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376章

第376章

有办法改。 就算强行改,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此时,他也已经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 西方文明,是受到极西环境的影响产生的,是最适合那里的生态的文明。 华夏文明固然优秀,可到了极西之地就会水土不服。 就如不能在草原搞农业,是一个道理。 陈景恪见他懂了,终于松了口气。 不过怕他犯浑,还是继续说道: “极西文明曾经也辉煌过,且不说传说中的古希腊时期。” “就说罗马,它就几度创造了辉煌。” “只是因为基教的极端化,让你们进入了黑暗时期而已。” “华夏也曾经陷入苦难,可我们都走过来了。” “并且每经历一次苦难,我们的文明都会迎来一次升华。” “华夏文明现在的优秀和强大,不是凭空得来的。” “而是一位位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深信,所有的苦难都是一时的。” “总会有觉醒者站出来呐喊,唤醒所有人,唤醒新时代。” “就如你现在所做的这般。”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带领你的族群,找到最适合你们自己的道路。” “总有一天,极西文化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一番话说的约翰·胡斯热泪盈眶,竟然叩拜在地抱着陈景恪的鞋子亲吻: “伟大的智者,感谢您的指引,约翰·胡斯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 陈景恪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局面了,早就能做到处之泰然。 他任由约翰·胡斯完成礼节,才开口说道: “我并不能给予你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约翰·胡斯虔诚的道:“不,您已经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勇敢、信念和知识。” “能跟随您学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又是一番没营养的吹捧,约翰·胡斯才从狂热中清醒过来。 之后两人就探讨起了文明的演化问题。 陈景恪再次趁机告诉他,只有自己的才最适合自己。 我在大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但所有的变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基于之前已经存在的思想,推陈出新得出的。 所以才能获得那么多人的支持,才能如此顺利的被人所接受。 在他的劝说下,约翰·胡斯终于恢复了信心,放弃了华夏化的想法。 ----------------- 另一边,老朱、马娘娘、朱标三人也是面面相觑。 朱标无语的道:“景恪用力过猛了啊,竟把那极西人说的迷失自我了。” 老朱摇摇头,说道:“倒也不能说迷失,换成谁都会自我怀疑的。” 马娘娘附和道:“是啊,景恪说的好啊,货比货得扔。” “将极西和华夏作对比,他们可不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不过那个极西人也果真是一位大学者,这么快就清醒过来,并重新拾回自信。” “难怪景恪如此重视他。” “只要他不中途身死,将来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老朱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说道:“有大作为好啊,他越有作为咱就越高兴。” ----------------- 聊欧罗巴的现状,就避不开宗教问题。 陈景恪对基教并没有进行太多批判,也没有告诉约翰·胡斯该如何与基教做斗争。 他只是将宗教的本质,告诉了对方。 最初是对自然伟力的崇拜,后来寄托了期望。 现在宗教的作用,已经演变成了,为人类提供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这个道理他曾经给老朱他们讲过,此时不过是重新拿出来讲了一遍。 当然了,今天讲的和之前给老朱他们讲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很多关键信息,可不能就这么说出来。 即便如此,对约翰·胡斯来说,这个理论依然非常重要。 为他处理基教问题,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除了以上这些,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极西的制度变迁。 