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79章

第179章

他们就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轻捋虎须。 但要让他们同意新政,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的命。 皇帝和勋贵达成了利益交换,可没有和官僚达成交易。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沉默。 我们默默的反对总行了吧。 这一招对于别的皇帝或许管用,但现在的皇帝是朱元璋。 “诸卿都不说话,那咱就当你们同意了。” “阶梯性征税法,即刻起实施,敢有阻挠者严惩不贷。” 群臣:…… 朱元璋又说道:“邱广安。” 邱广安心一沉,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人群: “臣在。” 朱元璋戏谑的道:“邱卿家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咱也不是不能体谅人,有事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咱给你批几天的假。” “等你修养好了,再回来也不迟。” 放完假回来,还能不能当户部尚书,就不好说了。 邱广安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假笑,说道:“谢陛下关心,臣……无碍。” 朱元璋也没有再为难他,脸色一变严肃的道:“五日内户部拿出章程,十后将新政通报全国。”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邱广安身上,等着看他的回应。 邱广安脸色变换不停,最终躬身道: “臣……遵旨。”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艰难的决定。 请辞,文官们会各种吹捧他,将他视为楷模。 可从此再无复出的可能,还可能会连累到后人。 就连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陈景恪,也会彻底成为路人。 天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才搭上的这条线。 接受皇命,就是文官集团的叛徒。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本就不是正统的儒家文人,别忘了他可是算学研究班的创始成员之一。 背后真正的力量,是计官群体。 以前只不过是不想和儒家代表的文官集团起冲突罢了。 说白了,他想左右逢源。 现在形势所迫,必须二选一,他自然知道选什么。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满意的笑了。 文官集团则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 邱广安心下叹息,从此自己就真的成了文官的叛徒了。 不过无所谓了。 经过这一遭,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能提升一大截了吧。 未来不是没有机会进入核心层。 这么一想,他心中又好受了许多。 甚至他都有些期盼着,户部的儒家官员站出来反对他。 这样他就可以趁机,将那些人全都撵出去,将户部上下都换成计官。 到那时,嘿嘿…… 第309章 用工荒 退朝后,文官们心事重重的离开了。 以勋贵为代表的军方将领,则跟在后面看热闹。 如果不是瓜子还没传入华夏,他们大概率会一边嗑瓜子一边吃瓜。 让你们给勋贵泼脏水,这下子被打脸了吧。 宫里,朱元璋将蓝玉叫过来就是一通夸赞。 把政策之争弄成派系之争,实在是高明啊,替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蓝玉一脸懵逼:“臣没有偷换概念啊。” “大明拥有土地最多的,除了勋贵就是官僚士绅。” “那个解缙只说勋贵,对官僚士绅只字不提,这就是在向勋贵泼脏水啊。” “臣身为勋贵的一份子,自然不能忍,所以才站出来反驳他。”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陈景恪:?????? 朱雄英有些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追问道:“那你为何两次打断他的话,不让他解释?” 蓝玉理解释道:“我掌管军法,经常遇到违法乱纪的人,试图通过狡辩给自己脱罪。” “我就总结出了一套对付他们的经验,不给他们狡辩的机会,直接给他们定罪一了百了。” “那解缙肯定是想狡辩,我懒得和他争论,所以才堵他的嘴。” 朱雄英:“……” 朱元璋哑然失笑,蓝玉还是那个蓝玉,是我们把事情想复杂了。 陈景恪也相当无语,弄半天不是他超进化了,而是我们想多了。 都以为蓝玉在第五层,哪知道他从始至终都在第一层。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傻……咳,莽夫克高手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误打误撞之下,确实替朝廷减小了改革的阻力。 只要朝廷咬死,文官集团反对新政就是为了针对勋贵,那这就是一场由文官掀起的党争。 因为政策之争大开杀戒,那是朝廷不仁。 