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08章

第208章

们快一些晒干,实属无奈做法。 “多谢三花娘娘,也多谢燕安。” 道人知晓他们守了一夜,土干时还为它浇水,便道了一声谢,使得两只小妖都很开心。 又伸手挠了挠三花猫的脑门,挠得她眯起眼睛,这才回屋拿了一个盘子来,将这一盆成熟的辣椒一一收进盘子里,接着又探出窗左右看,找了个阳光充足直晒的地方,将之放着晒一天。 一通忙活,其实不费多少时间。 忙完再去洗漱,洗漱完时,三花娘娘也化作人形,从客栈对面买来了馒头做早饭。 可把她给纠结坏了—— 明知道有更便宜的蒸饼卖,偏偏馒头是有肉的,她又想省钱,又想给道士吃肉,真是左右为难,为什么带肉的馒头就不能比不带肉的蒸饼便宜呢? 慢慢到了下午。 气温依旧很低,天气却好,晴空如洗,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睛。 隔壁茶楼又传来了喧闹声。 宋游去看了看自己晒的辣椒,觉得进度不错,也没有再加快的意思,便叫上三花娘娘,又去茶楼了。 这样的生活真是闲暇。 上午也是如此—— 道人闲了一早上,没有修行,没有感悟,几乎没有做任何正事,只是端了一根小板凳,坐在客栈门口,晒着冬日的太阳,抱着猫摸着,看这小城新春街上行人走动,放空心神,任时间流走。可以预料到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大概都会如此。 此前两年实在忙碌,忙着除妖,又忙着赶路,少有休息的时候,如今之所以在这座小城停下脚步,为的自然便是休息。 修行也修心,休息也修行。 道人便打算多照顾照顾这茶楼和说书先生的生意。 不过想要悠闲的却不止道人。 新春人多,下午正是茶楼生意最好的时候,兴许说书先生此前讲的故事也对吸聚人气有些助益。这会儿说书先生才刚刚到来,茶楼里面便已经坐了差不多一大半的人了,门外也挤挤攘攘站着不少人。 宋游一眼便看见了那名叫做许秋安的少年,混在人群中。 道人停下脚步,不由对他一笑。 “……” 少年则不由得一阵窘迫—— 昨天晚上才说了,城虽小但遇见也不容易,而且一脸高冷,语气中是牟足了劲为其掺满江湖气,好显得自己是个洒脱的江湖人的样子,结果才第二天下午就又遇到了,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道人则不在意,对他坦然笑道: “少侠,又见了。” 少年也努力装作坦然自若的样子,与他拱手:“又见面了,先生。” “有缘。” “有缘……” “昨天还说,再遇见的话,便谢过少侠的好意。”宋游对他笑,随即转头看向了茶楼里边,这才又说,“也没什么好用来谢少侠的,既然又是在这茶楼门口相遇,少侠也同是爱听故事的人,一壶茶我一个人喝,总要抛洒些,这样不好,便请少侠进茶楼同坐,同饮一壶茶吧。” “……” 少年想了想,这才又与他拱手: “那便谢过先生!” 于是一同进了茶楼,找张桌椅落座。 宋游还是点了一壶普通的茶。 不敢多客套,盖因那台上的先生饮了一口茶,吐出一口沫子,已经开始出声了。 道人一边翻碗倒茶,一边听着。 少年则正襟危坐,挺直腰板,伸长脖子盯着那台上的说书先生,眼睛亮晶晶。 顺便故意不去看道人倒茶的动作。 直到道人将一碗茶放到他面前。 “请。” “哦!” 少年好像这才发现一样。 “多……多谢。” “上回书说到,塞北草原最后一部也逃入草原深处,北方大捷,此乃我大晏面对塞北王庭,继十几年前大胜之后又一场大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也没有谁取过这么大的大胜!然而陈将军扎营于边境以外八百里之处,却不回兵,而是派人回朝报信,要继续进兵塞北,一劳永逸!” 啪的一声,一拍桌案。 这是昨天晚上讲的故事了。 宋游也不好说听没有听。 倒确实没有再下来听。 