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09章

第109章

福清自然不信,只以为他是谦虚。 陈景恪也没有争辩,若有所思的道:“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若你将它写出来如何?” 这就是夫妻合著了。 福清自然很开心,问道:“什么样的想法?” 陈景恪说道:“麻六甲海盗……” 福清很是疑惑:“海盗?一群强盗有什么可写的?” 陈景恪解释道:“朝廷即将开海,但大明是陆地国家,不少人对海洋存在偏见。” “小说的流传性很强,我想用这本小说,为大明百姓介绍一下海洋。” 福清更是不解:“可以写一篇游记,写海商也行呀,为何要写海盗?” 陈景恪心道,因为前世我很喜欢杰克船长啊。 “只要写的精彩,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只是我恰好想到了海盗而已。” 果然,福清不再追问,想法这东西不受控制,想到什么都不奇怪。 现在她开始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陈景恪就将杰克船长第一部的故事,改头换面讲了一下: “事情发生在南宋末年,在朝廷的压榨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 “要么沦为奴仆,要么死亡……还有些人选择了出海……” “有人出海经商,有人出海当海盗……” 陈景恪大致讲了一下主要剧情,其中玄奇的设定,果然深深吸引到了福清。 波澜壮阔的大海,与风浪作斗争,各种探险…… 尤其黑珍珠号,和被诅咒生不如死的那群海盗。 更是让故事充满了玄奇。 当然,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更加吸引她。 幼时的救命之恩,长大后重逢,一起经历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对于陈景恪来说,其中的一些设定更为重要。 比如在书里他提出了坏血病这个概念,并指出了原因以及预防方式。 有时候通过小说传播,比搞科普效果更好。 当然,这个事情等真正开海的时候,他会让人给所有出海人员讲的。 还有指南针之类的小物件,以及一些海洋生存技巧,也在书里写了出来。 科技树也略微点了一下,火炮上船。 风帆战列舰登场,火炮对轰是少不了的。 还有新式火铳,击发更加方便,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这里算是略微剧透了一点未来,为海军发展指明方向。 妈祖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海洋女神护佑海洋平安。 不论海盗还是海商,还是水师官兵,亦或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全都祭祀她。 那个给船长指南针的神秘女巫,是妈祖的庙祝。 虎鲸是海洋街溜子,被妈祖降服成为护卫。 因此对人类友善,不会主动伤害人类。 海豚是虎鲸的远房亲戚,一并追随妈祖,喜欢为人类领航。 船长很多次遇到危险,都是靠着虎鲸和海豚才成功逃命。 这个故事他早就开始构思了,只是一直都没时间写。 后来政务繁忙,也就慢慢息了这个念头。 既然福清想写小说,就丢给她试试。 有自己提供的设定和创意,就不信写不出来。 不出意外,福清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由你口述,我执笔润色,肯定能写出最好的故事。” 陈景恪打趣道:“咱们夫妻合著此书,将来必是一段佳话。” 福清也是满脸幸福,这正是她心中所想。 之后夫妻俩一起商量,完善这个故事。 ----------------- 朱棡大开杀戒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北方系的官吏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南方系的官员则气愤不已,不少人在朝堂弹劾此事。 然而,朱元璋直接将证据甩到他们脸上,并且撂下一句话: “清查人口和土地事关国本,任何人胆敢阻挠,皆从重处罚。” 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也让群臣心中发寒。 洪武大帝的屠刀有多狠,大家可记忆犹新。 胡惟庸案、赵瑁案、空印案,每一次都杀的血流成河。 杀起官吏和勋贵尚且毫无顾忌,更何况是一些普通百姓。 宗族势力确实盘根错节,可是在朝廷面前脆弱的像一张纸。 见朱元璋动真格的,没有人敢再劝,很多人开始担忧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 不论南北方的官吏,都连忙写信告知家里人,配合朝廷的清查工作,千万不要瞒报漏报。 也有人不死心,意图游说皇后和太子。 只是这次他们连人都没见到。 太子更是传出话来,与其在这里游说,不如让家里人老实配合朝廷工作。 这下再傻的都明白,此事两人是不会管了。 只能派人去劝家里人配合。 