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 如果房子里的是朱棣,他反而不会讲究那么多。 但朱高炽不同,他是幼主威望不足以服人。 如果姚广孝太随意,就会让人产生误会,以为他不尊重朱高炽。 从而对朱高炽生出轻慢之心,这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他都如此恭敬,其他人自然不敢逾越。 很快内侍就出来通报,世子请他进去。 姚广孝又整理了一番仪表,才恭敬的进去。 刚进门,就见到世子妃张氏在门口迎接。 他连忙行礼:“参见世子妃。” 张氏客气的道:“大师多礼了,快请上座。” 看着娴雅大方的张氏,姚广孝心下感叹,世子娶了个贤妻啊。 就在这时,朱高炽虚弱的声音传来: “大师,你来了,快坐。” 姚广孝几步来到床前,看了看朱高炽苍白的脸色,很自然的伸手替他把起了脉。 “世子的脉象又强劲了许多,这是好现象啊,好好修养一些时日就可以恢复了。” 张氏脸上露出喜色,不过依然没忘了表示感谢: “多亏了大师医术高明。” 姚广孝说道:“也是世子吉人自有天佑,正所谓大难之后必有大福。” “这预示着我们此行必能得偿所愿。” 朱高炽轻笑道:“总算是听到好消息了,再躺下去我就要发霉了。” “关键是,若因为我的身体拖累了王府的计划,这罪过就大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朱高炽这大半年的经历,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出海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开创一番事业。 然而刚上船不久他就倒下了。 先是晕船。 以前他在内河上乘过船,没有晕过,就以为自己不会晕船。 只是大海上的风浪远非内河所能比,几下就将他颠翻了。 本来都以为只是普通晕船,大家也没放在心上。 晕啊晕啊就习惯了。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情况不对。 他的晕船非但没好转,还更加的严重了,紧接着就被诊断出水土不服。 两种病加在一起,要了他半条命。 但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到了锡兰岛,身体虚弱的他又感染了疟疾。 从大明来到异国他乡,大家本就有些忐忑。 现在主心骨又倒了,这下所有人都慌了。 就连姚广孝都有些束手无策。 他威望再高也只是燕王府的幕僚,权力来自于王权的信任。 这一点和陈景恪类似,本身只是伴读,权势来自于皇家的信任。 现在王府的主人病倒,他这个谋臣是没有权力命令其他人的。 他算过一万种挫折,唯独没有算到这一种。 向大明求援? 刚到锡兰岛世子就快没了,你让朝廷怎么想? 而且去大明求援,一来一回要半年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站了出来,迅速稳定人心。 那就是世子妃张氏。 她先是召集王府所有管理层开了个会,会议开头她就直说: “军国大事本不应由我一妇道人家过问,然形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只是我一妇道人家,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事情还是仰仗诸位来做的。” “诸位皆是我的长辈,是陛下和大王信任之人,希望能助我夫妻二人渡过难关。” 说完就起身行礼。 众人对她的反应皆惊讶不已,倒不是因为这番话有多高明。 而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她表现出来的沉稳,实在太难得了。 要知道,她今年才十六岁。 之前一直养在深闺,和世子成婚也才半年多。 说实话,没有人把她当回事儿。 世子病倒的时候,也从来没人问过她的意见。 但恰恰就是她,在这危急关头站了出来。 姚广孝和杨璟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就意识到事情来了转机。 立即起身大礼参拜:“臣等必不负陛下、大王所托。” 他们两个人表态,其他人也跟着起身表示忠诚。 接着,姚广孝就趁热打铁说道:“国不能一日无主,世子病重无法理事,理当世子妃暂摄国政。” 杨璟也表示支持。 姚广孝的地位就不说了,杨璟也不简单,他是燕王府军方统帅。 事实上,如果朱元璋在这里,肯定非常震惊。 洪武十五年就已经病逝的营阳侯杨璟,为何还活着,为何会在燕王府? 说起来,事情还是要回到胡惟庸案上。 胡惟庸作为丞相,又是淮西集团在朝中的话事人,谁不想和他搞好关系? 杨璟自然也不例外,没少给他送礼什么的。 本来只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但等胡惟庸事发,情况就变了。 人情往来就变成了罪证。 杨璟数次跟随徐达征战,两人关系非常好,于是就求到了他的头上。 徐达自然知道他是无辜的,心软之下就帮了他一把。 当时朱元璋杀红了眼,正常劝谏是没什么用的。 他们就想了个办法,诈死。 人死账消,老朱就算想大肆株连,也不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清算一个死人。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得知他的死讯老朱也不搞株连了,还追封他为芮国公。 而杨璟,则在徐达的安排下,进入了燕王朱棣手下任职。 