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72章

第272章

“埃及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柳芸娘将目光看向岑信通,那边的事情一直是他在负责。 岑信通自然知道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回道: “埃及局势混乱,那群犹大趁机站稳了脚跟,依靠金钱开路收买了许多权贵。” “不过他们似乎沉迷于用金钱收买人,很少直接插手军队。” 朱樉不屑的道:“寄生虫就是寄生虫,脑子里只有寄生,不知道如何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继续监视他们,尽量将他们所有成员都揪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岑信通说道:“是。” 这时李芳询问道:“朝廷规划里的那条运河,也是时候着手推动了。” “也正好利用此事,给埃及加一把火,让他们更乱一些。” 朱樉颔首道:“国相所言甚是,岑统领,此事也交给你去办了。” 所谓的运河,就是苏伊士运河。 借用埃及的力量将这条运河挖通,然后大明出兵灭掉埃及,坐享其成。 连蛊惑埃及贵族的理由都找好了。 就是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开通这条运河真就是坐着数钱。 啥?你说开挖运河困难,会死很多人? 别开玩笑好吧,俺们是奴隶制。 你觉得我们马穆鲁克突厥统治者,会在乎埃及大食奴隶的命吗? 我们现在正愁人多,养不活呢。 柳芸娘说道:“此事或许可以借助那些犹大的力量,我想他们也很希望这条运河挖通。” 那可不,凡是重视商业的群体,都能意识到这条运河的商业价值。 犹大必然是最积极的。 ----------------- 就在朱樉他们商量着下一步战略的时候,大明这边也陷入了欢庆之中。 不是过什么节日,而是太子即将大婚。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黄历4090年(1395),也就是建章五年。 准太子妃徐妙锦终于到了及笄的年龄。 早就迫不及待的朱雄英,第一时间找到马娘娘哭诉: “东宫的后宫无主,我无法专心国事啊。” 马娘娘是什么人啊,哪能看不出自家大孙子打的什么鬼主意。 不过徐妙锦的年龄也确实到了,是时候为他们大婚了。 否则外界还不知道要怎么传呢。 她一点头,这事儿基本就定了。 于是徐允恭入宫,将妹妹接回了家中。 这是规矩,女子必须在娘家坐轿,被抬到夫家。 这才是完整的礼节,皇家也不能例外。 更何况现在娶的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礼仪方面更是不能疏忽。 然后就是各种流程,自然是一路顺畅。 钦天监给出的吉日是三月十二,还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是足够的。 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为这场婚礼做准备。 第437章 无题 “嘿嘿……哈哈……”陈景恪时不时的发出古怪的笑声。 朱雄英一开始还假装听不到,时间长了终于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恶狠狠的道: “给我闭嘴,再发出这种怪声,我把你嘴给缝起来。” 陈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气了,太子殿下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劳资不就娶个媳妇吗,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过等陈景恪出去排洪的间隙,牛二虎悄悄的说道: “殿下,您真生气了?” 朱雄英本来没生气,但被他这么一问,确实有点生气了。 陈景恪和我是啥关系?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么身份自己搞不懂吗? 也想来打趣我? 你配吗?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边,自然能看出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道: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 和皇家结亲,你要是不高调一点,人家还以为皇家多难伺候呢。 况且,今天不高调,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以至于,去他家送礼的队伍,从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达几乎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 就连陈景恪几次去他家,都没能单独见上面。 徐妙锦也是一反常态,变得深居简出起来,除了父母兄长外人根本就见不到他。 就连陈景恪这个当师父的,都不太方便在这个时候,去见她了。 不过还好,有福清在。 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她传达。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大家都在等待着三月十二的到来。 ----------------- 太子大婚,自然是举国欢庆。 大赦天下是必然的。 不过徐妙锦主动提议,大赦天下只赦免轻微罪行,重罪改成流放南洋可免罪。 此举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这姑娘培养的好啊,眼界开阔,有政治头脑。 关键是懂得因势利导,这才是最难得的。 这还不算完,老朱还从内帑里拿出了一笔专款,给所有六十岁以上五岁以下的幼童发了喜钱。 仅此一项,就支出了百万贯之巨。 却没有人指责老朱奢侈乱花钱之类的。 倒不是因为太子大婚他们破例,而是这本身就是善政。 况且这个钱还是内帑出的,何乐而不为呢。 文武百官自然要有所表示,不论身在何地,都要送一份礼回京。 然后妖魔鬼怪也冒出来了。 不少地方,借此机会进贡了很多奢侈品。 如果不是大明命令禁止上祥瑞,估计他们会直接弄一些祥瑞出来。 即便如此,看到这些奢侈品名单,朱雄英也是大怒。 “这是试探,如果我收下了,恐怕下一步进贡奇物就会成为常态。” “再下一步就是上祥瑞了。” 陈景恪赞赏的道:“殿下英明,确实如此。不过毕竟是你大婚期间,也不好惩处太过。” 朱雄英也有些犹豫:“我自己倒是不在乎什么喜庆不喜庆的,而是怕妙锦觉得晦气。” 事实上,陈景恪也是同样的顾虑。 他也很讨厌这种试探,换成别的时候,必然是狠狠的斥责。 甚至派锦衣卫去查一查那些人的老底。 可毕竟这是太子大婚,讲究的是喜庆,不宜大张旗鼓。 这事儿就连朱元璋、马娘娘、朱标,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不能破坏了大喜的氛围。 就算要算账,也要等到大婚过后。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徐妙锦那里就传来了一张纸条。 上面内容很简单,大意是: 今日姑息养奸,明日就会有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她怎能因为一己之私,连累百姓受苦呢? 看到这张纸条,朱雄英有多高兴可想而知,老朱、马娘娘、朱标也开心不已。 这媳妇,果然选对了啊。 然后朱雄英在早朝的时候大发雷霆,宣布所有进献奇物的官吏,考核一律下等。 还派出锦衣卫去调查他们的老底,若有不法行为从重处罚。 