面对党争,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杀了他们,还能将他们钉在党争误国的耻辱柱上。 为了坐实这一点,朱元璋把蒋瓛叫来,让他们将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广而告之。 重点强调,文官集团借此机会向勋贵集团发难,指责勋贵占有侵占大量土地。 并以此为借口,阻挠朝廷新政的推行。 蒋瓛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就去执行了。 朱雄英也传令给抚慰使和预备役系统,即刻展开宣传工作,向军队和百姓宣讲新政。 务必让百姓了解新政的真正用意,避免被有心人利用。 将事情处理完,陈景恪好奇的问道:“陛下,您是如何说服勋贵们支持新政的?” 朱元璋神秘的道:“嘿嘿……你猜。” 陈景恪:“……” 不说就不说,谁稀罕一样。 早朝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最先得到的消息的,肯定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而这种人家往往都是地主。 对于阶梯性收税,他们自然是非常反对的,这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 于是,这些人开始私底下串联,想要反对新政。 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牵扯到的利益太大,大到了足以让他们不顾风险。 他们的第一步棋,没什么好说的,舆论。 利用士绅对基层的影响力,散布相关谣言,妖魔化新政。 从而鼓动百姓抵抗新政。 只是还没等他们商量出统一的口径,相关传言已经先一步在洛阳城散布开来。 朝廷为了限制大户侵吞百姓田产,出台了限制法令。 官僚们却故意抹黑勋贵,并以此为借口反对新政。 谣言还强调,勋贵们是支持朝廷新政的,已经表示要将自己多余土地出售。 对于这个传言的前半部分,百姓们是很相信的。 朝廷一直在打击大户,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现在出台限制兼并的法令,大家并不觉得奇怪。 对于官僚反对此事,也在意料之中。 狗官不都是这样吗,他们要是不反对那才怪。 但对于勋贵集团支持新政,主动将多余土地售卖,大家是不信的。 有钱人买地都来不及,怎么会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不过眼见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相信。 双方还因此吵的不可开交。 当这个传言,传到官僚士绅耳朵里的时候,他们全都麻了。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谁散布出去的消息,只是没想到皇帝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这下先机已失,再想左右舆论就没那么容易了。 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大家肯定更愿意相信先听到的传言。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认输,朝廷的影响力就局限在大城市,广大的乡村还是他们说了算。 就看谁能鼓动更多百姓了。 于是,他们纷纷写信给老家的亲朋,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已经针对这一点,提前做出了布局。 或者说,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抚慰使加预备役教化系统代表着什么。 ----------------- 阶梯性征收田税,可以说是全民关注,就连陈景恪自己家都不例外。 陈景恪家以前没有田产,全靠行医为生。 但福清的嫁妆可是有好几处庄园的。 后续她又置办了一些,家里也有近万亩良田。 这些都是传家的根本,又怎么可能不关注。 陈景恪下班刚进家门,就见福清迎上来,问道: “郎君,阶梯性征税是真的吗?我们家也要如此吗?” 陈景恪颔首道:“大明的律法是针对所有人的,尤其是这种事关国本的律法,更是一视同仁。” 福清有些着急的道:“这可如何是好,光靠咱们两个的俸禄,如何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 陈景恪说道:“朝廷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规定每户差不多可以拥有一千亩地。” 按照阶梯收税,拥有土地超过一千亩,就是纯赔钱。 这个数字是经过仔细考虑才确定的。 地主也分等级的,有大地主也有小地主。 小地主家的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 而且他们在政治方面没有多大的能力,对朝廷危害不大。 真正能够掣肘朝廷的,是大地主。 这些人拥有的土地数量,是以顷为单位的,几百顷几千顷几万顷。 举目望去,数十里数百里都是人家的地。 大‘清官’徐阶,拥有四十余万亩土地,半个松江府都是他家的。 一千亩地对人家来说,就是蚊子腿。 这些人还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地方他们能架空朝廷官吏,在朝堂能左右国家政策。 