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9章

第29章

的问,“大嫂,是不是就像大圆媳妇说的那样,家里人多的时候是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而且我们也得学会糊涂,不然太过计较,家中就不和睦了。” 小钱氏都愣了好一会儿才理清这中间的因果关系,别说,还真像满宝说的那样,所以张氏说他们家公婆偏心竟然还是正确的了? 小钱氏低头看着怀里的小人儿,忍不住“哎呦”一声,抱着她道:“我们家满宝怎么就这么聪明,可稀罕死嫂子了。” 满宝就哈哈大笑,骄傲的道:“我就知道大嫂一定最疼我,比疼三头还要疼,所以大嫂也是偏心。” 既然这样,满宝当然也要偏心大嫂啦,所以她决定不要钱了,地里的山药豆随便取,随便摘。 小钱氏和满宝在内室说话的时候,周大郎就在外室给他小儿子做一个木推车的玩具,这是他很久以前就承诺他的。 听到里面的对话,周大郎头一次觉得他媳妇的口才原来这么好,竟然能说服满宝。 要知道满宝那嘴巴可是跟她爹一样一样的,从小只有他们说服人的份儿,哪有别人能说服他们? 等满宝高高兴兴的走了,周大郎这才放下手上的木头走进内室,“你可真够聪明的,竟然能从那孩子手里抠出钱来。” 小钱氏就把要叠的衣服扔他身上,嗔怒道:“你可闭嘴吧,有你这么说自个妹妹的吗?满宝孝顺着呢。” 那倒是,看她对母亲和小钱氏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果然鬼精鬼精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再没人谈及山药豆的价钱问题。 满宝这边没问题,周四郎他们自然更没有问题了,私心里,他们也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像满宝这样每一次分成都分得很清楚的,反而才是新鲜。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避免了他们每次交公后分钱的不确定。 分配的原则已经定下,每次他们交完公中的钱后,剩下的钱就按比例来就好。 虽然有时候有些人大概只能分到几文钱,但每天都有几文钱进帐,积累下来也很多了。 尤其这是在乡下,要买东西还得走好远好远的路去大集,或是等待货郎过来。 以前,村里只要有货郎来买东西,大头大丫他们都只能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围观,看着货郎担子上的东西各种流口水却没有钱买,但现在不一样了,每次货郎再来,他们就是销货的生力军。 糖果是不用买的了,反正都没小姑给的好吃,但像其他的玩具或小糕点就很受欢迎。 满宝甚至一度鼓动周四郎也去做货郎,用满宝的话说是,“好好玩呀,每天都可以出村子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可以看到好多人,还能看到好多稀奇的植物和动物。” 周四郎对此嗤之以鼻,对她道:“你以为货郎是去玩儿呀,要挑着货担走西村,逛东村,很累的,一不小心还有可能遇上打劫的,到时候我要是英勇一点保护货物拒不交钱,你就没四哥了。” 满宝听得一愣一愣的,问道:“路上还有打劫的?” “有啊,有土匪呢。” 满宝哇的一声,连忙好奇的问道:“土匪在哪里,他们都长什么样?” ☆.第一百六十四章 话本(520快乐,虽然我依旧是单身) 第二天,满宝神秘兮兮的和白善宝道:“山上有土匪。” 白善宝嚯的一下转过头来,眼睛发亮,拳头紧握的问道:“哪座山?你见到了?” “没有,我四哥说的,”满宝疑惑的看着他,“你干嘛那么生气?” 白善宝就哼了一声道:“我最讨厌土匪了,以后我一定要杀尽天下土匪。” 满宝点头,“土匪抢东西是不对,但你也不用把人都杀光吧,而且你杀得光吗?不是我鄙视你哟,而是你打架都没我厉害。” “那是因为你是女生我让着你的。”白善宝激动的叫道:“我要是用力,你一定打不过我。” “哼,敢不敢去门口打一架。” “你得先答应我不准咬人。”白善宝很讨厌和满宝打架,每次她打不过都咬人,他又不能咬回去,所以总是输。 满宝也有些不好意思,却嘴硬道:“打架就是不择手段的赢,我又没不允许你咬我。” 白善宝就磨了磨牙,很想现在就咬她一下。 白善宝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理她了,还把放在她那边的书给拽了过来,然后掏出备用的石子,将中间的那条线加固了一下,让它更明显,“你不许超过这条线。” “不超过就不超过,哼!”满宝拖过凳子往边沿坐了一点儿,也对他哼了一声,然后道:“人家土匪都会武功,就是会在天上咻咻飞过来飞过去的武功,你都跳不高,还怎么打人?” 白善宝惊呆了,“土匪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 引诱宿主买了些故事书的科科:……一定是哪本故事书里收录了古时候的武侠小说,完蛋了! 白善宝顾不上和她生气了,拖过凳子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我听人说的,说书人说的书,既然是写成书的,那就应该是对的。” 白善宝不相信,因为他们家也是有护院的,当初从陇州来这里,祖母还特意请了镖局的人护送,他也没看见他们飞来飞去啊。 不过,他们路上没遇上打劫的,一路平安的很,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机会展示? 白善宝惋惜不已,当初他们要是遇上打劫的多好呀,那样就能看到镖局的人打架了。 满宝见他不信,就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他听,她平生最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了,当然,也喜欢说。 明明书上未必描写得有这么生动,但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讲述的时候又手舞足蹈,不说白善宝,就是一旁的同学都听呆了。 白二郎也不知什么时候把凳子搬到了满宝隔壁,撑着下巴听得津津有味。 