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这片村落山水便是此生也不会去到的地方,是别人的故乡,是永远不会见面的一群人生活成长的地方,不过在云州极好的天气下道人的闲情似乎也更多了几分,便下去看看。 猫儿仍旧边走边看下方,疑惑又期待。 装着糖水的甘蔗…… 长得像是竹子。 在猫儿的想象中,甘蔗已经和竹子一样变成了空的,不过里头装的不是空气,而是满满的糖水,一把它划开,糖水就臼臼的往下流——必须得很快的用嘴巴接住才行,不然就会浪费掉。 慢慢走到了山下。 山下一片平地,甘蔗长得比人都高,种的十分整齐,走在其中,人只能看见远处的高山,别的什么都看不见,猫儿也连山也看不见。 道人左右看。 猫儿也左右看。 虽然心中万般疑惑,又期待不已,可三花娘娘却也老老实实走在路上,最多走到凑近,凑近甘蔗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吸耸鼻子嗅嗅味道。 慢慢听到了板车晃荡的声音。 伴随着枝叶摩擦的声响。 道人立马停在了路边。 猫儿也跟着跑到路边草里站定,仰起头跟着道人一同看过去。 有个农人拉着板车走了过来,农人生得黝黑干瘦,板车上拉着的全是甘蔗,叶子被除了一些,但没有全部除掉,随板车晃荡,摩擦作响。 “有礼了。” 道人对其行了一礼。 “喵……” 猫儿跟着叫了一声。 农人身着当地的服饰,衣裳以白蓝色为主,没戴头饰却裹了头巾,闻言顿时停下,疑惑又有些无措的看向他。 道人当即便知晓,语言不通了。 不过有别的东西是通用的。 例如货币,例如笑容。 道人带着笑意,也微微躬着身,从身上摸出几个铜钱,拿在手里,递向农人,又伸手指一指板车上的甘蔗,笑意更浓。 片刻之后,板车远去。 道人抱着好几根甘蔗,站在原地,与猫儿一同,目送农人远去。 “哐哐哐……” 声音越来越远,直到听不到了。 “好便宜~” 猫儿很小声很小声的说。 “不是甘蔗便宜,是农人心善,见我们是修道之人,远途行走,以为我们没有水喝了,赠我们的。”道人说着看向甘蔗,却是有些苦恼,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将之拿得走。 “三花娘娘送他一块金石头!” “啪……” “唔!” 猫儿站立起来,用爪子捂着头。 “嗤!” 道人从马背上抽出燕子的短剑,削铁如空气的神兵利器用来削甘蔗也是好用,而且任劳任怨——多的一丁点力都无需用,随意的一挥,甘蔗就会毫无阻碍的被削掉头尾,断口平滑不已。 随即将之插到马背上。 最后一根,道人将之砍成三截,将燕子也叫下来,对他们问道:“你们是要吃上半截,还是吃下半截,还是吃中间?” “三花娘娘不知道。” “我……我都可以……” “那三花娘娘在地上跑,就吃下半截,燕子飞在天上,就吃上半截,我委屈一点,吃中间这截好了。” 道人分别将之递给他们。 燕子与猫都变成人形接过。 随即三道人影折身往回,依旧走在生满甘蔗的小路上,却是一人手拿一根甘蔗。道人熟练的撕开甘蔗皮,女童边走边观察他的动作,学着他将自己手中的甘蔗剥得一片狼藉,露出里头的甘蔗心。 白色略微泛青,半透如玉,很是漂亮。 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就是这样,撕掉皮,就可以吃了,只要一嚼,嘴巴里就全是糖水,比三花娘娘平常喝的很多糖水还好喝呢。” “咔……” 道人当先咬了一口,慢慢嚼着。 这边天气好,阳光好,光照充足,很适合种甘蔗,道人在撕皮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它可能会很好吃,一口下去,果然不出所料,又泡又甜,冰冰凉凉的汁水带着甘蔗的清香,糖分充足,一下子涌入口中,充斥于齿缝间,在顶着太阳走了几百里路的旅途中,实在是种慰藉。 “咔……” 三花娘娘学着他的动作,也是一口。 