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说不定自己也有机会去大明为官,自己的家族也能去大明开枝散叶。 其他藩属国的臣子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原本还担心自家会不会步了高丽的后尘。 现在发现大明采用分封制度,确保忠于大明之人的利益,顿时就放下心来。 歌照唱舞照跳,大明真打过来的时候,喜迎王师就行了。 面对这种情况,各藩属国的国主则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被换掉了。 对于辽东,朝廷的治理就更加直接了。 将关外之地划分为辽宁、辽西和辽东三个省。 并设立辽东总督衙门,统管辽东事务。 同时还抽调了大量技术人员进入辽东,帮助这里恢复生产。 最高兴的当属朱梓了,本来以为只能在大明当个藩王,没想到直接封王建制了。 得到的好处还要超过几大塞王。 但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朱元璋就向他宣布了二十年改造计划。 “朝鲜地势太过重要,不能进行分封。” “不过你放心,老子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等将来打下日本,会在那里为你另建一个真正的封国。” “如果你不想去日本,就将你分封在别处……” “总之,爹不会亏待你的。” 朱梓的心情很复杂,高兴那么久,结果就是个工具人。 但面对‘慈祥’的父亲,他不敢说半个不字。 只能装作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父皇何出此言,为大明效力乃儿子的本分。” 朱元璋满意的道:“很好,你有这样的觉悟,为父很满意。” 于是,朱梓就‘高高兴兴’的去上任了。 之后大明在朝鲜王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迁徙一部分人去中原填充人口。 对大明心怀不满的官僚权贵,大部分都被列入迁徙名单。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反抗,但都不用大明自己动手。 心向大明的高丽旧权贵,就主动出手将他们给摁住了。 原因很简单,权力就那么多,将这些人撵走,他们就能分到更多的好处。 还有一个消失许久的群体再次出现,并受到大明的追捧: 新罗婢。 其实应该叫高丽婢的,毕竟新罗都灭亡几百年了。 但贩卖婢女的人很懂得炒作,知道新罗婢曾经名扬天下,深受中原有钱人吹捧。 很多文人曾经写诗词赞美过她们。 历史文化底蕴,可是王炸。 于是就取名叫新罗婢。 一时间有大量面容姣好的高丽女子,被贩卖到大明。 陈景恪得知此事,考虑许久最终找到朱元璋: “陛下,请下令禁止拐卖新罗婢。” 朱元璋还没说话,朱雄英先是不解的道: “为何?你之前不是说过,从别国抓捕、购买年轻女子,低价卖给大明男子为妻为妾。” “如此大明人口越来越多,别国女子减少,人口会锐减。” “大量男人娶不到媳妇,就会产生邪念制造事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如此,我大明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该国。” “现在为何你要反对拐卖新罗婢?” 朱元璋眼皮子直抽搐,这些玩意儿你也教吗? 咱好好的乖孙,都被你教的一肚子坏水了。 不过……咱怎么觉得这样挺好的。 “今天你必须给咱好好解释清楚,为啥不能用这种方法对付高丽人,否则看咱怎么收拾你。” 陈景恪解释道:“这种方式是用来对付别国的,但高丽已经亡了,现在只有大明的藩属朝鲜王国。” “被拐卖的新罗婢,都是大明的子民。” “大量女子被拐卖,会导致很多年轻男人娶不到婆娘,成为当地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高丽时期虽然穷,但还是能娶妻生子的。” “现在大明当政,他们连媳妇都娶不到,血脉都要断绝了,很容易就能将仇恨引向大明。” “这不利于我们实施教化。” “如果再有人挑拨,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那正好,将出问题的全杀了。” 朱雄英却恍然大悟,反对道:“不妥不妥,大明不能如此对待自己的子民。” “这个头一旦开了,后续还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真想稀释高丽人口,办法多的是。” “每年从中原迁徙一批汉人过去,再从那里迁徙一批人来大明。” “高丽满打满算也才两百五十万人,用不了几年就能稀释的差不多了,还不会引起任何社会问题。” “当年大唐就是用这种办法,让高句丽彻底成为历史的。” 