拿了书过来给孩子们上课的庄先生发现全班同学都围着满宝,而满宝被众人围在中间,不仅不慌,还兴奋得很,她恨不得站在桌子上讲故事。 不过考虑到先生的威严,她没敢这么做,却也手舞足蹈。 正想敲门提醒他们的庄先生正好听到满宝说,“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恭横扫一鞭,就将敌军将领扫于马下……” 白二郎忍不住拍手叫好,一连问道:“后来呢,后来呢?” 满宝从小书箱里把自己的竹筒给拿出来,喝了一口水后道:“等我缓一缓嘛。” 庄先生等满宝说完了一节,过了一个高潮后才敲门。 学生们一扭头就看到庄先生正立在门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了,孩子们立即如受惊的鱼儿四散开去,不一会儿满宝身边的人就散得一干二净了。 庄先生看着满宝道:“下学后你先别走,来我小院来。” 看到她身边的白善宝,便又补充了一句,“白善,你也来。” 俩小孩对视一眼,默默地低头,心虚得不行。 庄先生并没有骂他们,只是问了前因后果后先问了一下满宝,“你说的故事是从哪儿来的?” “一本故事汇全里有的。” 庄先生问,“能给我看看吗?” 满宝在心里问科科,科科已经快速的扫描了一下她买下的故事书,确定没有不合适的内容后道:“可以。” 至于那些不存在的朝代,那真是太好解释了,因为在科科看来,这些故事书本来就编得很离谱,是地球纪元二十二世纪的人类仿照十九二十世纪的人类描写习惯,编写的却大多是十六世纪前的故事。 那些故事除了人物的名字是正确的外,在科科看来,其他的事件全是自己想象的,一定是这段时间宿主买的书太多,以至于它没留意到宿主竟然买了这样没价值的垃圾书。 看来以后得仔细一点儿了,宿主本来就抠门,不太乐意花积分,既如此,要花积分当然要花在刀刃上。 比如各种种植科学技术的书籍来一份? 科科默默地在心里想着,满宝已经蹲下去假意在书箱里寻找,然后把那本故事书找出来交给庄先生看。 庄先生翻开看了一下,发现上面所描写的朝代一个都不是真的,就连时间也乱七八糟的,这根本不是什么故事书,而就是人杜撰的话本。 小孩子怎么能看这种东西呢? 庄先生抚了抚额,问满宝:“你家里给你买的?现在你家里这么有钱了?” 现在满宝用的书依然是庄先生手抄的,毕竟字数还不是很多,庄先生练字的时候顺手就给她抄出来了。 也因为是给自个的爱徒抄写的,庄先生并没有用正楷,而是用了自己最喜欢的行楷来写,看着似乎有些潦草,但好看得很,满宝也很喜欢。 满宝道:“不是家里给买的,是我自己换来的。” 庄先生问,“用什么换的?” “用草!” 科科暗道:没错,草换积分,积分换书。 庄先生就以为她是拿夏天时去拔的积雪草换的,那东西并不怎么贵,庄先生没责难她,不过还是提醒道:“以后可不许再这么鲁莽了,小心被骗,你这书不是故事书,而是杜撰的话本,里面连朝代听都没听说过,读之无益,还容易上瘾,以后别看了。” “可是里面的人好厉害呀,先生,那些会武功的人是不是就像书里写的那样,轻功厉害的可以踏雪无痕,踩水而飞?” ☆.第一百六十五章 抽签(云起推荐票12.5万加更) 庄先生就抽了抽嘴角道:“都说了是话本了,既然是话本,里面的东西自然是假的,所以我才说读之无益,还容易教坏你们这些小孩儿,好了,这本书我没收了。” 满宝一呆,没想到书还有被没收的一天。 料理完爱徒,庄先生这才看向白善宝,严肃的道:“你要剿灭天下所有的土匪,那得做到两件事才行。” 白善宝眼睛亮晶晶的,问道:“什么事?” “第一,你得读书好,考中进士,或者去考明经,只有科举出仕,你才可能迅速的掌握权柄,也才有机会谋划剿匪之事;二,你得学武,上阵杀敌怎么能没有武艺呢?你身体不好,你难道能不顾及家人亲朋上战场杀敌吗?” 白善宝觉得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连忙问,“那先生,你说我能考中进士吗?我爹就是进士出身,我娘说进士可难考了。” “以你的天资,只要勤奋读书,考中进士应该不难。”哪怕难,庄先生也会说不难的,他鼓励他道:“老人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不定你比你父亲还要优秀。” 白善宝也这么觉得,他很兴奋,又问道:“那学武怎么办?” “这个你就要和你祖母商量了,”庄先生道:“请个护院教练,或者去镖局里聘请一位镖师,花费都不是很大的。” 至少对白家来说,这点钱并没有什么。 满宝跟着白善宝往外走时就一个劲儿的鼓动道:“你一定要问一问你家的护院会不会飞,要是不会,一定要去镖局里再问一问,我们既然要学,那就要学最好的本事。”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理,还道:“等我学会了教你。” “好!”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满宝道:“到时候我把我的糖葫芦分给你吃。” 白善宝流着口水点头,然后俩人在路口里依依惜别。 白善宝还邀请她,“不然你来我家写作业吧,这样我们还可以一起说话。” 满宝道:“明天吧,今天我四哥分地,我要回去看热闹。” 白善宝一听有热闹可看,立即兴奋了,问道:“分什么地?” “分永业田和口分田呗,我四哥明天成丁了,正好前段时间大亮侄子也成丁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一起分地。 村里不少人都跟着跑去看热闹,因为分地算是大事。 天下刚太平了二十来年,前些年还有逃荒的人呢,逃走的人的田地便荒了下来,一般超过三年无人耕种,田地就会被收回国有。 这部分田地的产权暂时由里长来保管,或者是看着还算肥沃,水土又好的荒地,县衙也会圈起来交由辖区内的里长管理。 有的里长会偷偷的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荒地上种植,但也有人无力耕种,都是任由它荒废着。 而七里村的这位里长就属于后一位,他们家的丁田就足够耕种了,这还是有一头牛的情况下,再多加田地他们也种不了。 每次辖区内有孩子成丁,都是里长去划地的。 