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朝局和民生。” “之后的每一项改革,其实都是之前变革的延伸罢了。” 朱元璋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露出释然之色。 要是陈景恪真能算那么远,他反而要寝食难安了。 只是他不知道,陈景恪是穿越者,是站在历史高度来做的布局。 已经不是走一步看五步,而是看的全局,看的几百年后。 不过陈景恪已经说服了他,废奴确实会引起权贵和大户的反对。 可比起当年隋文帝,从士族、勋贵、豪强手里抢夺人口,难度要小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废奴的时机也确实成熟了。 以前有人头税、有徭役,还有其他各种限制。 真全面释放奴仆,反而是害人。 现在这些全都取消了,百姓的生活压力减小。 而且大明现在确实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 废奴反而有助于恢复生产,为后续分封诸王打基础。 最后一条才是关键的,人口自然优先给子孙后代的封国,你敢和咱的子孙抢人口。 你家族谱是批发的不成? “好,此事咱会和太子商议,让他一并拿出改革章程来。” “等人口和土地清查完毕,和新税法一起颁布。” 陈景恪欣喜的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无视了他的马屁,说到:“高丽之事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第209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 朱元璋溜达着就来到坤宁宫,这是他养成的新习惯,有啥事儿都要说给马皇后听。 尤其是碰到得意的事情,那必须要找媳妇显摆显摆。 虽然这次的两件事情,没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可他还是找了过来,将事情讲了一遍。 对于高丽那边的事情,马皇后没有说什么。 不说不代表不重视,自家大儿子大孙子是皇帝,高丽肯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才行。 不过朱元璋已经决定不封了,她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说的多了,显得她这个皇后小心眼,针对嫔妃之子。 所以她只对废奴发表了意见: “你不是很讨厌人员变动吗,洪武十四年还制定了严格的人口管控制度,怎么就同意放开了?” 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并制定了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游民直接逮捕,有户口也一样逮捕,并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 ‘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视为游民,则逮捕之。’ 这个政策将百姓牢牢束缚在了土地之上,好处是有助于恢复农业生产,方便朝廷管理。 坏处就是,对工商业是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让百姓失去了逃难这个选项。 要么死,要么反。 废奴、摊丁入亩,允许百姓通过做工谋生,就必然会导致人口流动频繁。 这和朱元璋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 “以前没有可以信任之人,帮咱设计朝廷制度,只能自己勉力去做。” “咱就是个放牛娃出身,起兵之后才开始读书,考虑问题始终有些片面。” “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制度,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改改。” “前人都说屯田好,府兵制战斗力确实强,咱就弄了个军户。” “前人都在限制人口流动,咱就变本加厉,严禁人口流动。” “倒也有人提出过一些建议,可他们提出来的法子说服不了咱,咱能听他们的吗?” “陈景恪要是一见面就给咱说废奴,咱肯定让人打他一顿板子。” “然后丢出宫去,让他一辈子当个郎中。”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很聪明,先从咱能听得懂的地方着手改变。” “既解决了咱的燃眉之急,又改革了旧有的不合理制度,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所以他的改革之法,咱自然会去考虑。” 马皇后不禁点头,确实如此。 