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90章

第390章

太远,这炊烟升不到山顶去,因此看来它便只停留在山脚村舍房屋的上空,然后便被晚风拉扯成了一条线,沿着地面铺展开来,有如一层薄纱盖在了暮色下的村舍上边。 道人脚步不停,缓缓走过。 “啊!啊!啊!” 一阵鸟叫声,一片海鸥自芦苇丛中陡然飞起,将三花娘娘吓了一跳。 拿着甘蔗抬头看向这群雀子,只在心里默念算你们走运,若是没有燕子,三花娘娘也得用盐巴做做雀子来存着。 “这里是画里!” “画是这里。” “画是这里!” “三花娘娘发现了吗,村子不一样了。” “三花娘娘发现了。” “三花娘娘果然聪明,记忆超群。” “对的。” “既然三花娘娘这么聪明,记忆力这么好,不如三花娘娘来想想,来猜一猜,这里有没有种着甘蔗?” “!” 女童神情一凝,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道人则是微笑,手抚芦苇走远。 青山果然不改,湖泊也没有变,道人第一次来到沼郡纤凝,却仿佛旧地重游。 第六百零五章 让你不知道节制吧 山下湖泊狭长,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至少有大几十里,高山几乎与湖泊西面的沿岸平行,山脚与湖岸之间并未紧密接触,恰恰相反,其实从山脚到湖岸至少还有十几里的路,形成了一片微微倾斜的平地。 中间城池一座,村落无数。 这座城名曰纤凝,就是云的意思。 在中原王朝打下云州之前,云州自成一个国度,十分繁盛,并积极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技法,也使用中原王朝的文字礼制。当时这个国度的都城不在云都那边,而就在这里。因此纤凝至今繁华也不输于云都,城池更是修得十分气派。 不过画中却没有这座城。 宋游先是沿着湖边走,看饱了风景,等到燕子告诉他,已经走到纤凝的正下方时,便挑了一条笔直往上的小路,往上走去。 走到城中居然又用了大半个时辰。 可见距离之远。 纤凝曾是国都,有着高大气派的砖石城墙,将城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西门正对高山,东门正对湖泊,南门通往大晏腹地,北门可到雪域,云州茶马路上的商人必从这里经过,用南边的茶叶和别的物资,去北边换取马匹。 宋游正好赶在关城门前进了城。 云州早已归入中原王朝,度牒在这里自然也是有用的。 只是近些年来云州也不太平,纤凝似乎尤其不太平,守城军校查得仔细一些。 进入城中,繁华顿显。 这里也没有宵禁。 道人从东门进去,一路往上,这条路由东门通往西北,将纤凝分成南北两边,和南门北门之间的那条路同为城中最繁华的两条街之一,大概也是城中唯一称得上“街”的两条路了,将纤凝分成方方正正的四块,此外皆是大大小小的巷子,看似复杂,其实根本不会迷路。 如今街上正是灯红酒绿,常有女子坐在楼上对下方招客,乍一看和别的城池也没多少区别。 大概那些售卖当地民俗服饰、当地人用品的店此时已经关门了。 宋游带着马缓缓走过。 地上全是硬石砖,踩得马蹄得得响。 “这里天气还不错,靠着阿哈湖,我们就在这里过冬,听云都朱家人和路上的商人说,这里大概要持续到寒冬才会变冷,在此之前,身体强壮的人白天都只需要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晚上才会变冷。”宋游一边走一边对自家猫儿说,“三花娘娘要是闲了,就一路往下走,带上你的钓鱼竿去阿哈湖里钓鱼,找个没人的地方,还可以练习法术,钓了鱼还可以卖钱。” “……” 吃完了最后一根甘蔗的三花娘娘又变回了猫儿,还是猫儿自在,便只见她迈着小碎步一路跟随道人,却没有回答,而是不断扭头左右看。 