划出来的丁田,整个村子的人每家都要派出一人来帮忙下地开荒,这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七里村范围内的好荒地还有不少,每人二十亩的永业田,不可以买卖,却可以继承。 当然,特殊情况也是可以买卖的,只是需要在县衙登记,比如家中有人需下葬筹钱,或是有人看病,报上县衙查证熟识后就可以卖永业田了。 口分田四十亩,死后是要收归国家的。 而七里村多低矮的山坡,里长干脆按照以前的惯例,给人划分山坡作为口分田。 周老头,周大郎,周二郎和周三郎的口分田就都是山坡,包括山脚下的那些未被开荒的地,丈量也不上心,都是估摸一下画一圈就分了。 其实这口分田的用处不大,说是让大家种桑养蚕,但七里村的村民并不会养蚕,他们多是在山脚下开一圈地种上麻,他们所用的麻袋,所穿的麻衣全是麻制成的。 至于山上则多数用来种树。 不,是绝大时候不会碰山上野生的树,他们爱怎么长就怎么长,要是里面恰巧有做房子,做家具等的树种,那就更好了。 他们都不必种树就可以收获一波。 当然,要是山上没有,老周头就会带着儿子们漫山遍野的去找那些树种,移植回来种在自家的山头上,开始一段时间浇浇水,松松土,给点农家肥,等它活下来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只要控制住旁边的野树不会妨碍它的成长就行。 成丁时种下,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基本上就可以砍了做房子或是做家具了。 满宝满周岁时,老周头就给她在山上种了几棵树,大头他们当然也有,只是满宝觉得等他们长大肯定不够用。 因为她爹的就不够用,或许是没想到他会有这么多孩子,当年种树的时候没种下太多,以至于现在需要跟人买树。 除了种树,还可以种竹子,比如周二郎和周三郎的口分田上就种了不少竹子,每年周二郎竹编所用的竹子,除了在没主的山上砍一些外,剩余的全是他们自己口分田上的。 村子里的田地看着似乎都差不多,但通过家里这几天的议论,满宝知道,这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也不知道她四哥的运气会不会好一些,挑到好的一份田。 等满宝和白善宝手拉着手跑到田边的时候,里长已经带着人将所有的田地都看了一遍。 然后对着成丁的俩人道:“大家刚才也都看到了,我们打算把看的这些地分为两份,一份二十亩,周粮,周大亮,你们两个一起过来抽签。” 周四郎和周大亮对视一眼,纷纷上前去。 里长拿出来一个签筒,里面有两条签字,道:“谁抽中了底部是红色的签字,谁就拿一号地,要是没有,那就拿二号地。” 周家人认真的回想了一下两份地的区别,然后发现区别不是很大,只是一号地近水的多些。 这么一想,大家就目光炯炯的盯着签筒。 周四郎紧张了,看向周大亮,“你先来?” 周大亮客气的推辞,“还是你先来吧。” “行,”周四郎一点儿也不客气的应了一声,道:“那我就先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慷他人之慨 周大亮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都不知道多谦逊一句吗?一点儿都不按套路来。 周四郎摩拳擦掌,目光紧张且仔细的在两根竹签上来回移动,不断的在心里祈祷:道尊老爷,一定要保佑我抽到一号签! 周四郎选定,眼睛一闭,再一睁开,刷的一下就抽了一根,看到签子底部的红色,周四郎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我中了,我中了!” 里长看了他一眼,把竹筒伸向周大亮。 周大亮惋惜的把另一根签子抽出来,底部没红。 不过这也是运气,怪不得人。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摸出腰上的旱烟抽了一口,这才道:“行了,老四,一会儿你跟里长一块儿去把文书给签了。” 满宝和白善宝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他们选签,很是凑了一把热闹,这会儿正跟围观的小孩们哇哇的叫着。 里长就压了压手,各家的大人连忙把自家的孩子给按下,让他们安静。 里长这才道:“今年你们村有两个成丁,口分田不用管,永业田却是要开出来的,各家都要出一个劳力,三天后开始集合下地耕耘开荒,周村长,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村长连忙应下,表示没问题。 这也是约定成俗的规矩,除了孤寡之家,每个人家都要出一个劳丁。 所以在村里,其实还是谁家男丁多,谁家就占便宜。 比如周大圆家,他家就一个儿子,就分一次永业田,老周头只需给他出一个儿子的劳力。 但老周头有六个儿子,能分六次田,他们家就得出六次劳力,你说他亏不亏? 但亏也没办法,这不仅是一里的规矩,而是整个县的规矩,甚至其他地方也是这么算的,如今是村里组织的,还比较宽松,本村的基本负责本村新分的永业田,据说更早的时候,为了防止劳丁偷懒,都是这个村的村民调到另一个村,吃喝住在外面也就算了,还被压榨着多干了不少活儿。 所以对这种事,没人敢在外面抱怨。 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周大圆的媳妇气得不轻,一回到家就开始在院子里敲敲打打,指着家里的母鸡指桑骂槐,说它只会生蛋,别的本事啥都没用,还得让她给它养小鸡。 正陪着满宝到房地上捡小石子玩的白善宝听到了,好奇的问满宝,“我觉得你家这个邻居说话怪怪的,母鸡除了生蛋,它还要干什么活儿?” 满宝当然也听不懂张氏的暗讽,想了想,也觉得她说的有些没理,便替他们家的母鸡惋惜起来:“别理她,大圆媳妇有些怪,她说的很多话我都听不懂,我娘说既然听不懂,那就不听,她说的又不是什么大道理。” 白善宝点头,但还是道:“他们家的鸡真可怜,要不然我们一会儿拔些草给它吃吧。” “现在没有嫩草了,它们不吃,”满宝道:“它们现在只爱吃虫子和菜,要不我们去摘菜给它们吃吧。” “好啊。” 满宝就带着他去周大圆家的菜园,理所当然的指着里面还没收的白菜道:“喏,这就是他们家的白菜。” 白善宝毫不客气的上前拔了一颗,这一幕正好叫旁边的一个小媳妇看见了,她张大了嘴巴,正想说话,就见满宝上前帮他拔,然后两个人抱着白菜走到周大圆家的墙外,合力搬来了一块石头,直接踩在上面爬上土强。 