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 第30章

第30章

来如此。” 宋游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抬手摊开,掌心立马有一丝灵气漂浮,是很干净的草黄色,宛如流星,其中又有玄妙,玄妙至极。 “三花娘娘可愿化为人形?” “三花娘娘修为不够,还不能化人。” “三花娘娘可想化人?” “三花娘娘是想的。” “我便赠三花娘娘一点造化,还请三花娘娘不要闪躲,细细感悟。” 宋游随手一摆,手中那丝流星似的灵韵便凌空朝三花猫飞去,在大白天也清晰可见。若是夜晚,想必会更美几分。 “三花娘娘不躲…… “诶!怎么回事? “是它自己躲的!!” 便见三花猫意外的往旁边蹦跳,而流星也转了个弯,紧追不舍,终于还是没入了它眉心当中。 宋游则面露无奈之色。 第二十四章 知州来访 妖怪精灵若想化形,要有一定道行。 但也不是只要道行。不是道行够了,自然就能化形,还要一点契机,一点造化,一点灵妙。 就差的这一点,说来也玄。有的妖精自然而然就把这一关过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妖精千难万难,左寻右找,也得不了。又或是放弃之时一个平平无奇的昼夜,就又成了。这类故事宋游在道观书里看过不少。 化形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化成人形的妖怪宋游见过几次,道行有高有低,但这个化形的过程他却是从未见过,听书里说,也是有长有短,于是便常在家中看它。 寒露过了又霜降。 天气由凉转冷了。 三花猫仍是猫的样子,天冷了总缩在温暖处,不然就是往灶眼里钻,弄得每次烧火造饭就像山中求访一样,得先凑近洞口,客客气气问一声三花娘娘可在,不然就是弯腰低头去灶眼里寻它,往往四目相对。 每次出来,必是黑漆马虎。 若是说它身上脏了,它便轻声细语,好像认真又好像并不在意的答道: “只是沾上了灰而已。” 宋游一般也就不多深究了。 不觉已到了吐气成白的时节。 某日下午。 北瓦子,云说棚。 北瓦子就是宋游常去的瓦舍。逸都七八所瓦舍,北瓦子也算大的,里边大小勾栏十几座。云说棚是其中一座勾栏的名字,是张老先生、程五郎等人一同承办的勾栏,卖的都是嘴上功夫。 一般下午是张老先生说书,有时还会有一位先生来讲史,晚上则是程五郎的队伍来说诨话,有点儿相声的意思,也是找个乐子。 勾栏的建造形制借鉴了神庙戏台的特点,四周围起,上边封顶,像是一个棚子,所以很多勾栏也以棚为名。里面一般是阶梯式的观众席,从内层到外层逐层加高,叫做腰棚,进场要出钱的,不同座位价格不一样,已经是很专业的演出场地了。 只是天气一冷,很多人就不想出门了,宋游正常出钱,却坐了个不错的位置。 点一壶热茶,捧在手中取暖。 张老先生卡着时间上台。 讲的还是几年前那场北方大战,以陈子毅将军为主角的故事。 这可是连续剧。 这场战争还没有人把它写成书,说书人已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杂七杂八的内容,加上自己的胡编乱造,把它编成了故事来讲。相比起正儿八经的小说和演义编成的故事,这类故事完整性、流畅性、合理性有所欠缺,但胜在人们对这类各方面都离自己够近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如张老先生这般占了先机的说书人也能从中获取不少利益。 宋游前边有几回没听,缺了不少内容,如今听着说书先生讲着后续,凭着前后文来联想中间,努力的将之补了起来。 隔壁是芙蓉棚,是唱曲的。 