至于朱棣为何要帮助岳父欺骗父亲,历史上没有记载,后人只能自己猜测。 反正,杨璟确实承了这份情,对朱棣忠心耿耿。 靖难之役他再次复出,最后战死于灵璧,因功被追封为璟国公。 根据时间推算,当时他在灵璧的对手正是徐允恭。 也就是说,他大概率是死在徐允恭的手下。 只能说,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这一世没有了靖难之役,但燕王主动请封次大陆,他自然也跟了过来。 到了这里之后,他终于开始抛头露面。 虽然没有正式恢复本来的身份,但也没有改换姓名,而是继续以杨璟示人。 不过除了极少数知道真相的,大多数人都将其当成了同名同姓。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正是因为朱棣帮忙诈死脱罪的事情,杨璟对燕王府非常的忠诚。 在来锡兰岛的时候,朱棣将军事方面的事情,尽皆托付给他。 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在这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帮张氏稳定局面。 现在,有了他们两个的支持,再加上张氏方才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众人也就顺势表达了忠诚。 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张氏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 处理事情颇有章法,即便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能通过询问懂行的人获得答案。 众人对她的态度,从原本的不以为然,变得尊重起来。 就连姚广孝都惊讶于她的表现,同时心中也倍感高兴。 世子娶了一位贤妻啊,燕国未来可期。 然后,在张氏的指导下,众人确定了总体方针。 世子由她照顾,外面的事情则交给众人处理。 具体来说就是,内政交给姚广孝,军事交给杨璟。 遇大事有两人商议着来,如果他们商量不出结果,就来找她。 其余人各司其职,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行事。 如此一番安排,顿时就将高层的心给稳住了。 大家都是有能力的人,缺的就是一个主心骨。 现在张氏主动站出来承担了这个责任,众人也就镇定了下来,剩下的事情反倒是简单了。 接着,他们对外放出消息,世子病情好转,人已经清醒可以处理政务了。 只是因为接连生病,身体亏空太大需要静养,所以不宜公开处理政务。 小事由姚广孝和杨璟负责,大事再来找他。 底层官吏和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见高层统一了口径,自然也就不会怀疑。 更何况,高层确实都镇静下来,开始正常处理公务。 每天送入王府的公文,都能被很好的批阅处理好,大家也就更不会怀疑什么了。 事实上,这些文书全都是张氏批阅的。 她一边照顾朱高炽,一边在姚广孝和杨璟的帮助下,处理各种政务。 在这个过程中,她表现出了超凡天赋。 没多久就已经能自行处理军国大事。 让姚广孝都忍不住惊叹,张氏巾帼不让须眉。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朱高炽终于度过危险期,人也清醒了过来。 然而长期的病痛折磨,确实让他的身体垮掉了。 大多数时间都昏昏沉沉,只有少数时间是清醒的。 得知王府发生的一切,他心中五味杂陈。 有后怕,有高兴,有欣慰…… 对张氏的感情就更复杂了,内疚、心疼等等情绪混杂。 两人订婚很早,但张氏从小生活在北平,他在洛阳接受教育,实际上并没有见过几次。 要说有多深的感情,那是骗人的。 但得知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他对其又敬又爱。 这样的姑娘,谁会不喜欢呢。 张氏自然也感受到了丈夫的变化,这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 之后,她想将政务交还给朱高炽。 被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我的精力实在无法支撑繁琐的政务。” “且你处理的很好,大家也习惯了你的风格,没必要在这节骨眼上替换。” “况且,你我夫妻一体,何必在意这些小事呢。” 有了丈夫的支持,张氏就更有底气。 遇到和姚广孝等人意见相左的事情,也敢于坚持己见了。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她还是会尊重其他人意见的。 每天处理了什么事情,也会借着聊天的机会一一告诉朱高炽。 所以,虽然一直躺在床上,朱高炽对燕王府的情况亦了如指掌。 随着身体的恢复,他也逐渐将政务接了过来。 外面的人丝毫不知道,头顶的天换了人。 有句话说得好,病去如抽丝。 他的身体依然很虚弱,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不适合公开露面。 只有少数高层才能见到他。 很多政务,依然是张氏在帮他打理。 姚广孝时不时的就会过来商谈一些事情,顺便帮他把把脉检查一下身体。 总体来说,他的身体一直在恢复,状态越来越好。 “最多再有半个月,世子就可以如常人一般行动了。” 对于这个消息,朱高炽和张氏自然都非常高兴,再次对姚广孝表示了感谢。 