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以了。” 朱元璋认同的道:“妹子你说的对,咱不需要比陈景恪更懂治国。” “咱只要知道他的改革对大明有利就可以了。” -----------------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八月份,八百里加急战报可谓是一日一封。 汇报的内容只有一条,晋王和燕王走到哪里了。 八月十日,两位亲王的大军准时出现在洛阳城外。 朱标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洛阳城有十余万百姓主动来参加迎接仪式。 道路两侧可以说人山人海。 朱雄英和陈景恪自然也要随行。 迎接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在百姓山呼‘万胜’声中,大军进入洛阳城。 之后就是献俘仪式,告诉苍天和祖宗,我们又打了胜仗。 最后就是盛大的宴会。 这些都略过不提,等仪式结束,一家子终于可以坐在一起谈论大事了。 陈景恪自然也被特许参加。 第317章 天竺攻略 兄弟俩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接到朱元璋的信开始做准备,一直到最后计划完成。 非常的详尽,连各种谋算都讲了出来。 老朱时不时的点评几句,哪里做的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则只有听的份儿了。 尤其是朱雄英和陈景恪,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细致的军事剖析,都觉得受益匪浅。 朱橚则完全不感兴趣,在一旁陪马皇后坐着。 等两人说完,老朱大笑道:“哈哈……不错,你们两个没有让咱失望……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朱棡随意的说道:“没什么想要的……如果爹您非要赏赐的话,就多往河西迁徙一些百姓吧。” 老朱笑骂道:“混账东西,什么叫我非要赏赐……” “看在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的份上,咱就不和你一般见识了。” “至于河西那边如何发展,找你大哥商量,以后大明就是他当家做主了。” 朱棡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说道:“那感情好,大哥比爹您好说话多了。” 老朱抬起手佯装要打,吓唬了一下后转头问朱棣道: “老四,你想要啥?” 朱棣迟疑的道:“这个吗……” 老朱没好气的道:“和你爹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只要不是要当皇帝了,啥都可以商量。” 朱棣连忙说道:“爹您瞎说什么呢……” 朱棡打趣道:“爹您怎么能当着大哥和雄英的面说这话呢,以后私下说。” “哈哈……”众人大笑不已。 朱棣坐立不安的道:“三哥,口下留情。” 眼见朱棣真的有些着急了,马皇后笑道: “行了行了,你们就别欺负老四了,老四有什么想要的就说吧。” “你爹和你大哥都在这呢,能满足你的肯定会满足的。” 朱棣这才说道:“远洋使节团不是带回了一张地图吗,我看中了一块地……” 众人恍然大悟。 老朱非但没生气,反而高兴的说道:“这是好事,看中哪里了?” 朱棡插话道:“我来猜猜老四看中哪里了。” 众人有些疑惑,这有什么好猜的?直接说答案不就行了。 朱棡好似没看到众人的疑惑,自顾自的说道: “老四是个有雄心之人,看中的地方定然地域广阔,且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大明本土的安全,周边是不允许有大的藩属国存在的。” “老四肯定也懂这个道理,那么他看中的地方离大明定然不近……” “符合这些要求的……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天竺。” “老四,我猜的可对?”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他语速非常慢,说完还意味深长的看着朱棣。 在座的哪个不是一肚子心眼,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在提醒朱棣,不要把封国选在大明周边,否则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唯独有一个人毫无波澜,那就是朱棣。 听完最后的答案,他竖起大拇指敬佩的道: “还是三哥了解我,我看中的正是天竺。” 看着他一脸“纯真”的样子,众人都很无语。 马皇后不禁抚额,怎么生出这么个没心眼的儿子。 虽然……嗯……是吧。 但见他真的选择了天竺,众人也都松了口气。 省去了很多麻烦。 朱棣还以为众人是佩服他的眼光,得意洋洋的道: “此地离大明不远也不近,既不会威胁到大明的安全,又可以获得大明的支援。” “和三哥的碎叶川有异曲同工之处。” 众人连连点头,确实如此啊。 朱元璋一脸狐疑的问道:“老四啊,老实给咱说,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啊?” 朱棣倒也没有隐瞒,说道:“就是您派到北平的那个道衍和尚啊。” 老朱有些意外的道:“竟然是他,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才华,倒是便宜你了。” 朱棣得意不已,这确实是自家亲爹送过来的人才啊。 老朱派道衍去北平,还真不是监视朱棣。 因为当过和尚的原因,他曾经对佛教相当笃信。 为了劝诫儿子们向善,给每个儿子的封地都派遣了一位高僧。 至于作用吗,不提也罢。 派到北平的就是道衍。 然后朱棣和他一拍即合,成为了亲密战友。 朱元璋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陈景恪,问道: “景恪,你以为如何?” 这种事情,竟然都要询问他的意见? 朱棡和朱棣都有些诧异,就连朱橚都有些惊讶。 他们知道陈景恪的能力和地位。 可毕竟很少在京城停留,对细节了解的并不清楚。 今日才知道,这位妹夫在皇家的地位,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高的多。 陈景恪其实也挺意外的,没想到朱棣会将目光放在这里。 在澳洲和美洲被发现之前……更准确的说,是美洲被发现之前。 碎叶川和天竺,应该是最适合有雄心之人施展拳脚的地方。 朱棡选择了碎叶川,并不意外。 朱棣这种满脑子都是打仗,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人,竟然知道选择天竺,确实出人意料。 不得不说,他捡到了一个宝。 道衍这种妖孽,直接被送到手上。 上辈子两人联手掀翻了朱允炆,开创了永乐盛世。 这一世自然是没这个机会了,不过道衍就是道衍,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在帮朱棣谋划。 