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后边肯定还会有动作的。 算了,我还是别参与了。 等徐达、傅有德、蓝玉这些人回来,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插一手。 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几个,一切等军方大将回来再说。 到那时候,不论朱元璋有啥计划,也都要拿出来了。 事实上,认识到军户制度缺陷的人很多,也有人指出过。 只是朱元璋的性格自然选择无视,后来也就没什么人说了。 就见朱允炆都知道军户制不可长久。 他当皇帝没几天,就下旨逐步放还军户为民籍。 这其实是个善政。 然而,这货一贯不靠谱的地方来了。 他没有想办法安置这些军户。 只是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是民籍了,想干啥就干啥去吧。 这操作,朱老四恨不得跪地感谢。 等朱棣打过来的时候,这些失业的军户会做啥,就不用多说了。 言归正传。 不管怎么说,抽调二十万军户修新都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黄河改道,这事儿就真不能动用军户了。 从修河开始的造反事件有多少,就不用多说了。 “石人一只眼”可才过去没多久呢。 打死朱元璋,都不敢用军户去修河。 不过问题也不大,就近征用徭役就可以了。 河南山东两地的百姓,都希望黄河回归故道,让他们去修黄河,也不容易激起民怨。 而且修黄河这事儿,朱元璋交给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 李祺。 李善长的长子,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 此人也深受器重,经常代替老朱巡视地方。 每逢灾害,老朱都会派他前去赈济,都完成的很漂亮。 这次让他负责黄河改道之事,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也是准备重用的他的表现。 嗯,他负责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白英负责的是技术方面。 李善长自然很激动,连忙出列谢恩。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两件事情就都确定了下来。 小会议结束,朱元璋就得到消息,陈景恪回宫了,正在坤宁宫陪皇后说话。 他本来想过去交代一些事情。 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去,他相信马皇后会将一切都说清楚的。 且说在出宫的路上,群臣也一直在讨论迁都和军改民的事情。 最终也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果。 倒不是他们笨,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是大家都长了八百个心眼,谁都不肯说实话,只想着从别人嘴里套话。 最后套来套去,全都是废话。 李善长根本就没有停留,径直出宫回到家中,让人把李祺叫了过来。 李祺知道自家老爷子去参加小会议了,刚回来就这么着急见自己,肯定有大事。 也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爹,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坐。” 李善长并没有直接说,让他负责修黄河之事,而是先问道: “你对黄河改道之事,有何看法?” 李祺摇头道:“我能有什么看法,这种大事也不是我能参与的。” “不过听说殿下回京,还带了一个治水的大才回来。” “这几天,陛下连续召见此人,想来是支持改道的。” “莫非今日陛下召您去宫里,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李善长颔首道:“就在方才,陛下已经同意了改道方案,不日就将行动。” 李祺表情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道:“讨论了这么久,总算是有了结果。” “希望这次改道,能如所想的那般有效。” 李善长依然没有直接对他说出实情,而是道: “陛下还确定了迁都之事。” “迁都?”李祺惊讶的道:“这么快就确定了,长安还是洛阳?” 这下轮到李善长有些诧异了:“你怎么知道是这两个地方?” 李祺理所当然的道:“殿下这次离京一年,有一半时间都花在了长安和洛阳。” “他刚回来陛下就确定要迁都,说明太子到这两处,就是为了考察哪里更适合作为都城所在。” 李善长心下高兴不已,又问道:“那你猜猜,陛下将新都放在了何地。” 李祺思索片刻,就肯定的道:“洛阳。” 李善长更是高兴:“为何?” 