陈景恪一直关注着此事,也不得不承认,改革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中央。 在洪武朝改革很难,也很容易。 难就难在很难说服朱元璋,容易就容易在,一旦说服他,什么样的法案都能贯彻到底。 朱元璋为何选朱棡负责此事,难道仅仅是因为朱标身体不好吗? 不全是。 除了朱标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不想让朱标背负骂名,二来有些事情他确实做不来。 朱棡性情残暴,虽然经过朱标的劝说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再随意辱人杀人。 如果有合理合法的机会,他心中的猛兽依然会释放出来。 而现在,朱元璋就是要释放那头猛兽。 作为藩王,替大哥背负一点骂名那不是很正常吗。 锦衣卫五千五百人,除了留下五百人供朱元璋使唤,其余人全部归朱棡节制。 而朱棡将其中三千人,放在了福建、湖广、江西三省,其目的不言而喻。 得知此事的时候,陈景恪也只能叹息一声,然后保持了沉默。 他没有办法阻止,也不会阻止。 不打散这里的宗族社会,任何改革都无法推行下去。 也不能完全否认宗族的优点。 在动乱年代,宗族结寨自保,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 有效的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保存了民间力量。 甚至可以说,秦汉唐宋时期汉人迁徙到南方,能站稳脚跟同化当地少数族裔,他们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时移世易,现在他们成了社会进步的阻碍者。 过于团结的宗族势力,阻止朝廷改革。 他们瞒报土地、隐藏人口,在私下施行另一套管理制度。 宗族管理者就是天,可以随意用宗法处置下面的人。 说白了,即便大家是血亲,依然有人是统治者,有人是被奴役者。 而且还是世世代代奴役,想逃都逃不掉。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户籍,宗法不允许给他们上户口。 上了户口就要缴纳人头税,就要服徭役,就容易生出反叛之心。 没有户籍,一辈子都只能为宗族服务。 所以,往往一家十几口,可能户籍上就只有三五个人。 兄弟七八个,在朝廷的户籍名册里可能就是独子。 多出来的这几个,就是宗族的奴隶。 男人尚且如此,女人面临的情况就更惨了。 明清时期的‘贞洁烈妇’,一大半都是宗族制造出来的。 而且宗族社会最容易藏污纳垢。 不论在外地犯下何等滔天大罪,返回家乡捐点钱修条路,就能获得宗族的庇护。 为了保护这些‘造福家乡’的人,宗族敢于和律法抗衡。 这种事情直到二十世纪末都还普遍存在。 想要真正将摊丁入亩落到实处,就必须打散宗族社会,这样才能让新政策惠及每一个家庭。 朱棡就是那把刀。 很显然,这把刀过于好用了。 等这个消息彻底传开,其他地方的清查工作,突然变得顺利了起来。 地方官吏积极配合,就连地方士绅也一个比一个积极主动。 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即将出现在大明君臣的桌案前。 但就在这时,朱元璋将陈景恪叫了过去,指着将近半尺高的一摞资料说道: “日本的具体情报传回来了,就在这里……” 第211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 终于有日本的详细情报了? 陈景恪没有兴奋,只有感慨,这个时代效率太踏马低了。 日本离大明的距离虽然不算近,但也称不上远。 从高丽出海,只有四百多里。 大体的路线图也都是现成的,为啥这么久了还没有具体消息传过来? 了解过后才知道,日本其实施行的也是闭关锁国政策。 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这个国家就没有真正对外开放过。 即便是最开放的时期,也基本只和中原王朝交流。 忽必烈派使节去日本,一来一回都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大多数时间不是用来赶路,而是困在日本等待出海的船只。 运气好半年能赶上一趟,运气不好就等去吧。 忽必烈两次派军征伐日本,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封闭。 尤其是,他们唯一愿意主动交流的大明,也选择了闭关锁国。 日本也被动的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 而且大明的探子还不是以官方身份过去的,无法得到日本官方的帮助,往返只能靠自己。 所以他们出海一年多,才传回第一份消息。 也就是一张比较靠谱的航海图。 接下来就是长达一年半的杳无音信,这次终于又有消息传来了。 只看这厚厚的资料就知道,那些探子没闲着。 陈景恪大致翻了一下,确实很详细。 日本当前的具体行政划分,家族分布,各地统治者详细信息等等,全都有。 甚至还有一些隐秘信息,也都记录了下来。 这绝对不是普通探子能接触到的,陈景恪不禁好奇。 