明,正是如此。” 马秀英喃喃道:“难怪……难怪得了麻风病和天花的病人,隔开之后就可以控制传播。” “难怪伤寒一旦爆发,就会传染很多人……原来如此。” 陈景恪继续说道:“魏国公会得背疽,除了身体虚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常年生活在军营……” 古代军营的卫生情况不提也罢。 尤其是远征作战,几个月不卸甲一点都不夸张,生病不奇怪,不生病才奇怪。 朱元璋和徐达两人眼中同时冒出精光。 军营,如果在军中推广此法,那该减少多少非战伤亡? 不只是减少伤亡,还能节约海量的物资。 徐达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陈伴读,此法可否在军中推广?” 陈景恪点头道:“自然可以,虽然军中条件有限,无法做的这么细致。但只要做了,总会有所改善的。” “尤其是伤兵营,用这种方法效果会更好。” “哦,对了,我给你开的另外一种药物,可以用来治疗伤口感染和炎症。” 第86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 朱元璋等人不是医生,并不知道陈景恪关于气的这一番描述,意味着什么。 疾病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 医家研究了几千年而不可得的东西。 换成懂医术的在这里,就算不顶礼膜拜,估计也会激动的热泪盈眶。 不过虽然他们不懂医术,却懂什么叫感染,什么叫炎症。 伤兵有七成都是死于这种症状。 如果真的有这种药物,那堪称……不,就是神药。 活人无数的神药。 徐达作为统兵大将,对此感触更深,激动的追问道: “真的有这般神药?陈伴读你可莫要骗我。” 陈景恪猜到了他想做什么,摇头道:“药倒是真的,但其制作不易,成本高昂,且保存也极其不便。” “制作出来就要及时服用,否则两个时辰后就会失效。” 两人很是失望,如此一来这药就有些鸡肋了。 不过徐达还是说道:“有总比没有好,大不了在伤兵营一边制作一边使用。” 陈景恪笑道:“我还知道一种外用的方剂,对治疗炎症也有一定效果。” “虽然效果没有刚才那种好,但胜在可以大规模使用。” 他说的是中药消毒剂。 最早可以追溯到孙思邈时期,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有些药物对治疗炎症有效果,就制作了最初的消毒剂。 只可惜,碍于科技水平,消毒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虽然相关的中药洗涤剂很多,有清洗伤口的,也有清洗眼睛的……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人制作出了成熟的中药消毒剂。 但因制作复杂,成本高昂,效果也没有化学消毒剂好,所以并没有得到推广。 不过在古代,这玩意确实很实用。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以后有话就一口气说完,不要大喘气。” 陈景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心中叫屈不已,这也不能怪我啊。 你们一开始也没说这事儿啊。 徐达则非常高兴的道:“好好好,这种药最好。” 说着就亲自取过笔墨,摆在陈景恪面前:“陈伴读,有劳了。” 陈景恪也没客气,提笔写下了十几味药材,并详细的写好了煎煮使用之法。 徐达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的拿起这张药方,看了一遍又一遍。 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好,好,好呀,有了此方,就能少死很多弟兄。” 朱元璋立即拍板道:“先找几处军营试用,如果效果好,就在全军推广。” 徐达连连点头,然后郑重的朝陈景恪下拜:“我代将士们谢陈伴读活命之恩。” 说实话,以前他对朱元璋找了个医生给太孙当伴读,非常的不理解。 只是他性格谨慎,没有表现出来。 但现在,想法完全变了。 医术高明也是能力嘛,保护太孙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会当官的人多的是,但医术这么高明的神童,天下独一份。 我徐达实名支持他当太孙伴读,谁敢反对,先过我这一关。 陈景恪自然非常高兴。 虽然不知道徐达的内心想法,却也知道自己得到了认可。 以徐达在军中的地位,他的认可,约等于是军方的认可。 以后自己在军方那边,也算是有几分面子了。 这对自己以后的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他决定趁热打铁,承诺尽快编写一本:军中防疫手册。 以帮助军方更合理的治理规范军营活动,尽可能的避免疫病产生,减少非战减员。 对此,徐达自然更是高兴,朱元璋也非常满意。 之后又聊了几句,陈景恪就很识趣的离开了,将空间留给了他们。 朱雄英则留下凑热闹。 徐达对这个太孙自然很满意,以前就觉得他聪慧,两年没见变得更懂事了。 码头当众那一礼,和那一句‘叔祖’,更是让他在认同之外,又多了几分私人感情。 所以他很是有耐心了讲了许多军中的知识。 朱元璋和马秀英自然能看得出,他对这个孙子很是喜爱,更是由衷的高兴。 作为皇帝他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继承人无法获得群臣,尤其是军方将领的认可。 朱标是经历过乱世的,顺理成章的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朱雄英就要麻烦许多。 所幸,这个大孙自幼聪慧懂事,尤其是吕氏葬礼上的表现,让他获得了文臣的一致称赞。 