陈景恪说道:“太孙所言甚是,高丽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太深,完全可以用温和的办法将他们消化吸收。” “如果朝廷放纵,等新罗婢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就会将手伸向当地汉人女子……” 回旋镖这东西,太容易扎到自身了。 陈景恪穿越前夕,某灯塔国身上扎满了自己发出去的回旋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尤其是人口贩卖,干这个生意的,基本已经不存在人性这个玩意儿了。 为了钱,他们什么都敢干。 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将主意打在大明身上。 用这种方法对付敌人,就算将来被回旋镖扎一下,也能说得过去。 要是用这种办法对付已经归顺的人,那就是用回旋镖打自己了。 “所以,那些人要是真想赚这个钱,就让他们去弄日本女人。” “日本有一千万人口,我正发愁怎么收拾他们,用这种办法其实挺合适的。” “日本那些领主为了争霸,肯定很乐意贩卖出身低微的女人,换取钱粮组建军队。” “多余的男人,会被他们组成军队去战场送死,去抓捕邻国的女人继续贩卖……”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日本人口必然锐减。” “到时候大明不论是直接出兵灭其国,还是用别的办法,都要好办的多。” 日本贩卖自家女人,组织自家女人去外国卖×,那都是被载入史册的事情。 陈景恪觉得,大明的男人,有义务挽救日本女人于水火之中。 不,准确说是有义务拯救天下女子。 对,就是这样,简直完美。 朱雄英附和道:“对对对,可以用这一招对付日本女人……” “不只是日本女人,男人也是不错的劳动力。” “尤其是采矿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非常危险。” “怎么能让咱们大明的百姓冒这个险,我觉得日本人就挺不错的。” 朱元璋眼皮子再次一阵抽搐,瞪了陈景恪一眼,说道: “好,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们两个混蛋赶紧滚。” “再说下去,咱真怕忍不住狠狠揍你们一顿。” 坏水藏在肚子里就行了,这样大摇大摆的说出来,属实有点不好听。 陈景恪两人自然知道是为什么,一溜烟就跑了。 没几天,朱元璋下令严禁拐卖新罗婢,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但永远不要低估某些人钻空子的能力。 严禁拐卖? 那如果是高丽女子自愿去中原为奴为婢呢? 一点都不要觉得奇怪,天朝上国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更何况,大明的富庶明显是要超过高丽的。 且经过几次改革,对人身的束缚放松了许多。 有大把的女人想到大明为婢女。 如果能够嫁给大明男子,那就更好了。 所以,虽然朝廷下了禁令,但新罗婢依然盛行。 不过总体而言,数量少了大半。 至少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没有那么显著了。 之后在锦衣卫的引导下,那些人贩子开始将目光放在了隔壁的日本。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明在中南半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前面已经说过,安南此时是陈氏当政,史称陈朝。 但现在恰恰是陈朝末期,君主荒淫无度,重用外戚胡季犛。 “胡季犛祖籍浙江,祖上在五代时期迁徙安南。” “因为是汉人大族,刚迁徙过去就和安南王室联姻,迅速站稳脚跟。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是当地举足轻重的大势力。” “最近十几年,更是备受陈朝君主重用,开始掌握军权。” “在此之前,安南一直被占婆国欺凌。” “胡季犛掌军后打赢了占婆国,威望大涨。” “他又通过政治手段,击败了所有对手独揽军权……” “后又借助安南君主的信任,实现了大权独揽……” “此人是靠战争起家,所以侵略成性。” “三叔只是派人略微挑拨,他就出兵攻打占婆国。” “占婆王制蓬峨在率领水师抵抗时,被人出卖战死……” 朱雄英讲到这里,陈景恪突然察觉到不对,说道: “等等,占婆王被人出卖战死?” 朱雄英点头道:“三叔的情报里是这么写的。” 陈景恪眉头一挑,说道:“竟有这么巧?” 朱雄英‘嘿嘿’笑道:“就是这么巧,你说奇怪不奇怪。” 陈景恪给了他俩字:“呵呵……” 占婆王制蓬峨虽然算不上英明神武,可在优秀的地区匹配机制下,在中南半岛也是有名的雄主。 虽然被胡季犛击败过一次,可依然不影响他的威名。 这样的人,竟然被属下给出卖,战死当场了? 骗鬼呢。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说道:“你还想不想听?” 