农家院子的围墙都不会太高,且大多是土墙或篱笆。 周大圆家的是土墙,两个小孩儿你推我,我拉你,一下就爬到了墙上,然后就把菜叶子撕了扔给下面的母鸡,还在嘴里咕咕的叫着,哄道:“快吃吧,吃饱了被骂也不会伤心了。” 看着这一幕的小媳妇忍不住好奇的走上前去,满宝看见她还打招呼,“嫂子好啊,嫂子去菜园回来了呀。” “是啊,”对方脸色有些怪异,忍不住问:“满宝,你们在干什么呢?” “喂鸡呀?” 小媳妇:“这不是大驴家的鸡吗?你怎么帮他家喂鸡?” “大圆媳妇在骂鸡呢,还说不给它东西吃,我觉着它太可怜了,所以就喂喂它。” 小媳妇忍不住乐,憋着笑问,“这菜是哪来的?” “喏,就那儿。” “那儿不是大驴家的菜园吗?” “是呀,喂他家的鸡,当然要用他家的菜呀。” 小媳妇竟然觉得她说的没错。 她也不走,就靠在墙边看他们给里面的鸡喂菜,张氏在屋里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一抬头看到俩孩子坐在墙头上,气得一个倒仰,瞪大了眼睛问,“你们咱干嘛呢?” 小媳妇立即道:“嫂子,满宝和白小公子在给你家鸡喂菜呢,说是听到你骂鸡,不给它吃东西,俩孩子可怜它们,特意去拔了菜来喂养。” 大圆媳妇这才看见俩孩子手里的确拿着白菜,正撕碎了从墙头往下扔,她的脸色好看了点儿,还道:“要喂鸡进来喂呀,干嘛坐在墙头上?” 满宝把手中的菜都撕碎了扔下,拍了拍小手道:“我们怕你打我们呀。” 白善宝理所当然的点头,也觉得这个妇人很凶。 满宝转身要爬下墙,站在下面的小媳妇立即伸手把她给抱下来,把白善宝也给抱下来了,等他们手牵着手走出好一段路了,这才冲墙内的张氏笑道:“嫂子,这菜是俩孩子从你们家菜园拔的,我还以为你要怪他们给你喂鸡呢,所以多留了一会儿,见你不怪,我就放心了,嫂子果然通情达理。” 张氏脸上立时像染了墨一样黑,气得不轻。 小媳妇捂嘴而笑,她家也和周大圆家邻居,巧的是,就连菜园都连在一起,所以平时没少吵架。 你家锄草放我家地里了,你家锄地时多锄了过道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得是,她留下来就是为了看张氏被气到的样子,此时见她被气到了,这才高兴的扭身走了,打算把这件事拿回去和家里人分享。 张氏气得不轻,连忙跑去菜园看,这才发现白菜那里的确被新拔了一颗,而且还没拔干净,漏了两张老叶子在那儿。 张氏张嘴就要骂,突然想起满宝她惹不起,不然钱氏能撕了她,转而想骂白小公子,发现这个她更惹不起,一时之间气在胸中,竟然发泄不出来。 ※※※※※※※※※※※※※※※※※※※※ 作家的话 吃完药就想睡觉,且容我去睡一睡 ☆.第一百六十七章 奔头 周家发现今天晚上从周大圆家传出来的敲打声更大了,隔得老远他们都能听到张氏骂孩子的声音,还有狗蛋他们的哭叫声。 小钱氏正带着孩子们在串山药豆,听到那边的动静越来越大,忍不住蹙眉,“张大嫂这是怎么了,今晚火气这么大。” 这天都快黑了,一般这种时候大家都吃完晚食准备上床睡觉了。 何氏嗤笑一声,道:“还能为什么,一定是因为我们四叔抽到了好签,大嫂你今天不在没看见,当时四叔的竹签一抽出来,她当即就青了脸,大亮家都没说什么,跟他家没干系她也能气起来。” 小钱氏就哼了一声,将串好的山药豆放在一旁,道:“不用管她。” 至少他们落了实处不是?她敲打不满,最后气到的还是自个。 周家今年特别忙,根本没空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宅基地里的石头已经捡干净,草根等都挖了出来,明天就可以挖地基。 村里今年还要给成丁耕出四十亩的荒地,所以忙得很。 忙到都顾不上山药的挖掘,最后还是满宝招呼着小伙伴们把成熟了的山药都挖了起来,还把藤上所有的山药豆都摘了。 虽然山药有点小,但还是挺多的,周四郎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的跑去问他娘,“娘,我的债是不是要还完了?” 钱氏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嗯,差不多了,不过建房子的那二两份子钱你还没交呢。” 周四郎的兴奋就泄了,耷拉着脑袋“哦”了一声,跑回去找满宝,“这山药怎么卖?” “卖新鲜的吧,”满宝道:“晒干卖给药铺太亏。” 周四郎也觉得亏,就撸了袖子道:“我亲自去卖,满宝,你可得帮我在爹娘面前说好话。” 周五郎不乐意,道:“我去卖姜的时候顺道卖就是了,干嘛要你去?” “你知道什么,我认识几个朋友,销给他们更快一点儿,而且今年留种要更多,明年我们选块好一点的肥地种上,肯定能收获更多,到时候咱县吃不下去这么多山药怎么办?还不得给人运出去?” 满宝精神一振,立刻道:“对,要往外销,我还想和爹说呢,我们今年多留一些种,明年选几块肥一点又透气的地种下。” 周五郎就挠着脑袋问,“那,那我们还有分成吗?” “没了。”满宝道:“那不是四哥自个的地,是家里的地。” 满宝知道,只有在自己开出来的地上种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周五郎立即看向周四郎,问道:“四哥,你那块荒地打算用来干啥?” 周四郎分到的丁田是不用想了,那是属于整个家的,除非分家,不然实际控制权就到不了周四郎的手里。 现在真正属于周四郎的,还是只有他们同心协力开出来的那块地。 周四郎就转了转眼珠子道:“我觉得种姜比种山药更好。” 周五郎也赞同,“我也觉得。” 然后俩人一起看向满宝。 满宝严肃的点头,“那我们今年多留一点儿姜种。” 姜是不愁卖的,它的保质期同样很长,只要埋在沙土里,保存五六个月都不成问题,还可以晒成干姜卖给药铺,总之他们都觉得不会亏本。 这样的想法他们也和老周头说了,老周头抽着烟想了想,“山药和姜看着挣钱,但这东西自家吃不了多少,若是有一天外头的人不买了,那就砸在手里了,所以还是得多种粮食,我想,家里就拿出两亩地种山药,再拿出两亩来种姜。” 老周头道:“老四和喜开出来的那两块荒地我不管,随意你们折腾。” 他道:“你们谁有本事开出荒地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种,不过我话放在这儿,你们要做荒地,得先把家里的活干完才行。” 