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理,处事也较为公道,是年轻一辈里的头面人物。 本来他还有种种理想抱负,可随着朝廷一纸诏书,一切都化为泡影。 他成了大明弃民,就只剩下活着这一个目标。 一开始他也很恼恨大明,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被区区倭寇给骚扰的闭关锁国,将我们这些百姓都给抛弃了。 你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天朝上国? 真关起门来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啊? 但随着时间流逝,吃了太多没有母国保护的苦,他心中的恨意虽然没有消失,却多了一种强烈的期盼。 希望有朝一日大明能取消海禁,能允许他们重为大明子民。 是的,恨意和期盼同时存在。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 想到这里,一个身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脑海里。 岑信通。 此人两年前出现在马尼拉,自称是在大明犯了罪逃过来的。 南洋很大,但圈子很小。 尤其是在吕宋范围内,出现任何一个陌生人,许柴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他看到岑信通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之后就派人时刻盯着,果然发现了异常之处。 岑信通没有任何营生,却有花不完的钱。 每天出入各种喧闹场所,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很明显是在打探消息。 许柴佬一度以为,他是某方派来的探子,准备对马尼拉不轨。 但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岑信通不只是打探吕宋的情况,而是在了解整个南洋的情报。 还画了南洋各个岛屿的地形图。 而且他画地图的水平相当高,根本就不是小势力能培养出来的。 再考虑到此人的来历,许柴佬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莫非此人是大明密探?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却也让他兴奋起来。 莫非朝廷真的有意重返南洋? 之后他就开始有意和岑信通接触,为对方提供便利。 两人关系自然越来越好,岑信通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身份,却也说了许多大明内部的情况。 变化之大简直让他不敢相信。 朝廷主持让黄河改道? 竟然直接朝黄河下手,皇帝好大的气魄啊。 宝钞新政,让宝钞变废为宝? 平税赋,南北方百姓同等纳税。 …… 只是短短五六年时间,大明竟然变得如此的陌生。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莫非大明又出了能人?” 这是他在震惊之余,问出的一个问题。 岑信通点点头:“天命太孙,自然有应命贤臣。” 应命贤臣,还真有这样的能人出现了? 于是他故意说了一句:“要是有机会结识这位贤臣就好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劝说他解除海禁。” 哪知,听到这句话,岑信通却露出了一个神秘笑容: “或许不需要游说他,你所求就能成真了呢。” 许柴佬激动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连连追问是什么意思。 可之后无论他如何追问,岑信通都只是笑而不语。 把他急的心里和猫抓的一般。 但他也知道,如果岑信通真的是密探,定然不能将还未发布的政策告诉他。 能暗示他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后续他也没有再问,而是开始通过别的途径打探消息。 他的行为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很多人直接对他嘲笑不已。 就连他背后的许家,都认为他异想天开。 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的意志。 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终于和大明内部的同族取得联系。 遥望大明方向,他心中默默计算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打探消息的人应该就要回来了吧,只希望一切如我所想……” “背后没有母国支持的日子,我实在是过够了。” 