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26章

第126章

进,富起来的也只是那几个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贸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让最偏远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达说道:“此事我有所耳闻,听说太子让金钞局牵头,组织各地衙门和大海商洽谈收购当地物产。” “我和永昌侯他们也弄了个小商队,收购了一批瓷器、茶叶、棉布等物品。” 他说是小商队着实太谦虚了,总共十几家权贵,联合采购了七十余艘船。 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而是就只能买到那么多船。 去年放出风声要开海,民间的商人本来还有些怀疑。 但很快就发现,官僚权贵们都在购买船只。 这下他们就再无怀疑,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各大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 一艘船刚从船坞出来,就直接被装上货物等待出发。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就等朝廷一纸诏书下达。 说起船队,徐达遗憾的道:“你不参与进来,实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可以匀几艘船给你,货物也都是现成的。” “钱的事情也不是问题,可以先欠着,等货物卖了再还也不迟。”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 “将这些香料运送到极西诸国,价格就能翻数十倍。” “从陆地去极西诸国,途中要经过许多国家。” “其中几个国家实力很强大,阻断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从海洋去极西诸国的航线,就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如果能垄断香料贸易,采用饥饿营销之法,利润更是大的难以想象。” 饥饿营销,这一招当年荷兰人就用过。 香料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当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么稀罕这玩意儿了。 荷兰人的仓库里一度积压了几十万吨香料,最后只能烧掉减少库存。 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节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烧香料。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击败所有对手,禁止私人经营香料生意,以完成垄断。 然后靠着饥饿营销,继续赚取巨额利润。 这种方法,确实一度盘活了香料贸易。 但随着荷兰海上霸权的结束,再也无法进行垄断,香料彻底沦为普通商品。 不过后来西方人又玩了个花活,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套路,养生。 大力宣传香料养生…… 于是香料贸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陈景恪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当然是学医的时候,从课外书里面看到的。 毕竟当年为了推广香料,西方人可是玩过不少花活的。 都被后来人当成趣事写在书里了。 他给徐达说这些,一来目前香料生意确实很赚钱,二来就是刺激他们去探索新航线。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我们的祖先也曾踏足遥远的天际。 不过可惜,徐达对什么香料贸易兴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权贵。 安安稳稳就能把钱赚了,何必去冒险呢。 西方最早的冒险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贵族,希望靠这个翻身。 更大的贵族,则是躲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等到新航线出现,他们才会亲自下场收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新航线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一步一步来,先把开海第一步做好再说。 话题继续,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辽东战事。 陈景恪说道:“这会儿大军已经到辽东了吧?” 徐达肯定的说道:“没有消息传来,就说明已经顺利到达,估计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交战了。” 军队行军路线、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朝廷只需要根据数据推算,就能知道大军走到了哪里。 其实还要得益于大运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将军队运送到北平,节约了大量时间。 就在他们讨论此事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通州。 冯胜立即派人打探纳哈出的情况,得到了一条重要战报: “北元王庭支援纳哈出的军队,并未直接与纳哈出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庆州相机而动。” “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唐胜宗看着军用地图,说道:“北元人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们与纳哈出交战,对我军后方发动突袭,后果难料。” “如果我们派遣军队防守,就无法全力攻打纳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骑兵,我方战线又长,很难防的住。” 赵庸提议道:“若能先将这支援军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决隐患,还能严重打击纳哈出军队士气。” 