至于军方,蓝玉和他的关系,比和太子朱标还要亲近。 毕竟蓝玉和朱标并无血缘关系,但是和朱雄英有。 可以说,他就是朱雄英的天然支持者。 现在又获得了徐达的认可,基本上可保无忧。 这里也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奇特之处。 作为皇帝他从未忌惮过自己的继承人,反而给予了足够的信任。 别的皇帝处处防范,生怕太子掌握权力,尤其是对军权更是视若禁脔。 他生怕继承人威望不足,早早的就开始让他们接触政务,连军权都肯给。 而他的继承人,也没有让他失望。 额……准确说是朱标也没有让他失望,只可惜英年早逝。 后续朱棣虽然不是他培养的继承人,但也发扬了他的优点。 也可以视作是受了他的影响。 只能说,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他有自身的缺陷,却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君王的魅力。 这场宴会一直持续到晚上,朱元璋和徐达都喝的醉醺醺的。 马皇后就指挥侍者,将两人抬到了卧室,并排摆在床上。 之后叮嘱他们照顾好两人,才回到坤宁宫休息。 朱雄英则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见陈景恪的房间还亮着灯,就敲敲门走了进来。 见陈景恪正拿着笔画一些奇怪的图案,就好奇的问道: “景恪,你画的这是什么?” 陈景恪放下笔,道:“制作药物的器具……陛下和魏国公呢?” 听说是制作药物的,朱雄英也没有再多问,而是回道: “他们喝醉休息了……你果然厉害,什么病都能治好。” 陈景恪笑道:“也就是恰好知道罢了。倒是你,这么高兴,想来是与魏国公聊的很开心吧。” 朱雄英有些得意的道:“嘿嘿,魏国公真儒将也,我应该向他好好学习。” 陈景恪颔首道:“他的病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治好,你可以趁这段时间,多去向他请教一下用兵的知识。” “还是那句话,不求能成为无敌统帅,至少要知道用兵是怎么一回事。” 第87章 恩及父母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都在围绕徐达的事情打转。 先是去他家中,为他做了初步治疗,后续煎药换药他自己就可以做了。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徐增寿得知自己父亲得了绝症,只有陈景恪才能治好,别提多尴尬了。 大本堂第一天开课,他可是被人拉着去找过陈景恪的麻烦的。 别看他年龄小,却是个恩怨分明的人,鼓起勇气向陈景恪赔礼道歉。 陈景恪早就忘了这回事儿,自然不会抓着不放。 反倒是徐达,得知了此事很是生气。 要不是陈景恪劝着,一顿胖揍是少不了的。 即便如此,也被罚在祠堂跪了一个时辰。 之后陈景恪就让人打造了一套,小型的蒸馏、反应器皿,用来提取大蒜素。 大蒜素,顾名思义就是从大蒜中获取的一种硫化物。 将大蒜敲碎,静置十五分钟,等待其中的元素起化学反应。 然后放在酒精里浸泡,取上层滤液。 再经过一些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了。 关键这玩意儿没有啥副作用,就算提取失误,最多就是没效果,也不至于会死人。 不像青霉素一类的,纯净度不够,堪比烈性毒药。 这也是陈景恪不敢搞抗生素的另一个原因。 提取过程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 陈景恪也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弄出比较可行的生产流程。 最终得到了浓度还可以的大蒜素。 徐达对他倒是很信任,直接就要服用。 陈景恪却坚持先试药再说。 于是从监狱里找了几个带伤的囚犯,服用之后发现效果出奇的好。 几个快要死于炎症的犯人,服用几日之后,竟然相继好转。 几个轻症的,直接痊愈了。 这效果好的,陈景恪都有些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古人的身体还没有经过抗生素的洗礼。 即便是低浓度的大蒜素,对他们来说效果也非常显著,堪称神药。 亲眼见到大蒜素的药效,朱元璋、徐达等人再次震惊了。 他们想到这种药会有效果,却没想到效果竟然如此明显。 同时做试验的,还有中药消毒剂。 效果虽然没有大蒜素好,却也依然有着显著改善。 关键此物制作简单,将药材准备好放在大锅里煎煮就行了。 药汤可以喷洒在空气中阻断病气传播,还能用来洗伤口治疗炎症。 朱元璋当即就决定,将消毒剂作为军中常备药物。 至于大蒜,也要准备一些。 虽然大蒜素药效时间短,制作过程也较为复杂没办法大规模推广,但可以少量制取用来治疗重伤员。 两种药配合着来,效果最大化。 但随后一件头疼的事情来了。 “陈景恪屡立大功,咱之前说要压一压他,将来一并封赏。” “可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你说咱该赏他点什么好?” “要不就和标儿说的那般,让他当个驸马?”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你这是封赏吗?分明是恩将仇报。” 朱元璋顿时不乐意了:“妹子你这话咱可不爱听,娶咱的闺女还委屈他了?” “你要这么说,咱还不乐意让他当这驸马了。” 马秀英翻了个白眼,正色道:“一直压着不封也容易冷了人心,不过他年龄太小,直接授官对他并不好。” 朱元璋说道:“咱为难的地方就在这里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官场太早出头,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马秀英笑道:“没办法封赏他,就封赏他父母啊。” 