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就地免职。 而且不光免他自己的职务,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直接上级主官也要免职。 这一下很多官吏都受不了了,找各种理由反对。 什么万一有下级官吏故意使坏之类的。 但和老朱讲条件显然是没用的,这几条还是被直接写进了大明律里面。 接下来两个月,朝局果然进入了平稳期。 老朱没有再喊打喊杀,而是逐渐放权给太子,让他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体系。 其他的职务好说,朱雄英作为实权太子,是有一套自己班底的,手下并不缺人才。 难的是内阁学士。 “刘敩、赵叔才被杀,韩国公和魏国公要退,尚学士也递交了辞呈。” “七位内阁学士,一下子就少了五个,我上哪找这么多人去啊。” 面对这个局面,朱雄英也不禁有些头疼。 别的官吏,他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唯独内阁学士不行。 这个位置看的不只是能力,还有威望。 没有足够的威望,下面谁都不服气,什么都干不了。 陈景恪也颇为头疼,说道:“先一个个解决吧,魏国公的位置最好办,接替他的人选只能从军方出。” 朱雄英乐了:“那可是军方代言人,你觉得好选?” “怎么,你不会是想让梁国公或者徐老大来吧?” 陈景恪也笑道:“怎么可能,梁国公(蓝玉)资历倒是够,但他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干这个。” “徐老大且不说资历如何,就他是太子妃的兄长这一条就不行。” 徐达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退,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和徐妙锦的关系。 毕竟,外戚该防还是要防的。 朱雄英问道:“那你说谁担任合适?”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个人选,说道:“李景隆如何?”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不行不行,他资历才干都不够。” “李景隆是个不错的兵部尚书,当内阁学士缺点太大了。” 目前兵部尚书主管军队后勤,作训、作战等工作由五军都督府负责。 穿越后,陈景恪和李景隆打交道也很多,他对这位历史名人也很感兴趣,特意了解了一下。 也听了一些名将对他的点评。 比如徐达就认为,李景隆性格谨慎小心,然用兵中规中矩缺少灵性。 管后勤、行军布阵,他能做到完美,临机处断他不及格。 可以说,他是个优秀的兵部尚书,当军方首脑还是别开玩笑了。 军方在内阁的代言人,不只是为了维护军方利益。 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给皇帝和其他大臣提供军事建议和参考。 真要是关键时刻,朝廷等着他判断局势,那还不给带沟里去。 朱雄英自然也知道老丈人对李景隆的评价,有些无奈的道: “那不行的话,就从老将里选一个先干着吧。” 倒不是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沐春、梅殷等人,不论资历、能力、身份都足以胜任。 然而,梅殷现在坐镇川蜀,沐春坐镇云南,其他人各有重任,一个都离不开。 事实上,大明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将领,目前正处在上升期。 要么在打仗积累军功,要么镇守一方磨砺能力,哪有时间到中枢任职。 当内阁学士,怎么着也得五六十岁以后了。 最终,他们在老将里选了一个。 景川侯曹震。 这个人的名声或许不是很大,但上辈子他被作为蓝玉的同党处死,大家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朱雄英一系的铁杆。 用兵打仗的能力不算特别突出,但建军屯田能力有可取之处。 对局势的判断,也有可取之处。 毕竟能位列开国公侯之一,他是有独立领军作战经历的。 在徐达、傅有德、冯胜等人不出的情况下,他当军方在内阁的代言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之后就是行政一侧的尚书人选了。 “南洋总督傅安,是早就定好的人选。” “而且傅忠在那边干的还不赖,正好将他提上来。” “吏部尚书詹徽,能力资历也都足以入阁。” 詹徽这个名字同样不太起眼,但上辈子也是坐蓝玉案被杀。 他身上就差打着朱标和朱雄英的标签了,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如此还剩下两个名额,陈景恪和朱雄英却没有再自己确定人选。 毕竟现在上面还有老朱和朱标在呢,这么大的事情怎么着也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啊。 剩下两个名额,正好去问问他们。 先去找老朱,他直接说,你们看着办。 这就是表示彻底放权了。 两人又去找到朱标。