这话一出,就是任由他们去开荒的意思了,周家兄弟几个都有些心动。 特别是周三郎,他是成年的几个兄弟中最没本事的,也是挣得最少的,他擅长的就是种地。 可种地的收成是公中的,那可不是可以作为私房钱的。 和大房二房有额外的收入不同,三房的私房钱大多是周三郎去白老爷家帮工挣的,也就去年和今年,因为要去给劳丁们做饭,所以又额外挣了点儿,不然上次交份子钱,他未必能拿得出二两来。 所以老周头一放话,他就想自己开出一块荒地来,也种点儿姜,说不定明年能多挣一点儿。 何氏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种子还是得和满宝拿。 于是,会一开完,周三郎就找上满宝和她说了这件事。 满宝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一口应承,“好啊,三哥,你要开多大的地,要多少种子?” 周三郎想了想,太多了他也侍弄不过来,家里还有这么多地要耕种呢,因此道:“就开一块跟四郎的差不多就行,七八分这样,到时候全部种上姜也有不少了。” 满宝表示没问题,还拍着小胸脯道:“那三哥你快去选地,等选好了我去帮你开荒。” 周三郎就乐,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哪儿用得着你啊。” 周四郎的丁田要开垦,周家也是至少要出一个劳丁的,老周头派周四郎去了,那毕竟是他自己的地。 然后其他兄弟,除了老五和老六外,其他人都要留家里建房子。 所以周四郎到底还是没能彻底接手山药的生意,但他还是带着周五郎去了一趟县城,把家里一小半的山药给卖了出去。 剩下的,大部分留作种子,余下的一部分则交由周五郎他们零散卖去。 但在县城里,真正知道山药,还会吃它的人家却不多,受众比不了生姜,所以有点儿难卖。 不过只要找准了客户群,周五郎和周六郎的游商之旅还是挺顺利的。兄弟俩每天都能从县城里带回来五六百文的收益。 周三郎看着,更加坚定了要开荒的念头。 就连周大郎都有些心动,和小钱氏商量着也开一块地。 小钱氏则道:“老三不是说要开吗,你再开,家里的活儿难道都摊到老二头上?” 小钱氏虽然也心动,但,“爹不会答应的,四头都三岁了,我看三弟妹又要有了,到时候家里摊子铺得太大,顾不过来岂不浪费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房建成 小钱氏低声道:“今年家里又多了二十亩的永业田,光做这些就要费去不少时间了,哪里还有空打理荒地?而且现在都入冬了,家里又要做房子,开荒也抽不出手脚来。” 周大郎就叹气,道:“这不是大头和大丫年纪也不小了吗?尤其是大丫,再过个几年就能说亲了。” 周家不分家,孙辈说亲的彩礼等自然也是公中出,周大郎并不怎么担心大头和三头,但大丫却是个闺女,到时候总要多带点嫁妆出去才好看。 小钱氏想了想道:“先过了明年再说吧,看看家里能不能忙得过来,要是可以,我们也去选块好点的地方开,而且过了明年大头和大丫又长一岁了,地里的活儿他们也能多帮点儿。” 周大郎只能应下。 分下来的田地种什么都是有规定的,像永业田,就只能种植粮食,就算县里管得宽松,那也得至少有百分之八十要种粮食。 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占用太多良田种植姜和山药这些不能做粮食的东西的。 况且,老周头也很谨慎,今年姜和山药的确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那是种得少,量少,所以销得出去,可如果种得多了,能卖得完吗? 别的不说,这姜和山药就不是每天都需要吃的,所以他愿意拿出几亩地来种植已经算是冒险了。 所以对于三儿子决定开荒种植生姜的事,他不是很开心。 “地里的活儿不少呢,要是不做精细些,粮食肯定减产,老四他们几个小的瞎折腾也就算了,老三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钱氏却道:“老大家的做饭好,有学堂那份工在,每个月都有进帐,老二更不用说,他竹编的手艺,每个月挣得不比大房少,可老三怎么办?他没别的本事,就是会种地,现在四头也三岁了,再生一个,养孩子不要钱啊。” “家里又没短他们吃喝。” “养孩子是只需要吃喝吗?”钱氏嗔道:“扯布做衣服不要钱?别的不说,他要给自己媳妇煮碗红糖水,难道还要和老大家的讨去?让他去做,开个七八分出来,他们自己也有个收益。” “那地里怎么办?” 钱氏闭着眼睛没说话。 这件事暂时没议出来,他们便也没露出不满,周三郎一无所知,寻着空隙就往山边走了一趟,最后在离周喜那块荒地的不远处选中了一块儿。 他圈了下来,决定回头有时间了就来开荒。 不过近期他是不可能有时间的了,因为周家已经开始挖地基造房子了。 从山上采下来的石头也陆陆续续送了下来,周家的房子开始建造。 满宝高兴得不得了,每天下学回来都要先绕着房子走一圈才去白家写作业。 材料足够,人也多,建房子还是很快的,周家又不像白家,建的房子不仅多,还在院子里挖池塘等,所以七间砖石房不到十八天就建好了。 老周头将工钱结算后看了一下钱盒里剩下的钱,有点儿心痛,“还得准备被褥呢。” “还有床!”满宝刚去参观了一下自己的新房间,一溜烟的跑进来,和老周头要求道:“爹,我要新床。” “你那张小床不是还能睡吗?” “我不要了,送给三头,”满宝道:“我刚刚已经答应三头了,我搬去新房就把我的小床送给他,爹,你给我打一张新床吧。” 老周头苦着脸道:“没钱了呀。” “我有啊。”满宝蹬蹬的跑回房间,不一会儿就拿了两串钱出来,塞给他道:“爹,你可一定要帮我把床打得大一点儿,那样我还能请我的朋友们回来秉烛夜谈呢。” 老周头差点被呛住,他瞪大眼睛问,“你朋友是谁?闺女,你是女娃,可不能跟男娃躺一张床上啊。” “我知道,”满宝敷衍的道:“我说的朋友不是白善宝他们,是傅二小姐,她说她想来我们家玩儿,到时候我就可以和她一块儿睡了。” 老周头就狠松了一口气,但气还没完全下去,他又突然想起傅二小姐的身份来,心又提起来,“啥,你说的傅二小姐是县太爷家的二小姐?” “是呀。” 老周头咽了咽口水,看向老妻。 钱氏也坐直了脊背,问道:“傅二小姐真的说要来我们家住?” 满宝点头,“信上写着呢。” 