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7章

第37章

羞红了脸,低着头不敢看,直悔恨进来前没问清楚,只想快点出去。 宋游则依然从容,眼光多往看官们身上瞟。 时代就是这样,却是不能以此来判断这些看官的秉性善恶,无论行为放肆还是收敛,也只能够映照出他们近期的性格与想法。 若问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 答:只是凡人。 第三十六章 欲寄梅花 出云道长站在帐篷外,目光瞄向那些一个个从帐篷里走出来的人,只觉有的兴奋,有的窘迫,有的既兴奋又窘迫,不时低头瞄一眼身边女童。 女童就站在她旁边,不足她一半高,小衣裳干净整洁,眼珠子也是到处乱转,瞄着满地的人类、新奇的事物和发出声响的地方。但她的脸上并没有正常人那般丰富的表情,也许是化人不久,还没有学会人类丰富的表情能力,遇到惊奇的事,最多她也就是把眼睛睁大一些。 刷的一下。 帐篷被掀开了,一群道人走了出来。 出云道长不由打量大家表情。 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宋道兄。这位道兄的表情至始至终都是那样,好似惊悚的惊悚不了他,恶心的也恶心不了他,没什么特殊的。 倒是身后的师门长辈和同门师兄弟们神色与先前有些不同。 师门长辈脸上多了一分尴尬和窘迫,师兄弟们则满面通红,有的还在小声嘟囔着什么“不堪入目”、“进去前该问问的”之类的话。 道人与猫都是满心的好奇。 三花娘娘歪着身子,伸长了脖子,眼睛也睁大,透过掀开的帘子往里偷瞄。 出云道长则走到应风道长面前:“师兄,这个帐篷里面又是什么?” 应风道长脸色一下更红了几分。 “没、没什么……” “为何这副表情。” “别问了。” “到底是什么?奇奇怪怪!你这幅模样,反倒让我更想知道了!” 应风道长支支吾吾,依旧答不出来。 即使修道之人洒脱,可在这年头,又怎么好意思在师妹面前讲那些东西。 只听出云道长的师父斥责道:“还能有什么?不都是那些不堪入目的东西!紧问紧问!有什么好问的?” “哦……” 出云道长不由缩了缩脖子。 想起先前那些帐篷里的东西,干尸恶臭、奇形怪状的扭曲的人体,她仍是有些反胃。 倒是宋游笑了笑,对出云道长说: “道法自然,何必流于表面。” 一边说着,一边瞄见想钻进去的三花娘娘。 “刷!” 宋游一把抓住了她的衣裳后领子,将她扯了回来,随即又看了眼其他人,拱手说:“诸位道友,天色晚了。” “我等也该回青霄观了。” “那便就此道别。” “愿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就连三花娘娘也学着宋游的话,用她的奶夹子音像模像样的道了一声后会有期。若不是衣裳后领子正被人抓在手里,想来会多几分正式。 双方并不同路,就此分开。 出云道长收回目光,有些遗憾,有些不舍: “还是道兄定力强。” 中年道长则是怔怔的,一时皱眉苦思。 今晚逛下来,宋道友确实比他们从容许多。不止比小辈们从容,也比他们这些以前见过的人更从容。先前还不觉得有什么,此时回想起来,其中尽是修为。那句“道法自然,何必流于表面”看似只是对出云等几位小辈说的,其实是顾全他们这些年长者的脸面。 许久之后,他眉头才解。 “唉……” “师父为何叹气?可有哀愁?” “不是哀愁,是明悟。” “明悟什么?” “只觉我等苦读道经、参悟道法,整日沉醉其中,倒是忘了道法自然的道理。最后竟还得靠宋道友来点悟。” “怎么说?” “这世间万物,无处不蕴含大道,若用一双慧眼去看,无处不有收获。只把眼睛限制在道经上,只苦思道经深义,而忽略了道经之外,在看世间万物时只流于表面,不去深思,岂不是落了下乘?” 众位道长也不是愚钝之辈,先前就有所悟,经此一说,立刻心中通明,随即只觉惭愧不已,忙对宋游离去的方向拱手。 