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在蒙古王公手里,迁徙如此多的百姓,恐不好安置啊。” 朱标倒是没有瞒他,说道:“开春晋王就会出兵夺回河西,在六月份之前必须将第一批三千户迁徙过去。” “在年底之前,将剩余七千户全部安置好。” “提前准备好种子、农具、耕牛和口粮,不要屈待了百姓。” 果然如此,邱广安回道:“是,臣一定完成任务。” 朱标提醒道:“在晋王出兵之前,莫要走漏了风声。” 邱广安连忙道:“臣明白。” ----------------- 从皇宫出来,邱广安对车夫说道: “去陈伴读府上。” 不论是河西战略,还是陕西移民计划,都不是小事。 陈景恪肯定知道内情,他想过来问问详情。 掌握朝廷下一步动向,才更好做事。 一路来到陈景恪家门口,刚下车就见到徐达溜达着从里面走出来,他连忙行礼。 徐达似乎早就猜到他要来,一点都没觉得奇怪,朝里面指了指道: “进去吧,正好里面没人。” 说完不等他行礼,负着双手离开了。 邱广安立即就知道,徐达来这里的目的,恐怕和自己差不多。 甚至两人方才还谈论过自己的事情。 这样想着,就在管家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了大堂。 见过礼之后,陈景恪笑道:“你来的真巧,魏国公刚刚才离开。” 邱广安顺着他的话说道:“方才在门口遇到魏国公了,你们谈的可是河西之事?” 陈景恪颔首道:“看来殿下都和你说了,就是河西之事。” “经略河西事关重大,你可要上心啊。” 邱广安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朝廷经略河西,可是为谋求西域做准备?”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么简单,陈景恪心道。 “对,朝廷的真正目标就是西域,而且将由晋王坐镇河西,全权负责此事。” 晋王亲自负责?邱广安心中一突。 这位主可不好伺候,工作做得不到位,他可是真敢骑着马到洛阳来打人的。 同时他也知道了,朝廷对此事的决心。 以后的工作中,河西方面的优先级必须提到最高。 否则不论在别的方向做出多大成绩,只要河西方面出了问题,都等于零。 接着他又问了陕西那边的事情。 陈景恪自然不会对他说小冰河期的事情,只是说道: “根据白郎中等人的调查,黄河泥沙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于陕北高原和河套平原。” “与汉唐时期相比,陕西的植被大面积退化,土地严重荒漠化……” “朝廷准备调整当地人口分布,想办法增加当地植被面积,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 邱广安咂舌不已,这工程可太大了啊。 但作为户部尚书,他更担心的是财政问题。 还是那句话,别黄河没治好,把大明给弄亡国了。 邱广安迟疑了一下,说道: “大明建国才二十余年百废待兴,不若再等几年,朝廷略有盈余再去治理也不迟啊。” 陈景恪严肃的道:“经过元末动乱,现在人少地多,朝廷有能力调整人口分布。” “再过二三十年,人口必然膨胀,再想调整人口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且建国之初是官僚系统最有效率的时期,再过上几十年,是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 “如果我们不做,后人就更没有机会去做了。” “所以,此事必须要做,还要做好。” 不过他也知道邱广安是出于公心,就安抚道: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朝廷还是懂的,这个计划会用五十年乃至百年去完成。” “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每年完成一点,日积月累总能有所改善。” 邱广安这才略微放心,说道:“原来如此,是我多虑了。” 之后两人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远洋商队的事情。 陈景恪也很好奇到底赚了多少,就问道:“财货清点完毕了吗?” 提起此事,邱广安也不禁笑了起来。 海贸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分账,七成利润归国库。 大笔财货入账,他这个户部尚书自然开心: “才清点了五分之一左右,不过估测能有十倍的利润。” 陈景恪早有猜测,依然不禁感到震惊:“海贸的利润实在是大啊,难怪那么多人不要命一般出海。” 然后他又问道:“现在百官对海贸之事是何看法?还反对吗?” 邱广安回道:“在巨额利润面前,大部分人都改变了态度。” “只有少部分依然认为农耕才是根本,商业会坏了人心。” 陈景恪却没有嘲讽那些人,只是说道: “他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农才是一切的根本,否则再多钱财都毫无意义。” “你是户部尚书,不能只盯着国库里的钱财,更要把握好粮食生产关。” “海贸兴盛之后,丝绸、瓷器、茶叶、棉布等价格飞涨。” “必然会有人为了钱财,改稻为桑,毁田种茶。” “一定要监管好此事,不要坏了农业根本。”