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81章

第181章

他们来说,就是龙潭虎穴。 以至于现在朝廷放宽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朝廷会放宽人身限制了。 就是要打开百姓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去,不至于和现在这样被一个小商贩剥削。 而且他隐约有一种感觉,朝廷肯定还有更深的用意,只是他还无法参透。 接下来他去了更多的地方,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看到了汉蛮和平相处,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血吸虫被逐渐治理。 走过的地方越多,对新政的认识就越深。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前段时间,他终于跨过长江趟过淮水,进入北方地界。 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那种感觉,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看似差不多,但深思却发现,内核完全不一样。 南方更加富庶,百姓认为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过不好就是朝廷政策有问题。 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环境使然。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这个感悟,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 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此时,坐在一个街边酒馆,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 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南方人多关心商业,关心文化。 百姓闲聊的时候,话题更多的是什么东西价钱好,谁家的孩子进学了,哪家的孩子有天份。 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 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哪里打仗了,胜负如何等等。 再有就是讨论农垦,谁家的庄稼好,应该怎么种之类的。 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这种差异看似不重要,实则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南方很好的政策,到了北方就水土不服。 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 长此以往,恐怕南北之争会愈演愈烈,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就在他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壮汉丁路过喊道: “你们怎么还在这闲聊呢,快去看热闹去吧。” 甲:“有什么热闹?” 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乙震惊的道:“什么?为什么要卖地?” 丙明显不信的道:“咋可能,他们家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渠都修到田头的,怎么可能卖。” 甲也同样表示不信。 叶云流也不禁愣住了,魏国公府卖地?假的吧? 他连忙收起发散思维,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丁得意的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朝廷颁布了一道新法令,叫什么楼梯收税……” 众人一脸疑惑。 叶流云心中一动,说道:“阶梯性收税,田越多缴纳的田税就越高。” 丁:“啊对对对,小郎君一看就是读书人,懂的就是多。” 乙催促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丁就将阶梯性收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然后道: “……魏国公有四个儿子,就留了四千亩地,别的都卖了。” “现在正在城东售卖呢,衙门的人也在,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丙更加的疑惑了:“阶……阶梯性收税……不是把大户都得罪了吗?好好的朝廷为啥要这么做?” 甲自得的道:“肯定是打击大户,这种事情朝廷已经干过很多次了。” 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限制一千亩地,可不就是打击大户吗。 叶云流忍不住说道:“朝廷这么做是为了抑制兼并,帮助百姓保住自己的土地。” 甲见有人反驳,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道:“限制大户,和我们百姓有什么关系?” 叶云流耐心的解释道:“大户想强买强卖普通百姓的地,哪个百姓能反抗的了?” 众人都不禁点头,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他们可是很清楚大户的手段的。 叶云流继续说道:“朝廷限制大户只能有一千亩地,他们还会挖空心思去抢夺百姓的土地吗?” 众人恍然大悟,然后就兴奋起来。 “好啊,好啊,真是太好了。” “朝廷对咱们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不但给我们分地,还想办法保护我们的地……” “真希望陛下能活一万岁,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是啊,还有太子和太孙……” “嘿嘿……太子太孙都是贤君,咱们百姓至少能过百年的好日子啊。” “是啊是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啊。” 越说众人就越是兴奋。 叶云流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太子太孙都有贤名,大明盛世可期。 阶梯性收税,他也是前几天在酒楼听说的。 当时很震惊,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是真的绝妙。 