闲聊了几句之后,三人就聊起了正事。 姚广孝将锡兰岛燕王府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百姓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军队也开始训练。” 毕竟水土不服的不只是朱高炽,还有很多人。 在到达目的地后,大批的人病倒。 还好大明对这方面的情况,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这次他们过来,携带了足够的药材,才没有酿成大祸。 即便如此,也严重耽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利用这段时间,我对身毒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军方也对攻打潘迪亚做了数十次推演,已经有了成熟的战略计划。” “不过我们觉得,将出兵时间放在明年初较好。” 说是明年初,其实也就剩下三个多月时间。 放在这个时间节点,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马上就要新年了,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节日,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大家刚刚迁徙到这里,心中难免会有些惶恐不适应。 过年的喜庆,能让人忘却很多负面情绪。 也能通过节日,让人对新环境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其二,也能利用节日麻痹次大陆上的那些人,让他们误以为燕国没有别的野心。 其三,自然是等待大明那边的资源全部到位。 燕王府初来乍到,是没有能力自己生产战争物资的,只能从大明运送过来。 这需要时间。 “主要是南洋乱局,导致往来西洋的船只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收集物资的速度。” “不过即便是按照现在的速度,也能确保在明年初,储备到足够的物资。” 朱高炽想起南洋乱局,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了一些,说道: “不知道大明那边的情况如何了,大分封计划是否顺利。” 第407章 尊王攘夷 洛水旁的一家酒楼,里面坐满了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 一般情况下,参加科举都会提前几个月动身,然后提前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到达洛阳。 一来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比如路上耽搁了,比如水土不服生病。 二来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既能增长学问,也能多结识一些人脉。 读书人嘛,最喜欢发表意见,尤其是喜欢扎堆讨论国家大事。 所以,各酒楼就成了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最近热门话题有两个,一个是大华夏概念,一个是南洋分封。 “今年的策论考题,我以为十有八九和华夏有关……”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以为至少有一两道题和华夏有关。” “我以为可以更大胆一点,题目应该有华夷之辩。” “我也以为当有此题,破题的方向都想好了。” “如果没有更好的破题方向,就抓住‘出则夷狄、入则华夏’来答,至少不会偏题。” “我觉得,配合南洋来答题,更容易得高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 蹭热门话题来答题,这是自古以来的考试习惯。 而且但凡有一点政治敏锐度,都能意识到南洋分封不只是分封那么简单。 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调整,甚至是某些历史性大事件的转折点。 这种热度要是不蹭,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别人。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着自己对政治的看法。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卖报卖报……南洋分封波澜再起……” “卖报卖报……方唯物最新文章,论南洋分封与周礼复兴……” 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号,因唯物学而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辩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学。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者,都认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学。 