确实没见到有卖甘蔗的。 “三花娘娘也不用担心迷路,反正一面是山,一面是湖,往上走必能走到山脚,往下走必能走到湖边,中间最大那条官道必然通往纤凝,到了城中也只有两条横竖交错的大路,怎么都能走到大路上来。” “喵……” “三花娘娘如此敷衍,是忙于找今夜的住宿吗?” “喵……” “不用找了,这里就有几家。” 宋游停下脚步,看向前方街道两旁。 这座城池建得挺早,方方正正,前朝的坊市制度在这里还留有痕迹,比如同一片区域做同一类或近似的营生的行业高度集中,这里以前大概就是专门做逆旅客栈的坊市,如今也留有不少客栈旅店。不过也不全都是了,毕竟大晏经济高度发达,会更容易暴露坊市制度的不足,这里也早就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灵活的调整了。 不过入眼所见,至少四五家旅店。 门口都有店招,或挂有木牌,甚至有的挂有灯笼,还飘有酒旗。 “纤凝楼。” 纤凝楼修得十分气派,雕栏画栋,上边还有歌舞声,显然是个高档青楼,提供住宿和别的娱乐服务。 “同福车马店。” 车马店是经常住的店,驻马方便,价钱便宜,环境略微差些,客人来往频繁又鱼龙混杂,不宜长住。 “大千脚店。” 所谓脚店,其实就是没有酿酒资格的酒店,酒要从别的“正店”或官府开设的“酒坊”批发,然后再零售,以喝酒为主,也提供旅途中暂时歇息落脚的住宿服务,不过通常简陋,酒蒙子喝醉了也不挑这些,也不宜长住。 “永春客栈。” 宋游看向了最后一间客栈。 客栈好,客栈好。 上个月刚从云都朱府手上拿了二十两的赏银,一路走来二十天,还没有用动,正好用来改善住宿质量。 与此同时,三花娘娘也停下脚步,老实坐在道人脚边,随同道人一起看向这几家旅店——由于姿势实在乖巧,又生得漂亮,神情灵动,路上不少行人都不由自主朝她投来目光,见是道人带来的,但凡有闲心之人,都不由露出一个笑意。 三花娘娘年纪尚小,可住过的旅店却着实不少,自然也能从名字里分辨出哪个好哪个不好,也能分辨得出哪个贵哪个便宜。 不说名字,看外饰装潢也知晓了。 “三花娘娘选好了吗?” “喵……” “我也选好了。”道人笑了笑,“既然如此,便走吧。” 道人走向永春客栈。 猫儿迈步走向车马店。 直到走出两步,发现这道士走的方向和自己并不一样,抬着一只前爪没有落下愣在原地,扭头看他,这才连忙小跑跟上去。 “客官这是……” “问问住店的价钱。” “哦住店啊!”店家顿时松口气,怕是将他当做来讨钱的了,随即才热情起来,“先生打算长住还是短住?” “三个月。” “好说!好说!” 纤凝也是云州大城,颇为繁华,不过秋冬季北边寒冷,甚至积雪,茶马道上的商人便相对少些,价钱也便宜许多。 宋游又去车马店问了问,其实只是吓吓店家,顺便根据对面车马店的价钱推一推行情,最终花了五两银子,住了三个月,包含马厩,但是不包含马儿的草料钱——算下来倒是比住在长京的房租还要高些,不过必须得考虑到,长京是店宅务的房,相当于受朝廷补贴的公租房,这种房子本身就难以申请,有了朝廷补贴后,女侠还给他折了价,才能这么优惠。 相比起来,长京小楼胜在独居,空间更大,客栈胜在地处繁华地段,有现成的房间设施,被褥枕头,还有专人打扫卫生。 倒也差不多了。 “我家马儿无需栓绳,不会伤人,也不会乱跑,店家尽情放心。如若无故伤人,照价赔偿,如果自行跑掉,不关店家事。猫儿也是,绝不会损坏店家房中东西,也不会伤人,否则照价赔偿。” 道人说着将马儿带到马厩的角落去,顺便扫了扫马厩地面,这才在店家帮忙下将行囊搬到二楼房中,又走下来,坐在一楼大堂之中。 大堂中点了三盏油灯,两盏在中间柱子上,一盏在柜台上边,堪堪将大堂给照亮。 “店家可有什么吃的?” “这会儿可有些晚了,后厨还有两条鱼,一些米缆和饵丝,腊肉熏鸡都有,菜倒是没几样了。” “听说这边米缆挺好吃?” “米缆饵丝都好吃,就是有些外地来的人吃得惯饵丝,有些不爱吃。”店家热情推销,“耙肉做的,骨头熬的汤,现在天黑了有些冷,吃上一碗又鲜美又舒服,又身上暖和,保管满意。” “便来一碗。” “耙肉剩得不多了,都给先生,多的就算是赠的了,与先生结个善缘。” “那便再好不过了,多谢多谢。” 穿着这身道袍行走天下,常遇到这种优待,尤其是道人看来并不普通,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会更礼遇一些。 也算是一种隐形福利。 待得米线端了上来,上面果然铺了不少肉,道人拿出三花娘娘的御用小碗,玲珑青花瓷,在灯光下将花纹漏在了桌面上,而他只将自己碗中的大多耙肉都夹进了碗中,递给猫儿。 随即拿着筷子,却没急着动,而是叫住了还没走远的店家:“正好请问店家……” “先生有何疑问?” 店家顿时停步,转头看他。 “在下走在半路上时,听说城中有个小柴娘,不知店家可知道她住在哪里?” “哈哈哈……” 店家闻言却是一笑,对他说道:“看先生今日刚到,举手投足间又像个修道有成的人,小人便在心中想,先生定要去寻那位小柴娘。就算不去寻她也要去寻别的突然冒出来的人,问个好奇。” “店家是看惯了。” “看惯咯……” “那定然知晓她住在哪里了?” “文人有话说得好,远在天边,近在附近。”店家乐呵呵,“小店屋后有片空地,现在晚了,若是白天时,先生就能看得见,空地上晾着许多刚染好的布,便是那小柴娘夫婿家的,云州有名的纤云纱,要供给宫里的呢。” “就在后面?” “就在后面,她家宅子也在后边,虽说不靠着这条街,可要比这条街上清净许多嘞!” “原来如此……” 道人点了点头,小声答道。 只得道一声有缘。 低头欲动筷,猫儿又从碗里抬起头,对着他叫了一声。 “喵!” “……” 道人无奈,只得抬起头,又对店家问:“敢问城中哪里有卖甘蔗的呢?” “甘蔗?倒是少有见到卖的,我们这边没多少人种甘蔗,倒是听说南边那条路上,山的那一边,有不少人种甘蔗,熬成糖浆卖给糖坊。” “多谢店家。” 道人平静的看向猫儿。 眼神好像在说—— 让你不知道节制吧。 第六百零六章 旧人到访 米缆也叫米干、粉干,就是米线。 客栈的耙肉米线用的是大骨熬的汤,熬得非常到位,汤汁浓郁鲜美,油而不腻,雪白的米缆加上略微泛白的高汤,上面铺一些耙肉,似乎选的是蹄髈肘子等地方的肉,还连着厚厚的皮和脂肪,早已炖得耙软,软到只用筷子就可以将之插烂撕下来、放进碗里的程度,鲜美又入味。 一些葱花,少许泡菜,别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却如店家所说的一样,吃着清淡又鲜美,一口下去,很平和温柔的就进了肚。 随即从喉咙口暖到肚皮里,在这略有些凉意的秋日晚上,舒服极了。 若是一筷子米缆中还夹着有同样清淡却又肉香浓郁的耙肉,肥瘦掺半,瘦的耙软不柴,肥的浓香不腻,加上一点点泡菜,便连最后那么一丁点腻味也完全没有了,完成了绝妙的中和。 “吸溜……” 宋游品尝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美味。 有些难以想象,做出一道美味原来只需这么简单的材料与工艺。 “吧唧吧唧……” 三花猫也在旁边吃着肉,却是时不时抬起头来,猫脸上眉头一皱,原本圆溜溜的眼睛也变得不圆了,看道人一眼,才又低下头继续吃着。 “三花娘娘别想了,耗子是做不出这个味道的。” “喵……” “不是?”