而且一眼就看中了那块风水宝地。 之前陈景恪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经略天竺。 次大陆乃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水热条件最适合农耕。 不拿下这里,简直就对不起最强种菜民族的头衔。 只是,虽然天竺人的战斗力非常感人,可毕竟人家也是几千万人口的次大陆。 大明属于劳师远征,还是要小心一些的。 最终,根据前世英国殖民印度的经历,他初步制定了一个计划。 只是这个计划需要一个合适的人去执行。 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现在朱棣主动请缨,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不是让朱棣去经略哪里。 他不会玩阴的,干不来这种细致活儿。 可是姚广孝这个大和尚合适啊。 这位妖僧有一千个心眼,玩弄阿三哥还不是和玩弄小孩一般。 想到这里,他颔首道:“燕王眼光独到,此地确实是作为封国的不二之选。” “而且从天竺往西北可通西域,能和晋王的封国互帮互助,联手经营西域。” 到时候兄弟俩联手伺候极西诸国,那可真是诸国的福分啊。 朱元璋回想两地的地势,也不禁连连点头。 确实如此啊。 本来还有些担心老三势单力孤,被极西诸国联合起来欺负。 老四也过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极西诸国也只有挨揍的份儿。 朱标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老三老四一个比一个有野心。 将他们的封国放在大明附近,对谁都没有好处。 现在这种情况,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 但随即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你三哥要经略河西,你再走了,咱靠谁来打北元?” 朱棡替自家兄弟说道:“我大明兵精将广,区区北元又岂是对手,就算没有老四也一样能扫平漠北。” 朱棣连忙说道:“我还是想打北元……我是这么想的……” 他就将当初和姚广孝商量的策略讲了一遍。 现在大明需要休养生息,暂时没能力对外扩张。 他们可以先发展水师,组建自己的班底。 等大明实力更强,有能力对外扩张了,再去经略天竺。 “到时候高炽也学有所成,让他带着道衍去天竺,我依然留在大明扫平漠北。”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景恪,如何经略天竺,你可想好?”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先占领锡兰岛,将这里打造成前进基地。” “然后出兵攻打天竺大陆上的国家,不要一口气消灭他们,而是将他们的王室和贵族变成傀儡。” “如此就可以削弱他们的贵族的抵抗力度。” “下一步就是做奴隶贸易,用他们的壮丁帮我们完成工业奠基。” “如此既可以削减他们的人口,又可以增强我们的实力。” “同时还要在当地宣扬华夏思想,等时机成熟,再彻底兼并那里。” 还有一点,和天竺的人口结构有关。 高种姓是外来的雅利安人,其实就是古波斯人,低种姓都是本地人。 作为高种姓的雅利安人,从来没有把本地人当人看过。 大明可以借助高种姓的手,来减少低种姓人口。 可以节省大量的统治成本,还能减少自己双手的血腥。 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但人吗,总是喜欢自我安慰。 将大致的计划讲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很不错。 只有朱棣觉得麻烦,在他看来直接出兵灭国不就行了吗。 这么麻烦做啥? 只是他的意见被大家无视了——虽然这是他的封国。 不过他依然很高兴就是了,毕竟要求得到了满足。 事情商量好之后,朱标开口表态道: “建立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以为可以让三弟四弟开府建牙,自命僚属。” “如此他们就可以更好的培养人才打造班底,为将来建国打基础。”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如此想就好……听到了吗?莫要让你们大哥失望。” 朱棡和朱棣自然非常感激。 之后众人又讨论起了经略天竺和碎叶川的细节,除了军事,大家还讨论了文化思想方面。 天竺没啥好说的,现在也就剩下一个种姓制度了。 武力打破,强行推广华夏文明就可以。 麻烦的是西域。 现在西域是伊教的天下,大大增加了朱棡统治这里的难度。 要么他抛弃原来的信仰,选择建立一个伊教国家。 但他自然不愿意干这种背祖弃宗之事。 “所以,晋王有两个选择……其一,建立一个多信仰的国家。” “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然后引入佛道与其竞争,争夺人心。” 朱标冷笑道:“我选第二个……伊教每征服一地,就毁灭其文字和传承,强迫其改信伊教。” “当初西域是佛教的天下,他们用屠刀,在两百年完成了换天。” “我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他们也尝一尝自己的手段。” 陈景恪倒也没有反对,用什么办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统治。 第一种办法相对容易一点,但会留下祸根。 第二种办法开头会很难,但一旦完成就一劳永逸。 这时,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问道: “景恪,你对儒家思想多有不满,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来统治大明呢?” 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面露不解,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了? 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则露出期待的表情。 陈景恪没想到马皇后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不过,不论自己想要如何改造儒家,都需要经过他们同意才行。 而且经过这么久的思考,他也确实有了一些想法,正好沟通一下。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司法独立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思想决定了形式。” “司法系统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想要建立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做指导。” “否则,最后都会沦为君主个人的文治武功,最后人亡政息。” “汉唐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汉唐因为君主个人对文治武功的追求,选择了对外扩张,打下了辽阔的疆土。 