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朝廷发展工商业,就是给百姓找一条种地之外的存活之路。” “有些山地确实不适合种粮食,倒也不是不能改种桑茶。”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拿捏,就是你这个户部尚书的责任了。” 邱广安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铺面而来,又要保证粮食生产,又不能一刀切。 难。 陈景恪笑道:“怎么,怕了?” 邱广安摇摇头,深吸口气说道:“怕,我就怕事情太简单,没有成就感。” “现在朝廷变革不断,正是我辈大展拳脚的时候,又岂能畏惧不前。” 说到这里,他感慨的道:“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别人都是尸位素餐之辈。” “换我来,一定能大展拳脚,干出一番大事业。” “真坐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按部就班的将事情处理好,就已经需要耗尽全身力气,哪还有什么精力去干别的。” “最难的还是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是否正确,害怕去做了酿成大祸。” “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只想着全身而退,不想以身犯险。” “索性就什么都不去做,按部就班萧规曹随,永远都不会错。” “我最佩服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敢于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左右国朝制度,决定亿万黎民生死,这种勇气世上屈指可数。” 这一番吹捧,陈景恪也不禁有些飘飘然,笑道: “可能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邱广安起身告辞。 他自觉这一趟来的很值,打探到了很多朝廷的动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目标。 他自信能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干出一番成绩。 陈景恪将他送到大门口才返回,屁股还没挨着椅子,就见福清陪着父母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 他又起身迎接:“怎么样,热闹吧?” 冯氏滔滔不绝的道:“热闹,太热闹了。全洛阳的人都去了,承天大道被挤的水泄不通。” 朝廷在承天大道办了一个展览会,把海外的奇珍异兽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观。 福清笑吟吟的道:“如此多海外奇珍异宝,任由百姓参观,可不就是很热闹。” 冯氏说道:“是啊,宝贝太多了,眼睛都不够用了。” 福清说道:“要是母亲喜欢,回头我去宫里拿几件回来。” 冯氏摇头道:“那东西看看就行了,带身上怕丢了,藏家里怕被人偷,要它做什么。” 陈远在一旁说道:“那些东西有啥好看的,还是猛兽好玩,那狮子头和斗一般大,要是能驯服……” 冯氏没好气的道:“咋,你还想养一头?” 陈远赌气的道:“养一头又咋了,明天我就找陛下讨一头回来。” 冯氏怼道:“去吧去吧,你被吃了正好,省的我看到你糟心。” 陈远:“……” “不可理喻,我不和你说了……晚饭也不用喊我了。” 说完就往后院走。 冯氏拔腿跟了上去:“为啥不和我说,晚饭你想不吃就不吃吗,饿坏了还不是要我伺候……” 看着两口子离去的背影,陈景恪相当无语。 以前两口子也没这样啊,怎么年龄越大就越喜欢抬杠了。 当面抬杠气的不行,一会见不到人又开始到处找。 可能这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吧。 福清羡慕的道:“希望我们老了,也能如爹娘这般……” 陈景恪暗暗摇头,他无法理解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 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用这种吧?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不同,心态也会出现变化,万一自己老了也变成这样了呢。 谨防回旋镖。 最近大明最热闹的事情,不是过年,也不是要对北元用兵,而是远洋商队的返回。 那些奇珍异宝,确实闪瞎了大家的眼睛。 关于要不要下西洋的争论,也消停了下来。 陈景恪是知道为何朱棣时期,群臣反对下西洋的。