尽管恨不得立即返回马尼拉,但生意还是要做的。 这也是他在这个群体里立足的根本。 半个月后生意终于完成,他迫不及待的返航。 船队刚刚进入马尼拉湾,就察觉到了氛围的不同。 申季亮惊奇的道:“怎么多了这么多船,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其他人得到提醒,也发觉了异常,开始议论纷纷。 许柴佬的心则开始乱跳,不会是打探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吧? 船只刚进入码头,还未挺稳他就迫不及待的跳下来,找到码头上的一名小管事询问情况。 那小管事自然认识他,也知道他派人打探大明情报的事情,敬佩的道: “五天前你派去大明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大明要开海了。” “真的?” 尽管早有预料,可得到证实,许柴佬还是激动的难以自己。 当下也顾不得说别的了,拔腿就往家里狂奔。 随后跟上来的申季亮等人得知这个消息,无不露出震惊之意。 看着许柴佬的背影,目光充满了敬佩。 且说许柴佬一路狂奔回家,换成往常他肯定先去拜会族老。 但今天他什么都顾不得了,进门就大声喊道: “人呢,人呢?许船木人呢?” 许船木是他的亲信,被派出去打探消息。 家中的仆人同样都用敬佩的目光看向他,其中一人说道: “许船木在家主那里。” 许家主就是许柴佬的父亲,许光宪。 问清楚父亲在堂屋,他就急冲冲的跑了过去。 刚到门口,就发现里面坐满了人。 打眼一瞧,全都是各家的主事人。 这些人正在听许船木介绍情报:“……大明天子已经决定开海,现在泉州、福州、宁波这些地方的海面,停满了装满货物的船只。” “只等朝廷政令正式下达,这些船就会出海……” “轰……”尽管已经数次听说过这个情报,可在场所有人还是发出了惊叹声,陷入了讨论。 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朝廷的旨意还没有正式下达,谁敢保证这个消息是真的? 甚至有人直接质疑他胡说八道。 许柴佬深吸口气,大踏步的进来说道:“我相信船木的话,诸位现在应该做的,不是质疑此事的真假。” “而是此事若为真,我们该如何自处。” 第242章 陌生的大明 屋内众人这才发现他的到来。 都是长辈,搁在以前他要是这么说话,定然会遭到训斥。 但今天所有人都像是没发现他的失礼,纷纷嘘寒问暖: “许大郎你回来了?” “大郎辛苦了,快进来。” 有几个以前看他很不顺眼的人,也表现的非常亲切。 许柴佬知道是为什么。 越是如此,他就越能感受到,大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 一名老人慈祥的道:“大郎啊,你是如何知道大明要开海的?莫非在朝廷有什么特殊渠道?” 不就是想知道,我和大明朝廷是不是有联系吗。 偏偏不回答你们。 许柴佬只是神秘一笑,说道: “我才刚到,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且等我先了解一下情况。” 碰了个软钉子,老人眼睛里出现一抹怒意,就准备强行追问。 “咳。”许光宪干咳一声,说道:“赵兄莫急,等柴佬了解了状况,自然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那老人只能悻悻的坐下。 然而许柴佬接下来的操作,更是让这些人气愤。 他没有当堂问话,而是将许船木给喊了出去。 这是明摆的要藏私。 可是他们除了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许家是南洋最大的豪商之一,许柴佬又是年轻一代的话事人。 加上大家都摸不清他和大明是否有联系,不敢再轻易得罪他。 许柴佬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将许船木喊出去仔细询问了大明当前的情况。 各种改革都真实存在,他最关心的开海之事自然也是真的。 “朝廷在泉州、福州、宁波、青州等地建造了船厂,允许百姓重回海边谋生……” “现在几大港口全都停满了商船,朝廷打造了六十余艘宝船,护航战舰二十艘……” “本来我还想多打听一些情报,中途听说朝廷正式下达了开海的旨意。” “我怕误了大郎的大事,就赶紧回来了。” 在屋内,他给众人说的分明是朝廷旨意还未下达,大家都在等政令。 现在却说政令已经下达,果然是有所隐瞒。 真的要开海了? 推测得到验证,许柴佬非常激动:“好好好,大明解开海禁,我们明人又可以挺直胸膛做人了。” “不错,你此次打探消息有功,我做主调拨两艘五百料商船给你作为奖赏。” 许船木高兴的道:“谢大郎,船木永远效忠大郎。” 所谓调拨商船给他,就是让他当二船主。 可以独立经营这两艘商船,利润和许柴佬分成。 对于许船木来说,意味着从奴仆变成了股东。 