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59章

第159章

经知道的知识,圆外是我们还未掌握的知识。” “你们发现没有,懂的越少,我们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少。” “懂得越多,我们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多。” “所以,在真正有学问的人眼里,自己有太多太多东西不懂,自己不过还是个初学者,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反而是学问低的人,能看到的未知也少,就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于是就生出傲慢情绪。” 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众人都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 尤其是学生们,看向陈景恪的目光充满了敬仰。 他们听过太多院长的传说,今日终于见识到了,果然很厉害。 懂的道理好多啊。 陈景恪将粉笔扔在桌子上,说道:“好了,大道理说完了,咱们说点实际的。” “自然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你们无法理解它的意义,这是很正常的。” “问题不在于你们,而是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到位。” 众人心下一凛,来了来了,终于要开始算账了。 汤暹等人也在心里打鼓。 很显然,大家都以为他在说反话。 “我不是在说反话,这确实是我们做的不够好。” “其实自然学科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你们所学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皮毛的皮毛。” “其目的是为你们启蒙,让你们初步了解自然。” “只是因为太过于浅显,反而无法让你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用处。” “真正的做法,是一开始就让你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用处。” “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才会产生兴趣,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疑问了。” “所以我才说,这是我们做的不够好,问题不在于你们。” 听到这里,众人更加佩服,对陈景恪也更加的喜欢。 院长真的好和蔼,好谦虚啊。 汤暹几人松了口气,然后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我就把这一课给大家补上,让大家知道自然到底有什么用处。” 众人不禁好奇起来,想要知道他准备怎么做,更好奇自然到底有何高明之处。 陈景恪也没有再墨迹,将自己带过来的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样东西。 正是温差发动机,近两年贵族群体流行起来的玩具,被广泛应用于风扇。 难道他说的用处就是这? 大家不禁有些失望。 温差发动机确实很神奇,可大家见的多了,已经失去了那种震撼力。 更何况,这玩意儿除了能带动小风扇吹吹风,也确实没啥用处。 但马上他们就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陈景恪又从盒子里拿出一样东西。 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下面是木板做的平台,木板上有个铜杆子。 杆子最上方横向固定着一个纸杯,纸杯下方是一个同样横放的玻璃杯。 纸杯尾部插着一根牙签,牙签另一头放在玻璃杯上。 陈景恪将其和温差发动机摆放在一起。 用一根绳子做的履带,将温差发动机的轮子,和另一个东西上的轮子连接在一起。 众人都不禁疑惑,这是什么东西? 你不会是准备用两个杯子,让我们见识自然的用处吧? 陈景恪自然能猜到大家的想法,神秘的道:“别急,马上你们就知道了。” “现在我需要一个人配合我做实验……嗯,汤暹,就你来吧,过来。” 汤暹也没犹豫,起身就走了过来: “院长,需要我做什么?” 陈景恪提起茶壶往温差发动机里倒热水: “温差发动机你是知道的,等会儿杯子转动起来的时候,你对着纸杯大声的说话,随便说什么都行。” 对着纸杯说话?所有人都不禁好奇起来,这是做什么? 汤暹虽然很疑惑,却也不怕,说道:“好,我知道了。” 陈景恪将一切都准备好,再次问道: “准备好了吗?我说开始你就对着纸杯大声说话,声音一定要大。” 汤暹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凑近纸杯说道:“准备好了。” 陈景恪按着温差发动机轮子的手指,轻轻拨动了一下,轮子转动起来。 轮子带动绳子履带,绳子履带带动另一头的轮子,两个杯子开始转动起来。 “开始。” 汤暹大声喊道:“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陈景恪目光一直盯着玻璃杯,只见牙签在玻璃杯上划出清晰的痕迹。 他在牙签的一头,镶嵌了一颗金刚石碎屑,能在玻璃上留下痕迹。 这是经过上百次试验,换了几十种材料,才勉强找出来最适合的东西。 直到牙签快要走到头,他才伸手摁住温差发动机。 “好了,可以停下了。” 汤暹这才停下,然后一脸不解的看向他。 “院长,这就可以了吗?” 其他人也都揣着同样的疑问,就这? 陈景恪笑道:“别急,马上你们就知道了。” 说完他把玻璃杯复位,对众人道:“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保持安静,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众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 陈景恪松开摁住发动机的手指,玻璃杯再次旋转起来。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却听到一道声音从纸杯里传出: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尽管声音很弱,还带着杂音,又有些失真,可依然能分辨出这就是汤暹的声音。 众人一个个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 汤暹更是吓的连连倒退好几步,脸色一片煞白。 不知道谁率先惊呼道:“妖怪,汤暹的声音被这个妖怪给抢走了。” 汤暹下意识的反驳道:“没有没有,我还能说话。” 说完才反应过来,是啊,自己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纸杯里? 这是什么妖法? “嗡……”教室里和炸开了锅一般,变得嘈杂起来。 