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是百家姓,只是一本记叙了天下姓氏、助人认字的书,吴女侠定是有听过但不认识的字,问到三花娘娘,三花娘娘也定能解答,但我想她定会学得很快。”道人不禁站着三花娘娘的角度上,替她思考,“可是等她看完这本三字经,要去看别的书了,儿歌还好,尤其是千字文,千家诗……” “……” 小女童听来也不禁皱起了眉头,手都捏成了拳,感到了几分紧迫和忧愁。 这可怎么办啊…… 这时又听自家道士说: “要是她过些天拿着千字文上边的话,千家诗上边的诗,来问三花娘娘怎么读,什么意思,三花娘娘却答不上来,那岂不是,唉……” “!” 小女童不由睁大了眼睛。 拳头瞬间捏得梆紧。 还好有道士提醒!差点就出丑了! 还得是大人想得周到呀! “三花娘娘去哪?” “看书!” “不看我这本书了吗?” “不看了!” “为什么?” “我先看我的!” “唉,三花娘娘须知啊,凡事皆有度,读书虽与修行不同,但最好啊,也得循序渐进,切不可废寝忘食。”宋游一边捧起自己的书,一边对另一边翻书苦读,一脸认真的三花娘娘说,“知晓三花娘娘勤奋好学,又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但也请注意休息。” “知道的!” 三花娘娘心里有数。 这时门口光线又一暗。 吴女侠正搬着摇椅进来,刚巧听见他们的对话,却是忍不住皱起五官,扭头看了这道人一眼,似是直到今天才看到这人的这一面目一样。 吴女侠摇了摇头,放下摇椅走了。 “……” 道人自然看见了她的目光,却是无所谓,也摇了摇头,继续看书。 看着看着,便看到了自己。 这一篇叫《柳江遇仙》。 之后几天,一直如此。 只是好天气迅速离去了,门外下起了连绵冬雨,雨雾氤氲,寒气升腾,笼罩在几百年的长京街道上,不过若在屋中围炉煮茶,捧书来读,时不时为三花娘娘解答一下书中晦涩,烤点干果米粑来吃,也是另一种感觉。 有时不想起床,就在被窝里读。 早饭自有童儿主动买来,拦都拦不住。 北边一行,是别人眼中的神仙,回到长京,才是道人心中的神仙日子。 第三百三十二章 狐狸与尾巴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天气又寒了几分,道人又点上了火炉,将手凑近火炉烤暖,互相搓一搓,对着嘴边哈一口气,便拿起了旁边的书。 门外突然钻进来一只小女童,弓着腰缩着脑袋,头上扎了两个小丸子,发量很大,两个丸子每一个都比人家只扎一个丸子还大,此时头发上落满的雨点好似无数白色的小珍珠,而她手上拿着两个馒头,一脸严肃的递给道人: “吃吧!” “总是让三花娘娘替我买早饭,这可怎么能行?”道人放下书接过馒头,又抬眼瞄向她的头顶,“何况外边还在下雨。” “谢谢三花娘娘。” “谢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小女童在他旁边坐下来,这才抬起手,在自己脑门上拍拨几下,很轻松的就将水珠全部拍掉了,又满不在乎的对道人说: “只是下雨而已……” “三花娘娘不吃吗?” “三花娘娘昨天晚上吃过了,顺便捉了两只灶马,把燕子也喂了。”三花娘娘一边说着,一边端来小板凳,拿来书在炉子另一边坐下,伸手过去感应了下火炉传出的温度,顿时就眯了眯眼睛,头也微不可察的摇了摇,似是极为喜欢,然后便翻开书,缩成一团,认真看着,整张小脸基本上都被书给挡住了,只从后边传出她的声音,“那个燕子怪得很,虫子都吃,却不吃耗子。” “在三花娘娘眼中,我和马儿不也奇怪吗?” “唔……” 三花娘娘还是摇了摇头。 不吃耗子可怎么行? 但也不多说了,只将心神沉入书中,为了当老师而进行学识积累。