如果真能施行下去,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真可以在大明得到有效缓解。 对于陈景恪这个救命恩人,他更加的敬佩。 恨不得前往洛阳当面讨教学问。 但他不敢。 一来是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去了就是献丑。 二来是当初毕竟得罪过对方,别人不追究就算了,自己哪还有脸去别人身前转悠。 等到了朝鲜王国,跟着老师学习几年再说吧。 老师和陈景恪关系莫逆,有这层关系,自己在主动道歉,想来对方会原谅自己的。 不过比起自己的事情,他更关心新政,于是找了个空挡插话问道: “阶梯性收税受损最大的就是勋贵和官僚士绅,他们没反对吗?” 丁一脸兴奋的道:“怎么可能不反对……文官都反对,武将支持新政。” “据说两派在朝堂上都打起来了,陛下一口气抓了好几十个当官的,全都打入诏狱了。” “武将们为了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都在分家卖地。” “不只是徐家,隔壁乡的汤家、冯家……好几十家都在分家卖地。” 丙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说的通了,说的通了。武将都是和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自然支持陛下。” 然后嫌弃的道:“文官……哼,读书人最没良心。” 说完他才想到旁边的叶流云,尴尬的道: “郎君莫要误会,我说的是他们,没说你。” 叶流云哭笑不得,只能假装没有听到。 但心里却再次翻腾起来。 文官反对他不意外,可勋贵为何会如此支持新政? 而且还不是口头支持,新政才颁布几天,估计朝廷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章程。 他们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还不是一两家,而是几十家。 这还是凤阳一地,别的地方呢? 朝堂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刻,他恨不得飞到洛阳,亲自去了解情况。 第312章 朱元璋的智慧 叶云流跟随百姓来到城东,这里已经挤的人山人海。 毕竟国公府出售自家土地,这可是大新闻,谁不想来看热闹。 叶云流没有往里面挤,他只是亲眼来看一看此事的真假。 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真的就离开了。 之后他又去了好几个地方,确认勋贵抛售土地的情况。 事情是真的,可真正的疑问却并没有解决。 勋贵为什么会支持这个政策? 别说什么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类的话。 道理大家都懂,但关系切身利益的时候,谁能那么理智? 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反抗才符合人性。 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说服这些勋贵的? 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了解新政走向,他在凤阳停了下来。 然后利用家族关系,去了解详细情况。 部分勋贵确实在处理自家土地,有的是分家,将土地挂在子女名下,有的分给了族人。 还有的出售给别家。 实在卖不出去,则低价卖给朝廷。 毕竟大明民间并不富裕,一次性抛售那么多土地,确实很难卖掉。 更何况,有购买能力的一般都是地主,自家的地都超额了,又怎么会去买别家的地。 也就是说,能买得起的不敢买,想买的买不起。 最后大多数土地,还是落入了朝廷手里。 不过叶云流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异常,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和军方将领,都支持新政。 真正支持并积极配合的,只有公侯级别的高级勋贵。 更准确的说,是加了‘开国’字号的公侯。 剩下的勋贵和将领,相当一部分表现的不情不愿。 看到这些信息,叶云流反而觉得正常了。 这才符合人性。 开国公侯支持,大概率是和皇帝达成了协议。 下面的勋贵和将领,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只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太小,上面的公侯支持,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 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到底是怎么说服开国公侯的。 然后……他就没有继续往下打听了。 这个问题连自己都能看得出来,朝中那群老狐狸岂能看不出来。 可也没见谁去打听。 知道有这回事儿就行了,打听的太多只会惹祸。 接着,他写了一封长信给家里,劝家族主动配合新政,否则必遭劫难。 如果曾祖父还活着,他不会担心。 但现在一切都不好说了。 之后,他将注意力放在了阶梯性收税本身。 即便有勋贵支持,事情也没有那么容易。 他想看看,朝廷要如何来推行这个政策。 然后他就看到了。 事情很简单,杀。 朱元璋亲自出面掌控大局,先是利用户部尚书邱广安,将十几个官员下诏狱。 并按照邱广安的弹劾奏疏,将户部侍郎在内的二十余名官吏,贬谪到云南、辽东为官。 还不等这些人去上任,锦衣卫再次出手,将其中半数擒拿入诏狱。 罪名有的是对皇帝心怀怨愤,有的是贪腐。 大家都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一时间朝野风声鹤唳。 尤其是文官群体,生怕自己突然就被抓了。 看到这里,叶云流同样不觉得意外。 洪武皇帝的行事风格世人皆知,很多政策满朝文武集体反对,他都敢强行实施。 现在还得到了勋贵的支持,手段肯定会很强硬。 这一次要死很多人了。 而且他丝毫不同情被抓的官吏,正如他看不起家乡的名士大儒一样。 即便那些人很大一部分是他曾祖父的学生,照样看不起。 这些人要是出于公心反对新政被迫害,他肯定会义愤填膺,并积极营救。 甚至如果这些人是普通的地主,想维护自己的土地,他都觉得情有可原。 然而不是,这些人是官员,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阻挠新政。 虽然很符合人性,但你站在那个位置上却阻挠良法推行,被杀了也是活该。 不过叶云流也清楚,有时候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触及根本利益的新政,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更何况,你把人杀了,还要提拔新的官吏上来。 