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287章

第287章

在老燕仙的指示下,不知多少燕子飞赴海外,历经数年搜寻,辛辛苦苦衔回来的。是安清燕子的功德与造化。如今看见它们实实在在的在这片土地上造福于民,有人记着燕仙之名,有人唤着燕米之称,又有人感激他们,作为当事鸟,心中自然也觉得奇妙。 只有三花娘娘无法体会此时他们心中的感情,只扭头看向这片小林子,眼中满是好奇与疑惑的光。 第四百三十六章 山中安乐神 “今年收成看起来不错。” “现在看倒是不错,就是不晓得好不好吃,顶不顶肚皮。”老农如实答道,“我们也是第一次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怎么吃。” “啊……” 宋游于是起身,走到路边,摸了摸茎干上的苞果,又撕开一点看了看,一边做着一边对老农说:“我是说这都快要秋分了,要是放在栩州那边兴许早就已经收完晾干了,看老丈这块地里的燕米也早就可以收了,却一直没有收,还以为是这边气候不一样。” “先生认得?” “认得,认得。”宋游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着对他说,“像是这种燕米,看见茎叶都已经干黄了,撕开包衣一看,里头也已经干了,摸起来坚硬没有水分而且变轻了,就可以收回去了。收回去后将燕米一粒粒抹下来,找个空地铺张凉席,晒干,便如谷子一样,经得起存放,存放过程中便切记不可受潮了。吃时既可以打成粉来调成糊糊,也可以用来煮饭,烙饼。” “那小老儿可得记清楚了……” “此外这燕米还嫩时,外头的包衣还是青的,须还是紫红色时,也可以摘下来,那时候嫩,生啃也可,水煮火烧弄熟也可以,甚至还可以将嫩米剥下来用来做饭,做菜,不剥切成块,也可以煲汤,吃法不少,也顶肚皮。” “哎哟!先生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不知不觉,不懂礼数的老农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 此乃本能,是淳朴的知恩思想。 “举手之劳……” 宋游也依然恭敬说道。 安清燕子衔米而来,功德无量,自己则教一地老农怎么采收食用,也算是又多了一点参与感了。 “今日天气也好,老丈若是得闲,便可以将这两块地的燕米收回去了,免得明天下雨,又要淋湿。”宋游又提醒了一句,顿了一下,“若是老丈真的想要感谢我们,便赠我们一根燕米吧,一根即可。” “一根怎么能行?” 老农顿时睁圆了眼睛,走过来说:“老汉家虽然不富裕,但这地里的谷麦熟了,倒也不差这么一点!先生乃是修道之人,莫说帮了忙,就是寻常路过碰见老汉要讨几根,也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说完便走过来,咵咵咵,在地里一阵掰。 “够了够了……” 宋游连忙劝止了他的动作:“多了我们也带不上,何况也只是想尝个味道罢了。” “那好。” 老农将六七根燕米堆在地上。 “本只想讨要一根,这么一来,在下倒是不好意思白收了。”宋游说着将手伸进被袋里,摸出一个小竹筒,竹筒粗细还不如小拇指,长度更是只有小拇指的一半左右,却十分精致,雕花绣云,“不过在下也不给老丈钱财,便同样回赠老丈一样海外作物吧。” “哦?” 老丈本想拒绝,听见他说的话,不由一愣。 便见道人打开那个极小的、比信筒还小不少的竹筒的封塞,从中一倒,倒出一粒芝麻大小的种子,随即他竟将种子原地种在了路旁,又取来被袋旁边放着的水囊,浇了些水上去。 便眼见得那枚种子生根发芽,刚刚才湿润下来的土地上立马多出了一点绿意。 顷刻之间,路旁竟多了一根藤蔓。 藤蔓长长的,匍匐于地面。 