时不时把书略微往下挪,头则往上伸,好使目光从书的上沿透过去,看看自家道士吃得怎么样、吃了多少了。 过了好久才传出她的声音: “对了!” “怎么了?” 道人一边吃着馒头一边看她。 却只见小女童已把书放下,好似想到了什么严肃的事情,郑重的对他说:“这几天天天在外边买饭,都花了很多钱了,我们还没有挣钱!昨天晚上你睡着的时候三花娘娘在家里乱翻东西玩,翻出了以前的小旗子!” “什么小旗子?” “挂在门口那个。” “店招啊……” “店招!” “可是我最近有些犯懒,不太想开店做生意。何况在城隍大人的治理下,长京的妖鬼害人之事已经很少了。” “你好懒啊……” “自然是比不得三花娘娘的。”道人无奈叹气,“不然的话我早和三花娘娘一样厉害了。” “!” 小女童又愣了愣,想了想才对他说:“那没有关系,三花娘娘现在变得更厉害了,又可以捉耗子,又可以捉妖打鬼。” “那怎么能行?” 道人心里想的却是,到时候三花娘娘出去捉妖打鬼,自己岂不是还得在背后跟着? 那跟自己亲自去又有什么区别? “可以的!” “会累着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不累!” “有危险的。” “三花娘娘很厉害!” “会耽搁三花娘娘读书的吧?” “道士说了,不能一天到晚读书,所以要花些时间去赚钱。” “……” 这个理解宋游是佩服的。 笑了一下,宋游也不多言了,就当给自家猫儿的锻炼和乐趣了,于是对她说道:“那我便又得靠三花娘娘养活了……” “!” 小女童神情一凝,无比郑重: “没事的!” “……” 道人不禁摇着头。 这都什么癖好? “下午雨就停了,雨停之后,我们出去走走吧,三花娘娘整日在家读书,实在不好。” “去哪里?” “鹤仙楼怎么样?” “鹤仙楼!” “之前我们离开长京的时候,别人毕竟出城送了我们,如今回来了,于情于理,我们都该去拜访人家一下,这叫礼节。” “礼节!” “是……” “礼节很贵。” 女童说完,忽然扭头看去。 只见一把白色绣梅花的油纸伞出现在了门外,握着伞柄的是一双纤白的手,是从骨节中透出的漂亮,伞下则是一名绝美女子,衣着素雅,在这初冬时节身上披了一件似乎由狐皮做的披风,将近纯白,上边也沾了无数雨点,挂在毛丝上,像细密的小珍珠。 身后同样一名娇俏女子,却身着艳丽,作侍女打扮,撑了一把绿花伞,也披着狐皮披风,跟在后头。 两人来到门口,一个面容平静,一个笑意吟吟,都往里看。 “道长在说什么?” “……” 这可真是说谁谁到。 宋游放下书册,连忙起身:“贵客到来,快快请进。” 走在前边的女子收了伞,后边的女子立马接过,随即自己也收了伞,放在门口沥水,前边的女子提起披风裙摆,跨了进来,侍女也紧随其后。 “见过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也见过你。” “三花娘娘在看书么?” “在读书!” “三花娘娘勤奋好学。” “对的!” “两位请坐。”道人对她们招呼道,“只有宽板凳了。” “上次来不也坐的宽板凳吗?” “招待不周。” “道长何须说这些。” 晚江姑娘坐了下来,侍女则笑吟吟站在她身后,两人又对旁边的三花娘娘点头行了礼,顿了一下,才由侍女对道人说:“倒是道长,回京几天了也不来看望一下我们,幸好我们从别地听说了道长回京的消息,不然怕是现在都不知道。” “在下性子懒散,加上这几日下雨,这才没有去拜访。”道人说道,“刚才与三花娘娘说起鹤仙楼,便是打算下午雨停后便去拜访两位,不料却是两位先行一步到了我们这里。” “不信。”侍女笑嘻嘻道。 “……”晚江姑娘则摇了摇头,无视了这个话题,像是侍女的话与她无关,也对此不感兴趣一样,只继续看向小女童手中的书,像是串门的亲戚好友关心家中小孩的学习似的,“三花娘娘在读的是什么书呢?” “儿歌总编。” “儿歌总编啊。”