满宝把信拿出来给他们看,奈何夫妻俩都不识字,所以满宝就给他们念,“她说了,如今她被拘在家里学规矩,连出门都不容易,好羡慕我可以无拘无束的出门,想着她要是能来我们家住就好啦,所以我已经写信邀请她来我们家做客,过一段时间她可能就来啦。” 老周头和钱氏的脊背就一松,齐齐松了一口气,他们就说嘛,那县太爷的闺女怎么会来他们这穷山沟。 看了眼好骗的闺女,老周头嘿嘿一笑,应承道:“行,给你打张新床。” 大床是不用想了,打个一般的差不多了。 满宝的钱当然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他们往里添,老周头想想就心痛。 一张床,不算木料,光给木工的工钱就不止两百文了,所以满宝的给两百文差得很远呢。 不过老周头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就揣着钱去大梨村找木工,又增加了一张床。 新房子建好,他们并没有立刻就搬进去,一是床铺什么的都还没打好,二则是新房子总是有些潮湿的,所以得用火烘一烘。 满宝就很热衷给自己的新房烘火,每天都自告奋勇的举着火把在里面这儿扬扬,那儿举举。 白善宝也很喜欢,于是和她抢着玩儿,吓得大头把俩人的火把都抢过去,然后把俩人都赶出去,“玩火晚上尿床!” 满宝反驳:“胡说,玩火跟尿床有什么关系?” “就是就是,从没听说过玩火还会尿床的。” “大人们都这么说的,”大头直接把火把熄灭了,道:“反正不准你们玩儿,爷爷说了,烘房子是大人的事,小姑,你不听话,我就告诉奶奶和我娘。” 满宝敢怒不敢言,她最怕的就是娘亲和大嫂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种姜(云起推荐票13.5万加更) 除了在读书上,满宝做什么事都是半刻钟热度,过一段时间就不记住了,当然,也是因为她现在年纪小,脑容量有限,能装的东西也不多。 比如,前儿有村民和她打招呼,想要和她换一些姜种,她给答应了,但过后就把这事给忘了,自顾自的每天上学,下学,看书,玩耍,完全不记得这事了。 倒是小钱氏还记得,问过钱氏和周四郎后,就把地里剩下的姜给挖了回来,留够自家明年的种子后,剩下的便换给了村子里的人。 不过给钱的很少,大多是给鸡蛋,或是一竹筒米。 小钱氏也不计较,端看拿来的是什么东西,有多少,便斟酌着给他换了一些。 等满宝终于记起这事的时候,小钱氏都把姜给换完了,她蹬蹬的跑回房间看了一眼瓮里垒得满满的鸡蛋,哇哇了两声,就叫道:“大嫂,我们晚上煮鸡蛋吃吧。” 小钱氏看向婆婆。 钱氏就笑道:“行,就煮鸡蛋吧,多煮一些,每个人都吃两个。” “要煮荷包蛋。”满宝要求道:“就放一点姜,其余的什么都不放就很好吃了。” 钱氏就点了点她的小嘴道:“就你这张嘴巴最挑了。” 满宝哈哈哈的笑,笑过后就拉着小钱氏的手问,“大嫂,换姜的都有谁家呀,你有没有叮嘱他们要把姜埋在沙土底下,那样才能保存好久好久的,还有开春以后种姜,记得不要浇太多水,要多施肥……” 小钱氏听得头都大了,道:“他们也没说拿姜回去吃的还是种的,哪好凭白叮嘱?” “那你告诉我都有谁家换了,我去叮嘱。” 小钱氏见她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知道她是在家待得无聊了想要出去玩才这样的。 便道:“这左邻右舍,除了周大圆家,其余家差不多都换了,你要想叮嘱,那就顺着路一家一家的走下去吧。” 满宝兴奋起来,转身就招呼大头他们一块儿去。 大头要去和他的小伙伴们玩儿,没空,所以拒绝了。 大丫最近对缝缝补补很感兴趣,正蹲在三婶旁边学习,也不想去,最后是二头和二丫带着三头三丫跟上了,就连年纪最小的四头都迈着小短腿去追,也要去玩儿。 于是满宝就顺着自家门前的路往下去串门。 青天白日的,一般乡下人家都不会关大门,满宝直接就站在大门口问里面的人,“婶子,你家有没有和我家换姜,是要种吗?知道怎么种吗?我教你呀……” 或者是“嫂子,听说你和我大嫂换了姜,是不是打算种在菜园里,知道怎么种吗?我教你……” 借口传授种姜的办法,满宝把整个村子都逛了一遍,还收获了不少稀奇的东西。 比如一根非常漂亮的鸡毛,一块非常好看的石头,满宝不论收没收到东西,收到什么东西,全都是开开心心的。 接了东西就放在自己的挎包里,包里装不下了就抱着,等她逛了一圈回来,怀里全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二头二丫们跟着玩的也很尽兴,还和满宝说呢,“小姑,下次我们还这么玩儿。” “那得找好借口才行,”满宝有些惋惜,“要是他们问我们家要山药种子就好了,这样我们又可以走一圈了。” 小钱氏:……她实在不能理解,走门窜户到底有啥好玩儿的。 大人不能理解,但小孩儿们却很羡慕满宝,特别是白善宝,他知道昨天满宝把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走了一遍后,就表示羡慕得不行,还道:“下次你再去串门记得叫上我呀。” 满宝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 村子里的人按照满宝说的,把换回来的姜块埋在沙土里,别说,好几天过去,挖出来时它还是很饱满,不见干枯。 于是大家放心的把它埋在土里不动了。 他们和周家换姜,一部分是拿回来吃的,毕竟快要过年了,家里偶尔也要见荤腥,不免需要一些姜去腥气。 或者天冷,需要姜去寒气。 剩下的才是拿来种的。 周家种在地里的姜且不提,就看他们种在菜园里的那片,现在还长得好好的呢。 自家种一些,以后吃姜也不用买了,直接在菜园挖就行,多方便,还省钱。 这时候的村民并不知道周家倚靠姜得了多少钱,毕竟周五郎他们每次进县城卖东西都是自己走街串巷卖的,并不在市场中固定。 所以具体赚了多少钱,也就只有周家人自己知道。 而正因为无知,村民们对姜的态度也只是菜园里多了一种配料,以后省了出去买姜的麻烦和钱。 满宝这样走门窜户的教大家种姜,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村子里的人就经常交流这样的种植经验。 我种的瓜比你好,你我问怎么种的,我就告诉你,所以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被未来人类发明出来的科科很注重技术隐私,但他看着这一切什么都没说,任由宿主像一只忙碌的小蜜蜂一样这儿转转,那儿飞飞,等玩累了就老老实实的趴回房间看书,看着乖巧得不行。 