陈景恪也是一点点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不是一上来就指手画脚,认为该如何如何做。 朱元璋继续说道:“从他环环相扣的变革步骤可知,他心中有一整套的国家制度。” “解除万民身上的枷锁,也是计划的一环。” “现在咱能看到废奴带来的好处了,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真正让咱彻底放心的,是封王建制。” “这说明他改革的时候,是有考虑过皇家利益的。” “皇家能在改革中获益,大明能通过改革变强。” “他想减轻万民负担,咱就成全他又何妨。” “况且推行仁政,咱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些好名声。” 马皇后心下也很开心,这才是她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大家都变好,多全齐美。 “你知道他有全套的变革计划,就不好奇打听打听?”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以前想问,现在不问了。” “他的计划肯定很长远,很多咱看都看不懂。” “问了只会徒增烦恼,让我和他之间产生隔阂。” “正如废奴,两年前他说了咱也不会听,反而会怪罪他。” “他通过变革,一步步走到今天,也让咱能看到废奴的好处。” “所以咱同意了他的法子。” “同理,咱也不提前问他还要做哪些变革,他觉得时机到了,就来找咱。” “如果咱能听得懂,又觉得可行,就施行。” “如果咱听不懂,或者觉得不可行,那是他的问题,他自己负责说服咱。” 马皇后笑道:“难得,你终于想通了。” 朱元璋说道:“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可那时候我也没办法啊,只能自己独断专行。” “不论是对还是错,有法总比没有法要强。” “别看咱表面上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其实心里也没底。” “心里越没底,咱就越容不下别人反对,那时候咱是真的累啊。” “还好陈景恪出现了,有能力帮咱设计一套更好的制度。” 马皇后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其实她心里很清楚,事情远没有他说的这么理性。 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得了天下。 有此成就者,亘古唯一。 他有多自信可想而知,也有自信的资本。 他相信自己能将国家治理好,相信自己制定的制度不会比前人差。 直到遇见了陈景恪。 他才真正清醒过来,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他纠结过,也一度不服气。 还好,他还保持着理智,比起个人的那一点点胜负心,他更希望大明能变好。 于是接受了陈景恪的存在。 从原本的心有芥蒂,质疑,到现在的信任有加。 作为枕边人,她亲眼见证了全过程。 甚至朱元璋能这么快,就承认不如陈景恪,并接受他的能力。 马皇后的开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没必要再提起。 只要一切都在变好,大家都能好好的,她就满足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往躺椅上一躺,脚一蹬摇摇晃晃的好不惬意: “现在多好,没有了没完没了的烦心事,每天处理一下政务,还能有时间陪陪你。” “咱也终于体会到当皇帝的好了啊。” “哈哈……”马皇后笑了起来:“标儿可能不这么想。” “嘿……”朱元璋笑道:“谁让他是咱的儿子呢。” “他要是不服气,等他儿子长大了,也这么使唤他儿子去。” ----------------- 朱标听说又要废奴,也是头疼不已。 倒不是反对废奴,而是新税法还没弄好,又来一项变革。 忙不过来啊。 不过还好,废奴是可以和摊丁入亩放在一起的,就是额外附上一份保障制度罢了。 而且这么做,还能名正言顺的,把偷懒的陈景恪薅过来帮忙。 陈景恪倒也没有推辞,参与的越多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就越清楚,有助于以后的改革。 奴仆保障制度比较简单,主要在人身安全和薪酬两方面。 他倒是想搞一本劳动合同法来着,可惜那是奢望。 先废除奴籍,给奴仆们最基本的保障,别的以后再慢慢争取。 至少法律上废除了奴籍,奴仆也是良籍,抓住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多。 期间有一名官吏,问了一个问题: “摊丁入亩、废奴、鼓励百工技艺,会不会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粮食不够吃。” 