这位长京极具盛名的女子似乎对蒙学书籍也有些了解,说道,“听说此前有人觉得儿歌总编太过直白,虽对儿童无害,却也对品学修养与日后的成才没有帮助,于是新编了一本,叫小儿语,现在大家都读这一本了。” “不知道,道士买的。” 三花娘娘很诚实,说完便看向宋游,想听听自家道士的解释。 “三花娘娘只是一只猫,无需懂那么多人间的道理和规矩,只需多学一些知识就可以了。” “妖怪只要混迹人间,定是要懂人间的道理和规矩的。” “足下说得在理。”道人说道,“不过三花娘娘虽是一只猫,但生性聪明伶俐,妖怪行走人间,该懂的道理她都懂得差不多了,以我看,有些地方她比人还要做得好,至少比我要做得好,实在无需再学别的了。” 小女童听到一半就不再看道士了,而是假装认真读书,面无表情,其实耳朵竖得很高,心里也高兴极了。 晚江姑娘便露出思索之色,也不知想了些什么,微微一笑,移转了目光,继续问道: “道长此次回来,又何时离京呢?” “过个冬就走。” “那时间还长。”侍女听了,立马说道,语气俏皮,“道长若有空,可以再来鹤仙楼找我们。” “是。”晚江姑娘也点头。 “两位既为一体,又为何一站一坐呢?”宋游不禁问道。 “尾巴本就该在身后啊。”晚江姑娘说。 “要么一站一坐,要么都坐着,要么都站着,总得选一样吧?”侍女则说道。 “……” 这两人说话分工倒是明确。 道人心中不禁暗自摇头,随即才又看向她们,问出了自己关心之事:“听说去年长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已被连根拔起,人也被羁押,两位应该已经恢复自由之身才对,为何直至现在还留在京城呢?” “道长这么想我们走吗?” “勿要无礼。”晚江姑娘偏头说了一句,随即才长叹着说,“虽说晚江已恢复了自由身,不过在这长京不觉已有十年了,十年不短,即使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短,更何况啊,有时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在这段时间中做了多少事情。就好比晚江,此前想要离京,如今自由了,随时可以抛下长京的一切离开这里,再也无人可以在这世上见到名为晚江的女子,可不知怎的,竟有些不舍,心中空空落落,不愿快速离去。” “嘻嘻,主人说得对,我们只是可以离开了,不是必须离开。” “其实我们妖族寿命虽长,大多时候却都单纯而枯燥,这十年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特殊的,大抵是舍不得与这特殊而忙碌的十年彻底告别吧。” “不愧是主人,就是会说话!” “道长面前,不得无礼。” “是……” “原来是这样。”道人点点头,觉得倒也合情合理,而对于两人分饰两角的把戏,他既不多询问,也不去拆穿,只是继续问道,“那两位现在还是在鹤仙楼抚琴卖酒么?” “想弹就弹,不想弹就不弹。原先我们就是这样的,可是好久没这么自在过了,这种感觉可真好。”侍女笑道。 “全看兴致了。”晚江姑娘说。 “不过道长若来我们那,想听琴的话,主人定是愿意抚琴的,哪怕一日不休都行。” “当年在长京,与君初相识,便似故人归,何况久别重逢,道长若是来访,又想听琴,晚江自然乐意之至。” “两位一直这样么?” “怎样?” “没什么……”道人摇了摇头,看了眼旁边假装认真读书的三花娘娘,继续问道,“两位打算何时离去呢?” “明年吧。” “明年开春。” “去哪呢?” “会去阳州吧,阳都有不逊于长京的繁华,又比长京少了许多权谋争斗,也许会去那里过段时间。” “那是我们第一次与公主相遇的地方。” “原来如此。” 道人不禁点了点头。 