这个话题也是约翰·胡斯提出的,他想为自己的族群设计一套适合的制度。 陈景恪自然也是乐于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要布的第二个阳谋,就是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 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自己谈的非常舒服。 从古希腊历史,聊到了罗马,再聊到了现在。 将西方社会出现的种种制度,全部拿出来剖析了一遍。 期间陈景恪对公民选举制度,给予了高度赞扬。 并将其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制度之一。 已经对他完全信任的约翰·胡斯,果然没有丝毫怀疑,轻松就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话题越来越多的开始往公民和选举制度倾斜。 陈景恪不光夸,还指出了很多缺点。 比如如何才能选出最适合的人?普通人又怎么知道,谁才是最适合当国家元首的那个人? 罗马所谓公民选举,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选。 只有大贵族才有这个资格,也只有他们才能被更多人熟知。 可真要这么做了,岂不是又走了罗马的老路? 而且大贵族代表的是贵族利益,真的愿意为全民考虑? 这一点约翰·胡斯自己都不信。 如果贵族真的能做到公平,他还何至于跑到大明来求学? 陈景恪趁机提出候选人制度。 最好是组建政党,先由政党内部推选合适的对象。 政党的力量肯定比个人要强大的多,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为候选人拉票。 政党推选出来的候选人,可以公开演讲。 向所有人阐述自己的思想,以及当选后会做哪些事情。 让公民自己来投票,决定选谁。 “华夏圣人孔子曾经说过:近者悦,远者来。” “这句话的本意是,统治者要让住在这里的百姓高兴,要让辖区外的百姓仰慕,并主动迁徙过来。” “通俗点翻译就是,百姓会用脚投票。” “哪里的统治更加人性化,百姓就会往哪里迁徙。” “同理,百姓认为谁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就会将票投给谁。” “在这种情况下,选出的元首就算不是最佳选择,也绝不会是最差的。” 约翰·胡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不禁赞叹道: “您的智慧让我感到渺小。” 陈景恪趁机提议三权分立。 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而且为了平衡族群内部个阶层的利益,他还提出了上下议院制度。 “改革其实就是重新分大饼,如果无法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必然导致强烈反扑。” “欧罗巴被贵族政治统治数千年,贵族势力强大,你的变革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上议院全部由旧贵族组成,他们拥有审核权和有限驳斥权……” “下议院才是真正的民选机构,这里的参议员全部都为民选。” “它还真正掌握着立法权,并且下议院的多数派可以组成政府,协助元首处理国家事务。” 除此之外,陈景恪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方向。 约翰·胡斯彻底被震惊到麻木。 他敢确定,陈景恪以前对西方的了解确实有限,很多问题都是自己告诉他的。 可现在,他竟然能提出如此细致完善的变革方向。 这是何等的智慧啊。 “尊敬的智者,您的智慧就像太阳般耀眼伟大。” “在您面前,我就是那微不足道的尘埃。” 陈景恪也长吁口气,终于将你小子给忽悠住了。 西方彻底完了。 然而正得意的他并不知道,慈宁宫的老朱看到这些信息,已经着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第572章 聪明的徐妙锦 坤宁宫。 朱雄英愁容满面的进来,徐妙锦不动声色的挥退所有侍者,才问道: “老师又出难题了?” 朱雄英点点头,然后好奇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是他那里出问题了?” 徐妙锦笑道:“如果是别的难题,您这会儿肯定在和老师商议,不会带到我这里来。” “既然带到我这里来了,那大概率就是老师制造了难题。” 朱雄英失笑道:“真是聪明,让你猜对了。” “景恪又出大难题了,老头子正在慈宁宫发脾气呢。” 徐妙锦好奇的道:“连他老人家都被惊动了?老师又出什么难题了?” 朱雄英就将陈景恪帮极西人,设计政治制度的事情讲了一遍。 听完后徐妙锦赞道:“老师的智慧深若渊海。” “每次我们以为已经触摸到边际,他总会用事实告诉我们,那只是冰山一角。”