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是穷凶极恶之人,自然也就离去了,口中抱怨连连。 宋游继续抚摸着枣红马的脖颈,微笑着说:“看来你留在当地的这段时间,过得不比我们在海上乏味多少啊。” “噗……” 枣红马只打着响鼻。 这时身上褡裢一重又一轻,三花猫已经跳下落地,口中还叼着一面小旗子。 “篷……” 几道黑烟落地,化作大狼。 “三花娘娘意欲何为?” “这群人追得三花娘娘的马儿满山跑,可恶得很,三花娘娘也叫几只狼去追着他们跑一圈。”猫儿放下令旗,严肃说道。 与此同时,几匹狼已蹿了出去。 “嗷呜……” 随即传出土人们的惊呼大喊。 山林间顿时又是一阵跑动声。 宋游并未阻止,只是好奇问道:“三花娘娘自己也经常被人赶,为何却从不见三花娘娘这样做呢?” “那不一样!” 猫儿扭头又仰头把他盯着。 “怎么说呢?” 道人摸着马儿脖颈,与她目光相对。 “人本身就是要赶猫的。猫本身就是要被人赶的。而且赶的是三花娘娘,三花娘娘不和他们计较。” 即使猫儿说得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宋游也感知到了她的意思。 不知为何,脑中忽然回想起了七八年前、刚离开逸都不久的一个晚上、他们在山上露宿赏星、三花猫与马儿依偎入眠的画面。 那时的三花猫少有和道人一起睡。 多数时候,都是挨着她的马儿。 “三花娘娘心地真是难得。”道人微微笑着说,“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我们的马儿这么厉害,只觉得这是一匹普通的又没有主人的马,就如三花娘娘在海滩上看到值钱的鱼虾也想捡走一样,他们也想将马儿带回家。其实本意不坏。三花娘娘能将马儿的想法看得比自己还重,自己都不介意的事却愿意替马儿讨回公道,是很了不得的,不过就这件事上,也完全可以像是自己宽容人们一样,宽容这些人。” “噗……” 马儿打着响鼻,像是附和。 “?” 猫儿一会儿盯着他,一会儿又扭头,盯着枣红马,思考了下,才摇晃几下脑袋,又低头叼起了小旗子,将几匹狼叫了回来。 “三花娘娘觉得你说得对……” 猫儿叼着小旗子回来,扒着道人的腿直立而起,高仰着头举起小旗子,示意他放回褡裢里。 “三花娘娘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一人一猫一马转身往海边走去。 只听得道人一边走一边对马儿说:“你肯定是跟着三花娘娘学坏了……” “喵?” “没事。” “喵?” “我在想我们什么时候走。还有几天才立秋,或许该待在这里,等到立秋之后再走,正好三花娘娘多玩……多找一些食物,也把船卖了。” “对哦!” 三花猫瞬间便被转移了话题。 此后几天,三花娘娘继续起了自己愉快的赶海生涯,常常带着燕子和马儿一起去,沿着沙滩一直走出十几里地。 此前在小人国也赶海。 相比起来,此时赶海缺少了一群遇见一条小鱼都难以制服、遇见一只大螃蟹都要呼唤一支披盔戴甲的小队来应付、要想从沙滩里刨出一只鹦鹉螺都要拿着铁锹辛苦挖掘、三花娘娘很轻松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惊叹和欢呼的小人,不免少了一些乐趣。可另一方面,此时赶海一切所得,要么全都会进自己和道士的肚皮,要么便可以晒干做成自己今后的储备粮,要么便可以拿去市上换钱,又有另一种成就感。 总之仍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 不觉便是立秋。 临近中午的太阳,茂盛的椰子树,仍然在沙滩上投下了一小片阴影。 “恭喜三花娘娘又长一岁。” “唔……” “我今早把小木船拿到船市上去卖了,三花娘娘可以猜一猜,卖了多少钱。” “多少钱?” “猜一猜。” “一百两!” “……” 宋游一边刨着沙子,将三花猫埋起来,一边对她说道:“重新猜。” “那是多少?” “三两六钱。” “三两六钱?” “对,还是三两六钱。” “那我们……” 猫儿仰躺在沙坑中不动,沙子已经埋到了肚皮,她一点也不反抗,只低头看了看,眼中有些疑惑,但眼前有更疑惑的,便也没有多在意,很快便继续将道人盯着:“那我们的钱不是没有少?” “相当于出船一趟,没有花钱。” “对的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是的。” “你为什么要把三花娘娘埋起来?” “……” 宋游把最后一捧沙子盖在三花猫胸口,此时三花猫已被埋得只剩下一颗脑袋,他还顺便拍了拍沙子,将之拍得紧实一些,这才起身,却是一点回答她的意思也没有,反倒捡来一根树枝,插在了沙子上,便去做饭去了。 一条东星斑,清蒸后皮肉已然裂开,翻出雪花一样洁白的鱼肉,几只不同品种的海蟹,照样清蒸,再以海胆蒸蛋。 拌个海蜇,再烤几串虾,便是今日的午饭了。 丰盛而简单,只需架一个锅。 难得的没有耗子的一顿生日宴。 三花娘娘从沙子里爬起来,抖了抖身上的沙子,也不知有没有抖干净,反正她是没有在意道人对她做的事情,乖巧极了,吃嘛嘛香。 而这一顿饭后,宋游便开始收拾起了行囊,三花娘娘也将海滩礁石上晒的虾干鱼干全部收起来,顺便还去树上摘了几颗椰子,准备带走。 次日清早,依然是个好天气。 天边的太阳如点了一颗胭脂红。 宋游盘坐在海滩礁石上,身上已被晨露湿润,一夜立秋灵韵,使他感悟不小,如今则只是睁眼盘坐,静看日出。 要说壮丽与震撼,还是不如海上。 可惜那却是得深入大海、不惧风高浪急的人才能得到的大海的回报。 太阳逐渐升高,世界也越来越亮。 “呼……” 盘坐海边的道人吐出一口白气,慢慢站起了身,拍一拍衣袍,转过身时,小女童已将毛毡毛毯全都收了起来,被袋胀鼓鼓的,放在旁边。 枣红马已乖巧站着等他了。 宋游提起被袋,小心放在马背上,刚一伸手,小女童便将他的竹杖给他递了过来。 “多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的!” “走吧。” 道人拄着竹杖,往前走去。 枣红马立马摇晃着铃铛跟上,和七八年前初出逸州时几乎没有两样。 猫儿也依旧迈着小碎步,紧跟着他,却是恋恋不舍,频频回头,不时要离开道路,跳上一个高处,往海洋深处看一眼。 “这一路过去,海还不少。” 道人没有回头,却仿佛知晓她心中的不舍,开口说道。 “知道的……” 三花娘娘自然是知道的。 可这里却是她第一片认识的海洋,亦承载着她的第一次赶海,去海上诸多国度,也是从这里出去,前边的海,又怎能比得上这一片海呢? 便只希望它不要变,一直是这样子。 至少等自己下次来之前不要变。 第四百三十五章 能救世人,就是好仙 时近秋分,大约已快到阳州了。 宋游基本是沿着海岸线走,一路往东,方便三花娘娘在海边玩,也可以吃些海鲜。 不过这一路实在蛮荒,海边除了海产丰富以外,别的都很贫瘠,但任何一样东西,短时间内吃得多了,都会变得无趣。哪怕宋游带着充足的香料又有丰富的料理学识,每天换着花样烹饪,也还是不免想吃些牛羊猪肉,想吃些烟火油气更重些的家常小炒,丰富一下饮食。 只是三花娘娘在海边实在快乐,宋游想着今后内地的路还很长,海边却不见得能再走几趟,这才依旧沿海而行。 然而走着走着,终究是不能沿海了。 倒也不是东边走到了头,而是再往前虽然依旧沿海,却已经没有了海滩,多是山林和断崖,偶有海滩也没了村落县城,没了官道,宋游自然便不可避免的要往北方走一点,走到内地山中去。 慢慢的,路过的城村也变得繁华起来,说官话的人变多了,说土话的人逐渐消失。 宋游便知晓,要到阳州了。 此时不知是哪座山,只知山下村落民居不少,汇集在大山之间,多是白墙黛瓦的建筑,连绵成片,又错落有致,宋游走至半山腰时,俯瞰到这幅风景不由停下来歇息了好一会儿,如今走到山顶,倒是凉意深重。 道人拄着竹杖,慢慢行走。 路旁忽然多了一种陌生的庄稼。 