阳州阳都啊…… 听说那是天下第二城,烟柳繁华之地,文人墨客高官权贵皆痴迷阳州,自己开春之后,一路南下,过了丰州,定是也要绕到阳州区走一圈的。 第三百三十三章 礼尚往来 “道长是怕我们留在长京,还有什么图谋吗?”晚江姑娘无奈问道。 “还以为与道长已是故友,道长离去三年,主人还常常念着道长呢,没想到道长竟然如此防备我们,真令人难过。”侍女几乎嘤嘤出声。 “休得胡言。” “这可不是说谎。” “感觉两位玩得很开心。” 道人在旁边以炉煮茶,动作缓慢:“不知两位是只有在外人面前这样,还是平日独处时也会这样?” “皆是无奈之举。” “世界之大,同类却没有几个,人世繁华,可妖怪学得再像人,毕竟不是人,心思哪里能与人完全相同,人又哪里能完全体谅我们。这天下间能体谅人妖不同的人,除了道长,恐怕没有几个了。”侍女说道,“自然平日里便只得与自己说话、自娱自乐了。” “请两位喝茶吧。” 道人提起茶壶,分茶三杯。 侍女见状便也解下披风,左右看了看,见墙上有挂衣服的木钩,便很随意的将披风挂了上去,随即也走过来和主人同坐。 先伸手烤一烤火,随即双手捧起茶杯,不由得眯了眯眼睛,似是火炉和茶杯上传来的温度令她感到十分幸福。 主仆二人举杯饮茶,这才说道: “道长放心,如今长平公主已被羁押,大事已不可为,无论此后皇帝如何发落,她都不可能东山再起。我们与她的约定也确实到了头,今后就算她再有什么要求我们也不可能照做了,更不可能祸乱朝廷。”侍女捧着茶杯,身体几乎缩起,显得异常娇小可爱,笑嘻嘻说,“何况如今的大晏可正是前所未有之盛世,怕是上古时候传下来的大妖,想要兴风作乱,也不会傻到选择这样的时代。” “与公主殿下情谊虽尽,然而毕竟仍是故人,留在这里,除了不舍,也有最后送她一程的意思。”晚江姑娘姿态端庄,言行举止也异常大方。 “原来如此。” 宋游对她们点了点头。 “都说我们狐妖奸诈狡猾,最爱骗人,可道长出身伏龙观,定然知晓,这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有的说法,此前我们狐妖在民间传闻、道家书册上边的记载可都是祥瑞圣洁的象征,绝不会随意骗人,更不会欺瞒道长。”侍女说道,“道长尽请放心。” 晚江姑娘举杯饮茶,抬袖遮面。 明明神情平静,毫不故作姿态,可她实在太美,气质出尘,虽不是风情万种,却也一样使人着迷。 “若说别的图谋,或许真有一样。”侍女又对他说道。 “愿闻其详。” “主人比我会说,便请主人说吧。” “正如先前所说,天下之大,同类却少,世间繁华,却缺乏知心者,像道长这般能将妖当妖看,又能将妖当人看的人,便更少了。晚江先前说,与君初相识便似故人归,并不是谎话。”晚江姑娘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又直接,端庄而不遮掩,“妖怪寿命长,狐祖很了不得,狐妖的寿命便更长了,此次离京之后,漫长的年月里只觉得茫然,既与道长结缘,便想与道人结为老友,不说相伴百年,就是相伴几十年,每年只去拜访道长一次两次,饮酒作乐,煮茶抚琴,说一宵话,也能为余生解了不知多少无聊苦闷了。” “所以这个图谋,便是道长你呀!”侍女坐在旁边笑嘻嘻看着道人。 “……” 道人一时不禁也有些沉默。 倒不是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快穿]那些女配们
差生(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取向狙击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天下男修皆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