李祺说道:“殿下先去的长安,若是对此地满意,就不会在洛阳停留那么久了。” 李善长欣慰的大笑道:“哈哈,好,不错,不愧是我李善长的儿子。” 李祺谦虚的笑了笑,就皱眉问道:“迁都和黄河改道都是大事,同时进行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啊。” 李善长点头认同,随后敬畏的道:“若你知道陛下的布局,就不会这么想了。” 李祺好奇的道:“哦,不知陛下如何布置?” 李善长问道:“你就没有想过,迁都和黄河改道这两件事情,为何会同时出现吗?” 见他还是疑惑不解,就说道:“你想想,黄河回归故道,对洛阳有何影响。” 李祺顿时就明白过来,现在想从洛阳走水路去北平,需要先南下,然后在进入大运河再改道北上。 一来一回多走了上千里路。 而且现在大运河的水,整体是往南流的。 船走大运河北上,就是逆水行舟,需要的时间更长。 黄河回归故道之后,黄河以南的河段,水流依然向南。 黄河以北的河段,水流会改变流向,变成向北流动。 到时候从洛阳去北平,一路都是顺水行舟,更加省时省力。 可以说,黄河回归故道,直接把洛阳的交通盘活了。 现在迁都和黄河改道,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再回想最近几个月,关于黄河改道的舆论,明显是有人操纵。 能操纵京城舆论的,只能是皇帝。 那么皇帝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已经写在题面上了,为迁都服务。 顺便还能造福山东百姓,能让淮水流域恢复正常。 可谓是,一石不知道多少鸟之计了。 想到这里,李祺震惊的道:“嘶……陛下好高明的布局。” 李善长说道:“你以为陛下的谋划就只有这些吗?” 李祺惊讶的道:“还有?” 李善长这才将军户修新都的计划,说了出来: “既不用消耗民力,还往洛阳掺了沙子……” “我怀疑陛下准备对军制下手,若猜测为真,那陛下此举的目的就更不单纯了。” 李祺眼睛有些发直,现在只是听你讲解,我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弯了。 陛下是怎么做到这种布局的? 李善长似乎觉得儿子受到的震撼还不够,又或者他自己也憋了一肚子话,想找人倾诉。 又说道:“还有宝钞新政,也会惠及新都建设。” “营建新都花费巨大,人力只是其一,各种材料才是大头。” “国库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粮,来支撑新都营建。” “但宝钞新政的顺利施行,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个月前,金钞局就上奏朝廷,新钞缺口巨大。” “以全国需求来算,再发行三五亿贯,都不够用。”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准备在两年内发行三亿贯宝钞,第一期发行三千万贯。” 宝钞新政事关国家钱粮根本,金钞局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大家关注。 这件事情李祺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事听父亲提起,他点头道: “我记得此事,陛下认为一次性发行这么多宝钞,可能会引起百姓惊慌,所以只批准了一千万贯。” “一个月前金钞局又请旨,要求增发三千万贯,陛下依然只批了一千万贯。” “为此群臣还都称赞陛下英明。” 李善长摇摇头说道:“恐怕陛下这么做不是怕引起恐慌,而是在为营建新都做准备。” “你想想,现在就相当于陛下手中,掌握着四千万贯的新钞,营建新都的钱不就有了吗。” “按照金钞局的计划,一个月后他们肯定还会上奏,要求再增发三千万新钞。” “到时候陛下手里就又多出三千万来。” “陛下准备两年内将新都建成,这就意味着,他手中有将近两亿贯新钞。” “这么多钱,他想将新都建成什么样子都可以。” 李祺已经彻底听呆了,陛下的手段,实在太高明了。 高的他连背影都看不到了。 难怪能凭借开局的一个碗,就坐拥天下。 将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李善长顿觉心情舒畅了许多。 理智也重回占领高地,说道: “我了解陛下,这不是他的手笔。” 若他有这种眼光,能做出这样的布局,打天下也就用不了这么多年了。 李祺自然相信自己的父亲,但问题来了: “那这是谁布的局?陛下身边何时出现了这样的高人?” 李善长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个身影。 第153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陈景恪。” 李善长缓缓将自己脑海里的人说了出来。 “他?”李祺连连摇头: “怎么可能,他才多大,怎么能做出如此大手笔的布局。” “就算他真有这种本领,又如何取信于陛下?” 