确实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处。 理学大儒视其为大敌,但在地位上却将双方放在了同等位置。 说白了,他们已经认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 普通读书人反而不那么敌视他了。 毕竟学问不到一定层次,是无法理解两者深层次差异的。 至于什么道统之争,和他们关系也不大。 学习谁的道统都没关系,重点是学到了。 目前,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学习唯物学唯一的障碍,就是科举。 毕竟现在科举依然掌握在理学派手里。 而唯物学,在朝堂也缺少代言人。 用唯物学答题,那纯属作死。 如果科举允许以唯物学思想答题,读书人马上就会去学习研究。 正因为大家不再敌视他,所以听到他又写文章了,还是关于南洋分封与周礼的,就忍不住想要买来看看。 万一提供了新的答题思路呢。 更何况南洋分封又出了问题,大家也很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所以,听到报童的叫卖声,马上就有几个士子出去买了几份回来。 然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翻看上面的文章。 前面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一些政策方面的讲解。 唯一让大家心中不适的,是太上皇在蜀地又杀了好多人。 六百多人被杀,一万多人被流放。 而且标题是用红色的大号字体印刷,特别的刺眼。 虽然不至于感同身受,但依然让大家心中沉甸甸的。 换成别人这么干,肯定被大家喷残暴之类的。 即便杀的都是贪官污吏,那也不行。 可干这事儿的是朱元璋,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然后牢牢的将这些事情记在心里。 以后自己当官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 就算贪,有些钱也不能动,而且最好干一些政绩出来。 有政绩护身,只要不是天怒民怨的大罪,有很大概率能得到减刑。 这是大家根据朱元璋处理贪官的实际案例,总结出来的规律。 只能说,在利益相关的时候,永远不要小瞧人的主观能动性。 摸索上位者的喜好,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推测上位者做事的规律,在官场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能力了。 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很难晋升高位。 很快众人就翻到了想要看的那篇文章。 一个很陌生的作者写的,前面的分析吹捧就略过不提,在文章末尾该作者提出了一个质疑: 现在的南洋可不是当初的莽荒之地,从开海的角度来考虑,这里就是大明的大门。 如果这里出现实力强大的国家,就会从海上堵住大明的出海口。 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南洋不宜出现特别强的封国。 这也就意味着,要分封至少十个亲王过去。 可是大明的成年亲王不够用,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看完这篇文章,众士子不禁为这个作者的胆量感到敬佩。 这番分析,直接对亲王的忠诚发起了质疑。 当年朱元璋为了推行分封,可是杀了很多人的。 殷鉴不远啊。 所以即便是支持分封,大家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质疑亲王的忠诚。 而是鼓吹,亲王能力出众,封到外面能开疆拓土,为大明屏障。 现在不但有人质疑了,还敢发表在报纸上。 实在是胆大包天。 不过大家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能刊登在大明周报上,就说明得到了上面的允许。 也就是说…… 众人都露出了然之色。 太上皇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可当今皇上却会怀疑自己的兄弟啊。 这大概率是皇帝故意让人放出的风声。 这才对吗,皇权面前无父子,更何况是兄弟。 众人越想就越觉得这个猜测是正确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皇帝可以吹风敲打自家兄弟,并不意味着别人就能借风生事。 太上皇可还活着呢,头版就是他杀人的报道。 他不会拿皇帝怎么样,却可以拿下面的人泄愤。 谁都不想触碰老朱的逆鳞。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众人语焉不详的讨论了几句,就赶紧转向了下一篇。 也就是
相关推荐: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处女劫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天运贵女(全)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男娼
荆缠  sc.
总有OMEGA想上我
上下铺的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