这种庄稼长有一人多高,每一根皆生得笔直,有竹杖那般粗细,乍一看有些像是高粱,作物所有杆叶尽皆枯黄,上面结着一颗颗果实,最粗的比人的手臂还要粗一些,也都被枯黄的叶子所包裹着,顶上有黑色的焦黄的须。 这些植物长得密集,遮蔽视野。 “先生……” 燕子率先发现不对,扭头看向他。 这时他乌溜溜的眼中却闪烁着奇光。 “看到了。” 宋游也将目光转向旁边地里,一时间收不回来了。 早已知晓老燕仙为求功德成神,命全族晚辈去海外寻回了良种,已然开始造福于世人,可这还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看见玉米地。 “燕米……” 是了,它改了名字。 以燕子为名。 宋游与燕子一样,皆转过头,目光久久凝视,不过脚步却未停。 马儿也跟随他走着。 铃铛声回荡在这片玉米地里。 路旁忽有一块空地。 “……” 宋游停下了脚步,稍作思索,又抬头看了看天:“好像已经中午了,我们就在这里稍作歇息,煮个饭来吃吧。” 自然无人反驳。 猫儿也随之停下了脚步。 只是她心中却觉得奇怪—— 以往道士半途停下歇息造饭,要么会选在一个视野开阔又风景秀丽的地方,方便看风景,要么会选在一个遮风避雨或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这道士走得慢吞吞还不肯骑马也就算了,经常还要在半路上睡个午觉的。 今日这里道路两旁都是这种小树,哪里也看不见,里头藏着一头老虎都不知晓,林子虽密,却也挡不到太阳,倒是路边有棵小树,奈何小树无论枝丫还是树叶都稀疏得很,也完全无法遮阴。 实在奇怪。 猫儿只看见他们刚刚一直往这小树林里看,也不知为何,越发好奇之下,便也停下来,探头探脑的往林子里看。 自然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直到道人在空地旁停下,从马儿背上卸下被袋,取出锅碗,她才连忙化作人形,前去帮忙。 一锅小米粥很快煮了起来。 小女童左边是被袋,右边是柴禾,面前便是煮粥的小锅,锅中热气升腾。 道人则盘坐于小树下,一动不动。 时而看看玉米地,时而看看烧火的小女童。 似是有些内疚,他想了想,才开口: “自从三花娘娘又长一岁之后,好像又变得更勤快一些了,而且厨艺也在上涨。” “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三花娘娘在随着年纪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厉害。”道人开口道,“以前还需要我来照顾三花娘娘,到了后来,需要三花娘娘帮我捡柴帮我烧火才能做好饭,到了现在,三花娘娘竟然一个人就已经可以养活我、马儿和燕子了,真是令人惊叹。” “真的吗?” “在下又岂是喜爱说谎之人?”宋游说着抿了抿嘴,仰头看向小树枝头,“不信你也可以问问燕安。” “刷!” 小女童瞬间扭过了头,看向燕子。 燕子站在宋游头顶正上方、小树的枝丫上,本身也正在如宋游一样,看着这片燕米地出神,思绪飘得很远,至于下边的对话,像是这种对话他几年来早已听过不知多少次了,早已经能做到“虽听着又好似没有听”的境界了,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一天也会被牵扯其中。 听见先生的话,他当即就是一愣。 再迎着三花娘娘投过来的目光,他更是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 “这……是……是的……” 燕子说完就把头扭了过去。 “!” 三花娘娘顿时仿佛受到了肯定,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吧,燕安也这么说。”宋游说着摇了摇头,又看向旁边马儿,“可惜马儿不会说话,不然肯定也这么觉得。” “可是三花娘娘还是没有长多高……” “诶~~”宋游拖着长长的尾音,“此言差矣!