咬掉一截甘蔗,牙齿刚刚一咬,汁水就全部涌出来,冰冰凉凉,这种味道一下子就使她惊艳了,睁大了眼睛。 简直比喝糖水还更美味。 “咕咚……” “呸……” “吐……” 三道不同的声音响起。 刚吐掉甘蔗的燕安愣愣的看向女童。 道人也手拿甘蔗,一边走一边看向三花娘娘,却是这时才说:“嚼完汁水之后,感觉到不甜了,就可以把它吐掉了。” “吐掉?不能吃喵?多可惜啊!” “不能吞的。” “那三花娘娘吞了怎么办?” “那就糟糕了。”道人继续嚼着甘蔗,边走边说,神态自然,声音从容,不像说假,“它会在三花娘娘的肚皮里生根发芽,最后在三花娘娘的头顶上长出甘蔗来,嗯,就长路边这么高。” “!” 三花娘娘顿时停下脚步,大惊失色。 道人则已经走远了。 第六百零四章 是初来,是重游 道人拄杖走在前方,又上一座高山。 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拿着和她自身差不多高的甘蔗,也将其当做拐杖似的,跟在道人身后,嘴里吧唧吧唧,随他看向远方。 “到沼郡了吧?” 面前传来道人的声音。 “吧唧吧唧……” 女童嘴里没空,没有回答。 “三花娘娘吃了几天的甘蔗了,吃得太多,嘴巴会烂掉的。” 女童闻言,只是扭头—— “呸……” 吐掉甘蔗渣,继续将甘蔗送进嘴里,咵嗤一声咬下一口,嚼个不停。 “三花娘娘这样吃,会长胖的。” “咵嗤咵嗤……” “前方不见得哪里都能买到甘蔗,还是省着点吃吧。” “呸……” “……” 道人摇了摇头,继续往前。 山间大片大片的平地,又分布着许多屋舍,天晴是一方面,难得的是天空上满是积云,云层投下阴影,云缝又泻下阳光,光与云便在这片平地与群山上洒下斑点,又随风而变换流转。 道人一行走在山路上,也常沐浴在阳光下,又常笼罩在阴影中,阴影时而还在地上飞快的行走,惊得三花娘娘时常愣一下,随即拿着甘蔗举头看向天上的云,晃晃脑袋,才又边走边吃,跟上前方道人。 路旁有屋舍,也有茶摊。 宋游挑了个风景很好的地方,周边都是田园村舍,一片金黄,他觉得坐在这里晒着太阳歇息饮茶定然不错,便走了进去。 “要一碗茶。” “好嘞!” “可有什么吃的?” “烧饵块,烤乳扇。” “是什么?” “一个米做的,一个奶做的。” “都来一份尝尝吧。” “好嘞!” 店家顿时绽放出更灿烂的笑容。 宋游又出去卸下马儿行囊,同时问道:“敢问店家纤凝还有多远?” “这里就是纤凝了,不过我们这里是边边上,要是去县城,顺着右手边这条路走,大概还有三十里,就到了。” “多谢。” 茶摊中倒还有另一伙人。 看起来是商人打扮,马匹骡子和货物都在外面树荫下,许是阳光太盛,他们也在这里喝茶,还有人趴在桌子上,昏昏睡午觉,听见道人的声音不由得朝他投来了目光,见是一名道人,便有人起了谈兴,好奇问道: “先生是哪里人?” “逸州人。” 宋游一边卸着行囊一边答道。 女童拿着甘蔗跟随着他。 “去纤凝做什么?” “游方道人,四下游历,向来是哪里风景好去哪里。” “真是自在。” “诸位呢?” “我等便是苦命人了,经年在这条路上奔走,做些倒卖的买卖,哪有先生自在。” “那几位便经常来往于纤凝了?”宋游回来坐下,顺势问道。 “是啊。” “听说纤凝有一件奇事,便是常有不知道从哪来的人,自称住在这边,山水风景什么的都一样,却与当地人不相识,也没人认识他们,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宋游继续问道。 “纤凝确有不少奇事,先生说的这一件,算是比较远的奇事了,当时县官郡官听说之后,都曾去亲自确认,确是真的。” “那那些人呢?” “自然是留在纤凝了,很多都还健在,时常有人听说这个传说,心中好奇,去找他们询问。他们也都回答。”商人打着呵欠对他说,“最近一次还突然冒出来个女子呢,那女子到了纤凝后十分惶恐,幸得有好心人替她报了官,到了官府后,官府对这类事情早有经验,知晓她恐怕和以前那些人一样,是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便安置下来。” 