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加上接连三个孩子降生的刺激,他的行动能力正逐渐恢复。 目前已经可以自己活动右手了,右腿也能略微动一动。 但左边身子依然毫无反应。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左边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能恢复成目前这个样子,已经是倾尽当前最顶尖的医疗资源的成果。 朱标自己倒是挺看得开:“比瘫痪在床动弹不得,现在已经好太多了,做人要知足。” “这都是三个小宝带给我的福气啊。” 他能看得开,大家也很高兴。 对于内阁学士的人选,他倒是没有推迟,而是直接给出了两个人选。 两个完全出乎陈景恪和朱雄英预料,却又非常合理的人选。 金钞局左监傅友文、鸿胪寺卿赵秩。 傅友文是金钞局左监,也就是第一负责人。 同时也是朱标的核心班底之一,值得信任。 朱雄英接下来要大刀阔斧的变革,就必须要对各种数字,有着精准的掌握和预测。 傅友文可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 还有一点,他是傅有德的堂弟,与勋贵有着极深的关系。 是对勋贵集团的一种安抚。 鸿胪寺卿赵秩,曾出使日本,与日本王室及大臣都有很深的交情。 后来大明开海,他又是第一位出使之人,并且和耿子茂一起灭了吕宋国。 最后官至鸿胪寺卿,在任上成绩斐然。 朱雄英打造全新的外交规则,多亏了他的协助。 后续宗藩关系的确立,也离不开他的建言建策。 可以说,目前大明对外交最擅长的,就是他了。 朱标说道:“诸侯国是封出去了,宗藩体系的标准也已经确立。” “但想建设实施,还需要很长的路走。”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吏主导此事,能省去你们许多麻烦。” 陈景恪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选是真的很精妙。 可以说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朱标……可惜了啊,上辈子死的太早,这辈子瘫痪的太突然。 否则必定有更大的作为。 就在这时,朱标又说道: “经过这么多年的谋划,日本的实力已经被极大削弱。” “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反而可能会节外生枝。” “等南洋稳定下来,就可以着手征服日本了。” “赵秩对那边的情况最为了解,在此事上你们要多听他的意见。” 第469章 禅让 一次性替换五个内阁学士,过半部堂级高官进行调整,确实是一件大事。 不过群臣表现的很克制很配合,工作调换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 不过中间也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群臣下意识的想要走廷推程序。 倒不是他们想分果子什么的,而是习惯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老朱借机发飙,狠狠的训斥了群臣,顺便还给理学派扣了一口黑锅。 “咱推行廷议之法,本意是为了公平用人,却不成想被理学利用,方便了他们结党营私。”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咱决定废除廷议之法。” “日后用人,由皇帝一言而决,唯有吏部和内阁学士有推举之权。” “其余官吏无诏不得插手,否则以擅权结党罪论处。” 对于此事,群臣接受良好,只有少数人心里有些遗憾,却也没有上蹿下跳反对。 廷推本就不符合传统礼法,再加上有理学这个前车之鉴,朱元璋废除此策恢复古法是很正常的。 朱元璋眼见弊政被这样悄无声息的废除,心中也很高兴。 甚至还有点得意。 你们这群人,天天自以为聪明。 恐怕从头到尾都没有意识到,廷推之法意味着什么。 完全忘记了,他也是经过别人提醒,才发现问题所在的这一现实。 有了老朱的支持,再加上廷议之法的废除,朱雄英的人事调整就更加顺利了。 大大小小的人员,几乎都是他一言而决。 陈景恪都觉得有点惊讶,也太和谐了。 和之前喊打喊杀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马娘娘就说道:“这都是标儿打下的基础啊。”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朱元璋是造系统的那个人,朱标才是将这个系统落实的人。 就好像是一台机器,朱元璋根据想象画出了结构图,并造出了部分零件。 但这个结构图并不完善,零件合不合适谁也不知道。 朱标是把零件组装在一起,让机器运转起来的人。 他还打造了大批备用零件,某个零件损坏了,直接就能换一个。 算上监国那两年,他执政时间只有七年,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一次朝廷前前后后动了那么多人,还将理学给废了,却并未引起系统性混乱。 朱元璋的威望是其一。 最主要的,还是朱标打下的基础够牢固。 不过这话老朱听了却觉得很委屈,咋又变着花样埋汰咱呢。 陈景恪笑道:“其实这次群臣之所以那么配合,还是因为太上皇的威慑。” 