一边说书一边唱曲,都是专业人,声音个顶个的洪亮清晰,两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在耳朵跟前打架,有时倒也能结合起来。 “那陈子毅单枪匹马,直杀得是满身鲜血,看东西都变成了红的!你猜最后怎的?他竟又万军丛中力救主帅,北方军士都被吓破胆了!所谓是血染征袍透甲红,当世谁敢与争锋?陈子毅除了武艺,一身都是胆!” 宋游听见身边有一声轻笑。 转头看去,是位很有风度的士人。 看岁数五十上下,皮肤很好,鬓有银霜,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这个年纪还头戴簪花,实在风流,怕也是个名人雅士。 衣裳是上好的逸锦,鞋子上一点灰泥都看不见,非富即贵,尤其讲究。 既有文气,又有官风,且都非同一般。即使宋游不谙命理气运一道,也能一眼看出,此人不仅此时不凡,未来恐怕更加不凡。 这样的人,该坐青龙头才对。 也就是最上等的黄金位置。 换作京城的勾栏瓦舍,最好的位置叫金交椅,给皇帝坐的,剩下便是青龙头,最佳观赏区。逸都没有皇帝,便不设金交椅,但凡是富贵人家多出点钱也就坐在青龙头了,要是高官驾到,不用多说也自然会有人安排妥当。 这人却坐在自己旁边,只隔了一个位置。 再看这间勾栏,也只卖了三四成座,大有空着的位置。 宋游心中便已然明白了。 张老先生讲完一回,喝茶歇息,离得近的青龙头坐着几位小衙内,年轻人好奇心重,就着故事问东问西,老先生也都妥当回答。 宋游感觉身边人看了自己一眼。 一会儿功夫又看了几眼。 茶喝了半杯,终于等到了这位官人开口:“这老先生说得倒好,只是故事未免偏差太大。” “官人是为此而发笑?” “足下听见了?” “宋某耳力还行。” “让足下见笑了,俞某并无对台上先生轻蔑之意,只是恰好知晓兰水一战的经过。台上先生所讲差距虽大,却更精彩有趣。不由得想,俞某知晓的只是兰水一战的真实经过,而台上先生知晓的,却是台下世人想听的故事,一时觉得其中有妙趣,这才轻笑出声。” 宋游听着点了点头,不由露出微笑。 听这人说话,倒是有几分妙趣。 “俞公不必解释。” “足下常来此处听书?” “得闲就来。” “这勾栏里的故事,还是假的为多。” “故事虽有真假,可但凡存世的事物,又有哪样是虚假的呢?真中未必有假,可假中必定有真。” “哦?还请指教。” “俞公先前不也说了?俞公知晓真实的兰水之战,台上先生知晓的,却是台下世人想听的东西,各有各的用处,俞公若要觉得台上先生所知之事比俞公所知更为浅薄也无不可。” “原来如此……” 俞知州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等到想通,不由眼睛一亮,心中只觉妙极,差点拍手称快。 原本他以为这位宋先生来云说棚是听几年前那场北方战争的,可原来并非如此。这位先生听的其实是世人的喜好追求,或是向往。 也就是台上先生所知晓的,台下世人想听的东西。 故事也许是假的,这无疑是真的。 俞知州心中称妙,而对于他一个特意来结交的人来说,更觉得妙的是,自己其实先前也想到了这一点,难道这不算是不谋而合? “在下姓俞名河字坚白,原是长京人士,敢问足下尊讳?” “俞公若不认识宋某,又为何来找宋某?” 俞知州顿时愣了一下。 不过他倒也不窘迫,只在脑中稍作思索,便有了计较,却是反问道:“先生又怎知俞某是来寻先生的?” 宋游只指了指前边那片椅子:“俞公若只是来听书的,该坐那边才是。” “原来如此。” 倒是与他想的差不多。 “实不相瞒,俞某此前听闻先生泰安寺一事,后又听闻先生曾在金阳道上除鬼,不由心生仰慕,想与先生结交。”俞知州干脆直言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本身文人结交就该是很简单的事,“俞某多番打听,听说先生常去松庐外听琴,便去松庐外守过几日,可惜未能得见,以为先生是喜好清净不想被打扰,便有段时间没再过去了。” 