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他给出的建议是,下西洋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开。 这一下子,就让群臣没有理由反对了。 而内帑呢,其实也不缺钱。 不说别的,玻璃的利润就足够了,朝廷还需要内帑出钱来填补亏空呢。 朱元璋很舍不得这么多钱,老子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何要分给国库?还让国库拿大头? 还好,朱标是知道事情轻重的,在他的劝说下老朱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这个分配方案。 这个举动果然堵住了群臣的嘴。 再大的道理,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都显得有些虚。 况且,群臣又不是真的迂腐,他们反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入不敷出。 现在能赚钱,而且钱还归了国库,自然就不担心了。 徐达等权贵也赚的盆满钵满,引起无数人的羡慕。 然而就在此时,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卖船。 将所有的船全部出售,一艘不留。 一般人还在奇怪,不确定能不能赚钱的时候,你们那么积极的打造船队出海。 现在确定能赚大钱了,为何反而将船队给卖了? 聪明人则都佩服不已,这政治智慧……难怪人家能坐在那个位置。 朝廷对远洋使节团的封赏,也在新年的前一天宣布。 赵秩灭吕宋、出使海外……诸功并赏,被封为博望侯。 耿子茂也因灭国、出使等功绩,被准许继承祖上爵位。 不过考虑到其祖父耿再成的爵位,都是死后追封的。 而追封爵位带有荣誉性质,说白了就是有些虚高,不好直接继承。 于是礼部重新核对了耿再成的功绩,认为其理当封侯。 朱元璋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封耿再成为高阳侯。 并由耿子茂继承此爵位。 总算是圆了耿氏一脉的心愿。 而勋贵群体,也都是乐见其成的。 对耿子茂的封赏,再次证明皇帝是念旧情的。 大家都可以安心享富贵了。 不过徐达等人卖船的行为,也确实给权贵们提了个醒。 要掌握好分寸,洪武皇帝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真犯了忌讳,恐怕死的比谁都惨。 眨眼又到了新年。 因为远洋使节团的事情,今年的新年尤为热闹。 五十余国家、势力、部落的使节前来朝觐。 再加上跟随远洋使节团一起来的各国使节,总数超过了一百家。 终于有了点万国来朝的架势。 朱元璋本来想过完年就让位的,却再次被朱标阻止了。 “这种大事,必须要等三弟四弟回来才行。” “况且他们统兵在外作战,国内应该以稳定为主,不适合发生皇位更替。” “且等他们得胜归来,再说此事也不迟。” 于是,皇位更替的事情,再次被推后了半年。 陈景恪啼笑皆非,这都特酿的第几次了。 人家是巴不得赶紧上位,生怕晚了出变卦。 这一家子倒好,你让我推的。 不过虽然没有登基,却不耽误一家子商量朱标的年号问题。 朱元璋是武皇帝,按照规矩朱标应该是文皇帝。 所以大家想来想起,都和文离不开关系。 最后两个年号获得了最多人赞同。 老朱一脸得意的道:“建文建文……洪武,建文,一看就是爷俩。” 其他人也都觉得不错。 只有陈景恪一脑门黑线,什么玩意?爹用儿子的年号是吧? 朱老四有没有做噩梦? 马皇后说道:“嘉文也不错啊。” 陈景恪:???????? 好好好,嘉文一世是吧。 以我和老朱家的关系,是不是改个名字叫盖伦啊。 不过还好,朱标哪个都没选,他有自己的想法: “建章,这个年号如何?” 建章,是汉武帝处理政务的宫殿的名字。 而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建立规章制度。 可见朱标的雄心壮志。 最终,这个名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不过这个年号还要等明年才有机会使用。 陈景恪也终于松了口气,还好没有选那两个名字,否则他都要吐血了。 这天他下班回家,刚到门口,就见一名长相奇特的人出现在他面前,用怪异的腔调说道: “陈伴读,我是一名来自西方的学徒,希望能拜访于您。” 第296章 无题 “什么人,站住。” 眼见陌生人靠近,陈景恪身边的护卫立即上前阻拦,他们的一只手甚至已经抓在刀柄上。 来人吓了一跳,连忙举起双手示意没有敌意: “我叫阿扎萨,来自西域,和赵少卿认识,今日特来拜访陈伴读。” 他汉语说的本就不好,着急之下就更是含混不清,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景恪只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大致来历,大胡子、头巾、长袍,标志太明显了。 虽然听不清对方具体在说什么,但赵少卿这三个字还是听懂了。 十有八九是跟随赵秩的商队一起来的。