关良皱眉说道:“只是庆州离此地路途遥远,一旦消息泄露,恐会遭到敌军骑兵包围。”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越过这八百里距离发动奇袭,太难了。” 冯胜面色严峻,又说了一条情报:“据探马来报,草原天降大雪……” 众将皆沉默不语。 突袭就讲究一个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发动奔袭战。 能不能找到敌人且不说,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蓝玉突然开口道: “我去。” 第235章 无题 众人都惊讶的都看向蓝玉。 刚才大家的分析你是一句都没听吗? 这都敢去? 冯胜劝道:“永昌侯,我知你素来勇武……” “但此次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莫要冲动行事。” 蓝玉面色严肃:“你们能想到的问题,北元人也能想到。” “他们肯定想不到,我们会冒着大雪奔袭八百里发动突袭。” “以有心算无心,此战必胜。” 冯胜摇摇头说道:“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草原气候寒冷,突袭又要求速战速决。” “将士们顶风冒雪奔袭数百里,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其他人也纷纷劝阻:“是啊,永昌侯莫要意气用事。” 蓝玉嘴角浮起一丝笑容,说道: “你们说的我都知道,但我有防寒用的装备,可以最大程度保存将士们的战斗力。” 冯胜先是惊讶,然后心中有些不愉: “竟有此物?” 他是军队主帅,为何不知道有这样的装备? 是皇帝有别的想法,还是有人故意隐瞒? 蓝玉自然知道其中的道道,就解释道: “此乃陈伴读发明的御寒之物,还未经过验证是否有用。” “就拜托我在辽东试验一下,看看有哪些优缺点。” “总共也就一千套,被分发给了我的亲军……”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没有告诉将军。” 冯胜露出释然之色。 亲军的私人属性很强,怎么给他们配备装备,主将拥有完全自主权,无需报告任何人。 况且还牵扯到了陈景恪。 他和蓝玉的关系人尽皆知,让蓝玉帮忙试验新装备,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对这位陈伴读,他冯胜可不敢得罪,甚至还很巴结对方。 原因很简单,他也没儿子。 更准确的说,只有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嫁给了常茂,然后常茂也没有孩子。 连个女儿都没有。 天知道为了这事儿,他冯胜都愁成啥了。 当年蓝玉求子采用的方法,他也一样不落的全试了。 自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然后,蓝玉吃了陈景恪开的秘药生出了儿子,还生了俩。 他冯胜也想生儿子。 对此事自然是非常的上心。 但他一直没能和陈景恪攀上关系,甚至因为女婿常茂的原因,两家还间接的有点小摩擦。 再加上江湖传闻,给人施展秘法配药,会遭天谴的。 陈景恪结婚那么久,公主的肚子到现在都没动静。 虽然他们解释的是,公主年龄还小,过两年再要孩子。 可依然引起了大家的怀疑。 莫不是真的遭了天谴? 逆天改命给蓝玉整了俩儿子,老天爷惩罚他自己生不出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冯胜就是有一百张脸,也不好意思去求秘药啊。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笃信陈景恪真的掌握有秘法。 也就越想和陈景恪攀上关系。 万一能弄到秘药呢。 本来这次出征,他想把常茂也带上,送点功劳给这个女婿。 后来被陈景恪给阻止了。 他不但没有恨陈景恪,反而埋怨常茂不长眼。 好好的为什么要得罪人家? 此时听说陈景恪弄了新发明,让蓝玉帮着试验,他也立即就动了心思。 必须要掺和一脚,说不定陈景恪一高兴,就给他几包秘药呢。 “陈伴读乃大才,他发明的御寒之物定然不凡。” “永昌侯送几件样品给我,我着人打造一批帮他做试验。” “若真有用,我大军就不惧辽东苦寒了。” 众人没想到他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有些惊讶。 比较亲近的人,则很快就猜到了其中的缘由,也只能苦笑不已。 这事儿,是真没办法劝。 之后蓝玉带着人去看了自己的亲卫,主要是看御寒服。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就皮靴、头套、帽子、手套、睡袋,加上一件遮风用的披风。 皮靴、披风、帽子等物品自古有之。 手套有人认为是舶来品,实际上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真正算是新发明的,只有睡袋和头套了。 所以,在看到实际样品之后,众人都很是失望。 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不能保暖,皮毛制作的衣物,保暖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可那又如何? 谁不知道这些东西保暖?为何以前没人用? 是他们不想用吗? 不,是用不起。 几十万大军,几十万套皮革御寒物,朝廷也担负不起。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人,蓝玉强忍笑意,问道: “诸位,有这样的御寒之物,区区风雪又算得了什么。” 冯胜黑着脸问道:“你说这是陈伴读设计的御寒之物?” 他哪还不知道,蓝玉把陈景恪搬出来,就是为了拿捏他。 蓝玉点头道:“对啊,这睡袋,这头套……都是陈伴读设计的。” 冯胜伸手指了指他,好半晌才说道: “我知道你想发动奇袭,但不要拿儿郎们的性命开玩笑。” 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也都点头赞同。 还以为你有什么神秘装备呢,没想到就这。 你蓝玉不怕死,但也不能不拿手下的弟兄不当人吧? 蓝玉正色道:“一万套,只要给我准备一万套皮革冬衣,我就能对庆州元军发动突袭。” 冯胜眉头皱起:“庆州有纳哈出的两万人,还有北元王庭的五万援军,共计七万人。” “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北元百姓,你确定就带一万人?” 蓝玉肯定的道:“突袭不在于人多,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年霍去病以几千骑就能纵横大漠,苏定方以四千人就对颉利汗账发起冲锋……” “区区庆州元军,给我一万人足以。” 冯胜面露沉吟之色。 