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397章

第397章

到这里来走路都能喘死,更别提作战了。 所以他们还是很有信心能获胜的。 然而等双方真正接触,他们才发现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明军根本就不给他们肉搏的机会,隔着百十丈的距离,就发起了进攻。 他们也知道火器是什么东西。 但据他们了解,那玩意儿射速很慢,不利于野战。 可面前的这支军队不一样,火器好像不用装填子弹一样。 能连续不断的射击。 关键是,他们竟然还有炮。 这些人是怎么把那么笨重的大炮,运送到高原上来的? 而且还能拖着大炮快速行军,这不科学啊。 就在这样的疑惑中,康巴权贵们绝望地看着自家好不容易组建的军队,被轻易撕碎。 野战?枪炮齐鸣。 据堡垒防守?大炮轰炸。 打打不过,防防不住,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逃跑,还有一条是投降。 大多数权贵都选择了投降。 高原早在唐末就陷入分裂了,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地盘。 逃到别人的地盘上,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别说他们没地方逃,就算能逃他们也不会走。 毕竟逃了就意味着放弃家族经营多年的财富和基本盘。 而且在他们想来,大明就算打赢了,也得靠他们这些地头蛇来治理地方。 不过是变换一下大王旗而已。 而且明军还能赖在高原不走了不成? 到时候他们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权贵。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徐允恭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却也将所有官吏、豪强都控制了起来。 之后大军四出,将地方上的恶霸头目全都抓捕。 同时也开仓放粮,赈济当地的穷苦百姓。 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给他们发粮食? 这怎么可能。 以往高原发生兼并战争,不论谁输谁赢都和他们关系不大。 因为不论谁赢,他们都是最底层的奴隶,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在明军不但没有屠杀奴役他们,还给他们分发粮食。 这种情况,他们别说见,听都没有听说过。 难道这就是王师吗? 于是,拿了粮食的百姓,直接成了大明的拥护者。 甚至希望加入进来,一起讨伐那些欺凌他们的肉食者。 其中以年轻人居多。 徐允恭自然不会拒绝这些人的加入,从中挑选了五千青壮整编成军。 自然不是让他们一起打仗,而是让他们作为预备役,维护康巴地区的局势。 而且他还让懂当地语言的将士给他们上课,告诉他们什么是大明、什么是天子。 什么是王师。 之后又让这些人去各个村寨,现身说法教化当地百姓。 他们的话更加有说服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拥护大明。 康巴地区的形势彻底翻了天。 如此这般,徐允恭整整在康巴地区待了二十多天。 不是他不想继续进攻别的地方,而是情况不允许。 一是他要等后续行政队伍到达,来接管这些地方。 二是随着深入高原,将士们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已经有数十名将士因为高原反应永远倒下。 他需要停留一段时间,让将士们继续适应。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需要时间,将明军入高原的消息传出去。 以前打仗都讲究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明军现在很多仗,都是反思路去打的,故意告诉你我来了。 高原土王定然会集结主力抵抗,能省去明军寻找敌人的时间。 徐允恭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等将敌军主力击溃,大军就可以化整为零,深入民间清剿残余。 争取在年底之前,奠定高原大局。 然后再用一年时间彻底扫清残余,正式将高原纳入朝廷的统治范围。 这是大都督府拟定的作战计划。 用冷兵器时代的眼光看来,太过于激进了。 可现在大明的高层却一致认为,太保守了。 打一群兵器都不全的蛮夷,竟然还要用两年? 不过战略计划嘛,总归是要留一点余地的,所以才定了两年的期限。 又过了七八天,罗不弃等万余行政人员,以及大军的后勤部队相继到达。 略作休整,他们就开始接管地方行政。 第一件事情就按照计划,给百姓登记户籍,同时对贪官劣绅进行打击。 