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道:“是啊,他这一次帮极西人改良的制度,简直太实用了。” “因此老头子才会那么着急,怕他一个不小心将真本领告诉对方。” 徐妙锦笑道:“把他喊进宫问一下不就知道了吗,我相信他肯定有所打算。” 朱雄英无奈道:“我们也是不久前才得到的消息,当时宫门已经落锁。” “皇爷爷又不肯让他坐吊篮入宫,只能等明天再问他。” 徐妙锦忍不住笑道:“圣皇他老人家还是心疼老师啊。” 朱雄英也笑道:“是啊,除了心疼,还有信任。” 然后他有些苦恼的道:“可他帮忙改良的新制度,确实很先进很实用。” “我们想了很久,都没能参透其中有什么陷阱。” 说到这里,他又恨恨的道:“之前问他准备怎么布局,他神神秘秘的不肯说。” “要是他早说了,哪有现在的事儿……真是欠收拾。” 徐妙锦再次笑了起来,说道:“我倒是有一些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朱雄英眼睛一亮,期盼的道:“快说说,你都想到了什么。” 他最羡慕的就是老朱和马娘娘,也希望自己和徐妙锦能如此。 只是徐妙锦自己为了避嫌,很少参与政务。 不过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皇子皇女的教育也做的非常出色。 让他少了后顾之忧。 换成别的皇帝,碰到这样的皇后肯定会非常高兴。 然而朱雄英却依然很遗憾,徐妙锦不能如马娘娘帮助老朱那般帮助自己。 现在徐妙锦主动帮着分析问题,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政务,可对他来说依然是个惊喜。 自然是一百个鼓励支持。 徐妙锦自然了解他的心思,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 倒不是怀疑朱雄英对她的感情,而是怕徐家子孙仗着她的身份胡作非为。 东汉马皇后是有名的贤后,她的几个兄弟也都严于律己。 可因为她频繁帮汉明帝出谋划策,导致很多人对她心怀不满。 她的侄孙辈和远房亲戚中,有一部分人失去了父辈的恭谨,开始仗着她的地位胡作非为。 最终被反对她的大臣抓住把柄,狠狠地收拾了一通。 幸亏汉明帝和汉章帝都很信任她,马家才得以保全,否则少不了灭族之祸。 可即便如此,马家也迅速就没落了。 徐家有封国,不用担心没落的问题,可她也不想留下什么把柄给别人。 所以对于朱雄英的期盼,她只能装作没看到。 今天发表看法,也是因为这事儿主要涉及对象是西方世界,与大明本土关系不大。 “其实老师布局的真正核心,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利用族群概念彻底分裂欧罗巴。”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无论他们采用何种制度,也无论他们发展的多么强大富有。” “一个碎片化的欧罗巴,都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朱雄英颔首道:“这一点我自然明白,可让他们变强总归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啊。” 徐妙锦轻声说道:“您忘了老师的目的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欧罗巴发展的一无是处,又如何能为我们提供参考?” “我想,这才是老师帮那个极西人改良制度的原因。”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徐妙锦顿了一下,又说道:“孟子曰,国无外患则国恒亡。” “虽然分裂的欧罗巴不是我们的对手,可有一群人一直在穷追猛赶,也能警醒我们不可安于现状。” 朱雄英一拍大腿,高兴的道:“原来如此,我懂了。” “妙锦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以后要多帮我出谋划策。” 徐妙锦没有扫兴拒绝,但也没有同意,只是说道: “您和圣皇他们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罢了。” 朱雄英搓了搓手,说道:“要的就是旁观者清啊,嘿嘿……” 夫妻俩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天色不早,朱雄英目光热切的看着她说道: “你已经休息两年,元气应该恢复了,咱们是时候为下一个孩子努力了。” 都是老夫老妻了,徐妙锦也没有害羞,只是白了他一眼,就准备喊人过来伺候他们就寝。 哪知,正处在兴奋状态的朱雄英,一把将她抱起就往里屋走: “不要让内侍过来了,有人在我心里别扭。” “正好咱们夫妻俩,说说不方便被人听到的话。” ----------------- 第二天上午,陈景恪慢悠悠的来到皇宫。 刚进宫门,就见孙福正原地转圈圈,不禁好奇的道: “孙公公,你这是检查紫禁城的地砖呢?” 