商人的语气很随意,像是在说真事。 “这女子后来还嫁了人,就在城中,嫁得还挺好,人们都叫她小柴娘,先生若不信,可去城中寻她。只问小柴娘住哪,大家就知道了。” “小柴娘……” “正是!” “那是多久前的事呢?” “可能也有七八年了吧?” “竟有如此奇事……” 宋游眼光闪烁,喃喃自语。 “哈哈哈……” 商人却是哈哈大笑,甚至将同伴都惊醒了,嘀咕了他两句,而他却不管,对宋游笑着说:“其实我等也不是沼郡的人,来这边跑买卖,最开始听到这种奇事的时候,都惊讶莫名,不知那些人都是从哪来的,难不成除了我们这方世界,还有别的世界不成?但凡有外地人来,听到这类事情也都惊奇不已,尤其许多文人官人,都要去寻,去问。有些人冒出来后,本来无处安身,也不知如何讨生活,可只需靠着这些来寻访的文人官人问他们故乡之事,听完他们讲述后给的一些赏钱赠礼,也能吃得上饭了。不过我们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在下定也要去寻一寻。” “那小柴娘我也曾经见过,因为长得很有姿色,嫁给了城中有名布庄的郎君为妾,郎君对她颇为喜爱,据说还有了子嗣……” 摊主先给宋游端上了一碗茶水。 可惜是刚煮好的,不是凉茶。 道人便捧着茶水,一边等它凉,一边与商人对谈,女童则坐在他旁边,右腿伸得笔直,左腿搭在右腿上,抱着甘蔗啃得专注,尤其是这个姿势还可以微微靠在道士身上,还能晒到太阳,每啃一口,眼睛都会微微眯起,似乎极为幸福满足。 甘蔗渣则被她远远丢到外面。 烧饵块与烤乳扇也很快上来了。 饵块是大米做的,像是薄饼,被烤得微焦,涂着酱料,是咸口的,乳扇则像是牛奶加鸡蛋面粉之类做的,则是涂的红糖,是甜口的。 宋游慢慢吃着,等凉了后,便各自都掰了一块下来,递给自家童儿。 “先生对此事是十分感兴趣啊!” “确实,我们行走天下多年以来,见过不少妖精鬼怪,也听过不少妖鬼神仙故事,但像是这般奇异的,则是很少听说。”宋游答道,“足下可要尝尝这饵块和乳扇的味道?” “先生自己吃吧,我们吃过了,这东西我们也吃不太惯。倒是沼郡的米缆颇为不错。” “也好……” “说来此事还有个更有趣的……” “什么?可能告知在下?” “闲谈罢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商人颇为大度,对他说道,“听以前那些突然冒出来的人说,在他们住的那个地方,便偶有人进来,也偶有人莫名其妙失踪离开,不知这些失踪的人都去了哪,只以为是死掉了,遭了难,却不料是来了我们这里。” 商人说着顿了一下,声音变得神秘起来。 “不过听那小柴娘说,只听说过有人进来也有人失踪,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既进来又失踪的,唯有一次。” “啊……” 路旁小摊阳光正好,有风吹过,道人坐在茶摊中,身边全是童儿咀嚼甘蔗的声音,而他眼中不禁露出回想之色。 “是哪一次呢?” “说是有个年轻道士,突然来到那里,是从‘外面’来的,但在他们那里,只有少数老人才知道外面是哪外面。这道人到了村子里后,村里的人都觉得很稀奇,就像那些人到了我们这里后,我们看着他们也觉得稀奇一样。很多人都过来看他,询问他‘外面’的事,还接二连三的有人将他请到家中去做客,热情款待。那道人最先到的,就是她的家中,被她祖父出门劳作带回来的。” 商人顿了一下,想了一想: “说是那道人是有些法术的,他们早就觉得他不一般,为什么呢,因为别的人从外面到了那里,和他来到那里之后,反应完全不一样。” “是吗……” 道人仍旧在回想之中。 “还有一件事,也足以说明那道士不是平常人。”商人说道,“那个地方原先没有桃树,那个道士来了之后,有天去了山上的道观,说是突然就变出了一棵桃树,结了好多桃子,因为他们家曾经招待过那个道士,道士便叫山上道观中的道士们代劳,分了桃子给他们,他们吃了桃子后就将桃核种在村子里,从此那里就有了桃子。