这句指点,痴愚者可胜十年苦悟。 “所以那里面到底是什么?” 出云道长放下手时,还是忍不住问。 …… “只是凡人的欲望。” “欲望?” 三花娘娘不太明白这个词。 “就好比三花娘娘饿了,就想吃饭。渴了,就想饮水。无聊了、精力用不完了,就想到处去跑。看见耗子从面前过、虫儿在眼前飞,也很难忍得住不伸手去把它们抓住。”宋游耐心解释,“欲望和这些差不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能想办法把它们消除,就一身自在,消除不了就会有如饥渴一样各种各样的难受,如何对待你的欲望是最能体现修为的事。” “听不懂。” “那就算了。” “里面是不是很好玩?” “为什么这么问?” “你出来后,好像很开心。” “三花娘娘有一双慧眼。” “是不是很好玩?” “是收获的喜悦。” “什么喜悦?” 宋游却没有答,而是停住了脚步。 与福清宫众道长道别之后,不觉又走回到了庙会最热闹的地方,除了白天那些耍把戏、变戏法的,烙葱油饼的,还多了唱戏唱曲的,踩着高跷的和舞龙舞狮的,以及打铁花的。 一千六百度高温的铁水,像是岩浆一样,装入洞槌,随即赤膊壮汉用力一打。 “啪!” 漫天飞星,碎火流萤。 此般绝美震撼,后世烟花亦难及。 宋游一时不由怔住了。 在原地驻足许久,铁花放了一树又一树,他才低下头,又摸了摸身边同样睁大了眼睛、看得入了神的三花娘娘的脑门,说: “就好比看见了这银花夜落,心中有感有获,自然喜悦。” “像是星星掉了下来~” “是啊。” “这个明天还会有吗?” “不知道。” “三花娘娘明天还要来看!” “好。” “还要来看猴戏!” “好。” “你可不可以给我买点耗子药?” “为什么?” “我把耗子全部闹死,再拿来吃,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去捉了。” “再说吧。”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也慢慢走远了。 回到院子,竟又有一喜。 院子里的黄梅花开了。 推门入院时,只觉暗香夜来,幽幽沁人心。又有虚幻的人影在树下游荡歌唱,其声也幽幽,有着如黄梅花一样的清冷。二者相衬,一时有种凡间难以寻遇的清绝脱尘的美。 三花娘娘声音细细的: “这花开了。” 宋游只看着前方,小声的答: “是啊。” “这花是黄的。” “是啊。” “你画的是红的。” “你还记得。” “我很聪明。” “是。” “你为什么画红的?” “随手一画。” 话到此时,篷然一下,鬼影消失了。 宋游只得遗憾摇头。 世间美事总不久长。 随即他去端了油灯来,要掌灯夜看花。 其实黄梅就是前世的蜡梅。原名黄梅,有说是苏东坡和黄山谷见黄梅花瓣好似蜜蜡,遂取名蜡梅。又有说是黄庭坚觉得蜡梅的花瓣就好像女子用手捻蜡而成的一样,所以后来改叫蜡梅。无论如何,都是因为它的花瓣晶莹半透,好似蜡质一般奇美,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又因其腊月开放,后常写作腊梅。 蜡梅与梅花并不相同,蜡梅多在寒冬腊月开,常为黄色,梅花多在春天开放,多为红色,按后世分,一个蜡梅科,一个蔷薇科。后人很难知晓古人诗词中的梅是蜡梅还是梅花,哪个是梅花哪个又是蜡梅,宋游也尚未遇见文人,若是得遇文人作诗,至少能得知一句。 其实宋游前世很少见到梅花,倒是经常见到蜡梅,经常闻到蜡梅的花香。 蜡梅的香对于前世故乡的人是有深刻的记忆的—— 春天的栀子花,夏天的黄桷兰,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蜡梅,是每年常常能闻到的味道。即使是在城市里也不用担心,只要到了季节,就会有很多老人或是挎着篮子或是推着车,来满街贩卖花香。 