李善长看了他一眼,说道:“如果你有他的能力,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取信于陛下了。” “额……”李祺被噎的语塞,理是这么个理,可您老人家这么说也忒伤人了。 “不是……您真觉得是他啊?” 李善长也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点头道: “太巧了,巧到我不得不信。” 李祺疑惑的道:“什么巧?” 李善长说道:“他出现的时机太巧,你想想,陛下是从何时开始布局的。” 他自问自答道:“一切都开始于陈景恪出现后不久……” “先是组建内阁,然后重启科举……” “以前我以为这一切都很正常,陛下废除丞相之后,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四辅官制度和内阁制也有相像之处,是陛下自己想到的也正常。” “可现在想想,太不正常了。” 李祺追问道:“哪里不正常?我为何看不出来?” 李善长回道:“那是你不了解陛下,他若有了什么想法,会先施行然后在施行过程中一步步调整。” “就以四辅官为例,刚刚设立时就是个空架子,很多规矩都是施行过程中慢慢修改而成。” “可是内阁不一样,它一出现各项制度就非常完善。” “从建立到现在,只进行过微调,基本规则依然是最初的那些。” “说明这项制度是经过无数次推演的,这完全不是陛下的风格。” 李祺想想,确实如此。 倒不是说朱元璋做事冲动,不顾后果什么的。 而是一项新制度,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需要在实施的时候进行调整。 内阁的基本框架,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确实有点诡异了。 李善长又说道:“再说科举,陛下确有重启科举之意,此事我也早已知晓。” “所以之前从未考虑过有何异常,现在回想,也有异常之处。” 李祺想了想,道:“名额分配和刀笔吏磨炼?” 朱元璋的对科举的改动也就这两点,异常之处也只可能在这两个地方。 李善长摇摇头道:“是名额分配。” “陛下之前废除科举,就是觉得科举进士能力不足,不堪大用。” “经过十余年思考,能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不奇怪。” “但名额分配制度不一样……” “各地贫富不同,读书人的水平有差距……” “从而导致有些地方取中的进士过多,有些地方可能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 “这种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 “你仔细想想,包括糊名制、誊抄阅卷,全都是在出现纰漏之后,才做出的改进。” “而这一次,还没出问题,陛下就先将漏洞堵住了。” 李祺嘴巴张了张,他本想说,或许是之前的朝代出过这个问题。 但唐朝时中原才是核心,南方还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北宋也差不多,虽然没了燕云十六州,但北方依然富庶。 南宋直接偏安一隅,也就无所谓南北之分了。 说起来,还真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最终他只能说道:“这不正说明陛下高瞻远瞩吗?” 李善长摇摇头道:“我了解陛下,他若是有这样的眼光,当年就不会废除科举了。” 这话着实有点不客气,但李善长说出来,却很有信服力。 李祺依然不相信这是陈景恪的主意: “就算是有人为陛下出谋划策,也不一定就是他啊,或许有别人呢?” 李善长反问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皇宫看似密不透风,实则一举一动都在世人的关注之下。” “如此大才,进入皇宫就犹如锥入囊中,根本就无法隐藏。” “你可曾听说,宫里出现什么神秘人了?” 李祺摇摇头,确实没有。 可他依然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陈景恪布的局。 他入宫的时候才十三,今年也不过才十五岁,得多妖孽才能做出这样的布局。 李善长也知道,仅凭这些确实不足以让人相信,不过他有更多的证据。 “那群算学人搞出来的事情,你也知道吧?” “新算学就是出自陈景恪之手,这已经得到了证实。” 李祺点头道:“新算学确实不凡,但这也只能说明他算学较为高深吧?” 李善长说道:“如果只是新算学确实算不了什么,可你想想新钞上的新数字。” “新钞出现的时候,新数字才出现不久,还未真正传开。” “陛下又怎么会将一种刚出现的数字,印在宝钞上?” “而且还出现在好几处显眼的地方。” “只有一种可能,新数字和新钞,是同一个人做出来的。” 李祺哑口无言,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李善长年龄大了,一口气说这么多话,有些气短。 