陈景恪说道:“好好好,他是被手下出卖的,我信了,你继续说。” 朱雄英假装没有听到他阴阳怪气,说道: “制蓬峨战死导致占婆国大败,将士伤亡惨重再无力抵抗,丢失了大片国土,占婆国对安南可谓是恨之入骨。” “中南半岛其他势力,也对安南的强势感到担忧。” “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他们向宗主国大明求援。” “三叔就率领五万大军,水陆并进攻打安南。” “一路上得到了中南半岛各个势力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占婆国可谓是倾国出动。” 陈景恪接话道:“于是晋王就一路打到了安南京畿,活捉了安南君主和胡季犛?” 朱雄英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安南君主确实被活捉了,不过胡季犛逃走了,带着残余力量顽强抵抗。” 陈景恪将信将疑的道:“我怎么感觉,胡季犛是被晋王故意放走的?” 朱雄英点头笑道:“不用怀疑,就是故意放走的。” “他就是吸引飞蛾的火堆,帮我们把仇视大明的势力全都照出来。” “而且有他这个罪魁祸首在,大明军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驻扎在当地。” “皇爷爷已经准备在安南的土地上,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陈景恪眉头微皱,道:“这么着急吗?会不会引起其他势力的警觉?” 朱雄英说道:“自然不会是现在,等三叔把那里折腾的差不多了,各势力没有实力和大明抗衡的时候,再划分郡县。” 陈景恪点点头,这才是较为稳妥的办法。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这时,朱雄英又说道:“对了,听说出海的水师舰队,已经拿下了吕宋岛。” 第241章 吕宋 吕宋,既是一座岛屿,也是一个国家的名字。 同时也是大明对菲律宾群岛的统称。 但此时所谓的吕宋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土著部落聚合体。 连部落联盟都算不上。 最早菲律宾群岛还处于原始部落时代,一个村子就是一个政权。 不要觉得原始就公平,恰恰相反,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赤裸裸。 村长之类的就是世袭贵族,村民就是半奴仆半奴隶。 这种情况持续了不知道多少年。 直到六七世纪时期,有广东、福建的华人登岛定居。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极大促进了吕宋的发展。 到了南宋时期,更多活不下去的华人背井离乡下南洋谋生,吕宋就是终点站之一。 随着华人越来越多,与土著联姻的情况也频繁发生。 于是,部落之间开始兼并,最后形成了一个较为松散的联盟。 他们对外自称是吕宋,向元朝进贡并使用《授时历》。 元朝末年,南方又有许多人为躲避战乱下南洋,还有些商人在岛上建立中转站。 朱元璋口中的张士诚残部,自然也是有的,只是远没有他想的那么多。 满打满算也就几千人。 传说中的十万逃民完全子虚乌有。 反正这两年,大明派往南洋打探消息的密探是没有见到,更没有听说过。 以前这些移民和大明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广阔的中国,既是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又是各种奇物的主要消费市场。 这些商人靠着来回贩卖,赚取了大量财富。 然而禁海令下达之后,他们就彻底成了孤魂野鬼。 但永远不要小瞧人们的生存能力,被隔绝在南洋的华人迅速抱团,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势力。 因为性格和擅长的能力不同,当地华人总共分成了两大势力。 一股是以商人为主组成的,主营业务就是商业。 在被大明抛弃后,主动和当地土著部落结合,迅速融入当地。 另一股则是由张士诚残部、海盗等组成,他们自己找了一块地开垦农田定居。 当然,耕田并不是主业,或者说不完全是主业。 他们还兼营另外两项业务,海盗和收保护费。 商人集团可谓是天然的劫掠对象,所有人都以为双方的关系会很差,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 但事实上…… 看着趾高气昂离开的一群土著,申季亮愤怒的道: “这群黑猴子,我真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 许柴佬安抚道:“他们就是为了讨要一点钱财罢了,商人以和为贵,能花点钱消灾也是可以接受的。” 申季亮有些不满的道:“许大哥,被这么欺负,你真的一点都不生气吗?” 许柴佬忽然叹道:“生气又能如何?