如果经营的好,没几年就可以购买属于自己的商船,实现阶级的跃迁。 仔细询问了开海的情况,许柴佬察觉到了此次开海的不同寻常之处。 “看来朝廷也看中海洋贸易的暴利了……” 许船木担忧的道:“那……会不会影响到我们?” 许柴佬笑道:“你多虑了,大树底下好乘凉。” “鲸鱼捕食的时候,会有很多小鱼跟随,连天上的水鸟都会参与进来。” “因为鲸鱼嘴边随便漏下一点残渣,都够它们吃的脑满肠肥。” “而且鲸鱼可以赶跑别的猎食者,保护它们的安全。” “大明就是鲸鱼,我们就是那些小鱼和水鸟。” “想想以前,再想想现在。” “大明禁海才只六年时间,咱们在南洋的形势每况愈下。” “现在大明重回大海,且准备主动引导海贸,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 许船木敬佩的道:“还是大郎看的透彻,如果我们能和大明搭上线就好了。” “六十多艘五千料宝船,二十余艘一千料到三千料战舰护航……” “听说魏国公他们十几家勋贵,也弄了几十条船随行。” “再加上其他各家船只,此行至少有两百艘船……如果我们也能加入其中就好了。” 许柴佬笑骂道:“混账,竟敢试探起我来了。” 许船木打蛇随上棍,赔笑道:“外面都在传,大郎和大明一直有联系,您就和我说说呗,是不是真的。” 许柴佬叹道:“我只是接触的人多,从别人那里听到了一点风声。” “如果我真的有这种渠道,哪还用派你去打探情报。” 许船木有些失望,但对许柴佬更加敬佩:“能准确捕捉各种信息,将来大郎一定能有一番大成就。” 许柴佬心下苦笑不已,什么大成就? 不过是一个低贱的商人罢了,这辈子顶天也就是当个有钱的海商,仅此而已。 真正的大人物大事业,还要在应天城。 一句话就能决定天下的走向,影响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再给我讲讲大明的情况。” 许船木就将他了解的情况,大致讲了一遍。 比如去年清查人口和土地,打击了南方士绅宗族。 对此许柴佬唯有沉默。 他祖籍浙江,家族大概率也在打击之列。 但朝廷的决策,他什么都做不了。 不过接下来几个消息,又让他振奋了起来。 天命太孙的传说有,应命贤臣的传说也有。 太孙果如传说里那般贤明,外出巡查期间,展开了惠及整个南方的除血吸虫活动。 还安抚整个南方异族…… 至于为何要如此郑重的介绍太孙,皆因他们都是南方人,对他的政策更加的感同身受。 许柴佬也同样如此,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太孙,充满了崇敬: “果然是天命太孙,有此明君在世,何愁天下不兴。” “对了,应命贤臣呢?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迹?” 许船木想了一下,说道:“应命贤臣叫陈景恪,据说是一名郎中,两次救太孙于危难之中……” “血吸虫就是他发现的,除虫之法也是他所献……” 他就将陈景恪的事情讲了一遍,因为血吸虫的原因,他对陈景恪也同样充满了感激。 不过碍于陈景恪太低调,且他打探的方向主要是朝政,所以了解并不深。 稍微隐秘一点的情报,都没有打探到。 许柴佬却察觉到了异常,追问道:“大明是从何时开始变革的?” 许船木被问住了,道:“大明从立国起,就一直在尝试新法啊。” 许柴佬也意识到自己问的有问题,大明立国才二十年,采用了许多新制度。 变革是时刻在进行的。 想了一下,他改变了提问方式:“最近几次的大变革,比如修筑黄河、宝钞新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许船木挠了挠头,他还真没留这个问题。 许柴佬也有些无奈,进一步问道:“这些变革是陈伴读入宫之后开始的,还是他入宫前就有的?” 许船木恍然大悟,说道:“陈伴读是洪武十五年入宫,变革都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 许柴佬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测,这些变革即便不是陈伴读提出来的,也参与很深。 否则绝不可能让皇帝破例下嫁公主。 才十几岁,就拥有如此高超的医术,还拥有这般能力,果然是应命贤臣。 接着许船木又讲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情报。 比如今年朝廷宣布了全新的税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商业税等等。 摊丁入亩? 听到这个政策,许柴佬第一个念头就是,圣君再世。 第二个念头就是,工商业要大兴了。 以前限制工商业的,不只是政策,还有人手。 百姓都被人头税和徭役给捆绑住了,工商业自然就无人可用。 现在人头税和徭役全都折合成田赋,就等于是解开了百姓身上的枷锁。 获得更多自由的百姓,就有条件去从事更多的工作。 