陈景恪是这么回答的:“真正能依靠百工技艺为生的,只有极少数。” “更多的百姓,还是要靠地吃饭。” “况且,农耕是植入华夏人骨子里的东西,就算有钱也不会放弃土地的。” “除非有一天,百姓能完全脱离土地生活。” “但若真到了这么一天,那百工技艺肯定已经非常高。” “木牛流马一类的技术全民普及,百姓赶着木牛流马去耕地,一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 用木牛流马耕地? 众人皆大笑不已,有人打趣道: “难怪陈都尉能想到如此多的变革之法,思维果然天马行空。” 有人附和道:“是啊,我只知道木牛流马能用来运输物资,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用它来耕田的。” 接着大家就煞有介事的讨论起此事。 倒不是嘲讽陈景恪,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 这些人都是朱标核心团队成员,早就知道陈景恪的能力。 甚至都算是他的半个学生。 从任何方面,都不会嘲笑他。 只是大家知道他为人宽和,喜欢开玩笑而已。 陈景恪饶有兴趣的听着大家的讨论,想看看他们的想象力能有多丰富。 运输就不说了,顺着他耕地的思路,有人想到了拉播种机,有人想到了拉磨。 还有人想到了钉上铁皮去打仗,不需要多灵活,直直朝着敌人军阵冲过去就行了。 将敌人军阵冲散,跟在后面的大军顺势掩杀。 还有很多想法,让陈景恪都为止赞叹。 说道尽兴处,随之而来的就是遗憾。 “只可惜,此种神器并未流传下来,否则那该多好啊。” 陈景恪并没有说什么,木牛流马到底是真是假其实无所谓。 因为就算是真的,按照能量守恒定理,作用也很有限。 真正的未来,是机械化,是工业化。 等过上几年,把蒸汽机弄出来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做神奇。 他掌握的蒸汽机结构,可不是只能用来抽水的那种。 而是经过改良,技术成熟后的产品。 不过现在研究这个还有点早,等过上几年再说。 几人正聊的开心,突然一名官吏急冲冲的进来: “殿下在吗?” 看他着急的样子,众人心中一凛: “殿下不在,事情着急吗?” 那官吏叹道:“急倒是不急,就是有点严重。” “晋王在福建和江西大开杀戒,当地官员上书向殿下求情。” 陈景恪问道:“哦,为何会如此?可是那里的人做了什么违法乱纪之事?” 那官吏自然认识他,不敢怠慢,说道: “两地宗族势力庞大,藏匿了许多人口和土地,还贿赂清查官员欺上瞒下……” “此事被锦衣卫查获,报给晋王,所以……” 陈景恪神色里浮出一抹冷笑,活该: “此乃陛下亲自下达的命令,你找殿下也无用。” “听我一句劝,此事莫要过问。” “谁让你来找殿下的,你就回他爱莫能助。” 那官吏迟疑起来,他确实是受人所托前来传信,就这么回去了不好交代啊。 马上就有一个相熟的人,将他拉到一边劝说了一番。 没有直接说,只是告诉他事情比他想的复杂,不想被牵连就不要管。 此人被吓出一身冷汗,连忙道谢离开。 他不知就里,但在场的其他官吏知道啊。 这次清查人口和土地,真正的用意是为新税法做铺垫,谁敢阻拦都是个死。 他不明就里的参与进来,落不了好。 发生了此事,众人也就没有了闲聊的心情,各自去忙手头的事情。 陈景恪回道自己的座位,心里还想着这件事情。 其实这场杀戮大家早就预料到了。 北方经历几百年战乱,人口凋敝,宗族势力也不成气候。 江南地处大后方,经历的动乱较少,宗族势力非常强大。 应天和浙江的宗族势力,在去年的改革中,被朝廷肢解的支离破碎。 就剩下福建、江西和湖广。 这些地方的宗族势力源远流长,有些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有些五胡乱华时期就迁徙过来了。 动乱时期他们结寨自保,凝聚力比一般的宗族势力更强。 可谓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即便朝廷安插了许多军户村子,意图掺沙子,也没有太大效果。 人家关起门,不管不问。 乡官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当地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衙门去查什么事情,必须经过宗族同意,否则能不能活着走出村子都不好说。 真把人打死了,他们就抱着法不责众思想装傻充愣。 若朝廷查的严,必须要一个说法,他们就找个人出来顶罪。 当地乡官没少上奏哭诉,希望朝廷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人口清查,朱棡带着锦衣卫亲自坐镇这几个地方,还抽调了好几支军队过来。 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此地的宗族问题。 先将当地的人口和土地调查清楚,将比较强硬的杀掉一批。 剩下的,一部分迁徙到北方,一部分打散安置。 效仿汉唐时期,七八十来个姓氏共同组成一个村子,看你们还怎么搞宗族势力。 这就是朝廷的既定计划,朱标和马皇后都是知道的,找谁求情都没用。 搞不好真将自己给撂进去了。 