孙福大喜道:“哎呀我的侯爷您可算是来了,可等死老奴了。” 陈景恪笑道:“等我?这是咋地了?” 孙福拉着他的袖子就往深宫里走:“圣皇他老人家想您了,天还没亮就让我在这里等您。” “这期间至少派了十八波人来询问您来没来。” 陈景恪略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他猜到老朱或许会有疑问,但绝没想到会这么心急。 而且…… “圣皇找我,派个人去我家通知一声就行了,在这干等着做什么。” “今天我要是不来,你不是白等了吗。” 孙福说道:“圣皇这不是心疼您吗,不想催促您。” “不过我寻摸着,您要是再不来,就真的要派人去请您了。” 正说着,迎面撞见一位小宦官,见到陈景恪也是惊喜的道: “侯爷您可算是来了,圣皇刚派小的去府上请您呢。” 孙福笑道:“我说什么来着,现在您信了吧。” 陈景恪笑道:“孙公公不愧是圣皇贴身之人,都让你说中了。” 放在以前,这句话能让孙福吓出一身冷汗。 你一个太监这么了解皇帝心思,关键是还表现出来,那是活的不耐烦了。 但现在老朱退位,心思就没那么敏感了。 加上年龄大的人总喜欢念旧,一个跟随他几十年又了解他心思的太监,反而更让老朱感到欣慰。 所以孙福也不如之前那般避讳这些事情了。 而且因为陈景恪身份特殊,他也不介意透露一些慈宁宫的消息出来。 比如老朱昨天是如何焦虑的,半夜都没睡好等等。 让陈景恪更加的无语,但内心也倍感温暖。 老朱这么着急知道真相,都能忍着不去打扰他,这是真拿他当自己人心疼啊。 想到这里,他脚下不禁加快了几分步伐,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慈宁宫。 却发现,除了老朱、马娘娘和朱标外,朱雄英和徐妙锦竟然也在。 五人不知道在聊些什么,看起来非常开心,哪有一点着急的样子。 这不禁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是咋地了?莫非是他们自己琢磨透了这一局? 但不太可能啊。 不是陈景恪吹牛,就算把这个世界所有人都绑起来,都参不透这一局。 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没有亲自经历过,谁都想不到他改良出来的那一套东西存在多大的漏洞。 即便是前世,西方那一套与之相似的制度已经千疮百孔,依然有无数人奉为圭臬。 更何况是古代。 怀着这样的疑惑,他来到殿内。 见他到来,老朱大笑道:“你小子,真是让咱一顿着急啊,着实该打。” “幸好妙锦聪明,参破了你的诡计……” 陈景恪惊讶不已,徐妙锦参破了玄机?莫非她被穿越者附体了? 一旁的徐妙锦谦虚的道:“我亦是胡乱猜测,不知道是否与老师的计划一致。” 陈景恪好奇的问道:“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徐妙锦就将她的猜测讲了一遍,最后说道: “妄加揣测,希望老师莫怪。” 陈景恪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她不是穿越者……面上赞赏的道: “不错不错,你能想到这一点,非常难得。” 徐妙锦也松了口气,同时也有些小自豪,她猜对了老师的布局思路。 朱雄英的胸膛情不自禁的挺起,眼神里透露出一个意思: 我媳妇。 朱标也投以赞许目光,这个儿媳妇是真的选的太好了。 马娘娘亦笑着夸赞道:“妙锦是真的学到了景恪的一些真本领啊,他日必成一代贤后。” 徐妙锦连忙说道:“我不过是偶尔所得罢了,不敢当娘娘夸赞。” 老朱也同样很满意这个孙媳妇,不过他没有开口夸赞,而是问道: “听你话里的意思,还有其他算计?” 其他人纷纷向他看来。 陈景恪颔首道:“有,不是我自夸,这里面的算计就和套娃一般,一层套一层。” “我不说几百年内绝对没人能全部参破。” 众人都不禁有些惊讶,竟然这么复杂? 老朱追问道:“快给咱详细剖析一下,到底都有哪些算计。” 陈景恪说道:“咱们借着皇后方才的分析继续往下说。” “没有对比就体现不出差异,不知道臭味的难闻,就感受不到芳香的美好。” “大明的制度是好是坏,普通百姓是很难直观感受到的。” “有欧罗巴诸国作为参考,百姓才能感受到大明政策是好是坏,提升对朝廷的认可度。” 到时候两国民间一对账,就知道谁在裸奔了。 老朱等人都不禁点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有欧罗巴存在,横竖对大明都有好处。 他们发展的好,大明可以从中借鉴很多东西。 他们发展的不好,同样能当反面教材,帮大明避雷。 同时还能通过对比,安百姓的心。 可以说一举多得。 陈景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神秘复苏:鬼戏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过激行为(H)   我的风骚情人   新年快乐(1v1h)   我的傻白甜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