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思想做指导,最后又回归了保守。 “现在的儒家思想,太过于保守,已经无法满足大明的需要了。” “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能满足我们需求的思想。” 闻言,朱棡似有所悟。 朱棣和朱橚则一脸懵逼。 什么司法独立?什么新思想?你在说什么啊? 马皇后继续问道:“新思想是什么样子的?你可有头绪?” 陈景恪微微颔首,说道:“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精神一振,追问道:“什么想法,快和咱说说。” 朱标和朱雄英,也竖起了耳朵。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说道:“新思想不能凭空出现,否则会和华夏文化相冲突。” “解决这种冲突,就需要耗费我们大量精力,可谓得不偿失。” “所以,最好在华夏原有思想上推陈出新。” “儒家思想是最合适的,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非常符合华夏人的传统习俗。” “这个优点,我们不能抛弃。” 朱元璋有些急切的道:“你说的这些咱都知道,直接说怎么改吧。” 陈景恪有些无奈,不再做过多讲解,直入主题的道: “给儒家制定一个更宏伟的终极目标。” “然后围绕这个目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 第318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个人的荣辱,人们可以不顾生死。” “但还有一种东西,能使人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正义。” “华夏文明对正义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他可以牺牲一切。” “当一个群体和组织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凝聚力。” “所以,我们的新思想必须是伟大的,是崇高的。” “它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而存在,而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的福祉。” 众人不明觉厉,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崇高的思想吗? 朱雄英却脱口而出道:“大同世界。” 陈景恪心道,没白教你那么多:“正是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出自《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可以说,大同世界是儒家思想构建的终极理想世界。 只是因为太不现实,很少有人真的把它当回事儿。 就连儒家自己都不怎么提这玩意儿。 前世康有为倒是想在这方面做文章,只是他屁股太歪,最终失败了。 之前陈景恪就给朱元璋他们讲过大同世界,只是他们也一样没有当真。 这不过是儒家幻想出来的,咋可能存在。 到了现在,朱元璋依然不信:“这东西……真的有人信吗?” 陈景恪反问道:“道教的天庭,佛家的净土,岂不是更虚无缥缈,天下人为何愿意相信?” 朱元璋反驳道:“宗教不同,它们是靠愚弄百姓获取信仰的……”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百姓愿意相信它们存在,是因为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说白了,信徒能从中得到好处,哪怕只是一点点心理安慰。” “同理,世人愿不愿意相信大同世界,取决于朝廷如何做,取决于他们能否从中得到好处。” “一边喊着大同世界,一边拼命压榨他们奴役他们,自然没有人愿意相信。” “可是大明不同,现在的大明可以自豪的说,在济世安民这一块我们远超历朝历代。” 听到这句话,众人心中都不禁生出一股骄傲情绪。 虽然现在的大明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就政策这一块,确实称得上历朝历代做的最好的。 “别的朝代将大同世界作为终极目标,会被世人嘲笑。” “可是大明这么做,所有人都会认真考虑可信度……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胸膛:“咳,景恪言之有理,我大明岂是别的朝代所能比拟的。” 众人:……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严肃的说道: “围绕大同世界改造儒家思想,倒也不是不行,但具体要怎么做?需要皇家做些什么?” 众人表情一肃,她这话其实就是在问,新思想如何保证皇家的利益。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是核心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任凭他说的天花乱坠都没用。 “这个问题之前我曾经笼统的说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其一,是以道德经中的天之道为思想。” “天子代天行道,削弱豪强,补助苍生……” “其二,天子的权力和责任都是历史赋予的……” “天子非一家一户之天子,而是天下人的天子。” “天子的终极任务,是带领世人建立大同世界。” 这两点之前陈景恪确实都讲过,而且分析的很透彻,也获得了众人的认同。 所以,见他从这两方面来确保皇权的合法性,大家都放下心来。 马皇后点点头,满意的说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她同意这一套逻辑了。 朱元璋等人就更没有意见了。 对于他们来说,皇权是‘天’赋予的,还是历史赋予的,区别不大。 只要这一套思想承认皇权的合法性,就足够了。 况且朱元璋对天赋
相关推荐:
每天都想对公主下手
控卫凶猛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离婚之后_现代耽美_BL
[综漫] 烫角色靠我心声守护节操
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祁少每天想离婚
男妾
重生豪门风云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