上面结出了青色的果子,都比大拇指略大一些,又只是眨眼之间,便已经红了,像一颗颗小灯笼一样。 道人随手取下一颗,递与他吃。 “此乃在下游历海上,自小人国得来的一味良蔬,小人国唤之酸茄。口味微酸,既可生食,也可炒菜煮汤做酱,易于下饭。春种夏收。虽不算什么难得的珍馐美味,可它收成极好,生命力也顽强,老丈若是喜欢,取了种子随便找片荒地洒下即可,种下之后即使不用管,到成熟时也能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酸茄,也算是为饭桌多添了一些滋味,兴许还能换些小钱来花。” “这……” 老农不禁愣住了。 低头看着路边这株才刚刚长出的藤蔓,还有手上这颗冰凉凉真实无比的果实,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只知今日碰上了真会法术的修道之人。 “多谢先生。” 老农过了许久才道谢,又看了眼宋游此时咕咕冒气的小锅,对他说道:“先生是会法术的高人,不过今日乃是山下祭奠山中神灵的日子,这里正是祭奠神灵的必经之路,为免冲撞神灵,先生吃完饭、歇息够了还是快快离去吧。” 说起神灵,他脸上喜色忽然一暗。 “哦?” 宋游看着他的表情,来了些兴趣:“不知老丈这边敬奉的是哪位神灵?” “乃是我们这片大山本地的山神。” “山神姓甚名谁呢?” “无名无姓,尊称为安乐神。” “这安乐神在下倒是从未听过,不知是朝廷敕封的,还是众位乡亲自发供奉出来的神仙呢?”宋游好奇的问道。 说起神灵,小女童也投来了目光。 “是朝廷敕封的,说是咱们这边山高林深,很有灵气,于是封了一个山神,都已经封了二十多年了。” “既是朝廷敕封的,便是正儿八经的山神,可为何老丈提起的时候,却面露不喜呢?” “这……” 老农下意识想反驳,但吞吐几句,也没有反驳出口,而是说道:“这哪里敢说?” “无妨。”宋游微微一笑,假装左右环顾一看,“虽说这整片山都是山神的地盘,可在下看了一圈,山神并不在这里,许是在别地修行。老丈有什么稀奇故事大可与在下说来。” “倒不是什么稀奇故事……”老农纠结了下,这才放低声音,“就是这位山神啊,最近越发让人害怕了。” “怎么说呢?” “原先官府刚建了山神庙的时候,这位山神还挺老实,虽不见山上有什么变化,但也很少闹出什么事情来。最多就是有人晚上走夜路,或者在山上干活回家晚了,偶然遇见他老人家,被吓一跳罢了。”老农压低着声音,给他讲述,“可自从一年多以前,有个师傅来了这里,说是奉什么国师之命来除妖的,那天晚上山上有些光闪,也把山神庙给拆了,可第二天,那师傅却没有下山,自那以后,山神就变了性子……” “师傅?” “是个高僧,说话很温和。” “奉国师之命?” “听说是……” “山神变了性子?” 小女童表情顿时严肃起来,目光转移到了道人的身上,眼中有些思索。 总感觉这道士说话的方式有些熟悉。 却只听老农小声说道,声音小到几乎已经没了音色,只剩下吐气声:“当初山神托梦给我们,叫我们重新修了庙子,修得比以前还大,之后又叫我们定期去上香供奉,每次都要带上六畜中的一样,最开始叫我们带鸡,后来叫我们带猪带狗,再后来叫我们带马带羊,再到后来,连耕牛也要叫我们带去敬奉给他,前段时间,山神又托梦,竟叫我们带去小儿……” “小儿?” “男娃女娃都行,他老人家不挑。”老农低声说道,“若是不然,就要备齐六畜,一样都不能少。” “诸位乡亲怎么选的呢?” “唉……” 老农叹了口气,依然小声说道:“我们这里虽是穷乡僻壤,可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何况官府还在,谁敢拿活人去供山神?去年阳州有个庙子里的和尚们把老和尚烧死了,说是涅槃,还被官府全抓了呢,我们就算再穷,也得凑出六畜来……” “这可不容易。” “谁说不是呢?”