一万套皮革寒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大明为这一战准备了两年多,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抽出一部分打造一万套寒衣并不难。 他要考虑的是这么做的风险。 那可是一万骑兵,蓝玉也不是普通将领,一旦有所折损。 就算将辽东打下来,恐怕也无法弥补。 蓝玉继续解道:“至于隐藏行踪的事情,更不用担心。” “草原天寒地冻,牧民都会藏在毡房里抵御严寒,轻易不会外出。” “大雪不便于我军行动,也同样不利于他们出行。” “就算途中有人发现了我军行踪,也没有办法通知庆州元军。” “所以,此行我有七成把握可大获全胜。” 行军打仗,七成把握已经足够了。 其他人也基本被说服,这个险值得冒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冯胜缓缓点头,说道: “好,传我军令,全力打造一万套寒衣给永昌侯。” “再传我军令,凡参与此次奔袭战者,无论是否杀敌,皆加一级军功。” ----------------- 军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后勤补给方面立即抽调役夫开始打造冬衣。 这个时候已经无所谓精致不精致了,将几块皮革缝制在一起,能套在身上就行了。 蓝玉则从自己的部下抽调了一万精锐,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冒着风雪千里奔袭,属实非常危险。 但所有被选中的人,皆兴奋不已。 没被选中的,则都羡慕的看向他们。 平白加一级军功啊,足够一个普通的小卒获得勋位了。 哪怕是冻死在路上,都是值得的。 而且这一级军功还是保底,期间要是有斩首,还会有更多的奖励。 不少立功心切的,甚至心下埋怨自家主将,为啥不能将这个机会给抢了。 一般人都还在盯着庆州,但有一个人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那就是徐允恭。 他可是知道陈景恪的‘直捣龙城’计划的,蓝玉主动请缨奔袭庆州,大概率是为了积累经验。 找到蓝玉问了一下,果然如此。 就是为后续挂帅远征北元王庭做准备。 蓝玉还问道:“你对此战可有想法?” 徐允恭想了想说道:“此战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的行动必须要快。” “所以我建议,一人三马,马歇人不歇,三日内赶到庆州。” “然后用一日时间修整恢复体力,于夜间发动突袭。” “最好先派遣一支先锋军,穿上北元军服杀入敌阵,彻底搅乱敌军。” “等敌营混乱,大军再顺势掩杀。” “北元人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必不敢迎战……” 蓝玉不禁点头,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怎么样,敢不敢当一次先锋官?” 徐允恭大喜,说道:“真的?谢将军,末将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是泼天大功,但同样也是九死一生。 他没想到,蓝玉竟然会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毕竟以他的身份,有任何闪失后果都很严重。 但凡换个将领,都不会让他来执行这个任务。而是让他跟随大军,安安稳稳的拿一份军功。 这样对谁都能交代的过去。 但蓝玉就是蓝玉,自己一直是先锋大将,也敢于打破规则用人。 在他看来,危险怕什么? 敢豁出命去干的,才是真正的军人。 当然,他也不是那种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无脑之人,对兵法还是很有一套的。 决定揽下奇袭庆州之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让徐允恭当先锋官,也同样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没有五六成的把握,他是不会这么干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元朝和别的异族朝代的不同。 基本上,所有异族入主中原,都会被汉人同化。 唯有元朝人,始终保持着独立性,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元朝百姓几乎没有南下,依然生活在草原上。 贵族官僚虽然会去中原和南方任职,但大多也会住毡房、吃奶疙瘩。 甚至,他们将山东、河南等大片土地划为牧场。 南方那边基本都是汉族官僚治理,蒙元只派遣个别官吏去监督。 朱元璋自己就说过,元朝失之于宽。 这个宽不是宽仁的宽,是宽松的宽。 这里提一句,蒙元将北方大片肥沃土地划为牧场,造成了北方经济的进一步萧条。 但等到元朝末年,这些战马就成了义军的战利品,用来和元朝军队作战。 就连在南京立足的朱元璋,都不缺骑兵。 不得不说,报应不爽啊。 言归正传。 蒙元一直保持着草原的生活习惯,在中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庆州这样的草原地区。 所以,庆州的城池非常低矮。 当地人以部落而居,住的也都是毡房。 是的,即便是在城内,他们也是住的毡房而不是土木建造的房屋。 这就为大军突袭创造了客观条件。 如果庆州有坚固城池,蓝玉是绝对不会去干这件事情的,那无异于送死。 三日后紧急赶制的御寒衣全部完成,换装之后全军开拔。 越过燕山,天地一片白茫茫,再见不到别的颜色。 万人大军,犹如巨大画卷上不起眼的小白点。 大风夹杂着雪粒,从每一个缝隙往人身体里钻。 将士们伏在马背上,尽量让自己和战马贴在一起,减少迎风面。 同时还能借助马的体温,来温暖自身。 即便如此,也只觉浑身冰凉。 每隔半个时辰,大家就集体换乘马匹。 晚上速度会慢下来,一部分人将睡袋套在自己身上,在马背上睡觉。 另一部分人则负责引导马匹前行,半夜则轮换休息。 如此昼夜兼程,只用了两日大军就顺利到达庆州附近。 徐允恭派出斥候巡视警戒,同时抓了一些人审问庆州的具体情况。 果然如蓝玉所料,北元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明军会在这样的天气发动突袭,没有丝毫的准备。 城门大开昼夜不闭,只在旁边摆放了几个拒马以做防御。 城内百姓和军人更是混居在一起。 连应有的警戒都没有做好,斥候

相关推荐: 转生失败,怎么可能!!   控卫凶猛   【快穿】娇娇   (影视同人)快穿之位面采购师   离婚后恋爱   [快穿]我被情敌操控了   离婚错撩后,被京圈太子爷娇宠了   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   婚蘼情未了_御书屋   回头草_新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