说着他甚至站起了身,对宋游作揖: “若对先生有打搅之处,还请先生见谅,若先生喜好清修,不喜与人结交,俞某这便离去。” “我也不是天天去松庐的。” 俞知州一听,心中大喜,却不表现出来: “那便是当时与先生无缘。” “相见即是有缘。” “此处喧闹,不是谈话的好地方,先生常去松庐听琴,想必也钟爱此道,正好俞某与那松庐杨锦声有些交情,先生若是愿意,听完这回之后俞某便请先生去松庐一坐如何?也好做个中人,将那杨锦声介绍与先生相识,岂不美哉?” “多谢俞公好意。”宋游却拒绝了,“不过宋某只是喜好杨公的琴声,并不知杨公为人,对于结识杨公一事,也并无兴趣。” “原来如此。” 俞知州愣了一下,又陷入思索。 “宋某倒有一问。” “先生但说无妨。” “俞公既然觉得宋某喜好清净,不想来打扰,为何今日又特意前来寻访呢?”宋游问道。 “说来惭愧,俞某对仙道长生十分向往,这段时日时常想起先生,彻夜难眠。实在按捺不住,前几日便又去了松庐,没有见到先生,今日这才来北瓦寻访先生。”俞知州露出惭愧之色,“多有打扰。” “俞公找我,是想求仙道长生?” “俞某向往多年。” “俞公真是高估宋某了。”宋游不由轻笑出声,“宋某尚且看不到仙道长生的影子,又如何能相助俞公呢?” “俞某只想求一答案。” 俞知州目光灼灼的盯着宋游:“先生既是世外高人,可否告知俞某,这世间可有长生之道?” “宋某也只是凡人而已。” “先生可见过有人长生?” “多长算长?” “天地同寿。” “天地初开时,这世上还没有人呢。” “日月同生呢?” “日月初生时,这世上也没有人。” “那时可有仙神?” “我猜没有。” “猜?” “是。” “哦?” 俞知州还是睁大了眼睛,心中震惊,既震惊于先生给出的答案与自己想的不符,又震惊于先生所说,但他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那千秋万载呢?” “宋某也只是凡人。” “……” 俞知州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宋游则摇头笑了笑。 此人文气非凡,官气也非凡,逸州虽大,怕是留不住他,京城庙堂才是他该去的地方。而听他说的第一句话,便很得宋游心意,觉得这果然是个不俗的人,可却醉心于仙道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啪!” 一声惊堂响。 “话说那陈子毅在兰水河中策马扬鞭,单枪匹马勇救主帅,吓得北方军士肝胆俱裂……” 宋游把头转向了前边,没有再与这俞坚白说话的意思了。 只见前边几位小衙内听得满面通红,心生向往,恨不得就此参军,要么效仿那陈子毅将军上场杀敌,要么便追随陈子毅将军而去,这棚中满堂数他们几个听得最兴奋,铜钱叮当往台上飞。 大晏重文而又尚武,难怪能打下如此江山。 直至散场,他也未与俞坚白说话。 第二十五章 信有凝香 “呼……” 宋游站在瓦舍门口,双手捧在面前,朝手中吐出白气。 这天倒是越来越冷了。 衣服却还正单薄着。 大晏早已有了棉花,也开始用棉花做衣被,只是并不普遍,目前还只有达官显贵才用得起。平民多是纸衣纸被,取暖还得多方设法。宋游这身衣袍的保暖性还比不上街上路人穿的褚纸衣裳。 瓦舍人流量大,也是商业聚集之地。 宋游看了几家店铺,也买了件纸裘,这种衣服便宜保暖,颜色也很素净,素净到有文人会在上面作画,把它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宋游就喜欢素净的衣裳。 也是到烤火的时节了。 火炉倒不必买,家中就有。 不觉竟又绕回了瓦舍门口,对面有家专卖文房四宝的店。宋游驻足想了想,此前买的那支笔用到现在已经有些毛糙,加之那笔是大笔,他其实想再买支写小字的,质量好一点的。 