老农忧心忡忡,“这位安乐神胃口一次比一次大,谁知道以后又会讨要些什么?” “这倒也是。” 宋游说着停顿了下,便又微笑道:“多谢老丈赠予的燕米,老丈将茄果都摘了,便快些下山去吧。” “也好。” 老农叹息着摇了摇头,也不多说了,只弯腰摘捡茄果,摘完用衣裳兜着,便下山去了。 宋游回过身时,身后的小女童穿着三色衣裳缩在火炉旁边,小小一只,仰头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小锅中热气升腾。 “粥煮好了。” “多谢三花娘娘。” “不客气!” 宋游盘坐下来,盛了一碗粥,便是今日路旁的午饭了。 粥中有鱼干,倒也有滋味。 没过一会儿,忽有吹打声。 宋游端着碗中半碗粥,顺着官道看去,只见前边转弯处正有一群人吹锣打鼓的往这边走来,身后有人抬着香案,还有人牵着贡品,果然如方才老农所说,牛羊马,猪狗鸡,样样不少,都拴着红布带。 那群人看见在路旁歇息的道人,似乎也有些意外,还有人看着被袋边的几颗燕米,皱起了眉,不过脚步没有停,也没有对他说什么。 “便请三花娘娘帮个小忙了。” 宋游转头很小声的对小女童说道。 “唔?帮什么忙?”小女童眨巴着眼睛与他对视,也学着他,声音很小的答,却不等宋游答,便又抢先说道,“好的。” “自是降妖除魔……” 宋游声音又降低了一些。 “降妖除魔?” 小女童便也跟着他弯腰低头,也跟着将声音降低了些。 偏偏表情又很认真…… 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山神的来历 供神的队伍吹吹打打,已从道人面前走过。 小女童的目光追随着他们离去,随即又移回来,看向自家道士。 道人却是不急不忙,仰头喝完碗中最后一口稀粥,甚至还保持着仰头举碗的姿势,好使得挂壁的稀粥全都流下来,流进他的嘴里,这才心满意足的将碗放下,以清水冲洗干净。 本身没有什么油水,只是有些鱼干的腥气,清水一冲,便也干净得可以搓得出响声了。 擦干水分,收进被袋。 随即宋游依旧不慌不忙,还将老农赠予的燕米一一拿起来,拨开包衣,露出里头金黄色的米粒,这才插进被袋中,随即放到马儿背上去。 “先生,可要我去看看他们往哪去了?” “这倒不必。” 宋游淡淡的摇了摇头。 此时那吹打声仍在山间回荡,依稀可以听见,只是似乎已经偏离了官道。 宋游循着声音,伸长脖子往左边山上看了一眼,果真在大山间、草木遮掩的一条小路上看到了那群人的身影。 顺着他们前行的方向往上看去,又在山顶密林深处看见一间小庙的一角。 “走吧。” 宋游拄着竹杖,往前走去:“最近天天吃海鲜,实在没什么油水,恰好被袋里还有一点面,又得别人赠了燕米,今晚便吃只鸡好了。我看那些乡亲拿去敬奉给山神的那只鸡挺大的。” “海鲜多好吃啊!”小女童篷然一声,变成猫儿,跟着他走着,边走边说,“还不要钱!” “鸡也好吃,也不要钱。” “唔!” 猫儿神情顿时一凝,随即问道:“你要三花娘娘怎么帮你忙?帮了你忙就有鸡吃吗?” “须得请三花娘娘先变回人形。” “篷……” “变回来咯!” “三花娘娘可有闻到类似臭耗子的味道?” “三花娘娘没有闻到类似臭耗子的味道……” “没有吗?” “没有的!” “也许是离得太远了,风向不对,也可能是时间太久了,味道已经散去,还可能是替国师收集香根的另有其人。” “什么什么什么?” 小女童仰头看他,连问好几句。 宋游却是拄杖低头,微笑看她:“三花娘娘猜到他的来历了吗?” “什么来历?” “山神的来历。” “山神的来历!” “没有猜到吗?” “你猜到了喵?” “大致猜到了。” “你怎么猜到的?” “我很聪明。” “!” 小女童严肃的看着他。 哪有人天天这么说的…… “阳州之地有专人替国师搜集药材,以炼制丹药,又从尧州运往丰州。朝廷不会轻易封一个来历不明的‘神仙’为山神,国师也不会无缘无故留下后手要在自己死后派人将朝廷敕封的山神诛杀。”