科科这才道:“宿主,快要过年了,我们不如来总结一下今年以来我们的成果。” 满宝一听有新鲜的事做,立即丢下书正襟危坐,目光闪闪发亮,“好呀,好呀!” 科科就把统计的表格扔出来给她看,道:“宿主看,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一共往系统里收录了十八种植物,四种动物,其中除去三种灭绝植物,七种濒临灭绝的植物外,剩下的都是常见物种……” 满宝哇的一声,道:“原来我这么厉害,竟然找到了这么多种濒临灭绝的植物。” 科科:“……但是,收录行为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你就收录了三种植物,还都是常见物种。” 其实它不太想收的,但满宝当时坚持这花那草长得漂亮,加上她没收录过,所以坚持让它收录了。 科科能怎么办呢? 只能给她挤出一点奖励积分来。 ※※※※※※※※※※※※※※※※※※※※ 作家的话 顺便在这里通知一下大家,富二代修仙日常因为涉及到一些军政的内容,所以暂时屏蔽了,等修改通过后就会放出来,望众书友互相告知 ☆.第一百七十章 合作 科科将统计表格做出来,主要是为了敦促一下对方,“宿主,你最近太懈怠了,这样下去得多久才能攒够买药剂的积分?” “可村子附近的花花草草我都拔给你收录过了。”满宝也很委屈的,凡是她碰见过的植物,能拔的她都拔了,不能拔的也都扯了树枝树叶给它。 她倒是想勤奋,但她也没勤奋的地方啊。 满宝坐在床上对着小手指,想了想,眼睛微亮道:“科科,你有没有那种咻的一下就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能力,那样我就能收集很多植物了呀。” 科科面无表情的道:“没有。” 坐飞行器倒是可以,但也没有咻的一下就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空间传输技术,目前只能应用于动植物,还不能应用在人的身上。 当然,这些话科科是不会和满宝说的,以免她又异想天开。 满宝就摊开手道:“所以你看,不是我不勤奋,是我身边已经没有可以收录的植物了。” “所以宿主,你得积累足够的资本,争取早日离开这里,到达更广阔的地方去。”科科道:“你已经三天没看课外书了。” 满宝就心虚的缩着脖子道:“天气太冷了,等暖和一点我再看可不可以?” “不可以!”科科道:“宿主,想想你母亲的身体,想想药剂需要的积分。” 满宝勉强升起一点儿斗志,在科科的肚子里找了找,发现她最近买的书都看完了,而她又被科科刚提醒过积分,她便很舍不得拿积分换书,于是看向了白家的方向。 白家的藏书很多,大部分书籍白善宝都可以看,所以满宝便也蹭了不少的书看。 因为科科的监督,哪怕满宝因为天冷而犯困,此时也不得不一边打哈欠,一边捧着书有一搭没一搭的读着。 白善宝却要比她诚实多了,他直接卷着小被子躺在踏上睡觉,然后听满宝读书。 等满宝回过神来一看,不服气了,伸手去拽他的被子,“你为什么不读书?” 白善宝缩在里面没动弹,道:“那么冷的天,我才不读书呢,等春天了我再读,你想读就读吧,读大声点儿,我还能听一听。” “不行,我们得轮着来,我读完了轮到你读给我听。” 白善宝:“可是我不喜欢你选的这本书。” “那你喜欢哪本?” “我喜欢那本《剑南游记》,”白善宝道:“你给我读那本书,那下次我就给你读《适美游集》。” 满宝爬下塌,蹬蹬的跑去把《剑南游记》找出来,又把自己目前最喜欢的那本游集找出,对比了一下两本书的厚度后道:“好,一言为定。” 满宝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在旁边,然后就打开白善宝喜欢的书给他念。 白善宝没发现满宝的小心思,靠在枕头上听她念书就跟听故事一样,高兴得不行。 书上绝大部分的字她都认识了,不认识的也可以现找一下《说文解字》,很顺畅的就能往下读。 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读,但读着读着她也觉得好玩起来,这是一个诗人写的他在剑南道游历的事。 这里面记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还记了一些他没见过的动植物等,满宝觉得这对自己很有用,而且也写得很有趣。 她看得津津有味。 等郑氏端着点心找过来时,满宝正捧着书在榻上抑扬顿挫的读书,小脑袋一摇一摇的很可爱,再一看她儿子。 郑氏忍不住黑了脸,隔了一张桌子,她儿子正卷着被子睡得正香,眼睛紧闭,小嘴巴微张,露出来的小脸红扑扑的。 郑氏忍不住推开门进去,满宝正读到兴奋处,根本没发现有人进来,直到闻到一股清甜的香气,这才抬起小脑袋来。 看到桌子上放的点心,她眼睛微微一亮。 郑氏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笑道:“满宝读书累了吧,先来吃点东西。” 再一看她儿子,郑氏无奈的去叫他,“善宝,快起来吃点心了,现在睡觉,晚上该睡不着了。” 白善宝其实并没有睡熟,一开始他听满宝念书也是挺兴奋的,但这躺着听书就和躺着听故事一样,听着听着他眼皮就沉重了。 当然,他是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的,于是他怪满宝,“你读书太没有感情了,你看我都睡着了。” “谁说的,我读得明明很好,是你太懒了才会睡着的。” 郑氏眼见着俩孩子又要吵架,连忙道:“我让厨房给你们做了桂花糕和糯米糍,你们看好不好吃。” 两个孩子立即不说话了,伸手就朝桌子上的点心盘里抓去,一人抓了自己最爱吃的桂花糕,一人则拿了自己最喜欢的糯米糍,两个刺猬一样的小孩儿立时变成松鼠一样低头啃呀啃。 郑氏就喜欢看他们吃东西,拿着手绢给他们擦了擦嘴巴,柔声问道:“好吃吗?” 白善宝和满宝连连点头。 白善宝还道:“娘亲,我最喜欢你了。” 满宝也连忙表白,“郑婶娘,我也最喜欢你了。” 虽然知道俩孩子是哄她的,但郑氏也笑得眉眼都弯起来了,高兴得不行,“喜欢就多吃点儿。” 白善宝和满宝都高兴坏了,他们很喜欢吃点心,但每天的量都是固定的,就跟小钱氏每天最多只许她吃一串糖葫芦一样。 