再想到同时颁布的商业税法,他心中对提出政策的人充满了敬仰。 为万民解绑,还能预见到商业大兴,提前一步制定好相关税法。 这该是何等的胸襟气魄,又是何等的高瞻远瞩。 本来他以为这项政策是那位陈伴读提出的。 仔细一问才知道,摊丁入亩竟然是太孙在南方巡查期间所提。 一条鞭法、商业税之类的,有传闻陈伴读也参与了,但未经证实。 不知道为什么,许柴佬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定然是太孙和陈伴读两人一起商量出来的。 太孙灵光一闪,想到了摊丁入亩,陈伴读根据此法完善出了新的税法。 心中再次对两人的能力感到震惊,对大明也更加的向往。 “明君贤臣,天佑大明啊。” 许船木又介绍了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司法独立,比如税务稽查司组建,比如辽东纳哈出军团不战而降等等。 最让许柴佬感到震惊的,是高丽亡国的消息。 高丽也是区域强国,拥有数百万人口,竟然如此突兀的就被灭了? 大明的兵锋竟然强盛到了这种程度吗? 关键是,大明表现出来的侵略性,让他感到无比的陌生。 汉人王朝上一次如此强势,还要是数百年前的隋唐。 大明真的要重现汉唐雄风了啊。 这让许柴佬对大明更加的向往。 等全面了解过大明当前的情况,时间已经过去小一个时辰。 想到堂屋那群各家的代表,他意犹未尽的中止了谈话。 返回堂屋,那些老家伙竟然一个都没走。 要搁在平日里,自己敢让他们等这么久,早就闹翻天了。 不过也能看得出,这些人都面色不善。 那位赵家主更是嘲讽道:“许大郎真是好大的架子,让我们这么多人等你这么久。” 许柴佬不卑不亢的道:“赵伯父真是冤枉我了,事关重大我必须要了解清楚,才好向诸位叔伯汇报。” “否则误导了诸位叔伯造成损失,我可承担不起后果。” 许光宪自然要捧自家儿子,眼见还有人想找毛病,就抢先说道: “许船木那狗奴,我们问了几天总是吞吞吐吐没一句干脆话。” “你若是问出了什么,就赶紧说于诸位家主听。” “是。”许柴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大明开海已成定局,朝廷组建了一支三百艘船的舰队。” “其中只五千料宝船就有百艘,三千料战舰四十艘,随行人员超过五万人。” “轰……”各家主再也顾不上形象,纷纷讨论起来。 就连许光宪都有些没绷住,连忙追问道:“消息可属实?” 许柴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等众人安静下来,才说道: “属实,许船木自幼跟随在我身边,为人靠得住。” “且这个情报与我之前听到的风声相符,做不了假。” 之前听到的风声? 众位家主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难怪之前顶着那么大压力,非要派人去大明打探情报。 看来他真的有别的渠道,可以获得大明的情报。 许柴佬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好引起这些人的误会,方便自己做事。 “诸位都是长辈,有些话我本不该说。” “但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我就斗胆多说几句。” 赵家主皱眉道:“什么生死存亡时刻,许大郎你莫要危言耸听。” 有人附和道:“是啊,大明开海,咱们不过是回到从前罢了。” “而且有了大明水师震慑,咱们在南洋的生意更好做。” 不少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朝廷开海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怎么就和生死扯到一起了? 竟然不想着从中牟利,甚至搭上朝廷的顺风船,这些人果然老了。 许柴佬心中鄙夷,面上郑重的道: “朝廷此次开海表现的非常主动,规模如此庞大的船队,还有战舰护航。” “大家不会以为,朝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经商吧?” 赵家主嗤笑道:“呵呵……朝廷的目的不外乎是经商的同时出使列国,宣扬大明威风罢了。” “你不会以为,皇帝想靠这几百条船,将沿途各国全都灭掉吧。” “哈哈……”他的话引得在场不少人大笑。 许柴佬眼神里浮现一抹怒意,却隐而不露,淡淡的说道: “就在一个月前,大明灭了高丽。” 堂屋霎时间变得落针可闻,很多人脸上还挂着僵硬的笑
相关推荐:
开局召唤西厂厂花
余生请多指教顾医生
渣渣渣[快穿]_御书屋
阿虎哥的小勺子(H)
蓬莱之妖蛇(H)
快穿:男神,有点燃!(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盛宠
末日富江
大上海1929
四面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