最好闻的就是这蜡梅香。 它是甜香,又是冷香,比桂花更甜,又不如桂花腻,清爽怡人,是久远记忆里的香,是故乡的香。 宋游实在欢喜,不忍进屋。 忍不住要摘下一朵,别在三花娘娘的头上。忍不住又摘一朵,放在鼻尖细细品闻。忍不住长立梅花树下,举着油灯细细观赏。若非这年头交通邮寄不便,还该折一枝寄给庙里的老道,以诉说思念,可既然不便,就只好令其留在枝头了,再舍不得折它。 油灯照蜡花,别有一番美感。 而越是夜深,院中越冷,这满树的蜡花便在寒气中逐一盛放,越发清美。 宋游心里好静,一时不愿离去。 若是外边有人路过,也能享得此刻院中的香,若肯停下脚步,便能听得院中隐隐的说话声。 “越来越冷了,道士。” “是。” “你怎么不去睡。” “舍不得。” “摘一枝回去看。” “也舍不得。” “……” “……” “你怎么不说话?” “三花娘娘也没说。” “三花娘娘在看你。” “我在看花。” “你在想什么?” “想些故人。” “想你师父?” “三花娘娘怎么知晓?” “我很聪明。” “自然。” 宋游此时想起的也不止是师父。 这花香既从记忆深处来,也理所当然要牵扯出记忆深处的东西,古人有寄梅花以诉思念的传统,可宋游即使折下梅花,也不知该往何处寄。 好在有三花娘娘作伴。 消解了不少孤独。 第三十七章 不觉又多一年 寒冬腊月,溪柴烤火,撸猫赏花,逸都的清闲生活日复一日。 每天的事情多了一项—— 照料马匹。 支出也多了一些。 城中养马就是麻烦。 本来北元马消化能力强,是很耐粗饲的,不使重役不必喂精料,但城中打不了草,也得花钱买草料,还得为它常做清理。好在宋游与它说过之后它便一直安安静静,否则吵到邻居,不说惹来麻烦,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 腊月眼见得也要过完了。 马上就是宋游来到这个世界后过的第一个一个人的春节了。 前几日福清宫的道长们托一位住在逸都的香客送信来,说想请宋游去青成山过年,说去的话就二十八到,宋游想了想,还是没有去。只是他也没有办法给福清宫的道长们回信,不知那天他们在山门前等了多久。 罗捕头也有来请,宋游也婉拒了。 包括俞知州都有送信来。 宋游一概没有答应。 蜡梅开得久,到了除夕这天,花都还在,迎霜傲雪,凌寒独立。 宋游在院子里盘算着日子,三花娘娘化成了人形,却还是改不了猫的习惯,爱在院墙雨檐上行走。 今年过年的时间倒是合适,年后几天就是立春。 记得自己是立秋后来的逸都,过了立春,差不多就过了秋冬两季了。 头顶院墙上传来声音。 “我们要走了吗?” 宋游抬头看去,见小女童赤脚站在院墙雨檐顶上,檐顶本来窄滑,她却站得无比稳当,正居高临下的盯着他看。 这猫真是有一双慧眼。 “都说了,三花娘娘不要在化成人形的时候爬上房顶行走,会被人认成是妖怪。” “三花娘娘就是妖怪。” “会影响邻居。” “这边房子里没有人。” “这不礼貌。” “好吧好吧。” 虽然如此说着,却没有要下来的意思,只继续盯着他: “我们要走了吗?” “立春后就走。” “立春是多久?” “还有几天。” “为什么要立春?” “立春是一年之始,生气旺盛,万物复苏,是开启一段旅程的好时候。” “听不懂。” “快下来。” “给我拿梯子来。” “你明明可以跳下来。” “会被人认成是妖怪。” “……” 宋游去给她搬了梯子来,还给她拿了鞋。 三花娘娘穿上鞋子,感觉别扭得很,而她环顾这间屋子,难免有些不舍。 半年时间对于猫来说是很长的。 这里已经全是她的味道了。 “那我们这几天做什么?” “要请屋主来验房。” “什么是验房?” “就是这是别人的房子,赁给我们住,所以我们还给人家时,要请人家来看看,有没有把房子弄坏。” “验了房呢?” “要去和说书先生道别。” “还有呢?” “过年。” “三花娘娘知道过年。” “三花娘娘有大智慧。” “对的。” “此次启程,就离家越来越远了。” “我不知道什么是家。” 