然而这茶楼就在客栈旁边,这年头的说书先生是有真本事的,声音那叫一个洪亮,晚上小城又静得不像话,宋游在房间里也听得见。本身是没有故意听人吹嘘自己的想法的,只是太过吵闹,愣是在床上躺到了茶楼里的说书先生歇班才睡去。 第三百零九章 路边的历史大戏 今日讲的故事,是宋游想听的。 自己与三花娘娘离开军营的时候,大概是九月中旬的样子,深秋时分,如今却已经是腊月底了,离新年也没有几天了。三个多月。而此后越州基本上是一片无人之地,这一季的行程,实乃下山以来最孤独的,没有任何可听消息的地方。 宋游想知道军中后续如何。 那是自己离开之后的事。 不过说书先生却明显深谙此道,并没有立马揭示他想要的答案,而是声音洪亮的说道: “那可真是八百里加急!三千里路云和月,信使只花了四天不到的时间,就把信从军中送到了长京! “京城震动,朝野大喜! “不过喜归喜,陈将军说的,要继续领兵北上之事,却在朝中讨论的热烈哦! “必须得讨论呀!这多大的事? “有人赞同,肯定也有人反对呀! “塞北人去年进犯,在妖魔支持下,一度打过了边境,镇北五镇,五镇皆失,陈将军紧急回镇北方才慢慢收回来,后来苦守一年多,五镇三关失而复得不知多少次,死了多少人啊?耗费多少物资钱粮啊?后来在神仙帮助下,这才转守为攻,又打了整整三个多月,又损失多少人? “如今边军疲敝,还要往北打,那塞北人可也不是好惹的,深入敌境,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大家说是吧! “哎哟朝中那叫一个激烈…… “别说在朝堂上吵架了! “打架的都有!” 说书先生满脸都皱到了一起,似乎自己也为之感到焦急。 接着他又压低了声音,像是说个什么秘密似的:“悄悄给大家伙说,陛下自然是想打的,不想打的是谁啊,是长平公主! “陛下年事已高,此前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两个皇子呢又还年轻,朝中之事,大多便是长平公主在操办,长平公主听完将军之事,心里是不太愿意再继续打仗的,她想修养安息……” 声音越来越低,像是说什么了不起的禁忌。 宋游不禁露出了笑意。 历朝历代风气不同,有些朝代对于议论国事确实管得严,大晏则是不严的。长京的老百姓讨论国事可都是在大街上说的,哪个文人明里暗里的指责皇帝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在有一些地方,古代真不见得比现代保守,只要不是有意污蔑朝廷、皇室并宣扬,在大晏都不是什么大事。 这里应是说书先生故意烘托气氛。 这一招还真有用。 在场都是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有几个知晓皇帝姓甚名谁,有几个常常听说朝廷之事皇室之事,又有几个知道这种事能不能说,一听说书先生的语气变得如此谨小慎微,不知不觉便也被带了进去,多了几分严肃,以为自己在听的是什么不能随便听随便讲的事情。 这能带来一种异样的快感。 宋游则又拿出三花娘娘的御用小碗,倒了小半碗茶,递给身边猫儿。 “双方争执十天不下! “北边的大军哪能这么延误? “那是多少军队人马啊?人吃马嚼的,一天要花多少粮草啊?深入敌境八百里,多危险啊?运粮过去又多艰难啊? “眼见得天气一天天冷了,再等可就下雪了,那白茫茫的草原上,你去哪打仗去? “听传言啊,到最后,是陛下带着病体亲自上朝,在朝堂上下了令,写下圣旨令使臣带回去让陈将军领兵北上。 “可就这啊……” 说书先生声音又低了些:“老朽也是有门道,这才听说,就是这样啊,公主还不愿意呢。具体怎么了,我们也不得而知,知道也不敢说,只听说那半个月京城动荡得厉害,禁军都入了城,不知落了多少颗人头。 “可是当今陛下又是何等人物? “自古以来几朝几代,哪个朝代能比咱们大晏强盛?大晏经历二百多年,又有那一朝能有咱们这一朝强盛?