前世的大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亡在这群人手里的。 如果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大地主小地主一起打,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 生产力决定了,士绅地主对基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如果将他们逼迫的太紧,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适当的妥协,换取政策的通行和国家的稳定,是值得的。 所以对待不同的地主,要区别对待。 允许留下一千亩,是用来安抚小地主的。 虽然他们依然会感到肉疼,但并不致命,不会跳出来造反。 然后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削弱他们的力量。 等大地主被瓦解,百姓见识到商业的利润,开始主动从事商业的时候。 再提高税率把小地主分拆成富户,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欲速则不达,很多政策要一步一步来。 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 三代君主接力,很少有完不成的政策,没必要太着急。 而且古代亩产也就一两石,再除去种子、田税和其他投入,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一千亩地,最后能入库几百石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可对于地主大户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 尤其是对陈家这样的顶级权贵家庭,这点产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所以福清才会如此着急:“一千亩也不够啊……” 陈景恪安抚道:“别急,朝廷自然不会不考虑到大家的难处。” “虽然收紧了土地政策,却放宽了对商业的管制,以后大家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赚取钱财。” “只不过勋贵官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经商,需要通过别人的手才行。” 说白了,就是需要白手套。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还是源于华夏传统:打压商人阶层。 如果直接允许权贵官僚经商,那就是变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国家会被动走向类似于资本主义的道路。 最终的结果就是,商人掌控一切。 商人掌权的害处,这里不多赘述了。 虽然在事实上,权贵官僚往往会通过白手套经商。 可有了这层遮羞布在,经商就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为,是低人一等的。 这一点在意识形态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能影响到思想文化和政策的走向。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又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他就强调,权贵官僚经商必须通过代理人。 且必须要向朝廷报备,具体从事了哪些行业,便于朝廷监管。 听完他的解释,福清也知道事情已成定局,但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经商哪有买地稳妥啊。” 连她都认为经商不稳,可想而知其他人会怎么想。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压力巨大,却并没有表现出来,说道: “海贸兴起后,棉布和丝绸供不应求,要不建几座纺织作坊吧。” 福清无奈的说道:“纺织需要大量人力,朝廷采用均田制,大部分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现在上哪雇人来做工啊。” 陈景恪心中一动,问道:“现在人手很缺吗?” 福清点头说道:“缺,缺的厉害。比起三年前,工钱翻了一倍,还是找不到足够的人。” “很多人都开始想办法,从国外购买奴仆来做工了。” 陈景恪眉头一挑,追问道:“从外面购买奴仆?” 福清说道:“是啊,有从南洋购买的,还有从日本、虾夷、辽东等地购买的。” “现在大街上时常能看到,模样和肤色不一样的奴仆。” 陈景恪疑惑的道:“为何我没见过?” 福清白了他一眼,说道:“你整日不是皇宫就是家里,见不到不是很正常吗。” “而且洛阳是京畿之地,对没有户籍的外来人员检查很严格。” “女奴还好,很容易就能拿到朝廷颁发的居住证明。” “那种做工的奴仆都是私下买入,哪敢带到这里来,在外地倒是挺多的。” 这是朝廷有意为之,女奴只要身体健康,基本都能拿到居住证。 工作一定年限,或者嫁人生子,直接就可以落户到夫家。 外来的男奴想拿到居住证就很难了,基本上只有矿工一类的,才会被允许进入。 