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后退了两步。 万一是帖木儿派来刺杀自己的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在大明的真实地位。 作为大明的敌国,派人来刺杀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阿扎萨放慢语速,又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 陈景恪却并没有就此见他的打算,而是说道: “既然认识赵少卿,就应该知道如此登门拜访是为失礼,先学学礼仪再来吧。” 阿扎萨露出一丝尴尬,他岂能不知道堵门口拜访很失礼,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也想走正规程序拜访大明的大儒学者,但都被拒绝了。 没办法之下,他只能直接登门拜访。 别说,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 虽然很多人依然拒绝,但有些学者认为他有诚意,就接待了他。 有些出于好奇,还有些是不耐烦想快点把他打发走,总之用这一招他确实见到了不少人。 以至于他慢慢的也习惯了,用这种方法登门拜访。 没想到,今日竟然被指责了。 他却没有辩解,而是充满歉意的道: “是我失礼了,改日再来赔罪,请陈伴读能拨冗相见。” 说完再次行礼告辞离开。 陈景恪反而有些意外,这人就这么走了? 然后他对一名护卫说道:“让蒋指挥使去查一查这个阿扎萨,隐蔽一点。” 蒋瓛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赵秩却先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大早,等待早朝的时候,他正和徐达等人闲聊,赵秩过来说道: “陈伴读,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景恪立即想到了阿扎萨的事情,莫非是来说项的? 果不其然,来到无人处赵秩开门见山道: “是阿扎萨让我来代他道歉的,昨日实在唐突……” 然后他就将阿扎萨为什么失礼的原因讲了一遍。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个答案,此时的华夏是骄傲的。 一个外国人跑过来讨教学问,能理他才怪。 比起此事,他更好奇的是阿扎萨的身份。 能让赵秩过来当和事佬,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这个阿扎萨是何人,能让赵少卿另眼相看?” 赵秩就将阿扎萨的身份介绍了一遍。 帖木儿汗国统治下的雅利安人,家族世代为官僚和宗教学者。 他本人从小热爱冒险,就选择成为学者。 从十六岁开始至今已经二十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伊教世界。 后来他想冒险去基教世界看看,但刚踏入罗马地界,就遭遇到了截杀。 若非命大已经去面见神灵了。 侥幸逃得一命之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荒唐的念头,转而向东游历。 他想越过高山荒漠,前往察合台汗国,然后从这里去往传说中的东方大国。 走到半路,他听说家乡忽鲁谟斯来了一支东方大国的船队。 于是,他转路来到忽鲁谟斯,靠着家族关系很快见到了赵秩。 双方都想从对方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就开始了频繁的接触。 随着了解的加深,都被对方的勇气和学问吸引,渐渐的建立了极深的私人友谊。 赵秩回程的时候,阿扎萨也一并随他来到了大明。 只不过他是以私人身份来的,并不住在鸿胪寺提供的住处,也没资格参与官方活动。 对于后面的事情,陈景恪并不关心,他重点关注的是一件事情。 雅利安人,准确说是波斯人。 前世他对外国历史了解不多,但唯独波斯例外。 小时候邻居家的波斯猫,让他羡慕不已。 后来玩过一款名为《波斯王子》的游戏,又看了改编电影。 更是让他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深刻印象…… 然后他就上网搜了一下,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了一定了解。 当然,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知道了总共有几个时期,至于别的就一概不知道的。 甚至连名字也只记得一个居鲁士二世。 但在这个时代,
相关推荐:
旺夫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顾氏女前传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我的傻白甜老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