门外旁听的先生们也忍不住了,推开门走进了进来。 程一民一马当先,又是激动又是忐忑的道: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做到的?” 其他人也都看向陈景恪,等着他的回答。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安静。” 接连喊了几声,教室里才安静下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敬畏的目光看着他。 陈景恪这才说道:“这就是利用自然知识制作出来的东西,我叫它留声机。” “顾名思义,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还能重新播放。” “至于原理……说的太复杂你们也不懂,你们只要知道,声音会让物体产生震动。” “这个你们可以自己试一下,并不复杂。” “而纸杯的效果就是喇叭,它可以聚拢声音增强震动,也能放大声音。” “对着它大声说话,震动会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而且声音的震动是有频率……就是有节奏的,不是随便震动的。” “看到这根针了吗,它是记录声音震动节奏的笔。” “而玻璃杯,就是记录这个节奏的纸。” “针的尾部有一粒金刚石碎屑,大家都知道金刚石可以划玻璃,自然也能在玻璃杯上刻下痕迹。” “当针震动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杯上刻下相应的痕迹。” “当我们把一切复位,针顺着之前刻下的痕迹重新走一遍,就会产生相同节奏的震动……” “震动顺着针传递给纸杯也就是喇叭,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 众人听的一头雾水,但至少有一点他们听明白了,这不是妖法而是能被人掌握的工具。 看着众人渐渐恢复正常,陈景恪笑道: “现在,大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了吗?” 众人连连点头,三三两两的说道:“感受到了。” 就连汤暹、徐增寿等人,也同样如此。 这个震撼实在太大了。 记录声音啊,简直就是神迹。 陈景恪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现在这个留声机只能记录几句话,声音小还不清晰,实用性并不大。” “但这不是留声机的问题,是我们的技术有问题。” “我们不应该因为它的这些缺点就嘲笑它,觉得它没有用。”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改进它。” “总有一天,我们能造出可以记录一刻钟那么长的留声机,声音又清晰又响亮,就和面对面说话一般。” “我们可以将音乐刻录在里面,想听音乐了,不用去找乐师,拿出留声机随时可以听。” “还能将课程录在里面,反复的去听去学习,直到学懂。” “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这样虽然我们人不在了,可我们的声音却留在了世间。”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人皆眼睛一亮。 还是那句话,对于推崇祖先崇拜,擅长记录历史的华夏人来说。 历史留名,身后事,都是值得重视的大事。 能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传给后世,仅此一条,就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这一刻,留声机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 这时,汤暹上前,羞愧的道:“院长我错了,不应该轻视自然。” 陈景恪很是欣慰,说道:“还记得我方才说的话吗,你质疑自然是正常的。” “是我们没有将此事说清楚,所以你无须为此道歉。” “但你确实应该道歉,不过不是向我,而是向方先生。” “因为他是你的师长,尊师重道是基本的素养。” “你可以质疑自然学科,但作为学生不应该冒犯先生。” 汤暹点点头,朝方广津鞠躬道:“先生,对不起。” 方广津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也有错,没能让你们了解自然的奥秘。” 陈景恪心下开心不已,问题解决。 第282章 给朱标上课 解决了汤暹等刺头,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陈景恪又拿着留声机挨个教室转了一圈,给所有人演示了一下这东西的效果。 别的都不需要说,只一句:此物可以将人的声音记录,传之后世。 就足以代表一切。 而留声机,不过是自然科学下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 从此,再也没有学生质疑自然的用处。 不光是学生,就连行学研究班的很多人,也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找来教科书自己研究起来。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陈景恪编写的自然书虽然有四册,但内容非常浅显。 只是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初步解答,并没有深入,就算是第四册也不例外。 最深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了杀鬼、油锅捞铜钱等骗术的原理。 而且也只说了是如何做到的,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这四本书是用来给小孩子启蒙的,没必要太深。 太深了小孩子也看不懂。 真正的理科教科书,他还没编写出来。 倒不是多难,只是将最浅显的理科知识整理出来,梳理出一个粗略的框架。 对他来说并不难。 问题是没时间。 整天忙于政务,得点空就去翻看史书总结经验,实在没时间写什么教科书。 连本草纲目他都已经放弃了。 只能说,有得有失。 留声机带来的影响并没有结束,相反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陈景恪刚进宫就被朱元璋叫了过去。 “景恪啊,咱也想留几句话给后世子孙,你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无奈的道: “陛下,留声机的技术还很落后,只能录几句话,声音失真严重……” 朱元璋说道:“你不是说研究研究,能造出更好的来吗,赶紧研究啊。” 陈景恪苦笑道:“这哪是说研究就研究的啊,再说我还要忙政务,实在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啊。” 朱元璋立即说道:“不用你亲自动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和咱说,咱弄个留声机研究班,专门研究这个。” “你只需要给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往哪里研究就可以了。” 