之后又按照均田制,给百姓分发土地,并且还免除了所有人五年的赋税。 当然了,光靠这些还不够。 大明想要的是认同‘华夏’的百姓,想要从思想上彻底改造他们,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大明任重而道远。 当大明在康巴的所作所为传开后,整个高原为之震动。 土王们顿时就坐不住了,连忙征募壮丁打造军队。 各个势力之间也暂时放下了仇恨,准备联合起来抵抗明军。 与此同时,他们还没忘记向朝廷派出使者请罪。 俺们知道错了,宝瓶制度是英明神武的陛下对我们的关爱。 之前是我们不识好歹,现在我们给跪下了。 请仁慈的陛下大发慈悲,饶了我们吧。 非但如此,他们还派出使节,带着钱财酒肉来犒赏徐允恭的大军。 王师的将士们辛苦了,我们已经跪了,就不劳你们跑一趟了。 然而徐允恭将钱财酒肉留下,将使节全部斩首祭旗。 之后他率军直扑打箭炉、理塘,并轻易击溃这里的守军。 这次他没有再逗留,而是率军继续西进深入高原腹地。 而高原的土王们,还在为谁当大军的统帅,该采用何种战术,又该在哪里布防争执不休。 ----------------- 就在神机营纵横高原的时候,三函之地也发生了动荡。 起因是一个叫‘一’的学派请愿,希望三函部落彻底回归大一统。 之前就说过,大明一直在三韩部落施行教化。 尤其是方孝孺学派,更是其中的主力。 那里大部分年轻一代,基本都是方学门徒。 这些年轻人有的在大明谋求出仕,有的返回老家出仕。 这些返回老家的年轻学子并不甘心。 如果他们没有见过更大更广阔的舞台,还能接受在这一隅之地自娱自乐。 可是他们见过了,就再也无法甘于平凡。 这个时候,某些看不见的大手稍稍动了一下,一个名为‘一’的学派诞生了。 “一”意为天地一统。 他们的述求和宗旨,就是彻底回归天朝主体,正式成为一家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没有之一。 七八成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学派。 他们四处宣扬天朝美政、宣传一统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受到影响。 尤其是前几年大明以无敌之势灭亡小岛,这种声音就更加强烈。 只是,在朱梓别有用心的操作下,目前王国的高层几乎都是保守派。 这些行将就木之人,只想维护既得利益,反对回归大明。 所以一学派的影响力,始终只能停留在民间。 当然了,这主要是陈景恪不希望操之过急。 别看王国的行政大权被保守派控制,但回归的真正阻碍并不是他们。 而是基层的百姓。 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族群意识。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给国王和当地贵族纳税、效力,已经成为习惯。 突然让他们效忠远在万里之外的所谓天子,他们第一反应是无法接受。 大明要做的,是利用一学派,影响基层百姓。 高层爱咋咋滴,等时机成熟,回不回归就由不得他们了。 陈慕华(松下纯太郎)入职鸿胪寺之后,开始按照计划,在诸侯国内搞一些活动。 陈景恪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平演变领土。 陈慕华到了这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重组了一学派,让其成为严密的政治团体。 之后就是谋取政治权力,高层进不去,就进中低层。 这些读书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关系的,很容易就能混进名利场。 一个人的权力很小,当大家结成一张网,能动用的力量就很庞大了。 不过这么做也触碰到了朱梓和保守派的神经。 有大明在,他们自然不敢明着打压一学派,但私底下设置了不少障碍。 陈慕华依然没有着急,在与保守派起了几次冲突之后,他就引导一学派深入基层。 向最底层的百姓宣扬华夏思想,鼓吹天下一统。 百姓无所谓跟着谁,但见到这么多年轻俊杰,都说回归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支持回归了。 直到年初,陈慕华终于接到了陈景恪的命令。 大戏收场。 第601章 尾声(九) 朱棣也是在年初收到的密信,看过之后他非常的愤怒: “老八胆子肥了,竟然敢忤逆犯上。” 徐妙云接过信看了一遍,也是眉头微皱: “老八真是……就算朝鲜王国不内附,有老五在也轮不到他当国主啊。” “真是利令智昏。” 朱棣冷哼一声,道:“这个家还轮不到他做主,我去一趟朝鲜,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徐妙云连忙说道:“你不要冲动,老八并未公开表露异心。” “若你逼迫太甚,将他恐吓到了,他真可能会铤而走险。” 