陛下虽龙体小恙,然而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的气势却不减,哪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 “京城那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千百年后,自出分晓。 “老儿只能告知诸公,公主很快被陛下给废了,手下势力也被连根拔起,啧啧,公主府权势最大时,那是多大的权势啊,到了现如今,管你亭台楼榭起得多高,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这天下到底不该落入女子手中。” 宋游听到这里,也是愣了愣。 这些说书先生口中的故事跑偏得厉害,马都能说成是牛,不过大多来说,听个结局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默默举杯饮茶。 脑中却已经浮现出了不知真病还是假病的年迈帝王,掌控朝政的中年公主,借着这一机会展开明争暗斗的画面。 不知又是多少风雨。 不知又影响到了多少长京故人。 只愿故人们都安好。 宋游早就知晓,自己离开长京之后,京城必是一幕历史大戏,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自己要么回到京城看见结果,要么便在路上,就能窥得几分这幕历史大戏的阶段性高潮。可他确实没想到,会是在今天,会是在这距离长京如此之远的召州,从一名路边茶楼说书人的口中,以如此不经意的方式听到其中一个阶段的结果。 倒也有种莫名的意味。 此刻听说,自然算不得亲耳听闻亲眼见证,但身处这个时代,也算是时代的亲历者了。 眼睛就只有这么宽,天地茫茫而人渺小,没有人可以亲眼见证所有事,然而每人都有眼前之事,专注于眼前事、听闻其他事也不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信使接到圣旨,火速送往北方,来时三千里路花了四天,回时只花了三天,陈将军接到旨意,轰隆隆隆,立刻升鼓聚将,整肃人马,分几路人马同时进兵塞北,这会儿塞北之力早已被打散,哪还能挡得住啊? “嚯!这一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 “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只花了半个月,就一路打到马依东,也就是那塞北王庭的地方,踏平了塞北王庭,又深入塞北两千余里,这才停下!嘿,还不慌不忙,挑了一座高山筑坛祭天,好禀报上苍,咱们打赢了,好让塞北人知道,咱们打到了这里,这才收兵回来…… “……” 道人认真听着。 看来自己刚刚走过了这片土地历史上最亮眼的一段时间。 茶楼中的听众更是听得兴奋不已,不少人的拳头都已握了起来。 那些聚在一桌玩博戏的,也不知不觉停下了手中动作,呆滞的朝说书先生的方向扭过头,听得入了神。 甚至宋游还看见有人听得呆在原地,连兴奋也忘记了,呼吸也变得沉重——仿佛历史上的大事有了不得的分量,身处于时代的微末人物,有时仅仅只是听说也要耗费不少力气,会喘不过气来。 身边的少年双眼早已放光很久了。 说书先生讲完一段,稍作歇息。 少年仍旧呼吸急促,恨不得自己也年长几岁,追随那将军从军而去,立下盖世奇功,千古留名。 直到余光一瞥,看见道人正在瞄自己,这才连忙收敛了神情,且故意屏住了呼吸,装作自己平静沉稳的样子,还以为道人看不出来。 道人只是笑笑,也不拆穿。 “少侠近日挺闲?” 少年立马平静的答道:“最近过年了,进出城的人虽多,需要带路的却和平日里差不多,我们这些苦哈哈,也想歇息歇息。” “是该歇息歇息。”道人对他说,“少侠眉目之间有疲惫之色,血气虽然旺盛,却有亏损杂色,是疲劳暗疾的征兆。