出来已久,该写封信回去。 于是走进这家店铺。 笔没见得好的,倒是见到了好墨。 这店居然进了阳州产的“凝香”墨。 凝香墨是大晏最具盛名的墨之一,是文人雅士的最高追求,说价比黄金毫不为过。 墨主要分两种,松烟墨与油烟墨。 无论哪种,都是取燃烧熏出的烟灰加药材熬胶制成,有的还会添加特有的香料。 松烟墨取松木燃烧熏出的烟灰。油烟墨则取油灯烟灰,用油有桐油、麻油、菜油、豆油等等,其中桐油烧后得烟最多,为墨色黑而光,写完之后会随时间越来越深,字迹可留千年,余油得烟少,为墨色淡而昏,字迹会随时间越来越淡,所以油烟墨中又以桐烟墨最常见好用。 松烟墨黑而暗,略微偏蓝,油烟墨黑而亮,略微偏紫,书画各有各的用处。 凝香是桐烟墨。 以桐油取烟,加数十种名贵中药材熬胶,再加独特香料,轻胶十万杵,阴干数年,才有这漆黑油亮、千年不褪、落笔有清香的凝香墨。 这是这个年代的顶级奢侈品,也是传统工艺、匠人精神的巅峰代表,是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项技艺的极致的。 宋游这种人不擅绘画,也不精书法,也依然对这种东西有些兴趣。 可惜人家身价不凡,一笏万钱。 宋游看了又看,也只得道声再会。 今日缺钱,来日方长,既是游历人间,这个年头最顶级的技艺作品自然是要见识一下的。 最终他只买了支笔,花了二百钱。 而在街道对面,俞知州在棚子里坐了会儿才走出瓦舍,在门口又见到宋游,他站着看了片刻,身边随从牵着马,也是安静等候。 直到宋游离去。 思索许久,他才说了句: “去问问。” 立马有随从应了一声,走去询问,片刻后又回来禀报,是阳州产的凝香。 “一枚几钱?” “叫价十千。” “买一枚……两枚吧。” “是。” 俞知州这才上马,得得归去。 …… 说来也妙—— 宋游归家之时,竟发现三花娘娘莫名其妙过了化形这关。 不过与他想象不同,他本以为三花娘娘已是成年的猫,即使久居村庙,心智纯净,化形后也该是成年女子才对,却只是一个几岁的女童。 推开卧房门时,女童穿着他的长衫,整个人还没有他的长衫高,像是穿了及地的裙子,又松垮垮,就坐在床铺中间,愣愣的盯着他看。 “三花娘娘化形成功啦?” “三花娘娘化形成功了。” 女童在床中间鸭子坐,仰头盯着他答,答得很认真。 化形之后她的声音倒有了些变化,更能听得出是人的声音了,也能听得出性别了,但语气和措辞还是那样,认真却也死板,不是常人常用的说话方式,听起来多少有些不聪明。 “怎么化形成功的?” “它自己化形成功的。” “仔细讲讲。” “就是……” 女童支支吾吾,也讲不出什么来。 “好……” 宋游只得作罢,又问:“三花娘娘不是大猫吗?怎么化形成了一女童?” “它自己化成女童的。” “那三花娘娘又是怎么知道穿衣服的呢?” “三花娘娘看你也穿。”女童目不转睛的盯着他,表情严肃,“身上不长毛的人都要穿衣服。”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我该给你买些适合你的衣服。” “我要和你穿一样的。” “那不行。” “为什么?” “因为……” 宋游花了很长时间,才与她说清。 于是又外出为她买衣裳。 等到三花娘娘穿上合身的衣裳,看上去总算顺眼多了,只是她依然保持着一些猫的习性,一举一动看上去难免有些奇怪。 晚些时候,外头忽然有敲门声。 “笃笃笃……” “三花娘娘既已化成人形,便帮我去开门吧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镇痛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蔡姬传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