朱棣不屑的道:“铤而走险?呸,就他也配?我一只手就把他给捉回来。” 徐妙云说道:“陛下明显不想事情闹大,让你去也是震慑他,你可别真把他给逼反了。” 朱棣不耐烦的道:“啰嗦,我岂能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放心好了坏不了事。” 之后他就安排好漠北事宜,就带着五百亲卫动身前往朝鲜。 徐妙云担心不已,带五百人可太危险了,万一老八那里真的狗急跳墙…… 郑和安慰道:“娘娘别担心,大王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 “否则陛下也不会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 “而且蜀王可还在辽东呢,北海舰队的驻地也在旅顺口,陛下那里定然已经有了安排。” 徐妙云一想也是,这才放下心来。 ----------------- 朱棣并没有直奔朝鲜,而是巡视了沿途的防线和堡垒情况。 顺便敲打了一下沿途的官吏和将领,巩固了边防。 一直到五月中旬,他才慢慢悠悠的来到辽东。 朱椿亲自带人出城迎接,见面兄弟俩少不了一番寒暄。 之后他们就屏退侍卫,进行了密谈。 朱棣说道:“老八那边什么情况?” 朱椿无奈的道:“安平侯扶持一学派,宣扬大一统思想。” “八哥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却利用保守派打压一学派,阻止他们获取更大权力。” 朱棣冷哼一声道:“想世袭朝鲜王,我看他想吃屎。” 朱椿耸了耸肩,对朱棣的话无比的认同。 论嫡俗你前面有好几个嫡子,论年龄你是个老八,论功劳就更排不上号了。 凭你也配当朝鲜王? 只是作为弟弟,这话他是不能说的。 朱棣又问道:“朝廷那边有什么具体计划没?” 朱椿颔首道:“有,就等你来主持大局了。” 朝廷的计划很简单,先让一学派主动请愿回归。 当初老朱是许诺过的,让朝鲜以独立藩属的身份存在。 如果现在朝廷主动要求让他回归,那就是食言而肥。 对朝廷的信誉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 当然,如果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也不是不能这么做。 但现在有更好的办法。 那就是通过教化,让他们主动内附。 你看,不是我想让你们回归,是你们主动要求的。 身为天朝上国,我不能拒绝子民的殷切希望啊。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有这层遮羞布在,朝廷的行为就是符合礼法的。 诸侯王也挑不出刺来。 请愿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了一学派。 所以在确定朱棣到达辽东之后,陈慕华就指使一学派,向朱梓递交了请愿书。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家书也送了过来。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你去朝鲜这么多年也没回来谈过亲,带着家小回来一趟吧。 没有直接说朝鲜回归的事情,可以说给足了他面子。 但朱梓却不这么想,当了这么多年朝鲜王,岂是说割舍就能割舍掉的。 而且大明周边已经没有土地可分,让出朝鲜,他就只能封到万里之外了。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对抗。 对外声称突发恶疾无法理事,然后将政务尽数托付给了保守派。 既然生了重病,自然也就无法回洛阳探亲了。 保守派拿到授权后,立即对一学派进行了打压,而且他们还拿出了大义名分。 朝鲜作为独立藩属存在,是圣皇亲口允许的,你们这是在违背圣皇旨意。 一学派也是有备而来,自然不会被难倒。 圣皇是允许朝鲜王国独立存在,可也没说不让我们回归啊? 现在回归大一统是万民所愿,是天道所彰。 希望你们能尊重民意,顺应天命。 保守派就攻击一学派数典忘祖,一学派就说他们背祖弃宗。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骂战。 整个朝鲜的政局,也因此变得动荡起来。 在辽东的朱棣得知局势发展后,终于决定出手。 朱椿也认为不能再让那边闹下去了,是时候出面结束这场闹剧了。 他就准备抽调辽东大军,去鸭绿水震慑朝鲜。 同时还给北海舰队传令,让他们出动主力前往朝鲜水域演习。 朱棣却说道:“收拾个老八而已,哪用得着那么麻烦,我一个人足矣。” 然后不顾朱椿劝阻,带上自己的五百亲卫直接进入了朝鲜。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驻扎在朝鲜王国的军队,得知是燕王到来。 那是毫不犹豫的就打开了城门,甚至还派出了一部分军队为他开路。 