老朱到底派了什么人过去?竟然有这么大能力? 朱元璋不无得意的道:“咱听说日本尊崇佛教,就找了个几个懂佛法之人,冒充得道高僧,假装前去交流佛法。” “果不其然,这些探子受到了日本佛教的追捧。” “他们以交流佛法为借口,游历整个日本,收集各地信息。”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敬佩,这一招确实很好用。 虽然他对日本了解不多,却也知道佛教在那里地位很高。 玄奘、鉴真两位大师的事迹,不只是在国内流传,在日本佛学界也知者甚多。 冒充佛教高僧交流佛法,基本不会被怀疑,还能接触到各种隐秘信息。 就算有人看到他们在记录日本的信息,问题也不大。 我们准备效仿玄奘大师,回去写一篇游记,向大明介绍日本风俗情况。 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的人,都不会怀疑大明准备对他们动武。 原因很简单,除了忽必烈两征日本,中原王朝就再未对他们动过武。 而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大明是汉人建立的国家。 在他们看来,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接下来,陈景恪就开始仔细翻阅那些情报,详细了解日本当前的情况。 前世他对日本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就知道长期处在幕府统治,天皇就是傀儡,地方分治非常严重。 然后就是,有个战国时期,好像还有个叫织田信长的。 之所以能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有个妹妹,被誉为当时的第一美女。 好像这个美女被一个老的快死的牛给啃了。 他对日本真正有所了解的,就是明治维新之后…… 至于原因,大家都知道,不说也罢。 所以,前世的了解并不能给他太多帮助,只能靠现在收集信息。 根据情报显示,日本此时正处在南北分治的局面。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让王室重新掌握大权,然后雄心勃勃的推行新政。 只是他的新政只考虑到了公卿贵族,未考虑武士阶层和新兴的权贵,引起了后者的不满。 于是,曾经的倒幕大将足利尊氏起兵,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另立新君。 后醍醐天皇带着象征天皇的三神器,逃到南部的吉野复辟。 于是日本进入了南北对峙局面。 他们的南北朝很有意思,并非是以地域划分的南北分裂。 而是以政治倾向来划分的。 很多北方领主,支持的是南朝。 很多南方领主,支持的是北朝。 南北两朝的地盘,不是楚河汉界那样界限分明,而是下围棋一样相互交叉。 朱雄英就很是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景恪根据前世今生的信息,总结了一下说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不是强中央政权,地方领主拥有极大的自治权……” 朱雄英说道:“周朝的分封制?” 陈景恪摇头道:“不,这些地方领主并不是诸侯王,名义上他们只是君主的臣子。” “只是他们的职务是世袭的,领地内的官僚也都是他们任命的……”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说半天不得要领,就类似于唐朝的藩镇。” 陈景恪想了想,确实比较贴切,就说道: “还是陛下总结的到位,确实类似于藩镇。” “只不过,藩镇制度在他们那里才是常态。” “像中原王朝这种大一统,反而比较罕有。” “大到几个县,小到一个乡,都可能是一个藩镇。” “大藩镇内部也有小藩镇,突出一个混乱。” “哪一家藩镇实力最强,获得别的藩镇认同就能组建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谁要是想造反自己当王,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情报里的那个足利尊氏,实力非常强大,就想组建幕府。” “只是后醍醐不同意,想要王室掌权。” “于是足利尊氏就逼迫后醍醐退位,另立国主建立幕府统治。” “从而导致了日本在政治上的分裂。” 朱雄英不禁点头,说道:“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搅动日本的局势,让他们陷入无止境的内耗?” 朱元璋非常认同的点点头,这也是他看到情报后,产生的第一个念头。 而且以日本藩镇割据的局势,就算没有南北朝也一样可以挑拨离间。 哪个藩镇不想做大做强?