长久下去,恐会因为透支身体而落下一身的暗疾,年轻可能不觉得,年纪一长,就会显出问题来了。” “先生会医术?” “在下是道人。” “哦,道人会医术的多。”少年以一副“我见过很多”的语气说。 “在下会法术。” “……” 少年又是一阵窘迫,黑脸微微一红,表情却镇定,继续问道:“暗疾会怎么样?” “轻则老了一身伤病,苦不堪言,重则折寿短命,早入黄泉。” “……” 少年沉默了一下,这才说道:“练武之人,有几个不是一身伤病暗疾的?” “话虽如此,却也与年轻不爱惜、愚昧不养身有关,能否根除看个人,不过稍微多注意些,减缓一些总是可以的。”道人对他说道,“都说年长之人喜欢养生,不过临阵磨枪罢了,其实少年时才最是注重身体的时候。” 少年眼神闪烁,但没有回答。 他心善,道人也心善,他有善意,道人也抱有善意,于是多劝一句: “注意劳逸结合,多多休息。有时即便是练武这等不进则退之事,也是欲速则不达。若是,若是情况允许,也可在饮食上下些功夫,河鱼因为腥味比禽肉兽肉便宜许多,但却很补,尤其补武人。这个季节,河边结冰,听说只要凿个豁口,很容易就能捕到,这边物资充沛,城外山里的小溪里面河鱼多不胜数,拿根棒槌都能打上来,倒也无需费钱财,就是要费些功夫。” 少年眼神继续闪烁。 这年纪的少年最是要强,嘴上从不肯轻易服软,承认自己做得不足不够也不行,但他小小年纪便已流落江湖几年了,却也分得清话中好赖,思考一会儿还是对着道人拱了拱手。 “多谢提点!” 道人笑了笑,也不多说。 直至听完了说书先生的故事,他这才与少年道别,料想自己晒的辣椒也差不多干了,便也不乱跑,慢慢回去将之收了。 第三百一十章 小城鬼事之夜半来香 长平公主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知背靠她暗中调查谋害父亲凶手的吴女侠有没有查清自己想要查清的事,也不知在长京报恩的狐妖是否获得了自由之身。 被调回京城担当重任的俞知州有没有被牵涉其中,刘郡守又有没有被风浪所波及。 想来那是一场浩大的风浪。 这么算算,真是好多故人。 宋游身在外地,虽不得见识京城的朝堂风云、暗流涌动,却也不觉可惜,当时的他或许在越州攀登五彩池,或许在越龙瀑布前听雪,也或许在上古遗留的青桐林中等待神鸟飞来,在他眼前的,也是常人一生也难以见到的风景奇观了。 陈将军注定是个千古名将了。 即使最后被皇帝或权臣加害,即使今后时间又使他发生变化,即使晚节不保,也仍旧不能改变这一点。 道人则身处千里之外,东边离长京最远的一个州,偏僻不起眼的一个小县,带着自家猫儿消磨时间,丰收了几次又晒干了几次辣椒,一边干活还一边试图教会一只猫种粮食的道理,直到除夕的早晨,才又带着猫儿,在燕子少年的跟随下,上街去买肉。 这座小城商品很少,过年也如此。 除了些农用品,素菜以腌菜和窖藏菜为主,新鲜的菜少之又少,倒是因为过年,有不少卖肉的。 逛了一圈,买了一根大猪蹄,几根排骨,二两二刀肉。 还买了一只鸡。 倒也没有因为燕子同为鸟类而有过多顾忌,这燕子虽然生性胆小,却也敏感要强,若是被他察觉到了,反而可能内心自责。 人吃鸡是常事。 适当的避讳一些是可以的,此外还是顺其自然好些,就像三花娘娘吃耗子,宋游看都看不下去,既然如此,不看也就是了。 回来借店家的灶屋将东西都收拾好,再借店家的锅灶,趁着上午配出卤料,煮出卤水,便把猪蹄排骨和鸡都丢进去煮。 除夕热闹不已。 外头吹吹打打,有人衣着艳丽,涂抹浓妆,一边唱跳一边吹唢呐打腰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蔡姬传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鉴昭行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镇痛   绝对占有(H)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