就这样,朱棣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平壤城下。 平壤毕竟是保守派大本营,他们虽然不敢拿朱棣怎么样,却也关闭城门阻止其入内。 之后还派出使者,询问燕王为何无故进入朝鲜王国境内。 朱棣戏谑的道:“听说老八病重,我这个当哥哥的怎么能不来看看呢。” “你们紧闭城门是什么意思?想破坏本王兄弟情谊吗?” 使者不敢多言,连忙回去传递消息。 那些保守派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将烫手的山芋抛给了朱梓。 再说朱梓这边,他内心对父兄其实是有着一种恐惧的。 虽然鼓起勇气,准备做一次垂死挣扎,可内心却始终惶恐不安。 当他听说朱棣来到城外,吓的面无人色。 “完了,完了……四哥肯定是奉圣皇之命来杀我的。” 他身边的人完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朱梓平时看起来挺正常的啊,为什么就这么害怕朱元璋和朱棣? 朱元璋还能将你这个儿子杀了不成? 没有朱元璋的命令,朱棣敢杀你? 而且朱棣还只带了五百人,虽然后续有一部分驻扎在朝鲜王国的军队跟随他过来。 可人数加起来也才两三千。 平壤城可是有数万大军的,各家族拼凑一下也能弄出一两万人。 怕他做什么? 可是任凭他们怎么劝说就是没用,朱梓甚至生出了自焚的念头。 直到王妃带着几个孩子出现在他面前,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然后就决定出城去见朱棣。 但保守派一下子就不乐意了,什么就这么投了? 之前我们白折腾了? 不行,必须得阻止朱梓回去。 于是他们私下一协商,就决定挟持朱梓,以他的名义号召全国起来反抗一学派。 在他们想来,朱梓能被朱棣给吓的差点自杀,肯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伙。 拿捏他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所以他们只是联络了几个保守派将领,带着千把人就冲向了皇宫。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听说有人要造反朱梓大怒,被我爹和我哥欺负就算了,你们算哪根葱也敢欺负我? 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带着王宫里的数百侍卫反杀了过去,轻而易举的就平息了骚乱。 之后他下令将所有参与此事的保守派全部抄家。 城外的朱棣察觉到了城内的动乱,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怎么起内讧了? 就在他犹豫该怎么办的时候,城门打开了,浑身是血的朱梓骑着马走了出来。 朱棣更加疑惑了,老八这是干啥了? 他的亲卫想将他护住,却被他给阻止了。 我倒是想看看,老八想做什么。 看到骑在马上面容冷峻的四哥,朱梓差点又怂了。 还好刚才杀了那么多人,也让他积蓄了一些勇气,勉强控制住了情绪。 驱马来到朱棣近前,拱手行礼: “四哥,城内发生了一些小麻烦,以至于未能及时出来迎接,还请四哥恕罪。” 朱棣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问道:“老八,你这是唱哪一出啊?” 朱梓羞愧的道:“得知我要返回大明,有些对大明心怀二心的逆贼,竟然妄图劫持我对抗朝廷。” “多亏四哥到来,让他们惊慌失措,才给了我反击的机会。” 朱棣似笑非笑的打量着他,将朱梓看的浑身不自在。 这个谎言错漏百出,根本就骗不了人。 就在朱梓以为他要揭穿自己的时候,却听朱棣大笑道: “哈哈……好,不愧是咱们朱家的种,杀伐果决。” 朱梓见他没有揭穿自己,心中大喜,说道: “四哥谬赞了,是我给大家丢脸了才对。” 朱棣笑了笑,转而说道: “竟然敢裹挟大明亲王,真是不知死活,可需要四哥帮你一把?” 朱梓连忙说道:“不用不用,多谢四哥。” “我已经重新掌控平壤局势,正派大军搜索逆贼,很快就能剿灭逆贼。” 朱棣点点头,说道:“如此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对了,爹说你多年没有回去,让你带婆娘孩子回去探亲,你怎么想的?” 朱梓一脸愧疚的道:“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去探望父亲,是我不孝啊

相关推荐: 异常乐园   天运贵女(全)   互攻主义   温柔刀(1V1)   窥视   恶劣的你(骨科)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绿尾羊羔(校园 1v1)   异种奇闻 (H)   但求其爱(年下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