同时还警告所有官吏,要清正廉洁,不要试图走歪门邪道。 并掷地有声的说道:“只要我还在一日,这大殿之上,就容不得那些奸佞。” 群臣皆汗流浃背,然后山呼太子英明。 朱雄英没有独享荣誉,还将徐妙锦的纸条拿出来,表示是太子妃劝他这么做的。 这一下,群臣对徐妙锦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必然也是一代贤后啊。 此时大明统治集团还没有腐化,大多数臣子对此都非常高兴。 都说大明三代兴旺,目前来看此言不虚啊。 ----------------- 太子大婚固然重要,朝廷也不可能因此就停摆,很多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比如,朱棡就准备按照原计划出兵西域。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帖木儿攻打脱脱迷失,反而等来了他生病的消息。 朱棡几乎是瞬间就得出了结论:“他在装病。” 至于原因,和朱樉分析的差不多。 为了观察清楚局势,也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察觉到这个变故之后,朱棡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军。 对他来说,打西域都不急于一时。 今年打有打的好处,不打也有不打的好处。 几个月前刚和斡亦剌决战,将士们都疲惫了,正好借此机会休息。 而且斡亦剌的地盘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留一年的空白,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让各军轮番休息,让将士们趁机回家探亲。 当然,他也没忘了还派人去和朱樉沟通,看他那边有什么打算。 同时还将此事上奏朝廷。 等朝廷接到这个情报的时候,离朱雄英大婚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了。 老朱对此的评价是:“帖木儿不愧是安西霸主,还是有点头脑的。” 朱标颔首道:“他装病确实把死局盘活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朱雄英不屑的道:“再厉害也不过是我大明的笼中囚徒,现在不过是让他多活一年。” 这一点众人倒是都没有反驳。 不论帖木儿作何选择,最终大明都会对他动手的。 区别是,如果他主动去攻打别人,大明可以趁虚而入,捡个便宜。 现在他不动手,那等大明腾出手来,他一样是死。 要说破局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打败朱樉,就能破了大明的计谋。 然而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半包围之中。 就算他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过朱樉。 况且,他在安西四面皆敌,大家可都在等他露出破绽呢。 所以,别看他表面上依然处于主动地位,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死局。 朱标最后说道:“今年不打西域也好,正好全力经略草原,彻底将蒙古纳入大明统治范围。” “永绝草原后患。” ----------------- 三月十二日很快到来,朝廷为太子和太子妃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东宫也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女主人。 婚后朱雄英连续三天没离开后宫,最后还是被徐妙锦给轰出来的。 又惹的众人对他嘲笑不已。 尤其是陈景恪,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叨白居易的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朱雄英脸皮也厚了,全当没听见。 反正老子媳妇娶到家了,你爱咋说咋说。 不过作为实权太子,他并没有多少时间耽于新婚之乐。 很快就被政务包围了。 这第一桩大事,就是诸侯王就封。 第438章 我都想弄死他 四月初,国子监的一处别院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参加考试的总共有一百三十人。 “即将分封的诸侯和他们的继承人,共三十人,分别在这两间考场里。” “国相和户部大臣各五十人,在这两间考场。” 国子司业赵谦向朱元璋、朱标等人介绍这里的详细情况。 事实上不用他介绍,对这里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 毕竟这个政策就是他们一行人商量出来的。 封国不是划块地给一些人口,就能建起来的。 需要照顾的点可以说千头万绪。 既然要进行大分封,大明就不可能不管后续,那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各种配套的东西也要准备好。 除了各种必要的启动物资,最重要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大明的勋贵集团,十有八九都是底层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靠他们治理国家,那简直就是开玩笑,更别提建设一个国家了。 只能大明帮他们建立一套体系。 不是大明不愿意放手,而是没办法,必须要扶着走一程才行。 这也就意味着,诸侯国初建的时候,官僚体系都是大明朝廷指定的。 当然,大明不会一直干涉对方的内政。 诸侯王可以在封国稳定之后,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将这些位置替换掉。 但为了防止诸侯王分封之后,太过放飞自我,朝廷规定五年内替换人员不得超过三成。 十年后方可大规模替换朝廷指派的官员。 二十年内,国相和户部大臣必须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后方可自己任命。 国相掌管一国政务,只要他不出问题,封国就不会跑的太离谱。 户部大臣其实就是户部尚书的别称,为了和中央朝廷区分才用了户部大臣的称呼。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财政机构。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户部已经不单单是掌管钱粮那么简单。 还牵扯到最整个国家的资源分配,以及各种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国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这两个位置不出问题,再加上大明帮忙组建的行政体系,就能确保一个封国不会大乱。 如此二十年后,这个封国基本就能稳定。 而且他们的继承人差不多也培养出来,可以承担国君的职责了。 到时候再彻底移交权力给他们。 当然了,大明这么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异心,刚分出去没

相关推荐: 大上海1929   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祁少每天想离婚   极品风流假太监   哥哥,爱我(H)   亡主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   盖世神偷   离婚后恋爱   我穿越成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