白家给白善宝准备的点心也是定量的,以至于他们总是吃不够。 直到俩孩子把盘子里的点心都吃光了,郑氏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她好像闯了祸了。 郑氏连忙去揉两个孩子的肚子,小声问道:“撑了没有?” 俩孩子一起摇头,满宝表示,“我还能再吃一盘。” 白善宝则道:“我还能再吃两盘。” 郑氏忧心忡忡,“那你们还想吃饭吗?” 俩孩子一起摇头,“饭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吃点心就好了。” 得,郑氏这下着急起来了,差点没忍住咬帕子,今天管事们来报账,婆婆要算这一年的收益,所以才让她来给俩孩子送点心的。 她想着俩孩子下学回来还要在书房读书,不一定多饿呢,就一下没忍住多拿了几个,结果他们还全都吃了。 郑氏心虚的叮嘱俩孩子,“饭还是要吃的,不吃饭不是好孩子,下次可就没点心吃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捉泥鳅(云起推荐票14万的加更) 满宝腆着肚子回家,吃晚食的时候她胃口就不如之前,想着不能浪费食物,于是满宝把碗里的饭拨了大半给她爹。 老周头惊奇得不行,“满宝,你怎么不吃?” 满宝低头扒菜,道:“我不饿。” 钱氏就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肚子,问道:“你在白家吃什么了?” “吃点心,可好吃,可好吃了。”满宝回味了一下糯米糍的味道,突然觉得饭不是那么好吃了。 于是她放下碗。 钱氏微微蹙眉,“满宝,以后不许吃太多点心,知道吗?” 满宝这才发现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缩着小脑袋心虚的应下。 刘氏也发现了白善宝今晚的胃口不佳,不过她只看了一眼心虚的儿媳妇,便不再说什么。 吃完饭后不久,白善宝被勒令喝了半碗山楂水,而满宝则被灌了半碗糖醋水。 第二天两个小伙伴在学堂里碰面时却还悄悄的说,“希望每天都是你娘亲给我们送点心。” 白善宝也想,但这是不可能的。 刘氏重新接过给他们送点心的工作,每天定时定量,满宝只要来,厨房里最多供应两个糯米糍,多的就没了。 俩孩子又过上了吃完今天望明天的生活,不过很快的,他们就表示点心什么的只是小事情啦,因为冬至快到了,庄先生抽空把俩人叫到小院问:“你们的文章写得怎么样了?” 两个孩子精神一振,立即戒备的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齐齐朝他矜持的点头道:“都写好啦,再稍微修改就可以了。” 庄先生看着俩孩子的反应有些乐。 这篇文章布置下去有两个月了,他们读书写字都在一处,他不信他们的文章还能是保密的。 果然,此时满宝就有些懊悔,当初不应该让白善宝给她改错别字的,白善宝也懊悔,他当时不该炫耀自己写得好就把文章给她欣赏的。 也不知道他(她)会不会比自己写得更好。 俩孩子同时决定回去再改一改。 但俩人能力摆在那里,写的又是同一件事,连用的数据都是一样的,都来来回回改了这么多遍,再改也改不出花儿来。 所以没两天,他们还是把誊抄好的,自认为最好的文章给交上去了。 庄先生并没有立即看,而是收了起来放到一边,然后笑道:“好了,这篇大作业你们是写完了,我重新再给你们安排一篇长的。”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今年夏天你们不是给济世堂晒了一些积雪草吗?” 俩孩子点头。 “那你们就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好啦。” 俩孩子一头雾水,“不就是卖积雪草吗,这有什么好写的?” 满宝道:“先生,我不仅卖积雪草,我还卖糖果,卖姜,卖山药,卖竹篮,还卖鸡蛋呢,这些可不可以写?” 庄先生没想到小弟子小小年纪竟然已经是个老道的生意人,脸色不由有些发黑,“不能,就写积雪草和济世堂,你们怎么写我不管,只要范围不超就行。” 满宝和白善宝都忍不住皱着自己的小眉头,庄先生就道:“这篇作业不急,我可以给你们大半年的时间,待到明年中元前给我就好。” 满宝都忍不住“哇”的一声,“时间这么长啊?” “是啊,这是额外的作业,所以你们的课堂作业也不能少了,正好明天休沐,我多给你们布置两道。” 白善宝就忍不住扭头瞪满宝,都怪你,要不是你哇的一声,先生可能都想不起来。 满宝也低下脑袋,嘟着小嘴委屈不已。 不管他们有多喜欢读书,休沐的时候都是想着玩儿,谁喜欢多做作业呀? 但庄先生可不管这些,给两个孩子额外布置了比同班其他孩子更多的作业以示喜爱之意后就挥手让他们离开了。 俩孩子背着小书箱耷拉着脑袋往外走。 满宝现在已经不用人接送了,但大吉却依然坚持每天接送白善宝,此时他人就候在外面。 小少爷一出来他就迎上去,见两个孩子都耷拉着小脑袋,就含着笑问,“先生布置的作业很多?” 俩孩子心有戚戚焉的点头,到了路口满宝就和白善宝告别,“我今天不想去你家了,我要回自己家。” 白善宝道:“你不写作业,明天不能出去玩儿。” 满宝吸了吸鼻子道:“可我现在不想写作业,我想去河里捉泥鳅。” 白善宝精神一振,立即道:“我也去!” 说着拉着她就往村子里跑,“先把书箱放在你家,上次捉泥鳅我一条都没捉到,这次我一定能捉到。” 大吉连忙跟上。 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也是最干燥的时候,河里的水位下去了很多,露出一大片湿润的河泥。 有些泥坑里的水没有干,有些许小鱼会遗留在里面,所以孩子们喜欢到河边摸小鱼,摸着摸着便会忍不住摸起泥鳅来。 好在,这里最冷的时候河面上也刚结了薄薄的几块浮冰而已,孩子们只要不特意踩到水里就没事。 村子里不少孩子都喜欢拿着棍子在河泥里戳了戳去,显然是在挖泥鳅。 周四郎也带着俩弟弟和侄子侄女们混在其中。 一大群孩子里就属他最显眼了,因为他年纪实在太大了。 但没办法,家里的姜都卖完了,剩下的是种子,山药留下种子和自家吃的一些外也都卖光了,这会儿他们都没事做。 作为村里出了名的孩子头,挖泥鳅这样的活动周四郎怎么可能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