我们不过是被母国抛弃之人罢了。” “在这偌大的南洋就如同无根之萍,只能小心翼翼求生。” 闻言,周围人瞬间都沉默了。 之前有天朝上国之民的身份,他们在南洋地位很高。 各部落首领、各国国主,对他们都很是礼遇。 洪武十四年,一切都变了。 大明开启海禁,他们这些在海外谋生的人就成了弃民。 很多嫉妒他们富裕的土著,开始试探的向他们伸手。 一开始只是耍赖碰瓷,后来演变成公然收保护费乃至打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大明或许有万般不好,可只要他还在发出声音,就足以保护他们了。 当大明不再发出声音,他们什么都不是。 今天他们来这里贸易,船只还没靠岸就被收了好几次保护费。 本来跑这一趟,能赚取数倍的利润,现在能盈余一倍就算幸运的了。 也难怪大家伙儿都很生气。 申季亮是这群人里最冲动的人,依然大声说道: “怕什么,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要我说,直接联络李首领,集中所有力量狠狠的给他们来一下子。” “让这群黑猴子知道,咱们明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李首领这个名字,许柴佬脸色一变,呵斥道: “闭嘴,你想害死大家吗?” 申季亮不服的道:“怕什么,就是给他们知道了又如何?” 许柴佬苦口婆心的说道:“土人就是忌惮我们明人抱团,所以我们才要装作和李首领不和,打消他们的警惕心。” “要是让他们得知我们有联系,必然会对我们出手的。” 李首领叫李奇义,是张士诚水师的一名偏将的儿子。 张士诚战败,那偏将带着十几条船和几百号人逃到南洋,后来将家人也接了过来。 李奇义就是那时候下南洋的。 后来就接了他爹的班,成了海盗势力的首领。 为了降低南洋土著对他们的警惕心,海盗集团和商人集团故意表现的不和。 实际上暗地里一直保持默契合作。 商人集团为李奇义提供资源和情报,李奇义则暗中替他们解决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部落做的很过分,就会让李奇义他们出手解决。 至于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反抗…… 许柴佬继续说道:“别的不说,只要土人不许我们的船只靠岸贸易,就能将我们活活饿死。” “是,我们也可以和李首领他们一样,以耕地、打渔、劫掠为生。” “可是你想过这样的日子吗?你们谁想过?” 众人都连忙摇头,经商多好啊。 申季亮也悻悻的闭上了嘴巴。 许柴佬见众人都不吭气了,也就不再说什么。 但心中却非常的无奈。 他岂能不知道退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 算上李首领他们,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 除去老幼妇孺,能上战场的就两三千人。 靠这些人和当地土著打? 别做梦了。 就那么点人,死一个就少一个。 就算一路胜利,人没了又有什么用? 更关键的是,失去了大明这个后盾,他们没有那个资本和土著做对。 他们是商人,需要和不同的人做贸易才能活下去。 以前没了土著,他们还能将货物贩向大明。 现在没了大明,他们只能和土著做生意。 双方真要打起来,土著只需要不和他们贸易,就能将他们困死。 倒是可以学李奇义他们,自己找个肥沃的小岛耕田打渔。 可他们世世代代的都是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旧业难舍啊。 更何况,经商虽然会被收保护费,可也比种地轻松赚钱。 许柴佬也早就看透了盟友的本质,就是一群商人。 别看提起土著大家都恨的牙痒痒,真要开战一个比一个退缩的快。 正是因为认清了这一点,他才一直当和事佬,能忍则忍。 也正因为对盟友认识太清楚,他更有一种怒其不争之感。 难怪历朝历代都瞧不起商人,确实是有原因的。 他虽然也是商人出身,却自认为和别的商人不同。 他更懂大义,识大体。 其祖籍泉州,先辈一直从事海贸。 他从小就在船上长大,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家学渊源又善于管
相关推荐:
(影视同人)快穿之位面采购师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睡前撸物
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
杀死因果(双病娇 1v1)
咬春梨
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
有蝶(H)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
四面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