可惜没有多久,那小柴娘就到了咱们这儿,种下的桃子都还没有吃到。” 趴在旁边打盹的商人同伴听了,懒洋洋的插了一句:“是画出来的……” “对对对!画出来的桃树!” 商人说着笑呵呵,这种神仙故事,虽不惊险刺激,却也妙趣横生,就算不是初次听说,是回想起来,自己对别人说,也是会觉得有趣的。 道人看着他的神情,则是满面微笑。 自己也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 这种故事又会传多少年呢? “……” 道人摇头笑了笑,一边应和商人,一边继续沉入回想。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呢? 是第一次到长京吧? 似乎已经是十年前了。 身边三花娘娘依然啃着甘蔗,吧唧咵嗤的响,似乎也在听商人口中的奇妙故事,似乎没听,反正她不回忆从前,也不感怀曾经,就只是一口一口嚼着甘蔗里的糖水,晒着太阳,享受着眼下毫无忧虑的时光。 道人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喝完茶吃完东西,歇息够了,他便将行囊重新放上马背,与商人辞别,继续往前。 “叮叮当……” 铃铛声越走越远。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也随之远去。 商人打着呵欠,活动着脖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来很有趣,纤凝好像也没有桃子树。” “确实没有见过。” 同伴迷迷糊糊间回应着他。 商人又看那几道身影,觉得这道人多半也和小柴娘口中那名道人一样,是个有道法的高人。 …… 往前走出不远,几乎只是一个转角,视线里便出现了一个大湖。 天上的层云遮住了光,地上湖面广阔,光线有些昏沉,头顶却偏有一束光从云洞中照射下来,照在静谧深邃的湖面上,光芒所照之处,一艘小舟自湖上缓缓驶过,为这幅画面点上了眼睛。 道人拄杖沿着湖边走过,身后跟着三花娘娘与枣红马,无论是人是猫还是马,都边走边看。 湖边小路另一边的大地则是一片金黄,也笼罩在不断变化的光影中,屋舍无数,纤陌交错,更远的地方则是一排如天墙一样的青山,顶上虽有参差却大致平整,有一条明显的山顶线。 岸边生满芦苇,正抽出了穗。 湖中常听鸟鸣声,叫声各不相同。 好一幅秋意浓郁的画卷。 也真像是画卷一样。 就连小女童也不禁放下了手中最后一根甘蔗,左右扭头到处看,面容严肃,对道人说道:“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来过?” “来过,也没来过。” “什么是来过也……哦你说的是这个!” “三花娘娘想起来了。” “三花娘娘很聪明!” “是啊……” 眼前这幅画面,可真是熟悉。 正是下午,临近黄昏,将暗不暗的时候,山脚炊烟寥寥升起。 又是秋日,有人焚烧秸秆。 焚烧出一连片的青烟。 暮霭沉沉之间,青烟似灰又蓝,却不直冲而上,要么是被风压住吹平,要么便是山下的村庄与山顶离得
相关推荐: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云翻雨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凄子开发日志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吃檸 (1v1)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天下男修皆炉鼎
总统(H)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