那些官吏就会支持新政了? 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更加让人震惊的消息,户部尚书邱广安给皇帝呈送了一份名单。 名单里的成员,全部出自于计官和勋贵群体。 皇帝勒令吏部,将这些人全都提拔进入户部为官。 这个事情的严重性,甚至已经超过了阶梯性收税。 中枢衙门从来都是被儒家把持,这也是儒家得以大兴的根本。 皇帝这么做,就是在掘儒家的根基。 此举自然遭到了文官的集体反对。 然而,用人本就是皇帝的权力,邱广安挑选的人全都是符合选拔标准的人才。 他们的集体反对,反而给了朱元璋发怒的借口。 于是吏部尚书被罢免,吏部侍郎被打入诏狱,还有其余二十余名官吏被罢免或者下诏狱。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事情总需要人来做的。 朱元璋是可以提拔一些听话的人,问题是那些人如果不能服众,提拔上来也没用。 而能够服众,又能主持中枢衙门的官员,貌似只能从儒家里面挑选。 问题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 就在大家猜测,皇帝要怎么破局的时候,一道旨意传出: 任命韩国公李善长为吏部尚书。 此消息一出,朝野为之震动。 李善长,一个威震天下的名字,大明建国第一功臣,开国六公爵之一。 尽管被变相圈禁数年,可依然没人敢小瞧他的能力和影响力。 接到这个消息后,叶云流震惊的许久都合不拢嘴巴。 大明真的要变天了。 回过神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家里写信。 必须要把地拆分了,否则悔之晚矣。 和他一样震惊的人不知凡几。 谁都没想到,皇帝会把他给拉出来。 最震惊的莫过于陈景恪,别人不知道李善长被软禁的原因,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背叛。 老朱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人,能容忍李善长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想到竟然还能让他复出。 在震惊之余,他脱口问出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陛下,您不会是准备找个借口把韩国公给杀了吧?” 一旁的朱标瞠目结舌,什么玩意儿?这话也能说的吗? 朱元璋得意的表情一僵,整张脸肉眼可见的变黑。 拿起一本书,卷起来朝陈景恪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抽。 这次应该是真生气了,抽的很疼。 陈景恪也反应过来,自己这话确实太没脑子也太伤人,所以没有和以前那般逃跑。 而是抱着头不停的喊疼:“陛下,我错了,我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朱雄英在一旁火上浇油:“竟敢污蔑皇爷爷,是可忍孰不可忍,皇爷爷狠狠的揍他。” 左看看右看看,发现一个鸡毛掸子,拿在手上试了试弹性,很棒。 “书卷打人不疼,皇爷爷用这个打。” 把陈景恪气的牙痒痒。 朱元璋并没有接他的鸡毛掸子,而是顺手也给他来了一下: “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别以为咱不知道你俩好的穿一条裤子。” 朱雄英一缩脖子,连忙逃到一边,再也不敢吱声。 陈景恪见他拱火不成反被揍,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然后一不小心就乐出了声。 老朱一看,这能忍?又是劈头盖脸一顿抽。 “笑,你还有脸笑,看来咱打的还不疼。”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闹剧总算结束。 老朱气喘吁吁的坐下,说道:“再敢胡说八道,咱打死你。” 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连忙保证以后绝不再犯,然后赶紧转移话题: “您是怎么想的,为何把韩国公给拉出来了?” 朱标和朱雄英也同样很好奇,这事儿是老朱一个人的操作,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老朱也没有再隐瞒,说道:“那天你和咱说,想让计官掌控户部,还要挑唆司法官抢夺大理寺所有权。” “从而打破儒家对中枢衙门的把控。” “你提醒了咱,打破儒家把控中枢局面是早晚的事情,不能将这个问题留给标儿。” “可你们还是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儒家把控中枢数百年早已经根深蒂固,不是换几个人就能改变的。” “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来主持此事。” “我数来数去,只有李善长有这个能力。” 陈景恪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李善长是大明行政系统的创建者,也是大明礼法的制定人。 即便已经退隐数年,依然对整个系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他是能震慑住文官系统,帮助计官和司法官,夺取户部、大理寺的控制权。 一旦此事被落实,儒家就算心里再不爽也无可奈何。 而且有他出面,阶梯性收税实施的难度也降低了。 此举还顺带安抚了勋贵。 不论朱元璋开出了什么条件,大家心中难免会有疑虑。 现在连李善长都能原谅,其他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越是琢磨,陈景恪就越是敬佩朱元璋。 或许他的治国能力有所欠缺,可政治水平绝对是站在人类巅峰的那一小撮人。 只是启用了一个人,就解决了大家都认为解不开的死解。 想到这里,陈景恪发自内心的赞叹: “英明无过陛下者也。” 朱元璋叹道:“哎,老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呢。” “现在大明蒸蒸日上,咱又何必再斤斤计较呢。” “更何况他已经认错,这些年一直在忏悔……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朱标也同样很震惊,自家老爷子竟然变得如此大度,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最受触动的还是朱雄英

相关推荐: 穿成七零恶毒后妈   蝴蝶解碼-校園H   [快穿]攻略对象总是不对劲   MIKUMI(H)   让我为你按摩吧   徐安山梅及笄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伯母好,我是你女儿的女朋友   怪物乐园   渴望和爱是扶她国的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