谁不想建立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明只要在背后支援钱粮武器,就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陈景恪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这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根据情报显示,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南方政权日渐衰弱,北方日渐强势。” “而且现在南朝君主后龟山是个鸽派,想要和北朝和平相处。” “他这个君主如此软弱,下面支持他的藩镇纷纷倒戈。” “再这么下去我怕用不了多久,南朝就没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行动起来。” 朱雄英问道:“可是后龟山软弱,就算有我们支持,他们也很难打的起来吧?”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再将后龟山的情报详细看一遍。” 朱雄英很是疑惑,难道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不过他也没再问,而是拿起情报再次翻看起来。 很快他就眼前一亮,说道: “南朝的上任君主是后龟山的兄长长庆,此人是强硬派。” “后龟山联合鸽派夺权,逼迫其退位,才成为南朝君主。” “咱们可以扶持长庆复辟,让他继续和北朝对立。” 朱元璋高兴的道:“不错不错,你能发现这一点,可以出师了。” “先扶持长庆复辟,让南北继续对峙。” “然后再从北朝的藩镇里选几个野心大的,让他们反抗足利尊氏。” “这样就能削弱足利尊氏势力,还可以彻底将这潭水搅浑,减少我们征伐日本的阻力。” 大体的方略就是如此,至于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仔细斟酌。 陈景恪说道:“想打日本,就必须拿下高丽,否则很容易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朱元璋很是认同,说道:“高丽那边的舆论造势已经完成,就等明年上元节之后出兵。” 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出兵,也是经过计算的。 辽东冬天气候太冷,不适合作战,必须赶在天冷之前结束战斗。 而且严寒时间特别漫长,适合作战的季节只有半年左右。 也就是说,结束战斗的时间要在十月份左右,时间非常紧迫。 一二月份从大明出兵,走到地方天就暖和了。 略微休整几天就可以作战,利用好每一天时间。 陈景恪继续翻看情报,很快就看到了银矿的部分。 探子经过秘密侦查,确实发现了银矿。 因为不敢大张旗鼓的调查,所以不知道具体的储量。 至于佐渡岛金矿,因为此地是日本流放权贵的地方,严禁其他人靠近,所以他们也无法登岛探查。 不过现在金银矿反而只是添头,大明想要的是这块地。 等地打下来了,什么矿还不是随便挖。 同时传回的,还有元朝二征日本战败的原因,季风。 每到夏秋季节就台风频发,尤其是九月份前后更是频繁。 元朝远征军不懂季风,两次出征都遭遇飓风,舰队十之七八毁在天灾里。 朱雄英惊讶的道:“竟然如此吗,元朝竟然都不做调查就出兵的吗?” 陈景恪叹道:“不是他们不做调查,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季风对海洋的影响有多大。” 陆地上冬天和夏天刮的风也不一样,但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影响其实都不大。 海上可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季节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都说百年才能建成海军强国,原因就在这里。” “哪些航道是安全的,哪些航道不安全,都需要一点一点去探索。” “还有季风,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风向、洋流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需要一点一点去了解去记录,寻找最合适出海的季节。” “还有海上补给站,就相当于是沙漠中的绿洲。” “没有这些补给站,再强的海军都走不远。”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来准备和建设。” “就好比这次打日本,我们要将高丽作为跳板。” “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把对马岛打下来,将此地作为前进基地。” “同时还要考虑季风的影响,选风势较弱的时间出兵。” “如果战事不能及时结束,就要小心飓风影响,轻易不要出海。” 朱雄

相关推荐: 极品风流假太监   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   四面佛   有蝶(H)   酩酊天_御宅屋   作精女配[快穿]   心安   离婚后恋爱   大上海1929   盖世神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