宋游扭头与她对视,沉默片刻,见她眼里只是纯粹的清澈,便又沉默了片刻,不知说什么。 初四就是立春了。 初五院子刚好租满六个月。 宋游想了想,没有大年初一请人来验房的道理,初二按逸州习俗,又要去上坟、给逝去的老人拜年,之后还要回娘家,走亲访友,怕是直到初五六都不见得有空闲,这么算来,年后还真没有年前方便。 干脆今日就去请屋主过来。 大约一个时辰后,屋主就到了。 屋主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文人打扮,姓唐名中字心成。 早听说过租住这里的是位高人,这也是近几年来唯一在院子里常住的租客,甚至他还来向宋游求过符箓,此时自是尊敬不已。 壮着胆子稍作检查,小院并无损坏。 “先生,一切妥当。” “那我初五就走。” “唐某还有一事求问先生……” “请说。” “先前这院子里……”唐中左看右看,虽身上并无不适,可仍是有些胆寒,说话也是扭扭捏捏,“先前这院子里……有些……不太干净,在下听说先生道行高深,不知先生是否……是否已经将之除掉了?” 宋游看了他一眼,只说: “那不过是一缕残魂执念,若非心中有愧,不必惧之。” 宋游当初一眼就看出,那女子阴魂并未害过人,也缺乏害人的本事,而他只是个过客,暂居于此,懒得费心,便没再去关心她的故事。 是在这里住了很久之后,好像是上月底,又好像是这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捕头才向他说起。 这女子原是青楼歌女,后嫁给了唐家长子,她的夫婿就是面前这位唐官人的兄长,两人恩爱极了,一时传为美谈。不过后来北边打仗,唐家长子随一位熟知的将军从军而去,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却没几年就断了联系,女子独守空闺,思念郎君,逐渐抑郁,不久便与世长辞。 这故事一度感动了逸都的很多人。 这间院子是唐家长子和她的。 如今男主人全无音讯,女主人也死了,作为他们仅剩的亲人,唐中理所应当将院子收到手上。奈何女子执念太深,阴魂久久不散,这院子既没人敢住进来,也租卖不出去,唐中也是无奈。 宋游当初听说的时候,心里也是感触的。 既感触于这份真切存在于封建时代的难得的爱情、跨越生死的执念,也深思于这个故事和他原本想的并不一样。 这女子残魂藏得很深,不好找出来,确实能难倒不少吃这口饭的民间先生,可逸州之大,也不是就没有能人了,而她硬是在此呆了数年。宋游原本以为其中必有隐情,就像小说里的故事一样,要么女子生前身份不一般,要么便牵扯到了别的东西,弯弯绕绕,却绝没有想到,使这女子残魂执念在这里存在了数年都没有被解决的原因,仅仅只是周边社会对她的广泛同情和感动。 往复杂的地方想惯了,一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竟只是人们简单的纯粹的善意。 于是宋游恍然,于是宋游称妙,于是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使这个时代落后、愚昧,可它也是有温度有色彩的。 古今虽有差异,人心却是相通的。 若论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痞子修仙传   绝对占有(H)   镇痛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突然暧昧到太后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捉鬼大师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