宋游一边走,一边对猫儿说,“除非它根本不是山神,也不配为山神。” “听不懂~” “先生的意思是说,这位山神乃是原先替国师在山中搜寻药材的妖怪?”燕子扑扇着翅膀在前边悬停,开口说道。 “正是。” 宋游对他点头。 “唔?” 小女童则一脸愣神,抬头把燕子盯着。 “我、我也是瞎猜的……” 燕子立马扑扇着翅膀,飞高了些。 “此地确是灵气浓厚之地,国师定是看重这位什么本事,于是才将之封为此山山神,利用它的本事,又以山神职能再助它一臂之力,好教他替自己在这片深山里搜寻天材地宝。”宋游顿了一下,“不过国师定是早知晓它的品行,或是出于别的目的,例如封口之类的,于是早在丰州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安排,自己死后,便请高僧来这里将它诛杀。” “!!” 小女童眼睛陡然睁大:“你好厉害!” “比不得三花娘娘。” “又讲!又讲!” “这位山神不知是早有准备,还是天赋异禀,不仅在国师安排用以降伏它的高僧手下活了下来,反倒将那高僧留在了这里。以我看来,多半不是聪明至极便是狡猾机警。若是我在庙中等他,恐会惊扰得它不敢来。”宋游对三花娘娘说,“正好它想要小儿,三花娘娘便是小儿。” “三花娘娘是小儿!” “三花娘娘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又聪明机灵,届时我给三花娘娘准备几道符箓,又以冬藏灵力隐去三花娘娘不凡之处。若那山神来,便请三花娘娘既发挥聪明机灵,又发挥法术本事,与他周旋了。” “要三花娘娘假装是喂给那个山神的小儿吗?” “这是上上段话的内容了。” “喵?” “这是最简单省心的办法。” “要三花娘娘把它打死吗?” “若它想吃三花娘娘,将之打死最好了。”宋游顿了一下,“不过最重要的,自然还是三花娘娘自己的安全,这点三花娘娘最明白了。” “对的!” 小女童严肃点头,依旧跟着道人的身后走,此时早已走出燕米地,没有了燕米的遮挡,即使以她的身高,稍微一仰头,也可以看到那群在大山间行走的人和若隐若现的小庙。 “那牛儿、马儿、猪儿和羊子呢?” “那些太贵重了。区区山神,对于修行已经趋于大成的三花娘娘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既然如此,我们取一只大鸡公也就够了。” “唔……” 三花娘娘心中舍不得,但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道理并不是他说的这样,但反正是有道理的。 不久,两人一马也离开了官道,踏上了这条往山上走的小路。 道人抿着嘴不说话了。 小女童也沉默不语。 这条小路只是寻常百姓上山耕种务农走的小路,也是两块土的分界线,最多比寻常田间小路略宽一些,这个时节,杂草也已开始黄了,从小路上踩踏的痕迹以及杂草侵蚀的痕迹来看,这条路平常走的人也不少。 宋游慢吞吞往上走去。 走到小路尽头,庙宇显现,正好是那群乡亲供奉祭拜安乐神到了尾声的时候。 庙宇前边有几棵树,树下皆是爆竹燃爆过的痕迹,此时树上拴着一头耕牛,一匹瘦弱的花马,一只山羊,一头小黑猪,一只大黄狗,那只大红鸡公也被拴着腿,绑在了树上。 人们一一持香进庙,在神台下面跪拜祈祷,却多是忧心忡忡。 就好比那头耕牛、那只黄狗,通灵性的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屌丝的四次艳遇   痞子修仙传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凄子开发日志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