朱元璋顿时就乐了:“还是景恪懂咱啊……” 然而,陈景恪紧接着就说道:“现在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好好配合太子,别再让太上皇出来溜达啦。” “哈哈……”马娘娘大笑起来。 老朱:“……” “好好好,你们都变着花样埋汰咱是吧……哼,咱心胸宽广,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众人说笑了一会儿,马娘娘才开始谈正事: “标儿准备传位给雄英,你们觉得现在合适吗?” 陈景恪心道,难怪没把朱雄英喊过来,原来是商量这事儿。 对于朱标退位,他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大惊小怪。 也没有发表看法,而是等着听老朱拿主意。 哪知,老朱也是等了好一会儿,见他一直不说话,就呵斥道: “你说话啊,盯着咱做什么?” “额……”陈景恪那叫一个大无语:“这事儿不得您老人家拿主意吗?” 老朱没好气的道:“咱能有啥意见?就是看你有没有什么大计划,别冲突了。” 陈景恪并不觉得感动,只觉得头很疼。 这老朱,是真的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盘算了一下全局,最终说道: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西域方向会有大战,这场战争可能要持续数年之久。” “东边的日本,计划中也是这两年动手。” “在大战期间发生皇位更替,有可能会影响军心士气。” “我的建议是……尽快,最好不要耽误明年开春出兵。”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帖木儿出兵攻打别人了?咱怎么没有听到动静?” 陈景恪摇头说道:“帖木儿出不出兵都无所谓,咱们的布局已成,不论他怎么做,咱们只需按计划行事即可。”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那就放在年底吧。” 马娘娘迟疑的道:“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时间会不会仓促?要不放在明年二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出兵西域和出兵辽东有些类似,年前军队就得做准备,最迟二月份就得出发。” 西域的路途太远,必须早出发。 辽东是路途遥远冬天太冷,过年前后出发,走到地方恰好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正好作战。 打到十月份天气转凉就开始撤兵。 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以目前的生产力,还无法逆着气候发动大战。 “既然我们考虑到明年开春出兵,那皇位更替最好年前就要完成。” “如此,将士们才可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还有一点大家都没说,那就是有啥仓促不仓促的。 历朝历代都是先皇驾崩,继任者当场登基。 完成登基仪式之后,才着手处理先皇的后事。 要说起来,那才是真仓促。 朱雄英这起码还有二十来天准备时间呢。 更何况正好过年,各封疆大吏、藩属国的使臣,也都到京城了。 也省的再单独让他们跑一趟。 于是,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有人要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太儿戏了。 正常来说,皇位交替确实很麻烦。 主要麻烦在,新皇登基后必然要更换大批的文臣武将,人事调整带来的短暂混乱是在所难免的。 可大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啊,他是一套班子三代人用。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朱雄英早早就开始理政。 文臣武将他都熟悉,该提拔的心腹也早就提拔起来了。 没必要对目前的格局进行调整。 他登基只是从代理皇帝,变成真正的皇帝。 除此之外没啥区别,大家该干啥干啥。 不过即便如此,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不但不能少,还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 原因很简单,皇位交替但凡有一点流程不完美,都可能被人整出阴谋论来。 没必要在这种地方,给人留下造谣的把柄。 朱元璋和朱标先是召见了勋贵大佬们,比如李善长、徐达、蓝玉、傅有德等人。 和他们进行了一番沟通,确定了皇位更替之事。 众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立即发誓会效忠皇室辅佐太子云云。 取得了这些大佬们的支持之后,朱标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接下来几天,他连续下了好几条命令。 