陈景恪哭笑不得,但也理解他的想法。 很将声音留在这个世界,传给后世子孙。 就这么简单。 不过这也是个办法,这个留声机研究班,可不只是能用来研究留声机。 怎么样还不是陈景恪自己说了算。 而且相信古人的智慧,给他们指明方向,说不定真能研究出点什么来。 想到这里,陈景恪就说道:“大明并无这方面的人才,不过很多技术是相通的。” “可以找一些能工巧匠,让他们慢慢来研究。” 朱元璋忙不迭的道:“对对对,咱就是这个意思,慢慢研究,说不定就造出来了呢。”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最好从道教找几个擅长炼丹的能工巧匠。” “他们的金石丹药虽然都是害人的玩意儿,但天天和金石打交道,指不定就掌握了什么有用的技术。” “火药这东西,就是他们炼丹炼出来的。” 朱元璋有些惊讶的道:“火药是炼丹炼出来的?将这玩意儿放炼丹炉里烧,他们没被炸死吗?” 倒不是他孤陋寡闻,火药这玩意儿的起源,现代人也是翻遍古籍才推测出来的。 而且关于它的起源,还存在一定争议。 比如,贞观末年王玄策从天竺带回一个番僧,那个番僧自称有长生不老药进献给李世民。 李世民吃完就噶了。 有学者认为,番僧进献的就是火药。 虽然很离谱,但也从侧面说明,火药的起源并没有明确记载。 咱们普遍以为是炼丹的副产物,也只是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出来的。 古代信息闭塞,就更难以查证它的起源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啥人去查。 谁吃饱撑的,查它干啥。 陈景恪自然是支持炼丹起源说的:“炼丹师为了炼制长生丹,将各种材料添加进丹炉。” “偶然有一天,丹炉爆炸了。” “他们误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长生不老药,爆炸是因为药力太大导致的。” “于是他们就开始不停的增减材料,试图找到正确的配方。” “最后发现硫磺、硝石、木炭放在一起,会剧烈燃烧并爆炸。” “作为后人我们知道,他们发现的并非是什么长生不老药,而是火药。” “至于这期间死了多少人,那就不知道了,估计不会少。” 朱元璋表情很是怪异,道:“原来如此,没想到火药竟然是这么来的。” “是了,火药火药,都带药字了,最早肯定是当成药来用的。” “竟然在炼丹炉里烧火药,啧……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陈景恪说道:“不管怎么说,若无他们冒死探索,也无今日的火器啊。” 朱元璋很是不以为然,但也没再说什么,转而道: “咱会尽快将人凑齐,你先想想怎么教他们吧。” 从老朱那里出来,去偏殿找到朱雄英,这小子一见到他就凑过来道: “听说你弄了个留声机?”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咋,你也想给后世子孙留几句话不成?” 朱雄英摇摇头道:“那不至于,这不是妙锦听说了此事……你懂的。”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懂懂懂,我把制作方法交给你,你自己带着她做更有意义。” 朱雄英兴奋的道:“我也能做吗?好好好,快教我。” 于是陈景恪就拿来笔墨,将结构画了出来,又一一给他做了讲解。 朱雄英很是意外的道:“竟然如此简单,我还以为多复杂呢。” 陈景恪气乐了,道:“简单?我不说你能想到?” “看起来简单,蕴含的道理非常复杂。” 朱雄英摆摆手说道:“好好好我知道了,很复杂很高深,你很了不起。” “今天没啥事儿,你自己歇着吧,我还有事儿先出去了。” 说完一溜烟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不用问就知道干啥去了。 陈景恪也没闲下来,刚坐了没一会儿,朱标就派人将他喊走商讨新政去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皇位更替就在眼前。 朱标也在加紧制定登基后的施政计划。 前几年以休养生息为主,可如何实现休养生息是需要计划好的。 而且休养生息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很多以前被耽搁下来的工程,也要陆续重启才行。 这其实也是受陈景恪的影响。 古代朝廷很少做发展计划,甚至可以说就不会做计划。 基本都是根据君主的意思来做事。 陈景恪不一样,他喜欢做计划。 任何事情都会先问,计划做好没有。 受到他的影响,大明朝廷也开始习惯了做计划。 现在朱标要做执政计划,肯定不会放着陈景恪这样的计划达人不用。 陈景恪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一出手就提出了长短两个计划。 “长期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计划。” “比如殿下提出的垦荒令,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短期计划,就是设置一个短期的目标去做。” “也可以将长期计划分拆,每年完成多少任务等等。” “长期计划我就不多说了,殿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重点要说的是短期计划。” 朱标深以为然,只是几句话,就让他对施政策略有了许多想法。 陈景恪继续说道:“短期计划,我以为也不能太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是最合适的。” “为什么要以五年为单位呢?国家计划太短了也不好。” “官员任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很多时候一个计划还没有完成,主导这个计划的官员就调走了。” “新上任的官员,往往会抛弃前任的政策……这其中的原因我不说诸位也懂。” 大家自然懂,就是政绩问题。 前任提出的计划,完成之后功劳也是他的,继任者自然没有兴趣替人做嫁衣。 “这就造成一个恶果,政策缺乏延续性……” “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因为周期长,没有官员愿意做。” “就算强行做了,等该官员调走也会被继任者废除,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也就导致,地方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将计划的周期设置成五年,官员即便调走了,继任者也要继续执行这项计划。” “如此就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不至于因人而废。” “还有

相关推荐: 湿卵胎化   都市药王医仙   胖受惹人爱   封神之万仙阵   耻辱任务   老师,你兴奋了吗?   绿尾羊羔(校园 1v1)   男娼   异常乐园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