第210章 麻六甲海盗 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大家纷纷离去。 陈景恪刚回住处,就见到朱雄英在给一个小丫头讲故事,说到兴奋处还忍不住手舞足蹈。 小姑娘自然是徐妙锦,她手拿团扇坐在走廊护栏上,看着上蹿下跳的太孙,眼睛眯成了月牙。 六七岁的小孩子,无所谓什么情情爱爱。 她只知道这是她未来的丈夫,经常给她讲故事带她玩耍,她也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仅此而已。 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老朱家某些方面的基因是真强大啊。 连疼媳妇都能遗传。 没有打扰他们,找来一个侍者,让他等会儿转告太孙,自己今晚回家休息。 然后就出宫了。 自从成婚之后,他依然有一半时间住在宫里。 毕竟太孙伴读,同吃同住同行是基本要求。 不过作为已婚人士,要求就没那么严格了,另一半时间可以回家。 不过夫妻俩想见面倒也容易。 福清是公主,被马皇后赐了随意入宫的特权,想见面了随时可以入宫。 回到家天色尚明,陈景恪在书房找到了福清,她正埋头写作。 悄悄走到她身后观察,发现竟然在写小说。 而且内容他还很熟悉,揭榜救父。 我去,这是要做啥。 福清也终于察觉到他回来,有些害羞的将纸盖住,起身说道: “郎君,你回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陈景恪笑道:“看到你在忙,就没打扰。” 然后打趣道:“怎么,你要为我著书立传吗?” 福清浅笑道:“我倒是想呀,但你将来的成就肯定超乎我的想象,编都不知道该如何编。” “只能等你功成名就,再将你的成就一一写下来。” 陈景恪大笑道:“那你可就有得等了……” 福清含情脉脉的看着他:“我有一辈子可以等呢。” 陈景恪心下一暖,抓住她的手说道:“是啊,咱们还有一辈子呢。” 夫妻俩卿卿我我了一会儿,福清才解释道: “民间根据你揭榜救父之事,演绎出了许多故事。” “我准备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修改不合理之处,汇集成册。” 民间有关于陈驸马的话本流传,还演绎出许多不同的故事。 作为妻子,她自然很高兴,也很好奇。 就让人收集这些故事。 然后就看到了许多让她不满意的地方。 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娶了公主做了驸马之后的剧情。 有些版本公主就是个工具人,这还好说。 有些就过分了,将公主写的很刁蛮,只会帮倒忙。 虽然最后经过主角一番管教洗心革面,可她依然很不喜欢。 必须要改了,公主慧眼识君,一眼就看中了主角。 然后夫妻琴瑟和鸣,一起惩奸除恶为国为民。 而且她还觉得,这些人的想象力太差了。 故事也都是什么斗贪官恶霸之类的,最多就是劝谏皇帝爱民如子。 别的就没什么建树了。 和陈景恪的功劳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她准备亲自编写几个故事,比如主角力推黄河改道,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 最终改道成功,让北方恢复生机。 这才是真正的治世之才。 陈景恪早就知道这些故事,只能说说书先生立了大功。 还有些落魄秀才跟风凑热闹,演绎出了许多版本。 将这些故事梳理成书,他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实在是太忙了,连《本草纲目》的编写他都基本搁置了,更别说是写故事了。 福清想做他自然是支持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甚至还给她出主意:“朝代不要用大明,前朝也不合适,就用中国。” “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就是大明,但多少还是要避讳一些的。” “抓紧故事主线,非必要的情节尽量简写。” “比如去隔壁邻居家拜访,一个看门的就没必要写。” “但如果这个看门的在后面很重要,则可以多写一写。” “再比如景物描写,如果是为了烘托氛围,可以稍微写一写。” “如果不是,依然要简写。” “尽量用半白话文去写,不要太过于文绉绉的……” “最重要的就是,纸很贵,不要水字数……” 福清拿起笔,将他说的要点一一记了下来,然后崇拜的道: “郎君也会写小说吗?” 陈景恪摇摇头道:“我只懂得一些理论,没有动手能力。”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红豆
顾氏女前传
蝴蝶解碼-校園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淫魔神(陨落神)
虎王的花奴(H)
深宵(1V1 H)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