我曾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猫和三花娘娘又何尝不是如此?” “喵?” “最厉害的猫不在于长得多神俊漂亮、强壮有力,能替人捉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三花猫无疑便是这样!三花娘娘的成熟与厉害,也不在于三花娘娘变成人形后长得有多高,能担当起队伍里的责任来,能照顾好队伍里的其他成员,便是成熟、有责任有担当的三花娘娘了!” “!” 小女童白净的眉头瞬间皱起。 却不是怀疑这番话的真假—— 这番话这么好听,一听就晓得是真的,充满了道理的香甜气息。 而是和以前一样,心中一时疑惑,道士与自己同样长了一张嘴巴,同样会说人话,可为什么道士说出来的话就这么好听呢?听在耳朵里简直就像是读了一篇好文章一样,不,比读了一篇好文章更让猫觉得浑身舒坦。 起先她觉得是自己没读过书的原因,可现在她已经读过不少书了,但在这一点上,却还是远不及道士。 “……” 看来自己还需努力。 三花娘娘咬牙坚定决心。 燕子站在树枝上,悄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摇头—— 不知三花娘娘要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也不知她真到了醒悟过来的那一天,究竟心中是什么感觉。 就在这时,玉米林中忽有脚步声传来。 小女童和燕子同时扭头看去。 却见是一个老农,腰间别着镰刀,沿着官道晃晃悠悠往山上走来,许是先听见了这边的说话声,见此地庄稼茂盛,老农也有些警惕。 先看见枣红马,警惕更添一重。 再见到道人和女童,这才松了口气。 “先生怎在此地休息?” “走得累了,便在此地做顿饭吃。”宋游直起身来,行了一礼,“有礼了。” 小女童立马跟着起身行礼。 “嘿嘿……” 老农只是张嘴笑着,不知如何还礼,但也已经表达了善意,这才说道:“我在屋头看见山上土里有烟子,还以为谁在烧我的燕米地呢。不然就是今天那些上山敬神的人,不小心把我的燕米地给点燃了。上来看看。” “哦……” 宋游醒悟过来,便又行了一礼:“那便是我们在此休息造饭,给老丈造成了误会,害得老丈费力跑了一趟了。” 老农依旧呵呵笑,只摆着手。 宋游正好趁此问道:“这片燕米地是老丈家里种的?” “还能是谁?” “这倒是在下第一次看见燕米地。” “第一次看见,你怎认得出来?” “以前便听说过,也见过燕米,只是种在地里的,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宋游说完,对他问道,“不知老丈是从何地引进的良种,是今年才开始种的么,还是以前就开始种了?” “这个啊……” 老农见他说话温和,又是个道人,便也乐于与他交谈,于是站着对他讲道:“是从阳州那边引过来的种子,说是有一个叫燕仙的神仙,为了让咱老百姓能吃得起饭,去海外找回来的,收成很好,我们这边还没有人种过,我们家今年也是第一次种,也只种了这两块土。阳州那边种得多。” “那倒是不错。” “哎呀,不管什么米,能喂得饱肚皮,就是好米,不管什么仙,能救得了世人,就是好仙。” “对极了。” 宋游点头附和,不免露出笑意。 枝头上的燕子也眼光熠熠。 对于宋游来说,这既是记忆中的画面,也算是这片土地因自己而起的变化,此时亲眼看见,心中自然觉得玄妙。对于燕子来说,这则是他们安清燕子一族
相关推荐: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盛爱小萝莉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取向狙击
凄子开发日志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那些女配们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