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哎呀,你看我都糊涂了,忘了可以推恩父母。” “朕这就下旨,封他母亲冯氏为五品诰命。” 马秀英摇头道:“低了,按他的功劳,少说也是三品淑人。” “不过考虑到他的年龄,就封为四品恭人吧。” 一来是封的太高容易惹人嫉妒。 二来陈景恪将来肯定还会立功,现在封的高了,未来就封无可封了。 至于为何只推恩母亲,不推恩父亲。 这也是古代的规矩,一般情况下不会推恩活着的男性长辈。 朱元璋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了,咱这就让人拟旨。” 马秀英说道:“那么着急做什么,你想好都写哪些功劳了吗?” 朱元璋不解的道:“不就是给你和英儿治病,再就是献神药吗?” “内阁、科举、宝钞献策之事,暂时不宜被外人知晓,只能先隐而不露。” 马秀英点点头,又摇头道:“算你没糊涂到家,我生病的事情也不能提。” 朱元璋略微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缘由:“也是,若让外面知道你身患重病,恐怕群臣立即就会人心惶惶。” 正在他整顿朝纲,群臣的心神本就崩的很紧。 马秀英是群臣心中最后的庇护所,她出任何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行,那就只写救治英儿和献神药的功劳吧。” “而且这两个功劳,也刚好够封四品恭人,不会惹人非议。” 之后朱元璋下旨,陈景恪先是救治太孙有功,现在又献上神药,两功并赏,封其母冯氏为四品恭人。 当礼部官员,带着圣旨和恭人的服饰、印信等物,出现在大门口的时候,冯氏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反而是之前跳脱不靠谱的陈远,表现的出奇稳重。 在礼部官员的指点下,完成了册封仪式。 陈景恪也是事后才得知此事,心下也很是感动,赶紧找到朱元璋谢恩。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勉励他一番之后,就特意给他放了几天假,回家陪伴父母。 陈景恪没有耽搁,立即出宫赶回家中。 一个四品诰命妇人的册封,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但必然会有很多人来家中拜访送礼,试图拉上关系。 想一想范进就可以了,他只是中了举人,本地大户就纷纷来结交。 又是送田,又是送钱送仆人,还有人要自卖为奴。 更何况是一位四品的恭人,且陈景恪还是太孙伴读。 来走动的人只会更多。 陈景恪就怕他们不懂这里面的套路,被人给骗了。 到了家门口,发现外面排了很长的队,这些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心中更是担忧。 第88章 做人 陈景恪从后门回到家中,却惊讶的发现家里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混乱。 怎么回事儿,莫非我爹娘被人灵魂穿越了? 这样想着他来到堂屋,当看到母亲冯氏身边站着的人时,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孙氏,徐达的妾室。 徐达的原配病故,续弦因为犯事被老朱杖毙。 孙氏最为受宠,且还生下一个儿子,虽然没有被扶正,却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徐家后院之主。 之前给徐达治病的时候,他们就见过几次。 她出现在这里的目的,自不用多说。 冯氏也看到了他,高兴的道:“小恪你回来了,快来见过你徐伯母。” “家里多亏了她,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陈景恪顿了一下,郑重下拜道:“伯母,家中的事情,麻烦您了。” 听到这声伯母,孙氏露出喜悦的笑容,道:“嗐,你都喊我伯母了,还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 然后解释道:“徐郎知道你在宫里脱不开身,怕姐姐忙不过来,就让我过来帮帮忙。” 陈景恪感激的道:“魏……徐伯伯有心了,待忙完了这一阵,我一定登门道谢。” 徐氏意有所指的道:“你徐伯伯正念叨你呢,若你真想谢啊,就现在去看他。” 说着朝门外排队的人群看了一眼。 陈景恪顿时心下了然,这些人表面是来祝贺冯氏获封诰命妇人的,实际上都是冲着他来的。 如果他不在家,冯氏和孙氏能替他挡掉大部分的麻烦,还不会得罪人。 如果他在家,有些人就必须亲自见。一个不好,还容易得罪人。 关键是他年龄太小,太孙伴读的身份又敏感,远未到抛头露面广交人脉的时候。 保持家底清白的身份,才是最有利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感激的道:“谢伯母提醒,我知道了,这就去看
相关推荐:
(影视同人)快穿之位面采购师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睡前撸物
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
杀死因果(双病娇 1v1)
咬春梨
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
有蝶(H)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
四面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