落户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有重大贡献。 当然,整体被兼并的国家和部落除外,那种可以集体拿到户籍。 陈景恪又仔细询问了奴工的事情,不过福清也多是道听途说,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他也只能将此事默默记载心里,回头让蒋瓛去好好查一查。 此事可大可小,必须要慎重。 倒不是他狭隘,非要搞什么纯正血统什么的。 但就算要民族融合,也不能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融进来,必须要有个门槛。 否则前世的欧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非法流入的奴工,素质能高到哪里去? 一旦泛滥开来,必然会成为隐患。 不过这些都没必要和福清说了,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他就继续聊起了经商的事情。 最终的结果还是买几条船。 “以后朝廷每年都会往外派遣官方船队,让咱们的船跟着去就可以了,稳赚不赔的买卖。” “等过上几年,再看情况做别的生意。” 福清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这个方案。 之后她就开始奔波着四处买船。 现在的海船可不好买,各大船厂排队都排到数年以后去了。 即便她贵为公主,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才从别家手里买了一大四小五艘船。 至于家里的地,则出售给了朝廷,只留下了两个五百亩的庄园。 就在他们家忙碌的时候,别家也没闲着。 官僚士绅集团,在忙着鼓动百姓抵制新政。 而勋贵阶层,已经开始着手分拆自家的土地了。 第310章 敢于打烂一切 这天早朝,陈景恪晃晃悠悠的来到宫门口,就见邱广安愁眉苦脸的走过来。 心下顿时就知道,这人指定又有什么事情来找自己帮忙了。 “我说邱尚书,下次有事情找我,能不能别总是同一副表情?” 邱广安摸了摸自己的脸,无辜的道:“有吗?” 然后他再次苦着脸,说道:“哎,这次是真……丢人呐。” 陈景恪并不上当,戏谑的道:“呦,怎么了?你在外面养小的,给嫂夫人发现闹起来了?” 邱广安气道:“我没和你开玩笑,我那不成器的幼子让人给退婚了。” 陈景恪惊讶的道:“啥?我说邱尚书,这事关你儿子的声誉,可不能随便开玩笑。” 邱广安叹道:“你都知道的事情,我又岂会拿自己儿子开玩笑?” 陈景恪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谁家的姑娘?理由呢?” 邱广安就将事情讲了一遍。 他四十多岁时聊发少年狂,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他那年过四十的正妻再次产下一个儿子。 正所谓幼子长孙,老人家的命根。 老两口对这个儿子是多疼爱可想而知。 早早就订下了一桩婚事,女方也是书香门第才貌双全。 当然,也有联姻的意思,女方家累世为官,正统的儒家官僚。 后面的事情不说大家也应该能猜到了。 因为邱广安支持阶梯性征收田税,被逐出儒家系统。 那个准亲家也将婚书退回,你邱家高门大户,我小门小户高攀不起。 此举一出,女方家被儒家群体大肆吹捧,真是深明大义之举啊。 至于邱家,则成了大家嘲讽的对象。 叛徒,活该被退婚。 被退婚不一定丢人,但被人以这种理由退婚,那是相当丢人的。 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婚配。 尤其是再想和儒家官僚结亲,几乎成了不可能。 有人要说了,不和儒家官僚结亲又咋了,难道撇开他们还讨不到媳妇了? 问题是,现在的官僚体系依然是儒家把持,不和他们联姻,在官场举步维艰啊。 破局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就是和勋贵联姻。 毕竟当前大明国政,实际上还是把持在勋贵手里的。 所以,在诉完苦之后,邱广安就腆着脸说道: “陈伴读你和勋贵交好,能否帮小儿寻一门合适的亲事?” 陈景恪斜睨了他一眼,说道:“老邱啊,不错,都学会用兵法了。” “让我来猜一猜,如果我拒绝了此事,你就顺势提出一个新条件。” “我已经拒绝过你一次了,必然不好再拒绝第二次,你的奸计就得逞了。” 邱广安脸色一僵,然后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说道: “陈伴读你看你这话说的,我哪是这样的人。” “我再怎么着,也不会拿儿子的婚事开玩笑啊。”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是啊,值得你拿亲儿子当铺垫,事情肯定小不了。” “说吧,如果可以,我会考虑帮不帮忙的。” 计谋被拆穿,邱广安没有丝毫不好意思,马上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奏疏: “现在

相关推荐: 绿尾羊羔(校园 1v1)   耻辱任务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湿卵胎化   天运贵女(全)   下课后的契约   异常乐园   处女劫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神级维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