道人多瞄了她一眼,“也不必想那么多,我这一碗已经够我吃了,店家多送了我们不少肉,虽然夹了一半多给三花娘娘,可我碗中的肉仍是正常分量,只管专心吃你的便是。” “喵!” 猫儿又抬起头,皱眉看他一眼,欲言又止,这才低下头,吧唧吧唧的吃着肉。 这么一碗,也才十文钱。 道人吃完付了账,便回了房。 客栈的房间不见得比车马店宽敞,却要更精致一些,里头有一盏油灯,里头还有些灯油,算是店家送的,多的就要花钱了,道人走进去,将这个油灯放在了进门的柜子最里面,拿出自己的油灯点亮。 房间中顿时亮起了光芒。 “刷……” 三花猫跳上桌子,看向道人,这才开口说话:“道士,三花娘娘的嘴巴里好像卡了一个甘蔗渣渣,哦不,两个。” “卡在哪里?” “卡在嘴巴里。”猫儿说着闭上嘴,想了一想,感受了一下,才又补充道,“两边都有一个。” “什么感觉呢?” “它居三花娘娘!痛痛痒痒的!” “哦,嘴巴吃烂了。”宋游点点头,“给你说过了,吃太多嘴巴会吃烂的。” “是甘蔗渣渣。” “是起疱或溃烂了吧。” “就是甘蔗渣渣!” “那你把它抠出来吧。” “摸不到它。” “那就是烂掉了。” “是甘蔗渣渣!不会错的!” “……” 宋游无奈的移开目光,懒得和她多说,径直走到床边,坐下脱了鞋子,换上木屐,便开始洗漱起来。 这小东西也倔强得很。 道人早就给她说过了,吃甘蔗吃多了嘴巴会烂,可她偏不听,如今果然烂了,却又不肯承认是嘴巴烂了,反倒编出一个蹩脚的理由,说到底是不愿承认自己没有听他的话造成的错误,而将它归咎到意外。 小孩子常用的把戏。 不过三花娘娘很快又让他意识到,她并不是普通的小孩子—— 只见猫儿跟着他走,他换鞋子她就跟着走到床边,他洗漱她就跟着走到墙边,他拿牙香筹她就跟着他走到行囊边,一直仰头望着他,过了一会儿才很小声很小声的问道:“三花娘娘这么厉害,怎么吃甘蔗也会把嘴巴吃烂呢?” “三花娘娘确实厉害,寻常人吃一根甘蔗,吃半下午,嘴巴就要起疱烂皮了,三花娘娘整整吃了好几天,不知道多少根,夜以继日,这么久嘴巴才开始出问题,确实不一般。” “那怎么办呢?” 还是很小声很小声的问。 语气中透出一点小心翼翼和担忧求助。 “这里没有甘蔗了,睡一觉吧,明天自己就会好。晚上吃了那么多肉,也别去捉耗子了,让客栈的耗子多活一晚上吧。”道人说道,“以后要是再遇上甘蔗记得节制一点,一下吃得太多了,就算嘴巴不烂,也容易吃腻,那样世界上就少了一样绝世美食了,这是对它的傲慢。” “唔……” 猫儿若有所思。 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嘀咕:“捉了耗子也不一定吃,可以存起来的……” 道人则不管她了。 洗漱完毕,便走到窗前。 打开窗往外一看—— 上次刚到云都时才见了满月,如今天上又挂了半轮明月,月光照耀之下,客栈背后赫然是一片空地,能看到地上生长的草,都很浅,空地上有或高或低的许多木架子,挂着或摊着许多布料,都在月下风中摆动。 这里便是那位小柴娘的住处了。 当时那些人的容貌在宋游的记忆中已经逐渐模糊了,当时宋游去了多少户人家,被多少人好酒好菜的宴请过,他也记不清了,不过仍然记得自己刚进画中的时候遇到的乃是一位老农,最先去的也是他家,老农姓柴,叫柴学义,家中七口,除老两口以外,还有儿子儿媳两人,孙子一人孙女两人,两个孙女都未出嫁。

相关推荐: 捉鬼大师   屌丝的四次艳遇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蔡姬传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绝对占有(H)   小白杨   鉴昭行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