停了一会儿,等气匀了才继续说道: “太子组建金钞局,提前半年就开始研究宝钞,研究经济之道……” “他们手里还有一本书,上面记录的全是此道知识。” “此书是从何处而来?” “之前我还在疑惑,现在想来定是出自陈景恪之手。” 李祺忍不住问道:“您怎么断定是他所写?” 李善长说道:“因为之前他经常为这些人讲课……”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在传授这些人算学知识。” “现在想来,传的根本就是经济之道。” 李祺质疑道:“金钞局那么多人,若他传的是经济之道,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不泄露。” 李善长说道:“他只需要教少数最有天赋的人,然后这些人再去教其他人,秘密自然就能守住。” “而且就算有风声传出,你会信吗?” 李祺下意识的摇头,现在他都不敢相信,更别提外面传的了。 李善长说道:“军户制,当初多少人劝说陛下都没用。” “可是现在,陛下却不声不响的想要变革。” “只可能是有人说服了他,并且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你且拭目以待,用不了多久,陛下就会有后续措施跟进。” 李祺依然不愿意相信。 倒不是他不相信有天才,可天才也要有个度啊。 能做出这种布局,已经不是用天才二字能形容的了。 李善长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叹了口气道: “其实我也不愿意相信,这样大的手笔,竟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办法,能够验证我的猜测是否为真。” 李祺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李善长说道:“以我对陛下的了解,如此天才他一定会想办法,彻底将双方锁定在一起。”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联姻……” “陈景恪才十五岁,家中三代单传,联姻对他的作用更大。” “如果我的猜测为真,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要成为驸马了。” “陛下的女儿里,与他年龄相仿的就是福清公主。” “所以……你就等着吧,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出了。” 李祺也不禁点头,这确实可以作为依据。 虽然大明不是很重视驸马的出身,只在乎人品和才能。 陈景恪这两方面倒是都没问题,但他太孙伴读的身份,反而让他不太可能成为驸马。 能让朱元璋无视这一切,将公主嫁给他。 陈景恪就算不是布局之人,也定然与此人有极深的牵连。 李善长忽然感慨的道:“是我小瞧了他啊。” “之前以为他不与读书人为伍,反而和那群学算学的搅浑在一起,难有大作为。” “现在才知道,他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 “或者说,他不能这么做。” 如此有才,还和读书人叫混在一起,皇帝不忌惮才怪。 王莽可就是读书人共同推举出来的。 李祺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爹,您能想到这些,会不会有别人也能想到?” 李善长自信的道:“不会,只有对陛下有着极深了解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异常。” 李祺一想也是,方才他不就认为,陛下高瞻远瞩吗。 估计大多数人也都和他一样的想法。 只有对陛下了解极深的人,才能察觉到事情不对。 说到这里,李善长忽然顿了一下,道: “有一个人或许也知道……不,他一定知道。” 李祺好奇的问道:“谁?竟然比爹还了解陛下?” 李善长深吸口气:“徐天德。” 要说了解陛下,徐达肯定不比自己差。 得到提醒,李祺才猛然想起,陈景恪和魏国公府走的最近。 其母冯氏和徐达的妾室孙氏关系莫逆,他本人和徐允恭更是至交好友。 在这种情况下,徐达不可能猜不到背后的真相。 李善长赞叹道:“难怪,难怪魏国公府和陈家的关系这般好。” “之前我只以为,是因为陈景恪治好了徐天德的背疽。”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早已经发现了陈景恪不凡,想要提前下注。” “好一个奸猾的徐天德,不声不吭又抢了个先。” 李祺也终于有些相信父亲的判断了,说道: “我们要不要也
相关推荐:
阋墙(1v2)
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
穿成反派亲娘后,她每天都被儿子教育苏缈谢忱
亡主
有蝶(H)
从妖尾开始的肉鸽恶魔城
典型意外(ABO)
余生请多指教顾医生
控卫凶猛
高傲女医师的堕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