是他以皇帝的身份下达的命令,不是老朱下的。 毕竟现在他才是法礼上的一国之主。 这些命令,都是为了解决之前被耽搁的事情。 比如,改封朱允炆为虞王,封国放在了炎洲西南部,并让他年后出发就藩。 这个册封,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正常的。 开发炎洲,皇家派亲王当表率。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朱标这是在排雷。 毕竟吕氏死的不明不白,谁都不知道朱允炆会不会听到什么风声。 将他放的远远的,永远都回不来,对谁都有好处。 而且,朱允炆封国的地点,也非常的有讲究。 炎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东南部,可以养活千把万人没问题。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干旱半干旱无人区。 沿海也有宜居土地,但比较零星,很难连成片。 西南角那一块,是除了东南之外,少有的可以连成片的宜居区。 养活几十万人是没问题的。 而且远离别的封国,非常的安全。 但也因为远离别的国家,很难有大的作为。 如果朱允炆老老实实当诸侯王,用心经营自己的封地,他的日子会非常舒服。 如果他有野心,那也是有心无力。 可以说,这块封地既不会屈待了朱允炆,也封死了他的上限。 就算他从哪里听到了一些,关于吕氏之死的风声,也无能为力。 而且,朱标作为父亲,亲自将朱允炆封在炎洲。 也彻底将朱雄英撇清了。 毕竟,要是朱雄英这么封,别人或许会说他屈待兄弟什么的。 朱标作为父亲这么封,别人反而会夸他大公无私。 不论将来出现任何问题,都和朱雄英没有关系。 可以说,仅仅只是朱允炆的安置问题,就将朱标的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这个册封,所有人都很满意。 朱元璋、马娘娘这些知情人满意。 勋贵也满意,毕竟皇家做了表率,后续将大家封过去也心甘情愿。 就连朱允炆自己也很满意,正如上面所说。 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能独占炎洲西南一角,实在是太舒服了。 没有什么竞争,只要自己安生过日子就好。 而且相比东南,这里离大明更近,往来商贸也方面许多。 怎么看那都是父亲对他的照顾。 所以,他怎么可能不满意。 只是有些舍不得大哥朱雄英。 他到现在都记得,母亲去世的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悲伤彷徨。 是大哥出现,给自己带来了安全感,之后又一直对自己照顾有加。 在他心里,朱雄英亦兄亦父。 骤然要离开大哥,他心中极为的不舍。 但他也知道,去炎洲是自己作为亲王的使命,再不舍也得去。 更何况,生在皇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抱负。 最初是想当塞王,辅佐大哥建功立业。 后来大明采取分封制,他就梦想着去封国大展拳脚,将封国打造成人间乐土。 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他心中也是很激动。 对这件事情,唯一不满的反而是朱雄英。 他是真舍不得自家兄弟跑那么远。 “哎,你说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你说人为什么要经历生离死别呢?” “你说……” 陈景恪:“……” 要不是怕你丫的有心理负担,真想把吕氏之死的真相告诉你,看你丫的还矫情不。 朱雄英也只是伤感一下而已,并不会真的阻止这个册封。 他也很清楚,这个册封是必须的。 接下来,他动用权力,为自己的兄弟准备了大量的物资。 配备的工匠,比普通藩属国多了一倍还多。 对此朱允炆也非常清楚,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太子……” “叫大哥。” “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将封国建设好,不给你丢脸。” 朱雄英这边表现的兄友弟恭,朱标那边也没有闲着,开始频繁接见大臣。 七位内阁学士、各部堂负责人、老牌勋贵等等。 了解当前的国家情况,对某些地方进行调整,为朱雄英查漏补缺。 关键是,期间他表露出要退位的想法。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都是人精,马上就猜到了缘由。 对此也没人觉得意外。 一来老朱已经做出过榜样;二来大家都清楚朱标不可能完全恢复,退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该演的戏还
相关推荐:
绿尾羊羔(校园 1v1)
耻辱任务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湿卵胎化
天运贵女(全)
下课后的契约
异常乐园
处女劫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神级维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